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全运动肌肉解剖

最全运动肌肉解剖

最全运动肌肉解剖
最全运动肌肉解剖

人体的主要肌肉(2009-04-08 21:28:17)

转载

标签:分类:考试辅导

人体

肌肉

名称

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

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

屈肌、尺侧腕屈肌等。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

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头颈肌

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我们的肌肉.(2009-03-25 18:50:56)

转载

标签:分类:考试辅导

人体

肌肉

测试一下你对我们身体肌肉的名称、起止点和功能了解多少?

上图说明:1.斜方肌 2.棘上韧带 3.背阔肌 4.胸腰筋膜 5.骶结节韧带

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2.菱形肌 3.棘上韧带 4.下后锯肌 5.竖脊肌 6.胸腰筋膜7.骶结节韧带.

上图说明:1.胸大肌 2.腹外斜肌 3.腹直肌 4.胸小肌 5.肋间外肌 6.腹内斜肌

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2.三角肌(前部)3.三角肌(中部)4.肱二头肌(长头)5.肱二头肌(短头)6.喙肱肌7.肩胛下肌8.前锯肌17.大圆肌

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8.前锯肌9.小菱形肌10.大菱形肌11.冈上肌12.三角肌(后部)13.肱三头肌(外侧头)14.肱三头肌(长头)15.冈下肌16.小圆肌17.大圆肌

上图说明:1.拇短伸肌 2.桡侧腕短伸肌 3.桡侧腕长伸肌 4.小指伸肌 5.指伸肌

上图说明:6.肱桡肌7.掌长肌8.旋前圆肌9.尺侧腕屈肌10.桡侧腕屈肌

上图说明:1.髂腰肌 2.臀中肌 4.缝匠肌 5.阔筋膜张肌 6.耻骨肌7.股薄肌8.长收肌9.股直肌10.股四头肌

上图说明:2.臀中肌 3.臀大肌7.股薄肌11.股二头肌12.半腱肌13.半膜肌14.腓肠肌

上图说明:1.胫骨前肌 2.趾长伸肌 3.拇长伸肌

运动解剖学教案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第七课时运动上肢的肌肉(上)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 2. 掌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3. 掌握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 1. 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2. 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运动上肢的肌肉 一、运动肩带的肌群 (一)上提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该群肌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收缩使颈部伸直。向上提拉杠铃并耸肩,可发展该群肌力。 (二)下降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和胸小肌等。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提肋助吸气。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前锯肌(见前伸肩带的肌群) 3、胸小肌:起于第3—5肋骨的前面,纤维向外后上方行,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内前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外后上方,能提肋助吸气。 (三)使肩带后缩的肌群

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该群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拢,如做扩胸和飞鸟展翅等练习;在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伸,如抬头挺胸等. 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下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三部纤维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和上回旋。 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头和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双侧同时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可以预防和纠正驼背。 2、? 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层,起于下两个颈椎和上四个胸椎的棘突,纤维向外下行,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内上方,使肩胛骨后缩、上提、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与斜方肌相同。 可以采用负重扩胸,俯立持哑铃做飞鸟展翅练习等发展该肌群的力量;采用冲拳,单手握肋木向同侧转体等练习发展该群肌的伸展性。

运动解剖学 肌肉力量

第十章肌肉力量 一概念题 1、超负荷原则:指练习的负荷应不断超过平时采用或已适应的负荷的训练原则。 2、肌肉力量:指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3、超等长练习:指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进行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是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结合的练习方法,训练中常采用的“多级跳、深跳”等练习均属于此类方法。 4、最高重复次数(RM):是负荷逐渐增加的适宜标准,是机体在某一负荷时能持续完成的重复的最多次数。 5、力量耐力:指肌肉长时间对抗亚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 6、绝对力量:指整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量。 7、动力性力量指肌肉在动态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此时机体发生明显的位移运动。 8、最大肌肉力量: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 9、等动练习:是一种利用专门的等速力量练习器进行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 10、中枢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的收缩能力。 二、是非判断题 (F)1、发展力量,必须不断地增加运动负荷。 (F)2、安排儿童少年的耐力训练负荷时,首先根据其耐力运动成绩来加以考虑。 (F)3、力量训练能使肌肉力量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肌纤维数量增多,肌纤维内糖原的含量增加。 (T)4、训练引起纤维类型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具有明显的专一性。 (F)5、超负荷原则就是超过自己的最大力量。 (F)6、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够提高肌肉耐力。 (T)7、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叫力量素质。 (T)8、肌肉生理横断面积越大,肌肉的力量也越大。 (F)9、等动练习是指速度相等的练习。 (T)10、力量训练中练习的安排顺序应是先大肌群练习,后小肌群练习。 (T)11、“负荷到3,训练到8”的含义是:训练采用3RM的负荷,随力量的增加,该负荷当能够重复8次时,就应该增加负荷,使新的负荷又重新到3RM。 (T)12、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或者肌肉体积本身不是决定肌肉力量大小的唯一生理因素。(F)13、在力量训练中,一定负荷训练一段时间后,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增加负荷量。(T)14、跳跃或投掷运动在动作发力时,肌肉做超等长收缩。 (T)15、进行力量训练时,在选择练习肌群上及练习形式上要有针对性。 三、选择题 (D)1、训练对肌纤维直径的影响表现为: A、对肌纤维直径大小无影响。 B、举重训练可使慢肌纤维肥大。 C、长跑可使快肌纤维肥大。 D、使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C)2、力量训练使肌肉体积增大的主要原因在于: A、肌结缔组织增厚 B、肌毛细血管增生 C、肌纤维增粗 D、肌纤维数目增加。(B)3、进行全身力量训练时,最先练习的肌群是: A、上臂前面的肌群 B、大腿和髋部的肌群 C、胸部的肌群 D、小腿和腹部的肌群 (A)4、静力性训练主要是提高: A、绝对力量 B、相对力量 C、速度性力量 D、动作性力量 (D)5、适应于短跑运动员训练的负荷,常采用:

(完整版)最全运动肌肉解剖

人体的主要肌肉 (2009-04-08 21:28:17) 转载 标签:分类:考试辅导 人体 肌肉 名称 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背深层肌 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 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 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 肌和大圆肌。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 (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前 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 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 肌。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 绳肌或股后肌群。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头颈肌 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 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我们的肌肉

北体运动解剖学资料

北体运动解剖学资料 绪论名词解释——三无 运动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 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并探索人体结构与体育技术动作关系的一门新兴科学 动作分析法 对人体各种体育动作进行解剖学分析, 着重研究运动过程中关节和肌肉的工作 和探讨人体器官与体育动作之间关系。 运动解剖学的标准解剖姿势 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肢在躯干两侧下垂, 手掌向前, 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构成 名词解释——历年1个 2008 运动终板 是躯体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纤维之间的特化连接结构,呈椭圆形板状。它 的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传给骨骼肌, 引起肌纤维收缩。 指运动神经末梢缠绕肌纤维束形成的板 状结构,它是效应器 哈佛氏系统 又称骨单位, 位于长骨骨干骨密质的内、 外环骨板之间,

呈圆桶状, 由同心圆排列的哈佛氏骨板和中央一条哈佛氏管组成, 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 神经组织 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 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以及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 神经元 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骨组织 由大量钙化的细胞间质和几种细胞组成, 即骨基质和骨细胞, 骨原细胞,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组织的功能是支持、连接、保护、储存钙磷、造血等 软骨 软骨组织及周围的软骨膜构成, 是固态的结缔组织, 对机体有一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可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 透明软骨 分布较广, 成人的关节面软骨,肋软骨, 呼吸道的一些软骨都是这种软骨。 新鲜时呈半透明状,较脆,易折断。 纤维软骨 分布于椎间盘纤维环, 关节盘和耻骨联合等, 是由大量平行或交错的胶原纤维排列而成, 软骨细胞较少。

最全运动肌肉解剖

人体的主要肌肉(2009-04-08 21:28:17) 转载 标签:分类:考试辅导 人体 肌肉 名称 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 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

屈肌、尺侧腕屈肌等。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 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头颈肌 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我们的肌肉.(2009-03-25 18:50:56) 转载 标签:分类:考试辅导 人体 肌肉 测试一下你对我们身体肌肉的名称、起止点和功能了解多少? 上图说明:1.斜方肌 2.棘上韧带 3.背阔肌 4.胸腰筋膜 5.骶结节韧带 上图说明:1.肩胛提肌 2.菱形肌 3.棘上韧带 4.下后锯肌 5.竖脊肌 6.胸腰筋膜7.骶结节韧带.

运动解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额状面:是按冠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2、矢状面:是按矢状轴方向,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3、水平面:是指与水平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 4、正中面: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简称正中面,它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 5、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6、额状轴: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相垂直的轴。 7、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的细胞群体。 8、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组织集 合体。 9、系统:是由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许多器官结合在一起,构成互相配合,并完成连续性 生理功能的器官群体。(人体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九大系统——括号内的内容可以不写,下同。)10、细胞:由原生质组成,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 质、细胞核构成。 11、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非细胞物质,位于细胞与细胞之间。(主要由基质和纤维组 成。它参与构成细胞生存的微环境,起支持、联络、营养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12、染色质:是细胞分裂间期时细胞核内分布不甚均匀、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主要由 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13、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的表现形式。 14、内皮:是衬贴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细胞游离面平滑,细胞很 薄,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和物质交换)。 15、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的长柱状结构,由若干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 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16、骨松质:位于骺及其它类型骨板的内部,由许多片状或杆状互相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 17、骨密质:位于长骨、短骨和扁骨的表面,质地坚硬。 18、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每个肌节由1/2明带+暗带+1/2 明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9、闰盘:在相邻心肌纤维连接处,细胞膜特殊分化,形成横行或阶梯状的染色较深的粗线, 称闰盘。(它是心肌纤维间具有特殊构造的细胞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使心肌纤维形成一个功能的整体。) 20、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神经冲动的 功能。 21、突触:是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 信息的部位。 22、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突起与包在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共同构成,具有传导神 经冲动的功能。 23、骨骺:是长骨两端膨大部分。 24、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相连结称骨连结(可分为直接 连接和间接连接)。 25、关节面:是参与组成关节各相关骨的接触面(一般多为一凸一凹,凸者为关节头,凹 者为关节窝)。

运动解剖学知识点

绪论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的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 2.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3.人体基本面:矢状面、冠状面(额状面)、水平面(横切面)。 矢状面是指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切面。 冠状面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切面。 水平面是指横切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 4.人体基本轴:矢状轴、冠状轴(额状轴)、垂直轴。 矢状轴:为前后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冠状轴(额状轴):为左右方向并与水平面平行的轴。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并与水平面垂直的轴。 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运动系统功能:支持、保护、运动。 第一章骨与骨连结 1.骨组织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基质等构成。 2.骨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长骨:分布于四肢,呈长管状,分为一体两端。

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 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 籽骨:位于肌腱内的小骨,其体积较小,在运动中起减少摩擦和转变肌力牵引方向的作用。 3.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 骨质:有骨组织构成,它是骨的主要成分,按结构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的表层。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排列而成。 4.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 骨外膜:被覆于新鲜骨表面,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对骨的营养、再生、感觉起重要作用。外层厚而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内层疏松有成骨和破骨细胞,具有产生新骨质,破坏旧骨质的功能。 5.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含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其他幼稚型的血细胞,有造血功能。黄骨髓脂肪组织。 6.长骨的动脉:滋养动脉、干骺端动脉、骺动脉、骨膜动脉。

运动解剖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人体解剖姿势:人体标准的解剖姿势为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立,脚尖向前。 2.水平面:横断身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又称为横切面。 3.额状面: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又称为冠状面。 4.矢状面: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与地面垂直的切面称为矢状面。其中,通过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面。 5.近端和远端:近端指四肢的近躯干端。(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近端)远端:指四肢的远躯干端。(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接的部分为远端) 6.桡侧和腓侧:桡侧指前臂的外侧。腓侧指小腿的外侧。 7.胫侧和尺侧:胫侧指小腿的内侧。尺侧指前臂的内侧。 8. 神经纤维:以神经元长的轴突或树突为中轴,以及包裹在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所构成。根据包裹的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9.突触:神经元与神经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 10.单轴关节:只能绕一个轴在一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分为滑车关节和车轴关节。 11. 双轴关节:能绕两个轴在两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12.多轴关节:能绕三个轴在三个平面上运动的关节。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13.关节:全身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组织或骨组织相连,称为骨连结,又称为关节。 14.定点和动点:肌肉工作时运动明显的一端称为动点,另一端称为定点。肌肉的动点与定点可随肌肉的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15.近固定和远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叫近固定,定点若在远侧端叫远固定。 16.下固定、上固定和无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端的称为上固定,若定点在下端称为下固定。若肌肉收缩时,两端都不固定,则称为无固定。 17.原动肌和对抗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叫原动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叫对抗肌。 18.固定肌:固定原动肌定点所附着的骨的肌肉叫固定肌。 19.离心工作:肌肉的收缩力小于阻力,环节的运动方向与肌肉的拉力方向相反,肌肉被拉长,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离心工作。 20.向心工作:肌肉的收缩力大于阻力,环节朝肌肉的拉力方向运动,肌纤维的长度缩短,肌肉的这种工作称为向心工作。 21.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跨过一个关节的肌肉叫单关节肌,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叫多关节肌。 22. 肩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均从肩关节上方、后方和前方跨过,并与肩关节囊紧贴,它们的腱共同形成“肌腱袖”即肩袖。

运动解剖学教案7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第七课时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 2. 掌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3. 掌握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 1. 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2. 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运动上肢的肌肉 一、运动肩带的肌群 (一)上提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该群肌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收缩使颈部伸直。向上提拉杠铃并耸肩,可发展该群肌力。 (二)下降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和胸小肌等。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提肋助吸气。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前锯肌(见前伸肩带的肌群) 3、胸小肌:起于第3—5肋骨的前面,纤维向外后上方行,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内前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外后上方,能提肋助吸气。 (三)使肩带后缩的肌群 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该群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拢,如做扩胸和飞鸟展翅等练习;在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伸,如抬头挺胸等. 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

《运动解剖学》实验

《运动解剖学》实验 实验一:上肢骨观察[实验内容]观察上肢骨 [实验目的] 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 1、人体上肢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上肢骨。 一、观察串连的上肢骨标本 (一)对照教科书辩认上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上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上肢骨 (一)上肢带骨 l、锁骨: (1)位置 (2)定位和区分左右侧 (3)表面结构 (4)主要体表标志(以下同) 2、肩胛骨 (二)自由上肢骨 1、上臂骨: 2、前臂骨: A、尺骨;B:桡骨: 3、手骨A:腕骨:B:掌骨C:指骨 思考题: 1.上肢骨包括由包括哪些骨骼?各有多少块? 2.叙述肩胛骨、肱骨、前臂骨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二:下肢骨观察 [实验内容]:观察下肢骨 [实验目的] 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 1、人体串连的下肢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下肢骨。 3、关节干标本和湿标本。 [实验方法和步骤] 一、观察串连的下肢骨标本 (一)对照教科书辩认下肢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下肢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髋骨: (二)自由下肢骨 1、大腿骨: 2、膝盖骨: 3、小腿骨:A、腓骨:(同上);B、胫骨:(同上) 4、足骨:A、跗骨:共7块;B、跖骨:C、趾骨: 思考题 1.下肢骨由哪些骨骼组成?各有多少块? 2.叙述髋骨、大腿骨、小腿骨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三:躯干骨和颅骨观察 [实验内容] 观察躯干骨和颅骨 [实验目的] l、掌握躯干骨和颅骨的组成,形态分类和骨的表面形态结构。 2、掌握躯干骨和颅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实验材料] 1、人体串连的脊柱骨、颅骨和人体骨架标本。 2、分离的躯干骨和颅骨标本。 [实验方法和步骤] 躯干骨 一、观察人体骨架标本和串连的脊柱骨标本 (一)对照教科书辩认躯干骨的组成、名称和块数。 二)辩认每块躯干骨后,再在自己身上扪触辩认。 二、观察分离的躯干骨 (一)椎骨: 4、辩认各部椎骨并掌握各部椎骨主要的表面结构。 (1)辩认各部椎骨: ①颈椎: ②胸椎:

肌肉解剖及运动基础(上)

肌肉解剖及运动基础 (一) 咱们这是第一次更新增肌课程内容,我们第一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打基础。这一块儿基础扎实的同学,也要跟着复习一下,基础打好了,以后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往后学习可能会有难度。 内容方面,我们打算节奏先放慢一些,更新的不要太快,争取让大家学一点吃透一点记住一点,这样慢慢来。 我们这两天的内容主要是讲一下骨和肌肉的基础解剖。我们要增肌,就要训练,要训练就必须了解一下肌肉是个什么玩意,肌肉怎么就能让我们做出动作来。那么我们说的肌肉,叫骨骼肌,骨骼肌起作用,离不开骨,所以我们先说一下骨骼。骨、关节、肌肉,这都是必须要讲的内容,关节我们留在“运动生物力学基础”那里讲,衔接的会比较好。我们先说骨骼,简单说一些,没用的东西我们不讲。我们不会像国内教科书那样,上来先讲一大堆骨松质骨密质这些东西,虽然说这些东西也有用,但是离我们的实践比较远。 对我们所讲的内容来说,骨骼的作用主要是支撑身体。骨头给我们搭个架子,骨头和骨头之间,就是关节,那么肌肉跨越关节附着在骨头上,肌肉一收缩,人就能动弹。简单说就是这样。 骨头是什么做的?很多人觉得就是钙、磷之类的矿物质,好像骨头是死的一样。其实骨头是“活的”,而且代谢很旺盛,在不断的破坏和更新当中。我们的骨头,里面主要的东西,除了大家关注的这些矿物质之外,我要强调一下,骨头里面这

些矿物质,是附着在“蛋白基质”上的。这个蛋白基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和黏蛋白。 这些胶原蛋白和黏蛋白,打个不形象的比方,好像项链的绳子一样。骨矿物质好像项链的珠子,慢慢附着沉积在上面,没有蛋白基质,那骨骼健康也就无从谈起。所以,骨骼健康的问题,比如我们都说,老年人要注意骨骼健康,小孩子长身体,想长高,也要注意这方面。但是想要骨骼健康,光盯着钙,还是不够,从骨头的蛋白基质的角度说,还要注意两种营养。 一种就是蛋白质,因为胶原蛋白,首先是一种蛋白质,我们蛋白质营养不足的话,当然对胶原蛋白的合成也有影响。所以,想要骨骼健康,蛋白质摄入量也要重视起来。 另外一种需要注意的营养就是维生素C。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蛋白必须的一种东西,因为它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所以对骨骼胶原蛋白基质的合成很重要。当然,关于维生素C和骨骼健康的研究结论,也不是非常一致。有些研究发现,维生素C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健康。多吃点呢,有好处。有些研究也没有发现什么相关性。但是毕竟,我们注意一下还是没坏处,反正充足的维生素C,只要不过量,对于咱们力量训练人群来说,可能也是很必要的,最起码从抗氧化的角度讲也是这样。 所以这个地方顺便提一下,想要骨骼健康,不管是中老年人,还是说小孩子要长个儿。除了我们整天说的补钙之外,蛋白质、维生素C也很重要,也不能缺了。别整天光喝奶,肉、新鲜水果蔬菜也要适当多吃点。

运动解剖学胸部肌肉

运动解剖学第一课(胸肌部分) 仰望尾迹云| 2015-12-18 10:54 这一系列课程,讲讲每块肌肉的最基础知识,目的是指导训练。每篇讲一部分肌肉。前面的“基础部分”讲的非常白,为一穷二白的新手服务,对运动解剖有了解的人,和有一定训练经验的人可以跳过。后面的“进阶部分”,讲一点细致的东西,但实际上还是基础内容。用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没兴趣的话,看完基础部分就足够了。 很多人不知道哪块肌肉怎么练,不知道某种器械是训练什么动作的,认认真真看完这个系列的课程,你就全明白了。遇到新器械,看一眼就知道是练哪儿的。举一反三,还能自己发明新动作。 介绍训练动作的文章很多,都是介绍具体动作,少讲运动解剖。但具体动作太多,一个一个学太费劲。我还是那个原则,讲原理,等于给你一把钥匙,让你拿一把钥匙能开一万把锁。

运动解剖,看怎么讲。严肃的讲法很枯燥,谁都不爱看。我用大白话,最直观最简单最明白,让你学会实用的运动解剖学。 今天是胸肌部分。 胸肌基础部分 我们平常说胸肌,主要是胸大肌。还有个胸小肌,外面看不见,我们不管。我们第一章说了,肌肉就像提线木偶的线,连接在骨头上,一拉线,骨头就动弹,胳膊腿就能完成各种动作。所以,我们必须知道,哪一块肌肉,大致连接在哪两根骨头上。 我们看图,一目了然,胸肌一头连在胳膊上(上臂),一头连在胸骨和锁骨上。锁骨大家都知道在哪儿,胸骨就在胸口的正中间,竖着一条,一摸就能摸到。

所以,胸肌一收紧,什么效果?很简单,就是胳膊靠近胸骨或锁骨。注意,我们这里要建立一个概念,躯干部位的肌肉,比如胸肌、背肌等等。一头连在躯干上,另一头都是连在胳膊(上臂)上。所以,我们胳膊(上臂)活动,实际上主要是躯干部位的肌肉在起作用。 比如俯卧撑,有些人认为,胳膊活动嘛,肯定是练胳膊的。有人告诉他俯卧撑主要是练胸肌的,他会很惊讶。现在明白了,肌肉要牵拉骨骼活动,肯定要跨越关节,肌肉的两头要是都在一根骨头上连着,收缩了半天等于白收缩。 大家记住:躯干上的肌肉收缩,上臂动弹。上臂的肌肉收缩,小臂动弹。小臂的肌肉收缩,手腕和手指头动弹。 所以,一个动作我们怎么判断它是练哪块肌肉的?我有个的观点,别看远端关节的活动,要看近端关节的活动。比如上肢的一个动作,想知道它锻炼哪一块肌肉,别看手的运动,看肘。 拿胸肌来说:所有肘部向身体前侧运动,或两肘在身体前侧靠拢的训练动作,都会练到胸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