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277.69 KB
- 文档页数:3
!"#!$%&$'(')*+&,-./&$01$21(3$&)%)($4%3$ 化工热力学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姜静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G"I摘5要 +化工热力学,是化工学科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理论概念严谨抽象!数学公式纷繁复杂的特点"对+教,与+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化工热力学,教学实践经验"本文指出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详细阐述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机制三方面出发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关键词 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55+化工热力学,是将热力学应用于化学工程领域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与+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联系紧密"也是化工过程研究&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基础$$2)%#+化工热力学,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出发"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和有效利用"研究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达到平衡的理论极限&条件或状态$(23%#以+难学,和+难教,著称的+化工热力学,"概念抽象&晦涩难懂"公式复杂&推导过程烦琐"注重逻辑思维"对演绎推理能力要求高$421%#基于此课程特点"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为教学对象"本文指出了+化工热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三方面出发"进行+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化工热力学 课程教学现状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化工热力学,课程开设于第五学期"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大三学生"共3O学时"(学分#+化工热力学,以+高等数学,和+物理化学,为前置课程"下连+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等课程#基于+化工热力学,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基础薄弱"缺少学习兴趣+高等数学,中的微分和积分"是推导化工热力学公式以及进行数值运算的常用工具#+物理化学,中关于化学热力学的知识又可为+化工热力学,的学习打好基础#然而"部分大三学生对于高等数学知识已相当陌生"对于数学运算也缺少细心和耐心)对于化学热力学的部分本就不能透彻理解"也已快速遗忘#因而"学生基础薄弱是+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困难之一#另外"+化工热力学,中全新的概念和理论"比如状态方程&对应态原理&普遍化关系&剩余性质&逸度和逸度系数&偏摩尔性质&活度和活度系数&有效能等"对于学生来讲"抽象且晦涩难懂"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如果想要领悟和掌握"学生需要做到课前有效预习&课上紧跟教师授课节奏&课后及时复习"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正处课业繁重的大三学生而言"有较大难度#而一旦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不懂的知识将越积越多"而知识的难度也在逐渐升级"学生将会逐步丧失信心"丧失学习的兴趣"产生畏惧心理"形成+知识越难*越听不懂*越不想学习,的恶性循环#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振学生学好+化工热力学,的信心"是+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足+化工热力学,理论概念抽象&晦涩难懂的原因在于与实际联系有限"学生不能通过日常所见所想来领悟理解+化工热力学,知识"将导致+化工热力学,形同+天书,#教学中如果单纯着眼于理论知识的拆解记忆和背诵&公式推导的流程和方法"尽管可以形成短期记忆"但对学生理解+化工热力学,的本质和内核&运用化工热力学知识无济于事#+化工热力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希望学生在夯实化工热力学理论基础的同时"树立工程观念"并能够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化工过程的实际问题#因此"如何将+化工热力学,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充分融合"使课本内容更为立体&生动"使学生对+化工热力学,的理解由抽象转为具象"杜绝死记硬背"注重灵活运用"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意义#$&(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课程教学普遍采用+考勤*课后作业*期末考试,三元机制进行反馈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有较大漏洞"学生出勤不能等同于课堂参与度高)按时提交课后作业不能等同于独立完成"因而不代表真实学习水平)期末考试后"";"F科技风GHGI年J月创新教学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教师已无法对先前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另外"学生的学习感受以及对课程的意见建议无法得到及时反馈#因此"+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需要具备更为合理的评价机制#; 化工热力学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基于+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使学生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树立工程意识"具有运用+化工热力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潜能"以此获得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调整教学目标我们将教学目标调整为!'$(使学生正确理解+化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热力学定律"分析化工过程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优化用能过程)分析蒸汽压缩动力循环和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过程的能量转化特点&深冷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平衡与质量平衡)'((使学生掌握运用经典热力学原理来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的价值观"乐于用化工专业知识为生产和社会服务#调整后的教学目标不再将+化工热力学,教学局限于掌握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而是需要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提升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运用理论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将课程教学提升到价值引领的维度"使教授专业课程知识与育人育才相辅相成#)&)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已暴露出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果差等问题#如何提振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提升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夯实基础我们要根据学情分析"立足学生实际"+对症下药,#针对学生高数和物理化学基础薄弱&计算能力欠缺的问题"教师需要在+化工热力学,授课前期"对其中用到的高数和物理化学知识进行逐一罗列&分类梳理和讲解"使学生充分回顾和复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倒+纸老虎,#)&)&)案例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法"结合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意识到化工热力学无处不在"明确化工热力学的重要意义$O %#而后"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动下"将化工热力学知识放在实例中理解和掌握"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绪论中"通过+冰箱和空调的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2夏天可以把冰箱门打开作为空调使用吗2,+无水酒精的价格为什么是'4Y 的酒精的两倍2,+天然植物中香精&色素等有效成分的提取为什么选用超临界萃取技术2萃取剂为什么常选二氧化碳2,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中的原理"激发学生对于化工热力学的学习兴趣#通过+液化气成分的选择,这一生活实例"讲解+临界点特性,这一重要知识点"加深学生对于+气体液化的先决条件是温度低于临界温度"否则无论施加多大的压力都不能使其液化,等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对92N 图&926图的认知#而在+液化气成分,的选择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考虑家用条件下的温度范围&沸点等条件"将化工热力学知识与生活细节充分联系起来#通过+高原反应,+潜水员呼吸介质的选择,等案例来理解掌握i 8-;A 定律"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案例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课堂中引入案例后"授课教师可通过+抛出问题*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汇报表达*质疑答辩,的模式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和探究"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关键处进行点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上述模式"在学生掌握化工热力学知识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于+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积极影响"同时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水平和更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需要能够根据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节能减排,以及+双碳,目标筛选出与+化工热力学,理论知识点充分契合的案例"并且瞄准理论联系实践的切入点"实现有机融合"而非生搬硬套#另外"教师也应时刻追踪科技发展"能够从科研前沿捕捉+化工热力学,的教学案例"将+化工热力学,的教学融入科研发展当中"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授课教师需将筛选与总结的案例建成+化工热力学,课程案例库"伴随教学过程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和优化"保持案例的新颖性和趣味性"精益求精#)&)&(引入思维导图+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每个章节都涉及众多的概念和公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如若不能加以梳理"学生极易将知识点搞混#因此"可通过引入课程思维导图"使学生对各个章节的作用和联系加以了解"将+化工热力学,的课程内容根植于心#化工热力学的根本任务是给出物质有效利用的极限'相平衡(&给出能量有效利用的极限'化工过程能量分析&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其中"+纯物质'流体(的热力学性质与计算,是+化工过程能量分析,和+蒸汽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的基础)+溶液热力学基础,是+相平衡,的基础)而+流体的9N 6关系,则是+纯物质'流;;"创新教学科技风GHGI 年J 月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体(的热力学性质与计算,+溶液热力学基础,以及+相平衡,的基础#各章内容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彼此相互连通#通过引入章节思维导图"使学生对本章内容在+化工热力学,学习中所占地位加以明确"而后向学生呈现需要研究和掌握的主要知识点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继而将知识点中涉及的公式和推导方法逐一罗列"同时将知识点应用于解决的问题加以介绍$1%#例如"在第三章纯物质'流体(的热力学性质与计算的学习过程中"可通过思维导图将概念&公式串联起来#从热力学基本方程式出发"利用\C F G8E E 关系式"将焓'i(&熵'V(等难测的热力学性质通过可直接测量的热力学性质压力'9(&体积'N(&温度'6(&定压比热容',9(和定容比热容',D(的关系式表示出来#求真实气体的i&V值"以理性气体状态作为参考态"通过剩余性质\X搭建桥梁#而逸度与逸度系数的定义"又可通过热力学基本关系式@k e D@92V@6在等温条件下推导而得#由此"引入思维导图"课程内容趋于清晰"章节本身&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系也得以构建"有助于学生对+化工热力学,课程学习有更为清楚的认知"便于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有效体现学生真实的知识掌握情况"也不能为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供高价值的参考信息#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需要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优化#为此"我们在传统的+考勤*课后作业*期末考试,三元评价机制中增加+课堂表现,环节和+过程化考核,环节#+课堂表现,环节的增加是对+考勤,环节的优化"针对+出勤,不能等同于认真听讲且充分参与课堂的情况"我们根据学生是否全神贯注听讲&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主动参与小组讨论&是否乐于与教师互动进行记录"为+课堂表现,打分#+过程化考核,环节则是对+课后作业,的优化"由于部分学生的课后作业非独立自主完成"虽能按时提交"但对于巩固运用知识&反映真实学习情况意义甚微#因此"在布置课后作业的同时"在课堂上设置随堂测验"要求学生实时作答"可更为公开透明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而测验后的评分和讲评"也能使学生及时纠错&加深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随堂测验的结果"反思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地调整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因此"最终学生总评成绩的构成为"总评成绩'$%%Y(e考勤'4Y(b课堂表现'4Y(b随堂测验'$%Y(b课后作业'$%Y(b期末考试'1%Y(#除此以外"教师可通过发放匿名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及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线上线下沟通交流获取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真实感受"随后教师可根据获得的信息优化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总结+化工热力学,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化工热力学,课程本身难度大"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实现+教好,与+学好,并非易事#基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实践和经验"我们总结了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从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机制三方面进行了+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课堂参与度"加强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方式方法调节"能够以此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同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参考和有价值经验#参考文献&$'施云海&化工热力学&\'&)版&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党力"吕智慧&基于+雨课堂,的-化工热力学.混合式教学应用探索&_'&广东化工")%)%"31(4*%)$%2)$$&&('闻振浩"马勇"尹永恒"等&化工热力学教学感受与改革探索&_'&山东化工")%)$"4%($$*%)%32)%4&&3'冯新"陆小华&以学生为本的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_'&化工高等教育")%%0"O1(3*%(%2(3&&4'高道伟"姜占坤"陈国柱&-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_'&广州化工")%))"4%($3*%)1O2)O%&&0'丁雪"宋春敏"刘熠斌"等&化工热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_'&化学工程与装备")%)$")''($)*%(%%2(%$&&1'童羽"魏顺安"李静"等&思维导图在-化工热力学.学习中的应用&_'&广东化工")%)%"31($O*%$')2$'3&&O'朱娜"王洁&-化工热力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思考&_'&广州化工")%)%"3O(%4*%$O42$O0&基金项目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l_)%)$2)1*作者简介 姜静娴($''))5*"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博士"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气凝胶功能复合材料#<;"F科技风GHGI年J月创新教学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探索工程热力学是工程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能量转化、功率运算、热力循环等概念和原理。
学习工程热力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质能量转化的规律,提高他们的工程设计能力。
传统的工程热力学教学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考核模式单一等,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许多高校纷纷开展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探索,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程内容更新,符合新时代需求传统的工程热力学教学内容多为经典热力学理论,内容较为陈旧,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许多高校开始对工程热力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增加一些新颖的内容和热点问题,如可再生能源利用、燃料电池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教学质量传统的工程热力学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际案例和工程应用的讲解,学生往往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导致知识学习成为了一种机械的记忆过程。
为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许多高校开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入一些实际工程案例和热力学模型,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了解工程应用,并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工程热力学教学方法单一,往往采用讲授和课本讲解为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和学习厌倦的情绪。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高校开始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合作、实验教学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热力学知识的魅力。
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考核方式灵活多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工程热力学教学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笔试和实验报告为主,这样的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应试心理,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面向应用的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化工热力学作为热力学在化工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学科,对于化工专业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化工热力学课程仍然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难以承载大量的应用实践。
因此,面向应用的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教师需要将教学重心从理论知识转向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工程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将热力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而提高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实验设计、工程实际操作等课程实践环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需要将化工热力学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相结合,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促进课程间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和实践,将化工热力学课程建设成为面向应用的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应用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近年来,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化工热力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化工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推动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进行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我们需要明确应用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
应用化工热力学是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化工过程中的热力学原理和应用,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工工艺、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通过教学改革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我们应该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来加深学生对热力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入虚拟实验和仿真软件,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还应该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化工热力学教学需要多种教学资源的支持,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实验室和教师的经验等。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争取各种资源的支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学和远程实验,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化工热力学教学中来。
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化工热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原理和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应用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通过改革与创新,我们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化工人才,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化工人才做出贡献。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化工热力学作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需要不断的改革与研究。
本文旨在就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掌握热力学知识的能力,并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和重塑在教学改革的初期,我们首先需要重塑《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热力学课程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较少关注实际应用和工程技术的需求。
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目标纳入其中。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其掌握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让其了解热力学理论与实际工程应用之间的联系;3.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应用热力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具备进行工程技术创新和研发的能力。
通过明确和重塑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丰富在教学改革中,我们需要对《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丰富,以适应现代化工技术和研发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热力学课程教学内容通常包括基本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函数、热力学循环等内容,但往往缺乏与实际工程技术应用相关的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
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以下优化和丰富:1. 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热力学理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2. 增加工程热力学与传热传质、流体力学等学科的交叉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3. 强调工程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入工程设计和仿真软件的应用;4. 开设选修课程或研究生专业课程,涵盖前沿热力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的需求与日俱增,化工热力学作为该领域的重要课程,对学生进行热力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故而,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是推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探讨在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如何进行《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一、现状分析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化工热力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化学反应热力学和相平衡等内容。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化学工程过程中热力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其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传统的《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应用。
课程内容过于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对课程的实际应用意义认识不足。
故而,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使之更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
二、改革思路针对《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我们提出以下思路:1. 以问题为导向,引入案例分析传统的《化工热力学》课程往往以理论为主,而忽视了课程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工程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3. 引入新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在《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等,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开展课程实践活动,促进专业交流在《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科前沿和实际工程,开展一些课程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参与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等,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增强专业认同感,提升综合素质。
化工原理及相关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丰富,涉及到热力学、动力学、传质的基本原理以及化工流程的基本原理等等。
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工程基础知识、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化工行业的发展,传统的化工原理教学方法已经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对化工原理及相关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的明确定位、课程内容的丰富多彩、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方面,对化工原理及相关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探索。
一、明确定位的教学目标在化工原理及相关课程教学的改革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且将其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目标可能更侧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种教学定位的缺点在于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改革中应该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创新。
二、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是将基础知识进行机械的传授,缺乏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挖掘。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应该将课程内容进行丰富多彩的设计,使之更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实际的需求。
在热力学部分可以加入最新的能源利用技术;在动力学部分可以结合生物技术和新材料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等等。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解和实验教学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化工原理,并且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运用和创新。
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化工原理及相关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化工热力学》课程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的热力学基础、化工过程计算以及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且与实际工程应用脱节,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当前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对《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研究势在必行。
一、鼓励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学习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单一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容易使学生变成知识的“搬运工”,缺乏主动性。
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可以引入问题导向学习(PBL)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实际工程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自主学习与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热力学理论与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注重思维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合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也至关重要。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热力学理论,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可以增加实验环节,设计一些与实际工程结合紧密的实验项目。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力学理论。
三、结合软件应用在当今信息技术发达的背景下,软件应用已经成为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化工热力学》课程中,可以结合热力学软件的使用,引导学生进行热力学计算与模拟。
通过软件模拟,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热力学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软件的基本功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可以从鼓励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学习、加强实验教学和结合软件应用等方面入手。
改善化工热力学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方法初探龙小柱【期刊名称】《化工高等教育》【年(卷),期】2012(029)006【摘要】化工热力学是化工等工科专业的基础课。
针对学生不爱学、教师不好教的现状,我经分析研究后认为:教师、学生和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依次扮演着销售员、顾客和商品的角色,作为知识销售者的教师需要把知识演绎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需要激发学生(顾客)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方能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将此思想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了他们实际应用的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is a basic cours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For the situation that students feel difficult to understand,and teachers are hard to teach,we think that teachers,students and knowledg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could be assimilated to the sales staff,customers and commodities.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teaching result,the teachers as the knowledge sellers should interpret the knowledge as the "visible and tangible" goods,and stimulate the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customers) to learn.The thought is applied to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has improve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learning,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knowledge,developed their ability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and gotten a good teaching effect.【总页数】5页(P59-63)【作者】龙小柱【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4.21【相关文献】1.提高化工热力学课堂教学效果初探 [J], 刘熠斌;丁雪;宋春敏2.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初探 [J], 李艳3.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职中文化课教学之管见 [J], 王水萍4.提高“化工热力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J], 任宝山5.突破理论知识的抽象界限提高化工热力学的教学效果——化工热力学“直观引导”式教学教案示例 [J], 王运华;王贺云;白兰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绪论
化学工程热力学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中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工程实践
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实验操作、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围绕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具体
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二、问题分析
1. 理论脱离实际:传统的《化工热力学》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工程案例的引入,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高。
2. 缺乏实验操作:《化工热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 学习兴趣不高: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有必要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三、教学改革措施
3.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课外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 增加理论与实践的连接:通过引入实际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实际工程的应用。
2. 配备实验设备:学校需要加大对实验室设备的投入,提高实验操作的效果,为学
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学习条件。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化工热力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山东化工-232-SHANDONG CHEMICAL INDUSTRY2020年第49卷新工科背景下《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张盈盈,杨许召,韩光鲁,田俊峰,韩敬莉,平丹,张建强,李亚坤(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系,河南郑州450002)摘要:《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在课程体系中处于连接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桥梁位置。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热力学》亟需教学改革。
本文以新工科为背景,从通专融合新思路、教学改革新内容、线上线下新模式、教学监督新质量等几个方面,讲述了如何提升《化工热力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新工科中图分类号:G642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21X(2020)23-0232-02“新工科”这一概念在2016年首次提出,自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先后在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研讨会,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6月9日在北京召开“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形成了“北京指南”,标志着以新工科建设为主题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
其内涵可概括为: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及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性卓越工程人才⑵。
《化工热力学》承担着“新工科”,“工科”是本质,“新”是取向,要把握好“新”,但又不能脱离“工科”,需要从理念、要求和途径三个层面理解和创新(3)。
化学工程是传统工科,《化工热力学》课程是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由热力学基本定律应用于化学工程而形成的一门分支学科⑷,兼具理论性和工程性,可以给出物质有效利用极限和能量有效利用极限。
随着资源短缺、能源紧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日益严峻,化工知识领域进一步拓宽,产业面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化工热力学》课程不仅成为解决资源、能源、环境问题的有力手段,同时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 前言化工热力学作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学习对于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和掌握其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学生对于化工热力学的学习效果。
2. 教学改革思路2.1 引入案例教学传统的化工热力学教学大多以公式推导和计算为主,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和枯燥的感觉。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比如,可以选取一些与能源化学工程相关的案例,如电池储能、燃料电池、热泵、发电等等,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 重视实验教学化工热力学是一门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学习的核心。
但是,实验教学同样不可忽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体会化学热力学的实际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智能化教学系统,来提高学生对于化工热力学的学习效果。
比如,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平台、智能化课堂等技术手段,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或是参与课堂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 结论针对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引入案例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和引入智能化教学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改革。
通过这些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化工热力学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