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559.05 KB
- 文档页数:2
分析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综合分析医学微生物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学科的发展现状等,立足于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目标等,以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实验教学手段的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及实验教学的考核形式变化等,可实现实验教学的改革,将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以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热情的激发,培养起学生的试验动手能力及具体实验问题的解决能力。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11【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24-01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类较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所进行的主要教学研究内容是病原微生物所具有的生物学特征、免疫机制、致病机制、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微生物类疾病的防治、诊断及治疗等方法。
在医学及生物科学等学科的高速发展推动之下,医学领域内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着转变与优化,知识获取的便捷性和多样性给基础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着较高的要求,就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而言,进行适当的改革探索与践行已显得非常必要。
1 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在传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践中,试验教学多附加于理论教学之后,即在某章节理论知识的讲解完成后安排相应的实验课教学,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相关技术人员在落实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学生依据试验指导书上的步骤及方法进行实验操作,主要是就所学理论知识实施验证。
该种试验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连贯性及系统性,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试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而学生真正参与动手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使得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地位,影响到学生学习热情及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就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模式及内容等实施适当的改革,对传统的边理论边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对课时内容进行归并划分,在理论课的教学活动结束后集中安排实验教学,让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引导之下依据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系统性的进行,使得实验教学不再受到理论教学的课时进度的影响及限制,将实验教学作为相对独立的实验技能教学。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摘要】通过对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综合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pbl教学、双语教学等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方法,改变考核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免疫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及相关防治诊断治疗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关系密切[1]。
但其又以繁杂的内容、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出现,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渗透,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重点不突出、学生记不住、难应用等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是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此,我们对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
一、结合临床,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医学微生物授课的主要对象是医学检验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在经过前面基础课和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后,普遍对学科的临床应用、最前沿的研究进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授课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基础理论和研究前沿相结合、基础技能和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适当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现代分子微生物学的新进展、新技术。
如在学习呼吸道病毒时,向学生介绍流行性感冒病毒,结合目前禽流感的爆发,将内容延伸到病毒变异、诊断防治等最新研究进展及前沿技术。
这样能极大提高本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2]。
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优势,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显著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多媒体教学的第一步,课件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417-01【摘要】医学微生物学作为基础医学的一门主干课程,它是一门形态学和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技术在学科发展中占有很突出的位置。
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通过强化素质教育意识、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开展网络教育以及改革考试方法,结合临床实际重新认识现有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定位并探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经验,以培养适应医学发展的医学高级人才。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领域占有重要作用,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基础理论知识[1],同时具备良好的实验技能及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实验学科,其独树一帜的实验技术在学科发展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实验课更是重要环节,它对于加深对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获得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如何搞好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是教师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现有的一些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地位和内容配置,应该从现代素质的高度给以重新认识。
在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及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使用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所在。
一强化素质教育意识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
进一步强化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高尚道德人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1 提高实验课的质量应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实验室的技术和仪器也在更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掌握新的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提高自身的知识。
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医学生无菌操作的探索无菌操作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每位医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操作技能之一。
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医学生无菌操作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医学生;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指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1]。
无菌操作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每位医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操作技能之一。
医院感染是一个与医院相依存并关系到医院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2]。
无菌操作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3]。
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医学生无菌操作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学生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无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1.1 学生对无菌操作认识不够医学微生物学面对的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授课,这部分学生没有临床实习或是见习的经验,对于无菌和无菌操作的认识,都是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没有深刻领会它们的含义以及不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1.2 学生自身要求不严对无菌操作的认识不够,不知道不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导致学生在实验课上对自己的要求不严。
比如:有的学生没有按要求穿白大衣、带口罩、消毒手等。
1.3 学生对基础课不够重视,不清楚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联系大多数学生比较重视专业课的学习。
比如临床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对内科和外科比较重视。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课,它们往往不重视,不清楚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联系,导致在实验课中不重视无菌操作。
2.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医学生无菌操作的措施2.1 深化医学生对无菌操作的认识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对于大学二年级学生刚接触医学教育没有多久对无菌操作的认识不够深刻,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做无菌操作,所以要达到加强无菌操作教育首先要深化医学生对无菌操作的认识。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对于医学检验、疾病预防和控制、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课程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学生培养的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微生物检验技术人才。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1. 课程设置精准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改革创新点可以在以下方面展开:① 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理论课程设置,吸引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② 加强实验教学的设置,引导学生理论通联实际,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③ 加入前沿科技内容和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2. 教学方法灵活传统的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一般注重理论课讲授,实验课讲解实验操作步骤,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改革创新点可以在以下方面展开:① 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PPT、视瓶等形式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③ 开展讨论式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改革创新点可以在以下方面展开:① 实验室课程设置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② 开展实习课程,将学生送入医院、实验室等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习,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提前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③ 制定多样化的实践项目,参与科研、学术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4. 评价体系健全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的改变,也需要改革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校企合作背景下医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作者:夏觅真吴琳梅王怡丁锐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17期摘要: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自然科学,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实验类课程是连接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安徽医科大学以校企合作为背景对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
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实验课程比重,增加医学特色实验课程,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使实验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为医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医学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实践基地据统计,全国开设生物技术专业的院校有400多所,但目前培养出的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很难符合企业的要求。
生物技术专业是培养高等生物技术人才,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生物技术相关企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
一些高校在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使得一些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存在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学校开始尝试与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实验课程改革,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本文通过探讨校企合作与实验课程改革的措施,以及如何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的生物技术人才。
1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在“四新”建设背景下,不断强化产教协同、校企合作,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用的学习机会。
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等社会资源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教师可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作者:李艳红田玉娜徐泊文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8期[摘要]职业教育转向内涵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已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
文章从教育观念、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四个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高职医学基础课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作者简介]李艳红(1973-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微生物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免疫与病原生物学教学;田玉娜(1978-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免疫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徐泊文(1969-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主任助理,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免疫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及管理。
(河北唐山 063000)[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7-0114-02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无菌观念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笔者从教育观念、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四个方面对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转变教育观念,做到因材施教(一)消除“生源质量太差,没法教”的思想意识指导行动,传统思想不改变,就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改革。
我们不能一味埋怨学生质量差,这样于事无补,而是要面对现实,找到解决的办法。
只有从脑子里消除“我教得很好,是学生学得不好”的观念,我们才能真正去接受新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以学生学的效果来评价教学,学生学得好是最主要的。
(二)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深入领会其内涵学习多元智能观、多元人才观、多元成功观、建构学习观、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先进的教育观念,认真分析其先进性,以及在高职教育中具有哪些优势和其适用情境。
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2023-11-11contents •引言•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目录contents •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转变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传统的知识型转向创新型和实践型。
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不足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背景介绍研究目的通过对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入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意义通过改革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研究目的和意义02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实验教学课时不足微生物学实验课程通常只有有限的课时,导致学生无法充分掌握实验技能和知识,也难以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手段单一目前,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多以经典实验为主,技术手段相对单一,缺乏现代生物技术的引入和应用。
1现有问题及挑战23现有实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实验教学内容陈旧传统实验教学注重验证性实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与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差距。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目前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相对单一,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
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03新时代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引入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数字化显微镜引入高分辨率的数字显微镜,可以实时拍摄、记录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动态变化过程,提高实验教学的可视性和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