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管理学
- 格式:docx
- 大小:29.02 KB
- 文档页数:10
自然保护区管理培训方案一、培训背景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愈发重要。
为了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我们决定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培训活动。
二、培训目标1.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保护区管理能力。
2.促进自然保护区间的经验交流,提高保护区整体管理水平。
3.增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培养绿色发展的理念。
三、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为全国各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包括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处、保护站等相关人员。
四、培训内容1.保护区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培训内容包括《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地方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政策文件。
2.保护区管理与保护技术培训内容包括保护区管理机构设置、保护区资源调查与监测、保护区保护设施建设与管理、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等。
3.保护区社区共建与宣传教育培训内容包括保护区社区共建模式、保护区宣传教育策略、保护区志愿者管理等内容。
4.保护区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保护区案例,让学员了解保护区管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5.保护区管理交流与讨论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探讨保护区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五、培训方式1.集中授课: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授课,讲解保护区管理知识和技术。
2.现场教学:组织学员参观自然保护区,实地了解保护区管理情况。
3.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针对保护区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案例,让学员了解保护区管理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六、培训时间与地点1.培训时间:为期一周,具体时间待定。
2.培训地点: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作为培训基地。
七、培训组织与管理1.培训组织:由我国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共同举办。
2.培训管理:设立培训组委会,负责培训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八、培训效果评估1.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书面考试,检验培训效果。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学什么简介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是一门涉及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与管理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介绍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学习内容,包括必修课程和专业技能培养。
1. 必修课程1.1 野生动物学野生动物学是研究野生动物的分类、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学科。
学生将学习野生动物的分类学、解剖学、生态学等基础知识,了解野生动物的种类、特征和生态环境,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1.2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是培养学生掌握自然保护区规划、管理与保护技术的课程。
学生将学习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原则、制定保护区管理计划等内容,掌握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技巧和策略,以实现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有效保护。
1.3 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是研究野生动物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学科。
学生将学习野生动物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培养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2. 专业技能培养2.1 野外调查和监测技术野外调查和监测技术是培养学生掌握野生动物调查和监测技术的课程。
学生将学习野生动物的调查方法、监测设备的使用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掌握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和活动规律,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2 生态恢复与修复技术生态恢复与修复技术是培养学生掌握生态恢复和修复技术的课程。
学生将学习栖息地的修复原理、方法和技术,了解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和策略,培养修复生态系统的实践能力。
2.3 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实践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
学生将参与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亲身体验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结论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涵盖了野生动物学、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等学科,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其能够熟练掌握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2023年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包括野生动物的生态及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考研的选择上,可以针对以下几个方向:野生动物学、生态学、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自然资源保护。
以下为部分院校的专业及排名:1、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此专业是北京林业大学本科野生动物教育总体规划中“三定方案”贯彻实施和“211工程”和“优势特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功获得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授权单位,为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学及自然资源保护领域培养人才。
排名居本科第一。
2、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学院承接了一批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划编制和草地栖息动物生态学专项的研究任务,同时还与环境与生态领域的著名院校保持着良好合作与交流关系。
排名较为靠前。
3、中国农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该专业重点培养具有自然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需要的思想素质和实践技能,特别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面向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人才。
排名较为靠前。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学院在教育学科领域、学科分层次的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正在积极对接教育部“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目标要求。
排名较为靠前。
5、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学院建有国家级东南野生动植物资源研究中心、森林生态系统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南京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和学科资源共享平台。
排名较为靠前。
6、华南师范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学院坚持以教育科学类学科为支撑,以养成为核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排名不算靠前。
总结:以上仅为部分高校,针对不同方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院校,同时考研需要充分准备,提前了解专业相关内容。
生态学原理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指导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重要地区。
而生态学原理为管理和运营自然保护区提供了指导和框架。
本文将结合生态学原理,探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关键原则和实践方法。
首先,生态学原理之核心概念——生态系统,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
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了解和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状况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管理者应当进行定期的生态系统评估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其次,生态学原理中的物种多样性也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考虑因素。
物种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自然保护区的核心目标之一。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关键手段之一是建立保护区域内物种的清单和数据库,并进行定期的物种监测和保护。
此外,管理者还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保护关键物种的栖息地,减少物种灭绝的风险。
生态学原理中的生态位概念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也有重要意义。
生态位是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地位,涉及到食物链、竞争关系、适应能力等因素。
管理者需要了解各个物种的生态位,并合理规划管理措施,以确保各种物种的正常生存和繁殖。
例如,可以通过控制入侵物种的扩散,减少食物链中的捕食压力,来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
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生态学原理还提供了对生态工程的理论指导。
生态工程是指通过人工手段改善或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其中,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实践是恢复受损的栖息地。
例如,通过重建湿地、植被恢复等手段,提供适宜的栖息地条件,促进稀有物种的复苏。
此外,生态工程还可以借助植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等手段,改善污染区域的生态环境,并提供持续的自然资源供给。
生态学原理还可以指导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环境冲突解决。
在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往往需要面临利益冲突和资源有限性的问题。
生态学原理提供了一种客观公正的决策框架,为解决环境冲突提供了方法论。
⾃然保护区的建⽴与管理⽣命科学学院教案⾸页教研室:植物组教师姓名:杨涓教研室主任200 年⽉⽇⾃然保护区的建⽴与管理第⼀节⾃然保护区概述⼀、⾃然保护区(natural reserves; preserves; protection zones; natural preservation areas) :是具有代表性的⾃然景观区域(如⽣物多样性丰富地区、濒危物种的天然分布区、重要的天然风景区、⽔源涵养区、具有特殊意义的⾃然地质剖⾯和重要的⾃然遗迹及⼈⽂遗迹等)以及为了科研、教育、⽂化娱乐⽬的⽽划分出的保护区域的总称。
⼆、⾃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全⾯保护对象(保护⽣态系统)。
使⾃然、近⾃然⽣态系统的多样性与完整性得到充分发展,半⼈⼯、⼈⼯的⽣态系统能持续稳定和不断增产,破坏或退化的⽣态系统能迅速恢复。
部分保护对象(保护遗传资源)。
主要保护⽣物群落中有遗传价值的种群,如作物、果树、经济林⽊、畜禽等的野⽣种或近缘野⽣种。
特别保护对象(保护濒危、孓遗物种等)。
主要保护⽣物群落中极危、濒危、易危、特有、孓遗物种及其适于繁殖的⽣境,不同动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以及独特的⽣态系统,有重要科研价值的地质剖⾯。
三、⾃然保护区的发展历史世界的第⼀个⾃然保护区为1864年美国为保护红杉树⽽在约西迈特⼭⾕建⽴的⾃然保护区。
1872年美国建⽴了世界上第⼀个国家公园,即黄⽯国家公园。
1879年,澳⼤利亚在悉尼附近建⽴了世界上第⼆个国家公园,皇家国家公园。
⾃此以后,尤其是本世纪三⼗年代以后,世界各国都陆续开展建⽴⾃然保护区的⼯作。
世界上现有保护区:截⾄2007年,按照IUCNⅠ-VI类标准,世界各地共建⽴起10万个⾃然保护区,其⾯积已达到地球⾯积的12.65%。
世界上最⼤的国家公园是位于北美洲的格陵兰国家公园,⾯积为97.2km2。
中国的⾃然保护区:1956年成⽴第⼀个⾃然保护区-⿍湖⼭。
截⾄2007年,中国已经建成各种类型⾃然保护区2,531个,总⾯积为152万km2,占国⼟⾯积的15.19%,其中国家级⾃然保护区265个,⾯积为9,185.1万公顷。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一、引言作为一名优秀大学生,我将通过专业逻辑性强的学科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探索未来在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领域的发展道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职业目标的设定、教育与培训的规划、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个人发展的长远规划。
二、职业目标的设定1. 了解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领域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前景。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是一个涉及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态旅游以及相关政策与法规制定的综合性领域。
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需求,为设定职业目标提供基础。
2. 设定短期目标:获得相关学位和专业认证。
我计划选择野生动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作为本科专业,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深造,获取硕士或博士学位。
同时,参加相应的认证考试,如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师资格认证等。
3. 设定中期目标:积累专业实践经验和技能。
中期目标是通过实习、参与学术研究项目以及参与相关志愿者活动,积累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
同时,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培养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
4. 设定长期目标:成为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的专家或领导者。
长期目标是成为该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或领导者,为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希望能够参与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推动行业的发展。
三、教育与培训规划1. 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在大学期间,我将选择相关的专业课程,包括野生动物生态学、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
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建立起扎实的学科基础。
2. 参加实习与科研项目积极参与相关实习和科研项目,与导师和行业专业人士合作,深入了解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实际工作。
通过实践经验,提升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获取相关证书与资格认证完成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例如野生动物保护区管理师资格认证、生态旅游策划师资格认证等,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拓宽职业发展道路。
1、自然保护区是一种什么样的区域?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珍稀的植物群落、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地区和重要的水源地等,发出界限并加以特殊保护的地域。
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何在?1.保护自然本底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
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2.贮备物种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
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
3.开辟科研、教育基地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
当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
4.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焕发,燃起生活和创造的热情。
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3、我国与IUCN的保护区分类系统比较我国按保护对象和目的可分为6种类型①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例如以保护温带山地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为主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生态系统为主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热带自然生态系统的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等。
②以保护某些珍贵动物资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如四川卧龙和王朗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大熊猫为主,黑龙江扎龙和吉林向海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丹顶鹤为主;四川铁布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梅花鹿为主等。
③以保护珍稀孑遗植物及特有植被类型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如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银杉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黑龙江丰林自然保护区及凉水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红松林为主;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则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④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如四川九寨沟、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台湾省的玉山国家公园等。
⑤以保护特有的地质剖面及特殊地貌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如以保护近期火山遗迹和自然景观为主的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保护珍贵地质剖面的天津蓟县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化石产地的山东临朐山旺万卷生物化石保护区等。
⑥以保护沿海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主要有台湾省的淡水河口保护区,兰阳、苏花海岸等沿海保护区;海南省的东寨港保护区和清澜港保护区(保护海涂上特有的红树林)等。
IUCNIa 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一个地区或海域,拥有出众或具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地质或生理特点与/或物种,可作为科学研究或环境监察。
Ib 自然保护区一大片未被改动或只被轻微改动的陆地与/或海洋,仍保留着其天然特点及影响力,没有永久性或重大的人类居所,受保护或管理以保存其天然状态。
II 国家公园一个天然陆地与/或海洋区域,指定为:保护该区的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于现今及未来的生态完整性;禁止该区的开发或有害的侵占;提供一个可与环璄及文化相容的精神、科学、教育、消闲、访客基础。
III 自然遗址一个地区拥有一个或多个独特天然或文化特点,而其特点是出众,或因其稀有性、代表性、美观质素或文化重要性而显得独有。
IV 生境/物种管制区一个地区或海洋,受到积极介入管制,以确保生境的维护与/或达到某物种的需求。
V 景观保护区一个附有海岸及海洋的陆地地区,在区内的人类与自然界长时间的互动,使该区拥有与众不同及重大的美观、生态或文化价值特点,及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
守卫该区传统互动的完整性对该区的保护、维持及进化尤其重要。
VI 资源保护区一个地区拥有显着未经改动的自然系统,管制可确保生物多样性长期地受保护,并同时可持续性地出产天然产物及服务,以达社会的需求。
4、根据世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发展趋势(1)思想和实践的发展❑文化与价值观:保护的意义❑经费:来源分析❑当地居民:资源问题❑学科、知识和信息;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保护区规划:可持续发展(2)建设与管理发展方向❑生态系统完整性❑围绕生态完整性的规划与建设(3)发展展望❑ 1.有效保护:生物区域规划和管理、物种的发展、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利用❑ 2.生态发展:文化多样性、现代化与自然、利益公平、环境安全等问题❑ 3.科学管理:生活和发展水平、生物资源的转化、补偿机制、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组织机构(2)对我国的启示分类指导、财政投入、与多渠道筹资、保护与利用结合、社会各界捐赠、发行彩票5、自然保护区如何克服发展的瓶颈,其发展的前景在哪里?自然保护区发展的限制因素⏹认识有失偏颇⏹法律法规滞后⏹管理体制不顺⏹社区相对贫困⏹投入严重不足⏹社区冲突不断⏹技术力量缺乏⏹盲目开发利用6、写一篇文章说一说保护区向何处去?7、根据世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以上三题可以在教的那篇论文里找~8、如何处理好保护区内外部的关系?一、保护为根本❑保护区科学规划研究。
提高保护能力,与建设速度相匹配❑争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的法治教育、能力培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科学研究工作。
生境保护、人类影响❑引入新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
参与式、社区共管❑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社区有机结合二、社区为基础❑共同建立制度❑共同发展❑利益共享❑发展社区产业三、科技为先导⏹合理的功能分区⏹做好旅游发展规划❑规划的重要性:科学性、严谨性、前瞻性⏹正确评价自然保护区的游客容量❑环境承载力⏹依据生态平衡原理,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四、发展为动力。
⏹发展社区经济,减轻资源压力❑通过共管,达至经济发展,减轻自然资源压力⏹开发逆境生态旅游,促进生态建设❑利于生态重建⏹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一、保护与发展政策目标的协调统一⏹二、合理、合法、科学利用自然资源⏹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9、试比较自然保护区管理“蚂蚁”模型与“136房子”模型的异同?(1)蚂蚁模型:1.躯体——以自然保护区的工具——分类、分区和分级组成2.两手——以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抓手——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3.两脚——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严格保护的合理利用的对立和统一4.脑袋——以规范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最高形式——《自然保护区法》为指挥中心5.触角——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系需要吸收更多更好的理念和不断的创新才有生命力——科学理念和机制创新(2)136房子模型功能:保护、科研、教育、生产、旅游系统:自然、社会、经济解决的问题:保护区的区情、保护区建设阶段、有效管理的基础“136”房子模型的构建☐一是使用的工具:分类指导。
即分类、分区、分级☐二是明确手段: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机制、理念等10、如何寻找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突破口?▪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积极推行社区共管▪参与式发展社区经济▪增强自然保护区实力)制定与保护区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改革现有的保护区管理体制制定有利于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政策(生态补偿政策、扶贫政策、产业政策)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机制创新(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引进市场管理机制▪建立特许经营权的公开拍卖制度▪多元化的投融资制度)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严格的分区管理、科学的规划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加强保护区的信息宣传)11、如何做好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明确保护目标⏹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纳入区域经济发展计划⏹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与地方部门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社区参与共管⏹开展必要的科学研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与教育力度⏹建立和健全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12、何谓保护区资源?什么是保护区资源的利用?如何使得这个利用是可持续的?(1)是指在特定的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对其保护的发展有价值的生物、环境因素及文化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总和,包括生物多样性、景观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等。
(2)(3)(一)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的原则–保护优先的原则–科技优先的原则–适度非营利性原则–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共同收益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二)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的范围资源•利用的范围–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不同类别的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利用方式–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三)资源利用收益的合理分配–维护国家利益–自然保护区的利益–兼顾地方政府利益–确保社区和居民利益13、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主题旅游,它是指旅游者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同时能够达到可持续管理的旅游。
早期的生态旅游就是指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如丛林探险、观赏热带雨林动植物、攀登高山等。
⏹生态旅游主要有以下四要素☐①以生态学为基础☐②最高境界的旅游体验☐③负责任的旅游行为☐④使当地居民受益。
14、社区共管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可以将社区的自然资源纳入到整个保护体系中社区成为资源管理者之一,变被动保护为主动行为了解社区需求,帮助社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利益共享共同参与,提供工作机会1.自然保护区是一种什么样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何在?答:概念: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珍稀的植物群落、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地区和重要的水源地等,发出界限并加以特殊保护的地域。
什么样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往往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态系统;也常是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或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的所在地等。
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
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
作用和功能:①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
②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
③是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
④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⑤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