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框架草案
- 格式:pdf
- 大小:241.51 KB
- 文档页数:9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参考框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骨干网络。
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
实施一批中小型水库及引调水、抗旱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
加强田间地头渠系与灌区骨干工程连接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支持重点区域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高效节水旱作农业。
强化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加快实施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水库安全监测。
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一、背景和目标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深刻变化,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和水灾害防控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重点任务1.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加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区域水源调控能力。
加快推进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和重点区域的防洪治理,实施重要江河湖泊治理和骨干水库扩容工程,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增加水资源有效供给。
2.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和服务水平。
3.中小河流治理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提高中小河流防洪排涝能力。
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推进河流治理、堤防建设和重点涝区治理等任务,增强河流防洪排涝能力。
4.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
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生态修复。
加强水域岸线管理,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行为,加强河湖生态流量控制,推进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5.水文监测与水资源监控加强水文监测与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能力。
实施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工程,加强水文监测站网建设,推进水资源管理智能化和精细化。
三、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加强监督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参考架构标准1.引言本标准旨在定义一个参考架构,为构建、描述和关系提供一个通用的框架。
参考架构是一种抽象模型,用于描述系统的主要组件及其之间的关系。
它提供了一个用于指导架构设计和开发的通用模板,帮助组织在构建复杂系统时确保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需要构建、描述和关系复杂系统的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架构、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等。
它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参考架构框架,可以应用于各种规模和复杂度的项目。
3.参考架构定义参考架构是一种抽象模型,用于描述系统的核心组件、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整体结构。
它是一个通用的模板,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系统和领域。
4.参考架构描述参考架构的描述包括以下方面:a)核心组件:描述系统的主要组件及其功能。
b)组件关系:描述组件之间的交互和关系。
c)系统结构:描述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
d)约束条件:描述与参考架构相关的约束条件和规则。
5.参考架构关系参考架构之间的关系包括以下方面:a)依赖关系:一个组件依赖于另一个组件的输出或服务。
b)控制关系:一个组件控制另一个组件的行为或操作。
c)数据关系:一个组件向另一个组件传递数据或信息。
d)通信关系:组件之间通过通信协议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
6.参考架构元素参考架构的元素包括以下方面:a)元素类型:定义元素的类型和功能。
b)元素属性:定义元素的属性和特征。
c)元素关系:定义元素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7.参考架构模型参考架构模型是用于表示和描述参考架构的图形化工具。
它通过使用各种图形符号和标记来表示组件、关系和元素,展示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参考架构模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流程图、组织图、UML图等。
毕业设计目录摘要(中文)摘要(英文)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1 1 设计题目----------------------------------------------------------------------------------------------------12 设计目的及要求-------------------------------------------------------------------------------------------13 建筑功能及要求-------------------------------------------------------------------------------------------1建筑功能要求----------------------------------------------------------------------------------------- 1建筑等级----------------------------------------------------------------------------------------------- 1规划及设计思路------------------------------------------------------------------------------------- -14 设计内容图纸及归档要求-------------------------------------------------------------------------------2建筑部分---------------------------------------------------------------------------------------- -------2结构部分---------------------------------------------------------------------------------------- -------2图面要求------------------------------------------------------------------------------------------------2第二部分结构设计说明-------------------------------------------------------------------------------- --31 设计的条件及基本内容--------------------------------------------------------------------------------- -3设计基本条件------------------------------------------------------------------------------------------31.1.1 气象条件--------------------------------------------------------------------------------------- 31.1.2 抗震设防--------------------------------------------------------------------------------------- 31.1.3地基土承载力--------------------------------------------------------------------------------- -31.1.4 其它条件----------------------------------------------------------------------------------------31.1.5 钢筋混凝土-------------------------------------------------------------------------------------3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32 结构类型------------------------------------------------------------------------------------------------------4设计方案-------------------------------------------------------------------------------------------------4柱网布置图----------------------------------------------------------------------------------------------53 框架结构内力计算------------------------------------------------------------------------------------------6梁柱截面,梁跨度及柱高确定----------------------------------------------------------------------63.1.1初估截面尺寸-------------------------------------------------------------------------------------6荷载计算-------------------------------------------------------------------------------------------------93.2.1 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93.2.2 屋面及楼面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9梁柱自重计算------------------------------------------------------------------------------------------9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103.4.1 顶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03.4.2 其它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1横向框架侧翼刚度计算-----------------------------------------------------------------------------113.5.1 计算梁柱的线刚度---------------------------------------------------------------------------11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和侧移计算-----------------------------------143.6.1 横向自震周期的计算-------------------------------------------------------------------------14水平地震作用下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153.6.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163.6.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17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233.7.1 计算单元的选择和确定-------------------------------- --- ----------------------------------233.7.2 荷载计算----------------------------------------------------------------------------------------243.7.3 恒载内力计算----------------------------------------------------------------------------------273.7.4 活载内力计算----------------------------------------------------------------------------------273.7.5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283.7.6梁端剪力和柱轴力计算------------------------------------------- ---------------------------353.7.7框架梁跨中弯矩计算--------------------------------------------------------------------------384 框架内力组合------------------------------ --------------------------------------------------------------40结构抗震等级-----------------------------------------------------------------------------------------40框架梁内力组合--------------------------------------------------------------------------------------40框架柱内力组合--------------------------------------------------------------------------------------41梁内力组合表-----------------------------------------------------------------------------------------42柱内力组合表-----------------------------------------------------------------------------------------485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5 3梁截面设计---------------------------------------------------------------------------------------------535.1.1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35.1.2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56柱截面的设计------------------------------------------------------------------------------------------565.2.1 柱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565.2.2 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59节点设计------------------------------------------------------------------------------------------------616 现浇板设计-------------------------------------------------------------------------------------------------617 楼梯设计----------------------------------------------------------------------------------------------------63楼梯梯段板设计---------------------------------------------------------------------------------------647.1.1 荷载计算-------------------------------------------------------------------------------------------647.1.2 平台设计-------------------------------------------------------------------------------------------667.1.3 平台梁计算----------------------------------------------------------------------------------------66荷载计算-------------------------------------------------------------------------------------------------668 基础设计---------------------------------------------------------------------------------------------------68基础选型及埋深------------------------- --------------------------------------------------------------68选取内力(取一层边柱)--------------------------------------------------------------------------68地基承载力验算------------------------------------------------------------698.3.1 基础底边应力验算-------------------------------------------------------------------------------69基础抗冲切验算(取设计值)------------------------------------------------69柱与基础交接处受冲切承载力验算--------------------------------------------69基础底面配筋计算------------------------------------------------------------------------------ 71毕业设计中文摘要毕业设计中文摘要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1 设计题目设计题目:《某大学公共教学楼设计》2设计目的及要求设计目的:(1)巩固、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能力;(2)熟悉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土木工程建筑的方针和政策,了解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3)熟悉土木工程专业的有关规范和标准;(4)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学习和熟悉如何搜集国内、外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现状和水平,吸取先进的设计方法;(5)学习调查研究的方法,深入实际了解已有的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在设计中克服这些不足,改进设计方案;(6)了解工程的常用做法,增强工程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如何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参考框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分领域制定实施方案。
建设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生产基地,加快苜蓿等草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加快推进秸秆养畜。
发展林下种养。
深入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推进划区轮牧。
科学划定限养区,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
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
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
加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制度。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战略目标明确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战略目标,例如保障粮食安全、提高食物质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2.体系构成明确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主要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
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食物供给方式的优缺点,为后续选择打下基础。
3.空间布局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对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进行空间布局。
具体来说,要明确各种食物供给方式在哪些地区可以发展,哪些地区需要控制或者调整等。
4.粮食储备制定适当的粮食储备政策,确保在特殊情况下能够保障国民的粮食需求。
例如,可以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粮食储备体系,制定储备规模标准和储备品种目录等。
5.科技支撑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高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科技水平。
例如,可以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研发新型食品加工技术等。
6.政策保障制定政策保障措施,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建设提供支持。
例如,可以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建设。
7.市场运作通过市场运作机制,促进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建设。
例如,可以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等。
综上所述,我国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战略目标、体系构成、空间布局、粮食储备、科技支撑、政策保障和市场运作等,多措并举实现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企业流程体系框架-参考文件1. 简介本文档旨在为企业提供一个流程体系框架的参考,以便有效管理和优化业务流程。
流程体系框架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流程规范和标准,使得各部门和员工之间的工作流程更加协调和高效。
2. 流程体系框架的重要性流程体系框架有助于企业实现以下目标:- 提高工作效率:流程规范化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和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 优化资源利用:通过优化流程,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 提高质量和准确性:有规范的流程可以确保工作结果的质量和准确性,减少错误和失误。
- 降低成本:通过流程的规范化和优化,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3. 流程体系框架的要素一个完整的流程体系框架包括以下要素:- 流程定义:明确定义每个工作流程的目标、范围和关键步骤。
- 流程所有权:确切指定每个流程的负责人和参与者,明确他们的职责和权责关系。
- 流程指导文件: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和相关模板,以便员工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
- 流程性能监控:建立监控机制,定期评估和改进流程的性能,确保其持续有效和适应企业需求变化。
4. 流程体系框架的实施步骤实施流程体系框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关键流程:首先,识别和确定企业中的关键业务流程,以便重点优化和管理。
2. 分析和改进流程:对于每个关键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3. 制定流程标准:制定流程定义、流程所有权、流程指导文件等标准化文档,确保每个流程都有明确的规范和指导。
4. 培训和沟通:对所有相关员工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和理解流程体系框架,并与他们进行沟通和反馈。
5. 监控和改进:建立流程性能监控机制,定期评估流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5. 总结企业流程体系框架是实现流程管理和优化的有效工具。
通过建立统一的流程规范和标准,企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质量和准确性,降低成本。
标准草案范本Introduction:本文是一个标准草案范本,旨在提供一个合适的格式来书写各类草案。
草案是指正在制订或讨论中的文件或计划,编写草案时需要注意整洁美观的排版,通顺的语句和流畅的表达,以确保阅读体验的完美。
Section 1: 草案标题标题: Section 2: 引言草案引言部分应明确表明该草案的目的和背景,以下为示范引言:该草案旨在提供一个标准草案范本,作为各种类型草案的模板。
草案的编写是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文件或计划在制订或讨论中的初稿。
通过遵循本范本,草案的编写者可以确保草案的格式与要求一致,便于沟通和阐述。
Section 3: 标题层次结构编写草案时,为了准确传递信息,适当的标题层次结构非常重要。
下面是草案的常见标题层次结构示范:3.1 第一级标题第一级标题用于最高层次的主要部分,可从Section 1开始计数。
3.1.1 第二级标题第二级标题用于更具体的部分或过程。
3.1.1.1 第三级标题第三级标题用于分解更具体的流程或步骤。
Section 4: 标准内容格式在编写草案时,采用标准的内容格式不仅可以提高可阅读性,还可以确保一致性。
以下为示范内容格式:4.1 正文要点正文要点以清晰简洁的语句呈现,确保准确表达草案的目标和细节。
4.2 列表如果需要列举要点或步骤,使用项目符号或编号列表可以更好地展示草案的结构。
4.3 表格在某些情况下,表格可以更有效地呈现数据或信息。
使用表格时,确保表头清晰、数据准确无误。
4.4 图表图表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数据或趋势,提高草案的可读性和易懂性。
使用图表时,确保标注清晰,图表与正文相互呼应。
Section 5: 草案修订和审查草案的编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通常包括多次修订和审查。
为确保高质量的草案,以下步骤是必要的:5.1 修订草案的编写者应在初稿完成后对其进行仔细的自我修订,以确保语言通顺、逻辑清晰。
5.2 审查请同行或专家对草案进行审查,提出修改建议和改进意见。
听力模块中考听力的难度并不大,但是也有部分题目需要大家进行推理才能得出答案,必要的练习还是不能少。
七八年级推荐做《蓝皮听力》,题目是按照话题编排的,方便大家进行分类积累,各大网站均可买到。
对于九年级的孩子,蓝皮系列也有中考版,但是由于大家太爱学习,网上已经卖断货了!如果想要进行中考难度的训练,建议可以用《巅峰训练》中考版。
如果有更高的要求,想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建议使用《Listen to Us》系列,书中的听力材料均来自现实生活,包括社交对话、资讯交流以及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原版素材等,可以从2听到3。
推荐低年级做《初中英语听力分级训练》七年级、八年级版,这本书由专项技能突破与综合训练题两大板块构成,栏目设置合理,听力技巧、听力测试、听力欣赏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把握各种听力题型,提高听力应试能力,可以让同学们在张弛有致之中掌握英语听力技巧,提高英语听力成绩。
对于九年级的孩子,《初中英语听力分级训练》系列也有中考版,高年级或者程度比较好的同学也可以做中考版的。
完型、阅读、首填模块这是中考最容易丢分的三大版块儿,大家进入初中就开始和它们相爱相杀了。
当然,光有技巧是不够的,必须要和练习做一番撕扯。
七八九年级的孩子都可以选用《丢分题》,一本书包含了完型、阅读和首填,书的编写与教材的单元主题基本一致,这样大家可以在学到某一话题的时候进行同步训练,加深对素材的理解。
《组合训练》也是不错的选择,分为两本《完形填空+短文填词》和《阅读理解+短文填词》,足以见得短文填词是多么地重要,多么地令人头疼。
难度比丢分题稍大,三个年级都可用。
PS:这两本资料都有高中版本的,如果你是不做题不舒服也可以挑战一下高中难度。
《曲一线科学备考5·3英语》系列,这是针对全国初中版的,所以只有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两个版块儿,它的解析非常到位,精心设置了语篇解读、答案解析、误解分析、难句分析等栏目。
文章的选材也均来自国外媒体,语言很地道。
公司流程体系框架-参考文件简介本文档提供了公司流程体系框架的参考文件,旨在帮助组织建立一个有效的流程管理体系,以提高运营效率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流程体系框架公司流程体系框架是指公司内部的各项基本流程以及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流程定义流程定义是指明确各项流程的步骤、角色和输入输出等要素的过程。
在流程定义阶段,需要明确每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并确定流程的开始和结束节点。
流程评估和优化流程评估和优化是指对现有流程进行分析和改进的过程。
通过对流程的评估,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流程的效率和质量。
流程执行和监控流程执行和监控是指对流程的实施和监督管理的过程。
在流程执行阶段,需要保证每个环节按照规定的流程步骤进行操作,并及时记录和反馈流程执行情况。
流程培训和沟通流程培训和沟通是指进行流程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流程信息的传达的过程。
有效的培训和沟通可以增加员工对流程的理解和认同度,提高流程的执行效果。
参考文件公司流程手册公司流程手册是公司流程体系的核心文件,包括所有流程的详细说明、流程图和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流程改进指南流程改进指南提供了流程评估和优化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组织识别问题、制定改进计划并实施改进措施。
流程执行指导流程执行指导提供了对每个流程步骤的详细说明和操作指导,以保证流程的正确执行。
流程培训材料流程培训材料包括流程培训课件、案例分析和练题等,用于开展流程培训,帮助员工掌握流程的操作技能和理解流程的重要性。
结论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司流程体系框架对于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档提供了公司流程体系框架的参考文件,包括流程定义、流程评估和优化、流程执行和监控以及流程培训和沟通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组织建立和优化自身的流程管理体系。
机构程序体系框架-参考文件引言机构程序体系框架是指机构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的总体框架。
本文档意在提供一份机构程序体系参考文件,帮助机构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程序体系。
机构程序管理体系程序管理体系程序管理是机构管理中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程序,明确工作职责、权限和手续,实现机构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程序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 制度建设:建立悔过的制度体系,确保制度的完备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 程序编制:编制程序清单,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 权限控制:明确各级机构的权责范围和工作内容,实现工作的协调推进。
4. 工作流程:制定统一的工作流程,实现工作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程序实施与监督程序实施与监督是机构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监督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促进程序的规范实施。
实施和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程序审核:建立审核申请表,严格审核程序,确保程序的依据正确。
2. 程序落实:落实程序执行人员的职责,及时指导和纠正偏差,保证程序的正确率。
3. 程序监督:建立监督机制,监督程序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偏差。
程序体系框架程序体系构成机构程序体系框架构成由机构程序管理体系和程序实施与监督两个部分组成。
程序体系要点机构程序体系的建设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 制度完备:制定健全的制度,规范机构行为和业务管理。
2. 程序合理:编制合理的程序清单,实现工作科学化和标准化。
3. 权限清晰:明确各级机构的权责范围和工作内容,实现工作的协调推进。
4. 监督严格: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保障程序的规范实施和监督。
结论机构程序体系框架建设是机构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有助于机构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此参考文件提供了机构程序体系框架的基本构成和要点,对于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2015年6月2日科学、公正、诚信、服务国际标准《云计算参考架构》(ISO/IEC 17789)在中国的应用目录2主要内容3应用方法4应用情况国际两大标准化组织联合制定:ISO/IEC JTC1和ITU-T历时一年半的需求研究,美国、中国、韩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瑞典、芬兰等国家重点参加IBM、微软、Oracle、法国电信、俄罗斯电信、中国电信等IT和CT企业联合⏹2010年5月SC38成立云计算研究组,开展标准化需求研究2011年11月,JTC1 SC38和ITU-T FG13联合云计算研究组2013年10月⏹经过投票,进入国际标准草案阶段⏹2012年1月,4月,SC38和FG13成立联合工作组⏹JTC1 SC38正式启动工作组草案编制⏹2013年5月⏹经过投票,进入委员会草案阶段WD CD DIS2014年10月,历时4年多的工作,ISO/IEC JTC1正式发布《云计算参考架构》为 国际标准,标志着云计算正式国际标准诞生。
目录2主要内容3应用方法4应用情况1、范围云计算角色云计算活动云计算功能组件及其关系 3个主角色:云服务客户、提供者、协作者 15个子角色:4+8+3共同活动:10个客户:11个 提供者:22个 合作者:8个云系统:由103个功能组件组成 云服务:由91个功能组件构成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参考架构,也就是ISO17789中,只规定云计算CCRA,从四个不同的视角来描述云计算系统。
系统的用户视图和功能视图。
云计算系统的不同视图2、云计算系统参考架构四横五纵的云计算系统3、云服务参考架构三个主角和十五个配角的云服务客户主导、多方协作提供和使用云服务,是区别于传统IT服务的显著特征。
目录2主要内容3应用方法4应用情况1234投入和产出 预期可投入资源 预期产出目标 两者之间的匹配可接受的风险CCRA 的应用方法整体和局部构建完整的生态系 统,需要整体实施 提供单一的产品、解决方案或服务,局部实施质量和效益以质量为本,是应 用标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效益只能兼顾质量,而不是低于质量。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二)建设基础(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基本思路(二)建设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三)预期效益三、重点建设内容(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1天)1.专业结构调整。
深入开展区域产业(行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未来三年专业结构调整规划。
建立健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2.专业群构建。
职业院校根据学校的服务面向,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专业群。
每个专业群由3-5个(中职3个、高职5个)以上专业组成。
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3.特色专业群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中职以市州为单位,高职以学校为单位,确定自身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群,并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建设,以此带动区域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加强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核心专业应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教学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强、与产业对接紧密、在专业群中具有引领和核心作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2天)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群内各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总体要求,协同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整体推进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
实施具有专业群特色的“双证书”制度。
2.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程序体系框架
1、层次与体系结构
公司程序体系结构分为两大系列、五个层次。
如图1所示。
图1:公司程序体系结构图
●层次划分原则
第一层次(政策层):是指公司管理纲领性要求和原则性规定。
第二层次(制度层):是指各业务板块的总体策划或总体描述性文件,包括公司管理制度和项目管理大纲。
第三层次(管理层):是指公司各职能管理业务流程、多项目管理和项目接口管理程序,包括公司经营与管理系列的流程文件、项目系列的项目内部管理程序和流程文件,以及项目外部接口程序。
第四层次(业务细则层):针对多个流程通用的操作办法和指导手册、或其他暂不适合作为流程文件的特定细节操作说明,包括业务细则和项目工作细则。
第五层次(部门细则):指各部门的内部行政管理方面的实施细则和要求,由各部门自行管理维护。
●系列划分原则
—公司经营与管理系列的通用程序是公司层面的管理要求,同样也适用于项目层面。
根据项目个性化需求,在公司通用要求下可制定项目专用程序。
—既属于经营管理活动,又属于项目实现过程的业务活动,就纳入公司经营与管理系列。
—各业务板块围绕项目实现过程编制的各业务板块内部细则,就纳入项目系列第四
层次(即项目工作细则)进行管理。
2、业务模块
公司业务活动共分为若干个业务模块(参考为36个)。
其中,公司经营与管理系列第二至四层次包含21个业务模块(如图2所示),项目系列的三个层次包含15个业务模块(如图3所示)。
图2:公司经营与管理系列模块图(样例)
图3:项目系列模块图(样例)。
如何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参考框架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强化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
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
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
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
继续实施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助政策。
完善天然橡胶扶持政策。
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运调控。
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作用,深入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
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提倡健康饮食。
2023年我国粮食稳产增产的目标已经明确:
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
结构性短缺是当前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矛盾。
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扩大豆、扩油料,千方百计提高大豆和油料自给率。
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加快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稳定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探索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开展天然橡胶老旧胶园更新改造试点。
其次,加大政策供给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抓粮积极性。
农民是种粮的主体,农民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
今年要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
Spring框架参考文档-5.0.0-中文完整版AuthorsRod Johnson , Juergen Hoeller , Keith Donald , Colin Sampaleanu , Rob Harrop , Thomas Risberg , Alef Arendsen , Darren Davison , Dmitriy Kopylenko , Mark Pollack , Thierry Templier , Erwin Vervaet , Portia Tung , Ben Hale , Adrian Colyer , John Lewis , Costin Leau , Mark Fisher , Sam Brannen , Ramnivas Laddad , Arjen Poutsma , Chris Beams , Tareq Abedrabbo , Andy Clement , Dave Syer , Oliver Gierke , Rossen Stoyanchev , Phillip Webb , Rob Winch , Brian Clozel , Stephane Nicoll , Sebastien Deleuze版本号:5.0.0.RELEASECopyright ? 2004-2016Copies of this document may be made for your own use and for distribution to others, provided that you do not charge any fee for such copies and further provided that each copy contains this Copyright Notice, whether distributed in print or electronically.文档官网:https://docs.spring.io/spring/docs/5.0.0.RELEASE/spring-framework-reference/index.html现在官网的5.0.0已经在2017年9月28日出了release版,为此翻译了5.0.0版本(从4.3.10升级到此版本,如果还在使用4.3.10版本,请看本人的前一个版本),翻译前后历时15天,十多次的修改和校对。
教学设计方案框架--供参考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框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目标是什么,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达
到什么水平或掌握什么技能。
2. 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哪些,以便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 教学内容:列出本次教学的具体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或技能
进行分类。
4.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讨论、实验、示范等,确保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5. 教学步骤:按照逻辑顺序列出本次教学的步骤,包括引入、知
识点讲解、实例演示、练习等环节。
6. 教学资源与设备:列出本次教学所需要的资源和设备,如教材、PPT、实验器材等。
7. 教学评价与反馈:确定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以及如何提供
学生反馈。
8. 教学时间安排:确定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过程的合
理性。
9. 教学延伸:提供一些拓展教学资源或课后作业,供学生进一步
巩固所学内容。
10. 教学团队与角色:明确教学团队的成员及其分工,每个成员在
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股权激励规划(草案)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好,会使多方共赢,如果运用不好,则有可能造成一损俱损。
股权激励为何实施,何时实施,如何实施是一个复杂有机的体系。
想通过股权激励来提高人员凝聚力和积极性,并非易事。
它需要企业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科学完备的股权管理机制,工资性收入和股份收入之间的艺术平衡,老人历史贡献与新人未来潜力的轻重抉择。
一.股权激励的目的: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降低人力成本现金支出,提高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吸引并留住管理骨干和核心人员,充分调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二.股权激励的基本原则:1.公开,公平,公正2.激励和制约相结合3.公司利益,职业管理团队利益一致,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三.股权激励对象:只针对部分核心员工。
激励对象范围及资格条件界定:1.高级管理人员:具有一年(含)以上本公司工作服务年限,担任高级管理职务(总经理、副总经理等)或核心管理层员工(如客户总监等);2.中层管理人员:具有二年(含)以上本公司工作服务年限,担任中层管理职务(如高级客户经理)的人员;3.骨干员工:具有三年(含)以上本公司工作服务年限,或者拥有独特专业技能、处于关键技术岗位的骨干员工(如技术总监、高级设计师等)。
四.股权激励模式:年薪奖励转股权模式每个财务年度结束后,从公司税后净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核心员工股权奖励基金,部分奖励基金以现金形式当年兑付,剩余部分作为期权奖励基金存留。
五.股权激励数量:包括股权总量和股权个量股权总量(股权激励量占总股本的比例)为20% 即200万股(公司总股本为1000万)。
股权个量(每个激励对象获得的股权数量)按下表。
职务股权数量(万股)占期权比重占总股本比重总经理4020%4%副总经理12512.5% 2.5%副总经理22512.5% 2.5%中层管理团队6030%6%业务骨干团队3015%3%预留激励对象2010%2%合计200100%20%六.股权激励价格的确定:包括行权价格和回购价格。
股票期权行权价格按照注册资本面值,即1元/ 股计算。
若激励对象放弃行权,公司按三年期存款利率分三年匀速返还股权激励基金。
如果激励对象在公司返还激励基金期间出现违法违纪,违反保密协议,严重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则按照相关规定取消股权奖励收益。
七.股权激励的时间安排授权日:指公司向股权激励对象授予期权的日期,通常为财务年度结束后的两个月内.期权有效期:3年,有效期内分三年匀速行权;超过3年后,股票(股份)期权过期,任何人不得行权。
可行权日:指股权激励对象可以行权的日期,可行权日必须为交易日.八.股权激励来源:包括股票来源和资金来源股票来源:企业股东让渡股份资金来源:公司提取期权奖励基金,员工出资核心员工奖金总额=当年净利润总额×净利润提取比例(20%)股权奖金基金总额=核心员工奖金总额×员工期权比重×绩效考核系数×期权留存比重其中:职务当年现金奖励比重留存期权基金比重总经理20%80%副总经理130%70%副总经理230%70%中层管理团队40%60%业务骨干团队50%50%预留激励对象待定待定九.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司方面:公司要达到的预定的业绩;二是等待期方面:授予期权后需要等待的时间(等待期一般为2-3年);三是激励对象自身方面:通过考核并没有违法违规事件等,否则终止行权。
十.股权激励的调整及终止(一)股权激励数量调整如果公司股票期权有效期内发生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派发股票红利、股份拆细或缩股等事宜,股票期权数量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将做相应调整。
(二)股权激励对象的调整1.激励对象因辞职而离职的,自离职之日起其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即被取消。
2.激励对象因触犯法律、违反职业道德、泄露公司机密、失职或渎职等行为严重损害公司利益或声誉而导致的职务变更或被公司解聘的,自离职之日起其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即被取消。
3.激励对象职务发生变更,但仍担任公司行政职务的,则已获授的股票期权不作变更,行权期的绩效考核仍依据公司考核办法进行。
(三)股权激励的终止1.企业年度绩效考核达不到股权激励计划规定的绩效考核标准时,应当中止实施当年股权激励计划。
2.股权激励对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授予新的股权并取消其行权资格:(1)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规定的;(2)任职期间,由于受贿索贿、贪污盗窃、泄露公司经营和技术秘密、损害公司利益、声誉和对公司形象有重大负面影响等违法违纪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的。
十一。
股权激励实施步骤:1.建立一套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内部监管体系:包括独立的董事制度,独立的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独立的监事制度。
其中:薪酬与考核管理委员会是股权激励制度重要的管理部门。
薪酬与考核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认股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也要宣贯共同分担风险、共同享受成果的理念。
2.准备相关文件:如《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股权激励协议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员工薪酬管理办法》等。
3.制订与审核股权激励计划。
4.规范日常管理:绩效考核、人事、财务、内部审计等十二。
实施股权激励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切忌用股权激励代替公司管理制度股权激励并不能等同于公司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相反,它是需要一套严格的公司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做支撑,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公司管理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和绩效考核是一个繁杂的工程,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构建和完善,是任何其它方式所不能取代的。
股权激励只能作为这些制度的一个重要补充,协同发挥作用。
(二)股权激励一定要注意对象与环境。
股权激励尽管有效,但它绝不是万能的,股权激励有它自己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如果用错了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
股权激励计划是公司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授予股份期权的目的主要是激励,而不是每个员工都可以享受的福利制度,应避免出现“大锅饭”和“搭便车”的现象。
在股权激励计划中,激励对象取得股权的资格确认,激励对象相应权利的行使条件等,都应该非常严格并予以量化。
在确认股权激励资格时,可以从人力资本附值,历史贡献,难以取代程度三个方面考虑。
在界定行权条件时,对公司业绩考核与激励对象个人业绩考核都应该从严量,过宽的业绩条件,不仅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还极易引起非股权激励对象的非议。
(三)股权激励一定要与其它激励手段合理配合使用。
比如对主要经营者激励可以以股权激励为主,对于其他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非股权激励可以各占一半,而对于中层干部和部门业务骨干,股权激励在其激励组合中的比重则不应超过1/3.(四)股权激励一定要与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紧密结合。
不管怎么讲,激励只是手段,完成公司的经营计划、达到发展目标才是目的。
所以股权激励制度和实施方法一定要结合公司的目标达成情况以及激励对象本人、本部门的业绩指标完成情况与考核办法来制订和兑现。
因股权激励设计不合理,激励标准与公司业绩挂钩不紧密,监督机制不严谨而造成的股权激励成为“鸡肋”或出现高管“自我奖励”和高管坐享“福利”的情况,进而损害投资者利益。
作为长效激励工具的股权激励,根本之处在于能够实现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效捆绑。
从这个角度来讲,股权激励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励对象对激励方案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
所以,在方案制订的各个阶段都应充分听取激励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并正面宣传激励方案,积极引导激励对象。
从规避纠纷的角度来看,在推行激励方案前,对激励目的,方案设计原则,方案关键点,激励对象的权利和义务等予以进一步明确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出于对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对激励股本,个人激励数量等财务数据进行保密非常重要。
(五)实施股权激励要注意稳定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
稳定性是指激励制度一旦颁布就要不折不扣地实施并坚持下去,否则公司将失去员工的信任,那样的话还不如不搞股权激励。
灵活性则指针对不同的激励对象、在不同的环境中以及随着时间的变化,所使用的激励工具和激励方法的组合应该有所不同,也就是说要做到所采取的每一个激励措施对于所要激励的对象而言都实用的、恰当的、高效的。
(六)注意在激励方式和方法上创新。
首先任何股权激励工具都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并且不断有新的激励工具在不断地被创造出来;其次每一个成熟或不成熟的激励工具都有其自身的适应性和适用条件,并不存在一个百分之百成熟、完善的股权激励方法,所以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成功后,不能一成不变,必需在实施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解析案例背景:受人才流失之困,渴望股权激励 S公司是北京一家大型自主研发企业,近年来市场一片大好,公司转入高成长期。
但令大股东担忧的是,团队的工作士气开始有下降的征兆,高层次人才流失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为扭转员工的工作心态,保留核心骨干员工,公司尝试推行股权激励计划。
谈到股权激励的构想,S公司表达了这样几点期望:第一,合理确定每位员工的股权授予数量,避免分配不公;第二,合理确定股价,确保激励对象能按个人实际付出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第三,确定适合公司的激励方式,既操作简单又有激励效果;第四,合理确定激励周期,既不使员工觉得遥不可及,又要规避一些员工的短期行为。
另外,S公司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担忧,比如,在目前经济危机的时候实施股权激励,时机合适吗?授予股权后,员工不努力工作怎么办?员工中途离职,股权收益如何结算?员工对股权不感兴趣,怎么办? 解决方案:在系统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激励、分步推进 尽职调查后,笔者所在团队发现,S公司目前采用的是“拍脑袋”式的薪酬激励方式,没有科学的依据,激励机制缺乏公平性和竞争性,也没有长期留人手段。
这是导致士气低落、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
为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S公司的治理结构、所处的发展阶段、战略规划、企业文化、薪酬结构、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了系统的股权激励方案。
其关键点如下: 第一步,从人力资本附加值、历史贡献、难以取代程度三个方面确定激励对象范围。
全员持股尽管在美国非常流行,但在中国并不适用,用在中国的非上市公司身上更不妥当。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无原则地扩大激励对象范围是产生股权纠纷的根源所在。
所以,确认激励资格,应从人力资本附加值、历史贡献、难以取代程度三个方面予以考察。
从人力资本附加值来看,激励对象应该能够对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毕竟着眼于未来是股权激励的根本。
从历史贡献来看,激励对象应该对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增长或管理能力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因为尊重历史贡献,是避免出现内部争议风波的基础。
从难以取代程度来看,激励对象应该包括那些掌握核心商业机密和专有技术的特殊人力资本持有者,关注难以取代程度,是保护企业商业机密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