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260.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摘要】糖尿病在我国属于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糖尿病的流行趋势非常严峻,随着近些年来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糖尿病患病总数处于国际首位。
糖尿病是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对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非传染性且慢性发展的疾病。
我国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反复的分析研究,虽然诊断标准出现了变化,可糖尿病的上升趋势却未改变,当前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几率为12%左右,大概患病人数高达1.15亿人。
当前,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寿命造成严重影响,为患者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医疗以及经济负担,我国糖尿病的控制管理在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对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以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变化趋势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增长,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老龄化等各种因素的驱动下,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每年都在增增,导致我国糖尿病的流行趋势非常严峻。
2017年世界糖尿病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世界上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共有4.26亿,预计占总人数的8.8%;而我国的患病总人数高达1.15亿,居于国际首位,占国际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超出四分之一,且这个数据还在上升,预测到2045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将会上升到1.2亿人。
我国不仅糖尿病患者人数惊人,并且患病率在高处国际水平,我国糖尿病患者在2017年的患病率为10.9%。
糖尿病的流行为我国社会以及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我国在2017年死于糖尿病的人数高达八十四万人,而小于60岁年龄的患者占33.8%。
上述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糖尿病防治工作依然经受者严峻的挑战。
1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性病学糖尿病的并发症通常包含微血管并发症与大血管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发生残疾、出现死亡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带来的危害主要是长期的高血糖为人们的全身脏器造成损害,从而使其功能出现逐步的减退。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主要内容(全文)第一章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要点提示: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达到11.2%,各民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2. 糖尿病的知晓率(36.5% )、治疗率(32.2% )和控制率(49.2% )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3. 糖尿病人群中T2DM占90%以上。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二、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三、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影响因素第二章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要点提示:1. 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 2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A )2.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3. 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T1DM. 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种类型。
(A)—、糖尿病的诊断依据静脉血浆葡萄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糖测定结果诊断糖尿病。
若无特殊提示,本章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和糖尿病诊断标准见表2, 3。
表2糖代谢状态分类(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肓争脉血浆葡萄糖(mmol/L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6.1 //糖负荷后2h血糖<7.8空腹血糖受损空腹M>6.1 z <7.0//糖负荷后2h血糖v7.8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n7.8 z <11.1糖尿病空腹血糖》7.0 //糖负荷后2h血糖X 1.1表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n7.0mmol/L 或加上OGTT 2h 血糖>11.1 mmol/L 或加上HbAlcn 6.5%无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二、糖尿病的分型采用WHO (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根据病因学证据将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T1 DM )、2型糖尿病(T2DM )、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糖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是什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全球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对于预防、诊断和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
一、糖尿病的总体流行情况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4 亿,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也相当庞大,且仍在持续增加。
二、糖尿病的类型分布糖尿病主要分为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其中,2 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 90%以上。
1 型糖尿病相对较少,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
妊娠糖尿病则是在妊娠期发生的糖代谢异常。
特殊类型糖尿病较为少见,包括因遗传缺陷、药物或化学物质、感染等引起的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糖尿病的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但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更快。
这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结构和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较为普遍,导致糖尿病患病率居高不下。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渐西化,体力活动减少,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
四、糖尿病的年龄分布糖尿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逐渐增加。
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尤其是 40 岁以上的人群。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下降,胰岛素抵抗增加,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然而,近年来,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这与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
五、糖尿病的性别差异在总体患病率上,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大致相当。
但在某些年龄段和特定类型的糖尿病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例如,在妊娠糖尿病中,女性的患病风险明显高于男性。
而在 2 型糖尿病中,男性在年轻时的患病风险可能略高于女性,但在绝经后,女性的患病风险则逐渐增加。
得糖尿病有什么特点
得糖尿病有什么特点
1、流行发病:糖尿病是目前发病人数第三位的慢性病。
2、病因复杂: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发病。
3、病程缠绵。
4、全身罹难: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最常见的损害部位:眼、肾、神经、心脏、脑血管、足及下肢血管。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凝状态的综合治疗是预防慢性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5、异质多变:糖尿病的发病诱因、起病年龄、高血糖程度、临床表现、药物反应和预后等均有很大差异,并须强调个体化治疗,病人之间不要攀比具体的治疗措施。
6、可干预性:通过长期合理控制体重、血糖、血脂和血压可明显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总体预后。
7、预后迥异:预后差别很大。
影响预后的因素有不可更改因素(如年龄、病程、遗传等)和可更改因素(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糖尿病知识、治疗合理性),应积极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努力改善预后。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是什么
1、病情轻,进展慢,比较稳定
老年人糖尿病往往症状较轻,也可仅有慢性并发症或伴随症的临床表现,如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痛风、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白内障、眼底病变等。
当其发生脑血管意外,或因外科手术,或因伴发严重感染时,才发现糖尿病。
因此,对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血糖及尿糖,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作者:齐峰来源:《糖尿病天地》2017年第08期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但是对于我国的糖尿病流行,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本文简单分析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注文中指南均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一、糖尿病人群以2型糖尿病为主指南指出:在我国2型糖尿病占90.0%以上,1型糖尿病约占5.00,%o,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城市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5.0%。
对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不同的发病原因。
1型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其患病的影响因素包括季节(这种季节性升高的发病趋势可能与感染、日照有关)、环境(包括感染、地域、气候及日照时间等环境因素,感染已被证实与1型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相关,环境因素中的病毒感染,包括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科萨奇B病毒、腮腺炎病毒、腺病毒以及脑炎心肌炎病毒等与1型糖尿病发病关系较为密切)、饮食、年龄性别(多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以及种族等有关。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40岁;(2)有糖调节受损史;(3)超重(BMI≥24千克,米2)或肥胖(BMI≥千克/米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4)静坐生活方式;(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6)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千克)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7)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8)血脂异常者;(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10)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1)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2型糖尿病为我国主要的糖尿病人群,一定要做到积极预防糖尿病发生,除了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之外,其他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前期、代谢综合征以及肥胖、能量摄入过高等,都要做到积极控制,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
二、经济发达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指南指出:在1994年的调查中,高收入组的糖尿病患病率是低收入组的2~3倍。
专题4中国糖尿病地区分布和年龄分布情况糖尿病己经成为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
它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花费的特征,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公共健康问题。
糖尿病在中国的严峻形势更是发人深省,虽然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对糖尿病的控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控制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中华糖尿病学会最近公布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近1/20的患病率确实令人担忧,并且还以一定的速度增长。
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多,影响机制复杂,医学界仍然在不断探索研究之中。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糖尿病的发病率主要跟遗传因素、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年龄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具有某一共同特点地区生活的人群很多方而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研究具有不同地区特点人群的糖尿病发病情况可以使得糖尿病的预防、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同年龄阶段人群也有着不同的生理特征、生活方式、健康认识,同一年龄段人群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多共性,研究我国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情况可以了解糖尿病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程度,确定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引起他们足够重视,做好预防糖尿病工作。
我国糖尿病的城乡分布糖尿病导致的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糖尿病的发病率,根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城市糖尿病死亡率高于农村,大城市的糖尿病死亡率大大高于中小城市和农村。
一是由于城市人口老年化程度高于农村,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二是城市居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意识以及对疾病的认同程度较农村高,自报疾病比农村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城市人口,餐餐精米口而,顿顿大鱼大肉,肉蛋奶吃得过多,粗粮、蔬菜吃得太少,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使糖尿病队伍空前壮大,这就给城市人群的糖尿病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我国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还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城市人群一味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当工作与健康发生矛盾,当情绪与健康发生矛盾,当享受与健康发生矛盾,选择工作,选择享受,恣意妄为,抛弃健康者大有人在。
中国糖尿病的趋势
在中国,糖尿病的趋势是不断增加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加,糖尿病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1.15亿人,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3左右。
同时,糖尿病患病群体也在不断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甚至儿童也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
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饮食结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渐转变,以高脂、高糖、高盐的西式快餐和加工食品为主,摄入过多的能量和不健康的营养素,导致肥胖和糖尿病风险的增加。
2. 不健康生活方式: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普遍缺乏运动,长期久坐、缺乏体育锻炼,导致体重增加和脂肪堆积,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3.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导致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加,长时间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加,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使人们易患糖尿病。
为了应对这一趋势,中国政府加大了糖尿病的防控力度,提倡健康饮食、定期体检和加强锻炼,推广糖尿病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及变化趋势
发表时间:2019-09-18T09:53:23.1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7期作者:潘靖敏
[导读] 糖尿病在我国属于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糖尿病的流行趋势非常严峻,随着近些年来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糖尿病患病总数处于国际首位。
潘靖敏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4191
【摘要】糖尿病在我国属于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糖尿病的流行趋势非常严峻,随着近些年来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糖尿病患病总数处于国际首位。
糖尿病是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对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非传染性且慢性发展的疾病。
我国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反复的分析研究,虽然诊断标准出现了变化,可糖尿病的上升趋势却未改变,当前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几率为
12%左右,大概患病人数高达1.15亿人。
当前,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寿命造成严重影响,为患者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医疗以及经济负担,我国糖尿病的控制管理在经受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对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以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变化趋势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增长,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老龄化等各种因素的驱动下,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每年都在增增,导致我国糖尿病的流行趋势非常严峻。
2017年世界糖尿病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世界上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共有4.26亿,预计占总人数的8.8%;而我国的患病总人数高达1.15亿,居于国际首位,占国际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超出四分之一,且这个数据还在上升,预测到2045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将会上升到1.2亿人。
我国不仅糖尿病患者人数惊人,并且患病率在高处国际水平,我国糖尿病患者在2017年的患病率为10.9%。
糖尿病的流行为我国社会以及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我国在2017年死于糖尿病的人数高达八十四万人,而小于60岁年龄的患者占33.8%。
上述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糖尿病防治工作依然经受者严峻的挑战。
1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性病学
糖尿病的并发症通常包含微血管并发症与大血管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发生残疾、出现死亡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带来的危害主要是长期的高血糖为人们的全身脏器造成损害,从而使其功能出现逐步的减退。
为此,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流行病学加强了解至关重要,但是,因为并发症的出现和很多因素有关,包含了,年龄、遗传、血糖控制水平、性别、其他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病程等,因此,在进行糖尿病并发症流行学的调查时,难度较高,不仅应该调查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明确判断并发症的含义与辨别。
现阶段,我国仍旧缺少设计较好的糖尿病并发症流行病调查资料。
1.1糖尿病视网膜出现的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导致的病变是造成患者实名的重要因素,相关调查显示,我国21.5%的Ⅰ型糖尿病与36.7%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眼部疾病的概率为35.3%,包含了背景视网膜发生的病变、增生性视网膜实现的病变、失明、白内障;当然Ⅱ型糖尿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几率随着年龄以及病程的上升而增长。
除此之外,我国糖尿病视网膜发生病变的患病率体现出了区域性差异,城市低于农村,南方低于北方。
1.2糖尿病引发的肾病
糖尿病并发症肾病是导致肾功能出现慢性衰竭的重要因素,患病率较高的区域就是亚太地区。
相关研究显示,34.6%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肾脏并发症,而Ⅰ型患者的出现率为23.5%,Ⅱ型患者为35.7%。
1.3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神经病变
病人在患有糖尿病后十年以内会出现显著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其发生几率和病程有着直接联系。
如果吸烟的年龄超出40年且血糖控制很差的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会更高。
在门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多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周围组织出现病变的患病率大概在17.03%到52.98%,不同的研究之间患病的差异很可能和选择的检查与诊断方式的不同存在联系。
1.4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心脑血管疾病是Ⅱ型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出现死亡的重要因素。
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是16.9%,Ⅰ型患者的患病率为4.1%,Ⅱ型患者为17.2%;出现脑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是12.3%,Ⅰ型患者的患病率为1.9%,Ⅱ型患者为13.3%。
导致我国Ⅱ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新蹙额管疾病的因素包含:血压、血糖、血脂。
经过我国国权范围内大型权威医院的多年调查显示,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人体代谢紊乱有着直接联系,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异常、血脂加上高血压异常对比单独患有Ⅱ型糖尿病的患者,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异常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出六倍。
2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带来的变化
2.1人口老龄化
我国超过六十岁的老年人逐年增多,从2001年至2007年之间我国老年人增长了14%。
2008年到2009年之前经过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糖尿病的几率超过20%,要比年轻人高出十倍不止。
在对其他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年龄每上涨10岁,患病的几率就会上升67%。
2.2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城市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变化,体力劳动日益减少,饮食的结构出现变化,脂肪摄入量逐渐增加。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体力活动大幅度降低,而因为我国人群缺少活动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人数接近三千万人。
在人群的饮食方面,摄入较低的全谷物与摄入较高的精制谷物是我国现阶段糖尿病高发的重要膳食风险因素,因为膳食方面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人员已高达四千万人。
3中国糖尿病的主要流行特点
3.1诊断率偏低、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都需要加强
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多是以Ⅱ型糖尿病为主,占患病总人数的91%以上,Ⅰ型糖尿病大约为4%,其他类型的大约为5%。
通过对最近10年发生的大型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大约在9.8%到11.7%,未诊断出来的大约为61%到71%,而治疗率、控制率、
知晓率的状况比较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