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率因数标准及适用范围

功率因数标准及适用范围

功率因数标准及适用范围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

鉴于电力生产的特点,用户用电功率因数的高低,对发、供、用电、设备的充分利用,节约电能和改善电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并保持其均衡,以提高供用电双方和社会的经济效益,特制定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

标准及适用范围

1、功率因数标准0.90,适用于160千伏安以上的高压供电工业用户(包括社队工业用户),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高压供电电力用户和3200千伏安及以上的高压供电电力排灌站。

2、功率因数标准0.85,适用于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其他工业用户(包括社队工业用户)、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非工业用户和100千伏(千瓦)及以上的电力排灌站;

3、功率因数标准0.80,适用于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农业用户和趸售用户,但大工业用户未划由电业局直接管理的趸售用户,功率因数标准应为0.85。

(83)水电财字第215号文件

三种评标办法的适用范围及评标规定

福建省三种评标办法的适用范围及评标规定: 1最低价法 招标最低控制价(设定为B),按工程预算造价(设定为A)下降一定幅度(设定为K)计算,即B=A×(1-K)。K的取值区间和抽取办法由招标人按本补充规定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数值在开标前当众抽取确定。取消闽建筑[2005]69号文中设置的K1、K2、Q值。 K取值区间根据招标工程预算造价构成并结合专业特点、工程类别、施工难易程度、企业合理利润、市场风险等因素,在闽建筑[2005]69号文规定的取值范围内确定,取值区间的幅度为2-3%。按百分数表示的K值小数点后保留2位;抽取方法:分三次抽取,首先抽取整数位,其次抽取小数点后第一位,最后抽取小数点后第二位。 开标后经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计算,投标报价(投标文件评审前)不低于B的投标人少于7家(不含7家)的,按上述方法在上一次抽取的K值和招标文件规定的K取值区间下限之间重新抽取K值,直至投标报价(投标文件评审前)不低于B的投标人不少于7家(含7家)为止。按最后一次抽取的K值计算招标最低控制价。 投标人少于7家(含7家)的,按招标文件规定的K的取值区间的下限计算招标最低控制价,不再抽取K 值。

3综合评标法: 2合理区间随机抽取法 一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单项合同估算价1500万元及以下;2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机电设备安装(不含设备费)工程、消防设施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建筑幕墙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土石方工程等依法单独发包的专业工程单项合同估算价600万元及以下。 二、招标文件公布的发包价按预算造价中可竞争项目造价下降一定幅度(设定为K)加上不可竞争项目造价之和计算。计算公式为:发包价=预算造价中可竞争项目造价×(1-K)+不可竞争项目造价。(一)不可竞争项目包括: 1、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的甲供材料费和其他项目清单中的暂列金额,应按招标文件的规定计算; 2、措施项目清单中的安全施工费、文明施工费、临时设施费、环境保护费、优质工程增加费,应按有关规定计算; 3、规费和税金,其费(税)率应按有关规定计算。 (二)可竞争项目是指不可竞争项目之外的项目。招标文件公布的发包价的可竞争项目综合单价=预算造价的相应项目综合单价× (1-K)。

1范围及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视频广播中文业务信息(SI)数据,这些数据是数字视频广播码流的组成部分,帮助用户从码流中选择业务和/或事件的信息,使综合接收解码器(IRD)能自动设置可供选择的业务。业务信息自动设置部分的数据主要由GB/T 17975.1-2000中的节目特定信息(PSI)给出。 本标准规定了组成PSI的辅助数据,这些辅助数据包括帮助IRD自动调谐的数据和为用户显示的辅助信息。显示这些信息的方式没有在本标准中规定,IRD制造商可以自由选择显示方式。 电子节目指南(EPG)将成为数字电视传输的一种特色。本标准所规定的业务信息中包含的数据可以作为电子节目指南的基础。 本标准适用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数字视频广播业务。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975.1-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ISO 3166(全文)国家及地区的名称编码 ISO 639-2 语言名称编码第2部分:Alpha-3编码 ETSI ETS 300 706 增强型图文电视规范 GB/T 15273.1-1994(全文)信息处理八位单字节编码图形字符集 ETSI ETR 162 数字视频广播(DVB):DVB系统业务信息编码分配 ETSI ETR 211 数字视频广播(DVB):DVB系统业务信息实现及使用指南 ISO/IEC 10646-1 信息技术通用的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 第1部分:结构和基 本多语言平面 ISO/IEC 6937 信息技术用于文本通信的字符编码集拉丁字母表 IEC 1883-1 用户音频/视频设备-数字接口第1部分:总体 IEC 1883-4 用户音频/视频设备-数字接口第4部分:MPEG-2 TS数据 ETSI ETR 154 数字视频广播(DVB):MPEG-2系统、音频和视频在卫星、有线和 地面广播应用中的实现指南 IEEE 1394 高性能串行总线IEEE标准 ETSI ETS 300 231 电视系统:家庭视频节目传送控制系统(PDC)规范 ETSI EN 301 210(V1.1)数字视频广播(DVB):数字卫星新闻采集(DSNG)及其它 卫星传送应用中的帧结构、信道编码与调制 ETSI EN 301 775 数字视频广播(DVB):在DVB比特流中传送场逆程(VBI)数据的 规范 ETSI TS 101 699(V1.1.1)数字视频广播(DVB):通用接口规范的扩展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1983)

水利电力部 文件 国家物价局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 (83)水电财字第215号文件1983年12月2日?鉴于电力生产的特点,用户用电功率因数的高低对发、供、用电设备的充 分利用、节约电能和改善电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并保持其均衡,以提高供电用双方和社会的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功率因数的标准值及其适用范围 ?功率因数标准0.90,适用于160千伏安以上的高压供电工业用户(包括社队工业用户)、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高压供电电力用户和3200 千伏安及以上的高压供电电力排灌站; ?功率因数标准0.85,适用于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其他工业用户(包括社队工业用户),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非工业用户和100 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电力排灌站; ?功率因数标准0.80,适用于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农业用户和趸售用户,但大工业用户未划由电业直接管理的趸售用户,功率因数标准应为0.85。 ?功率因数的计算 ?凡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用户,应装设带有防倒装置的无功电度表,按用户每月实用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 ?凡装有无功补尝设备且有可能向电网倒送无功电量的用户,应随其负荷和电压变动及时投入或切除部分无功补尝设备,电业部门并应在计费计量点加装有防倒装置的反向无功电度表,按倒送的无功电量与实用无功电量两者的绝对值之和,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 ?根据电网需要,对大用户实行高峰功率因数考核,加装记录高峰时段内有功、无功电量的电度表,据以计算月平均高峰功率因数;对部分用户还可试行高峰、低谷两个时段分别计算功率因数,由试行的省、市、自治区电力局或电网管理局拟订办法,报水利电力部审批后执行。 ?电费的调整 根据计算的功率因数,高于或低于规定标准时,在按照规定的电价计算出其当月电费后,再按照“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表一、二、三、)所规定的百分数增减电费。如用户的功率因数在“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所列两数之间,则以四舍五入计算。 五、根据电网的具体情况,对不需增设补尝设备,用电功率因数就能达到规定标准的用户,或离电源点较近,电压质量较好、勿需进一步提高用电功率因数的用户,可以降低功率因数标准或不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但须经省、市、自治区电力局批准备,并报电网管理局备案。降低功率因数标准的用户的实际

改善功率因数的实验(华电版)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改善功率因数的实验 课程名称:电路实验 专业班级: 学生: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2012.11.12

1.感性负载及功率因数 一般在电力系统中,总希望负载能够尽可能运行在较高的功率因数下。实际中,往往通过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电容的方法来适当提高功率因数。本实验呢以灯管、镇流器和启辉器组成的日光灯电路作为负载,由于镇流器是一带铁心的绕组,因此整个电路时感性负载,其功率因数较低,一般在0.5一下。 2.日光灯工作原理 日光灯的镇流器在启动时产生高电压以电离灯管气体使日光灯导通,而在正常工作时又能限制灯管的电流。启辉器相当于一个自动开关,其部有两个电极,两电极间并联一个小容量电容器。启动过程中较低的电压加在启辉器两端,产生辉光放电,双金属片因放电而受热伸直,与固定片接触,之后停止放电,双金属片冷却复位,两电极分离。 日光灯电路开关接通或升高电压时,电压加在镇流器、灯丝电阻和启辉器上,灯管两端的电压不足以使其产生弧光放电。启辉器两电极间产生辉光放电,随后动片受热变形与固定片接触,辉光放电停止,动片冷却收缩复位,断开所接电路。由于此时回路突然断开,镇流器上产生较高的自感电压,高电压加在灯管两端,使管产生弧光放电、激发荧光粉辐射出可见光。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灯管两端的电压低于启辉器的动作电压,启辉器不再动作。实际上,日光灯电路时电阻与电感的串联电路。 3.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适当的电容可以提高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如下图: (a)电路原理图(b)相量图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日光灯电路功率因数提高 (1) 选定接线图并依其接线,将相电压调到220V ,日光灯正常工作后开始实验测量。 (2) 电容器为零的情况下,测量I 、P 、 、I HW 、I C 。 (3) 投入并联电容,找到电流I 最小值且功率因数最高的一点,此时即为近似的谐振点, 测量并记录数据。 (4) 取几个小于谐振电容的不同C 值,测量对应数据,其中应有将功率因数提高到 0.8~0.85之间的一组。 (5) 取几个大于谐振电容的不同C 值,测量对应数据。 2. 接线图 改善功率因数实验接线图如下: 六、 实验注意事项 1、 日光灯回路一定要接镇流器,否则极易烧坏日光灯; 2、 发现接线错误,必须先将电压调到零,断开电源、改线后再送电 3、 当电容值较大时,电容支路电流较大,应适当调节电流表的量程。 4、 接线完毕,老师检查后,再通电做实验,签字完毕后再拆线; 5、 相电压220V ,注意安全。 W V C 相线(用黄/绿/红) N(零线 用蓝或黑) 0—220V I L I c I I U **(I 灯) 镇流器 日 光灯 启辉器 调压器

CLSI-所有EP标准的适用范围和简介

1.EP05-A3定量测量程序精密度评估:批准指南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 版本号A3 适用范围:本文件为临床实验室的研究提供指南,目的是为定量测定程序建立批内精密度性能特征,以及进行批间变异研究。本文阐述了多个实验方案,并考虑了如何选择和优化方案使其成为某特定测定程序的最佳方案,以及该方案的使用目的。 对于仅仅是验证厂家声明的精密度的用户,不适用于本文件,应参照CLSI文件EP15。EP05首要适用于制造商和开发商者,对终端用户验证重复性和和实验室内精密度的建议可参考EP15,EP15中的实验方案已改为和EP05中单一实验室研究设计的兼容性。 单一实验室方案与前版EP05方案类似,对给定样品和试剂批号等需要检测20天,每天测2批,每批重复测定2次。第3版仍使用该方案并以此作为制造商和开发者的规范实验,用于评估测量程序的重复性和实验室内的精密度。 新的EP05是第二个标准化实验:多中心方案至少要在3个地方重复测定5天,第4章提到了如何实施3(地)x5(天)x5(每天重复次数)和3(地)x5(天)x2(每天批次)x3(每批重复次数)。该辅助方案阐述了实验室间变异和再现性的估计。 为了帮助理解基本概念,新版EP05中有针对非统计学研究人员的扩展教程(见1.5小节)。鉴于本指南中计算的复杂性,建议使用CLSI提供的StatisPro TM方法评估软件。 2. EP06-A:定量测量程序的线性评估:统计学方法 发布日期:2003年4月 版本号A 使用范围:本文件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建立、验证和证明定量测量程序的线性范围。他不能鉴别造成明显费线性的原因。样本数越多越能明确的检查线性。因此,若线性评估失败则需要重做,重做时可以增加重复次数,或减少浓度水平以覆盖较小的线性范围。 本指南主要是评价线性关系,尽可能不受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影响。众所周知,精密度差会影响线性评估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件还包括了对重复性差的检查。 本实验所用样品的基质尽可能与待分析标本类型一致。 本指南要求实验室设定非线性误差的标准。本指南对设定该标准仅提供基本概念,没有任何具体特定要求。 主要内容:当分析物观察值与真实浓度间存在书足额验证的直线关系时,则定量分析方法是线性的。

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丙二醇

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 产品为清澈液体或白色至黄白色珠状、片剂或固体。为丙二醇单酯和双酯混合物。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醇、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其他氯化烃类。 2 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附 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水。分析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本试验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酸值的测定 A.2.1 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约5g 试样(除非有特殊要求),置于一500mL 锥形烧瓶中,加入75mL~100mL 中性热乙醇(在加热后的乙醇中加入酚酞试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和),使试样溶解。加入0.5 mL 酚酞试液,边振摇,边用0.5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溶液呈粉红色,并维持30s 不褪色为终点。 A.2.2 结果计算 酸值X 1按式(A.1)计算: W c V X ??=1.561……………………………(A.1) 式中: X 1——酸值,单位为毫克每克(mg/g ); V ——滴定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 W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A.3 皂质(以硬脂酸钾计)的测定 A.3.1 分析步骤 取样量5g 。事先准备一由等体积苯和甲醇组成的混合溶剂,加入溴酚蓝试液,用0.5 mol/L 盐酸标准溶液中和,或使用中和后的丙酮作为溶剂。准确称取适量试样,将其溶解于100mL 中和后的溶剂中,用0.5 mol/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呈黄色即为滴定终点。 A.3.2 结果计算 皂质X 2按式(A.2)计算: W e c V X ??=2………………………………(A.2) 式中: X 2——皂质,%; V ——滴定时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c ——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 e ——质量规格中规定的当量因子,此为31.0; W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 (附表:)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 表一:以0.90为标准值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 0.95-1.00 实际功率因数 0.90 0.91 0.92 0.93 0.94 减收电费 0.75 月电费减少% 0.0 0.15 0.30 0.45 0.60 实际功率因数 0.89 0.88 0.87 0.86 0.85 0.84 0.83 0.82 0.81 0.80 0.79 0.78 0.77 0.76 0.75 0.74 0.73 0.72 0.71 0.70 0.69 0.68 0.67 0.66 0.65 增收电费月电费增加%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功率因数自0.64及以下,每降低0.01电费增加2% 表二:以0.85为标准值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 0.94,1.00 实际功率因数 0.85 0.86 0.87 0.88 0.89 0.90 0.91 0.92 0.93 减收电费 1.10 月电费减少% 0.0 0.1 0.2 0.3 0.4 0.5 0.65 0.80 0.95 实际功率因数 0.84 0.83 0.82 0.81 0.80 0.79 0.78 0.77 0.76 0.75 0.74 0.73 0.72 0.71 0.70 0.69 0.68 0.67 0.66 0.65 0.64 0.63 0.62 0.61 0.60 增收电费月电费增加%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功率因数自0.59及以下,每降低0.01电费增加2% 表三:以0.80为标准值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 0.92,1.00 实际功率因数 0.80 0.81 0.82 0.83 0.84 0.85 0.86 0.87 0.88 0.89 0.90 0.91 减收电费 1.30 月电费减少%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5

功率因数的提高及其效果

功率因数的提高及其效果 在供电过程中,用户功率因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力网中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关系到供电线路的电压损失和电压波动,而且关系到节约电能和整个供电区域的供电质量。对广大厂矿企业来说,功率因数的高低是关系到电能质量和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问题,应予以充分重视。本文集中讨论了影响电力系统功率因数的几个重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对利用并联移相电容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进行了探讨。 在电力网的运行中,我们所希望的是功率因数越大越好,如能做到这一点,则电路中的视在功率将大部分用来供给有功功率,以减少无功功率的消耗。用户功率因数的高低,对于电力系统发、供、用电设备的充分利用,有着显著的影响。适当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不但可以充分地发挥发、供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减少线路损失,改善电压质量,而且可以提高用户用电设备的工作效率。若能有效地搞好补偿,不但可以减轻上一级电网补偿的压力,改善提高用户功率因数,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电能损失,减少用户电费。其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都会是非常显著的。 一、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首先我们来了解功率因数产生的主要原因。功率因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交流用电设备在其工作过程中,除消耗有功功率外,还需要无功功率。因此提高功率因数问题的实质就是减少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需要量。影响功率因素主要是下面几个方面。

(一)异步电动机和电力变压器是耗用无功功率的主要设备 我矿绝大部分动力负荷都是异步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转子与定子间的气隙是决定异步电动机需要较多无功的主要因素,而异步电动机所耗用的无功功率是由其空载时的无功功率和一定负载下无功功率增加值两部分所组成。所以要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就要防止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高负载率。因此,在选择异步电动机时,既要注意它们的机械性能,又要考虑它们的电气指标,合理选择异步电动机的型号、规格和容量,使其处于经济运行状态,若电动机长期处于低负载下运行,既增大功率损耗,又使功率因数和效率都显著恶化。故而从节约电能和提高功率因数的观点出发,必须正确的合理的选择电动机的容量。其次,要提高异步电动机的检修质量,因为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匝数变动和电动机定、转子间的气隙变动时对异步电动机无功功率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改善异步电动机的功率因数就要防止电动机的空载运行并尽可能提高负载率。 电力变压器的无功功率消耗,是由于变压器的变压过程是由电磁感应来完成的,是由无功功率建立和维持磁场进行能量转换的。没有无功功率,变压器就无法变压和输送电能。变压器消耗无功的主要成分是它的空载无功功率,提高变压器的功率因数就必须降低变压器的无功损耗,避免变压器空载运行或长期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因而,为了改善电力系统和企业的功率因数,变压器不应空载运行或长其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 (二)供电电压超出规定范围也会对功率因数造成很大的影响

工业雷管编码基本规则及技术条件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doc

工业雷管编码基本规则及技术条件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雷管编码的基本规则、技术要求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雷管编码打标生产和检验。 2 引用标准 GB 13230-91《工业火雷管》 GB 8031-87《工业电雷管》 WJ 89002-2000《导爆管雷管》 3 工业雷管编码的基本规则 在工业雷管管壳外表合适部位必须编上出厂编码,编码由生产企业代号、生产时间和特征号、流水号组成,且做到10年内出厂雷管不重号;在基本包装单元(以下简称盒)外必须贴有能跟踪盒内雷管编码关联信息的一维条码;在包装箱外必须贴有能跟踪箱内雷管编码关联信息的一维条码。 4 技术要求 4.1雷管管壳外表编码由13位编码组成,如下图所示: XX X XX X X X XXXXX 流水号 特征号 生产日期 生产月份 生产年份代号 生产企业代号

4.2 编码的具体表示方法: 4.2.1生产企业代号:用“01-99”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雷管生产企业代号见附件1)。 4.2.2 生产年份:用“0-9”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公元世纪末位年份。 4.2.3 生产月份:用“01—12”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1-12月份。 4.2.4 生产日期:用“01-3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1-31日。 4.2.5 特征号:用1位英文字母A、B、C……Z,a、b、……(小写字母c、o、s、u、v、w、x、z除外)表示,也可以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具体可以是编码机机台代号、雷管种类代号、雷管编码的分段号或并入盒流水号使用,但必须在本企业《工业雷管编码信息使用说明》(式样见附件2)中明示。 4.2.6流水号:用5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应连续布置,不得分割,且便于阅读和用户发放登记管理。其中前3位用“000-999”表示盒流水号,当3位数字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可将特征号位作为盒流水号使用;后2位用“00-99”表示盒内雷管流水号。 4.2.7补码规则:在生产过程中,因进行抽检、出现废品等原因需要进行补码的,应补原雷管编码。特殊情况下,也可用专用补号编码代替。专用补号编码规则为13位编码前8位含义不变,后5位流水号第1位用英文字母B表示,后4位为补码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国家物价局)

水利电力部文件 国家物价局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 (1983)水电财字第215号文件1983年12月2日 一、鉴于电力生产的特点,用户用电功率因数的高低对发、供、用电设备的充分利用、节约电能和改善电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并保持其均衡,以提高供电用双方和社会的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二、功率因数的标准值及其适用范围 1、功率因数标准0.90,适用于160千伏安以上的高压供电工业用户(包括社队工业用户)、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高压供电电力用户和3200千伏安及以上的高压供电电力排灌站; 2、功率因数标准0.85,适用于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其他工业用户(包括社队工业用户),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非工业用户和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电力排灌站; 3、功率因数标准0.80,适用于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农业用户和趸售用户,但大工业用户未划由电业直接管理的趸售用户,功率因数标准应为0.85。 三、功率因数的计算 1、凡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用户,应装设带有防倒装置的无功电度表,按用户每月实用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 2、凡装有无功补尝设备且有可能向电网倒送无功电量的用户,应随其负荷和电压变动及时投入或切除部分无功补尝设备,电业部门并应在计费计量点加装有防倒装置的反向无功电度表,按倒送的无功电量与实用无功电量两者的绝对值之和,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 3、根据电网需要,对大用户实行高峰功率因数考核,加装记录高峰时段内有功、无功电量的电度表,据以计算月平均高峰功率因数;对部分用户还可试行高峰、低谷两个时段分别计算功率因数,由试行的省、市、自治区电力局或电网管理局拟订办法,报水利电力部审批后执行。 四、电费的调整 根据计算的功率因数,高于或低于规定标准时,在按照规定的电价计算出其当月电费后,再按照“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表一、二、三、)所规定的百分数增减电费。如用户的功率因数在“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所列两数之间,则以四舍五入计算。 五、根据电网的具体情况,对不需增设补尝设备,用电功率因数就能达到规定标准的用户,或离电源点较近,电压质量较好、勿需进一步提高用电功率因数的用户,可以降低功率因数标准或不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但须经省、市、自治区电力局批准备,并报电网管理局备案。降低功率因数标准的用户的实际功率因数,高于降低后的功率因数标准时,不减收电费,但低于降低后的功率因数标准时,应增收电费。

新准则的适用范围

审计实务中需了解关注的几个问题 ——研讨稿 (一)、审计法律规范?其效力和等级如何划分? 审计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各种审计监督关系的行为规则。审计法律规范同其他法律规范一样,一般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组成。“行为模式”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规定。“法律后果”包括人们的行为符合行为模式规定应得到肯定性的法律后果,和人们的行为违反行为模式规定应得到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审计法律规范通过审计法律条文和审计法律规范性文件表现出来,它们之间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审计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是指审计法律规范外部表现形式的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级。这种效力等级的划分,根据制定的机关不同和宪法及有关组织法的规定,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宪法。 《宪法》(关于审计部分)第九十一条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一百零九条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 宪法关于审计监督的规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审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第二层次是审计法和其他有关审计方面的法律。审计法和其他有关审计方面的法律是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一切审计方面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不得同国家法律相抵触。 第三层次是审计方面的行政法则。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约束力。 第四层次是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地方性审计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审计行政规章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不得同国务院的行政

食品添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品

食品添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产品为白色至灰白色纤维状粉末或颗粒。 2 结构式 R=H或者CH3或者CH2CHOHCH3 4 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附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水。分析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本试验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称取1g试样,加入100mL水,可在水中溶胀,形成透明呈乳白色粘稠状胶体溶液。 A.2.2 称取1g试样,加入100mL沸腾的水,搅拌均匀(保持部分此试样溶液,用于鉴别试验A.2.3),此试样溶液呈糊状,冷却至20℃,形成清澈或半透明粘稠液体。 A.2.3 取部分A.2.2中的试样溶液,将试样溶液置于玻璃盘中,使水分挥发,形成薄膜。 A.3 甲氧基和羟丙氧基含量的测定 A.3.1 试剂和材料 A.3.1.1 甲苯。 A.3.1.2 邻二甲苯。 A.3.1.3 己二酸 A.3.1.4 氢碘酸。 A.3.1.5 异丙碘。 A.3.1.6 甲基碘。 A.3.2 仪器和设备 气相色谱仪:配备热导检测器,或其他等效的检测器。 A.3.3 参考色谱条件 A.3.3.1 色谱柱:1.8m×4mm玻璃柱,填料为100到120目色谱纯硅质土(Chromosorb WHP或其他等效物)上含10%的甲基硅酮油(UCW 982或其他等效物),或其他等效色谱柱。 A.3.3.2 柱温:100℃。 A.3.3.3 进样口温度:200℃。 A.3.3.4 检测器温度:200℃。 A.3.3.5 载气:氦气。 A.3.3.6 流速:20mL/min。 A.3.3.7 进样量:约2μL。 A.3.3.8 甲基碘、异丙碘、甲苯和邻二甲苯的色谱保留时间分别为3 min,5min,7min和13min。A.3.4 分析步骤 注意事项:在通风橱中进行含有氢碘酸的操作步骤。使用护目镜、耐酸手套和其他合适的安全设备。在处理热玻璃瓶时,要极度小心,因为它们有压力。万一不慎接触氢碘酸,要用大量水冲洗,并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A.3.4.1 内标溶液的制备

有关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及各规范适用范围

有关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及各规范适用范围 一、安全设施设计和消防设计常用规范 1、《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 (新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建设部已于2009年1月16日发布,实施日期2009年7月1日); 2、《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5、《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 在设计中最常用到的为《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规范作些探讨。 二、有关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 1、《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年版) (1)该规范规定的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 注: ①括号内指防火间距起止点。 ②当相邻设施为港区陆域、重要物品仓库和堆场、军事设施、机场等,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距离有特殊要求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③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可按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规定减少25%。

(2)该规范规定的石油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 详见该规范表 主要的几项如下: 甲类工艺装置(设备、生产厂房)之间30m(石油化工装置)/25m(炼油装置); 甲类工艺装置(设备、生产厂房)与全厂性重要设施35m; 甲类工艺装置(设备、生产厂房)与明火及散发火花地点 30m; 甲B、乙类固定顶地上可燃液体储罐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50~25m(储罐容积>5000m3 ~ ≤500m3或卧式罐); 浮顶或丙类固定顶可燃液体储罐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35~20m(储罐容积>5000m3 ~ ≤500 m3或卧式罐); 液化烃储罐(全压力式)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60~40m(储罐容积>1000m3 ~ ≤100 m3); 液化烃储罐(全冷冻式储存)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60m; 可燃气体储罐 >1000m3至50000m3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 25m; 甲类物品库(棚)或堆场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30m; 铁路走行线(中心线)、原料及产品运输道路(路西边)与甲类工艺装置距离15m; 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 90m; 厂围墙(中心线)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10m。 注:当一个装置的成品直接进入另一个装置时,两个装置的防火间距可减少,但不应小于15m,丙类之间不应小于10m。联合装置(必要条件是“同开同停”,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装置集中紧凑布置,且装置间直接进料,无供大修设置的中间原料储罐,其开工或停工检修等均同步进行)视同一个装置,其设备、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按本规范表4.2.1规定执行。 在表4.2.1中,各项防火间距是比较小的,但仅适用于装置内部的相关设施。 例如: 明火设备距甲A类工艺设备或其房间、装置储罐22.5m,距甲B、乙A 15m; 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办公室、生活间距甲A类(装置储罐)22.5m,甲B、乙A类15m,距甲A、甲B、乙A(工艺设备或其房间)15m; 其它工艺设备或其房间(甲A、甲B、乙A)距装置储罐9m。 注:装置储罐总容积;液化烃罐不大于100m3、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罐不大于1000m3时。 ·对于装置储罐除以上一种情况外,还有二种情况: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课件.doc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 《电力系统和无功电力管理条例》中的『电力用户的功率因数及无功补偿设备的管理』 第十二条规定:《用户在当地供电局规定的电网高峰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应达到下列规定: 高压供电的工业用户和高压供电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电力用户功率因数为0.9 及以上;其他100kVA 及以上电力用户和大、中型电力排灌站功率因数为0.85 及以上;销售和 农业用户功率因数为0.80 及以上。凡功率因数未达到上述规定的新用户,供电局可拒绝供 电。第十四条规定:《为调动用户改善电压,管好无功设备的积极性,对电力负荷不满足第 十二条规定的电力用户,按国家批准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功率因数 考核和电费调整。以0.9 为标准值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如下: 功率因数0.89 0.88 0.87 0.86 0.85 0.84 0.83 0.82 0.81 0.80 0.79 0.78 0.77 0.76 电费增加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 ) 增收电 费功率因数0.75 0.74 0.73 0.72 0.71 0.70 0.69 0.68 0.67 0.66 0.65 功率因数自0.64 以下电费增加每降低0.01 电费增加 7.5 8.0 8.5 9.0 9.5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 ) 2% 功率因数0.9 0.91 0.92 0.93 0.94 0.95--1.00 减收电 费 电费减少 (% ) 0.0 0.15 0.30 0.45 0.60 0.75 以0.85 为标准值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如下: 功率因 0.84 0.83 0.82 0.81 0.80 0.79 0.78 0.77 0.76 0.75 0.74 数 电费增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加(%) 功率因 0.73 0.72 0.71 0.70 0.69 0.68 0.67 0.66 0.65 0.64 0.63 增收数 电费电费增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11.0 12.0 加(%) 功率因 0.62 0.61 0.60 功率因数自0.59 及以下,每降低0.01 电费增加2% 数 电费增 13.0 14.0 15.0 加(%) 功率因 0.85 0.86 0.87 0.88 0.89 0.90 0.91 0.92 0.93 0.94 ~1.00 减收数 电费电费减 0.0 0.1 0.2 0.3 0.4 0.5 0.65 0.80 0.95 1.10 少(%)

CLSI-所有EP标准的适用范围和简介

CLSI-所有EP标准的适用范围和简介

1.E P05-A3定量测量程序精密度评估:批准指南发布日期:2014年10月 版本号A3 适用范围:本文件为临床实验室的研究提供指南,目的是为定量测定程序建立批内精密度性能特征,以及进行批间变异研究。本文阐述了多个实验方案,并考虑了如何选择和优化方案使其成为某特定测定程序的最佳方案,以及该方案的使用目的。 对于仅仅是验证厂家声明的精密度的用户,不适用于本文件,应参照CLSI文件EP15。EP05首要适用于制造商和开发商者,对终端用户验证重复性和和实验室内精密度的建议可参考EP15,EP15中的实验方案已改为和EP05中单一实验室研究设计的兼容性。 单一实验室方案与前版EP05方案类似,对给定样品和试剂批号等需要检测20天,每天测2批,每批重复测定2次。第3版仍使用该方案并以此作为制造商和开发者的规范实验,用于评估测量程序的重复性和实验室内的精密度。 新的EP05是第二个标准化实验:多中心方案至少要在3个地方重复测定5天,第4章提到了如

本实验所用样品的基质尽可能与待分析标本类型一致。 本指南要求实验室设定非线性误差的标准。本指南对设定该标准仅提供基本概念,没有任何具体特定要求。 主要内容:当分析物观察值与真实浓度间存在书足额验证的直线关系时,则定量分析方法是线性的。 本指南的目的是说明用于确定定量测定程序的线性的统计过程。首要目标是确定方法非线性的浓度以及在该浓度水平下非线性的程度。本文件不认为全局检验(如LOF检验)对检测范围内线性很重要,以为全局检验仅代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挤不嗯呢该说明非线性在哪里,也不能说明误差大小。线性检验科用于评估偏差,这属于误差评估的一个组成,但非线性并不单指偏差。 用户要理解他们需要评估误差、偏差、随机误差(或不精密度)、非特异性(或干扰)。通过上述这些内容,用户可以得到线性评估的目标。EP6-A 属于指导用户进行方法评估的系列文件之一。

2018标准化基础知识(一):标准化基础(仅适用于2016年公需课)

2018标准化基础知识(一):标准化基础(仅适用于2016年公需课) 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标准化的定型时期,是我国古代标准化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对后世的标准化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影响深远。(错误) 正确错误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采用国际标准也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不仅第三世界国家,就是工业发达国家也不敢怠慢。(正确)正确错误 基础标准是指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或包含一个特定领域的通用条款的标准。(正确)正确错误 统一化是从个性中提炼共性,着眼于精炼。(错误) 正确错误 确定参数系列主要是确定在上下限之间的参数如何分类、分级,整个系列安排多少档,档与档之间选用怎样的公比等。(正确) 正确错误 通过标准额制修订,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这两个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循环、不断发展的。(正确)

正确错误 六何分析法包括:why;what;where;who;way;how。(正确)正确错误 创新是基于经验、技能及知识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创造。(正确)正确错误 ---------------------------------------------------------------------- 正确答案: 一、1-7.A.C.B.A.A.B.B 二、1.ABC;2.ABD;3.ABCD;4.ABC;5.ABC;6.ACD; 三、1-7.×××√×√√ ---------------------------------------------------------------------- 《标准化基础知识(仅适用于2016年公需课)》课后习题1 总分:100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模块化生产是指()的制造。 A、模块 B、通用零部件 C、组合元 D、单元 2、现代标准化的主要特点是:系统性、()以及目标和手段的现代化。 A、多样性 B、先进性 C、国际性 D、综合性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 鉴于电力生产的特点,用户用电功率因数的高低对发、供、用电设备的充分利用、节约电能和改善电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提高用户的功率因数并保持其均衡,以提高供电用双方和社会的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功率因数的标准值及其适用范围 功率因数标准0.90,适用于160千伏安以上的高压供电工业用户(包括社队工业用户)、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高压供电电力用户和3200千伏安及以上的高压供电电力排灌站; 功率因数标准0.85,适用于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其他工业用户(包括社队工业用户),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非工业用户和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电力排灌站; 功率因数标准0.80,适用于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农业用户和趸售用户,但大工业用户未划由电业直接管理的趸售用户,功率因数标准应为0.85。 功率因数的计算 凡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用户,应装设带有防倒装置的无功电度表,按用户每月实用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 凡装有无功补尝设备且有可能向电网倒送无功电量的用户,应随其负荷和电压变动及时投入或切除部分无功补尝设备,电业部门并应在计费计量点加装有防倒装置的反向无功电度表,按倒送的无功电量与实用无功电量两者的绝对值之和,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 根据电网需要,对大用户实行高峰功率因数考核,加装记录高峰时段内有功、无功电量的电度表,据以计算月平均高峰功率因数;对部分用户还可试行高峰、低谷两个时段分别计算功率因数,由试行的省、市、自治区电力局或电网管理局拟订办法,报水利电力部审批后执行。

电费的调整 根据计算的功率因数,高于或低于规定标准时,在按照规定的电价计算出其当月电费后,再按照“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表一、二、三、)所规定的百分数增减电费。如用户的功率因数在“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所列两数之间,则以四舍五入计算。 根据电网的具体情况,对不需增设补尝设备,用电功率因数就能达到规定标准的用户,或离电源点较近,电压质量较好、勿需进一步提高用电功率因数的用户,可以降低功率因数标准或不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但须经省、市、自治区电力局批准备,并报电网管理局备案。降低功率因数标准的用户的实际功率因数,高于降低后的功率因数标准时,不减收电费,但低于降低后的功率因数标准时,应增收电费。 表一以0.90为标准值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

ccc标准适用范围

ccc标准适用范围 在3C设计中,我们着重介绍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标准在产品结构、外形设计的规定,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标准的通用要求。 1,范畴 本标准适用于家电和类似用途电热器具和电动或磁力驱动的器具。 本标准也适用于不做一样家用但关于公众仍存在危险的器具,例如理发用具、割草机等等。 除电器玩具外,本标准为考虑托儿所和其他无人照管的老、幼、病、弱等人员的生活场所存在的某些专门危险。在这种情形下,需要提出附加安全要求。 关于在车辆交通工具使用的器具需增加附加要求。 2,术语 家电产品的专业术语如下: 2.1额定电压、额顶电压范畴、工作电压、额定输入功率、额定电流、额定频率、额定频率范畴、额定功率、额定液容量、充分放热条件、正常负载、额定工作时刻、连续工作、短时工作、断续工作。 2.2可拆卸的软缆或软线、电源软线、电源引线、功能和互连软缆或软线。 2.3 差不多绝缘。用于带电部件对防触电提供差不多爱护的绝缘。 附加绝缘。一旦差不多绝缘实效,为了确保安全防止触电,除差不多绝缘外而设置的另一种独立的绝缘。 双重绝缘。由差不多绝缘和附加绝缘两种绝缘组成的绝缘。 加大绝缘。带电部件上的一种单独绝缘系统,在本标准所规定的条件下,它提供的防触电爱护程度,相当于双重绝缘。

2.4 O类器具。依靠差不多绝缘来防止触电的器具。如果有易触及的导电部件,则这些部件与固定配电线路中的爱护导 线之间没有连接手段,万一差不多绝缘损坏,安全就依靠环境条件。O类器具有一个局部或全部差不多绝 缘材料外壳,或者有一个以适当绝缘把带电部件隔开的金属外壳。如果具有绝缘材料外壳的器具有 内部接地部件措施,则认为是I类或OI类结构。 OI类器具。至少有完整的差不多绝缘和装有接地端子的器具,但电源软线不带接地导线,插头没有接地插脚,不 能插入有接地插孔的电源插座。能够有双重绝缘或加大绝缘的部件,能够有在安全特低电压下工作 的部件。 I 类器具。器具的防触电爱护不仅依靠差不多绝缘,而且有一个附加的安全措施,它的易触及的导电部件被连接 到固定线路中的爱护接地导体上,一旦差不多绝缘失效使易触及的导电部件不变成带电部件。此类器 具能够有双重绝缘或加大绝缘部件,能够有在安全特低电压下工作的部件。 II类器具。器具的防触电爱护不仅依靠差不多绝缘,而且提供双重绝缘或加大绝缘的附加安全措施,但没有爱护 接地或依靠于安装条件的措施。此类器具能够由坚持爱护电路连续性的装置,然而该装置应在器具 内部并使用双重绝缘或加大绝缘予以触及的导电部件隔离,能够有在安全特低电压下工作的部件。 III类器具。依靠特低电压供电来防触电的器具。 2.5 特低电压。额定电压工作时导线间电压42V,三相电源24V。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