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落地中国“钱”景难料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移动支付大战在即,Apple Pay在中国却步履维艰移动互联网的全面兴起也带动了国内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增长,其中以第三方移动支付与P2P金融的发展最为迅猛。
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近期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2015年第3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互联网收单交易规模为36475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0.91%。
1、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
来自Nielsen的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第四季度,在中国一线城市16到59岁的人群中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94%,二线城市智能手机普及率在75%到88%之间,三线、四线城市普及率在66%到88%之间。
而移动支付又与智能手机有着紧密的关联,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也带动了国内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
2、用烧钱补贴的方法,培养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
我们从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多次支付大战较量中就可以看出,他们先后通过发红包、返现等多种补贴方式来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
3、O2O、移动电商的兴起也带动了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
眼下很多移动支付平台都在模仿复制支付宝与淘宝的成功模式,移动电商与O2O就成为了他们很好的平台。
通过在这种带有购买类的移动应用中嵌入自己的移动支付,也就能够带动平台的发展。
4、移动支付在线下支付的优势日益凸显。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目前在很多城市的小区当中都安装了快递取件箱,这个取件箱会为用户24小时免费保存货物,但是超过24小时之后来取,每超过一天就会收取1元的费用,那么这个支付靠什么来解决?难道安排个人24小时值班?线下移动支付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直接通过手机就可以轻松方便付款并取出快递。
这仅仅只是一个方面,事实上在今天很多城市中的大型商场购物、吃饭等都已经流行用手机直接付款。
12月18日,中国银联先后宣布了与三星Samsung Pay以及苹果的Apple Pay达成合作,全面进军移动支付领域。
手机厂商阵营被认为是国内移动支付的最大变数,通过借助全球两大智能手机厂商,银联拥有了可更多覆盖手机终端支付的武器弹药;而通过与银联达成合作,三星Samsung Pay和苹果Apple Pay就轻松获得了数亿的中国银联卡用户。
Apple Pay 想要进军中国先攻四座大山
据MarketWatch 近日报道,苹果与中国银联之间关于ApplePay 入华的谈判陷入了僵局,这意味着中国大陆地区的iPhone 用户可能无法很快用上ApplePay.
苹果自去年发布ApplePay 以后,很快得到美国用户的认可,但在向中国推广时却遇到了不少麻烦。
那么,在进军中国的路上,ApplePay 究竟面临着什么样的难题呢?
1、中国银联
ApplePay 进入中国将直接影响到该领域的关键成员--中国银联。
目前,中国银联负责处理大陆地区所有的跨行交易,因此苹果别无选择,只能
与银联合作。
但苹果的费率问题是一大障碍,在美国,每笔交易除收取0.5
美分的固定费用外,苹果还要收取商户手续费(每笔交易金额的2%)中的
0.15%。
这样的价格令中国银联无法接受。
移动支付是未来商家必争之地,银
联自然也不会轻易将其拱手相送。
去年11 月,曾传出银联与国内Android 阵营手机厂商合作推广其移动支付服AndroidPay(参考了苹果公司ApplePay 的指纹识别+NFC 支付模式)。
这样一来,苹果与银联的合作将更添阻力。
2、支付宝
如今,国内的手机用户逐渐习惯于使用支付宝完成线上支付。
支付宝
为了改变人们的支付手段,不惜投入巨额资金,才让线下支付的手段在线下
商家中慢慢铺开。
虽然在去年的WSJ 科技大会上,马云和库克均表达了在金融支付方面建立合作关系的意愿,但面临支付宝这一国内支付业务方面的巨头,。
Apple Pay入华后我国NFC支付如何发展?彭健【期刊名称】《中国信息化》【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2页(P87-88)【作者】彭健【作者单位】工信部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2010年,我国电信运营商就开始布局NFC近场支付,但由于支付标准不统一,NFC近场支付发展一度停滞。
2012年,在13.56MHz标准成为NFC支付的行业标准后,运营商、银联以及商业银行开始联合发力,但各利益攸关方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NFC支付产业的发展仍不理想。
近期,随着Apple Pay入华、Samsung Pay正式商用、小米5重新添加NFC模块等利好消息的连续释放,我国NFC产业再一次迎来“破冰”机遇。
支付硬件环境相较于远程支付仍不理想。
所谓NFC近场支付的硬件环境,最简化的来看,用户端需要支持NFC支付的手机,商户端需要能够支持NFC支付的POS机。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NFC手机渗透率仅为25%,支持NFC支付POS机的渗透率不足50%。
而以二维码支付方式为主的远程支付对于支付硬件环境的门槛要低得多,一是用户端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我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超90%,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用户端硬件环境十分成熟;二是商户端的硬件设备成本低,商户只需要一把能够进行扫描支付的“扫描枪”,其成本相对带有NFC功能的POS机要低得多,线下普及的速度也相当之快。
尽管NFC近场支付已经进入我国6年,但是支付硬件环境仍然未得到质的改善,在二维码等支付方式的挤压下,市场份额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产业链各方未有效协同形成合力。
NFC近场支付产业链很长,涉及到银联、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商户、用户以及一些下游的设备供应商、终端供应商等,产业链中的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可行的商业模式和利益的分配比例是关键。
Apple Pay入华之前,在整条产业链中拥有较大话语权的主要是银联和电信运营商,二者在过去6年时间里一直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关系。
2022年移动支付市场分析:苹果支付带动支付市场拼抢战争移动支付市场进展势头迅猛,近年来,国内移动支付规模爆发式增长,2022年、2022年分别增长141%、78%,规模为29412.40亿元、52570.60亿元。
下面来看下2022年移动支付市场分析详情。
热门市场从来都不缺少入局者,就像近几年新兴的移动支付,在互联网企业做得风生水起的同时,硬件厂商也来分一杯羹。
支付将来前景巨大,无论对于老牌机构还是新起之秀,支付机构们都想在这片蓝海里分得更多。
这两天,支付市场很喧闹。
微信支付还没有从“提现收费”的质疑声中解脱出来,18日,中国银联宣布,即日起银联云闪付正式开通支持苹果支付服务。
在19家银行抱团支持下,苹果支付高调“入场”。
支付市场的拼抢硝烟似已燃起。
强势“苹果”能搅动支付市场吗?18日一早,“果粉”王小姐就来到王府井苹果店,在服务人员的关心下顺当地添加了招商银行的信用卡。
“不用网络又很平安,就像刷公交卡一样便利地付款,这让我很想试一下,一会儿我就去麦当劳买个早点试一试。
”“今日一大早,通过苹果支付添加建行卡的客户数量不断上升,一分钟添加300多张,截至中午已添加四五万张。
”建行个人存款与投资部处长陈光波介绍。
据介绍,目前国内19家主要商业银行宣布支持苹果支付,首批开通服务的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储、中信、浦发等10余家银行,光大、平安、华夏等银行也将于近期开通上线。
更多最新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分析信息请询问发布的《2022-2022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进展趋势讨论报告》。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全国拥有符合苹果支付要求的苹果设备客户约3000万,苹果支付将逐步分批向客户推送服务,今日可能会有近40%客户能具备加载该功能。
何谓“云闪付”?专家介绍,即在手机中储存一张虚拟卡作为银行卡的“替身”,在POS机上“挥”手机支付。
去年底,中国银联联合20余家银行推出“云闪付”,以此拼抢移动支付市场,并领先在安卓系统手机上实现了“一挥而就”的支付体验。
60世界观察Global View中国电信业CHINA TELECOMMUNICATIONS TRADE 一是Apple Pay 并不神奇,只是用手机NFC 替代了此前的刷银行卡。
你不能往你的Apple Pay 里充值,因为根本没有一个叫做“苹果支付账户”的东西,所以所谓的苹果支付,对于使用者来说,仅仅是将以前刷银行卡变成了刷手机而已,以前是“刷一刷”,现在变成“贴一贴”。
看起来,中国银联与各大商业银行都很喜欢和支持苹果支付,因为,现在的银行卡(包括储蓄卡和信用卡)的刷卡量被支付宝、微信等打击得很惨,即说说Apple Pay 的那些事■ 杨国芳 ︱ 文便之前银联推出了“闪付”,也没有收到任何市场效果,银联和银行的业务遭受很大冲击。
而苹果支付看似是通过苹果手机完成的,实际上与以前的POS 机刷银行卡没有多大区别,还是从银行卡里取钱,只是看起来很酷而已。
二是Apple Pay 只是通道工具,没有账户,你享受不了闲钱理财的增值。
有人说,苹果支付没有账户,所以安全,因为不会被苹果把钱给坑了。
这话听起来好像没错,但你的钱在银行就安全吗?也未必,因为现在的中国各家商业银行也可以“破产”了,而且,这个相对的安全是靠极低的存款收益换来的。
因为苹果没有支付账户,不会分流银行的钱,所以银行喜欢。
但是,对于使用者来说,你通过苹果手机支付付出的钱应该来自你的银行卡的活期存款或者信用卡。
如果是活期存款,那么,日常收益是多少,你懂的!三是苹果支付不收手续费,但苹果肯定不是当活雷锋,因为他盯上了你的大数据。
苹果支付没有手续费,确实不错。
实际上,你以前刷银行卡有人收你手续费吗?除非是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没有商家傻呼呼地向你收费。
至于支付宝和微信、百度钱包等,更没有人向你收过手续费,甚至还有优惠补贴。
实际上,苹果肯定不是活雷锋,他之所以愿意帮银行抢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市场,主要是看中消费大数据。
你每用苹果手机支付一次,苹果都会得到相应的数据资料,从而掌握你的消费习惯,然后大数据是可以用来挣钱的。
APPLE PAY兵败中国
孟健
【期刊名称】《商业观察》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正>Apple Pay进入中国已一年有余,由当初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籍籍无名,这个在全美占据第一份额的移动支付工具为什么在中国折戟?2017年2月18日是苹果Apple Pay进入中国一周年的日子,纵观这一年,苹果却颇有些虎头蛇尾——刚推出时阵仗很大,如今籍籍无名。
这项由苹果、银联支持,堪称''''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技术在中国市场一度掀起波澜,引发市场对第三方支付格局的讨论。
''''This is it'''',苹果CEO蒂姆库克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孟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36
【相关文献】
1.Paypal推出新款芯片卡读卡器支持Apple Pay和Android Pay [J],
2.谷歌在美正式推出Android Pay直接对飚Apple Pay [J],
3.联迪商用支付终端全面支持Apple Pay、Samsung Pay、HCE [J],
4.重硬不重软,三星Loop Pay能否跟上Apple Pay? [J],
5.联迪商用支付终端全面支持Apple Pay,Samsung Pay、HCE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pple Pay和Alipay的传闻发布时间:2021-09-03T07:21:44.633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9期作者:慕容春光[导读] 但是这个传闻,实际引发了很大的,NFC技术,以及Alipay业务的扩展问题。
一年前,互联网又像一天寿命的蜉蝣昆虫,鼓噪散布一段传闻:美国苹果公司的Apple Pay,将和中国阿里巴巴集团的Alipay整合,成为一个新型的,超级的手机支付系统。
当时讨论热烈,但是事后证明只是一个假设的宣传。
大家非常失望,但是这个传闻,实际引发了很大的,NFC技术,以及Alipay业务的扩展问题。
苹果公司2007年推出手机产品,到现在的2021年,共24款,全球总销量超过20亿部。
为什么苹果手机如此得到市场的欢迎,用户的青睐,苹果手机和其他的手机,到底有哪些本质的区别?苹果公司属于这样的一种常见理想中的唯一典型。
那就是苹果公司将现有的,标准,流行,普及的商品,建立出一种全新的制式,架构,格局,并且得到市场的欢迎。
苹果电脑的外型,系统,比传统的英特尔和微软架构的电脑更加靓丽,先进,但是功能不是很丰富,通用。
沃尔特·艾萨克森的畅销书《史蒂夫·乔布斯传》记载,童年领养,少年退学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2006年推出了使用英特尔处理器的iMac和MacBook Pro,注重兼容,软件功能以后,苹果电脑的销量实现了翻盘。
封面上的乔布斯,也像诈死的复活,在2018年拍卖了一封求职信。
企业的领导应该像员工一样,不设职位的雇佣自己。
苹果电脑作为公司最初的,最主要的产品,并未取得很大的市场认同。
但是在苹果公司推出iPod,以及iPhone以后,就成为了品牌的标志,市场的主流,产业的代表。
苹果电脑在iPod,iPhone的品牌促进下,使市场用户产生了很大的连带好感,在一种不可能的前提下提升了销量。
但是苹果电脑还是没有真正发扬传统电脑的优势,没有像手机界的iPhone那样,成为电脑界的创新的畅销系,在公司的收入占比只有10%。
除此之外,虽然Apple Pay也在提供线上支付服务,但无论是支持应用还是用户覆盖范围都远低于支付宝们。
所谓Apple Pay和支付宝之间的竞争,不过是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的另一种体现,Apple Pay不过是银行的幌子罢了。
可以看出,Apple Pay代表的是支付手段的提升,它比第三方支付看起来更加保密也更便捷,无论是近场支付还是远程支付都具备足够的支付能力,而这些正时支付宝们所追求的。
Apple Pay的支付手段是大势所趋或许是因为扫码支付的安全性一直饱受争议,无论是支付宝、微信支付还是百度钱包无不在寻求支付手段的升级,比如支付宝所推崇的刷脸支付和声纹支付,百度钱包也放出过“心付”的概念。
也就是说手机和智能手表等硬件设备早就是BAT们所青睐的支付方式,而Apple Pay和第三方支付还有合作的可能吗?Apple Pay入华的消息可谓由来已久,就在Apple Pay和银联合作的消息敲定之前,还传出过库克和马云商谈的新闻,或许是因为我们所不知情的原因,Apple Pay最终选择了银联而和第三方支付无缘,但Apple Pay从技术上合作第三方支付却是大势所趋的。
Apple Pay在国内使用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借住银联支持云闪付功能的POS机。
需要和大家解释的是,去年12月份,银联联合工行、建行、农行、招行等国内几家主流商业银行正式推出了一款名叫云闪付的手机支付产品,利用手机内置的 NFC 模块,在手机端模拟出一张实体芯片卡,通过与银联认证的 POS 机触碰,读取支付和设备及账户认证的相关信息,输入银行卡的交易密码即可完成交易。
云闪付看起来像是Apple Pay的复杂版本,不仅向手机厂商打开了合作的大门,也向第三方支付平台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比如说百度钱包就曾在去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表露出支持“云闪付”技术的态度。
继Apple Pay之后,三星和谷歌分别上线了Samsung Pay和Android Pay,技术原理和Apple Pay以及云闪付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Apple Pay入华有前途吗?徐鑫【期刊名称】《通信世界》【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1页(P9)【作者】徐鑫【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日前,已经与中国各家银行谈了很久的Apple Pay高调入华,而首批宣布支持苹果Apple Pay的19家银行合作伙伴包括了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主流银行。
众所周知,Apple Pay对于苹果来说,属于战略级别的新业务,因为支付背后是各种金融服务,而苹果手机的用户通常被认为是具有一定消费能力、潜在的金融优质客户,如果Apple Pay能够成功,那么苹果有可能会抢全球金融业的饭碗。
也正因为金融的敏感性,Apple Pay在入华的过程中一直困难重重,各方利益反复博弈,如今终于有了结果。
不过,中国的支付市场并不完全是银行卡当家,BAT三家都有支付产品,而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普及率已经很高。
百度钱包虽然普及率不高,但却在疯狂补贴O2O消费(几十元的餐饮消费百度钱包能返5元之多)。
那么问题来了,Apple Pay现在入华还能分到“一杯羹”吗?首先我们来看Apple Pay的优势在哪里?Apple Pay与我们熟悉的微信和支付宝不同,苹果的移动支付不需要单独的App,而只要NFC与银联云闪付的POS终端接触或者靠近,同时验证指纹就可以完成。
相比传统的银行卡刷卡支付,Apple Pay的优势是快捷便利,无须给收银员卡片并输入密码这么麻烦。
相比于支付宝、微信支付,Apple Pay的使用范围要更广一些,理论上所有可以用信用卡的地方都可以用Apple Pay,而且苹果的加密技术相对来说也比较靠谱,毕竟指纹验证相比密码验证更安全。
与优势相比,Apple Pay的劣势也很明显,即费用。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优化和调整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的通知》,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分为四类,其中“餐娱类”手续费为1.25%;百货、批发等“一般类”手续费为0.78%;超市、水电煤气缴费等“民生类”手续费为0.38%;而公立医院和公立学校等“公益类”手续费则按服务成本收单服务费,发卡行服务费、银行卡清算组织网络服务费均为0。
Apple Pay 入华作者:暂无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6年第1期随着苹果公司和银联达成协议,Apple Pay将在2016年初进入中国,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再生变局。
2015年12月18日,苹果公司和银联同时发布公告称,将在中国推出Apple Pay。
经过相关测试和监管部门认证后,Apple Pay将于2016年初推出,届时银联卡持卡人可以将他们的银联卡添加到支持Apple Pay的iPhone、Apple Watch 以及iPad上。
Apple经过七年积累推出的Apple Pay是目前市面上最佳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兼顾便利性与安全性。
除了美国市场,Apple Pay已进入英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
其美中不足是需要具备NFC功能的POS机支持,而支付基础设施的更新需要较长时间,影响到Apple Pay的推广速度。
Apple Pay获得银联和15家银行的支持,包括四大行、邮储银行、八家主要的股份制银行和两家城商行。
银联在国内拥有庞大的商户网络,耕耘多年的银联闪付系统QuickPass已覆盖近三分之一的POS机,这些都可以直接为Apple Pay所用。
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上,Apple Pay还面临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强大对手的竞争。
这些本土巨头采用条码和二维码方式,适应目前众多用户的手机和商户收银终端不支持NFC这一现实条件,消费者使用便捷,商户端收银设备的改造投入也小,仅需升级扫描枪;同时,地面推广执行力极强,迅速覆盖大量商户,并启动了中国市场极为有效的利器:对消费者和商户的双向补贴。
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基本占领手机线下支付市场,而且众多互联网玩家包括百度、京东、小米力推支付产品的情况下,Apple Pay想在中国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最佳移动支付产品苹果公司在2014年9月发布移动支付产品Apple Pay。
Apple Pay基于NFC技术,并引入了国际芯片卡标准化组织(EMVCo)于2014年4月发布的支付令牌(Payment Token)技术,通过令牌代替主账号(PAN)在支付网络中传递,有效减少信用卡号泄露的风险,再结合苹果自有的Touch ID 技术,进一步减少密码(PIN)泄露的风险,同时带来更大的便利性。
Apple Pay落地中国“钱”景难料
作者:江玲
来源:《金融理财》2016年第03期
虽然苹果Apple Pay副总裁珍妮佛·贝利(Jennifer Bailey)表示:“我们认为中国是Apple Pay的最大市场。
”然而,国内外媒体的普遍反响是,Apple Pay在中国打开市场比美国困难。
Apple Pay在美遭“抵制”
根据苹果公布的信息,Apple Pay支持多种信用卡,并已经与美国银行、第一资本、花旗银行等全美最大的六家信用卡发卡行签订了协议,与支付领域的三大巨头美国运通、万事达和Visa展开合作。
在Apple Pay推广的最初72小时内已经有超过i00万信用卡注册。
然而当这次注册的消费者走进遍布全美的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药店CVS以及全美第二大连锁零售商Rite Aid等零售商店时,却发现这些零售商并不支持Apple Pay。
在2014年12月,也就是Apple Pay在美国面世后的2个月,调研公司ITG发布报告称,美国移动支付市场所有交易量的4%是通过GoogleWallet完成的,而ApplePay的这个数字是1%。
时隔一年后的2015年底,只有20%的iPhone6用户表示使用过Apple Pay,较年初的22%有所下降。
在使用过Apple Pay的人中,只有15%的人经常使用,同样这比春季时调查数据下降了4个百分点。
然而,在本国国内遭受“滑铁卢”之后,苹果公司又把眼光瞄到国外市场上,如今已经有包括中国在内的五个国家引入,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排全球第二,iPhone的大中华区销售量位列全球第一,由此,ApplePay副总裁JenniferBailey表示,中国可能成为全球ApplePay最大的市场。
市场已经饱和
刚刚踏入中国市场的Apple Pay迎面扑来的是早已被微信和支付宝瓜分完毕的市场,虽然Marbridge Consulting创始人马克·奈特金(Mark Natkin)表示:“用户会改用体验明显更好的应用。
苹果需要提供的不仅仅是略好的安全性或略好的易用性。
”然而,想在中国打来市场,似乎并不比美国容易。
一家不愿具名的零售商表示:“本地支付系统已100%饱和,因此中国没有人迫切渴望使用Apple Pay。
目前,所有人的手机上都有本土支付服务,因此只有在出现问题时,Apple Pay才是一个有需要的解决方案。
”不少业内人士也持有这种观点,Apple Pay没有本质的创新,在业已饱和的移动支付上再增加一种选择的必要性并不大。
Apple Pay获得了中国19家大银行的支持。
这意味着,中国80%借记卡和贷记卡都将支持Apple Pay。
而在所有接受这些卡片支付的场合,有1/3将可以使用Apple Pay。
虽然短时间内Apple Pay有能力引发绑卡冲动,然而在中
国三方支付已经日益稳定的大格局下,并不能带来新增用户,充其量只是原有支付用户变换渠道的尝鲜行为而已。
即使跟银联有两年的免费协议,但平台所选择的支付通道仍然要承担费率,并且费率较之微信和支付宝,难说很有优势。
如今,支付宝已经坐拥4亿活跃用户,80%的市场份额,并且同时适用于Android和iOS 系统,对于手机硬件和型号没有太大要求;这些本土支付系统已深入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圈,能用于打车、点外卖和在线购物等活动。
通过这些服务,用户还可以投资基金、支付水电煤账单,向好友发红包,以及向慈善组织捐款。
另外Apple Pay自证清白式的安全机理,初衷是让发卡机构放心,也是向用户示好,但“我不会获取你的隐私用于商业目的”很可能并不是中国消费者的痛点。
虽然商业机构获取位置信息、消费偏好继而推送或者定制某项产品,在某些人看来是骚扰,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习惯信任大型互联网平台以获取便利的服务,这个趋势很难改变。
构建生态系统才是看点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不认可Apple Pay,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并不清楚Apple Pay在国内的收费情况,不过,苹果在中国有大量的存量用户,加上系统相对封闭,相比谷歌安卓系统更容易统一,其在华移动支付领域也更容易有所作为。
不过,当下Apple Pay首先需要找到一种方式,赢得中国用户。
在微信和支付宝持续补贴的情况下,以Apple Pay为代表的NFC支付可能也得入乡随俗,需要在初期通过补贴等手段扩大用户基础。
另外,作为移动支付的两大主流模式,NFC与二维码愈演愈烈,但也不排除最后会像滴滴与快的—样抱团合作,共同构建竞合生态的可能。
对于苹果公司而言,“考虑到苹果目前在国内基本只有应用商店一个线上支付场景,新的Apple Pay有助于开拓线下生态布局,从而促进无人汽车、手表等智能终端的销售。
”业内人士认为,苹果可能降低分成比例以获取生态系统布局,而银联也可能牺牲部分收入获取c端客户。
而乐富高管则认为,“现在支付已经不是目的,只是交互场景的一个工具,支付之外,银联和苹果在生态系统搭建上能做成什么才是看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