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要求
- 格式:ppt
- 大小:151.50 KB
- 文档页数:26
普通话水平测试测前培训提纲一、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00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
二、什么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
测试的形式为单一的口试,鉴于普通话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测试采取有文字凭借和没文字凭借的两种方式同时进行。
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三级六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分为:一级甲等97-100分乙等92- 96.9分二级甲等87-91.9分乙等80-86.9分三级甲等70-79.9分乙等60-69.9分四、相关行业对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播音员、主持人、电影演员、讲解员等要求达到一级以上教师要求达到二级以上(广东省除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城市外,其他城市暂时要求三级甲等。
新申领教师资格证的要求达到二级乙等),语文教师国家要求二甲。
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学校与口语密切相关的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要求达到三级甲等以上。
五、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题型(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10分(二)读多音节词语(50个左右)20分(三)朗读短文一篇30分(四)说话三分钟40分六、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评分标准(一)考查内容:声母、韵母、声调每错一字扣0.1 每一个缺陷扣0.05(二)考查内容:声母、韵母、声调、变调词语、轻声词、儿化韵。
每错一字扣0.2 每一个缺陷扣0.1(三)考查内容:声母、韵母、声调、变调词语、轻声词、儿化韵,断句停顿、语调及流畅程度。
每错漏添加一字扣0.1 ,停顿不当扣1-3分,语调偏误扣1-5分,不流畅扣1-5分(四)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
语音的标准程度、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说话的流畅程度都是考查的内容。
分语音面貌、词汇语法、自然流畅三部分计分,缺时扣分。
普通话测试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规范普通话测试,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普通话测试是指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进行测评,以评定个人的普通话水平。
第三条普通话测试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原则。
第四条普通话测试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管理。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普通话测试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普通话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考核。
第二章普通话测试的组织与管理第六条普通话测试应当遵循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分体系。
第七条普通话测试的组织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第八条普通话测试的考场应当符合安全、舒适、环保的要求。
第九条普通话测试应当定期举行,具体时间和地点由教育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条普通话测试的考生应当具备相应的资格要求,如年龄、学历等。
第三章普通话测试的评价与认定第十一条普通话测试应当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面试、考试、实际操作等。
第十二条普通话测试的评价侧重考核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语音语调、语法运用等方面。
第十三条普通话测试的评价结果应当及时准确地反馈给考生。
第十四条普通话测试合格证书应当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或教育主管部门颁发。
第四章普通话测试的监督与管理第十五条对于普通话测试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对普通话测试的组织机构和考评人员的考核结果应当进行监督和评估。
第十七条对于普通话测试中的重大失误或不公正行为,考生可以提出申诉,并由专门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对于特殊群体的普通话测试,应当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分体系。
第十九条本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条本管理规定解释权归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教育主管部门所有。
普通话测试管理规定(2)是指对普通话考试进行统一管理的规定。
以下是一般的普通话测试管理规定:1. 考试机构:普通话测试由专门的考试机构或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确保考试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第一部分概述一、为什么要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普及共同语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爱国主义、民族凝聚力的具体表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任何一个工业化国家所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和载体,语言的统一和规范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0年以前、日本人也在100年以前普及了通用语言。
通用语的普及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对外交流,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一)法律法规的规定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各类人员应达到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1、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为一级乙等以上水平,其中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为一级甲等水平;2、教师和申请教师资格证的人员为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为二级甲等以上水平、普通话语音教师为一级乙等以上水平;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三级甲等以上水平;4、公共服务行业中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广播员、解说员、话务员、导游等为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对公务员人事部、教育部、国家语委(人发[1999]46号)文件“各地各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公务员普通话的培训,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培训的关系。
通过培训,原则要求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公务员达到普通话三级甲等以上水平;对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公务员不作达标的硬性要求,但鼓励努力提高普通话平。
”●对教师国家教委、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教语用[2000]1号)“普通话合格应作为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和录用教师条件之一,教师应达到《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应不低于二级乙等,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
国家语委《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开发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保证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按照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国语[1994]43号),测试工作正在各地陆续开展起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遇到了一些亟需规范的问题。
为了加强对测试工作的宏观管理,使其更加健康地发展,经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同意,特做如下规定。
一、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机构和网络第一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是主管全国语言文字的行政机关,对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并协调和组织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开展测试工作。
为避免机构和职能重叠,不再成立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委员会。
第二条国家语委培训测试中心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施机构。
该中心按照国家的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国家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普通话水平测试题库,培训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并颁发资格证书,对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和评估。
第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是主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语言文字工作的行政机关,负责以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统一规划、管理、指导和监督,并协调和组织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开展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测试工作。
为避免机构和职能重叠,不再成立普通话水平测试委员会。
已经成立了的,由省级语委办公室执行测试委员会办公室职能。
省级语委办公室定期向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报告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测试工作情况,同时抄报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话培训中心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语委的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补充国家题库的本省方言辨正题库,培训省级普通话培训中心在省级语委的领导下,接受省级语委办公室的工作指导和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报告测试业务工作,同时抄报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国家对公务员普通话水平的要求
一、各级人事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大公务员带头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力度,要进一步提高国家公务员对推广普通话重要意义的认识,充分调动公务员学习、推广、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各地各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公务员普通话的培训,同时,要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培训的关系。
通过培训,原则要求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公务员达到普通话三级甲等以上水平;对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公务员不作达标的硬性要求,但鼓励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三、对方言地区或使用方言以及普通话不熟练的公务员,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实施针对性培训,要结合公务员的业务实际,制定普通话培训的长期规划、达到的标准以及测试的办法。
对普通话培训,可以先试点,然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四、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工作按分级分类的原则组织实施。
人事部负责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公务员的普通话培训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本辖区公务员的普通话培训工作。
各级教育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协助配合。
五、开展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应在普通话培训、测试方面给予支持协助。
六、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工作,要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作为提高公务员素质的内容列入工作日程。
要从各地、各部门实际出发,激励公务员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发挥公务员推广普通话的表率作用。
七、国家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应当自觉使用普通话。
各地、各部门要逐步将普通话作为考核公务员能力水平的内容之一。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提高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增强沟通能力,提升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国语培训计划方案。
二、培训目标1. 提高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工作和交流。
2. 增强工作人员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促进机关单位内部沟通协调,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4. 增强工作人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培训对象机关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各级领导干部、一般工作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
四、培训内容1. 普通话发音与正音训练2. 汉字书写规范与书法艺术3. 日常应用文写作(如报告、请示、通知等)4. 汉语语法与修辞5. 汉语听力与口语表达6. 汉语阅读与理解7. 语言表达技巧与沟通艺术8.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五、培训方式1. 集中授课:邀请专业教师进行集中授课,讲解理论知识,并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
2. 小组讨论: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作案例,分析问题,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场景,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5. 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自学资源,方便学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六、培训时间与安排1. 培训时间:全年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为期一个月。
2. 培训安排:- 第一阶段:普通话发音与正音训练(2周)- 第二阶段:汉字书写规范与书法艺术、日常应用文写作(2周)- 第三阶段:汉语语法与修辞、汉语听力与口语表达(2周)- 第四阶段:汉语阅读与理解、语言表达技巧与沟通艺术(2周)- 第五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法规、案例分析(2周)七、培训考核1. 考核方式:理论知识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平时成绩考核。
2. 考核内容:普通话水平测试、应用文写作、口语表达、案例分析等。
肃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02•【字号】肃政办发[2012]11号•【施行日期】2012.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肃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肃政办发〔2012〕11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属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肃北县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二年三月二日肃北县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落实好《人事部、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开展国家公务员普通话培训的通知》和《肃北县迎接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实施方案》精神,实现我县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任务,顺利通过省市验收,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肃北县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全面落实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
以提高全县普通话应用规范化水平为目的,统筹安排,分类指导,以城市为中心,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全面推进城乡语言文字工作,推动全社会正确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语言文字更好地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培训与测试对象凡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商业网点、金融保险、邮政电信、文化旅游、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行政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领域,年龄在50岁以下(196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在编在岗从业人员(含管理人员)都应参加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经培训测试已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的人员免予培训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依据是教育部、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和《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标准》。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方案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由于中国的地域和民族多样性,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正在逐步加强。
为了提升中国人民的普通话水平,许多机构和学校都提供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方案。
本文将介绍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方案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一、普通话培训方案普通话培训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和教学方式,提高学员的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培训方案可分为线下和在线两种形式。
1.线下普通话培训方案线下普通话培训通常由专业机构或学校提供,根据学员的不同需求和水平,将课程划分为初、中、高级,并配备相应级别的教师。
基础课程包括汉语拼音、语音和语调等基本知识,高级课程则包含口语表达、演讲技能等实际应用。
培训的方式分为小组授课和一对一授课,考试通过后可获得普通话证书。
2.在线普通话培训方案在线普通话培训是指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进行培训。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在线普通话培训课程,包括语音、流利度和口语表达等模块。
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水平选择相应的课程,每个模块设置有相应的考试,通过考试可进入下一阶段。
学员通过全部考试后,可获得相应的普通话证书。
二、普通话测试方案普通话测试是指对学员普通话水平的考核。
普通话测试主要有两种形式:口试和书面测试。
两种测试形式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标准有所不同。
1.口试方案口试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测试学员的普通话水平。
主要测试内容包括发音、语音、语调、韵律和语速等方面。
口试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主要测试方式,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和重要考试的必要环节。
口试考试标准是根据国家《普通话水平标准》制定的。
2.书面测试方案书面测试是指测试学员的自由书写汉字和阅读能力。
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基本汉字、词语、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书面测试也逐渐转变为电子形式。
学员可以在电子屏幕上手写汉字或键盘输入汉字,测试题和测试结果均记录在电子系统中。
三、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方案的重要性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工作方案
一、培训目的:
本培训旨在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汉语水平,使其能熟练地使用普通话作为工作和交际的通用语言,提高沟通能力及文化素养。
二、培训内容:
1.普通话语音:
(1)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语音规则;
(2)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和发音技巧;
(3)练习普通话口语,增强听说能力。
2.汉语语法:
(1)基本语法知识,如词汇、句子和段落的构成;
(2)语法错误的校正方法;
(3)练习汉语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3.汉字写作:
(1)汉字的基本结构和草书技巧;
(2)字形、笔顺、笔画和轻重音的掌握;
(3)练习汉字书写,提高书写水平。
三、培训方式:
1.课堂教学:
(1)对于初级阶段的学员,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注重口语
训练和听、说、读、写的综合提高;
(2)对于中高级阶段的学员,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提高。
2.现场实践:
(1)安排学员参观有关文化场所和博物馆,了解文化背景和
历史知识;
(2)组织学员参加文化活动,提高其文化素养。
四、培训时长:
本培训的学时根据个人水平而定,初级阶段为100学时,中高级阶段为200学时。
五、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考试和实际操作,对学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分别颁发合格证书和优秀证书。
同时,对参加过本培训的学员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收集各方反馈,不断改进培训方案和课程内容。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依据、对象和等级要求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对普通适水平测试工作的管理、操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1997年国家语委发布了《普通活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把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级六等。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官文字法》,标志着推广普通话工作从此全面走上法制轨道。
法律明确规定了普通话是国家机关公务用语,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语,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的播音用语,是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语。
法律规定所有以普通话作为工作用语的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特别是以普通话作为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
2003年5月15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6号),进一步加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在机构、队伍、参测对象、等级标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2007年11月23日,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首文字法》办法》,进一步确定了河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法律地位,明确了河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的对象、普通话水平等级的达标要求。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分法》第十条规定: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下列人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根据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分别达到以下等级标准:(一)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三级甲等以上,其中省、设区的市、市辖区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二级乙等以上;(二)幼儿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为三级甲等以上,其中教师及管理人员为二级乙等以上,汉语文教师为二级甲等以上,语音教师为一级乙等以上;(三)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为二级乙等以上,其中中文、外语、文艺、传媒、旅游等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的专业的学生为二级甲等以上:(四)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及影视话剧演员为一级乙等以上,其中省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为一级甲等:(五)公共服务业的广播员、解说员、话务员、导游员等特殊岗位人员为二级甲等以上,其他直接面向公众服务的工作人员为三级甲等以上。
普通话培训方案以及实施方案普通话培训方案:1. 培训目标:提高学员的普通话口语交流能力,提升语音语调准确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训内容:a. 普通话发音规范:重点讲解普通话四声音调、声母和韵母的正确发音方法。
b. 词汇和语法训练:通过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练习,加强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
c. 对话和口语练习:提供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下的对话练习,增强学员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
d. 听力训练: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学员对标准普通话的听辨能力。
3. 培训方式:a. 线上培训: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提供教学视频、练习题和互动学习环境。
b. 面对面培训:邀请资深普通话教师进行面对面授课,并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
4. 培训周期:根据学员需求和个人进度,安排为期3个月的培训课程。
5. 培训评估:定期进行口语测试和听力测试,对学员的进步进行评估和反馈。
普通话培训实施方案:1. 招募培训师资:寻找资深普通话教师,要求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设计课程内容:结合学员需求和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材。
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培训周期和课程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4. 建立学习平台:如线上教学平台或实际教室,提供学员学习的场所和环境。
5. 课程实施: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实施,教师通过讲解、练习和互动等方式进行授课。
6. 学习辅助材料:提供学员所需的教材、练习册、录音资料等辅助学习材料。
7. 定期评估:定期进行口语和听力测试,对学员的进步进行评估和反馈。
8. 教学反馈和调整:根据学员和教师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培训效果。
9. 结业证书颁发:培训结束后,根据学员的学习成绩,颁发普通话培训结业证书。
国语培训计划方案机关单位一、培训目标我们的培训目标是帮助机关单位的员工提高国语水平,使其能够更加流利地使用国语进行日常交流,并能够在工作中准确、规范地撰写各类文件和报告。
二、培训对象本培训计划针对机关单位的全体员工,包括领导干部、文秘人员、行政助理、接待员等。
三、培训内容1.口语训练:通过课堂教学、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形式,帮助员工提高国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沟通能力。
2.听力训练:通过听写、听力理解练习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听力水平,提高听懂国语对话和广播的能力。
3.书写训练:通过课堂教学、作文练习等形式,帮助员工提高书写能力,规范使用国语书写各类文件和报告。
4.语法训练:通过讲解国语语法知识、做题练习等形式,帮助员工掌握国语语法知识,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5.文化知识训练:通过国语文化知识讲解、阅读文章等形式,帮助员工了解国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提高国语理解能力。
6.实战演练:通过模拟工作场景、实际案例演练等形式,帮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国语知识,提高工作效率。
四、培训时间安排本培训计划共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培训时间为一个月。
第一阶段:口语训练和听力训练,每周培训三次,每次两小时。
第二阶段:书写训练和语法训练,每周培训三次,每次两小时。
第三阶段:文化知识训练和实战演练,每周培训三次,每次两小时。
五、培训方法1.课堂教学:以专业教师为主导,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员工掌握国语知识。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员工在模拟场景中运用国语进行对话和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员工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国语问题。
4.实践演练:组织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国语知识,提高工作效率。
六、培训评估1.考核评定:每个阶段结束时,设立考核测验,检测员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习反馈:定期进行学习反馈,了解员工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计划。
3.成绩记录:建立员工国语成绩档案,跟踪记录员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进展。
普通话测试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促其规范、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
开展测试是促进普通话普及和应用水平提高的基本措施之一。
第三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测试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规程和测试工作评估办法。
第四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对测试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制定测试的政策、规划,对测试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评估。
第五条国家测试机构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实施测试,对测试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对测试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开展测试科学研究和业务培训。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对本辖区测试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制定测试工作规划、计划,对测试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评估。
第七条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可根据需要设立地方测试机构。
省、自治区、直辖市测试机构(以下简称省级测试机构)接受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及其办事机构的行政管理和国家测试机构的业务指导,对本地区测试业务工作进行指导,组织实施测试,对测试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开展测试科学研究和业务培训。
省级以下测试机构的职责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确定。
各级测试机构的设立须经同级编制部门批准。
第八条测试工作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
国家部委直属单位的测试工作,原则上由所在地区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组织实施。
第九条在测试机构的组织下,测试由测试员依照测试规程执行。
测试员应遵守测试工作各项规定和纪律,保证测试质量,并接受国家和省级测试机构的业务培训。
第十条测试员分省级测试员和国家级测试员。
测试员须取得相应的测试员证书。
申请省级测试员证书者,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熟悉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政策和普通语言学理论,熟悉方言与普通话的一般对应规律,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常用国际音标,有较强的听辨音能力,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
关于在全县开展普通话培训和测试的请示县人民政府:为了做好我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和〘广西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又鉴于我县公务员、新闻媒体有关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等特定岗位人员尚未进行过普通话培训测试,部分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尚未达标,特请示在我县开展普通话培训和测试。
请示如下:一、组织培训测试的部门:县语委办。
二、参加培训测试人员(一)尚未获得规定等级证书的公务员。
(二)尚未获得规定等级证书的县级广播电台播音员和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三)尚未获得规定等级证书的教师。
(四)尚未获得规定等级证书的公共服务行业的播音员、解说员、导游员、话务员等特定岗位人员。
三、培训办法:采取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四、培训测试时间、地点(一)培训时间、地点:⒈教育系统以外的应测人员于2011年10月22日上午8:30~12:00,下午2:30~5:30,在县剧院集中培训。
⒉教育系统尚未达标的教师于2011年10月22~13日上午8:30 ~12:00,下午2:30~5:30,共2天,在永福县委党校阶梯教室集中培训。
(二)测试时间、地点:⒈教育系统以外人员于2011年10月29日~30日,上午8:30开始,在永福镇第一小学参加测试。
⒉教育系统尚未达标的教师于2009年11月28、29日上午8:30开始。
在临桂二小参加测试。
(三)本次普通话测试等级不达标的人员可以进行补测,时间定在12月中旬。
五、培训免费,测试费待定。
妥否,请批示。
附件:⒈〘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节录)⒉〘广西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标准实施细则(试行)〙(节录)⒊〘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费和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工本费收费标准的复函〙桂价费字〔2004〕164号永福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节录)第十条下列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如下等级标准:(一)公务员为三级甲等以上,在乡镇机关工作的公务员可以为三级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