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室壁瘤ICD植入术后频发电风暴患者的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29.77 KB
- 文档页数:4
ICD术后电风暴的临床处理策略(全文)电风暴是指24小时内发生2次以上室速或室颤进而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需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紧急危重症候群。
近年来,电风暴的定义范围逐渐缩小,只适用于除颤器械植入(ICD或CRTD)的患者。
结构性心脏病是电风暴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和Brugada综合征等;此外,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和特发性室颤等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也是重要病因。
ICD 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最有效措施,但并不能减少电风暴的发作。
电击治疗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发生无脉性室速或室颤,它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但是电击同时可造成心肌细胞损伤、局部组织水肿甚至心功能恶化,其所致的疼痛又可诱发焦虑、恐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大量释放儿茶酚胺,从而触发室速或室颤再次发生。
电风暴的触发机制尚未明确,但心肌缺血或梗死、左室功能严重受损、慢性肾功能衰竭、高钾或低钾血症以及高龄是其重要的诱发因素。
ICD植入后的2-3年内,有过室速或室颤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电风暴。
MADIT II 研究中约4%ICD一级预防患者在平均20.6月的随访期内出现电风暴。
1而二级预防患者电风暴发生率高达10%-20%。
2在电风暴中,约86-97%为单形性室速,1-21%为单一室颤,3-14%为室速合并室颤,而多形性室速仅占2-8%。
3除了电击以外,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是ICD无痛治疗的重要功能组成,可有效终止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但其在电风暴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尚未明确。
临床预后对于I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而言,电风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增加住院率,预后常常较差。
研究表明ICD治疗(尤其是反复电击除颤治疗)可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打击。
此外,电风暴患者的住院率约是单一室速或室颤患者的3倍。
MADIT II研究1中,一级预防患者在ICD植入后前3个月因电风暴猝死的风险显著高于无脉搏性室速或室颤(HR 17.8 VS. 3.5);AVID 研究2中,二级预防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因电风暴猝死的比率为38%,,而无电风暴者猝死的比率只有15%。
1例ICD术后患者并发心脏填塞和电风暴的护理作者:王翠翠宋宁王丽君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第04期【摘要】总结1例ICD术后患者并发心脏填塞和电风暴的护理体会。
护理要点包括: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生心包填塞和电风暴的医护配合、以及在抢救后应该注意的要点:如应用药物后的反应、心包引流管的护理、应用呼吸机的护理措施、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的心理变化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术后康复指导等等。
护理人员进行全面评估患者,给予患者循序渐进的护理措施,让患者尽快的康复,适应社会生活。
【关键词】ICD;心脏填塞;电风暴;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04..02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 fibrillator,ICD)是目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预防心源性猝死的的一种有效方法。
最早的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定义是:反复发生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而需要电复律或电除颤治疗,24h≥2次。
随着ICD的应用,电风暴的定义被拓宽为在24h内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室速、室颤或ICD正常的放电或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
心脏填塞系指心包积液增加导致心包腔内压力升高使心脏舒张期顺应性降低、心室舒张压升高、心脏充盈受损时,心排血量和全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ICD植入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ICD术后并发症:心脏填塞、电风暴的救治及护理,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地学习及改进,现将我科CCU收治一例ICD植入术后1月并发心脏填塞[1]和心脏电风暴[2]患者的护理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患者因“发作性胸痛1周,头晕、黑曚6小时,并伴冷汗”入院,患者始于1周前出现胸痛不适,伴后背痛,多于晨起加重,持续十余分钟,可自行缓解,未系统诊治,今晨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黑曚,伴出汗、乏力,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018年6月27日15:30收入CCU,患者否认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史,有冠心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半年前在我院行支架植入术,有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史,1个月前在我院植入ICD。
Brugada综合征合并电风暴植入ICD的护理[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电风暴;ICD;护理Brugada综合征是Brugada两兄弟在1991年在NASPE大会描述的一个新的临床现象,即心电图表现为右心前导联(V1_V3)ST段抬高,不完全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病人可因恶性心律失常而发生反复晕厥和心脏性猝死,这一系列表现称为Brugada综合征[1]。
电风暴(ele ctrical storm)亦称交感风暴:系指24h 内出现≥2次的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通常需要电复律/除颤干预[2]。
药物治疗对预防Brugada综合征的室速(VT)/室颤(VF)发作无效,唯一治疗是植入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3]。
现将我科收治8 例Brugada综合征合并室颤、室速患者,并植入ICD救治成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8月至2010年7月,我科共收治Brugada综合征患者8例,男5例,女3 例;年龄52~76(66.5±7.95)岁。
其中合并RonT、室颤3例,合并尖端扭转性室速、室颤2例;合并多形性室速3例。
1.2 治疗方法:入住CCU(重症心脏监护病房),尽快电除颤和电复律,及时静脉应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电稳定后择期植入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2 一般护理2.1 心理护理:患者因电击、阿斯综合征的发作,心理具有较强的濒死、恐惧感,通过与患者交流、谈心,并请主诊医生为患者讲述本病的相关知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恐惧心理。
2.2 病情观察: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应将患者置CCU,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严密监测,床边备好除颤仪、人工简易呼吸囊及急救药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本病大多数在晚上10:00至次晨8:00发病,这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人体心脏右室流出道前壁和间隔部之间部位传导延缓,其可使迷走神经兴奋加重,不依赖于尖峰—平台形态的存在,心外膜有意义的传导延缓可以引起J 波,而ST段抬高,心外膜动作电位的缩短[4]。
ICD植入术后为何反复遭受电击?ICD植入术后,每日放电十余次,是何让他承受着此番痛苦?如何揪出'幕后凶手',还他一个健康身体?病史现病史51岁男性,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意识丧失伴抽搐,无胸闷、胸痛,无心悸,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等。
于当地医院治疗,住院期间反复发作晕厥伴抽搐,心电监护示心室扑动,予电复律及补钾治疗,后行ICD植入术。
患者自诉术后放电频率逐渐增加,夜间发作次数较多,目前每日可放电十余次。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
家族史父母健在,一兄因'骨癌'去世,余兄弟姐妹健在,子女健在。
否认猝死家族史。
用药史和过敏史无用药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已婚,否认吸烟、饮酒史。
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无发热,心率84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血压118/72 mmHg。
神经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
肺部叩诊清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脏不大,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额外心音。
无腹型肥胖,触诊无压痛,无肝脾肿大。
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未见心脏结构异常。
心电图入院时: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1);发作时心电图见图2。
图1 入院心电图图2 发作心电图诊断入院诊断Brugada综合征?心室颤动ICD植入术后问题1:患者入院后诊断考虑为Brugada综合征,但心电图未见典型改变而是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此时如何进一步确诊?A.多次心电图检查或长时程Holter检查B.给予钠通道阻滞剂行药物激发试验C.右室起搏专家解读正确答案是A、B、C。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为:QRS时限≥0.12s,V1~V2导联呈rsR',R'波粗顿,V5~V6导联呈qRS,S波宽阔,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可分为三型:(1)I型:ST段'穹窿样'抬高,J波或抬高的ST段顶点≥2 mm,伴T波倒置;(2)Ⅱ型:ST段'马鞍形'抬高≥1 mm,J点抬高≥2 mm,伴双向或正向T波;(3)Ⅲ型:ST段'马鞍形'或'穹窿样'抬高≤1 mm,J点抬高≥2 mm。
一例急性心梗介入术后引发电风暴的抢救与护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能及时疏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冠脉血流,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PCI虽是微创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1]。
室颤为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
文献报告发生率 0% ~12%[2]。
心室电风暴(ventricular electrical storm,VES)又称交感风暴,是心电活动的极不稳定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是指24 h内发生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纤颤(室颤)/>2次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需要电复律和电除颤等紧急治疗的临床综合征。
[3]。
VES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病发突然、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常常会危及生命。
我科于2021-05-24日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梗介入术后引发电风暴除颤3次的患者,现将救护体会汇报如下:1.病例介绍1.1基本情况患者任某,男,75岁,为农民,因“阵发性胸痛5天”以“急性非ST段心肌梗死”于2021年5月18日入住我科。
入院生命体征:体温36.0℃,心率为6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为134/70mmHg,神志清,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心梗,行冠脉造影术,为三支病变(累及LAD、LCX、RAD),家属拒绝治疗。
既往有高血压数年(几天不详),15年前曾因右侧腹股沟疝行手术治疗。
否认有药物、食物过敏史。
1.2相关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ST-T的改变。
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t 439.5ng/l,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458.9pg/ml2.抢救经过患者于2021年5月24日 08:10去导管室行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术中于RCA和LCX共植入支架4枚,10:45分安返病房,留置鞘管一根。
于10:50体位变化时,突发意识不清,四肢抽搐,面色青紫,牙关紧闭,心电监护显示为室颤,立即给与非同步电复律200J一次,患者意识恢复,行心电监护示,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
1例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多合并症患者ICD术护理总结1例频发室性心动过速伴多合并症患者ICD术护理体会。
此例患者为老年患者、合并症较多,患者住院期间反复发作室速伴阿斯发作。
实施紧急有效的电复律治疗、心肺复苏,医护配合良好,床边抢救均成功。
我院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成功为该患者植入ICD。
标签:室性心动过速;ICD植入术;护理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一种体积很小而且能够植入患者胸腔或者腹腔的医疗设备。
这种设备会通过电脉冲或者电击来协助控制一些可能致命的心律不齐,有些心律不齐甚至会导致心脏骤停。
如果在数分钟内不进行抢救,经常会导致患者死亡。
ICD被推荐为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并被证明是心脏猝死的有效预防手段[1]。
按照ICD的植入方式,可以将其分成开胸植入与经静脉植入两种,其中经静脉植入技术更常被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6岁,于2013年4月26日因“反复胸闷、气促10年,加重伴发热20d”入院。
诊断为:陈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房颤动,频发室早,阵发性室速,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
患者2011年5月出现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行PCI手术并于右冠状动脉植入支架,一年后复查冠脉造影回旋支中段95%狭窄。
患者前次住院期间出现频发室早、阵发室速伴阿斯发作,经电复律后转复,患者基础心律为房颤节律,已排除电解质紊乱所致室性心律失常。
患者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病史,长期大量吸烟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下后壁收缩活动减弱,左房左室增大,二尖瓣重度返流,肺动脉压力中度增高,EF43%。
胸部CT:左肺炎症。
患者为猝死高危人群。
经治疗患者肺部感染控制,于5月23日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治疗。
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顺利出院。
出院随访至今,患者ICD功能良好。
2护理2.1生命体征的观察2.1.1治疗过程中应该对患者进行24h心电监护、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神志的变化。
1例室壁瘤ICD植入术后频发电风暴患
者的护理
一,立题背景
所谓电风暴,主要指的是因病患心脏电活动稳定性变差引发的重度非良性心律失常疾病。
其也被称之为:交感风暴、心室电风暴。
早在2006年,ACC/AHA/ESC就对电风暴进行了定义,即:病患24h内出现高于两次的室速/室颤,患者需要接受急诊治疗。
当前,植入性心脏复
律除颤(ICD)治疗方式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
有文献指出【1】:频繁性放电可能引发患者出
现心理问题,增速电池消耗,减少ICD寿命。
可见,针对ICD植入之后出现频发性电风暴的
患者开展及时治疗以及护理意义重大。
二,目的
分析1例室壁瘤ICD植入术后频发电风暴患者的护理方法,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
提供参考资料。
三,材料与方法
(一)基本资料
患者男性,67岁。
由于因反复胸闷1年余,再发心悸1天入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
心室壁瘤、频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功能Ⅲ级、肺气肿。
2020-01-14行ICD植入,2020-05-04
曾发生一次电风暴事件,频率218次/分,持续29秒,ATP治疗两次后,360J电复律转成原
有房颤心律,2020-12-09程控提示近半年无事件发生,2021-05-22患者无明显诱因间断出
现头晕,偶有黑朦,间断出现ICD放电,遂至我院就诊,住院期间予优化心衰、改善心功能,改善心肌重构,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患者未再发作室速,06-02出院后居家休息时
突发心悸、头晕,感ICD放电三次,遂当日再次入院,入科时查体:BP:144/80mmHg,HR
65次/分,RR 16次/分,T 36.2℃,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5次/分,患者神志清,精
神可,食纳睡眠可,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06-03患者再次发作室速3次,ICD放电
三次,予胺碘酮维持窦律,艾司洛尔、倍他乐克加量降低交感兴奋,起搏器程控调整起搏器
阈值为70次/分。
06-07患者夜间稍感胸闷心悸,再次调节起搏器起搏阈值为65次/分,06-10患者仍主诉夜间胸闷心悸,考虑与心功能差,容量负荷过重有关,予布美他尼利尿,诺欣
妥改善心功能,06-13患者仍有心悸,调整阈值为70次/分,适当缩短QT间期后,未再有室
速发生,至6-23出院。
(二)护理方法
1.常规性护理
(1)观察患者病情,开展心电监护,观察各项生命体征改变,监控电解质变化。
当发
生低血钾症后,护士应马上通知医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2)为病患做好抢救工作,高流量吸氧,维持氧气供应。
创立静脉通路,准备各类抢
救器材。
(3)叮嘱病患在床上完成大小便,卧床休养,实施生活护理。
(4)体温检测和护理。
体温上升会引起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引发血压上升,心率增高。
住院时,关注体温改变。
患者住院时无发热。
2.电风暴护理和观察
当电风暴发作之后,患者会出现电击感、心前区疼痛、意识模糊、心率增快、血钾下降
的情况。
及时为病患开展床边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记录好排尿量,观察病患
意识。
监测患者血电解质,避免出现室速的情况。
当病患出现电风暴以后,护士要第一时间
汇报医生,做好监护工作。
第一时间为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确定病患不存在血流动力
学改变后,协助医生做好相关工作。
病患血钾值要维持在4.0~4.5mmol/L之间。
3.用药护理
病患出现室速后,泵入利多卡因 2 mg/min,服用200mg胺碘酮。
患者在用药期间内,
护士要观察病患是否存在惊厥昏迷、呼吸抑制、感觉异常、肌肉震颤、嗜睡的情况。
另外也
要观察病患是否存在角膜色素沉着、肺间质纤维化、转氨酶升高、Q-T间期延长、尖端扭
转型室速、甲状腺功能不正常、心动过缓等情况。
此外,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之后,常
见副作用为:血压降低、抑郁、多梦、失眠疲乏、心率减缓以及传导阻滞。
基于这种情况,
护士要做好患者并发症监测工作。
4.活动、饮食指导
患者存在电风暴发作史,心功能指标为Ⅲ级。
患者饮食原则为饮食均衡、高钾。
避免出
现心律失常。
患者日食盐摄入量为5g以下。
患者出现电风暴发作、发热期间内,应卧床休养。
在床上指导病患进行主动关节屈伸活动,每天进行2次,10~15min/次。
5.心理干预
本例患者不良心理较多。
对于此,护士要为病患阐述精神因素为引起心动过速的重要原因。
情绪过于激动可能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量,室颤阈值下降,交感神经兴奋。
护士应当为病患诉说ICD工作程序,令其对ICD以及自身疾病有深刻了解,增加患者内心安全感。
护士给予病患精神抚慰,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帮助其卸下内心包袱。
6.出院指导
护士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病患讲述和ICD以及疾病知识,告诉患者不能擅自停药、换药。
定期检测ICD的副作用。
患者不能做核磁共振检查,不要去高磁场的地带,不能在起搏器位置热疗,乘坐飞行工具时应当携带起搏器卡,以便第一时间发现异常现象。
平日要在检测心率以及心律变化。
四,结果
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原有症状消失。
没有出现室速,随即出院。
患者表示对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感到满意。
五,讨论
ICD的应用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它是现代临床心脏电生理与起搏技术和现代微电子技术紧密结合的高科技成果,已成为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2]。
ICD植入术后并发症不仅可发生在住院期间,也可发生在出院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ICD治疗的特殊性,护士应熟练掌握ICD相关知识[3]。
临床中,针对心脏疾病患者应用ICD治疗疾病,取得了满意成效。
ICD为当代医学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的高新产物。
当前阶段,ICD已然成了治疗心源性猝死高危病患的首要治疗手段[4]。
当患者ICD植入之后,出现并发症和多种因素有关。
由于ICD治疗方案比较特殊,临床护士要掌握和ICD有关的知识[5]。
深入性了解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发生种类,强化早期预防,对病患开展针对性处理举措。
在病患ICD植入以前做好准备,强化病患手术之后相关指标观察力度,重视患者的手术后随访,在根本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疾病转归,改善其生活质量。
六,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接受ICD植入手术之后出现频发电风暴的室壁瘤患者来讲,为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满意成效。
这一方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内推广和使用。
七,参考文献
[1]赵谊昶,刘金秋,尹晓盟,等.射频消融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电风暴疗效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05):473-478.
[2]朱利芬,刘西平.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电风暴治疗研究现状[J].海南医学,2020,31(19):2556-2559.
[3]马金玲.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临床特点[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0):57-58.
[4]王思超,孙卫霞,周新丽,等.长QT综合征患者ICD术后电风暴一例[J].海南医
学,2020,31(05):674-676.
[5]王翠翠,宋宁,王丽君.1例ICD术后患者并发心脏填塞和电风暴的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4):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