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体育解说员素质谈
- 格式:pdf
- 大小:181.60 KB
- 文档页数:2
论我国电视体育解说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新闻学论我国电视体育解说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骆超【摘要】随着体育传播事业的蓬勃发展,体育赛事的播出频率越来越高,体育解说在体育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体育解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对有关我国体育解说的论文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研究重点,从电视体育解说语言特点、风格、解说员素质以及功能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体育赛事解说电视体育对策一、电视体育解说现状研究1、电视体育解说语言特色研究周弈和田慧在《NBA解说之语言特征研究》一文中以NBA解说为例子展开电视体育解说的研究,作者从解说用词、解说时的感情色彩、语气词、话题的转换以及篮球专业术语的使用频率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①得出NBA解说的语言特点。
王晏如在《电视体育解说话语研究》中从话语特征、话语功能和影响话语形式因素三方面对电视体育解说话语进行研究,作者指出,电视体育解说话语的特征包括语音、词汇和句法等方面,这些方面都能提高话语的艺术性。
② 两位学者一个是个案研究,一个是综合性研究,对体育解说的语言特征都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但学者们大多是对话语的界定、特征进行研究。
而对于解说员的话语策略、话语权这些内容没有淡及。
2、电视体育解说风格分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进行,人们思想观念日益开放,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电视体育解说逐渐呈现出不同的解说风格。
曹江漫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解说风格分析》一文中就央视体育频道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解说风格与央视新闻频道白岩松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解说风格进行了比较分析。
作者认为白岩松版的解说风格有三个:自然平和的解说;富有哲理的评论;有效的意识形态干预。
而央视体育频道的解说风格为:轻松的谈话式解说;体育信息含量大。
③蔡晓楠在《央视近年大型足球赛事解说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一文中对央视足球解说进行了分类:张之、宋世雄等老一代解说员;孙正平、韩乔生等第二代解说员;段暄、贺炜、刘嘉远等新生代解说员。
关于体育的议论文体育类的论文篇一:体育类论文论体育解说员的专业素养——从体育解说员与体育记者的关系说起摘要:体育解说起源于记者,又高于记者,不同的社会角色后面也反映了体育解说员专业素养的需求,是否能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坚持正面报道;是否能具备一个良好的洞察能力并且随机应变.是否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能让一个比赛在解说员的口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是否具有广博的学识能在现场解说中也能不露短既能说故能也会讲道理关键词:解说门,新闻素养,语言风格,文化底蕴央视“解说门”事件后,体育解说界像经历了一场地震。
体育解说员的社会角色是什么?是导游?是球迷?还是记者?很显然,当一个人以体育解说员的身份坐到转播台上的时候,他的社会角色应该是从事现场报道的记者。
体育解说员要有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所应该具备的良好的新闻素养。
体育解说员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
体育解说员也必须要有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和客观报道的精神。
新闻敏感是任何一个记者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体育解说员是在前沿阵地进行现场报道的,这就要求体育解说员头脑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意识。
当然,这些都要以客观的新闻事实为依据,进行客观的报道解说。
著名体育解说员、评论员宋世雄老师的解说情绪激昂,声音往往很高,但从不声嘶力竭地喊叫,永远让观众感觉他是解说员,而不是哪个队的球迷。
著名“解说门”事件的出现,其根源在于解说员的情绪严重失控,从意大利赢得点球到比赛结束,解说员化身成一个狂热的球迷,呐喊高呼,完全忘了自己的记者身份。
“体育解说员当然是有感情的人,足球解说也确实需要激情,只是激情不能用在为其中一方摇旗呐喊而对另一方冷嘲热讽。
”【1】丧失了客观公正性的解说是没有价值的,客观公正的解说永远是一个解说员应遵守的原则。
体育解说员还要有娴熟的现场驾驭能力的同时还有能够抓住典型和捕捉细节。
体育解说员的洞察能力,临场反应和表达能力,应当说这是记者业务功底临场的集中表现。
要做一个合格的体育解说员,在具备了一个专业记者的素质的同时,还要具备一个现场主持人的专业素养。
关于体育解说员的素质研究
蔡宝家
【期刊名称】《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25)6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对国内外体育解说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体育解说员的专业素质与迅速发展着的体育赛事以及广大观众的欣赏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提高体育解说员的专业素质,已成为此类人才培养最迫切的问题,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顺利召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要求体育解说员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强烈的敬业精神、多向型的知识结构、冷静敏捷的应变能力、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底等.
【总页数】4页(P118-121)
【作者】蔡宝家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体育部,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
【相关文献】
1.我国网球电视解说员的素质研究 [J], 张涛;郭守康
2.体育解说风格探析——以体育解说员陈滢为例 [J], 岳军;
3.浅析网络体育媒体解说员职业素养——以PP体育足球解说员为例 [J], 李政霖
4.体育电视节目解说员能力与媒介素养的探讨 [J], 张泽卿
5.体育节目解说员的定位分析 [J], 林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浅谈体育解说员在解说时的心理状态序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人们对体育生活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积极性也不断增强。
人们对体育了解的不断深入,对体育解说员这个群体的注意力也不断的加大,体育理论界和传媒界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关注。
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重视“仁”、“礼”和中庸,人们在日常行为中避免感情的过分表露;中国评论员的幽默一般是“对事不对人”,语气也友善得多。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内省、自制和谦逊的性格使中国式的幽默对他人的缺点或不妥行为往往采取容忍的态度,而不是把它们当成开玩笑的对象。
可能也正是这一点,“解说门”事件才引起轩然大波,本文仅对体育解说员在解说时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
一、解说研究的发展背景解说源于20世纪早期,但是一直到了20世纪50年代,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国外对于解说的研究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他们设有专门的解说学科、解说职业、解说协会,拥有大批的解说研究专家和大量的解说书籍、期刊、网站。
我国关于解说的研究起步晚,除了台湾地区有相关研究外,大陆的成果相对较少。
1.1解说的概念解说是一种教育性活动,目的在于通过亲身经历和说明性的方法及媒体,来揭示事务的内在意义和相互联系,并非仅仅是传达一些事实与知识。
二、体育解说的历史2.1历史介绍我国体育解说开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1951年,一支苏联男子篮球队到上海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支来访的外国球队。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决定由播音员张之担纲,并邀请后来成为著名电影演员的陈述搭档解说并转播这场比赛。
结果这次解说成为开我国体育解说先河之作,永远载入体育解说史册。
从1970年到1978年,大型的体育比赛主要有世界杯乒乓球比赛; 1972年在南京举行的全国五项球类比赛; 1974年在德黑兰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 1977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足球邀请赛等等。
浅谈电视体育节⽬中的解说评论浅谈电视体育节⽬中的解说评论与播⾳主持的关系中⽂摘要体育新闻主持⼈的解说评论是⼀项综合艺术。
从⽼⼀代体育主持⼈张之到宋世雄,直到我们现在多数年轻的主持⼈黄健翔,都是半路出家,⾃学成才,形成了多种风格。
那么体育新闻主持⼈应该向哪个⽅向发展呢?⾸先从电视直播的特点看。
⼴播电台的听众是“听球”,总希望电视台主持⼈尽可能快速地、详尽地介绍⽐赛过程,充分发挥声⾳语⾔的表现⼒和感染⼒,从⽽启发听众的想象⼒、创造⼒,能使听众把听觉过程变为形象思维过程,便于听众借助听觉来“收看”⽐赛。
从观众需要来看。
在收看体育直播的观众中,既有体育专家,⼜有热情的球迷,还有众多的普通观众,他们希望主持⼈能为他们当好“导游”,引导他们观看⽐赛、看懂⽐赛。
这些电视转播的特点和观众的要求,就决定了我们的主持⼈不仅能解说⽐赛,⽽且能对⽐赛进⾏⼀定的评论。
关键词:体育节⽬;受众;解说;评论AbstractThe sporting news director's illustration commentary is a comprehensive art.Opens from the old generation of sports director to Song Shixiong, until us now most young director Huang Jianxiang, all is begins a new career late in life, was a self-made person, has formed many kinds of styles.Which direction then the sporting news director should develop to?First looked from the television direct seeding characteristic. Broadcasting station's audience are “listen to the ball”, always hoped the television station directors fast, exhaustively introduced as far as possible the competition process, displays the sound language fully the expressive force and the power, thus inspires audience's imagination, the creativity, can cause the audience to become the sense of hearing process the thinking in images process, with the aid of the sense of hearing the competition.Needs to come from the audience to look. In looker-in sports direct seeding audience, both has the sports expert, and has the enthusiasm fan, but also has the multitudinous ordinary audiences, they hoped the director can for them work as good “tourguide”, guides them to watch the competition, to understand the competition.Not only these television relay characteristic and audience's request, decided our director to be able to illustrate the competition, moreover could carry on certain narration to the competition.Key word Sport program Audiences Illustration Commentary⽬录前⾔ (1)1、体育节⽬主持⼈应该具有的素质 (2)1.1体育节⽬主持⼈应该具有解说的技能 (2)2、电视体育解说的分类 (3)2.1现场解说和演播室解说 (3)2.2描述式解说和评论式解说 (4)2.3单⼈解说和双⼈解说 (5)3、体育节⽬的播⾳主持与解说之间的关系 (7)3.1体育节⽬的播⾳与解说的区别 (7)3.2体育节⽬的播⾳与解说的相同之处 (9)4、体育节⽬解说员,播⾳员,主持⼈三者之间的关系 (10)结论 (12)致谢 (13)参考⽂献 (14)前⾔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受众精神⽂化的不断提⾼,体育电视节⽬的收视率也越来越⾼。
体育赛事解说员的素养分析【摘要】体育赛事解说员在报道比赛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地解说比赛情况。
情感控制能力也十分重要,解说员需要保持冷静和客观。
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他们的必备素养,能够生动地描述比赛过程。
解说员还需注重公共形象和职业操守,保持良好的形象。
团队合作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与其他解说员和工作人员配合默契。
解说员的素养对体育赛事报道至关重要,是报道成功的关键所在。
体育赛事解说员需要全面发展自身素养,才能为观众呈现更优质的报道。
【关键词】体育赛事解说员,素养分析,专业知识,技能,情感控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公共形象,职业操守,团队合作意识,体育赛事报道,成功,关键。
1. 引言1.1 体育赛事解说员的素养分析体育赛事解说员是体育赛事报道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承担着对比赛的解说和分析,引导观众理解比赛过程和规则,为观众提供生动、具有参与感的观赛体验。
解说员的素养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形象,也关乎到体育赛事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解说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把握比赛的要点和亮点,为观众提供全面、深入的解说。
情感控制能力是解说员必备的素养,他们需要在激烈的比赛氛围中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的表达影响到对比赛的客观评价。
语言表达能力是解说员的核心竞争力,他们需要用精准、生动的语言描述比赛场面,引导观众情绪,提升报道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公共形象与职业操守是解说员的基本素养,他们需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声誉,遵守职业操守,绝不轻易偏颇或失实报道。
团队合作意识是解说员的必备素养,他们需要与其他报道人员和团队成员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比赛报道工作。
解说员的素养对体育赛事报道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只有具备高水平的素养,才能实现体育赛事报道的成功。
2. 正文2.1 专业知识与技能体育赛事解说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其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育赛事报道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9年(第9卷)第24期体育大视野①作者简介:张文旭(1990,8—),男,汉族,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体育解说。
DOI:10.16655/ki.2095-2813.2019.24.253体育赛事解说员的素养分析①张文旭(湖北工程学院文学院 湖北孝感 432000)摘 要: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体育赛事解说经历了广播体育赛事解说、电视体育赛事解说、网络体育赛事解说。
可以说从1950年体育赛事解说开山鼻祖张之解说来上海交流的苏联篮球队至今,人们对体育赛事解说员的期待也有所提高,观众希望自己看着画面的直播或转播,整合体育赛事解说员的专业知识解答疑点、设置悬疑、渲染气氛,从而享受一场声临其境的体育盛宴。
那么,体育赛事解说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鉴于此,本文驾驭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参与式观察法,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历,解析了体育赛事解说的内涵,进而分析了体育赛事解说员的价值,尝试性构建了体育赛事解说员应该具备的素养,以期优化体育赛事解说员素养的提高、提升体育赛事解说员的解说水准。
关键词:体育赛事解说 体育 素养 体育赛事解说员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c)-0253-02一个优秀的体育赛事解说员可以引导观众的情绪、有效地设置比赛的悬念与卖点、声情并茂地渲染整个比赛的氛围,可以让观众隔着屏幕可以体会到现场比赛的激情燃烧、热血沸腾、扼腕叹息、真臂高呼,这一些得益于体育赛事解说员结合画面信息加上自己专业体育知识的讲解、仰扬顿挫的叙述、点到即止的点评,让观众体验到竞技体育赛事带给人们的刺激、悬疑、激情澎湃、酣畅淋漓。
何以铸就一个优秀体育赛事解说员的底色?本文对此开展了探寻。
1 追根溯源:体育赛事解说的内涵最早的体育赛事解说可以在民国前期,使用扩音喇叭,将观众的评论及比赛的得分公之于众,最初的雏形。
学术界公认的中国体育赛事解说开山鼻祖是张之。
体育解说员通过对体育赛事、竞技运动、电子竞技等体育活动进行同步解说、评论和分析,让受众如身临其境和获得强烈现场感,能够及时了解现场比赛情况,及时获得画面以外的重要信息,涌现出了宋世雄、王泰兴、孙正平和韩乔生等一批杰出代表,让我们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浓厚兴趣,带领我们走进体育生活,了解了体育规则,熟知了体育明星,带动了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体育商品的热卖,对体育运动的成功举行和轰动效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体育解说员存在的问题(一)整体综合素质有差距,不能准确把控体育解说的全过程体育解说员是直接面对大众,第一时间将体育运动的信息传播给大众,并且没有修正和进行复核的机会,所以面对这样的要求,部分体育解说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差距。
一是在政治素养方面还不够高,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对时事政治了解不透,尤其是面对现场的复杂情况和部分别有用心观众的负面影响,会在解说时出现政治方向偏差或含糊的问题,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
二是对体育运动知识的掌握不深。
目前很多体育解说员具有较高的语言功底,但在学习体育知识方面很少接受系统的培训,一般在播音艺术院校的大学课程中也很少针对性地设置这方面的专门教育。
三是英语能力不够。
很多体育运动都是国际化的运动,运动员的交流和字幕都是英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一般也都是英文,英语能力的欠缺就会造成交流不畅和信息掌握的不到位和不及时,在解说时就不能及时准确和深入地向大众传递体育运动的信息,基本上是浮于表面,甚至会错误百出。
四是新媒体体育解说员能力不足。
目前新媒体时代,尤其是互联网和移动信息的迅猛发展,以电子竞技等新体育运动的出现,由于平台的广阔性和大众的广泛参与性,体育解说员的产生更加随意性,出现了大批参差不齐的体育解说员,这些体育解说员由于缺乏语言知识和其他相关系统的培训,对自身又缺乏严格的要求。
(二)对体育运动的掌控能力方面有差距,影响体育解说的持续效果体育解说员几乎是唯一面对监视器向观众传递体育运动信息的途径,对体育运动现场的掌控能力非常重要,在这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有时体育解说员会偏离解说的主题。
浅析专家型体育解说员的主体能力要求 □中国传媒大学 吴 迪 / 文当今,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体育赛事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所以对于电视体育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赛事直播,是体育节目的灵魂和核心。
赛事解说员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一环。
目前体育解说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主持人专业出身,爱好体育,另一种是运动员出身,退役之后进入解说员行列。
无论哪种类型,观众对于体育解说员的要求都是不变的,那就是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有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等等。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专家型”的体育解说员,既能解说,又是赛事专家。
本文即在探讨专家型体育解说员自身要具备的各种能力。
体育 解说 普通话 专业知识吐字发声和口语表达首先要建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标准的普通话。
说好普通话并不是老生常谈,它是提高主持功力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基础中的基础。
要熟练掌握气息、咬字、发音、共鸣等播音基本技巧,认真锻炼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的主持能力,因为这些练习关乎解说的效果。
如果语言基本功不过关,就可能出现大量绕口的音译词读不清楚、人名地名介绍的含混不清等尴尬的境况。
其次,要提高语言的驾驭能力。
语言驾驭能力是在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之上所具备的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主持人理解能力、与受众互动能力、反应能力、口语能力的综合表达。
驾驭语言需要用心学习,要不断探求各种各样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使语言发挥出更佳的效果。
语言表达能力既是解说员、主持人做好解说的必要手段,也是个人独特风格的重要体现。
解说员、主持人的个性语言越鲜明越突出,就越能表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激发受众与之产生共鸣,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1)首先要了解体育运动都有哪些项目,比赛项目有多少大项、分项和小项;其次,对自己要解说的体育项目务必了解、熟知甚至精通,这包括项目内容、项目规则、世界纪录、发展历史(包括项目起源、历史沿革等)、奥运冠军成绩、世界纪录演变以及相关新闻等。
浅析当代体育解说员的必备素养作者:徐行行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5期摘要:我国的体育事业和广播电视业伴随着国家经济的进步而腾飞。
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民观体育”的大潮也悄然而至,电视体育节目通过“声画结合”这一无与伦比的优势也拥有了广大的受众群。
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对体育解说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代体育解说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从新世纪以来体育解说的发展变化谈起,通过诸多实例分析当代解说员的必备素养。
关键词:体育解说员困惑人文关怀风格塑造一、新世纪以来体育解说员的发展与困惑我国体育解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张之先生被公认为中国体育解说的开山鼻祖,他的学生宋世雄先生于60年代初加入体育解说这一行列,并在之后的四十年里引领了我国体育解说的潮流。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目共睹,对信息和娱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竞技体育也因为夹杂着“信息、文化、娱乐、竞赛”等多样化物质精神需求的元素逐步得到人们的偏爱。
此外,我国的各项体育比赛的联赛赛程、赛制也日益完善,加上从国外引进的更多竞技项目的播出权,体育节目也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更多的青年才俊也走上了各自的体育解说之路。
体育解说团队的充实固然令人欣喜,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信息爆炸迫使体育解说员的业务能力和文化素养必须尽快提高。
可以说,电视体育蓬勃发展的背后,是体育解说员的辛酸。
在2010年世界杯解说中大放异彩的贺炜在微博里说,“我亲爱的祖国,现在就像一大锅煮开的水,热气腾腾,但静不下来;我们则像锅里翻滚的饺子,起起伏伏,但不知方向。
”[1]体育解说员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瓶颈期”。
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专业素养逐步被互联网丰富的信息取代,网络搜索使普通观众了解赛事相关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体育解说员彻底走下了“神坛”。
对于那些专业能力稍差、半路转行或兼职当体育解说员的电视工作者,面对“一专多能”的最低要求,他们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论体育解说员的基本素质第一篇:论体育解说员的基本素质论体育解说员的基本素质论文导读:要做一个合格的体育解说员,在具备了一个专业记者的素质的同时,还要具备一个现场主持人的专业素养。
体育解说是一门边缘性的综合艺术,融合了体育学、语言学、法学、文学、心理学、传播学、艺术学、美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精华,需要解说员具备丰富的体育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阔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关键词:新闻记者,现场主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演讲电视媒介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信息的记录和传播变得异常的快捷和方便;这也给给一些重大的体育赛事和精美的运动瞬间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传播平台;各种体育节目的丰富也使得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关注及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体育节目主持人特别是现场赛事的解说员也是越来越挑剔。
那么,怎么样体育节目主持人解说员才能的到观众的青睐呢?体育节目主持人解说员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呢?一、体育解说员必须是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电视是视听媒介,从信息传播角度看,电视的突出特点是视听结合。
画面是电视的主要语言,运动着的画面是电视同其它大众传播媒介最主要的区别,但声音决非画面的从属物。
电视体育直播的画面部分,主要是由导演组织、设计、指挥、切换的。
而声音(国际声除外)则是由解说员结合转播画面,以第一人称“我”的身份“主持”播讲的,体育解说员不同于一般读他人文章稿件的播音员,他说的是自己对这场比赛的观点、见解,可以没有稿子,即兴发挥,与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他是节目的代言人,是节目方针的前台体现者之一,同时也是这场转播节目的主要制作者之一,他具有身份真实、节目固定、主持交流、形象鲜明的特点。
导演在幕后操纵画面,解说员在幕前主持报道,一般看来,体育播音员似乎是一个主持人,是一个按照导演要求进行解说的主持人;但是,作为电视体育节目的直播,体育解说员所从事的其实是结合赛事的进展画面把最新的赛事情况配合声音进行传播报道,是一个在现场进行报道记者的角色。
当代体育 第09期158主持人是有特殊需要的专业人士,需高水平的政治素质、高水平的专业精神和深厚的文化。
主持人的使命是特别的,因为他不仅代表一个人,而且代表媒体,甚至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
首先,为了保持舆论的正确方向,需要高度的政治理论和政治智慧。
第二,文化素质。
要更好地了解党内政治文化,提高政治素质,但要提高文化素质。
专业人员本身是最高的,因此他们的专业水平是最高的。
三者之间发展的关系是有益和相互加强的,通过这三种方法可以提高主持人的素质。
一、专业素质的培养1.培养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为了向公众正确传递信息,主持人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沟通语言会直接影响听众的情绪。
首先,语言准确,发音清晰。
其次,意思是准确的。
在培训中,应特别注意确保主持人的语言是工作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而是一种比生活语言更标准化和标准化的语言,更简洁,更准确。
2.专业知识培养体育节目主持人必须有广泛的经验来监测节目的发展情势。
目前的体育节目更加专业化,总的来说,标准更高。
体育项目的专门化要求体育节目主持人的知识更加专门化。
换句话说,主题领域是能力结构的主要支柱,除了需要一种技能结构外,还意味着利用知识的技能,创造性地将其转变为一种具体的形式,即广播电视。
要成为一名有能力的体育节目主持人,不仅要发展自己的经验,还要不断地从其他节目主持人所需要的知识中学习,在各个方面积累知识,即成为一个更高组织的主持人,越来越多的体育节目直接选择最了解其内容的人。
例如,解说足球,黄健翔之前在央视主要负责对足球赛事进行解说,因为解说时间非常久,因此经验丰富,对于足球的了解程度不亚于专业的足球运动员,对于足球运动中的专业术语,技巧等都了如指掌。
体育节目主持人的经验使体育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更容易,使体育节目主持人能够很容易地和观众沟通,而不是让人感觉完全是外行人在主持。
二、培养文化质素文化素养对于更好地了解节目的内容、更好地了解职业以及因此而改进节目内容等等不足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体育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及语言要求作者:任春清来源:《活力》2013年第16期[关键词]体育类节目;主持人;风格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倾注了越来越多的热情,体育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越来越高。
了解体育、欣赏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时尚追求。
体育竞技类节目,尤其是现场直播体育比赛,越来越强调节目的时效性、趣味性、贴近性、节奏感与及时报道结果,这就要求体育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
优秀的体育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丰厚的知识、独到的观察能力。
对比赛进程及其结果或趋势,一定要能够看到、想到、说到,这样才能更吸引观众,让比赛更加鲜活。
一、体育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语言风格我们要弄清体育的特性就是鲜活,其中包括体育成绩的鲜活,体育人情感的鲜活,要有鲜活的个性即良好的修养。
另外,体育知识的运用要有鲜活性,要有体现鲜活的机智。
在主持人方面表达观点的时候也要鲜活,一是要鲜活地有感而发,二是体育事件本身要客观鲜活,还要注意摆正主持人自己的位置。
所以体育节目主持人要善于体现鲜活,表达鲜活,还原鲜活。
因为体育节目的“魂”就是鲜活,这也是和其他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的最大区别。
二、我国体育节目主持人的基本语言风格的演变1.不同的时代背景纵观我国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发展的历程,我们大约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四代二型”。
“四代”即指四代主持人,包括:以张之为代表的第一代,以宋世雄为代表的第二代,这两代是我国电视体育节目播音员主持事业的“开国元勋”,以解说比赛过程为主。
第三代主持人,形成了“夹叙夹议”的主持风格,带有明显地承前启后的过渡性质,代表人物如韩乔生、孙正平。
以张斌、黄健翔等为代表的第四代则是代表最前沿体育节目主持人理念的新生代,他们的评论基本上都是与比赛过程同步的。
所以,“二型”即指的是以宋世雄为代表的解说型和以张斌等为代表的评论型。
80年代中后期以至90年代,一批新人先后登上体育解说的舞台,为体育解说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关于电视体育解说艺术的研究徐勃【摘要】现阶段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赛事的欣赏要求,我国的电视媒体逐渐加大了对体育赛事的转播,随之而来的是节目的容量也就逐渐加大,但是由于电视对体育报道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解说方面,所以观众对现阶段正在日益提高的体育类收视率水平的问题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体育赛事解说从解说精神方面的理解体育解说员要有对体育的热爱和解说思想,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做好解说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体育事业有着坚定和执着追求才能做好解说事业.因为只有强烈的爱好,才能在工作上保证热情的高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己的情趣,将转播中的精彩画面传递给观众朋友.【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1(000)011【总页数】1页(P64)【作者】徐勃【作者单位】邯郸广播电视台【正文语种】中文现阶段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赛事的欣赏要求,我国的电视媒体逐渐加大了对体育赛事的转播,随之而来的是节目的容量也就逐渐加大,但是由于电视对体育报道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解说方面,所以观众对现阶段正在日益提高的体育类收视率水平的问题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体育赛事解说从解说精神方面的理解体育解说员要有对体育的热爱和解说思想,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做好解说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体育事业有着坚定和执着追求才能做好解说事业。
因为只有强烈的爱好,才能在工作上保证热情的高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自己的情趣,将转播中的精彩画面传递给观众朋友。
(一)从自身影响力出发以杨健为实例,他主要负责田径项目的解说工作,也参与了部分的篮球比赛的解说,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杨健一举成名,他的“刘翔赢了、刘翔创造了历史“这一句简短而精辟的话,响彻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确实,在现场声嘶力竭咆哮的他,就是这种感觉,是一种巅峰的状态。
体育电视节目解说员能力与媒介素养的探讨张泽卿我国第一个电视台成立至今已有60多年。
体育类电视节目,离不开解说员对相关影像进行分析解读。
本文从“5W”理论角度出发,分析解说员扮演信息传播媒介的角色时,其行为和能力对观众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探讨解说员应对自身能力有怎样的要求。
1 电视体育解说电视体育解说语言,是以电视为通道,加之画面与声音语言的辅助,进行对体育活动影像的讲解、介绍、评论,并将其传递给观众的行为活动,是一种语言艺术的表达。
电视体育解说不只是将体育活动影像进行叙述,而是将声音作为加工体育活动影像的工具,使得观众通过电视媒体观看体育活动时,了解运动员、参赛方、主办方等各个构成因素的关系、作用、比赛效果。
解说工作作为将体育信息传播给体育观众的传播媒介,解说员扮演着承担信息二次传播的角色。
拉斯韦尔将信息传播模式概括成“5W”理论。
“5W”理论体现在电视体育解说中,信息源“Who”是体育竞赛的参与者,讯息“What”是体育竞赛,媒介“Which Channel”包括媒介载体和解说员,受众“Whom”就是观众,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s”就是观众的观赛体验。
媒介载体可以是广播、电视、网络等所有对体育竞进行传播的传播媒介。
解说员在进行信息传输时,由于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干预,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观众的观赛体验。
即传播媒介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受到了传播媒介主体——解说员个人行为的影响。
曾经,广播媒体时,解说员需要以叙述比赛画面为主,引领大家进入“想象中的比赛画面”。
电视媒体引入后,图像能够直接展现在观众眼前,观众能够看到赛场上选手动态与比赛局势,解说员不再需要对场上画面进行逐一“翻译”,解说的重点转为比赛评论,附加一定自身的认识与看法。
电视媒体出现于广播媒体之后,网络媒体之前,它的出现使体育节目画面与解说语言直观融合,扩大了体育节目的受众群体。
解说员的角色,由“代替阅读比赛”转为“引导阅读比赛”,在电视体育节目中起到“导游”作用。
奥运比赛中的女性电视体育解说员奥运比赛中的女性电视体育解说员近年来,女性电视体育解说员在奥运比赛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对性别平等的重视和女性在各个领域中的崭露头角,奥运比赛成为了她们展现才华和实力的舞台。
这些女性解说员不仅仅是美丽和优雅的代表,更是专业和知识储备的体现。
她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引人入胜的解说风格,让奥运比赛在观众中掀起一股全新的热潮。
首先,女性电视体育解说员在奥运比赛中展现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奥运会各个项目的解说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对运动规则的精通。
这就要求解说员在备战过程中进行详尽的研究和学习,以便能够准确地解说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比赛战术以及赛事的历史背景。
由于运动项目繁多,需要掌握的知识广泛,因此女性解说员们在这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她们能够灵活而准确地解说各个项目,给观众带来了全方位的解说体验。
其次,女性电视体育解说员以独特的视角呈现奥运比赛。
她们通过自己对运动的热爱和理解,以及对参赛选手的敬佩,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解说中。
奥运比赛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波澜壮阔的舞台,女性解说员们能够将这种激动人心的氛围传递给观众,使人们更加投入和沉浸在比赛中。
她们用丰富的语言和专业术语,描述选手的技艺和竞技状态,赋予比赛更深层的解读和感悟。
第三,女性电视体育解说员在奥运比赛中以高度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吸引观众。
作为电视解说员,她们需要与观众进行有效的沟通,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比赛的发展以及参赛选手的表现。
女性解说员们注重语言表达的细腻和情感的传达,与观众建立了一种默契和共鸣。
她们善于通过幽默风趣的解说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赛事情节变得简单易懂,从而实现与观众的心灵沟通。
女性电视体育解说员的崛起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更为社会带来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他们以自己的实力和才华,打破了传统的性别界限,证明了女性在体育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女性解说员们的成功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是在体育解说领域还是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