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853.50 KB
- 文档页数:4
牙疼怎么办?牙疼症也称为牙痛症是一种常见疾病。
经常会出现: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面颊部肿胀等。
牙痛大多由牙龈炎和牙周炎、龋齿或牙神经感染所引起的。
牙齿剧烈疼痛,无法咀嚼,甚至具有淋巴结肿大、脸肿、口苦、便秘等症状。
所以,在出现牙疼症状时,应当对牙疼的预防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及时将病情给控制消灭掉。
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牙疼应该怎么进行有效的预防。
一、牙疼发病原因我们先来说一下牙为什么会疼,牙疼这个定义可能我们普通人讲的就是牙神经疼。
实际上牙疼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们牙齿长了龋齿,长了虫牙了虫牙感染就会造成牙髓炎,那就牙疼了,如果不治疗的话,就会发展成根尖周炎,这种就会更痛了。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患者的牙齿没有问题,患者的牙神经也没有发炎,但是患者的牙周组织在发炎。
早期表现为刷牙出血,然后突然有一天牙会变肿,这种来源的也是牙疼。
牙疼如果是从牙龈牙周这方面来的。
如果患者是龋齿造成的牙疼,患者牙疼比如说我吃点甜的、热的、冷的,牙齿疼上一下几秒钟就过去了,患者的牙疼的治疗是需要去补牙的。
但是如果患者这个牙齿,刚才说的这种冷、热、甜或者什么东西塞到里边了这一疼,一两分钟都不下去,有的人一疼半天,甚至连续疼上几天,患者这种牙齿的疼痛就必须去找生死钻牙,去杀牙神经,我们叫做根管治疗,这是龋齿来的疼痛。
另外还有一种牙疼,患者比如说患者的牙齿上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是患者喜欢吃特别硬的东西,把牙齿磨损了,磨损得非常厉害,这个时候患者稍微吃点什么硬东西,吃点酸东西,患者的牙齿酸痛得要命,只要停下来就好了,这叫什么?这叫牙本质过敏,患者有了牙本质过敏了,早期患者去做脱敏治疗。
晚期可能患者就不得不还是去杀牙神经,所以从这个观点来说,患者吃东西患者吃软点,别吃的太硬了,保护好患者的牙齿。
第三种来源是牙齿平时因为各种原因牙齿吃裂了,但只是牙齿吃裂了没有烂成两半,所以患者每咬一口东西他也是难受,吃得难受,这种牙齿该怎么办?患者就得去给他裂纹浅的时候,患者把它修补起来去补牙。
如何预防龋齿龋齿是口腔内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牙齿硬组织损伤,表现为无机物的脱矿和有机物的分解。
随着病情的发展,颜色发生变化,形成实质性病变。
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
它是口腔组织的主要常见病,也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与癌症、心血管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防治疾病之一。
1.儿童如何预防龋齿1.1儿童龋齿的发生原因儿童龋齿的发生与性别无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显著升高,原因可能在于,高年龄的儿童进食的磷、钙、蛋白质的量少。
吃含糖的食物会导致龋齿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甜食中含糖量较高,以变形链球菌为主的致龋微生物利用糖可以形成黏性菌斑基质,不仅有利于微生物黏着,还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导致牙齿脱矿,所以要控制儿童减少甜食的摄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食物越来越精细化,平时会摄入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糖类,导致龋齿的发生率升高。
学龄前儿童在牙齿发育期间,受颌弓发育的影响,在乳牙列后期,牙列齿间的空隙较大,食物极易在其中残留,导致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出现龋齿。
许多家长错误的认为,学龄前儿童出现龋齿不是大事,换牙后自然会消失,但事实是,恒牙龋齿和乳牙龋齿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早期治疗,早期预防,才可以有效防治后期出现龋齿。
1.2儿童龋齿的预防措施口腔清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在孩子没有长乳牙的时候,家长可以使用干净柔软的纸巾帮孩子擦拭清洁口腔,戒掉含着奶瓶睡觉的习惯。
3岁之后开始教孩子如何正确刷牙,每天早晚按时刷牙,每次吃完零食都要漱口。
对孩子家长做好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的宣教,使其认识到按时刷牙的重要性。
尤其要重视睡前的一次刷牙,因为夜间时间较长,细菌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繁殖。
刷牙时注意顺刷,也就是刷上牙的时候要从上往下,刷下牙的时候要从下往上,里外都要刷到,这样才能彻底清除牙缝和牙面上的食物残渣。
尽量避免长距离的横刷,以免损伤牙龈,且仅仅通过横刷无法有效清除牙缝里的残渣。
氟化物:氟的功能在于强健牙齿和骨骼结构,且对细菌有抑制作用,在为儿童选择含氟牙膏时,避免因为氟摄入过量会导致中毒,所以要妥善选择牙膏的种类,在刷牙时需要有家长从旁监督,告知孩子不要吞咽。
幼儿园预防龋齿健康教育幼儿园预防龋齿健康教育文档范本一、引言龋齿是儿童口腔健康的常见问题,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帮助幼儿园中的孩子预防龋齿,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健康教育文档,介绍预防龋齿的重要性以及实施预防措施。
二、预防龋齿的重要性1.龋齿对儿童的影响●龋齿可能导致牙痛和不适感,影响儿童的进食和口腔功能。
●龋齿可能导致听力问题,影响语言发展和整体学习能力。
●龋齿可能影响儿童的自尊心和社交能力。
2.龋齿的预防措施●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和牙科治疗。
●正确刷牙和使用口腔清洁工具。
●合理控制饮食,限制糖分摄入。
●进行口腔卫生教育和宣传。
三、预防龋齿的教育措施1.根据年龄制定教育内容●0-2岁:家长参与刷牙,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3-5岁:幼儿学习刷牙步骤和技巧,了解健康饮食习惯。
2.教育方针和方法●制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综合教育计划。
●通过情景模拟和互动游戏提高幼儿的兴趣与参与度。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并提供支持。
3.教育内容●口腔卫生知识:牙齿结构、刷牙技巧、使用牙线等。
●饮食指导:减少糖分摄入,鼓励健康饮食。
●生活习惯:不吸吮拇指、不咬硬物等。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和应注意的口腔问题。
●检查幼儿是否已经患龋齿,了解如何治疗。
四、教育实施和评估1.实施●制定每周的教育活动计划。
●设定可衡量的目标和教育成果。
●培训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
2.评估●定期评估教育活动的效果。
●收集意见和反馈,不断改进教育计划。
五、本文档涉及附件:1.示例教育活动计划2.刷牙技巧演示视频3.评估问卷示例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专门规定预防和治疗儿童口腔疾病的法规。
2.牙医:指专门从事口腔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医师。
小孩蛀牙痛怎么快速止痛,这些止痛小妙招蛀牙在儿童时期是最常见的,引起的疼痛对孩子影响很大,可以在牙痛的地方抹点蜂蜜,也可以冰敷,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蛀牙的预防,尽早培养孩子按时刷牙,少吃甜食。
★一、儿童龋齿疼痛的止痛方法冰敷:就像治疗瘀伤一样,冰敷牙痛部位的脸颊,可缓解疼痛。
每次敷15分钟,一天至少3至4次。
蜂蜜:用蜂蜜点在牙痛的地方,过几分钟就好了。
按摩虎口。
孩子龋齿疼痛的时候,家长可帮助孩子按摩、压迫虎口,减少疼痛。
转移注意力。
家长可通过和孩子玩耍,如耍游戏的方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暂时忘却疼痛。
对于疼痛严重的儿童,应第一时间去正规医院的口腔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二、保护牙齿的方法1.护牙从1岁开始。
美国疾控中心一份报告称,及早展开口腔卫生防护措施,既有益健康又节约医药费。
与其他孩子相比,1岁时就开始口腔健康保护的孩子,5年后看牙医的费用降低40%。
2.培养孩子刷牙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的刷牙习惯非常重要。
儿童牙科专家贝弗利·拉金特博士表示,孩子长出第一颗牙时,就该给他刷牙,甚至在孩子出牙前,父母就可以用纱布为孩子清洁口腔。
长牙后,应选择软毛儿童牙刷,每天早晚刷两次。
3.避免“奶瓶龋齿”。
儿科医生和牙医一直告诫家长,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
这是因为奶嘴上的糖分会粘在孩子牙齿上,造成口腔细菌,并产生酸性物质,导致龋齿发生。
若不及时治疗,牙病会对儿童正常发育以及语言学习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孩子有含奶瓶睡觉的习惯,奶嘴最好冲洗干净,奶瓶中只倒凉白开。
4.喝饮料少用吸管。
很多孩子喜欢用吸管杯喝水和果汁。
专家表示,果汁及其他含糖饮料不利儿童牙齿健康。
特别是婴幼儿长期使用吸管还会导致门牙后部龋齿,因此喝果汁时尽量用广口杯。
5.两岁时应告别奶嘴。
1岁的孩子含奶嘴有助于防止婴儿猝死综合征,但长期使用奶嘴会危害牙齿健康。
用力吮吸奶嘴会影响孩子上下牙排列的整齐性,乃至影响嘴形。
专家建议,孩子2岁时,就该扔掉奶嘴。
如何有效缓解幼儿的牙疼幼儿期是牙齿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很多幼儿都会经历牙疼的困扰。
牙疼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进食和睡眠,还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和行为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缓解幼儿的牙疼成为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幼儿的牙疼。
1. 给幼儿按摩牙龈幼儿牙疼的主要原因是牙齿生长过程中牙龈的炎症和肿胀。
家长可以用干净的手指或湿毛巾轻轻按摩幼儿的牙龈,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2. 使用冷敷物冷敷可以有效缓解牙龈的炎症和肿胀,减轻幼儿的牙疼。
家长可以用冰袋、冷毛巾或冷水瓶包裹在幼儿的脸颊上,每次持续敷冷5-10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但要注意不要让冷敷物直接接触到幼儿的皮肤,以免引起冻伤。
3. 给幼儿提供适当的食物在幼儿牙疼期间,家长应尽量给幼儿提供软食和易咀嚼的食物,如煮熟的蔬菜、烂熟的水果、面条等。
避免给幼儿吃辛辣、酸甜或硬质食物,以免刺激牙龈和加重牙疼。
4. 使用儿童牙胶或牙环儿童牙胶或牙环是专门为缓解幼儿牙疼而设计的产品。
它们通常由柔软的硅胶或橡胶制成,可以给幼儿的牙龈提供舒适的按摩和咀嚼体验,缓解牙疼。
家长在购买时要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并根据产品说明正确使用。
5. 使用局部麻醉药膏对于严重的牙疼,家长可以咨询医生并使用局部麻醉药膏。
这种药膏可以在牙龈上涂抹,通过麻醉作用缓解幼儿的牙疼。
但要注意使用药膏的剂量和频率,避免过度使用。
6. 给幼儿提供安抚物品幼儿在牙疼时可能会变得焦躁不安,家长可以给幼儿提供安抚物品,如安抚奶嘴、安抚玩具或安抚毛巾。
这些物品可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缓解牙疼带来的不适感。
7. 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胜于治疗,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减少幼儿牙疼的发生。
家长应帮助幼儿定期刷牙,每天至少两次,使用适合幼儿的牙刷和牙膏。
此外,定期带幼儿去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牙齿问题。
总结起来,缓解幼儿的牙疼需要家长的关心和耐心。
通过按摩牙龈、冷敷、提供适当食物、使用儿童牙胶或牙环、局部麻醉药膏、提供安抚物品以及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有效缓解幼儿的牙疼,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度过幼儿期。
儿童牙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儿童牙痛是指儿童口腔中的牙齿出现疼痛感觉的现象。
牙痛对儿童的生活和饮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牙痛还会导致儿童情绪不稳定和学习困难。
了解儿童牙痛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维护儿童的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儿童牙痛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蛀牙:蛀牙是儿童牙痛的最常见原因。
蛀牙是由细菌引起的,当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酸性环境时,就会腐蚀牙齿组织,导致牙齿疼痛。
2. 牙龈炎:儿童牙齿周围的牙龈容易发生炎症,这是由于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和细菌感染引起的。
牙龈炎会导致牙龈肿胀和出血,同时也会引起牙齿的疼痛。
3. 牙髓炎:牙髓是牙齿中的软组织,当蛀牙已经进入牙髓时,细菌感染会引起牙髓炎。
牙髓炎会导致牙齿的剧烈疼痛和牙齿的敏感。
4. 口腔创伤:儿童经常从事活动,口腔创伤是常见的情况之一,比如摔倒或碰撞导致的牙周围组织损伤。
这种情况下,牙齿会变得敏感和疼痛。
针对儿童牙痛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合理饮食:儿童的牙齿容易受到含糖食物的侵蚀,尤其是儿童喜欢吃糖果和巧克力。
家长应该控制儿童饮食中糖分的摄入,并鼓励儿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来满足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促进牙齿的健康。
2. 每日刷牙和使用牙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预防蛀牙和牙龈疾病至关重要。
儿童应该每天早晚刷牙,时间至少两分钟,并使用牙线进行牙齿间的清洁。
家长可以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刷牙习惯,并定期带儿童到口腔医生那里检查和清洁牙齿。
3. 适当使用牙科保健品:儿童可以使用口含氟化物的牙膏来帮助牙齿抵抗蛀牙。
家长应该咨询口腔医生,了解儿童使用牙膏的正确方法和适合年龄段的产品。
4. 避免口腔创伤:家长应该关注儿童的安全,避免儿童在活动中受到口腔创伤。
当儿童从事活动时,应该配戴头盔、护具等安全装备,以减少口腔创伤的发生。
儿童牙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儿童牙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常会影响到孩子的食欲、睡眠和正常生活。
牙痛的原因有很多,但一般来说都跟口腔卫生有关。
本文将就儿童牙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原因:1.蛀牙蛀牙是儿童牙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蛀牙是由于细菌在口腔内繁殖和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破坏了牙釉质和牙本质,最终形成空洞。
解决方法:给孩子养成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多刷牙,少吃甜食、碳酸饮料等会刺激口腔产生酸性物质的食品。
同时还要定期到牙医处做牙齿清洁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2.乳牙拔除孩子的乳牙在长出来之后,经常会受到碰撞或营养不良等因素的影响而脱落。
如果乳牙脱落后没有及时补充营养或者其他牙齿长出来的时间较长,牙齿周围的牙龈组织就会变得红肿疼痛,形成炎症。
解决方法:孩子的营养要均衡,特别是钙质的摄入要充分,增加牙齿的健康。
而当孩子的乳牙脱落之后,家长要及时的帮助孩子拔牙,并且在拔牙后及时给孩子饮食营养,并注意口腔卫生。
3.智齿生长智齿生长是儿童牙痛的另一个原因。
智齿生长时会出现牙龈肿胀、牙龈刺痛、口腔异味等症状,甚至会引起牙齿移位。
解决方法:智齿生长的时期都不一样,因为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生长,所以智齿生长期间要让孩子保持饮食清淡,多漱口,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健康。
预防措施:1.定期口腔检查和清洁每个孩子在每年至少要去一到两次口腔医生那里做口腔检查和清洁,早发现早预防。
2.好的口腔卫生提醒孩子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严格控制甜食和碳酸饮料的摄入,形成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3.营养均衡孩子的营养要充足,特别是钙质和维生素的摄入要充足,增加牙齿的健康。
同时家长也要做好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即时治疗如果孩子有口腔疼痛或不适,家长应当及时咨询口腔医生,减轻疼痛,预防口腔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儿童牙痛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是很多的。
但只要家长们掌握了好的营养、饮食、口腔卫生以及及时治疗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儿童牙痛的发生,让孩子健康成长。
牙疼是怎么回事为了远离牙痛,在生活中对我们要做好预防牙痛的措施,那常常造成牙痛的原因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分享的是牙痛的常见病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牙痛的常见病因1、牙髓炎原因:多由牙齿龋坏发展而来。
由于牙髓处于硬组织包围之中,有了炎症后,牙髓充血、渗出,压力明显增高,又无处扩散,因而患牙出现一阵阵剧烈难忍的疼痛,晚上平卧时更痛得厉害,常常导致彻夜难眠。
进冷热食物可使疼痛加剧。
牙髓炎疼痛常常放散到其它部位,病人有时不能指明哪个牙齿痛,需要医生借助各种手段才能准确定位。
应对方法: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迅速止痛,方法是在局部麻醉下,开放髓腔,引流减压,疼痛可立即缓解。
由于牙髓腔的特殊解剖结构,牙髓炎一般是不可逆的,待症状明显减轻后,应彻底进行根管治疗。
对于损坏范围过大,无保留价值的患牙,应尽早拔除。
2、牙本质过敏症原因:即俗称“倒牙”。
由于牙齿过度磨耗或者龋坏(蛀牙)等原因,牙齿最外层坚硬的牙釉质(珐琅质)被破坏,内层敏感的牙本质外露,当用冷水漱口或进食冷、热、酸、甜等食物时,就会因牙髓神经受到刺激而产生难受的酸痛感。
久而久之,则会出现牙髓充血,并进而发展为牙髓炎、牙髓坏死、根尖周炎等病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应对方法:对牙本质过敏症应进行积极的治疗。
首先,可采用专用药物或激光进行脱敏。
如果牙齿有龋坏或其他缺损,还需及时加以修补。
如果缺损范围较大,修补效果不佳,则可采用全冠进行保护。
如果所有这些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最后可将部分或全部牙髓失活,进行根管治疗。
3、牙根尖周围炎原因:牙髓炎没有及时治疗,继续发展,蔓延到牙根尖周围的组织,便可在此发生较严重的炎症。
开始时牙齿有胀痛、伸长的感觉,逐渐发展到不敢触碰,持续跳痛,有时牙齿附近的牙龈与面部还会肿胀、出脓。
应对方法:急性期的治疗一是要止痛,行根管开放排脓或软组织切开引流处理,可同时应用止痛药物。
二是要消炎,口服或注射抗菌素。
急性期过后,应及时进行彻底的根管治疗,以防止炎症再度急性发作并消除病灶。
儿牙预防知识
儿童牙齿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儿童牙齿预防的知识:
1. 定期刷牙:儿童应该每天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
使用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和牙膏。
儿童应该在7岁之前由成人协助刷牙,之后可以开始自己刷牙。
2. 合理饮食:儿童应该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和饮料,如糖果、巧克力、甜饮料等。
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蛀牙。
合理的饮食可以保持儿童牙齿的健康。
3. 定期检查:儿童应该每半年到一年去牙医处做一次口腔检查。
通过定期检查,牙医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牙齿问题,预防口腔疾病的产生。
4. 预防意外损伤:儿童在进行体育活动,特别是接触性运动时应该佩戴牙套或者牙护具,以防止意外导致牙齿损伤。
5.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口腔检查、刷牙、勤洗澡、多喝水、不吃垃圾食品、戒掉不良习惯等都对预防口腔疾病有帮助。
这些是保持儿童牙齿健康的一些基本注意事项。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教育孩子重视口腔卫生,并定期带孩子去牙医处进行检查和治疗。
儿童牙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作者:林岩张英华秦玮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20年第05期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牙痛的原因,并就其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660名3~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其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口腔卫生等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对牙痛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
结果660名儿童中牙痛儿童298名(45.15%),多为龋齿造成的牙痛。
牙痛儿童和非牙痛儿童的父母口腔知识水平、父母检查孩子刷牙情况、定期检查口腔情况、刷牙后甜食食用频率、每日刷牙次数、碳酸饮料饮用频率、糖果巧克力食用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e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口腔知识水平低、经常刷牙后食用甜食、每日刷牙次数≤每天1次、碳酸饮料饮用≥每天1次、糖果巧克力食用≥每天1次均为牙痛的危险因素(P
[关键词]牙痛;儿童;预防措施
DOI:10.14163/ki.11-5547/r.2020.05.041
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是龋病等口腔疾病,龋病作为一类慢性进展性牙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多以牙齿疼痛、乳牙滞留、影响美观等问题就医,此时或已发展为牙髓炎、根尖炎等[1]。
儿童口腔疾病的不断发展,可能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和萌出,造成严重的错颌畸形、特纳牙、恒牙弯曲、恒牙早失等,对形象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
因此,关注儿童牙痛,了解其牙痛发生的原因,预防口腔疾病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文拟选择3~14岁儿童调查其口腔健康情况、口腔卫生习惯等,就其牙痛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期望为临床口腔疾病预防提出参考,减少儿童牙痛数量,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9年10月选择大连市沙河口区沙区早教幼儿园和沙区实验小学66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
660名儿童中男370名(56.06%),女290名(43.94%);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66±1.82)岁;3~6岁201名(30.45%),7~10岁325名(49.24%),10~14岁134名(20.30%)。
本次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年龄3~14岁;家长配合性较好;家长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2排除标准合并可引起牙痛的其他疾病;认知障碍或沟通障碍儿童;资料收集完整;儿童和或家长无法配合调查。
1.3研究方法以为调查问卷制定依据,自制口腔卫生调查问卷,包含人口学资料及口腔卫生资料两大类,具体有性别、年龄、父母文化水平、职业、口腔卫生知识水平、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等内容,总计30个问答条目;问卷制作、印刷完成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查方法及普查标准,选择5名医护人员对该幼儿园和小学儿童进行免费口腔检查,在自然光线下对口腔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医护人员指导儿童及其家长填写自制调查问卷,当场回收,注意检查是否有漏项;将牙痛和非牙痛兒童分别成组,对其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
其中牙痛的判定标准为31:由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口腔疾患引起的疼痛;父母口腔知识水平按照问卷调查相关条目的答题分值进行判定,得分≥总分的70%为高水平,得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牙痛原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P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研究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22分,有效问卷880分,按照纳人标准、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条件的儿童后,剩余660份调查问卷。
660名调查对象中牙痛患儿298名(45.15%),牙痛患儿中262名当场诊出明确口腔疾病,其中175名患有龋齿,87名患有牙髓炎。
2.2牙痛与非牙痛儿童的相关资料比较牙痛儿童和非牙痛儿童的父母口腔知识水平、父母检查孩子刷牙情况、定期检查口腔情况、刷牙后甜食食用频率、每日刷牙次数、碳酸饮料饮用频率、糖果巧克力食用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3儿童牙痛的多因素分析根据表1分析结果,将父母口腔知识水平低、从不检查孩子刷牙情况、从不定期检查口腔情况、经常刷牙后食用甜食、每日刷牙次数≤每天1次、碳酸饮料饮用≥每天1次、糖果巧克力食用≥每天1次作为自变量,对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经过校正其他因素的影响后除从不定期检查口腔情况、从不检查孩子刷牙情况外的上述因素均进人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父母口腔知识水平低、经常刷牙后食用甜食、每日刷牙次数≤每天1次、碳酸饮料饮用≥每天1次、糖果巧克力食用≥每天1次均为牙痛的危险因素(P
3讨论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道,儿童龋病发病率高居儿童疾病的首位,相较于第二位的儿童哮喘而言,儿童龋病发病率是其5倍,在较高发病率的前提下,由牙痛、龋病引起的不良后果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作为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龋病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进行控制和预防[4],这需要建立在对龋病、牙痛原因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
本研究选择660名3~14岁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健康情况调查发现,660名儿童中牙痛儿童298名,占总人数的45.15%,牙痛儿童中175名当场诊出龋齿,87名诊出牙髓炎,说明牙痛发生率不容乐观。
王敦君[5]报道成都市儿童龋病发病率约为52.45%,稍高于本研究报道,可能与其样本量较少、地区差异等有关,但均可看出,儿童龋病患病率较高。
在对牙痛、非牙痛儿童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后发现,一般而言,牙痛儿童父母的口腔知识水平较低,较低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导致其检查孩子刷牙次数、带领孩子进行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的次数均普遍较低,对孩子刷牙后食用甜食较为纵容,可能.没有意识到碳酸饮料、糖果巧克力等食物频繁食用对牙齿的危害,再加上父母对孩子没有严格的每日刷牙要求,一系列原因相互作用下导致儿童牙痛、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
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可见,父母口腔知识水平低、经常刷牙后食用甜食、每日刷牙次数≤每天1次、碳酸饮料饮用≥每天1次、糖果巧克力食用≥每天1次均为牙痛的危险因素(P
综上所述,儿童牙痛多与父母口腔健康知识水平、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有关,重点提高父母口腔健康认知,针对性提出合理建议是预防儿童牙痛和口腔疾病的重要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林蓉,刘伟,熊莉华,等.广州市10~12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17,38(4):516-518.
[2]谢玲,任重鸿,苏吉梅.儿童口腔科患儿就诊及放弃治疗原因分析.安徽医药,2015,19(1):1937-1940.
[3]关绮华,莫莹莹,梁自勉.佛山市儿童牙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8):916-920.
[4]李蓉盎,杨东梅.低龄儿童龋病风险评估.北京口腔医学,2015,23(6):351-354.
[5]王敦君.成都市3~5岁儿童龋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5,6(4);:72-74.
[6]李玲玲.儿童口腔疾病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建议.医药前沿,2016,6(23):365-366.
[7]1]阔.儿童龋齿病的现状及防治建议.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7):30-31.
[8]王姣娇,李红梅.儿童龋病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建议.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81-84.
[收稿日期: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