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相关国家法规标准共3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58 MB
- 文档页数:38
现行的防爆电气设备国家标准是:GB3836-2010《爆炸性环境》,于2011年8月1日实施,与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0079-0:2007,MOD同步,分为若干部分:GB3836.1 设备通用要求GB3836.2 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GB3836.3 由增安型“e”保护的设备GB3836.4 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GB3836.5 正压外壳型“p”GB3836.6 油浸型“o”GB3836.7 充砂型“q”GB3836.8 “n”型电气设备GB3836.9 浇封型“m”GB3836.11 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测定方法GB3836.12 气体或蒸气混合物按照其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的分级GB3836.1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的检修GB3836.14 危险场所分类GB3836.15 危险场所电气安装(煤矿除外)GB3836.16 电气装置的检查与维护(煤矿除外)GB3836.17 正压房间或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防爆常识一、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1.爆炸性混合物产生爆炸的条件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产生的光和热或机械功。
在此仅谈及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即所有的可燃性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所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这类爆炸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能发生:第一,必须存在爆炸性物质或可燃性物质;第二,要有助燃性物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第三,就是还要存在引燃源(如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等),它提供点燃混合物所必需的能量。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会产生燃烧和爆炸。
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三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即可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
由于爆炸性混合物普遍存在于煤炭、石油、化工、纺织、粮食加工等行业的生产、加工、储运等场所,如发生爆炸则危害极大。
于是,人们采取了多种防爆技术方法,防止爆炸危险性环境形成及其爆炸。
防爆最新规范标准防爆设备和系统的规范标准是确保工业安全和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安全需求的提高,防爆规范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根据最新的防爆规范标准制定的主要内容:开头: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防爆设备在石油、化工、矿业等众多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和人员健康,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严格的防爆标准。
这些标准不仅涵盖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还包括了维护和检查等方面。
主体:1. 防爆设备分类:根据设备可能接触到的爆炸性气体、粉尘或其他物质,防爆设备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级别,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2. 设计要求:防爆设备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易燃易爆物质的特性,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和预期的故障状态下都不会引发爆炸。
3. 制造标准: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材料选择、加工精度和装配工艺等规范,以确保设备的质量符合防爆要求。
4. 安装规范:安装防爆设备时,需要考虑环境条件、设备布局和接地等要求,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5. 操作和使用: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了解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应急措施,确保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安全使用。
6. 维护和检查:定期对防爆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是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7. 标识和文档:防爆设备应有清晰的标识,标明其防爆等级和适用范围。
同时,制造商应提供完整的技术文档和操作手册。
8. 认证和监管:防爆设备在投入使用前,需要通过权威机构的认证,确保其符合最新的防爆规范标准。
同时,监管机构应定期对防爆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持续符合规范要求。
结尾:随着全球对工业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防爆规范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企业和组织应密切关注相关规范的更新,确保其设备和操作符合最新的安全要求,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工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徐州矿务集团防爆电气检查标准2007年元月徐矿务集团井下防爆电气检查及检修规定一、隔爆外壳材质要求;隔爆外壳为实现电气设备防爆型式或防护等级(IP)的所有壁、门、盖、电缆引入装臵、杆、转轴、心轴等构成的整体。
隔爆外壳应清洁、完整无损,并有清晰的ExdI防爆标志。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失爆:1、塑料外壳表面面积大于100cm2时,应设计为防静电结构,表面电阻超过1G Ω为失爆。
2、外壳材料中铝、钛、镁的质量总含量不允许大于15%,并且钛和镁总含量不允许大于6%,否则为失爆。
3、触头式开关不允许浸在可燃性绝缘油中,否则为失爆。
4、采掘用电气设备的外壳须采用钢板或铸钢制成,其他零部件或装配后外力冲击不到的及容积不大于2000 cm3的外壳,可用牌号不低于HT250灰铸铁制成;但电动机机座须采用钢板或铸钢制成。
否则为失爆。
5、非采掘工作面用电气设备的外壳、可用牌号不低于HT250灰铸铁制成(峒室专用电气设备不受上面两条限制)。
6、外壳容积大于2000 cm3时,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为失爆。
7、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的为失爆;注:严重变形指变形长度超过50mm,同时凸凹深度超过5mm。
8、使用未经国家指定的检验单位发证的工厂所生产的防爆部件(指受压传爆关键件)为失爆;9、改变隔爆外壳原设计安装形状,造成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不符合规定的为失爆。
10、防爆壳内外有锈皮脱落为失爆;11、电机轴伸端的风扇及风扇罩,不视为防爆电气设备的外壳.但电机的通风孔的结构和布臵不能使大于12.5mm的异物垂直坠落或振动进入电机的转动部件上。
12、电气设备塑料外壳没有阻燃性能为失爆。
13、手持式或支架式电钻(及其附带的插接装臵)、携带式仪器仪表、灯具的外壳,可采用抗拉强度不低于120 MPa,且按GB 13813规定的摩擦火花试验方法考核合格的轻合金制成。
二、隔爆接合面的间隙长度和间隙宽度以及表面光洁度要求;隔爆结合面应保持光洁、完整,须有防锈措施,如电镀、磷化、涂防锈油等。
IEC_防爆等级、防护等级标准规范IEC 防爆等级标准IEC防爆等级标准格式:E x(ia)ⅡC T4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
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氧气:空气。
3)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为什么要防爆爆炸性危险气体分类根据可能引爆的最小火花能量,我国和欧洲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 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 EC)标准将爆炸性气体分为四个危险等级:防爆级别Ⅱ类电气设备的最高表面温度分组国家标准GB关于防爆等级标准的规定:序号防爆型式代号国家标准GB 防爆措施适用区域1隔爆型 d GB3836.2隔离存在的点火源2增安型 e GB3836.3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3本安型 ia GB3836.4限制点火源的能量本安型 ib GB3836.4限制点火源的能量4正压型 p GB3836.5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5充油型 o GB3836.6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6充砂型 q GB3836.7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7无火花型 n GB3836.8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8浇封型 m GB3836.9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9气密型 h GB3836.10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防爆等级标准术语:有关防爆术语及标准安全栅安全参数定义:*8226; 安全栅最高允许电压: U m保证安全栅本安端的本安性能,允许非本安端可能输入的最高电压*8226; 安全栅最高开路电压: U oc在最高允许电压范围内本安端开路时电压最大值*8226; 安全栅最大短路电流: Isc在最高允许电压范围内本安端短路时的电流最大值*8226; 安全栅允许分布电容: C a保证本质安全性能情况下本安端最大允许外接电容*8226; 安全栅允许分布电感: La保证本质安全性能情况下本安端最大允许外接电感防爆标志格式说明:将工厂或矿区的爆炸危险介质,按其引燃能量,最小点燃温度以及现场爆炸性危险气体存在的时间周期进行科学分类分级,以确定现场防爆设备的防爆标志和防爆形式。
防爆标准1。
防爆电气设备(包括小型电器)、电缆的使用电压等级不一、一般规定:ﻫ得高于其标称电压等级,否则视为失爆.2。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使用的防爆磁力开关9#接线端接地或某3.利用开关控制进线装置出入动力种原因使防爆外壳带电的,视为失爆.ﻫ线的视为失爆(但出入检漏继电器,控制回路电源的除外)。
ﻫ4.凡是防爆电气设备不论在井下任何地点使用,都应按防爆要求进行管理.二、隔爆外壳必须有清晰的防爆标志,煤安标志。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失爆:ﻫ1.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的(变形长度超过50mm,且凸凹深度超过5mm者)。
2。
防爆外壳内外有锈皮脱落(锈皮厚度达0.2mm及以上)的。
3。
隔爆室(腔)的观察孔(窗)的透明板松动、破裂或使用普通玻璃的.4.隔爆设备隔爆腔直接贯通,去掉防爆设备接线盒内隔爆绝缘座的。
5.闭锁装置不全,变形损坏起不到闭锁作用的。
三、隔爆面应保持光洁、完整、需有防锈措施。
1.隔爆接合面结构参数要符合下述规定,否则视为失爆:ﻫ1)电气设备静止部分隔爆接合面、操纵杆和轴及带轴承转轴的防爆接合面与相应外壳容积对应的最大间隙必须符合表一的规定。
快动门式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2)隔爆接合面的平均粗糙度不得高于6。
3μ有效长度不小于25mm。
ﻫm。
ﻫ3)隔爆面无锈蚀(用棉纱擦后,仍有锈蚀斑痕者为锈蚀,而只留云4)用螺栓紧固的隔爆面:影,不算锈蚀).ﻫ①螺栓、弹簧垫圈必须齐全和紧固(紧固程度以将垫圈压平为合格)。
ﻫ②弹簧垫圈的规格须与螺栓相适应,(偶尔出现个别弹簧垫圈断裂或失去弹性时,检查该处防爆间隙,若不超限,更换合格弹簧垫圈不为失爆).ﻫ③螺栓或螺孔不能滑扣(但换同径长螺栓加螺母紧固者除外)。
④螺栓和不透螺孔的配合,紧固后螺栓和螺孔上剩余螺纹轴向长度应大于弹簧垫圈厚度的1。
5倍;螺孔周围及底部厚度大于3mm.⑤同一部位螺栓、螺母规格应一致,钢紧固螺栓拧入螺母的深度不能小于螺栓直径。
⑥沉孔钢紧固螺栓伸入螺孔长度应大于该螺栓的直径,铸铁、铜、铝件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
防爆标准与防护标准一、防爆概念1、引起爆炸的三个必要条件,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爆炸点火所需能量空气或氧气易燃气体或管道2、防止爆炸的产生必从三个必要条件来考虑,限制了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就限制了爆炸的产生。
在工业过程中,通常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对易燃易爆场合进行处理。
1)预防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易燃物质泄漏的可能性;2)不用或尽量少用易产生电火花的电所元件;3)采取充氮气之类的方法维持惰性状态。
二、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及电气元件防爆分类和允许温度区域1、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0区(Zone 0):易爆气体始终或长时间存在1区(Zone 1):易燃气体在仪表的政党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或存在2区(Zone 2):一般情形下,不存在易燃气体且即使偶尔发生,基存在时间亦很短易爆区域等级划分,国际标准与美国标准的对照比较I.E.C. N.E.C.气体Zone 0 Class I, Division I Zone 1 Class I, Division I Zone 2 Class I, Division II粉尘Zone 10 Class II, Division I Zone 11 Class II, Division III.E.C.: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nterna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N.E.C.:美国电气规程(National Electrical Code, U.S.A.)2、电气元件防爆分类1、一般保护EN50.0142、浸油保护0 EN50.0153、充压保护设施p EN50.0164、加充粉末q EN50.0175、阻燃壳体d EN50.0186、提高安全系数e EN50.0197、本安保护i EN50.0120 1/1 Trust-Control8、气密保护h 未统一9、压力花保护n 未统一10、特殊措施s 未统一3、电气设备允许温度区域电气元件温区等级号元件表面温度最大允许值(℃)气体燃点(℃)T1 200<T<450 >450T2 200<T<300 >300T3 135<T<200 >200T4 100<T<135 >135T5 85<T<100 >100T6 T<85 >85三、几种常见物质的爆炸特性名称燃点(℃)温度等级爆炸等级组号名称燃点(℃)温度等级爆炸等级组号丙酮540 T1 IIA 乙炔305 T2 IIC醋酸酐330 T2 IIA 苯555 T1 IIA丁烷365 T2 IIA n-丁醇340 T2 IIA苯氯酸590 T1 IIA 乙醇425 T2 IIA乙醋酸460 T1 IIA 甲醇455 T1 IIA硝基苯430 T1 IIA n-戊烷285 T3 IIA丙烷470 T1 IIA 甲苯535 T1 IIA氢气560 T1 IIC 硫化氢270 T3 IIB 二硫化碳102 T5 IIC四、本安型传感电路的供电限制供电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将动力电与电子元件隔离。
最新防爆规范标准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爆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防爆规范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设备和设施在易燃易爆环境中的安全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引发的爆炸事故。
以下是最新的防爆规范标准内容:1. 引言防爆规范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业环境和安全需求,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规范参照国际防爆标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危险物质的工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石油、化工、矿业、制药等行业。
3. 术语和定义- 防爆设备:指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的,能够防止爆炸危险的设备。
- 防爆区域:指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产生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
- 本质安全:指设备或系统在正常工作、故障或预定的异常条件下,不会引起周围环境爆炸的特性。
4. 防爆设备分类根据设备可能接触的易燃易爆物质的性质,防爆设备分为以下几类:- I类: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
- II类:用于除煤矿外的其他易燃易爆气体环境的设备。
- III类:用于易燃易爆粉尘环境的设备。
5. 设备设计要求防爆设备的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采用防爆结构,确保在内部发生故障时不会引发外部爆炸。
- 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易燃易爆物质进入设备内部。
- 应使用防爆材料,确保设备在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下的安全。
6. 安装与使用规范- 防爆设备应安装在符合防爆要求的区域。
- 安装前应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设备无损坏、无缺陷。
-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7. 维护与检查- 防爆设备应建立维护和检查制度,定期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工作。
- 发现设备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专业检查和维修。
8. 应急处理与事故预防- 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爆炸事故的预防、应急疏散、事故处理等。
- 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9. 结语防爆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与防火防爆有关安全规范与技术标准概述在现代社会,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以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主要是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以指导和规范相关行业和单位如何有效地进行防火防爆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防火防爆有关的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
一、安全规范1. 防火安全规范防火安全规范是指针对不同场所和使用环境制定的一系列防火措施。
在建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行业中,都有相应的防火安全规范。
例如,在建筑行业,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规范包括建筑材料的防火等级要求、防火分区的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要求等。
2. 防爆安全规范防爆安全规范是指针对易燃易爆环境下工作的行业和单位制定的一系列安全规范。
在化学、矿山、油气等行业中,防爆安全规范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化学行业,涉及危险品的生产和储存时,需要按照相关的防爆安全规范进行操作,包括使用合格的防爆设备、建立防爆区域、进行防爆培训等。
3. 电气安全规范电气安全规范主要是针对电气设备和电气工作的安全要求制定的规范。
在电力、电子、通信等行业中,电气安全规范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电力行业,需要按照电气安全规范进行设备的维护、巡检和操作,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因电气设备引发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
二、技术标准1. 防火技术标准防火技术标准是指针对防火技术和防火设备制定的一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适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包括建筑、运输、石化等。
例如,在建筑行业,有关建筑材料的防火技术标准规定了各种建筑材料的防火等级和测试方法。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的发生和扩散。
2. 防爆技术标准防爆技术标准是指针对防爆技术和防爆设备制定的一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适用于化工、矿山、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
例如,在化工行业,有关防爆设备的技术标准规定了设备的防爆等级、使用条件和测试方法。
这些标准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概率,保护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一般规定:1、防爆电气设备(包括小型电器)、电缆的使用电压等级不得高于其标称电压等级,否则视为失爆。
2、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使用的防爆磁力开关9#接线端接地或某种原因使外壳带电的,视为失爆。
3、利用开关控制进线装置出入动力线的视为失爆(但出入检漏继电器,控制回路电源的除外)。
4、凡是防爆电气设备不论在井下任何地点使用,都应按照防爆要求进行管理。
二、隔爆外壳必须有清晰的防爆标志、煤安标志。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失爆:1、外壳有裂纹、开焊、变形严重的(变形长度超过50mm,且凸凹深度超过5mm 者)。
2、防爆外壳内外有锈皮脱落(锈皮厚度达0.2mm及以上)的。
3、隔爆室(腔)的观察孔(窗)的透明板松动、破裂或使用普通玻璃的。
4、隔爆设备隔爆腔直接贯通,去掉防爆设备接线盒内隔爆绝缘座的。
5、闭锁装置不全、变形、损坏起不到闭锁作用的。
三、隔爆面应保持光洁、完整,需有防锈措施。
1、隔爆接合面结构参数要符合下列规定,否则为失爆:(1)、电气设备静止部分隔爆结合面、操纵杆和轴及带轴承转轴的防爆结合面与相应外壳容积对应的最大间隙必须符合表一的规定。
快开门式的隔爆结合面的最有效长度不小于25mm。
(2)、隔爆结合面的平均粗糙度不得高于6.3μm。
(3)、隔爆面无锈蚀(用棉纱擦后,仍留有锈锈蚀斑痕的为锈蚀,而只留云影,不算锈蚀)。
(4)、用螺栓紧固的隔爆面:①、螺栓、弹簧垫圈必须齐全紧固(紧固程度以将垫圈压平为合格)。
②、弹簧垫圈的规格必须与螺栓相适应,(偶尔出现个别弹簧垫圈断裂或失去弹性时,检查该处防爆间隙,若不超限,更换合格弹簧垫圈不为失爆。
③、螺栓或螺孔不能滑扣(但换同径长螺栓加螺母紧固者除外)。
④、螺栓和不透螺孔的配合,紧固后螺栓和螺孔上剩余螺纹轴向长度应大于弹簧垫圈厚度的1.5倍;螺孔周围及底部厚度大于3mm。
⑤、同一部位螺栓。
螺母规格应一致,钢紧固螺栓拧入螺母的深度不能小于螺栓直径。
⑥、沉孔钢紧固螺栓深入螺孔长度应大于该螺栓的直径,铸铁、铜、铝件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如果螺孔深度不够,则必须上满孔。
我国的防爆等级标准为"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该标准将由下列防爆型式专用标准补充或修改。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3836.5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5部分:正压型"p"GB 3836.6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6部分:充油型"O"GB 3836.7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7部分:充砂型"q"GB 3836.9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9部分:浇封型"m"GB 7957 矿用安全帽灯以上标准和本标准不适用于医用电气设备、发爆器、发爆器试验仪和点火电路试验仪至于你所提到的"EX2DB4",本人实在是没见过类似你的标准,疑为你误抄了此型号或符号.常见符号为"ExdⅠ/ⅡBT3""Ex"为通用符号,表示explosive(此条为个人理解)"d"表示次防爆型式为"隔爆型d"."Ⅰ"或"Ⅱ"表示电气设备分类,Ⅰ为煤矿用电气设备,Ⅱ为除煤矿外其它爆炸性气体环境用设备.其中,Ⅱ类隔爆型"d”和本质安全型"i”电气设备又分为ⅡA,ⅡB和ⅡC类."T3"表示温度组别.防爆的基本原理爆炸的概念: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
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 )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防爆检查标准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煤矿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性能标准及执行说明一、总则1、编制目的为保证煤矿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不至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之危险,保障煤矿安全,特编制本标准及执行说明,作为检修、维护、检查煤矿防爆电气设备(含小型防爆电器、电缆、通讯及监测监控设备,下同)防爆性能之依据。
防爆电气设备是按国家标准设计制造的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2、编制依据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GB3836.1-4—2000、《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等有关规定编制的,本标准与国家或行业规定有抵触或本标准没有涉及之处,一律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释义】本条文是关于《防爆性能标准》制定依据的规定。
3、适用单位、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井下所使用的各种防爆电气设备、小型防爆电气设备、电缆、通讯及监测监控设备设施。
【释义】本条文是对《防爆性能标准》适用单位、范围的规定。
《防爆性能标准》仅适用于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公司、矿井;适用范围为煤矿井下所使用的各种防爆电气设备、小型防爆电气设备、电缆及通讯、监测监控设备设施。
二、通用部分凡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判为失去防爆性能或按失去防爆性能论处:1、使用不具有国家授权机关颁发的、有效的“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产品时。
【释义】本条文是对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规定。
《煤矿安全规程》第七条规定“煤矿使用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产品,必须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未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不得使用”,因此,煤矿用防爆电气设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取得经国家授权机关颁发的“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二是所购买“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产品必须是在“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有效期内生产。
2002年1月1日以前购买的电气设备暂不按失去防爆性能论处,但必须达到安全条件及其它防爆技术要求。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贸企业防爆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爆炸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工贸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化工、医药、石油、天然气、金属冶炼、机械制造、电子等行业,涉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等环节。
第三条工贸企业应建立健全防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教育培训,确保防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工贸企业防爆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指导企业做好防爆安全工作。
第二章防爆安全责任第五条工贸企业法定代表人为防爆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防爆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防爆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实施防爆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防爆安全职责。
第八条企业应定期对防爆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防爆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防爆安全措施第九条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防爆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条企业应采取以下防爆安全措施:(一)合理选址和布局:企业应选择符合安全要求的场地,合理布局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等环节。
(二)设施设备安全:企业应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设施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三)物料管理: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规定,对易燃易爆危险品进行分类、储存、使用、运输,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四)电气安全:企业应采取防爆电气设备,严格执行电气安全操作规程,防止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
(五)消防设施:企业应配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
(六)通风排烟: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产场所通风良好,防止可燃气体积聚。
(七)个人防护:企业应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工贸企业防爆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防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