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3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16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习目标: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3.正确使用量和单位。
教学重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过程: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数;(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应该注意的事项(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准确列出有关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2)列式时,各物质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对应关系要正确;(3)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如果是混合物,应该不纯物的质量按题意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4)解题的过程要完整,规X(5)设未知数是要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例题:某实验室中需要氧气进行实验。
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需要消耗水多少克?同时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解: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得到氢气的质量为y2H 2O 通电===2H 2↑+O 2↑36 4 32x yg x 6.13236=,x=;gy 6.1324=,y= 答:电解消耗水,同时生成氢气。
常见题型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信息,如何求反应物的质量及相互质量比?例1 已知在反应3A+2B=2C+D 中,反应物A 、B 的质量比为3:4。
当反应生成C 和D 的质量共140g 时,B 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g 。
分析:此题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于生成物C 和D 的质量共140g ,所以A 和B 的质量之和也应为140g 。
由于反应物A 、B 的质量比为3:4,则可将物质总质量视为7份(3+4=7),A 占其中3份,B 占其中4份。
所以消耗B 的质量为140÷7×4=80g 。
例2 在化学反应3X+4Y=2Z 中,已知X 和Z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选择题。
1.一定量甲烷(CH4)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之比可能为( )A.1:1:2B.2:1:6C.2:3:6D.3:1:62.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产二氧化碳质量相同的一组是( )A.MgCO3和NaHCO3B.CaCO3和Na2CO3C.CaCO3和MgCO3D.Na2CO3和NaHCO33.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反应中Y与M的质量比为( )A.12:9B.23:9C.32:9D.16:94.在3A+B═2C+D的反应中已知30g A和1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D且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0B.26C.40D.605.有两份质量相等的碳,其中一份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产生沉淀ag;另外一份碳先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产的二氧化碳,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先通过足量灼热的碳层,再将生成的一氧化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沉淀bg;,则a和b的关系是( )A.b=2a B.a>b C.a=2b D.无法确定6.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13g,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Zn Al B.Cu Ag C.Fe Zn D.Al Mg二、填空题。
7.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
若2.6g 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 D。
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8.木炭燃烧时,若有12g碳和32g氧气参加反应,则生成气体的是 (填①只有CO,②只有CO2、③CO和CO2混合物)。
9.将26克Zn加入到含64克CuSO4和30.4克Fe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为 ;所得溶液质量 原混合溶液质量(填“<”“=”或“>”)。
课题3 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精要】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及格式1.设未知量;2.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把各物质的质量比列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4.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的未知量列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下面;5.列比例式求解;6.写出简明答案。
例: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 3)可制得生石灰(CaO )和二氧化碳。
请问制取1t 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解:①根据题意设未知量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CaCO 3 CaO +CO 2↑ ③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 56和已知量、未知量x1t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x=1.8t ⑤简明地写出答案 答:需要碳酸钙1.8t 。
【特别注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注意的问题:1.计算过程必须规范,步骤可概括为“一设、二写、三列、四解、五答”。
2.设未知数X 时,不能在X 后面带上单位。
3.只写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量相关的物质的质量比。
4.计算过程中已知量一定要带上单位。
5.一定要将化学方程式配平后才能进行化学计算。
6.计算出的结果一定要带上单位。
7.不纯物质的质量不能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x 56100 1t【题典精讲】【例题1】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由于(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化学反应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D.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答案】D【解析】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故选D 【例题2】6g 镁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到氧化镁的质量是( )A.20g B.12g C.10g D.8g【答案】C【解析】设生成的氧化镁质量x 2Mg+O 2点燃¯2MgO 48 806gx4880=6gx,x=10g 故选C【例题3】在天平两边的托盘各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烧杯,并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的稀盐酸,若向左盘烧杯中加入50g CaCO 3,欲使天平平衡,应向右盘烧杯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①Al 粉31.5g②MgCO 3与Na 2CO 3的混合物50g③固体铜30g ④MgO 与Mg (OH )2的混合物28g A .只有① B .只有①、②C .只有①②③D .只有①②④【答案】D【解析】设左边烧杯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100 44 50g x10044=50gxx =22g左边烧杯的质量增加量为:50g ﹣22g =28g ,也就是说右边烧杯的质量增加量也为28g 天平才能保持平衡;①根据2Al~3H2可知,31.5gAl生成氢气的质量为3.5g,右盘增加的质量为:31.5g﹣3.5g=28g,故①正确;②50g全部是MgCO3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6.2g;50g全部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8g,右盘增加的质量在23.8g~29.2g之间,故②正确;③固体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右盘增加的质量是30g,故③错误;④MgO与Mg(OH)2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没有气体生成,右盘质量增加28g,故④正确。
课题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时1 纯净物之间的计算教学目标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化学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
教材分析学会化学方程式之后,课题3马上结合实际,使学生认识化学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
再以两个实例来说明计算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介绍了解解题的一般格式。
重难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教学准备课件、翻页笔、粉笔、纸质试题教学过【知识回顾】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并说一说该化学方程式提供了哪些信息?微观:在通电条件下,2个水分子反应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宏观: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每36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跟32份质量的氧气。
参与反应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乘化学计量数之比【练习】1.镁在氧气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4. 8 g镁和3. 2 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8 g 氧化镁B.5 g镁和3 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8 g氧化镁C.3 g镁和5 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8 g氧化镁D.3. 2 g镁和4. 8 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8 g 氧化镁2.在反应2X+Y2=2Z中,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Y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80 B.64 C.56 D.403.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15gA和20gB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若实际反应时生成了6gD,程设计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A.6g B.lg C.4g D.3g【题型讲解】例1: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解:设可得氧气的质量为x。
2×(39+55+4×16)1×(2×16)6.3g xxg3.632316步骤总结:(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不要带单位)(2)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标:标出有关物质的量;上标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下标已知质量和未知数(4)列:列出比例式;(5)解:求解;(6)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技巧,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和实践的方式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其实践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简单计算的步骤和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计算实例和练习题等。
实验器材:天平、烧杯、药匙等。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药物剂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新课讲解】(25分钟)1. 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5分钟)讲解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表示的是物质的质量。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为后续的计算打下基础。
2.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技巧(10分钟)讲解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列出比例式进行计算,最后写出答案并标明单位。
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正确、计算过程要清晰、单位要统一等。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计算的技巧和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步骤讲解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时目标】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2.认识化学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进一步了解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
3.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业、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
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学习活动】任务一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物质C.化学方程式反映了质量守恒定律D.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2.在反应2H 2O 通电2H 2↑+O 2 ↑中,H 2O 、H 2、O 2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A.2:2:1B.18:2:32C.9:1:8D.9:1:163.根据化学方程式A+2NaOH=B+H 2O ,推断B 和A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A.18B.22C.62D.804.在化学反应A+B=C+D 中,若有5g 的A 与11g 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7g 的C 和一定质量的D ,则D 的质量为( )A.5gB.16gC.9gD.23g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aA +bB ═cC +dD 中,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a 和b 之和一定等于c 与d 之和B.若A 和B 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一定等于C 和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C.反应物A 和B 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 和D 的质量比D.若取x gA 和x gB 反应,生成C 和D 的质量总和不一定等于2x g6.在3Fe+2O 2===点燃Fe 3O 4的反应中,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8.4g 铁,需__________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Fe 3O 4为__________g ;如果要制取23.2g Fe 3O 4,需Fe__________g 和O 2__________g 参加反应。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化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及其含义;–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质量、容积之间的转化计算。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给定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遵循计算规则进行计算,避免出错;–能够正确使用单位进行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仔细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化学方程式中质量、容积之间的转化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的概念,解释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同时,讲解化学方程式中质量、容积之间的转化关系和转化计算方法。
3. 示例分析(2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如何进行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包括计算物质的量、质量、容积等。
示例1: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物质的量?示例2: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和容积的转化关系?4. 练习与讨论(15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促进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练习题1: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产物的物质的量。
- 2H₂ + O₂ →2H₂O练习题2:根据下列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产物的质量和容积的转化关系。
- 2Na + Cl₂ → 2NaCl5. 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提供一些拓展应用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考点精讲【知识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1.理论依据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计算依据(1)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2)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恒定的质量比是计算的依据。
【典型例题】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在这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 )A.24:32:56 B.24:32:40 C.2:1:2 D.48:32:80【答案】D【解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
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48 32 80故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48:32:80。
【举一反三】1.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是()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的过程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C.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D.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比【答案】C【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理论依据是化学方程式的量的意义(质量比、粒子数目比)。
2.复印机市场对纳米级四氧化三铁需求量很大,目前最普遍使用共沉淀法生产,其原理可表示为:FeCl2+FeCl3+NaOH→Fe3O4+H2O+NaCl,已知此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又知Fe3O4中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
则参加反应的FeCl2和FeCl3中铁元素的质量比为( )A.1:1B.2:1C.3:4D.1:2【答案】D【解析】设Fe3O4中+2价的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为x,则+3价的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为3-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x×(+2)+(3-x)×(+3)+(-2)×4=0,解得x=1即+2价的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为1,+3价的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为2,此反应中各元素均不变价,反应前后铁原子个数相等,+2价、+3价的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反应前后相等,则参加反应的FeCl2和FeCl3中铁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1和2,且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参加反应的FeCl2和FeCl3中铁元素的质量比为1:2。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时练一、选择题(共7小题)1.在化学反应A+3B═2C+3D中,已知8g A跟0.3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7g D。
又知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8B.28C.40D.562.现有一包不纯的碳酸钠样品(杂质只有一种),取4.24g该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2g CO2,则该杂质可能是()A.K2CO3B.BaCO3C.ZnCO3D.MgCO33.在反应A+2B=2C+D中,B、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1。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2.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掌握解题格式,培养解计算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进行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种辨证的思想。
2.以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难点: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教学方法:回忆→探究→辨一辨→小结→再探→再小结与应用教学准备:教学用课件教材分析:本课题中的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依据进行的。
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只谈计算,要和熟悉、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联系起来,应当使学生十分明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行的。
教材中还给出两个实例来说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示范,在练习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来解题,运算要准确,以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化学方程式及其含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安排的,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同时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特别是未将化学方程式最终配平及计算几个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列比例式及其比例式的计算等计算错误。
另外,学生最容易忽视化学过程,不重视化学反应的实际意义,忽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前提,只重视数学运算的结果,蒋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简化为数学比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回忆……师:请你以化学方程式:2H2+ O2点燃2H2O为例说一说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专题5.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题型梳理【题型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或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题型2】化学计量数或部分化学式未知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型3】根据分步反应流程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题型4】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的化学方程式计算【题型5】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过程分析【题型6】文字表述型的计算【题型7】折线图的计算【题型8】表格式的计算【题型9】根据反应前后实验记录的数据计算【题型10】判断是否达到某个标准的计算举一反三【知识点】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设未知数;(2)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4)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5)简明地写出答案3.要领:步骤完整,格式规范,计算准确4.关键:化学式要正确;化学方程式要配平;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代入计算的质量必须是参加反应的纯净物的质量;单位必须统一。
【题型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比或相对分子质量之比1.已知化学反应:2A+B=2C+D,当10g A和8g B刚好完全反应后,若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3,则A .Cu 2O 中Cu 元素化合价为-2价C .理论上每16gCH 4参与反应,最终消耗64gO 10.一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I 的化学方程式为I 2+SO 2+2H 2O=2HI+H 2SO 4B .反应Ⅲ属于分解反应C .反应I 、Ⅱ和Ⅲ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D .理论上每生成2gH 2,同时生成32gO 211.工业上可利用Fe 3O 4和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①反应I :3422Fe O 6FeO+O ↑太阳能②反应Ⅱ:23423FeO+H O Fe O +H ↑加热A .上述流程中仅H 、O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B .理论上,每产生32gO 2,消耗水的质量为36gC .相较电解水制氢而言,该方法具有节约能源,产品易分离的优点D .5.8g 可能由Fe 、FeO 、Fe 2O 3、Fe 3O 4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中,12.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合成氨的方法。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知识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①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②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质量比。
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①设未知量。
一般情况下,求什么就设什么。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包括相对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把与解题有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出来,标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
④列比例式求解。
⑤简明写出答案。
⑥回顾检查。
例题1、计算的方法和步骤:解题方法明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并配平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步骤第1页第2页(1)设: 设未知量 ;(未知量带单位吗? 不用 )(2)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 ;(要注意什么? 配平 )(3)标: 标出已知和未知量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 ;(有关的量标在什么位置? 化学式的正下方 已知量带单位吗? 带单位 )(4)列: 列出比例式 ;(怎么比呢? 两种比 )(5)答: 简明写出答案 。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①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②只找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列式时,单位要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③化学方程式一定要书写正确,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一定要计算准确。
④当已知量是体积或混合物的质量时,该如何处理?应先将体积换算成质量,不纯物质,量换算成纯净物质量,因为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是质量,而且是纯净物的质量,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例题1、计算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解:设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2222H O2H +O 36418kg x ↑↑通电364=18kg x 或3618kg =4x第3页解得:x=2kg答: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2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