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台施工方案88463

桥台施工方案88463

桥台施工方案88463
桥台施工方案88463

桥台基础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国家、交通部现行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标准、规则等;

2、镇安县2017年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1标段《招标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

3、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设计规范》(JTG/TF50-2011);

4、交通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桥梁现场实际情况。

二、编制原则:

1、遵循合同文件标准条款的原则,积极响应合同文件的各项条款,严格执行合同文件的规定,标准统一,格式规范。

2、遵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中,严格按设计标准、现行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办理,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充分发挥我单位、施工的优势和专业化、机械化联合作业的特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本项工程的建设,确保施工组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4、坚持遵循“GB/T19002-1994 ISO9002:1994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和由此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优质、高效、重信、守诚,完成业主要求的质量目标。

5、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6、重视特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建立以地质工作内容为先导、以量测为依据的信息化施工管理体系。

7、重视生态环境,在施工期间保证不发生水土流失,保证不破坏当地环境。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

三、工程概括

1、工程简介

镇安县2017年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1标段包含:镇安县西口镇陈家青树桥建设工程、镇安县范家河梅子沟桥建设工程、镇安县米粮镇清泥沟桥建设工程等。

镇安县范家河梅子沟桥建设工程位于镇安县范家河,桥梁全长24.42米,桥宽7.5米,建设性质为拆除新建,2-10米现浇板。

2、工期

拟开工日期年月日,完工日期年月日。

四、施工准备

1、施工技术人员认真复核图纸,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技术交底,并明确了质量、安全、工期、环保等要求;钢筋、水泥、砂、碎石、泥浆等材料均已到场并通过检验,满足施工需要。

2、施工放样已完成,且经过检验,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3、按照设计资料提供的地质剖面图,选用适当的机械设备;

4、砼施工配合比已调配完成,可随时供应砼。

5、人员组织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工作

年限

类似施工

经验年限

担任职务备注

1 唐仁武男47 工程师20 8 项目经理

2 袁春荣男34 工程师12 4 总工程师

3 刘相明男36 / 8

4 自检负责

4 张春峰男4

5 工程师14

6 安全员

5 黄军男30 /

6 3 质量员

6 黎涛男30 / 3 1 施工员

7 黎宗卫男44 / 5 2 材料员

机械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挖掘机1M3单斗台 2

装载机3M3 台 2

自卸汽车8T 台 3

洒水车6000L 台 1

发电机组100KW 台 3

起重机20T 台 1

经纬仪J2 台 1

水准仪S3 台 1

全站仪TOPCON:gts-311 台 1

混凝土罐车/ 台 3

五、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桥台基础采用挖机开挖基坑,四周设置安全警戒标示标牌,并采用铁皮将基坑四周封闭,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基础、台身采用C25片石砼。

混凝土的生产采用商品混凝土,吊车料斗入模。台身砼采用砼输送车运输,砼输送泵泵送入模。

1、桥台施工工艺

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开挖和排水→基底检查处理→人工清理基坑→浇筑基础→浇筑台身、搭板

2、桥台施工方案

2.1内业技术准备

2.1.1施工前对图纸进行复核;

2.1.2施工前应做好施工交底资料;

2.1.3及时填写各种施工过程用表。

2.2外业技术准备

2.2.1依据已布设的平面控制加密导线控制点坐标和经复核计算无误的明挖基础坐标,采用全站仪精确定位,测定基坑中心线、方向及高程。

2.2.2按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情况,确定开挖坡度和支护方案、开挖范围和防、排水措施。

2.2.3合理安排组织机械设备、仪器、人员等。

2.2.4施工用水、用电及便道等有关临时工程满足施工需要。

2.2.5进场材料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并通过原材料检验合格。

3.技术要求

3.1模板、钢筋、砼的施工应符合交通部现行的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

3.2基坑开挖前应按地质、水文资料,环保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确定开挖范围、开挖坡度、支护方案、弃土位置和防、排水等措施。

3.3基坑土方施工应对支护结构、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监测,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3.4基底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3.4.1基础底面不得置于软硬不均的地层上;

3.4.2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清洗干净,应将倾斜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

3.4.3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层基底承重面应修理平整,黏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

3.4.4基础浇筑前的基坑不得泡水。如发生基坑泡水现象,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满足设计要求。

3.4.5基础应在无水情况下浇筑,砼在终凝前不得浸水。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开工申请报告→测量定位→开挖基坑→基底检查处理报验→安装模板→基础砼浇筑→脱模养生。

4.2工艺流程(详见下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