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长的演讲课文原文
- 格式:docx
- 大小:7.52 KB
- 文档页数:1
《陶校长的演讲》拓展阅读陶行知教育故事12则1 稿费的故事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人民教育家。
他有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他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因此,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育”这一大事中来。
1923年,他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千字课》,奔波于全国十几个省市,致力于平民教育。
他把《平民千字课》作为教材,送到平民百姓家里,劝家家户户都要识字读书。
他活动的经费多数都是自己写书得的稿费。
一次,他得到了1万多元稿费,拿回家锁在柜子里,承担着所有家务的妹妹看见了,问他:“家里有老有小,钱也不多,能不能留1/4给家里用?”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
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
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
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
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妹妹理解了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1927年,陶行知办起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活动。
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武力封闭了这所学校,还通缉陶行知。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劳工幼儿园”,继续推行中华普及教育运动。
2 拜人民为老师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教导师生们与劳动人民相结合,“教人民进步者,拜人民为老师”。
山海工学团刚成立的时候,农民的孩子有了读书的地方,烧香拜佛的红庙成了教室,可是没有孩子们用的桌椅。
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带来自己的凳子,有大有小,高低不一。
一星期以后,学校请来了木匠师傅,他闷着头做凳子,一天能做好几个。
陶行知走过来,看见木匠师傅满身是汗,就递给他一杯水,说:“我们不是请你来做凳子的。
”木匠疑惑地望着陶行知:“那叫我来做什么?”“我们是请你来做‘先生’的。
《第二课:陶校长的演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2、学会使用关联词。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陶行知的名言。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孩儿们,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个渴望进步的人,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呢。
今天,我们将学习的课文,会详细地告诉你。
揭题:(撕掉26、陶校长的演讲演讲上的纸)介绍陶套行知: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创办了“晓庄”、“育才”等一批学校,培养了一批批、一代代人,创作了一部部教育著作,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不朽的贡献。
二、初读课文出示。
这是一篇演讲稿,那什么是演讲,演讲又有什么特点,文章中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是分哪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呢。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作好记号,回答问题。
2、讨论理解演讲的特点。
(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
演讲的主要特点是真实性和鼓动性。
演讲的内容贴近生活,讲的是真话。
演讲中带有强烈的感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主要谈的是“每天四问”,分别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方面谈有没有进步这个问题。
)3、出示词语健康本钱寻求崇高理想否则持久锻炼合理作息树立筑起坚固堡垒造福专心致志坚忍不拔意志力彼岸担任影响承担值日值勤管理培养责任心基础稳定公德私德激励鞭策即使……也……既要……也要……三、指名读课文1、叫六位同学起来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他们读,并思考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
2、第一自然段提出演讲的内容是“每天四问”第2—5自然段让学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理”四个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步。
第六自然段希望学生养成“每天四问”的好习惯。
[3、自由读课文4、逐段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五年级上册《陶校长的演讲》课文原文读陶校长的演讲有感篇一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陶校长的演讲》使我深受启发。
陶校长的演讲分别提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是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觉得学习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健康也是不可忽视的,只要你一不小心,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让你得病……,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这样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学习。
第二问是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在班级里,在公园里,在家庭里,……都离不开学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在每个地方都要多问“为什么”?这样既可以增加知识面,又可以让别人更了解你是一个不懂就问的孩子。
第三问是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在我们办班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其中我就是我们班大名鼎鼎的“护花使者”,别看这时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就能测出一个人的责任心。
一件小事就能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
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
最后一问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道德是一个人的根本,每个人都要讲“公德”和“私德”这样才能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长大一定要像陶校长说的那样,在所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陶校长的演讲篇二预习提示:1,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了解演讲的特点。
2,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2,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并努力养成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2,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理解"演讲".(1)板书"演",说说写"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组词,适时写上"讲".(2)说说演讲是怎么一会事,"演"什么意思。
《陶校长的演讲》_学习方法网---------------------------------------各位同学: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坚固的“健康城堡”。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工作的好坏对我们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学校和班集体中,你们多多少少都承担一些工作,如值日、执勤、班级和学校的管理等等。
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情,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和听课、读书、作业同样重要的学习。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
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5课)《师恩难忘》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
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
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
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
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
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
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
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
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
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各位同学: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2陶校长的演讲[定稿]》2、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要求:1、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2、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教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理解“演讲”。
(1)板书“演”,说说写“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组词,适时写上“讲”。
(2)说说演讲是怎么一会事,“演”什么意思。
(在群众集会或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出示卡片“说明事理发表见解”)(3)老师演讲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发表了什么见解,明白何为演讲。
2、导入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
(板贴小小演讲家标志)请一学生说说现在能作个演讲吗。
从而明白作演讲首先要有话要讲,然后向大家提供一篇演讲稿,打开课本。
二、感知演讲稿1、自读课文,想想作者跟同学们谈了些什么。
(板书。
读)2、交流讨论,从中明确文章的层次。
(1)演讲稿共几个自然段。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演讲的中心话题。
(板书。
四问)(3)分别指名读2——6自然段,明确各段演讲中心。
(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三、感悟演讲内容,学习演讲(一)学习演讲“问健康”部分1、理清层次(1)假如让你来讲健康问题,你会从哪几方面来讲。
(2)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讲的。
也可同座交流。
(在”读”字上加圈)(3)交流讨论,投影文字灯片。
(问健康。
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提出希望)2、理解“健康第一”的观点(1)现在你觉得能演讲好“问健康”这部分内容了吗。
陶行知课文1.《人有两个宝》1.原文: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2.《创造宣言》1.原文: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
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现成之神来崇拜。
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
笨人借恋爱之名把爱人造成丑恶无耻的荡妇来糟踏,糟踏爱人者不是奉行恋爱无上主义,而是奉行万恶无底主义的魔鬼,因为他把爱人造成魔鬼婆。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
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未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
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
单调又无过于沙漠了,而雷塞布(lesseps)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1《师恩难忘》刘绍棠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
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
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
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
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wěi)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
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
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
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
”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
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2《陶校长的演讲》各位同学: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找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陶校长的演讲
各位同学: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找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工作的好坏对我们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学校和班集体中,你们多多少少都承担着一些工作,如值日、值勤、班级和学校的管理等等。
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
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情,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和听课、读书、作业同样重要的学习。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
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以上我谈的就是“每天四问”。
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