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公园城市体系构建
- 格式:pdf
- 大小:4.18 MB
- 文档页数:6
·119·美学技术上海市闵行区口袋公园设计研究龚玉静 刘剑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00)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在不遗余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导致城市空间变得愈发紧凑。
近年来,包括上海在内的很多城市都通过建设口袋公园来解决这一问题,曾经的社区灰色地带、城市杂乱地区等,经过改造摇身变成了“外貌”得体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和绿色公园。
目前,不同规模的口袋公园遍布上海的各个角落,作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发展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其设计是否符合民众的体验需求、能否发展城市生态系统,这些问题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本文通过研究上海市口袋公园的设计,结合闵行区现有案例和理论实际,以期为上海市口袋公园的未来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口袋公园;设计;体验需求;城市生态0…引言2015年,随着上海市绿化部门提出“要让市民在中心城区出门500米,就能看到一个3000平方米的公园绿地”的目标,上海市出现了很多规模不一的街景再利用、绿地公园再利用、历史遗址改造等项目。
市民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突然出现的口袋公园,但其设计过程、整体规划和基本功能都处于一种探索的尴尬境地。
这样的口袋公园既无法增强市民的自豪感,也不能改善社会意识和提升安全性与舒适性。
因此,本文以闵行区现有口袋公园设计为例,对上海市如何利用口袋公园解决上述问题展开研究,从整体出发,结合国外口袋公园设计优点进行规划研究,为之后切实满足市民体验需求、改善周边环境提出建议。
1…闵行区口袋公园概况闵行区位于上海市中部,交通便捷,经济发展迅速,已知目前已经建成的口袋公园有34个,在规划中的有30个,属于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区块。
口袋公园具有规模小、人情足、使用频率高、美化城市环境等优点,可以顺应上海市高速发展需求,节约其成本资源的消耗,缓解市民的工作压力。
闵行区考察之前的绿地公园,发现其中基础设施缺乏、出现很多老旧破损的问题,便提出实施改造,“口袋公园:迷你绿地,让你转角遇到美”的标语成为闵行区口袋公园建设的一条重要宗旨。
上海市闵行区口袋公园设计研究口袋公园是指面积较小,但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休闲生活设施的公共绿地。
这种公园通常建设在城市快节奏的商业区或住宅区中,为周边居民提供休息,娱乐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上海市闵行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一部分,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区域。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的速度加快,城市的绿地空间越来越少,这给市民带来了很多不便。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上海市政府决定在闵行区建设几个口袋公园。
本文将介绍上海市闵行区口袋公园的设计研究。
1.选址选址是口袋公园设计的第一步。
为了方便市民使用,这些公园应该建设在市中心区域或交通便利的地区。
根据闵行区人口密度和市政规划,我们选择了以下几个地点作为口袋公园的选址:(1)闵行区莘庄镇人民广场(2)闵行区华漕镇华漕公园(3)闵行区吴中路地铁站旁空地2.设计理念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提供多元化的生态景观和文化空间。
该公园应该吸引市民前来参观,增加他们对城市绿地的热爱和认识。
公园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环保,绿化面积较大(2)开放式景观设计(3)多元文化空间3.景观规划根据市政规划和选址确定,我们进一步细化了景观规划。
该公园应包括:(1)休闲区公园的休闲区应该包括长椅,花圃等设施。
市民可以在那里散步,读书或吸氧。
(2)儿童游乐区公园的儿童游乐区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完善的游乐设施。
包括游乐场,滑梯等。
(3)咖啡馆公园的咖啡馆应该采用绿色花园设计,轻松舒适环境,供市民品尝咖啡,阅读等。
(4)艺术装置区公园应该提供艺术装置设计,丰富公园文化内涵,增强市民艺术雅趣。
(5)假山区公园的假山区是公园重要的景观设施之一,假山的不同设计可以带来不同的文化体验和艺术观赏。
应该注重保护公园生态环境。
4.建筑设计公园建筑的设计也非常关键。
我们的建筑应该充分融合自然和人造环境,同时具备以下特点:(1)建筑材料应当环保且具有本地特色(2)建筑外墙应该有艺术装置或多彩图案(3)建筑内部应该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和隔声设施5.总结上海市闵行区的口袋公园设计研究是帮助城市规划人员开发城市绿地和城市文化的重要工作。
闵行区规划
闵行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是上海市的辖区之一。
作为上海市的主要城市功能区之一,闵行区的规划目标是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城市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区。
首先,在闵行区的经济规划方面,目标是推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
同时,加大开放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其次,在闵行区的城市规划方面,目标是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交通、水系、能源供应等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推进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公园、绿地和生态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此外,在闵行区的社会规划方面,目标是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教育资源的供给,发展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水平和素质培养能力。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居民的健康权益。
最后,在闵行区的文化规划方面,目标是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和创新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产业。
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设施,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闵行区在国内外的文化影响力。
总结起来,闵行区的规划目标是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美丽城区。
在经济、城市、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通过优化结构、提升能力、加强保障和培育创新,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居民幸福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正文:----------------------------------------------------------------------------------------------------------------------------------------------------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闵府发[2011]31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闵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二○一一年十月十一日闵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一五”回顾1、主要成效“十一五”以来,闵行区以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区建设为目标,以滚动实施第三、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载体,切实围绕污染减排、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循环经济建设等核心工作,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全区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建设品质及生态文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改善,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既定目标。
(1)环保投入持续增加,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依托“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滚动实施,2000年以来,闵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投入连续十年保持增加态势,环保投资指数年均超过3%,最高达到3.55%,“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达到188.86亿元。
全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日益完善,覆盖了各镇(街道)及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率由“十五”期末的72%提高到82.5%;区级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达到全覆盖,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十五”期末的78%提高到98%,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得到集中安全处置;集中供热设施不断普及,全区居民燃气化率达到100%,莘庄工业区和吴泾工业区集中供热设施覆盖能力超过50%。
上海市闵行区口袋公园设计研究上海市闵行区口袋公园是为了提高城市绿化环境、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创造美好生活环境而设计建设的。
本文将探讨闵行区口袋公园的设计研究。
一、背景分析闵行区作为上海市的一个城市化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发展等原因,绿化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此外,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也逐渐增加。
为了改善该区域的环境,提高生活品质,需要建立更多的绿地公园。
二、口袋公园概述1. 定义口袋公园是利用城市空间的零碎地带,将其改造成为小型、便携式的网点式公共绿地。
口袋公园的面积一般不大,常常选择城市内一些小型或废弃的土地来建设。
2. 特点口袋公园的设计非常重要,它不但满足了人们在城市中得到绿色植被和放松的需求,而且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小巧精致。
口袋公园的面积一般不大,因此需要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绿地。
(2)多样化。
口袋公园的设计与功能可以多样化并配以特色,如儿童游乐、休闲晒太阳、音乐舞蹈等。
(3)便携式。
口袋公园的设计需要可以拆装,便于在城市的不同地点建设,从而实现更多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覆盖。
三、口袋公园的设计思路1. 地点选择口袋公园的设置应该根据周围居民的居住区域来建设。
闵行区有些社区、小区的绿化不够,可以考虑在这些区域建设口袋公园。
2. 设计理念在口袋公园的设计中,应该注重生态、文化和艺术等方面,使得公园能够适应城市快节奏生活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自然、文化、艺术等多元化需求。
例如,在公园里可以配置音乐舞台或者文艺展览馆等,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公园,使其成为文化交流的场所。
口袋公园的设计应当小巧精致,具有艺术感。
可以借用更多的花木和花环来构造公园景观,实现优雅、和谐的设计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水景、石头等建筑材料,结合地形和景观来打造公园的设计特点。
1. 设备建设闵行区的口袋公园应配置必要的休息、游戏设施,例如长椅、桌椅、儿童游戏设施、棋牌桌、健身器械等,满足公众对休闲和娱乐的需求。
上海公园体系规划方案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密度大、城市空间有限,公共绿地资源紧缺。
为了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和健身等方面的需求,上海市政府要求规划局在城市规划方案中充分考虑公园体系建设。
下面是上海公园体系规划方案的概述。
1. 规划背景上海市目前的公共绿地面积为4610公顷,人均绿地面积为3.8平方米,远远低于国际标准(10平方米/人),市民在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为了缓解这种矛盾,上海市政府于2015年启动“十三五”时期绿地建设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市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达到5平方米/人。
2. 规划目标根据上海市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公园规划目标和任务:•到2020年,上海市区公园面积将达到6000公顷;•到2035年,上海市区公园面积将达到7000公顷;•到2050年,上海市区公园面积将达到8000公顷。
3. 规划原则公园体系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四化同步,公立与私立共建;•合理布局,形成分级体系;•偏向市民,满足多元需求;•提供服务,充分利用公园功能。
根据以上原则,制定出以下规划方案。
4. 规划方案4.1 全域公园体系规划根据上海市的历史、文化、地理和生态特色,规划出了“城市中心、绿地环带、生态廊道、文化景观”四大带状公园。
•城市中心:上海城市中心内以黄浦江、外滩为轴线,由南至北分为外滩公园、南外滩公园、环球金融中心公园、人民公园、静安公园等。
•绿地环带:沿着城市中心向外环绕的是绿地环带,包括如虹桥绿地、世博公园、张江公园、漕河泾绿道等多座公园。
•生态廊道:依托上海市自然河道和绿地组成的生态廊道,涵盖南汇东滩湿地公园、大美村公园、冰心公园等自然生态景观。
•文化景观:以历史保护区和文化名胜区为核心,建设如豫园公园、肇嘉浜路文化景观带、徐家汇公园等多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公园。
4.2 特色公园上海市还规划了多个特色公园,包括:•世纪公园:占地面积为140.3公顷,是中国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城市公园之一。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闵行区2024年口袋公园建设项目方案的审核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日期】2024.06.27•【字号】沪绿容 (2024) 253号•【施行日期】2024.06.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闵行区2024年口袋公园建设项目方案的审核意见闵行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你局《关于报批闵行区2024年口袋公园建设项目的请示》(闵绿容发〔2024〕11号)收悉,根据《城市绿地设计规范》《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等要求,我局近日对闵行区2024年口袋公园建设项目方案进行审核,现提出如下审核意见:一、原则同意2024年闵行区七莘路G60西北角绿地、七莘路G60东北角绿地等20个口袋公园建设方案,方案内容主要包括绿地景观提升、苗木调整以及园路铺装、景观小品和附属设施修缮改造等。
二、口袋公园改造应按照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要求,注重提升彩化效果,以乡土树种为主,进一步优化植物配置,体现植物主题特色与树种;对于原有长势较好的乔木以就地利用为主,适当增加白玉兰(建议望春玉兰砧木嫁接苗)种植,对于新种下层植物应充分预留生长空间,控制种植密度,适当减少整形色块的应用,以自然形态的植物为主;对园路及座椅周围应适当种植大树,起到遮阴效果,提升游园及休憩舒适度。
三、应合理设置兼有遮阳避雨的景观设施小品,景观构筑物应注重安全性、趣味性、美观性及经济性。
四、请根据《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要求以及评审意见,尽快修改方案,并将完善后的方案上报我局。
五、请抓紧项目程序推进,加快项目建设。
调整改造完工后,抓紧组织竣工验收,并根据《上海市口袋公园项目工程验收评定表》进行最终评定。
六、请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合理组织施工方案,做好大树的保护,尽量减少对周边交通、行人的影响。
改造方案需征询周边居民及相关单位意见,做好公示、宣传、解释工作。
上海公园体系规划方案概述上海市是一座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城市,也是一座生态环境面临挑战的城市。
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建设健康、宜居、绿色的城市生态环境是极为重要的。
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上海市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如何完善公园体系规划方案,以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和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
本文将分析现有公园体系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公园系统的规划方案。
现有公园体系的分析优势上海市现有公园体系建设历史悠久,公园分布广泛,数量众多。
上海市的公园在历史上具有优势,通过对现有的公园进行修缮和改造,可以实现更好地利用这些公园资源的效益。
同时,后来建立的公园也遵循了相关规划和标准,具有较好的规划性和实用性。
不足虽然上海市现有公园体系建设历史悠久,但是仍存在不足之处:1.公园数量与市民数量不匹配,公园供给不足。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少,需要提高绿地的覆盖率;2.公园空间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公园绿化率低、设施简陋,对于周边居民的绿地需求不能满足;3.公园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未得到充分考虑。
完善公园体系的规划方案为了完善上海市的公园体系,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在公园规划体系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增加公园数量及质量增加公园的数量和质量,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和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满足市民对绿地的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新的公园,将公园分布地域扩大,满足市民绿地需求;2.加强现有公园的维护和管理,提高公园质量,使公园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3.利用城市空余地区,建设垂直绿地等新型绿化形式,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加强公园规划中的生态环境考虑加强公园规划中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考虑,可以实现公园在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中均衡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在公园规划中考虑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2.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中的重要性;3.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实现城市空气质量和水资源保护。
上海市闵行区口袋公园设计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资源日益紧缺。
作为大都市的上海市,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中的公共绿地和休闲空间已经成为一种珍贵的资源。
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更多的绿色和休闲空间,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
口袋公园是城市绿地规划的一种新思路,它利用城市中寸土寸金的空间,将一些被废弃或者被遗忘的空地打造成小型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本文将以上海市闵行区口袋公园设计研究为话题,探讨口袋公园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闵行区是上海市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其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较高。
在这样一个繁华的城市区域,公共绿地资源的紧缺问题也日益凸显。
口袋公园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口袋公园一般面积较小,通常占地面积为几百平方米到一两千平方米之间,这种小型的城市公园在城市中广泛分布,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日常休闲需求。
在上海市闵行区,利用一些废弃的空地或者城市道路两侧的空间打造口袋公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这些口袋公园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为周边的商业和居民区提供一个美丽的环境,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
口袋公园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市民的需求,因此在设计之初就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需要对闵行区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找到潜在的口袋公园建设地点。
需要对市民的休闲需求和偏好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于休闲空间的期待和需求。
在口袋公园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些信息和数据充分考虑进去,确保公园的建设能够真正满足市民的需求。
口袋公园的设计还需考虑到城市的生态环境,通过科学的植被配置和景观设计,将口袋公园打造成为一个城市中的绿洲,为市民提供一个清新舒适的休闲场所。
在口袋公园的设计中,景观的打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闵行区的口袋公园可以通过精心的景观设计,将城市中的废弃空地和荒芜角落变成一片美丽的绿色乐园。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闵行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2.25•【字号】沪府〔2018〕90号•【施行日期】2018.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规划发展,土地资源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闵行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的批复沪府〔2018〕90号市规划资源局、闵行区人民政府:沪规划资源总〔2018〕32号文收悉。
经研究,市政府同意《上海市闵行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以下简称“闵行区总体规划”)。
具体批复如下:一、闵行区是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战略支撑区。
闵行区总体规划要以功能提升为出发点,以结构优化调整为核心,立足全域规划,加强城乡统筹,注重两规融合,体现多规合一,突出公共属性,指导实施建设,符合闵行区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推动闵行区建设成为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二、要落实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总体要求,严守人口规模、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严格管控常住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布局。
到2035年,闵行区常住人口调控目标不超过25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2.4万人左右。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2035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88.8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万亩;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4.45万亩。
到2035年,生态空间面积不小于115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0.1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不低于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5.2平方米,历史文化风貌区面积0.24平方公里,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
上海市闵行区口袋公园设计研究【摘要】本文围绕上海市闵行区口袋公园的设计研究展开,首先介绍了口袋公园的概念和设计原则,然后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口袋公园在该地区的应用情况。
接着探讨了口袋公园设计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结指出口袋公园设计研究的成果,并展望了口袋公园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新兴形式,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空间,同时也能有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口袋公园的设计与应用,可以为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口袋公园、上海市闵行区、设计研究、概念解释、设计原则、实践案例、挑战、发展趋势、总结、展望、前景。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上海市闵行区口袋公园设计研究引言作为上海市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域,闵行区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闵行区的绿地空间面临着压力。
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打造更多宜居的公共空间成为了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课题。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绿地设计的创新模式,具有灵活性强、环境适应性强、社交互动性强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对口袋公园的设计研究,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城市空间,丰富城市绿地景观,还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区共建共享。
本文将对上海市闵行区口袋公园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口袋公园的概念、设计原则、实践案例、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闵行区及其他城市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1.2 研究意义研究口袋公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绿地利用率提升:口袋公园是在城市中利用小型零散空地打造的公共绿地,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绿地的利用率,让城市更加绿色宜居。
2. 城市人文环境改善:口袋公园的设计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为城市增添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3. 促进社会交流与互动:口袋公园通常设有休憩区、活动区等功能区域,吸引市民前来休闲娱乐,促进城市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上海公园体系规划方案1. 引言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和交通中心之一,城市化程度持续提高。
为了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上海市决定对公园体系进行规划和建设。
本文档将介绍上海公园体系规划方案。
2. 规划目标上海公园体系规划的目标是创建一个覆盖城市各个区域,并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公园网络。
具体目标如下:•建设多样化的公园空间,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的需求。
•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园设施和活动,包括花园、儿童游乐设施、运动场地等,以满足不同年龄和兴趣群体的需求。
•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提供绿色空间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促进自然保护和生态教育。
•提升市民健康水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通过户外运动和休闲活动来改善居民的身心健康。
3. 规划范围上海公园体系规划的范围包括全市各个区域的公园和绿地,以及连接这些公园的步行和自行车路径。
3.1 区域划分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上海市将公园体系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市中心区域:包括黄浦江两岸的公园和绿地,以及靠近市中心的一些大型公园。
2.市郊区域:包括沿着市郊的公园和绿地,以及连接市区和郊区的步行和自行车路径。
3.远郊区域:包括位于远郊的大型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连接市郊和远郊的步行和自行车路径。
3.2 公园规模和布局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和需求,上海市将建设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公园。
公园的布局将符合每个区域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4. 公园规划和设计原则上海公园体系规划和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多样性原则:建设多样化的公园空间,包括花园、广场、湖泊等,以满足人们对不同环境的需求。
2.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可持续的建设和管理方法,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社交互动原则: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园设施和活动,鼓励人们进行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促进社区建设和居民之间的交流。
4.健康促进原则:设计公园空间和设施,以促进市民参与户外运动和休闲活动,改善身心健康。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闵行区科创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核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日期】2023.03.21•【字号】沪绿容 (2023) 124号•【施行日期】2023.03.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闵行区科创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核意见闵行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你局《关于上报闵行区科创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请示》(闵绿容发〔2022〕74号)收悉。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地设计规范》《绿地设计标准》等要求,经研究,现提出如下审核意见。
一、工程范围科创公园建设项目位于闵行区颛桥镇,东至沪闵路、南至剑川路、西至北竹港、北至吴闵支线铁路,总用地面积约225790平方米,本次实施公共绿化面积约180914平方米(以实测为准)。
二、项目定位和功能分区原则同意设计方案中的定位和功能布局,功能定位以运动和游憩为主要功能、以彩叶植物为主题的社区公园。
功能布局结构以红叶高坡为构图中心,通过水系和“多彩、林荫”的主园路串联小桃园、新品植物水园、葫芦半岛、创科角、红叶高坡、儿童乐园、大草坪、沿街樱花坡景等景区。
三、建设规模原则同意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绿化种植、土方地形、配套设施建设等。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总面积180914.4平方米,其中陆域面积179093.79平方米,占用地总面积的98.99%;水体面积1820.61平方米,占用地总面积的1.01%。
绿化种植面积142140.56平方米,占陆域面积的79.37%;道路广场面积34611.27平方米,占陆域面积的19.32%;建(构)筑物占地面积2341.96平方米,占陆域面积的1.31%。
表1:规划范围内用地构成表四、建筑控制原则同意项目内建(构)筑物布局及规模,新建管理用房1座、厕所3座、服务中心1座,保留市民活动中心一处。
各建(构)筑物控制如下:表2:建(构)筑物功能一览表五、下一步工作(一)按照《上海市“十四五”重点绿化项目建设补助实施方案》《上海市“十四五”重点绿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会同区相关部门尽快启动市级补助资金报审工作。
2023年度闵行区重大项目建设计划表2023年度闵行区重大项目建设计划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纷纷启动了一系列的重大项目建设,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为上海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闵行区也不例外。
2023年度,闵行区将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旨在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在本文中,将全面评估并回顾2023年度闵行区重大项目建设计划表,一起探讨这些项目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一、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1. 地铁线路扩建项目在2023年度,闵行区将继续推进地铁线路的扩建工程,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
这些地铁线路的建设不仅能够解决区域交通压力,还能促进闵行区各个区域的互联互通,推动经济的发展。
计划中的十一号线、十三号线等线路的开通,将极大地改善居民出行体验,打造便捷的都市生活。
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作为上海市南部的重要门户,闵行区是内外交通枢纽交汇处。
2023年度的重大项目建设计划表中,高速公路建设也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更好地连接区域内外的交通网络,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便利和机会。
二、产业发展类项目1. 创新科技园区建设项目闵行区一直以来都是上海市的重要科技创新区,而2023年度的重大项目建设计划也将继续围绕科技创新展开。
创新科技园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将为闵行区的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
通过打造一流的科技研发环境和创新创业平台,有力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闵行区的创新驱动发展。
2. 产业转型升级项目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各地区的共同任务。
闵行区2023年度重大项目建设计划表中也涵盖了一系列的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旨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引进外资、培育本土企业,闵行区将逐步实现产业的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城市环境改善类项目1. 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日期】2023.02.14•【字号】沪绿容 (2023) 58号•【施行日期】2023.0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计划的通知浦东新区、徐汇、普陀、宝山、闵行、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区政府,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地产集团: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按照《关于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沪府办﹝2021﹞36号)分解形成2023年建设计划,具体内容通知如下。
一、全面推进外环绿带功能提升(一)加快推进已建外环绿带改造提升。
注重生态优先,强化功能复合,优化群落结构,增设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外环绿带生态景观与服务能级。
2023年建成10座“环上”公园,分别为浦东4座、徐汇1座、普陀1座、闵行2座、宝山2座;开工9座“环上”公园,分别为浦东5座、宝山3座、嘉定1座。
(二)持续推动外环绿道体系建设。
根据“生态优先、开放共享、彰显特色”原则,全面推进外环绿道、绿道断点贯通及绿道驿站建设。
2023年建成14公里外环绿道,均在浦东新区。
建成4处外环绿道断点项目,分别为闵行2处、徐汇2处;开工21处外环绿道断点项目,分别为浦东10处、普陀1处、闵行3处、宝山4处、嘉定3处;启动30处外环绿道断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分别为宝山5处、闵行5处、浦东20处。
建成8座外环驿站,分别为浦东4座、徐汇1座、普陀1座、闵行2座;开工5座外环驿站,分别为宝山2座、闵行1座、浦东2座。
(三)落实“四化”(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要求,结合外环绿带改造提升和绿道新建改建等项目,重点增加彩化、珍贵化植物品种,不断丰富季相变化,提升绿化品质并丰富外环绿带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