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8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及特点。
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兴趣。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重要性。
1.4 教学活动引入酸和碱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及特点。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酸碱中和反应实例。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计算。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计算方法。
溶液的酸碱度及pH值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计算。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教学活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计算方法。
讲解溶液的酸碱度及pH值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酸碱中和反应实例,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实验操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实验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教学活动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第四章:课堂讨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实际生活中的酸碱中和反应实例。
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方法及技巧。
4.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性质;3. 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2. 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2. 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化学方程式;2.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及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
难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计算;2. 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1. 酸(如盐酸、硫酸等)和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溶液;2.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3. pH试纸;4. 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实验仪器。
教学资源:1. 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课件;2. 实验操作视频或图片;3.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案例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案例(如烹饪中调节菜肴的酸碱度),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化学方程式及性质,讲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及pH试纸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气泡、热量释放等,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己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总结与拓展:讲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性、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等方面。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巩固情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三酸三碱,谁能正确书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考回答问题你认为这些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
并写出自己的猜测。
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测结果。
引导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板书所有猜测。
板书:NaOH+H2SO4 NaOH+HClCa(OH)2+H2SO4 Ca(OH)2+HClBa(OH)2+H2SO4 Ba(OH)2+HCl学生书写猜测结果,并相互讨论。
提问: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确发生了?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分析:NaOH+H2SO4 NaOH+HCl 无现象Ca(OH)2+H2SO4 Ca(OH)2+HCl 前者有浑浊后者无现象Ba(OH)2+H2SO4 Ba(OH)2+HCl 前者有白沉后者无现象(以上各组反应都有热量放出)问题:通过明显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反应已经发生,你对那些无明显现象的怎么看?板书:无现象的可能1.发生反应2.反应了无明显现象选派代表黑板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简单实验流程。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中和反应1.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2.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中和反应阅读书本60-6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认真观察图10-14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HCl在溶液中离解出H+和Cl-,NaOH在溶液中离解出Na+和OH-(用粒子符号表示),而在反应后的溶液中,H+和OH-消失了,变成了水分子,而Na+和Cl-仍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所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
2.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写出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在水中解离的离子化学方程式。
3.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仔细回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举例说明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能否反应,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如书本60页图10-13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2)当滴入盐酸溶液的量较少时,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溶液呈红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当滴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溶液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实验中加入酚酞的作用是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反应。
(3)在实验中某同学不小心多加了几滴盐酸,这时溶液呈酸性。
若要除去实验中过量的盐酸可选用的试剂是氢氧化钠。
(4)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吗?请说明理由。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 NaCl+H2O。
1.现有二氧化碳、铁丝、氧化铁、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烧碱,写出它们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性质;(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及特点;(3)能够运用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的完成程度;(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实验药品、安全实验的意识;(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2)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3)运用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2)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试管架、烧杯、试剂瓶、滴定管夹、搅拌棒等;2. 实验试剂: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等;3. 教学课件:酸碱中和反应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性质;(2)提问:酸和碱能否相互反应?反应后会产生什么现象?2.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1)分组讨论: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及特点;(2)实验演示: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观察实验现象;(3)学生实验:分组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4)实验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判断标准。
3. 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学习使用滴定管、试管等实验器材;(2)了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如:防止药品腐蚀、标签倒置等;(3)实验操作练习:学生自行完成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4. 运用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1)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治疗胃酸过多;(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2. 总结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3. 思考:如何运用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酸、碱各自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请问:为什么?请看大屏幕思考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探究之旅吧!(二)出示目标,学生自学课本(P60--61)通过预习,我们对本节课有个初步的了解,酸碱能否发生反应呢?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三)师生互研,探究新知探究1、操作取5ml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现象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探究2、取5mlNaOH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化学方程式:借助微观示意图和动画图片进行分析反应的实质:过渡:结合酸碱反应实质,试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例:Ca(OH)2+2HCl ===2NaOH+H2SO4 ===讨论: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归纳中和反应的定义1、上述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角度分析)学生展示: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探究3、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展示: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试写出工厂处理废水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Ca(OH)2+H2SO4 ==== CaSO4+2H2O试写出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胃药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Al(OH)3+3HCl ==== A1C13+3H2O讨论:你还能再举出一些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吗?学生展示:蚊虫叮咬涂抹牙膏、氨水;使用皮蛋加醋课堂知识回顾三、课堂练习:1、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向盛有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根据酸和碱的性质,能设计出有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2.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并能书写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难点:从离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表演的小魔术吗?(教师往黑板上贴一张白纸(预先用酚酞溶液写好NaOH),然后请一名学生用小喷壶往上喷氢氧化钠溶液,瞬间鲜艳的大红字“NaOH”跃然纸上。
)现在我们继续这个魔术。
用小喷壶往红色字迹“NaOH”上喷盐酸溶液,一会儿,红色的字迹消失了,再次喷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的字迹又出现了。
【过渡】我们知道在常见的酸溶液中都存在有H+,而在碱溶液中都存在有OH-,那么你能结合上面的魔术现象推测,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探究实验】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起倒入小烧杯中,搅拌,并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操作要点和安全。
)【问题】1.观察到什么现象。
(没有明显现象。
)2.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不能。
)为什么?(没有明显现象能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原有的物质减少消失。
)【交流讨论】如何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这两种物质确实发生了反应?【总结与交流】证明无现象反应的发生实验设计思路:1.证明反应物被消耗(HCl或NaOH被消耗)2.证明有新物质生成【讲解】猜写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NaCl +H2O。
基于我们对氯化钠化学性质了解的有限性,如果从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即证明有氯化钠的生成)的角度,证明此反应发生,需要找与氯化钠反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暂还没有学到。
如果想证明此反应产物水的生成,也比较困难,因为整个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无法证明水的生成。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其中和反应的原理;2.掌握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2.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瓶盐酸和一瓶氢氧化钠,并询问学生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和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反应。
2.学习与探究(15分钟)(1)通过实验演示或视频展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过程。
学生观察和记录反应的现象并追问:“为什么酸和碱在一起会发生中和反应?”。
引导学生提出并进行解答。
(2)呈现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碱→盐+水(3)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过程。
向学生解释酸和碱的离子在中和反应中重新组合形成了盐和水,并解释水的生成方式。
3.巩固与实践(20分钟)(1)进行小组讨论,使用不同酸和碱的实验数据,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析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中和反应实验,使用漩涡棒或称量皿,逐滴加入酸或碱,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4.拓展与检验(20分钟)(1)向学生分发一份综合练习题目,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的摩尔量。
教师适时进行解答与讲解。
(2)进行课堂互动,教师随机提问学生,检验他们对于酸和碱的性质、中和反应的认知程度。
5.课堂总结(10分钟)(1)回顾课上的内容,总结酸和碱的性质,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
(2)强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四、板书设计酸+碱→盐+水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掌握了中和反应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理解酸和碱的性质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将来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酸和碱性质的介绍,并通过更多的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观察能力。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② 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5、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和反应【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活动与探究】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
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2、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3、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的本质。
2、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4、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领会中和反应的本质教学过程:一、导课1、提问:a、为什么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b、为什么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2、提问:将酸和碱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知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3. 学会运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1.2 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酸碱中和反应。
2. 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描述酸碱中和反应。
3. 能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3. 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2 教学难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计算。
2. 酸碱指示剂的变化与酸碱中和反应的关系。
3.1 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3.2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酸和碱的定义、性质及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点,使学生全面了解酸碱中和反应。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4.2 知识讲解1. 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
2. 阐述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3. 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变化与酸碱中和反应的关系。
4.3 实验演示1. 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4.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5 课堂小结5.1 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对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改进措施1. 对于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加强讲解和练习。
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实质。
2.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3. 常见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
4. 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征及实质。
2. 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的理解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实质。
2. 运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胃药、土壤酸碱度调节等,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及应用。
2. 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特征及实质,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如紫色石蕊溶液的变化等。
4.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酸碱中和反应的结论。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农业、环保等方面。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概念、特征及实质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操作技能。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石蕊溶液、酸碱溶液等。
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时2)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包括酸的味道酸,碱的滑涩感、苦味和碱的导电性。
2.掌握酸和碱的常见物质,如醋、柠檬汁、盐酸、氢氧化钠等。
3.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特点,明白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
5.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性质及常见物质。
2.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化学方程式。
3.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
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溶液浓度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和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思考。
例如:“你们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酸和碱的物质?请举例说明。
” 或者:“你们知道酸的性质有哪些?碱的性质又有哪些?” 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分享出来。
2. 学习新知A. 酸和碱的性质及常见物质•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介绍酸和碱的性质及常见物质。
酸的性质:•酸有酸味,能够腐蚀金属。
•酸能够导电。
•酸溶液呈酸性。
碱的性质:•碱有滑涩感、苦味。
•碱能够导电。
•碱溶液呈碱性。
常见酸物质:•柠檬汁:柠檬中含有柠檬酸。
•醋:醋中含有醋酸。
•盐酸:一种强酸。
•…常见碱物质:•氢氧化钠:一种强碱。
•氢氧化钙:一种强碱。
•氨水:一种弱碱。
•…B.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通过教学案例和实验演示,引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特点:•酸与碱中和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中和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
化学方程式:•酸 + 碱→ 盐 + 水示例方程式:HCl + NaOH → NaCl + H2OC. 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通过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浓度的定义:单位体积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计算公式:•浓度 = 溶质质量 / 溶液体积3. 实践探究•设计一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
•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计算反应的浓度。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 2.不能[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学生活动][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NaOH+HC l=== NaCl+H2O[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 === CaCl2+2H2O2NaOH+H2SO4 === Na2SO4+2H2O2KOH + H2SO4 == K2SO4 + 2H2O[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4篇酸碱中和反应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及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浓度同种酸和同种碱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体会到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2、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pH的测定,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化情况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酚酞试液、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溶液、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钠溶液、橙汁、白醋、洁厕灵、洗洁精、洗发水、护发素、石灰水、自来水、pH试纸。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提出问题:洗发时,用过洗发剂后再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阅读教材,了解pH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聆听老师讲解。
根据实验测得的洗发水和护发素的pH,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从教材、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到化学于生活。
2、提出问题:分别往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盐酸,试着画出pH随着盐酸加入量的关系图。
老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画图。
学生画出之后,标出A、B、C三点,引导学生分析A、B、C三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3、追问:稀释酸溶液或者碱溶液,pH与加水量的关系图是怎样的学生合作画出图像,然后分析A、B、C中溶质成分。
A点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点溶质只有氯化钠,C点溶质有氯化氢和氯化钠。
学生画出稀释酸碱溶液的图像。
将化学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pH7为“碱性”。
2、测定pH的方法。
3、改变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加水或加酸、碱溶液。
4、酸碱度在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2一、教学目标1.掌握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实质。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等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
【教具学具准备】
器材: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表达:酸+ 碱= 盐+ 水
实质:H++OH-= H2O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教学反思:联系先前学习过的酸、碱都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变色的知识,暗示、鼓励学生想办法证明NaOH和HCl这个反应的确发生了。
最后让学生完成该实验设计,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归纳出该反应的现象和特点,能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双基”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不足的地方:板书不够清楚,在课堂气氛的调动及时间的把握上火候欠缺,想要持续维持学生的积极性能力不足。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2. 使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3. 培养学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体验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
2. 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教育学生关爱环境,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实质。
2. 运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的理解。
2. 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拓展。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pH试纸、酸碱指示剂等。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相关文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酸雨危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引出酸碱中和反应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及应用。
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为例,解释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温度变化、气体产生等。
4. 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行选择一种酸和一种碱进行中和反应。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分析实验现象。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8. 板书设计酸碱中和反应概念:酸与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
实质:H+(氢离子)与OH-(氢氧根离子)结合水。
应用:实际生活中的清洁、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来分析事物。
3.通过过溶液酸碱度的测定,进一步加强对酸、碱溶液知识的掌握。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
2.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对酸碱度的测定,加强学生对定量实验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pH试纸、标准比色卡、线。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头发样品、五种不同pH的溶液。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2.不能[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
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
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应过程)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应:NaOH+HCI=NaCl+H2O[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Ca(OH)2+2HCl=CaCl2+2H2O2NaOH+H2SO4=Na2SO4+2H2O[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应的特点。
[讨论][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三个反应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构成的,我们把这类化合物叫做盐。
我们把这类化学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板书]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过渡]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投影]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
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
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提问]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板书]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提问]试写出工厂处理废水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Ca(OH)2+H2SO4=CaSO4+2H2O[引导]有一种胃药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胃药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Al(OH)3+3HCl=A1C13+3H2O[讨论]你还能再举出一些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吗?[学生发言][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作业]习题5。
板书设计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寓出金属高于和酸根离于的化合物。
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二课时[引入]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
例如;就某地区的土壤而言,不仅要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檀物。
[设问]利用酸碱指示剂。
只能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不能试验溶液的酸碱度。
那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讲解]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在0~14之间。
[投影][板书]二、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法——pH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范围通常在o~14之间。
pH<7 溶液呈酸性pH>7 溶液呈碱性pH=7 溶液呈中性[比一比,赛一赛]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
[课堂练习]1.某溶液pH=3,则该溶液…………………………………………………………( )A.呈酸性B.呈碱性C.呈中性2.已知苹果汁的近似pH为2.9~3.3,在苹果汁中清人紫色石蕊试液。
显示的颜色是( )A.无色B.红色C.蓝色D.紫色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最强的是………………………………………………( )A,pH=14 B.pH=7 C.pH=1 D.pH=0[答案)1.A 2.B 3.D[过渡]认识了pH与酸碱度的关系,那如何测定溶液的pH呢?[讲解]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展示]pH试纸[介绍]每一本pH试纸上都有一个标准比色卡,标准比色卡上列出了14种不同的颜色,分别对应1~14之间的pH。
[板书]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活动与探究](投影)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测定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1)pH pH PH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2)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说明它们的酸碱性。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进行实验)pH 酸碱性pH 酸碱性橘汁汽水糖水自来水牛奶醋番茄汁酱油肥皂水洗洁精[教师强调]测定方法;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甩玻璃棒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互相交流)[设问]你了解身边一些物质的pH吗?[投影][过渡]学习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不仅能从理论上知道溶液酸碱度对生活、生产及科研的重要意义,还能对今后的实际应用起指导作用。
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资料。
[板书)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投影]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3.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4.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设问]为了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我们还需知道正常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你了解这些资料吗?[投影][教师]医生了解了上述资料,即可以对病人进行对症治疗。
老师建议大家去医院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加深对溶液酸碱度的印象。
[引导提问]现在商场上的洗发水各种各样。
你在选择洗发水时,有什么尺度和标准吗?[学生发言][教师]进行了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活动与探究](投影)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1)收集一些刚剪下未经任何处理的头发样品(可以去理发店收集)。
分成5份,分别用线系成一小束,(2)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溶液的小烧杯中,静置约30 min。
(3)[交流][讨论]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有什么影响?对你选择洗发液有什么启示?[学生发言][教师补充]1.一般人洗发时应选择质量好的弱碱性洗发液;2.正常人头皮及毛发呈弱酸性(pH范围在4.5~5.5之间),如果使用碱性过大的洗发水时,头皮和毛发酸碱平衡会遭到破坏,有利于某些不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还会导致头皮细胞的过度角化,引起头皮干燥,脱屑增多及毛发变脆,容易开叉等现象。
3.烫发或直发时,一般用到的试剂是碱性,如:氨水、氢氧化钠等,故做过此类美发的人最好用偏酸性的洗发剂洗头。
以便头发能恢复正常的酸性状态。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表见解][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了解了酸碱度与pH的关系以及酸碱度在实际中的重要意义。
[课堂练习]有一瓶溶液pH是9.5,取少量注入试管中,再清人几清酚酞试液,溶液呈色,如果要使试管中溶液pH降为5,可以采取的方法。
答案:红滴加酸溶液[作业]习题1、2、3、4板书设计二、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法——pH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 溶液呈酸性pH>7 溶液呈碱性pH=7 溶液呈中性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