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相关国家法规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43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防爆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粉末产品的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矿山烟花爆竹和火炸药粉尘场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2476.1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l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第1节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IDT IEC 61241-11999GB/T15605粉尘爆炸泄压指南NEQ NFPA 68 GB/T17919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GB/T18154 监控式抑爆装置安全技术要求GB50057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可燃粉尘combustible dust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荆主要是空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
3.2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area subject to dust explosion hazards 存在可燃粉尘和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的场所。
3.3 惰化inerting 向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充入足够的惰性物质使粉尘混合物失去爆炸性的技术。
3.4 抑爆explosion suppression 爆炸发生时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使未爆炸的粉尘不再参与爆炸的控爆技术。
3.5 阻爆隔爆explosion arrestment 在含有可燃粉尘的通道中设置能够阻止火焰通过和阻波、消波的器具将爆炸阻断在一定范围内的控爆技术。
3.6 泄爆venting of dust explosion 有粉尘和主要是空气存在的围包体内发生爆炸时在爆炸压力达到围包体的极限强度之前使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燃烧产物和未燃物通过围包体上的薄弱部分向无危险方向泄出使围包体不致被破坏的控爆技术。
防爆设备标准及检查方法防爆设备是指在易燃、易爆气体、蒸气混合物的环境中工作时,能防止产生火花、电弧等可能引发爆炸的设备。
防爆设备的标准是为了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防爆设备的标准及检查方法,以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一、防爆设备标准:1. 国家标准:我国现行的防爆设备标准主要有《防爆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 3836.1-2010)和《防爆电气设备第2部分:电气设备的防爆保护“i”》(GB 3836.2-2010)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防爆设备的基本要求、分类和选用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设备在危险环境中的安全性。
2. 行业标准:不同行业还有自己的防爆设备标准,如石油化工行业的《石油化工企业防爆设备基本要求》(AQ 3090-2005)和《石油钻井防爆技术规程》(SY/T 4509-2016)等。
这些标准根据行业的特殊需求,进一步规范了防爆设备的选用、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3.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组织(ISO)也有与防爆设备相关的标准,如《防爆电气设备》系列标准(ISO 80079)。
这些标准与国内标准相似,但在细节上可能有所差异。
如果涉及到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了解和遵守国际标准是必要的。
二、防爆设备检查方法:1. 外观检查: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无损坏或变形等现象。
特别要注意设备是否有裂纹或漏油现象,这可能是设备性能下降的信号。
2. 防护性能检查:检查设备的防护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这包括防尘、防水、耐腐蚀等性能的检查。
例如,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应确保设备符合对应的防水等级要求。
3. 进气阻力检查:对液体或气体进入设备的通道进行检查,确保通道畅通,没有阻力。
例如,在石油化工行业,使用防爆空气净化器时,应检查滤芯是否清洁,是否需要更换。
4. 接地检查:防爆设备的接地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将电流引向地面,减少电火花产生的可能性。
因此,检查设备的接地线是否牢固,无松动或腐蚀等现象。
还可以使用接地测试仪对设备的接地情况进行检测。
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6号《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已经2020年11月30日应急管理部第35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部长黄明2021年7月25日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贸企业粉尘防爆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粉尘爆炸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存在可燃性粉尘爆炸危险的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工贸企业(以下简称粉尘涉爆企业)的粉尘防爆安全工作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可燃性粉尘,是指在大气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纤维或者飞絮。
本规定所称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是指存在可燃性粉尘和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的场所,根据爆炸性环境出现的频率或者持续的时间,可划分为不同危险区域。
第四条粉尘涉爆企业对粉尘防爆安全工作负主体责任,应当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粉尘防爆安全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粉尘涉爆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统称负责粉尘涉爆企业安全监管的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按照分级属地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粉尘涉爆企业的粉尘防爆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指导监督。
电气设备防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电气设备的防爆管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利用电气设备进行生产、经营、科研和生活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电气设备的防爆管理应该以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建立健全防爆管理机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电气设备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
第四条电气设备的防爆管理应该依法遵守,科学合理,经济适用,责任明确,组织有序,工作连续,有效管理并不断完善。
第二章电气设备的防爆管理要求第五条电气设备的防爆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操作规程,规定明确的防爆措施和操作规范;(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操作指导,确保人员具备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理的能力;(三)加强电气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四)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隐患;(五)健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救援组织,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事故;(六)加强防火安全管理,严格按照防火要求进行布线、安装和使用电气设备;(七)加强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先进的防爆技术和设备,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八)加强管理责任落实,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建立健全防爆管理的组织机构。
第六条电气设备的防爆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一)电气设备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和防爆要求;(二)电气设备的安装和布线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三)电气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四)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应定期进行,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五)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进行检修修复,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六)电气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七)电气设备的报废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防爆区域的施工资质的法规
防爆区域的施工资质涉及到安全生产和爆炸危险品管理等多个法规和标准,以下是相关法规的介绍: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且施工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持有相应的证书。
在防爆区域的施工中,必须遵守该法规的相关规定,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爆炸性环境用电设备安全管理规程》。
根据《爆炸性环境用电设备安全管理规程》,对于防爆区域的施工,必须使用符合爆炸性环境用电设备安全管理规程的相关要求的设备,并且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操作资质和证书。
3.《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在防爆区域的施工中,如果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
施工企业必须持有相应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并且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办法。
4.《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和资格,包括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等。
在防爆区域的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资质,并且施工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证书。
总的来说,防爆区域的施工资质的法规涉及到安全生产、爆炸危险品管理、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法规和标准,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的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合规。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182018-11-19发布2019-06-01实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粉尘防爆的安全总则,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局、防止粉尘云与粉尘层着火、粉尘爆炸的控制、除尘系统、粉尘控制与清理、设备设施检修和个体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工程及工艺设计、生产加工、存储、设备运行与维护。
本标准不适用于煤矿井下、烟花爆竹、火炸药和强氧化剂的粉尘场所。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836.15爆炸性环境第15部分:电气装置的设计,选型和安装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1215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476.1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设备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T15605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T1675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要求GB/T17919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GB/T18154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要求GB/T24626耐爆炸设备GB/T25445抑制爆炸系统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可燃性粉尘:在大气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纤维或飞絮。
3.2爆炸性环境: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
3.3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存在可燃性粉尘和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的场所。
3.4惰化:向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充入惰性物质,使粉尘/空气混合物失去爆炸性的技术。
3.5抑爆:爆炸初始阶段,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使未爆炸的粉尘不再参与爆炸的控爆技术。
3.6隔爆:爆炸发生后,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阻止爆炸传播,将爆炸阻隔在一定范围内的技术。
防爆区域划分标准规范1. 目的本标准旨在规范防爆区域的划分,为重大危险源设计、建设、操作和维护提供依据。
2. 遵循的标准本标准适用GB5848防爆设备及保护系统的选择、安装、检验标准及JJG130《爆炸物品防护设施设计指南》等有关法规、规定的要求。
3. 划分范围本标准涉及防爆区域的划分,包括但不限于:易燃化气、煤炭粉尘、易燃液体,以及其它易发生火灾、爆炸、剧毒化学反应等危险源所在场所。
4. 划分依据防爆区域应根据燃爆性混合物允许混合比例(允许闪点温度、允许最高爆轰温度等)、防爆现场环境条件(空气流动状况、火灾发生传播条件、火灾抑制剂、煤炭粉尘积累等)及使用的防爆设备等因素,结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要求进行划分。
5. 划分等级5.1 一般防爆区域由一般危险源、二般危险源和三般危险源组成;其中,一般危险源指易燃、高温、高压等可能造成极大危险的源头;二般危险源指可能引起爆炸、火灾、毒性蒸汽及毒气或毒物及污染水流逸出而形成很大危险的源头;三般危险源指可能引发火灾或毒性蒸汽及毒气或毒物及污染水流逸出而形成较小危险的源头。
6. 区域维护要求防爆区域的维护应符合以下要求:6.1 防爆设备、防爆装置及其附属设施应按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严格执行;6.2 危险源发生变更时,必须重新分析、明确防爆区域;6.3 在防爆区域内应设置完善的防火设施和灭火器材;6.4 应定期维护防爆设备及防爆装置,确保其可靠运行;6.5 防爆区域内应禁止引火烟草、一切可燃气体灯具等进入;6.6 应建立完备的保安制度,并坚持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以保证防爆区域及其各种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7. 附则本标准由全资制定,解释权归全资所有,请遵守。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则5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局6防止粉尘云与粉尘层着火7降低初始爆炸引起的破坏8二次爆炸的预防9个体防护和救援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防爆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粉末产品的贮存和运输本标准不适用于矿山,烟花爆竹和火炸药粉尘场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2476.1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l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第1节: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IDT IEC 61241-1:1999) GB/T15605粉尘爆炸泄压指南(NEQ NFPA 68)GB/T17919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GB/T18154 监控式抑爆装臵安全技术要求GB50057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臵设计规范GB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可燃粉尘 combustible dust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荆(主要是空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
3.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area subject to dust explosion hazards存在可燃粉尘和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的场所。
3.3惰化 inerting向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充入足够的惰性物质,使粉尘混合物失去爆炸性的技术。
3.4抑爆 explosion suppression爆炸发生时,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使未爆炸的粉尘不再参与爆炸的控爆技术。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 5 5 7 7 -2 0 0 7 )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5 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局6 防止粉尘云与粉尘层着火7 降低初始爆炸引起的破坏8 二次爆炸的预防9 个体防护和救援、八—前言本标准除第1,2,3 章外,其他所有条款均为强制性条文。
本标准代替GB15577-1995<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本标准与GB15577-1995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结构顺序作了调整(1995 年版的第10 章;本版的第 5 章);——增加了电气设备及电力设计的规定(本版的 6.3.3 和 6.3.4);——增加了通风除尘内容(见本版 6.6);——增加了抑爆内容(1995 年版的 6.3 ;本版的7.3)。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粉尘防爆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武汉厚博安全技术研究所、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豪、吴笑、谷庆红、王贵生、朱贤平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5577-1995。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防爆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及粉末产品的贮存和运输本标准不适用于矿山,烟花爆竹和火炸药粉尘场所。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651 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2476.1 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第l 部分:用外壳和限制表面温度保护的电气设备第1 节: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IDT IEC 61241-1 :1999)GB/T15605 粉尘爆炸泄压指南(NEQ NFPA 68)GB/T17919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GB/T18154 监控式抑爆装置安全技术要求GB50057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粉尘防爆的安全总则,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建(构)筑物的结构与布局、防止粉尘云与粉尘层着火、粉尘爆炸的控制、除尘系统、粉尘控制与清理、设备设施检修和个体防护。
本标准适用于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工程及工艺设计、生产加工、存储、设备运行与维护。
本标准不适用于煤矿井下、烟花爆竹、火炸药和强氧化剂的粉尘场所。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GB/爆炸性环境第15部分:电气装置的设计,选型和安装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1215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设备第一部分:通用要求GB/T15605粉尘爆炸泄压指南GB/T1675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要求GB/T17919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用收尘器防爆导则GB/T18154监控式抑爆装置技术要求GB/T24626耐爆炸设备GB/T25445抑制爆炸系统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可燃性粉尘:在大气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纤维或飞絮。
爆炸性环境: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与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形成的混合物被点燃后,能够保持燃烧自行传播的环境。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存在可燃性粉尘和气态氧化剂(主要是空气)的场所惰化:向有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充入惰性物质,使粉尘/空气混合物失去爆炸性的技术抑爆:爆炸初始阶段,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使未爆炸的粉尘不再参与爆炸的控爆技术隔爆:爆炸发生后,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扑灭火焰,阻止爆炸传播,将爆炸阻隔在一定范围内的技术。
泄爆:围包体内发生爆炸时,在爆炸压力达到围包体的极限强度之前,使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燃烧产物和未燃烧物通过围包体上预先设置的薄弱部位向无危险方向泄出,使围包体不致被破坏的控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