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生长发育
- 格式:doc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8
水稻的生长过程内容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经历了一系列阶段,包括生育期、生殖期和成熟期。
以下是关于水稻生长过程的详细内容:1. 播种期(季节):选择合适的季节:水稻通常根据季节进行播种,分为旱季稻和湿季稻。
旱季稻一般在干燥季节种植,湿季稻则在雨季期间种植。
土壤准备:在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适当的耕作,以确保土壤松散、通气良好,并施入适当的肥料。
2. 生育期:发芽和幼苗阶段:水稻的生长始于发芽。
幼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阳光。
水稻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
分蘖和分叶阶段:水稻开始分蘖,产生新的侧芽。
同时,叶片逐渐展开,增大光合作用的表面积。
拔节期:水稻的主蘖伸长,并进入拔节期。
在这个阶段,水稻的茎部形成关节,即拔节。
3. 生殖期:抽穗阶段:当水稻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时,会进入抽穗阶段。
在这个阶段,植株形成穗,穗内包含水稻的花朵。
开花授粉:在抽穗后,水稻花朵逐渐开放,进行授粉。
水稻可通过风力传粉或依赖昆虫等介体完成授粉过程。
稻实形成:成功授粉后,花朵逐渐形成水稻实。
每个水稻实都包含有未来的水稻籽粒。
4. 成熟期:灌浆期:水稻籽粒在成熟期内进行灌浆,即籽粒内部充满水分,逐渐变得饱满。
籽粒成熟:随着灌浆的进行,水稻籽粒逐渐成熟。
水稻的成熟程度通常通过籽粒的颜色和硬度等指标来判断。
收割阶段:成熟的水稻植株进入收割期,收割时水稻的籽粒已经充分发育,可以作为粮食收获。
5. 收获与后续处理:机械收割:大部分地区采用机械收割方式,通过收割机械将水稻植株割断,将水稻籽粒收集。
晾晒和加工:收割后的水稻籽粒需要进行晾晒,然后通过加工去除外壳,最终得到成品的大米。
6. 农业管理与技术:水稻品种选择:不同的水稻品种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农民根据当地的环境选择合适的品种。
水管理:水稻是水生植物,因此水管理对于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
水稻的生长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分,但同时也要避免水分过量。
水稻生长动态指标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动态指标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参考。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稻的生长过程。
水稻的生长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萌芽期、分蘖期、拔节期、穗粒分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生长动态指标。
在萌芽期,水稻种子开始发芽,并且出现叶片的初生。
此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水稻的叶片开始变绿,植株逐渐长高。
接下来是分蘖期,这个阶段水稻植株会开始分出侧芽,形成分蘖。
分蘖的数量和质量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观察到水稻的主茎逐渐变粗,侧芽逐渐长出。
拔节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水稻的主茎开始抽长,形成节间,同时叶片也开始展开。
这个阶段是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时期,因为水稻的分蘖数量和分蘖早晚程度都会在这个阶段确定。
穗粒分化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水稻的穗开始分化,花粉开始产生。
这个阶段对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可以观察到水稻的穗开始形成,稻穗上的小花开始开放。
灌浆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水稻的稻谷开始充实,颜色也逐渐变黄。
此时,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已经基本确定,我们可以观察到稻穗上的稻谷逐渐变大,稻谷内部逐渐充实。
最后是成熟期,水稻的稻谷已经充分发育成熟。
稻谷的颜色变成了金黄色,稻谷内部的淀粉含量也达到最高。
这个阶段是水稻收割的最佳时期。
通过对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水稻的生长动态指标,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水稻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我们需要用心去观察和研究,以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水稻生长的七个阶段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这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芽期。
水稻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吸水和吸氧作用,开始发芽。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生根和萌芽。
第二阶段:幼苗期。
水稻幼苗在这个阶段开始生长,主要任务是生长和发育。
幼苗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和土壤肥力。
第三阶段:分蘖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分蘖,形成多个分蘖,这是水稻生长的一个重要阶段。
分蘖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养分,以促进分蘖和生长。
第四阶段:拔节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拔节,形成节间,这是水稻生长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拔节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养分,以促进拔节和生长。
第五阶段:抽穗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抽穗,形成花穗,这是水稻生长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抽穗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养分,以促进抽穗和生长。
第六阶段:灌浆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灌浆,籽粒开始变大,这
是水稻生长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灌浆期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和土壤肥力。
第七阶段:成熟期。
水稻在这个阶段开始成熟,籽粒变硬,颜色变黄,这是水稻生长的最后一个阶段。
成熟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养分,以促进籽粒的成熟和收获。
水稻生长的七个阶段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下,才能顺利完成生长过程,产生高产、优质的水稻。
第三节水稻的生长发育水稻的一生是指水稻种子萌发到种子成熟。
从器官生长发展的特点看:可分成幼苗期、分蘖期、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
从生长发育的特点来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以幼穗分化为界,在幼穗分化以前,主要是以根、茎、叶、分蘖等营养器官增殖为主,故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以后,是以生长幼穗、颖花、种子等生殖器官为主,故称之为生殖生长期。
一、幼苗期的生长发育幼苗是指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习惯把秧苗在秧田生长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苗期可分为种子萌发和秧苗成长两个时期。
(二)、幼苗的生长幼苗的生长是指第一真叶抽出至成秧移栽。
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就向上坚起,叫扎根扶针。
随后,不完全叶伸出叶鞘,称为出苗,全田有50%的出苗即为出苗期。
不完全叶抽出1-2天后,长了第一片完全叶,秧苗明显显现绿色,此时称为现青。
全田有50%的苗长出第一完全叶时为现青期,以后长出第二、三片完全叶,至第四完全叶出现时,基部茎节就能发生分蘖.一般把第三片完全叶以前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二、分蘖期的生长发育从分蘖开始发生到停止的时期称为分蘖期.(一)分蘖发生及条件1、分蘖的发生:水稻的分蘖是接近地表基部密集节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起来的侧茎。
发生分蘖的节称为分蘖节.分蘖发生所在节位低的叫低位分蘖,发生所在节位高的叫高位分蘖.一般低位分蘖成穗率高,穗型也大。
由主茎长出的分蘖称第一次分蘖,由第一次分蘖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依次类推。
生产上常规稻一般以一次分蘖多,二次分蘖少,三、四次分蘖更少.而杂交稻二、三、四次分蘖均有发生。
2、分蘖发生的条件:分蘖发生的内在因素:品种不同,分蘖特性差异较大,籼稻品种大于粳稻和糯稻,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杂交水稻大于常规稻。
分蘖的外界条件:一是气温、水温:分蘖发生的临界气温为15℃、水温16—17℃,最适宜气温为28—31℃,水温32-34℃.二是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分蘖都有抑制作用.三是光照强度:植株过繁茂,栽插过密、荫蔽严重会降低有效分蘖率。
水稻生长周期多少天,附种植方法早熟品种,生长周期通常为60-90天左右,晚熟品种,生长周期通常为210-240天左右。
水稻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多,苗期可施入腐熟的有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生长期可施入尿素,以促使植株生长成熟,结穗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以促进籽粒发育。
发生叶瘟时,可用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等药物进行防治,出现稻螟虫时,可用敌杀死乳油等药物进行防治,其他病虫害可根据相应的症状进行用药。
一、水稻生长周期多少天1、水稻的生长周期水稻的生长周期因品种而异,早熟品种播种后一般经过60-90天左右便可成熟,晚熟品种播种后一般要经过210-240天左右才能成熟。
2、种植水稻的条件(1)提供营养水稻在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多,为提高土壤肥力,可在苗期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为促使植株生长成熟,可在生长期施入尿素。
为促进籽粒发育,可在结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
(2)补充光照①水稻适合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种植时应选择向阳的田地作为稻田,以便让稻株接受全日照以及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②夏天光照过于强烈时,需适当灌入深水层,以便为稻株提供充足的水分,确保植株健康生长。
(3)病虫防治发生叶瘟时,可喷施洁苗乳油、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等药物,受到稻螟虫的危害时,可喷施敌杀死乳油等药物,其他病虫害可根据相应的症状进行用药。
二、水稻种植方法1、浸种催芽(1)选择饱满充实、无虫害的种子作为种植对象,然后将种子用多菌灵溶液浸泡1-2小时,以灭杀附着在表面的病菌。
(2)浸泡后,将种子晾晒一段时间,每隔1-2小时翻动1次,以加快种子的发芽速度。
2、整地施肥将土壤深耕30厘米,然后施入充足的腐熟有机肥、饼肥,以增加土壤的肥力,促使水稻旺盛生长。
3、育苗插秧将种子撒在装有营养土的营养钵内,以加快出苗速度,待秧苗高度达到7-8厘米时将其移栽至稻田中。
插秧时可在拇指上戴一个分秧器,以固定株距。
4、管理方法(1)出现杂草后,可采用人工拔除或化学除草的方式进行防治。
水稻的生长发育1、水稻的一生水稻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发根、长叶、分蘖、拔节、长穗、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最后形成新的种子,称为水稻的一生。
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日数,叫水稻全生育期。
水稻一生共分为四个时期:(1)秧苗期。
播种——移栽(2)返青分蘖期。
移栽——幼穗分化前(3)拔节孕穗期。
幼穗分化——抽穗前(4)抽穗结实期。
抽穗——成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划分:(1)营养生长期。
根、茎、叶、分蘖(营养器官)(2)生殖生长期。
穗、花、籽粒(生殖器官)2、种子发芽(1)种子构造:谷粒由谷壳和糙米两部分构成。
(2)种子生活力:一是种子成熟度。
开花授粉后7—10天的种子具有发芽能力,20天后发芽力正常。
二是种子休眠期。
籼稻的休眠期很短,特别是早稻种子休眠期更短。
三是种子寿命。
种子贮存的时间越长,寿命越短。
种子在一般条件下贮存,生活力可保持2年,但发芽率只有50%左右。
(3)种子发芽过程:一是吸胀;二是萌发(破胸);三是发芽三个阶段。
露出白色的胚称为破胸,胚芽达到谷粒长度的一半时称为发芽。
3、根的生长水稻的根系:水稻属须根系,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不定根又分为普通根和浮根,浮根除吸收水分和养分外,还能吸收氧气,输送到下部的根系,以提高下部根的活力,这是水稻适应淹水环境的一种特殊表现。
4、叶的生长水稻叶有完全叶和不完全叶两类。
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在胚中已分化形成。
水稻一生叶主茎的叶片数已定。
主茎第1—3片叶是在幼苗期生长的,最后3片叶则是在幼穗分化期生长的,其余各叶都在分蘖期生长。
5、叶片功能叶片功能期是指叶片保持光合能力时间长短。
叶片功能期随着叶位上升,由短变长,水稻1—3片叶只有10多天,而剑叶功能期可达50—60天。
6、水稻分蘖水稻茎基部节上腋芽长成的分枝称为分蘖。
分蘖期是决定每亩穗数的关键时期。
掌握分蘖规律,可以促进分蘖的发生和成穗,保证足穗,达到高产稳产。
7、水稻分蘖规律(1)分蘖发生的节位:无论主茎或分蘖茎,都有很多节,每个节上都有一个腋芽。
水稻种植的十个阶段
水稻种植的十个阶段包括:
1.幼苗期:从水稻种子发芽到移栽前的这段时间。
2.分蘖期:秧苗移栽后,从开始分蘖到不断拔节的过程。
3.抽穗期:从开始拔节到幼穗长出来的过程,是水稻生长的
关键阶段。
4.结实期:穗子抽出来后,茎部会生长拔高,开花并逐渐充
实谷粒,这个阶段决定了是否能够达到高产量。
5.成熟期:水稻生长的最后阶段,从谷粒成熟到收获的时期。
6.休眠期:在种子成熟后,水稻会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一
次种植。
7.插秧期:将秧苗从秧田中移栽到水田中的时期。
8.返青期:插秧后,秧苗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重
新恢复生长。
9.分蘖末期:当水稻的分蘖数达到最大值时,就进入了分蘖
末期。
10.空秕粒期:在结实期中,如果遇到不良的天气条件,
就会出现空秕粒,即谷粒没有发育成熟的情况。
水稻的生长发育————————————————————————————————作者:————————————————————————————————日期: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长发育一、水稻的一生(一)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
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l)感温性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
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
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
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
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
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
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
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
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
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
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
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
决定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
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的成穗率。
—般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
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
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2.粒数的形成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
穗的大小,结粒多少,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和小穗结实率。
在幼穗形成过程中,如养分跟不上,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减低结实率,造成穗小粒少。
长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
3.粒重的形成决定粒重及最后产量是在结实期。
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构成。
子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取决于结实灌浆物质积累状况。
子粒中物质的积累主要决定于这时期光合产物积累的多少。
如水稻出现早衰或贪青徒长,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就会灌浆不好,影响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响产量。
因此,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秕粒,是结实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个产量因素,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般每亩穗数超过一定范围,则随着穗数的增多,每穗粒数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倾向。
所以水稻高产是穗数、粒数和粒重矛盾对立的统一。
其本质是群体和个体矛盾对立的统一。
二、水稻幼苗期的生长发育水稻在秧田生长的时期,叫做幼苗期。
幼苗期的生长可分为稻种的萌发和秧苗的成长。
(一)稻种的荫发水稻的生长是从种子萌发开始的。
当稻种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壳露出白点时,叫做“露白”或“破胸”;当胚根伸出达种子长度,或胚芽伸出长达种子长度一半时,便称为发芽。
种子萌发的条件如下。
1.水分稻种萌发,首先需要吸收足够的水分。
当种子吸水量达本身重量的25%时,就开始萌发。
吸水快慢和水温有关,水温高吸水快,水温低吸水慢。
2.温度水稻发芽最低温度,粳稻为10℃,最适温度为20—25℃,这种温度下发芽整齐而健壮。
最高温度为40℃。
因此,水稻催芽要求温度保持30—35℃,破胸后降至20—25℃,促使根芽齐壮。
3.空气稻种在无氧水层下亦能发芽,但这种发芽是不正常的,往往芽长得快,而根生长很慢。
因为稻种在有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取得足够的能量才能发芽。
稻谷正常发芽时从空气中吸取氧气进行呼吸,叫有氧呼吸;当缺氧时便从种子有机物中夺取氧气进行呼吸,叫无氧呼吸。
所以稻种在正常发芽情况下,先长根、后长芽,相反则有芽无根。
(二)秧苗生长特点1.地上部的生长稻种发芽出苗时,最先是包在幼芽外面的芽鞘伸出地面,成为鞘叶。
这片叶呈筒状,不具叶片,也没叶绿素。
芽鞘伸长到一定程度,从中抽出l片叶来,具有叶绿素,叶片很小,只见叶鞘,叫不完全叶。
当这片叶长达l厘米左右,秧田呈现一片绿色,便称为出苗,或叫放青。
以后每隔2— 3天,便有l片叶长出,而且有叶片和叶鞘,称之为完全叶,到第3片完全叶展开时,称为“三叶期”。
这时种子胚乳中养分耗尽,幼苗进入独立生活,故称之为“离乳期”。
2.地下部生长稻种发芽时,首先由胚根向下延伸长成种子根,如钉子一样垂直扎人土中。
种子发芽出苗时,主要靠它吸收水分和养料。
接着在胚芽鞘节上开始发根,芽鞘节根一般有5条。
首先长出2条,1—2天后又在对称位置上长出2条,随后再长出l条,状如鸡爪,秧苗生长初期立苗主要靠这种根,从放叶至一叶—心期形成。
三叶以后,依次从不完全叶及完全叶节上长出根来,统一称为“节根”。
它粗壮,具有通气组织。
所以三叶后秧田里可以经常保持水层了。
3.幼苗生长期对环境条件要求( l)温度要求粳稻出苗最低温度12℃,籼稻出苗最低温度14℃。
这种温度条件下,出苗率低,而且速度慢。
出苗以后日平均温度20℃左右,对于培育壮秧最有利。
过高过低都不利。
如低温达到5—7℃时,就要防寒,否则稻菌受冻害。
(2)空气要求秧田里有充足的氧气幼苗才能正常生长。
秧苗在淹水情况下生长发育不良,根少、苗弱。
尤其是在三叶期之前,淹水不利培育壮苗,因此,秧田育苗过程中,小水勤灌,不保水层,有利培育壮苗。
湿润育苗、干旱育苗都是为了培育壮苗,满足秧苗生长对氧气的要求。
(3)水分要求秧田对水分的需要,随秧苗生长而增多。
出苗前只需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一50%,就可满足发芽、出苗需要。
三叶期以前也不需水层,土壤含水量为70%左右。
三时期以后土壤水分不少于80%,低了就会影响水稻生长。
(4)光照要求光照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条件之一。
因为光照充足,秧苗才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部吸收的水分、养料,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行生长发育。
三、分蘖期的生长发育(一)分蘖的生长1.分蘖发生规律水稻主茎基部有若干密集的茎节叫做分蘖节。
每个节上长l片叶,叶腋里有1个分蘖芽,成长为分蘖。
着生分蘖的叶位,称为蘖位。
凡是从主茎上直接长出的分蘖,称为一次分蘖,由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由二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三次分蘖。
依此类推。
分蘖在主茎的节上,自下而上依次发生。
一般分蘖的出现,总是和母茎相差3片叶子。
n叶伸出=n 一三叶分蘖第l叶出现。
2.影响分蘖的因素(l)分蘖的发生和秧苗营养状况有关尤其是氮素营养起主导作用。
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光照不足,基部节上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
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发。
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但还和其他因素有关系。
(2)分蘖发生和温度有关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30— 32℃,低于20℃或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16℃以下分蘖停止生长发育。
(3)分蘖的发生和光照有关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给自然光照的50%时,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至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
(4)分蘖的发生和水分有关在分蘖发生时需充足的水分。
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时,植株生理功能减退,分蘖养分供应不足,常会干枯致死。
这就是“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原因。
此外,分蘖还和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
本田分蘖的发生,经历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过程。
当全田有10%的苗分蘖出现时,称为分蘖始期。
分蘖增加最快时,称为分蘖盛期。
到全田总茎数和最后穗数相等时,称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以后称为无效分蘖期。
全田分蘖数达最多时,称为最高分蘖期。
(二)叶的生长水稻叶片的生长,前3片叶在分蘖前出生,最后3片叶在长穗期长出,其余的叶片都是在分蘖期生长。
水稻主茎叶的多少,不同品种叶片数不同,一般早熟品种主茎有12一13片叶,中熟品种有14一15片叶,晚熟品种有16一19片叶。
分蘖前3片叶的生长,每3天左右长出l片叶。
分蘖期叶片的生长,每5天长l片叶。
拨节以后叶片的生长,每7—9天长l片叶。
叶片大小、长短有不同,中熟种以倒4叶最长,早熟种以倒3叶最长。
叶片寿命长短有差别,早生l一3 叶,寿命仅有10—20天,以后随叶位上升,寿命遂渐增长,剑叶寿命最长,可达50—60天左右。
(三)根的生长分蘖期也是根生长的主要时期,凡是从茎节上长出的根,称为第一次根,第一次根上长出的分枝根,称为第二次根或第一次分枝,以后还可以长出第三、四次根。
水稻所有的节都有发根能力,随叶片的出生,一节一节地向上发根。
一般发根和出叶相差3个节位,分枝根的发生,又依次递减一个节位。
水稻的根有通气组织,这种通气组织和茎叶中类似组织相通连,成为地上部向根输送氧气的途径,使水稻在淹水缺氧情况下仍能生长。
水稻根系发育和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状况关系密切。
如水稻根的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8— 30℃,超过35℃生长受阻,低于15℃生长减弱,低于10℃停止生长。
四、长穗期的生长发育(拔节至抽穗) 水稻生长发育到分蘖末期,便开始茎秆节间的伸长(拔节)和幼穗分化,直到节间伸长完毕,幼穗长至出穗为止,称为长穗期。
水稻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同时并进,一方面完成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同时幼穗分化发育,形成生殖器官。
(一)根茎叶的成长1.根的成长水稻在分蘖期由各节上长出不定根,到拔节这个时期只有上部节位上还在继续生出不定根外,主要是从不定根上长出分技根。
这种根向下深扎。
到抽穗期根的分布成为倒卵形。
总根量达最高峰。
2.茎秆的成长水稻拔节以后,地上部的几个节间伸长,成为明显的可见茎秆。
不同品种,其伸长节不同,早熟品种伸长一般3—4个,中熟品种伸长节一般5—6个,晚熟品种伸长节一般6—7个。
节间的伸长自下而上逐个顺序进行,根据它可以促使基部几个节间在伸长期加强管理,使之短而粗壮抗倒伏夺高产。
3.叶的成长水稻到了分蘖末期进入拔节之后,叶片由5天左右长l叶,变为每隔7—9天才长1叶;寿命也延长了,穗期的叶达40天以上;而且叶层分工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