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和主要观点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人物篇一: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和主要观点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不同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思想体系。
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算起,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盲目徘徊、寻求和探索。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只是关于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和德国的闵采尔。
以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为先声,继之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闵采尔关于“千载太平天国”的幻想、英国“掘地派”领袖温斯坦莱的《自由法》等。
这一阶段的空想家门关于理想社会的描绘,还流于单纯的幻想,还只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一般来说,在这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萌芽阶段,只不过是粗线条的划出了自己的思想领域,用游记、小说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还完全缺乏现实主义精神,而且还参杂了小资产阶级乃至剥削阶级的思想杂质。
第二阶段,是十八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这时候在形式上已经发生了重大突变,出现了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理想的著作。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
我们从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利的论战著作、巴贝夫的论文和演说中,可以看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突破《乌托邦》以来的传统的文学游记的形式,利用资产阶级理性主义和人性论,赋予它以崭新内容,着重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原则,论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在内容上,它们超过了同一时期的启蒙学派所宣扬的观点,初步大批判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在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在由幻想故事走向理论化的过程,这些空想家们开始寻求在现实世界实现理想社会制度的道路。
马布利一方面幻想通过立法措施对现实社会进行逐步改革,经过一个过渡阶段,最后实现他的理想社会;另一方面又提出人民有权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暴君统治的主张。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法国18世纪50年代的社会改革思想,“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梅吕泰的《《新闻史》中。
在十九世纪初,以德国为主的欧洲蓬勃兴起了社会主义运动,在这个时期,社会主义还处于空想社会主义的阶段,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被提出来,但他们的理论比较模糊,不巩固,还存在某些不科学的观点,无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提出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逐渐从空想转向科学,形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之一。
一、空想社会主义所谓空想社会主义,就是指依据人们的想象善良愿望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缺乏联系所形成的理论。
其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
这种类型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合理的,劳动者应该从事自己所擅长的工作,本着“自上而下”的原则,由社会领袖来领导或计划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分配。
但是,这些人的社会理想着眼于道德和心理感受,而不能从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等多方面角度加以审视。
1.1《圣西门主义圣西门主义的创始人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所欣赏的的是不劳而获的人,而社会的真正创造者,如工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等受到轻视。
他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建立一个旨在建设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社会秩序的社会主义体系,新体系必须由一群资格合适的人领导,进而使得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取代旧的精英知识体系。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推动社会物质生活的进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最终实现所有人的平等。
1.2《傅里叶主义傅里叶主义的创始人傅里叶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因为这个社会没有明显和合理的生活安排。
他认为在自然和社会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要建立一个十字架状的社会组织体系,依据各地区的资源和人力安置不同的产业,实行分工的生产方式,从生活质量上说要为每个人提供最佳的生活条件。
他提倡的和谐共处的观点得到了热烈回响,儿童、妇女等被隔离得更好,为个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一文库()〔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篇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和揭露的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精心勾画和设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
第一,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
莫尔提出,未来社会应实行财产公有,大家都热心于公事,“每人一无所有,而又每人都富裕”。
康帕内拉提出,未来社会要实行绝对的公有制,没有阶级的区分,没有贫富的对立,由贫富对立而引起的一切恶习也都不再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和少数人发财、多数人贫困已成为过去。
梅叶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是自然权利,自然权利就是消灭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的社会平等。
欧文认为,私有制、宗教和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和祸害,其中最主要的是私有制。
私有制“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的无数灾祸的原因”,是隔阂、仇视、欺骗、敲诈、卖淫等各种丑恶现象的根源,也“是各国的一切阶级之间的纷争的永久根源”。
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废除私有制的主张,但对私有制带来的弊端和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第二,改变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实行共同劳动,合理分配。
莫尔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贫富两极对立,“一面穷困不堪,一面又奢侈无度”。
欧文通过对资本主义企业赢利的计算,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巨量财富,大部分落入了资本家的私囊,造成了工人阶级挨饿受冻,日益贫困。
欧文痛斥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是“知识与无知的结合,富贵与贫困的结合,奢侈与忍辱受苦的结合”。
欧文认为,资产阶级政府是掠夺、暴虐和欺骗的集合体,它使用暴力和欺骗手段“掠夺和折磨生产阶级,并为他们制造低劣、有害和罪恶的条件”;它经常宣称“保证人民得到持久的福利”,实际上是空话。
针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思想。
圣西门提出,“要各按其能,各按其劳”。
空想社会主义的阶段划分、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及观点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经过大约300年的发展,到19世纪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空想社会主义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16—17世纪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
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被称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其主要代表有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和意大利的康帕内。
莫尔是英国伟大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
他的代表作《关于最完善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
康帕内拉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代表作是《太阳城》。
(2)十八世纪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
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
摩莱里的代表作是《自然法典》;马布利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巴贝夫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其主编的《人民论坛报》。
(3)十九世纪初期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
其主要代表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圣西门最重要的著作有:《人类科学概念》、《论财产和法制》、《寓言》、《论实业制度》、《实业家问答》、《新基督教》等。
傅立叶的主要著作有:《全世界和谐》、《四种运动论》、《论家务—农业合作社》、《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和《论商业》等。
《论商业》一文于1845年由他的门徒发表在《法郎吉》杂志上。
欧文的主要著作有:《致拉纳克郡的报。
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念及发展历程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
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
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
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
对理想社会的设想,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经济问题都作了不少揣测和设想,其中有许多积极因素。
关于过渡时期,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从现存社会进入未来理想社会,要经过过渡时期。
傅立叶认为,从分散生产的文明制度到复杂协作的和谐制度,中间必须经过两个过渡时期:半协作的保障制度和简单协作的协作制度。
欧文认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公社制度,必须经过一个社会改造过程。
卡贝认为,在私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之间,必须经过一个长达几十年以至一百年的过渡性制度,其任务是:对富人的财产所有制进行和平的社会改造;培养穷人管理共产主义社会的习惯和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大多数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主张实行"财产公有制"。
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如莫尔等把财产公有制理解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都公共占有;另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摩莱里、欧文等则理解为除日常生活品以外的财产的公共占有,实际上是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
少数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叶在自己的理想社会中保存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他们的资产阶级倾向的明显表现。
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计划经济的思想。
圣西门主张,在实业制度下要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彻底根除无政府状态。
在生产目的方面,圣西门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满足人们的需要”规定为新社会的唯一的和固定的目的。
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它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良好愿望上升到科学论证;从说明它的必要性到揭示它的必然性的历史过程。
这一历史过程的实现,以近代空想社会主义为主要思想来源,以产业革命和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客观前提,以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转变”为主观条件,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为理论基础,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主要标志,至《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而最终完成。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是欧洲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是不成熟的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反抗资本主义剥削、压迫,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的初期,是与资本主义相伴随的。
它既根植于资本主义的土壤,又否定资本主义。
在欧洲,16—19世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的时期,是资本主义逐步代替封建主义的时期,同时,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时期。
针对资本主义高扬个性与自由经济的特点,资本主义的发展往往是被当作个人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结果。
相应地资本主义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就往往被当作个人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恶性膨胀的结果。
人们逐渐认识到,大量涌现的社会问题必须由社会自身来解决,而不可能依靠少数人道主义者的慈善事业。
于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否定形式,社会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了。
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的《乌托邦》是社会主义的第一部著作。
《乌托邦》的发表,说明近代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初具轮廓,标志着社会主义正式诞生。
2.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16—17世纪伴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开展和多种社会矛盾的暴露而出现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和意大利的托马斯·康帕内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理论不断涌现。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回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并分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社会主义的起源与早期理论1. 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崩溃在封建社会中,社会财富分配极不公平,劳动人民遭受剥削和压迫。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导致了封建社会的崩溃。
2. 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在封建社会崩溃后,一些理论家提出了一些关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理念,提倡实现社会主义社会。
其中包括圣西蒙、傅立叶、欧文等人。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科学化的开始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深入研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将社会主义从空想阶段推进到科学阶段。
2. 社会主义在俄国的实践20世纪初,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夺取了政权,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
苏俄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三、社会主义科学化的特点和意义1. 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社会主义从空想阶段转变为科学阶段,主要体现在理论上对社会经济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效探索。
2. 社会主义科学化的意义社会主义科学化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和指导原则。
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研究和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历经曲折但必然的过程。
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一些理论家虽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但缺乏科学的依据和系统的理论体系,难以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
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则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科学性和实践性,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实践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为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和揭露的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精心勾画和设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
第一,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
莫尔提出,未来社会应实行财产公有,大家都热心于公事,每人一无所有,而又每人都富裕。
康帕内拉提出,未来社会要实行绝对的公有制,没有阶级的区分,没有贫富的对立,由贫富对立而引起的一切恶习也都不再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和少数人发财、多数人贫困已成为过去。
梅叶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是自然权利,自然权利就是消灭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的社会平等。
欧文认为,私有制、宗教和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和祸害,其中最主要的是私有制。
私有制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的无数灾祸的原因,是隔阂、仇视、欺骗、敲诈、卖淫等各种丑恶现象的根源,也是各国的一切阶级之间的纷争的永久根源。
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废除私有制的主张,但对私有制带来的弊端和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第二,改变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实行共同劳动,合理分配。
莫尔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贫富两极对立,一面穷困不堪,一面又奢侈无度。
欧文通过对资本主义企业赢利的计算,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巨量财富,大部分落入了资本家的私囊,造成了工人阶级挨饿受冻,日益贫困。
欧文痛斥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是知识与无知的结合,富贵与贫困的结合,奢侈与忍辱受苦的结合。
欧文认为,资产阶级政府是掠夺、暴虐和欺骗的集合体,它使用暴力和欺骗手段掠夺和折磨生产阶级,并为他们制造低劣、有害和罪恶的条件;它经常宣称保证人民得到持久的福利,实际上是空话。
针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思想。
圣西门提出,要各按其能,各按其劳。
这已经隐约反映出他对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猜测。
傅立叶提出,分配应该按劳动、资本、才能三方面进行,即按比例分配。
2019年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篇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在对资本主义批判和揭露的基础上,对未来美好社会进行了精心勾画和设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观点。
第一,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
莫尔提出,未来社会应实行财产公有,大家都热心于公事,“每人一无所有,而又每人都富裕”。
康帕内拉提出,未来社会要实行绝对的公有制,没有阶级的区分,没有贫富的对立,由贫富对立而引起的一切恶习也都不再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和少数人发财、多数人贫困已成为过去。
梅叶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是自然权利,自然权利就是消灭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的社会平等。
欧文认为,私有制、宗教和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和祸害,其中最主要的是私有制。
私有制“是人们所犯的无数罪行和所遭的无数灾祸的原因”,是隔阂、仇视、欺骗、敲诈、卖淫等各种丑恶现象的根源,也“是各国的一切阶级之间的纷争的永久根源”。
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废除私有制的主张,但对私有制带来的弊端和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第二,改变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实行共同劳动,合理分配。
莫尔认为,资本主义制度造成贫富两极对立,“一面穷困不堪,一面又奢侈无度”。
欧文通过对资本主义企业赢利的计算,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巨量财富,大部分落入了资本家的私囊,造成了工人阶级挨饿受冻,日益贫困。
欧文痛斥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是“知识与无知的结合,富贵与贫困的结合,奢侈与忍辱受苦的结合”。
欧文认为,资产阶级政府是掠夺、暴虐和欺骗的集合体,它使用暴力和欺骗手段“掠夺和折磨生产阶级,并为他们制造低劣、有害和罪恶的条件”;它经常宣称“保证人民得到持久的福利”,实际上是空话。
针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不合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思想。
圣西门提出,“要各按其能,各按其劳”。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014年05月05日08:23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京)2013年5期作者:闫志民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经过大约300年的发展,到19世纪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他们尖锐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想,这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是欧洲从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时期。
资本主义诞生使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但却给早期的无产者带来血与火的灾难。
马克思讲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6页)就是指这一时期的状况。
当时一些优秀的思想家,对受苦受难的无产者深表同情,尖锐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追求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于是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进步的社会思潮,在16世纪初应运而生了。
它所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形成阶段的早期无产者的思想和要求。
16世纪和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由简单协作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原始积累正在加快进行。
新兴资产者通过残暴剥夺农民,拼命压榨工场工人,野蛮掠夺海外殖民地等办法,千方百计地聚集资本和扩大经营。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英国人莫尔,他在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他在监狱中所写的《太阳城》一书,同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这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在实际斗争方面的代表人物,是1524年德国农民起义领袖闵采尔和17世纪中叶英国掘地派运动领袖温斯坦莱。
18世纪的中期空想社会主义。
工场手工业在18世纪进入鼎盛时期,60年代英国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之后又爆发了1775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和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写作结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的起源、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的特点等方面,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历程。
一、社会主义的起源社会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法国。
当时,法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旨在改善工人阶级处境的运动和组织。
在这个背景下,法国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提出了“工业家治国论”,认为工业家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从而创造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
这一思想观点,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基础。
二、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空想阶段主要体现在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期。
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家们认为,只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制度,就能够实现人类的幸福。
他们主张彻底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无政府状态或小农经济,以此来消除阶级差别和剥削关系。
但是,这种空想主义思想往往脱离了现实,缺乏具体的实现方案,因而难以实现。
三、科学社会主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也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需要通过革命的形式,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从而达到消除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的目的。
四、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在20世纪迅速发展,形成了苏联模式、中国模式等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但是,社会主义也遭遇了许多挑战和困难,如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市场经济的崛起、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使得社会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五、社会主义的特点社会主义具有以下特点:1.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社会主义认为,生产资料应该属于全体人民,而非个人或私人。
2.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应该以工人阶级为主导,实现民主、平等和自由。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过程。
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状况尚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和三大批判空想社会主义。
早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和三大批判空想社会主义。
早期空想平均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有《乌托邦》,《太阳城》和《基督城》。
社会主义最早产生于英国,十六世纪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撰写了一部《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开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大门。
开启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大门。
书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生活用品按需分配,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就本质而言,乌托邦是具有启蒙性质的,为一些极少数的人想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就本质而言,乌托邦是具有启蒙性质的,为一些极少数的人想着这个目标而努力。
1622年意大利早期空想家共产主义者康帕内拉在狱中写成《太阳城》,他抨击了由私有制产生的各种弊病和罪恶,制产生的各种弊病和罪恶,主张废除私有制,主张废除私有制,主张废除私有制,同时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同时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同时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在那里人人在那里人人必须劳动而且一切生产和分配活动都由社会来组织。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14世纪至15世纪,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文化上也开始反映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益与要求。
但是当时天主教仍是封建主义的精神支柱,罗马教廷则是各国反动势力的国际中心,这就使得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封建的斗争必然与反教会的斗争相结合。
他们继承、借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武器。
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造成了欧洲古典文化的复兴,于是出现了欧洲历史上伟大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使得人们认为一个新的宇宙已经诞生,因而要制定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排除旧时代的不完善之处。
这种新文化对思想的激发作用,这种新的社会哲学降临到一个不满的世界,加上文艺复兴运动过程中的新大陆和新天体的发现,唤起了人们认为有可能在一个理想的世界中达到完美境界的遐想。
(2)与此同时人们比较强调原始基督教比较纯真的方面,这就最终导致了当时另一次巨大的变革——新教徒的宗教改革运动,正当人们开始以较为清醒的眼光看待事物时候,宗教界却最为沉重的迷信、腐败和世俗事物所束缚,因而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人们的反抗。
在宗教改革中,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对封建教会的特权、等级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他们以个人的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为基础,制定了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教教义,这就在理论上为资产阶级教会的建立提供了论证。
宗教改革推动了广大农民、平民群众的反封建的斗争,他们积极的参加宗教改革运动,并把它扩展成一场政治和社会的革命。
他们反对一切封建特权、剥削和压迫。
要求建立没有剥削、没有私产、人人平等的“千年王国”。
这一时期农民和平民运动最著名的领袖是德国农民战争领袖闵采尔。
(3)伴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成长,从城市平民和破产的农民中产生了近代的无产阶级。
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不仅深受封建统治的压迫,而且也受到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剥削与压榨。
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不同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思想体系。
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算起,到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盲目徘徊、寻求和探索。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只是关于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和德国的闵采尔。
以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为先声,继之有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闵采尔关于“千载太平天国”的幻想、英国“掘地派”领袖温斯坦莱的《自由法》等。
这一阶段的空想家门关于理想社会的描绘,还流于单纯的幻想,还只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一般来说,在这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萌芽阶段,只不过是粗线条的划出了自己的思想领域,用游记、小说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还完全缺乏现实主义精神,而且还参杂了小资产阶级乃至剥削阶级的思想杂质。
第二阶段,是十八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这时候在形式上已经发生了重大突变,出现了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理想的著作。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摩莱里、马布利和巴贝夫。
我们从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利的论战著作、巴贝夫的论文和演说中,可以看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突破《乌托邦》以来的传统的文学游记的形式,利用资产阶级理性主义和人性论,赋予它以崭新内容,着重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原则,论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在内容上,它们超过了同一时期的启蒙学派所宣扬的观点,初步大批判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在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在由幻想故事走向理论化的过程,这些空想家们开始寻求在现实世界实现理想社会制度的道路。
马布利一方面幻想通过立法措施对现实社会进行逐步改革,经过一个过渡阶段,最后实现他的理想社会;另一方面又提出人民有权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暴君统治的主张。
巴贝夫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刚刚建立的法国资产阶级政权,把革命实践同实现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结合起来。
但这一阶段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普遍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倾向。
最后,在十九世纪初叶,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进入第三个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他们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前辈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和对未来社会原理的探索成果,丰富了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并把其推进到最高阶段。
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着的学说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也正是这一时期的无产阶级和贫苦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要求的反映。
它们直接采用了启蒙学派的各种原则,赋予它以崭新的内容,同时以更明确的哲学观点,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自的理想社会的方案,建立了完整的“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推进到了最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