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区景观设计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高品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和风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城市中,居住小区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区的景观设计直接关系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一个高品质的居住小区不仅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更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园林景观来提升环境品质,为居民创造宜居、宜业、宜游、宜赏的生活空间。
高品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和风格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本理念1.注重自然与人文结合高品质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应当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小区内的绿化植被应当充分体现自然美,同时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比如可以在小区内设置文化石雕、主题雕塑、古树名木等,以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为小区增添一份独特的韵味。
2.营造亲近自然的居住环境高品质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应当营造亲近自然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良好的自然体验。
可以通过设置花草树木、湖泊、喷泉、小品景观等来打造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为居民创造一个绿意盎然、清新宜人的家园。
还可以在小区内设置户外休闲座椅、运动场地、儿童游乐设施等,让居民可以尽情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3.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高品质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应当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注重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在景观设计中,应当合理规划绿化植被、水系、道路等,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可以倡导居民种植绿色植物、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生态环保行为,营造绿色低碳的居住环境。
二、风格特点1.简约而不简单高品质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风格应当以简约为主,同时不失精致和优雅。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简洁的线条和造型,搭配清新的色彩和材质,营造出简约大气、宁静雅致的景观效果。
比如可以选择合理搭配绿化植被,打造简约而有层次感的绿化空间;采用简洁的水景设计,营造出宁静清澈的水景环境;利用简约的景观照明,营造出柔和舒适的夜间景观效果等。
生态住宅小区设计及其特点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生态住宅小区逐渐成为了房地产开发的热门趋势。
生态住宅小区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能有效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及其特点。
一、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理念1、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生态住宅小区设计的核心原则。
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再生,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例如,采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和设备,优化建筑的朝向和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降低能源消耗。
2、生态平衡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旨在建立一个微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
通过合理规划绿化空间,种植多样化的植物,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同时,建立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3、以人为本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始终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
提供宽敞的户外活动空间、优质的空气质量、安静的居住环境,以及便捷的交通和配套设施,让居住者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二、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要点1、建筑设计(1)节能设计采用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减少建筑的热量散失;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光伏板等可再生能源设备,为居民提供热水和电力。
(2)通风与采光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的窗户位置和大小,保证室内有充足的自然采光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
(3)绿色屋顶与垂直绿化在屋顶和建筑外立面种植绿色植物,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降低建筑的温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2、景观设计(1)绿化布局根据小区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合理规划绿化区域,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
同时,设置休闲步道和绿地广场,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2)水景设计引入自然水景或人工水景,如池塘、溪流等,增加小区的景观效果和湿度,改善微气候。
小区景观设计说明范文(3篇)秋思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它是线索也是故事,讲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的交流以及人与城市的交流。
它以特殊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来使人、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
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特别按原有线路修建了一条公园景观主路,把拆迁住房的红砖经过处理作为该路面的主要铺装材料。
路两侧按现状条件和规划意向的不同分别布置了三个场景,展示在该地区生活工作的人的历史遗迹。
在一些比较悠远的地方建了老年的活动区,用蒙古包的形式出现,同时该处也是公园中一个集中的休闲、娱乐和交流空间。
在某些地方可以用做烧烤的好地方,绿地占据了主要地区,可以和朋友们在一起观光和娱乐,称的上为一个好地方。
2、功能性—功能合理的综合性市级公园(人与人的交流)(1)开放性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公园设围墙和大门,及次入口和专用入口,通过对不同性质空间的特殊处理来达到吸引人流和限制人流的作用,并方便管理和游览人员的出入。
(2)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需求通过对场地现状和使用者人群的分析,规划的秋思园功能有以下几方面:体育活动、休闲:以体育活动场地、器械等来满足康体休闲活动的需要。
与水相关的系列活动:满足划船、钓鱼、戏水、科普教育等活动的需要。
综合性活动:提供观景展览、烧烤、餐饮、喝茶、晨练等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3、生态性—尊重自然过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的交流)(1)充分利用场地的特殊位置和现状条件,在场地中布规划大面积水体、湿地、强化该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
(2)利用地形将驳岸完全自然化,将道路在需要时做成栈桥,人在芦苇丛、花丛、树丛中行走。
(3)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强化生物多样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4、经济性(1)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植被、水体和拆迁建筑物,力求减少工程量和造价。
(2)在材料的运用上力求经济美观相结合,在环境维护中力求减少维护费用。
(3)通过经营性项目如:划船、卡丁车赛车等增加经济效益。
居住区植物造景特点:(1)小区绿地必需依据小区内外的环境特征、立地条件,结合景观规划、防护功能等因素,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具有肯定欣赏价值和爱护作用的植物进行规划,强调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地方特色,考虑植物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
树种和植物种类选择在基调和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变化。
(2 )以植物群落为主,乔、灌、草合理结合,常绿和落叶植物比例适当,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
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了植物种类,又能使绿量达到最大化,达到肯定的绿化掩盖率。
居住区植物景观应削减草坪、花坛面积,不宜大量整形色带和冷季型欣赏草坪,而多采纳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可以使景观更具立体性。
(3 )植物配置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适当配置和点缀时令花卉,制造出丰富的季相变换。
在种植设计中、充分采用植物的欣赏特性,进行颜色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颜色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
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秋季景观;由蜡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冬季景观。
(4 )居住区植物景观不能仅仅停留在为建筑增加一点绿色的点缀作用,而是应从植物景观与建筑的关系上去讨论绿化与居住者的关系,尤其在绿化与采、通风、防西晒太阳及挡西北风的侵入等方面为居民制造更具科学性、更为人性化、富有舒适感的室外景观。
要依据建筑物的不同方向、不同立面,选择不同形态、不同颜色、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加以配置,使植物景观与建筑融合在一起,周边环境协调,营造较为完整的景观效果。
要符合居住卫生条件。
适当选择落果少、少飞絮、无刺、无味、无毒、无污染物的植物,以保持居住区内的清洁卫生和居民平安。
(5 )居住区植物景观应充分采用自然地形和现状条件,对原有树木,特殊是古树名木、珍稀植物应加以爱护和采用,并规划到绿地设计中,以节省建设资金,早日形成景观效果。
某小区居住区景观方案设计文本一、设计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升小区品质,营造宜居的生活氛围,我们特制定本小区居住区景观方案设计文本。
本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为居民提供一个生态、美观、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设计理念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结合:在满足居民日常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注重景观的美观性,提升小区整体形象。
3. 空间布局合理:充分考虑小区地形、地貌,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4. 文化内涵丰富: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小区独特的文化氛围。
三、设计目标1. 创建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2. 营造具有特色的小区景观,提升小区整体形象。
3. 满足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等多元化需求。
4. 促进邻里互动,增进社区凝聚力。
四、设计内容1. 绿化系统设计本方案将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绿化体系,包括:乔木层: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生长迅速、观赏性强的树种,如银杏、桂花、香樟等,形成小区的绿色骨架。
灌木层:采用红花檵木、紫叶李、海桐等观花、观叶植物,丰富绿化层次,提升景观效果。
地被层:选用麦冬、草皮等地被植物,实现黄土不露天,提高绿化覆盖率。
2. 水景设计中心湖景:在小区中心区域打造一片人工湖,湖边设置亲水平台、栈道,供居民休闲、观赏。
溪流景观:利用小区地形,营造蜿蜒曲折的溪流,增加水体灵动性,提升小区生态品质。
3. 道路及铺装设计道路系统:规划人车分流的道路体系,确保居民出行安全。
步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环保且富有弹性。
铺装材料:选择具有防滑、耐磨、易清洗的材料,如花岗岩、文化石等,体现小区高端品质。
4. 公共设施设计休闲座椅:在绿化带、广场等区域设置休闲座椅,供居民休息、交流。
健身设施:配备适量的健身器材,满足居民日常健身需求。
儿童游乐区:设置安全、有趣的儿童游乐设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快乐的成长空间。
小区园林工程施工特点
一、项目规模较小
相比于城市公园或景区等大型园林工程,小区园林工程的规模较小。
小区园林工程通常包
括绿化、景观建设、水系、休闲设施等项目,但由于小区的面积有限,项目规模相对较小。
这也意味着小区园林工程的施工周期相对较短,整体工程量较小。
二、施工环境复杂
小区园林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场地狭窄,周围环境复杂多变。
由于小区内住户众多,
交通量大,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安全,施工现场管理难度大。
此外,小
区内有许多地下管线和设施需要考虑,施工单位需要谨慎施工,避免破坏周围环境和设施。
三、业主意见多样
小区园林工程通常是由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公司组织实施的,业主对园林工程有着不同
的意见和需求。
有些业主希望园林景观设计独特、高档,有些业主更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
因此,在小区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与业主、设计单位充分沟通,满足业
主的需求,保证工程质量。
四、维护难度大
小区园林工程落成后需要进行长期的养护和维护工作,保持园林景观的美观和完整。
但由
于小区内居民众多,管理和维护难度大。
居民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影响园林景观的正常使用
和保养,需要物业管理公司加大维护力度,保持园林工程的长期美观。
总之,小区园林工程施工具有以上几个特点,施工单位在实施小区园林工程时需要充分考
虑这些特点,做好施工前期规划,加强与设计单位、业主的沟通,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保
证工程质量,并做好工程的后期维护和管理工作,使小区园林工程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美丽、舒适的居住环境。
某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绿化和装饰,而是成为了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营造舒适社区氛围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某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布局特点、景观元素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
一、小区概况该住宅小区位于_____市_____区,占地面积约_____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_____平方米。
小区内共有_____栋住宅楼,总户数约_____户。
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二、设计理念(一)以人为本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居民的需求和使用体验,设置了多样化的休闲空间,如儿童游乐区、健身区、休闲步道等,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活动需求。
(二)生态环保注重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以本土植物为主,引入了多种乔灌木和花卉,营造出丰富的生态景观。
同时,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和节能照明设备,减少了资源的消耗。
(三)文化融合将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通过雕塑、小品等形式展现地域特色,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布局特点(一)中心景观区小区中心设置了一个大型的景观湖,湖水清澈,周边种植了垂柳、荷花等水生植物,营造出优美的湖景。
沿湖设置了休闲步道和观景平台,居民可以在此散步、赏景。
(二)组团景观区以住宅楼为单位,形成多个组团景观区。
每个组团都有独特的主题,如花卉园、竹园等,增加了景观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三)交通流线景观小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了行道树,形成绿色廊道。
同时,在道路交叉口和重要节点设置了花坛和景观小品,起到了引导视线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四、景观元素(一)植物景观1、乔木:选用了银杏、香樟、桂花等树种,为小区提供了良好的遮阴效果。
2、灌木:种植了紫薇、樱花、红叶石楠等,丰富了景观层次。
3、地被植物:采用了草坪、麦冬、鸢尾等,增加了绿地覆盖率。
(二)水体景观除了中心景观湖外,还设置了一些小型的水景,如喷泉、溪流等,为小区增添了灵动之美。
案例:某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1)案例:某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某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规划背景和目标、总体设计方案、具体落实方案。
一、规划背景和目标该小区位于城市郊区,居民多以老年人为主。
由于地势平坦,原有的绿化很单一,难以满足居民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将其打造成为宜居可爱的社区。
规划目标:1. 提高社区绿化率,营造绿色环境,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2. 建立健康运动空间,增加居民运动健身设施,拓展社区文化氛围,提高居住质量。
3. 在规划设计中尽量保留原有植物,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二、总体设计方案1. 设计理念本次设计以“生态环保、绿色生活”为理念,注重打造丰富多样的绿化,让每位居民都感受到绿意盎然的自然之美。
2. 问题解决方案a. 草坪多样化在原有的草坪基础上,增加色彩丰富的花卉,野花和草本植物,使草坪更加生态多变,更好地体现自然之美。
b. 填补空地,增加活力通过规划空地的位置,建设游乐场、健身区、休闲区等,增加居民娱乐、健身和社交的场所,使社区生活更加丰富有趣。
c. 提高景观品质在原有的设计框架下,增加花坛、绿篱、喷泉等水景,丰富景观品质,打造一个生态舒适的优美环境。
d. 废弃区改造对于废弃的区域进行改造,设计为花园式,通过假山、巨石、树木等,打造一个自然、生态、赏心悦目的环境。
三、具体落实方案1. 填补空地,增加活力在小区东北自然溪流边,建设一个景观台。
与游乐场形成对应,两者相互呼应。
在游乐场南侧,设计了路径、休闲曲水池、各种儿童玩具及其它活动区。
玩具和活动区分别设置为花圃和草地,更加揭示社区生活的颜色和欢乐。
2. 提高景观品质以中心公园为例,设计成中心花坛、喷泉、水景,打造一个生态绿色环境,同时增加居民休息区,使体验感得到最大的提升。
3. 废弃区改造废弃区域改造为以中山主义为主题的文化公园,打造一个既有环境文化,又具有生态价值的环境。
小区景观设计九种常见的小区景观设计风格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常见的九种风格包括:1.自然风格: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强调原始、野生的感觉,如湖泊、山脉、森林等元素。
景观设计中常使用花草树木进行绿化,采用自然材料和土质色系,营造出原始、质朴的氛围。
2.中式风格: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包括传统的园林元素和建筑风格,如亭台楼阁、假山水池、花廊走廊等。
其设计注重山水关系的体现和意境的表现,以及与之相配的材料和手法。
3.欧式风格:以欧洲传统建筑风格为主题,注重对称和秩序感,在绿地、园林和建筑物的布局上,强调几何形状和线条的精细度,使用雕塑、喷泉等装饰物来增加装饰性。
4.现代风格:以现代化的元素和设计手法为主题,强调简洁、实用和功能性。
通过流线形状、先进材料和现代科技的应用,打造出现代感十足的景观设计。
5.英式风格:以英国传统园林为主题,注重整齐划一和对称感。
常见的特点包括广阔的草坪、花坛、花圃、雕塑等,营造出优雅和宁静的氛围。
6.日式风格:以日本传统园林为主题,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常见的元素包括滴水石、月门、庭院、盆栽等,追求简洁、精致和平静的氛围。
7.地中海风格:以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景观为主题,强调阳光、海洋和自然环境。
常见的元素包括大型开放式户外空间、柱廊、喷泉和石材装饰,营造出轻松、宜人的氛围。
8.西班牙风格:结合了西班牙传统文化和地中海风格,注重色彩的运用和丰富的装饰元素。
常见的特点包括鲜艳的花坛、古老的建筑风格和红色瓦片的使用。
9.新亚洲风格:结合了东方和西方的设计元素,追求简洁、舒适和现代感。
常见的特点包括绿化植物的使用、流线形的景观架构和现代化的装饰材料。
以上九种常见的小区景观设计风格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可以根据小区的特点、业主需求和设计目标来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某小区景观设计的特点
.1总体布局
世纪花园环境景观设计在总体布局中突出钟楼广场的功能以及景观效果,合理利用宅前屋后的零散用地,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分区明确,主题突出,充分满足居民生活与游憩的需要。
总体布局分为4个功能区:
1)入口广场区
世纪花园的规划共设有三个出入口,东入口与北入口为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南入口为次入口,东入口设计了一个凹入式半圆形小广场,通过植物、景石造景作为对景,尽端为商业步行街,北连小区内3米宽的消防车道,东临湘银路。
北入口紧靠湘江风光带,并可远眺神农公园之景色,兼得远山之色,近水之韵。
穿过住宅楼间的道路,过渡到钟楼广场,从而完成了主入口的广场序列。
2)商业步行街区
该区为照顾景观的需要和商业的氛围,采取规则对称式的布局。
在其中设置了旱喷、水池等多种形式,池边绿树掩映,不仅可以休闲购物,更使环境增色许多。
3)钟楼广场区
水是万物之源,生态环境的灵魂;有了水,环境才会显得空灵,才有生动的气韵。
为此,钟楼广场区围绕钟楼布置了“水”这一主题
设计了一个水景,自钟楼水池内向东延伸通过步行街旱喷和海豚水景相连。
广场是活动交往的场所,广场中心的钟楼形成中心庭园的视觉交点,实施“大树引入城市计划”,在广场周围栽植了五棵大树,让小区居民提早享受到大规格的乔木带来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4)安静休闲区
每个居民从自家的单元门口出发到达小区出入口,都有一个宜人的环境,并在可能的地方设置可停歇的小块绿地,为整个小区创造了一个绿色的廊道系统。
小区的道路蜿蜒曲折,没有两边的行道树站岗,只在布局上活跃的布置了遮荫的乔木,适当的拉大株间距,中间穿插种植花灌木,并在适宜的地方设置了座椅和花坛,营造了一个“以人为本”的居住空间。
5)架空休闲区
利用住宅首层架空部分开辟休闲活动区,通过绿化向架空层的渗透,形成半室内的休息空间,这种半开放的空间与室外的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园林空间的多重性和可变性。
架空层内布置了壁山、水景、字画、小型游戏设施等,使之成为可休息娱乐或小型展廊,为居民提供了可遮风挡雨的活动场所,也使小区环境更富有透气感。
2.2园林小品设施
小品设施是环境景观中的点缀,是景观特色的细部表现,对居民也极具吸引力。
西头的景墙有效的分隔了空间,很好的形成了障景;预制廊架的布置巧妙的处理了15栋与13栋楼间距的过渡;爬满紫藤的木质花架、现代的四方亭处于住宅区最僻静的一角,是小区居民闲谈、奕棋的小天地。
2.3植物配置
在植物的选材上充分考虑了植物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以便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致。
整个小区绿化多采用充满亚热带风情的棕榈科植物为基调,营造充满南国特色的亚热带海滨情调,突出了阳光棕榈园这一主题。
在整个小区的绿化环境设计中,根据各区域的不同位置及使用功能的差异,在植物选择上也加以侧重。
在小区主要入口,采用再生乔木如桂花、香樟等,配以灌木和低矮地被植物及景石,形成立体感强、层次丰富的植物组景作为主入口对景。
宅间大面积绿化区,通过孤植或组团式配置乔木、小乔木作主景,借鉴西方园林的模纹,结合园林大色块、大线条的特点,采用植物色带作底,形成景观特色鲜明的绿化庭院。
安静休闲区,则以绿色植物为基调,选择有香味的桂花、栀子等,形成静谧闲适的空间。
行道树则选用一些常绿乡土树种遮荫,体现植物在造园中的功能特性。
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花卉和草坪相互穿插,交相辉映,居民穿行其中,能够感受到赏心悦目,心情放松。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因地制宜
小区环境广场化趋势,考虑到湖南夏季气候炎热的特点,小区的广场应“小型化”、“隐形化”,让居民一年四季都可以浏览其中;充分利用地形处理景观,小区内的地形变化,大多显得很突兀,地形的处理都很被动,人工造作感很强,缺少自然气息及与人的亲和性。
3.2空间的营造应适合人的尺度
环境景观必须是“实用性亲近环境”,是用户实在感受与使用。
小区中的细部处理不是很完善,如对架空层内不规则柱的处理,休息设施和运动设施缺乏,水景的营造、铺装的布置等。
3.3绿化环境不再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绿化植物在小区应用很广,植物也较丰富,但疏密不恰当,由于没有设计者的前期整体规划,只是场地出来了现场布置,加上开发商的各种意见,所以不能保障小区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
4.关于小区景观设计的思考
4.1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一个没有创新的作品,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作品,就会缺少风格、灵魂和内涵。
其次在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克隆”已有的成功范例,不要盲目追求某一类风格。
4.2强调人性化意识
在小区的设计、建设中要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的心理需要相吻合,做到景为人用。
其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
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4.3注重自然意识和生态意识
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的东西容易在人的脑中产生和谐与美好的感觉。
因此不要把家园搞成广场和公园,片面地追求高档和豪华,使住户闻不到自然的气息和泥土的芳香。
尽量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这样通过植物的自然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
4.4用现代科技武装园林
小区中应该运用新技术创造让居民能参与活动的新内容,如在水池汀步中设踏泉,居民脚踏即会喷水,饶有情趣;采用新建材,不仅可以采用粉墙黛瓦建设,同样也可以运用玻璃和不锈钢等现代材料来表现。
考虑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时代的进程、环境景观的深化留有发展余地,在设计上技术应适当超前,充分利用高科技、高智慧型设施,如光控、声控及电子技术等,使环境景观向智慧型发展。
4.5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
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
如树种的配置,从选苗到现场施工、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地形的塑造等。
设计人员应该勤下工地,多与施工队伍沟通并不断地思考、自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