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民生专题复习共3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33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中考历史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2.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以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
3. 世界史: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印度、古代中国、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世界战争与和平、冷战、现代科技革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科技成就等。
2.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等方面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历史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历史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等。
4. 练习法:布置历史习题,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
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讲解历史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第二课时:进行历史习题训练,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历史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历史习题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地图、音乐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专题05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考点目录考点26 北宋的政治考点2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考点28 金与南宋的对峙考点29 宋代经济的发展考点30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考点31 元朝的统治考点32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考点33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考点26 北宋的政治1.(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了解宋代政治,下列哪一史料最合适()A.《梦溪笔谈》B.《宋史·职官志》C.《清明上河图》D.《马可·波罗行纪》2.(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体现了北宋的政治特点是()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重文轻武D.外戚干政3.(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宋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政策,设立了专门的社会福利机构,救济的对象包括孤寡老人、贫困人口等诸多无法自立的群体。
专业的消防队伍、巡夜队伍也在京城建立(见下图)。
可见,宋朝()A.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南移完成B.儒家学说和传统节日备受欢迎C.城市管理和社会保障受到重视D.民族交融和科举取士范围扩大4.(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长安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 )考点2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契丹族—阿骨打—辽B.女真族—阿保机—金C.党项族—元昊—西夏D.蒙古族—铁木真—元2.(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说,我也从中国智慧中学到很多经验,比如1005年的澶渊之盟,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内结为伙伴。
艾利森对澶渊之盟的叙述()A.比较符合历史史实B.完全违背历史真相C.是研究澶渊之盟的重要史料D.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考点28 金与南宋的对峙暂无考点29 宋代经济的发展1.(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在成都由京官担任监官,政府主持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比西方国家早六七百年。
2023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二(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1.林则徐虎门销烟(识记):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
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虎门销烟是世界禁毒日(6月26日)的起源。
(认识虎门销烟浮雕)2.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理解):①时间:1840年~1842年②影响: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中国结束了独立发展的历史进程,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①时间: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千山顶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②内容:赔款2100万银元;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口诀:赔款割地通商议税)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理解):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②发动国家及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借“调停”之名谋取利益③暴行: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不仅给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④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中国的门户被进一步打开。
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更强的冲击和更大的灾难(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在强烈刺激下,清廷的部分有识之士走上了人士对手、学习西方的探索之路(洋务运动)。
5.俄国侵占中国北方150多平方公里领土(识记):近代史上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北方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6.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识记):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英勇杀敌,壮烈殉国。
(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7.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理解):①签订时间: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2011年中考复习热点专题专题一: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热点点击】1. 2009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09年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2. 2009年12月2日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秋季上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
3、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4、财政部部长谢旭人2010年1月10日在部署2010年财政工作时指出,今年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依然是政府加大投入的“重中之重”。
5、2011年3月5日上午9时,全国人大第十一届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政府工作报告30大关键词情系民生。
6、2011年两会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物价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物价上涨过快给群众的生活,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样的一个状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包括发展生产、搞好市场调控增加供给、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价格秩序,也包括对于低收入群众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不因物价的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生活。
采取的所有这些措施,应该说收到了成效。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今年的十项重点工作中,把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列为第一条,这也是多年来所没有的。
张平认为,当然,我们也意识到物价上涨的压力,物价上涨还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7、系列救灾工作: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灾区人民很快恢复灾后重建工作,保障灾区人民的正常生活。
8、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四社会保障关注民生聚焦中国的民生问题——聚焦中外民生问题热点一:2015年7月2日—3日,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审慎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在京召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培训班。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推进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坚持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方向,以夯实农村集体土地权能为基础,以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为关键,以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为目的,同时坚持循序渐进,注重改革协调。
热点二:2015年7月17日至19日,袁隆平院士在广东梅州考察,并在“世界长寿乡”梅州蕉岭建立了“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超级杂交稻蕉岭示范基地”。
考察期间专家们在梅州兴宁市对袁隆平团队主持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1500公斤)技术”的攻关项目进行验收。
经现场测产,该项目早季稻平均亩产为703.9公斤,最高产量为738.5公斤。
考点1 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1.古代农业政策及其表现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建设的需要。
平成功培育出代籼型杂交水稻;实施社会保障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余粮收集制,对捍卫新生的左”的政策造成了严重后果。
本专题是中考的热点内容,具体表现在:(1)古代以来的农业政策。
这一内容在中考主要会以选择题和组合列举等题型进行考查,不同时期的农业政策、粮食作物品种、科技成就等。
(2)建国以来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该热点主要涉及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主要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形式考查变革的时间、影响、土地所有制的变化以及认识。
(3)改革以来的民生建设成就。
命题者主要联系热点时政,以选择题、列举题等形式考查新中国在民生建设方面的成就。
(1)列表归纳法:通过列表,从时间、背景、举措以及影响等角度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理解新中国政府调整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时事热点材料题:地摊经济——温暖人心,惠及民生2020年6月1日上午,李克强总理考察山东烟台,在一老旧小区对面,对摊主们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长安和洛阳城内的坊只是居民住宅区,黄昏后锁闭坊门,禁止夜行,商业活动只能白天在市里进行。
北宋开封和其他大城市的繁盛,逐渐突破了……的界限,相同行业的店铺多集中在邻近,工商与居民杂处,面街开店,随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库、酒楼、食店。
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中庭两庑可容上万人,商旅交易,都集中在这里。
还出现了迟至三更的繁盛夜市,到五更,“鬼市”(早市)又开张营业。
——《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邓广铭等(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城市与唐朝相比有什么不同特点?材料二:1921年3月颁布法令,规定农民纳税后的剩余农产品可在地方上相互交换,或通过合作社同国家直接交换工业品。
不久又允许现金交易,开放全国性自由贸易,允许私商经营。
1923年生效的民法典宣布私人贸易为合法。
1922—1923年度,私商贸易总额占全国贸易总额的44%,在全国零售贸易额中更占75%。
——《世界通史·现代史卷》黄正柏(2)材料二是苏俄哪项政策起作用的结果?这一政策有哪些特点?材料三: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1700多万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维持生计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施舍。
但这部分财源相对于如此庞大的失业大军,无异于杯水车薪。
解决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只有联邦政府才能办到。
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项措施,就是促请国会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
该计划专门吸收年龄在18~25岁,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筑、开辟森林防火线和设置森林望塔。
——《一本书读懂美国史》一兵(3)根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执政时期,政府救济失业人员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材料四:“……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而城市是有多元价值的,传统的干净整洁固然是一方面,但城市本身第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就业和收入的机会。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热点回放】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改善民生的重点:(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深化收人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合理的收人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只有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条件。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基础,关系干家万户的幸福。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健康权是最重要的权利。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关链接】1.2007年8月1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务院7月11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国务院决定,2007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续、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做好这一工作,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考历史题汇编——关注民生专题1.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的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实现富国强兵C.缓和社会矛盾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2.假如你给李冰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A.上书秦孝公请求变法 B.领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主持修建都江堰D.陪唐玄宗考核县令的政绩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欢迎。
下列人物中,对中国古代医学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张衡屈原 B.宋应星李时珍C.蔡伦张仲景 D.张仲景李时珍4.北魏时期,潍坊大地上一位农学家提出:“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他是A.公冶长B.郑板桥C.贾思勰D.陈介祺5.贾思勰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他的著作是A.《齐民要术》B.《水经注》C.《九章算术》D.《伤寒杂病论》6.“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
当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贞观年间在位的皇帝是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7.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B.上朝时,见到魏征向太宗皇帝进谏C.和太宗皇帝一齐讨论合并州县的事宜D.经常诵读苏东坡写的词8.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靖难之役10.杜甫诗“忆昔日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反咉的是A.贞观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D.和同为一家11.戊戌变法内容中,能说明这次变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①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么人兴办工矿企业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④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