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
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必修Ⅱ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为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第三节,主要介绍了交通和通信方式对全球化、城市聚落的分布及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交通和通信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能够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内容,也是对前面所学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功能区等一些内容的补充,在本单元乃至整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材的第一部分简要分析了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主要阐述交通和通信事业的发展缩小了时间、空间距离,极大地方便了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联系,加快了社会运转的节奏,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这部分内容具有概述和引导、铺垫的作用,为进一步讲述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和交通发展与商业网点布局做准备。

教材的第二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的关系,一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变迁和交通运输布局的发展,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二是交通工具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并且进一步利用课堂活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交通工具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

教材的第三部分讲述交通发展,主要是交通位置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分析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的原因。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有利于货物集散;另一方面是为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便利。第二部分,举出交通便利的地区类型,主要有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交通枢纽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教材通过“中国唐代商业城市和现代商业中心城市分布”图,突出了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并设置活动“上海地铁一号线与商业网点”使学生在分析具体实例的基础上理解交通发展对于商业网点布局的具体影响。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力已大加强,不满足于了解简单的地理现象,但不能全面认识知识内在联系,无法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不满足于接受一个现成的答案,但对问题的本质把握能力仍有欠缺;独立性格初步形成,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有不足。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正确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料、课本的地图等,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交通和通信事业的主要作用及其发展对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2.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和技术的发展对城市聚落的分布及形态的影响,了解不

同交通时期聚落的形态特征。

3.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掌握交通位置对商业中心形

成的重要作用。

4.运用图表分析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变化带来的社会影响。

〖情感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学习交通发展的变化对家乡经济、聚落空间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树立优先发展交通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难点是交通发展对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这两部分内容文字叙述言简意赅,讲述的比较概括和简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以分析,说明并做必要的延伸,使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原理,对教材内容处理时,要充分利用图表,加以分析和归纳,还要补充一些有关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的情境中运用有关原理进行分析和评价。【评价设计】

1.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生动内容,增加教学趣味,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学生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学习。

2.运用合作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并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互相学习和促进,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掌握知识的喜悦。

3.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学生演示,课堂讨论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相关的学科知识的教学渗透,同时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到地理课学而有用。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讨论法、小组研讨学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过华清宫》播放配乐诗朗诵--《过华清宫》[教师]这首诗讲述了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这件事。荔枝做为南方的水果,当时在我们北方很难吃到,但是现在,却是比较常见的了,这是因为现在的交通运输比当时更加快捷,那么,交通与通信的发展还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的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教师]公元前490年,希腊人和波斯人在希腊的马拉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希腊人取得了胜利。为了把胜利的消息很快地送到首都——雅典,就派了一

个叫菲利比第斯的战士,从马拉松一直跑到雅典。当他到达雅典时已经筋疲力尽,传达了胜利的消息以后便死去了。后来为了纪念这位战士,以后就把这个距离作为正式马拉松跑的距离,并列入了历届的奥运会比赛。如果在现代,你会用什么方法把这个消息通知大家以及公告世界呢?

[学生]打电话、发E-mail、QQ、电视媒体、打手机、发短信。

[教师点评](略)

〖讲授新课〗

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交通与通信的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首先我们来学习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对全球化产生和影响。

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部分,说出交通和通信事业的意义和作用及对全球化产生和影响。

[学生看书,回答](略)

[归纳小结]

交通和通信是联系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桥梁纽带。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人类联系日益密切。

[基础练习]

下列事物和技能中,能为“地球村”村民之间提供快捷信息交流的是()

①手机短信②电子邮件③视频聊天④移动电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教师]在学习《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一部分内容时我们知道,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往往对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一起来

二、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

[教师]世界各地城乡聚落形态各异,从乡村到城市的演变进程中,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扩展方向。那么在不同的时期,由于交通方式的不同,城市的布局和形态有何不同?请同学们看课本并完成下面

[典型例题]根据图中某市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分析回答:

(1)1949年以前该市的城市形态呈______状,街区沿________伸展,这是因为当时该地的主要运输方式以 _____为主。

(2)目前该市的城市形态呈_____状,形成原因是?

(3)影响该市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基础练习]

图12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发展 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

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D.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要求

[教师]“烟花三月下扬州”,随着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扬州成为古代重要的商业中心。但是随着铁路、公路的兴起,海运的发展,运河地位下降,加之大运河的淤塞等因素,导致扬州日渐衰落,在全国的商业地位不断下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也影响着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

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商业网点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点评](略)

[教师]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成为商业中心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有利于货物

的集散,另一方面为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便利。交通便利的地区主要有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交通枢纽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附近。

那么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有什么原则呢?

市场最优: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交通最优:布局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入口附近

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大街就是市场最优的原则,而辽宁省的西柳服装市场则因沈大高速公路、中长铁路、海沟铁路在西柳纵横交错,交通便利而符合交通最优的原则。

〖活动探究〗

请同学们读课本图4-3-4“中国唐代商业城市和现代商业中心城市分布”分析比较:唐代的商业城市分布和城市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略

[归纳小结]唐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马车和帆船,所以主要的城市分布在驿道两侧和河流的两岸;而现代铁路和海洋运输的兴起,使主要的商业中心城市沿铁路、公路线、沿海、沿江分布。

[教师]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它的形成自身和外部的条件是分不开的,那么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略

[教师点评](略)

[归纳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交通便利地方有利于商业网点和聚落的形成。随着交通运输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日趋现代化、大型化、加快了商品调运的速度,加上商品冷冻技术的提高,包装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易腐易损商品的长途运输,促进了商品流通。同时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和推广使商业网点发生了新的变化,例如在有些地区,人们可以采取电视或网上购物的方法,在家中享受商业网点的服务;在街头、巷尾分布着无人自动售货机,便于人们消费。

随着交通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我们的生活、生产活动、生活空间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同学们将来能用自己的双手把我们的世界装扮的更美好。

典型例题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交通位置是影响商业中心

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⑴甲、乙、丙、丁四大商业中

心的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___提供

的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⑵乙地商贸发展前景比甲地广

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练习

1.一些城市在城区外环路附近建大型批发商场,这样做的原因有()

①地价相对较低②环境相对僻静

③交通比较方便④人口密度大,商业活动范围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上海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中心,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地形条件优越

B.优越的交通条件

C.强大的科技力量

D.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反馈练习〗

1.关于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水运为主的时代,城镇多沿河、沿海集聚

B.在以水运为主的时代,城镇多呈片状发展

C.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下,城市形态呈带状发展

D.公路和铁路的发展,使城市呈点状发展

2.紧凑式的城市空间形态在什么时期比较常见()

A.现代城市

B.未来城市

C.古代城市

D.近代城市

3.影响商业网点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是()

A.社会因素

B.政策因素

C.自然因素

D.交通位置

4.当今地球“越来越小”,最能体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是()

A.电视技术

B.高速铁路技术

C.现代通讯技术

D.航空技术

5.当前信息领域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的通信网络是()

A.电话通信

B.无线寻呼

C.卫星通信

D.国际互联网

6.上海徐家汇地区成为多功能、高层次的商业区,是因为这里()

A.人口密度较大

B.位于地铁及街道交叉路口,交通方便

C.上海市的政策导向影响

D.本区居住有较多的高层次消费群

7.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商业网点的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主要位于地形_________,海拔______________的第____________级阶梯上。

(2)图中字母代表的商业城市的名称是: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地区商业网点易采用商业街、商业小区等固定形式的是()

A.天津市

B.西北牧区

C.蓟县山区

D.沂蒙山区

(4)商业城市一般是从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_____________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地区成长发展起来的。

【教后反思】

1.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有目的的引导他们去讨论、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2.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及回答不仅要能放得开,还要能收得回,防止讨论和回答问题方向偏离过远。

3.教师的点拨要及时、到位。

【板书设计】

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一、交通和通信发展与全球化

1.交通和通信事业的作用

2.交通和通信对全球化的影响

二、交通发展与聚落形态

1.交通发展与城市的分布

2.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形态

三、交通发展与网点布局

1.交通与商业发展

2.交通位置与商业中心的形成

四、学生自我评价

1、聚落空间形态的种类。(知道)

2、根据资料,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理解)

3、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因素。(知道)

4、根据资料,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理解)

五、教学反思

1、总体教学效果自评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实例,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料分析并说明交通运输方式

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能较好地达成课标中知

识与技能的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正确途径的资料搜集,利用多媒体把搜集资

料汇总并制作成电子版向其它同学演示,较好地实现了过程与方法。通过学

生对广州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影响的调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以及用发展和变化的观点分析人文地

理现象的思想,较好地达成了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

2、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与创新

本节课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为宗旨”,以案例教学(广州市

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影响)贯穿始终,从实践活动出发,最后又回归到实践活动之中,进而形成知识、技能、情感的良性循环。学生活动方式主要有:资料搜集、课前电子演示文件的制作、课堂演示、课堂实例分析等。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寓学习于实践活动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反馈良好。

3、存在问题或有待改进的地方

对于番禺的学生而言,对广州其它八区的情况不太熟悉。因而,在课前应该再留多点时间给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的搜集,使他们对广州其它八区的情况有所了解,为课堂使用的案例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搜集更多番禺的相关资料、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与未来的交通工具教案

现代与未来的交通工具教案 篇一:未来的交通工具教案 第4课:未来的交通工具 南昌市松柏小学任钦 本课是赣美版五年级第九册教材,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一、教材分析 飞翔的的梦想驱使人们不懈的追求,终于制造出载人上天的飞 机。想象和联想,给人类带来创造性的变化,有了想象,才有发明创造,才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气垫船、磁悬浮列车、超音速客机和宇宙飞船。而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是什么样的呢? 这是一节以未来的交通工具为命题的想象绘画课,教学的着重 点设在拓宽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作能力。教师要利用有关资料,丰富学生的感知外,还要积极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造型的新型交通工具。 2、通过夸张、变形、添加、装饰等方法描绘出自己想象中的未来的交通工具形象。 3.、培养学生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与爱科学、爱创造的美好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画出有趣、环保的未来交通工具。 2、开拓他们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未来交通工具形象。 四、教学准备 教具:、吸铁石、彩色卡纸、白纸 学具:彩色卡纸和白纸、勾线笔、彩色水笔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你们是怎么来学校的? (坐电动车、公交车、自行车、走路来的??) 2、除了走路来的,电动车、公交车、自行车它们都属于 板书:交通工具 3、如果我们要去更远的地方参观、旅游还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4、交通工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我们来了解一下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图片欣赏) (在早些时候,人类还没有“交通工具”这一代名词,人们主要是靠步行来相互走访联系的。后来,人们的智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后,有了马车、牛车等畜力交通工具,也算是交通工具史的一个“巨大”的飞跃了,之后不久,水上的交通工具也逐渐成型,当时自行车这种实用的工具已经发明,只不过没有现代这样坚固好骑。来到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8(岳麓版必修2)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感悟课标新理念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我国近代铁路、轮船航运、航空、通讯业的发展历程,了解铁路、水运、航空、通讯的相互关系,认识到它们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通过概括我国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具体的史实、图片等让学生深切感受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巨大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列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成果,认识到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的变化,是中国适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的表现。 ?研习教材重难点 研习点1 铁路,更多的铁路 【知识·梳理】 1、19世纪后半期——产生 (1)1876年,英国商人偷偷建造起从上海到吴淞的客运铁路,全长14千米。但是由于遭到清政府反对,又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不久即被拆毁。 (2)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到胥各庄铁路开通了,取名“中国火箭”。后来这条铁路又分别向北京和沈阳延伸。1887年,李鸿章申请续办津通铁路,引发了长达十余年的铁路之争。到1911年,这条铁路发展成了京沈线铁路。 (3)1888年,李鸿章为慈禧太后兴修了一条宫廷铁路,从西苑中海瀛秀门到北海的镜清斋,总长2000米。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 (1)原因:一是甲午战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的铁路修筑权。这使清政府放弃自主修路的权力,也开始改变观念,认识到修路的重要性。二是修路成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2)成果:1909年京张铁路的建成通车是最重要的一个成果,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 3、近代铁路发展特点: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主要受外国控制,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质,发展缓慢,始终未入正规。 4、20世纪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二是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无法走上正轨等。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深化·拓展】 联系时代背景,思考列强争夺修路权的目的何在? [提示]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争夺在华修路、设厂、开矿等特权。因为列强19世纪末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经济侵略方式逐渐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些特权都是为资本输出服务的。而铁路延伸到哪里,列强的侵略势力就延伸到哪里,铁路成为列强侵华的大动脉。 【思考·提示】 学思之窗 反对修建铁路的观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提示]这些观点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铁路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而便于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认为扰民、夺民生计等看法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至于聘请洋匠,确实会导致白银外流,但较之我们所学习的先进技术而言,这是微不足道的。

推荐高中地理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学习目标] 1.了解五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2.学会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点、线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2.发展方向 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思考 1.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工具有何不同? 答案交通运输方式指: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交通运输工具指:火车、汽车、飞机、船舶、管道;其中管道既是运输方式,又是运输工具。 2.北京的急救药品运往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应采用何种运输方式?为什么? 答案航空运输。急救药品的运输时间紧迫,再加上地震导致陆上交通线路破坏,陆上交通受阻。 二、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 (1)构成要素。 ①交通运输线,如铁路、公路、航道。

②交通运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 (2)类型。 ①按形式:单一运输网和综合运输网。 ②按层次:即不同地域的运输网,包括省级、大区级和国家级。 2.影响因素 包括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 3.南昆铁路建设的决定因素 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思考 3.京沪高铁“以桥代路”,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京沪高铁途经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宝贵紧缺,“以桥代路”虽然工程成本高、工程难度大,但可以避开农田,节约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4.青藏铁路“以桥代路”,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为野生动物留出迁徙的通道,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②避免因冻土造成路基沉降。 探究点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读“四种运输方式的运费比较图”(G为管道),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字母代表的运输方式:E________,F________。假如现在有20吨活鱼需要从青岛运往济南,你会选择________运输方式,解释你作出该种选择的理由。 (2)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读在O~A、B~C这两段距离上,总费用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哪

未来的交通工具教案

第4课:未来的交通工具 南昌市松柏小学任钦 本课是赣美版五年级第九册教材,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一、教材分析 飞翔的的梦想驱使人们不懈的追求,终于制造出载人上天的飞机。想象和联想,给人类带来创造性的变化,有了想象,才有发明创造,才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气垫船、磁悬浮列车、超音速客机和宇宙飞船。而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是什么样的呢? 这是一节以未来的交通工具为命题的想象绘画课,教学的着重点设在拓宽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作能力。教师要利用有关资料,丰富学生的感知外,还要积极的调动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造型的新型交通工具。 2、通过夸张、变形、添加、装饰等方法描绘出自己想象中的未来的交通工具形象。 3.、培养学生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与爱科学、爱创造的美好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画出有趣、环保的未来交通工具。 2、开拓他们奇特的想象力,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未来交通工具形象。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吸铁石、彩色卡纸、白纸 学具:彩色卡纸和白纸、勾线笔、彩色水笔油画棒、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你们是怎么来学校的? (坐电动车、公交车、自行车、走路来的……) 2、除了走路来的,电动车、公交车、自行车它们都属于 板书:交通工具 3、如果我们要去更远的地方参观、旅游还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4、交通工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我们来了解一下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课件图片欣赏) (在早些时候,人类还没有“交通工具”这一代名词,人们主要是靠步行来相互走访联系的。后来,人们的智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后,有了马车、牛车等畜力交通工具,也算是交通工具史的一个“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讲学案含解析

专题1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本专题在考查形式上往往以坐标图、局部区域图、扇形图等方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交通点线的区位选择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建设的意义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复习时应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模板,进行详细地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铁路线、公路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二、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评价

三、交通运输线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四、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五、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考点一、考查城市交通发展

例1、下图为某岛屿图。读图完成1~2题。 1.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 ) 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 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 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 D.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飞降落 答案:1.A 2.D 【变式探究】(2015·新课标Ⅰ,4~5)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 B.经济 C.地形 D.人口 2.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答案 1.A 2.D 考点二、考查区域交通运输方式 例2、[2015·新课标Ⅱ,36(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尼日利亚现有的铁路网主要联系沿海和内地,缺少沿海地区的横向联系,其作用主要是运送农产品。第(2)题,根据图示可以得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答案(1)路网特点:路线较少(密度较低);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 作用: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横贯沿海地区(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连接东、西两条(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铁路,构成铁路网。 考点三、考查交通运输的区位条件 例3、[2015·山东文综,37(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1)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交通和通信工具变化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原因。 一、独学指导: (一).知识指导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二).独立学习: 知识点一交通工具的革新 1.代步工具 (1)人力车:是近代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 ①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②20世纪初在中比较普遍; ③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逐渐成为主要的。 (3)摩托车:以来,摩托车逐渐成为的重要交通工具。(4)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行业发展迅速,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2.交通运输 (1)轮船; ①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 ②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企业。 (2)火车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铁路 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②2006年,全线贯通,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3)城市交通 ①1906年,第一个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②1924年上海开始有运行。 ③1969年北京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④2003年上海专线投入商业运营,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专 线。 (4)民航 ①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以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运营。 3.特点 (1)近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更新速度加快。 (2)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 知识点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事业 (1)背景 ①19世纪中叶,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 ②中国处于和民信局通信的落后状态。 (2)历程

最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未来的交通工具》教案.doc

23 未来的交通工具 【教材】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调查、观察、交流等活动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2.喜欢大胆想象;体验合作交流中的乐趣;体会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能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简单机械的认识;自行车的发展史,设计改进自行车。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呈现了背景图:飞机在蓝天上飞翔,轰鸣的列车穿越在田野间,各种车辆奔驰在公路上,客轮驶向大海等。另外,还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交通工具的资料和调查当地交通工具的应用状况。 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交通工具的发展,主要包括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交通工具发展对人类贡献的感受、最新的交通工具和目前世界上一些先进交通工具的介绍等四个环节。第二个活动是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这是本课的重点,分为设计绘制未来的交通工具和展示交流未来的交通工具两个环节。 拓展活动中提供了两个活动指向:一是搜集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的图片,举行一次展示会;二是举办一次未来交通工具设计大赛。本课为了将课堂探究进行下去,我将本课的拓展活动调整为“举办一次未来交通工具设计大赛。” 教学过程描述: 一、导入活动 出示准备活动中的背景图。 :图上有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自由回答) :你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自由回答) :你知道的最早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班级内回报。) 二、探究活动 ⒈交通工具的发展。 ⑴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 出示过去的交通工具图片及文字资料。 :这是过去的交通工具——四轮车、马拉车、人力车、独木舟和蒸汽机船。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简单交流汇报) 出示现在的交通工具图片及文字资料。 :这是现在的交通工具——空中客机、列车、汽车和客轮。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简单交流汇报) :现在的交通工具与过去的交通工具相比有哪些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 :为了便于同学们比较,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记录表。 现在与过去交通工具比较记录表 :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对现在和过去的交通工具做比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全班汇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教案 11、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优势和劣势,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出行。 2、情感与态度:感受现代交通的发达和便利,感受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为我国交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 3、行为与习惯: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做到文明安全出行。 4、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体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不同交通工具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询问长辈、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家乡交通的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交通方式带来的不同体验,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出行。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出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引题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上学都是怎么来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的家住得离学校近,我家住得比较远,同学们猜猜我

是怎么来的? 学生回答问题:汽车(公交车)。 师:对,我就是乘坐汽车这种交通工具来的。今天我们大家就一块聊聊“交通”这个话题。 出示课题:四通八达的交通 【设计意图】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识各种交通工具 师:节假日的时候,同学们一定经常与父母出去玩。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们去的时候都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依照学生说出来的交通工具的顺序,展示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调动学生冒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认识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而且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3、了解交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师:同学们在出行时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它们将我们载到祖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简直太方便了。现在请大家思考:交通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感受交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4、师小结:随着轮船、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诞生,人们出

2017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讲学案含解析

专题12 交通运输布局与其影响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本专题在考查形式上往往以坐标图、局部区域图、扇形图等方式呈现信息,侧重考查交通点线的区位选择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建设的意义以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复习时应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模板,进行详细地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铁路线、公路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二、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评价

三、交通运输线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四、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五、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考点一、考查城市交通发展 例1、下图为某岛屿图。读图完成1~2题。 1.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 ) 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 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 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 D.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飞降落 答案:1 2 【变式探究】(2015·新课标Ⅰ,4~5)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 B.经济 C.地形 D.人口 2.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答案 1 2 考点二、考查区域交通运输方式 例2、[2015·新课标Ⅱ,36(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幼儿园中班语言《未来的交通工具》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未来的交通工具》教 案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对各种交通工具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各种交通工具的用途。 2.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同伴谈话,了解别人谈话的内容,从中吸取有用的信息,丰富自己的谈话内容。 3.引导幼儿想像未来的交通工具,激发独创性思维。 二、活动准备 1.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与玩具若干。 2.平时丰富幼儿有关交通工具的知识。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教师神秘地拿出玩具大卡车,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2.出示小轿车,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讲讲认识的交通工具,教师按幼儿讲述内容出示图片。 (二)引导幼儿围绕话题分成若干组自由交谈交通工具的用途。

要求幼儿商量谈话次序,轮流谈话,不抢着讲,也不能光听别人讲,自己不发表意见。 教师轮流巡视指导幼儿的谈话,用插话的方法将幼儿谈话内容集中在“什么工具有什么用”的话题上。 (三)帮交通工具分类。 引导幼儿将交通工具分类,进一步加深对交通工具的认识。 出示交通工具图片,黑板上划分成三类(运货、载人、特殊用途) 请幼儿操作,要求先说出其名称,再将卡片贴在对应用途的分类区。 (四)谈话未来的交通工具。 1.引导幼儿拓展谈话内容,想像未来的各种交通工具。 2.小结:表扬幼儿的创造性想像,鼓励幼儿好好学习,长大后设计更特殊、更有用的交通工具。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各种交通工具的主要特征及不同用途,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艺术:学习有关内容的歌舞,如:《小小交通警》(集体舞)、《大吊车》(音乐游戏),丰富幼儿对交通工具的认识以及交通知识。 美术:启发幼儿发挥创造力,设计出最新型、最特别的交通工具。 五、生活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了解其特征,知道其用途。

高一必修二第13课教案交通与通讯的变化.doc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枣庄八中北校王永平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中国近代铁路、水运、航空及邮政、电报发展变化的史实。 ②理解其变化的原因、特点。 ③分析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提供图片和资料,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取信息、试论结合的能力。 ②设计表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③身临其境,进行辩论,提高学生感悟历史、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先进的中国人(如詹天佑、冯如等)为救国救民,积极发展近代的交通与通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培养其与时俱进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通讯变化的脉络及特点 难点: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和原因 【教学思路】 本课主要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进步。贯穿本课的线索就是一个“变”字,只有说清楚“变”,才能分析“变”的原因和影响。交通和通讯变化的史实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原因和影响通过讨论和探究来实现,并通过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可通过图片资料和联系实际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投影:《古代交通工具》《现代交通工具》产生强烈的对比)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当然除此之外,人们出行还有轿子,牛车,小船等等,正所谓“南方舟楫,北方马车”,但是不管是舟楫还是马车,都是依靠畜力或是人力,近代人们的出行工具有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有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电动车等,那么为什么交通通讯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自主学习】 一、交通的变化

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教学设计

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无锡新区实验小学徐霞 一、教材分析: 本课基于学生对现有交通工具的认识上,大胆想象,合理构思, 发挥交通工具的优势,设计未来的多功能交通工具。平时学生对汽车就有很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关注各种新式汽车的造型、性能,经常谈 论、勾画设想着自己心目中未来城市的各种车辆、海底来去自如的深水潜艇、太空世界超越光速的巨型飞船。如何引导学生将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资源,这是本堂教学所思考的问题。 我通过让孩子们看图、辩论,启发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畅想未 来交通工具的发展。从陆地、海洋到太空,结合功能、造型和制造, 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等方面,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 憧憬人类未来的生活图景,同时我安排了“未来科技城眼镜博士的来信”这一环节,目的是唤起学生的创作和写作兴趣。我在教学中遵循 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情景式教学方法,充分利 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通过看一看, 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 等活动,体验设计制作与表演展示的乐趣,从而循序渐近地突破教学难点。 为了达到新课程大纲要求能否口头和文字的方式描述自己作 品的创意和制作过程”,我在课堂中设置了过程记录”、展示交流与评价”两个活动用学生自评、互评及师评多种形式肯定学生的创作, 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 1.能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事物,通过搜集、观察、交流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培养创新精神。 2.喜欢大胆想象;关心新科技的发展;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交流中的乐趣;能体会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能设计心目中理想的交通工具。 教学重点: 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的交通工具”,并写下来。 教学准备: 1、搜集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制作成课件。 2、学生准备彩笔、画纸、稿纸。 教学过程: 一、说说现在的交通工具1、小朋友,老师知道你们去过很多地方旅行,现在谁愿意向大家说 说,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呢?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去的?(我坐一一去 2、你还能说出我们都没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呢? 3、教师小结: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运输业从古代的人力拖拽发展到今天的航 空运输,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了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1]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A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B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教学方法 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合作探究】1:中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8第一段和“历史纵横”,然后归纳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 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 一、交通工具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 5公里。 人类利用外物制造器械,让自己架乘或者运输物品,这种器械就是交通工具。从原始人类借助一般漂浮的木头,顺流而下开始,至今千万年来,交通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起了巨大的变化。古代交通工具跟现代交通工具相比较。根本的差别在于使用动力的不同。古代交通工具借用的是人力畜力或者是自然力--风,水流。 相传早在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已经发明了指南车,当时黄帝曾凭着它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指示方向,战胜了蚩尤。西周初期,当时南方的越棠氏人因回国迷路,周公就用指南车护送越棠氏使臣回国。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仍指南。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指南车

高考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专题复习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学案37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目标定位] 1.了解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状况。2.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了解本地(县、市)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的表现: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①__________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2.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的表现 (1)交通方式的发展会带动②______________的变化。 (2)交通方式的③________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1)山地地区:地势④______,交通运输线路稀少,⑤____________________单一,商业网 点密度小。 (2)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商业网点沿⑥________分布,密度大。 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多位于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⑦__________沿线。 (2)市场最优:市中心有多条道路通过,⑧________最高,能吸引大量⑨__________。 【问题思考】 1.交通线的变化对聚落的兴衰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业中心的形成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一交通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读“阜阳市对外交通口岸转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20年代,安徽阜阳城北商业贸易频繁,原因是______河是对外交通口岸,说明

《未来的交通工具》教案

《未来的交通工具》教学设计 南昌市铁路第一小学邓思敏 教材分析: 《未来的交通工具》是赣美版五年级第七册第4课的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教材中精选多幅学生习作和当今最为新潮的交通设计,有水陆双栖的水上自行车;还有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的飞行器手稿;以及利用新能源开发的未来汽车等。这些造型新颖、功能强大懂得交通工具,能让学生获得形式与功能相协调的审美感受。通过欣赏引导学生从造型元素入手,分析作品懂得外形、色彩、材质及适应环境等,并将教学要点落实到设计交通工具上。由此开拓学生懂得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能够理解功能与形式的结合懂得设计之美,而且他们正处在想象力丰富对未来生活充满幻想的年纪。而四年级《机器人》也为本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各自懂得想象力,描绘出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懂得交通工具形象。 2、通过描绘想象中交通工具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时间绘画能力。 3、培养学生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与爱科学、爱创造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要求学生通过夸张、变形、添加、装饰等手段,描绘出自己设计的未来交通工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油画棒、素描纸 学生准备:油画棒\蜡笔、素描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好!请同学们回忆下,每天都在哪些“小伙伴”的帮助下令我们准时到校的呢?

生;(预设)具体的各种交通工具 师:没错,正是依靠这些方便可行的交通工具才使我们的生活更为便捷,有了它们不仅为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我们的通行速度。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角就是这群一路相伴的“好伙伴”们! 揭题板书《——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以贴近生活的情景吸引学生,对学生提出问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揭主题,激发学生对于交通工具的兴趣,也为下一步深入探究做好准备。 二、直观感受、自主探究 师:随着时代的进步,每日常伴路途的交通工具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下面请同学观察下列一组实物图片。(课件播放图片) 师(逐一介绍):在还没有“交通工具”的原始时代,人类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前进;后来人们驯服了各种牲畜,以此代劳将我们的四肢从出行中解放出来;为了去到更远的地方,智力得到高度发展的人类开始了现代交通工具的大跃进,一时间路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各式现代交通工具被创造出来,以方便人们的出行;不满足于此的人类想要获得更便捷、更舒适、更美观的出行工具,于是有了满足个性定制的专属汽车和飞向太空的运载火箭,更有甚者希望能创造出穿越时空的时光机。这些异想天开、设计新颖的未来交通工具正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补充课题《未来的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人类交通工具演变图组的交流和探讨,不仅拓展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人文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主动性。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扩展知识面,以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三、联系实际、活学活用 老师:这里有一副记录着历史上人们改进自行车的设计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分小组交流历史上发生在自行车设计里的故事。 (图片中的自行车随着年代的变化,也发展了由简到繁的改进。在逐步完善技术、扩展功能的同时,自行车在形式上也有着极大的变化。造型新颖别致如营造可爱感觉的卡通类型或是突显科技感的后现代造型;颜色运用丰富多变如华丽的渐变色、强调质感的金属色等;) 学生:分组交流 老师:通过分析自习车的发展过程,总结出其中的共同点,说明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设计都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而逐渐成熟的。 老师:现在老师也按耐不住,想给自己的老式自行车进行改造升级。同学们能不能协助我一同打造一辆颇具新意“未来自行车”呢? (出示老旧自行车图片) 老师:首先我想给自行车换一个炫酷的造型,还要有鲜艳明亮的颜色和强大的功能,最好还能运用上新型能源。 学生:(预设)卡通闪电的外形、渐变的色彩、有两个隐形的太阳能板、还有能伸缩的翅膀在堵车的时候能飞越过去...... 老师:范画。

4.1 交通运输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交通运输 一.目标呈现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 (3)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记住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4)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路线。 二.预习热身 1、阅读课本图文,完成下列填空。 (1)交通运输自古有之,那么,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使用、、 、等工具的运输;地铁和管道属不属于交通运输?。 (2)为什么说交通运输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 答:。 (3)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三.活动探究 1、读图4.4“中国的主要铁路的分布”分析: (1)我国的交通运输网从整体上看,东部,西部,密度相差很大,无 论是陆运、水运还是空运都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2)从图上观察,我国最重要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 2、参照图4.4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找出铁路“三横五纵”,完成88页-89页活动。 四.巩固提升 经济发展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 的“先行官”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地位:经济发展的 四 通分布特点:交通运输网密度大,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八线(北京—包头—) 达三横线(连云港——乌鲁木齐) 的线(上海——株洲——昆明) 交铁路干线 通线(北京—上海) 运京九线(北京—) 输五纵线(哈尔滨——广州) 线焦柳线(焦作—) 线(宝鸡——昆明) 五.达标检测

1、有发展经济的“先行官”之称的是() A.旅游业B.工业C.轮船D.交通业 2、凿通秦岭、大巴山,结束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历史的铁路线是() A.陇海线B.成昆线C.宝成线D.川黔线 3、目前,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B.公路C.航空D.水运 4、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都与长江黄金水道相交,这便于()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陆联运 D.陆空运输 5、长江上、中、下游的最大河港依次为() A 成都、武汉、南京 B 重庆、九江、上海 C 上海、重庆、武汉 D 重庆、武汉、南京 6、公路运输的特点是()。 A 灵活机动 B 适宜担负长途运输任务 C 运费最便宜 D 运速最慢 7、我国目前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铁路是()。 A 青藏线 B 兰新线 C 滇藏线 D 成昆线 8、下列铁路线中,经过南京的是()。 A 京广线 B 京九线 C 京沪线 D 南昆线 9、第二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是指()。 A 京包—包兰线 B 陇海线—兰新线 C 京哈—京广线 D 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河 11、读“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回答: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铁路线名称: A 线 B 线 C 线 D 线 E 线 F 线 (3)写出从南京乘火车到 乌鲁木齐旅游经过的 铁路线名称: 线、线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学案

高二地理编号DL-04-10-15 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编写人:审核人:编写时间:2014-10-15 班级组别 教学目标: 1. 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2. 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1.铁路、公路有关的区位因素。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容: [自主探究] 一、课本容:91页:图4.6掌握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二、训练页子 训练页子85--86页: 1、掌握考点一中国铁路线(五纵三横),我国主要的河航道,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2、掌握并背会训练页子87页考点二铁路、公路线和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 [精析点拨] 1.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合理选择 2. 影响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限制性条件,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技术是保障 3. 港口建设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水域条件、筑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政策) 4. 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经济意义:①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沿线经济发展(必答);②带动商业、旅游业等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必答);③促进资源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④带动少数民族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⑤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联系 政治意义:①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②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等 战略意义: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②缓解交通运输紧的局面 [知能化] 训练页子89页双击巩固训练 [课堂小结] 训练页子85页知识体系 [布置作业] 1 ?纵贯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铁路干线是 A. 京广线 B.京哈线 C.京哈一京广线 D.焦柳线 2 ?我国西北地区物资出口最为便捷的港口是 A. B. C.天津 D. 3 .为改善煤炭外运条件而修建的铁路为 A. 大线 B.宝中线 C.包兰线 D.京九线 4 .我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是

《未来的交通工具》教案

《未来得交通工具》教学设计 南昌市铁路第一小学邓思敏教材分析: 《未来得交通工具》就是赣美版五年级第七册第4课得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教材中精选多幅学生习作与当今最为新潮得交通设计,有水陆双栖得水上自行车;还有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得飞行器手稿;以及利用新能源开发得未来汽车等。这些造型新颖、功能强大懂得交通工具,能让学生获得形式与功能相协调得审美感受。通过欣赏引导学生从造型元素入手,分析作品懂得外形、色彩、材质及适应环境等,并将教学要点落实到设计交通工具上、由此开拓学生懂得艺术视野,激发学生得想象力与创造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得学生不仅具备一定得造型能力,能够理解功能与形式得结合懂得设计之美,而且她们正处在想象力丰富对未来生活充满幻想得年纪。而四年级《机器人》也为本课得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各自懂得想象力,描绘出自己想象中得未来懂得交通工具形象。 2、通过描绘想象中交通工具得过程,培养学生得创造性思维与时间绘画能力。 3、培养学生敢想、敢干得创新精神,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与爱科学、爱创造得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要求学生通过夸张、变形、添加、装饰等手段,描绘出自己设计得未来交通工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油画棒、素描纸

学生准备:油画棒\蜡笔、素描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好!请同学们回忆下,每天都在哪些“小伙伴”得帮助下令我们准时到校得呢? 生;(预设)具体得各种交通工具 师:没错,正就是依靠这些方便可行得交通工具才使我们得生活更为便捷,有了它们不仅为我们节省大量得时间,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我们得通行速度。今天我们学习得主角就就是这群一路相伴得“好伙伴”们! 揭题板书《——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以贴近生活得情景吸引学生,对学生提出问题、运用开门见山得方式直揭主题,激发学生对于交通工具得兴趣,也为下一步深入探究做好准备。 二、直观感受、自主探究 师:随着时代得进步,每日常伴路途得交通工具也发生着巨大得变化。下面请同学观察下列一组实物图片。(课件播放图片) 师(逐一介绍):在还没有“交通工具”得原始时代,人类只能依靠自己得双腿前进;后来人们驯服了各种牲畜,以此代劳将我们得四肢从出行中解放出来;为了去到更远得地方,智力得到高度发展得人类开始了现代交通工具得大跃进,一时间路上跑得、水里游得、天上飞得各式现代交通工具被创造出来,以方便人们得出行;不满足于此得人类想要获得更便捷、更舒适、更美观得出行工具,于就是有了满足个性定制得专属汽车与飞向太空得运载火箭,更有甚者希望能创造出穿越时空得时光机。这些异想天开、设计新颖得未来交通工具正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补充课题《未来得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人类交通工具演变图组得交流与探讨,不仅拓展了与课程内容相关得人文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得学习主动性。在激发兴趣得同时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第14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一课前系统: 1(教学内容分析: 社会生活指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陈旭麓认为“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走这条路不是中国民族选择的结果,而是外国影响造成的。于是而有种种变态”。在欧风美雨的作用下,交通与通讯在艰难曲折中发展。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但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本课应侧重于评价学生能否举例说明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能否从变化中感受到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趋势;能否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些变化。 2(学情调查: 交通与通讯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问卷的形式得知,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课本的具体知识就交给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引导着学生概括。 3(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掌握近代中国铁路、航运、航空及邮政事业的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逐步认识到中国近代化之路充满荆棘,试着分析其原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交通与通讯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唯物主义历史、辨证观点全面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

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二课堂系统: 1(导入设计: 用图画展示古代、现代交通与通讯,给学生视觉形成强烈冲击。引出近代交通与通讯,从而引入主题。 2(教学过程设计: 师:先指导学生结合图片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如扮演慈禧太后、保守大臣、开明人士、在北京读书的学生、黄包车夫等),并用动作、表情或语言反映对这种交通或通讯工具的态度。 生:(表演)。 师:接着让其他同学逐一点评。[提示学生从社会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原因等方面分析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 师:交通变化不止铁路,还包括轮船航运、航空。我们接着来看轮船航运,请同学们概括近代中国轮船航运的变化。 生:(回答)。 师:(总结)。但由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火轮船与羊皮筏子并存,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师:我们来看知识之窗,中国旧式水运的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回答)。 师:(归纳)。中国旧式水运由一度繁荣到衰落,充分说明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经济的破坏。但从另一方面说,帝国主义在侵略的同时又促进了近代水运的发展。没有巨痛不会有嬗变。 第 1 页共 3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