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CH2
- 格式:pdf
- 大小:877.38 KB
- 文档页数:9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习题 11.什么是汇编语言,汇编程序,和机器语言?答: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一种机器指令的集合。
汇编语言是面向及其的程序设计语言。
在汇编语言中,用助记符代替操作码,用地址符号或标号代替地址码。
这种用符号代替机器语言的二进制码,就把机器语言编程了汇编语言。
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机器不能直接识别,要由一种程序将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这种起翻译作用的程序叫汇编程序。
2.微型计算机系统有哪些特点?具有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功能强,可靠性高,价格低廉,适应性强、系统设计灵活,周期短、见效快,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维护方便。
这些特点是由于微型计算机广泛采用了集成度相当高的器件和部件,建立在微细加工工艺基础之上。
3.微型计算机系统由哪些功能部件组成?试说明“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
答: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存储程序控制”的概念可简要地概括为以下几点:①计算机(指硬件)应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入 /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
② 在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程序和数据。
③ 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然后再启动计算机工作,使计算机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高速的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这就是存储程序的基本含义。
④ 五大部件以运算器为中心进行组织。
4.请说明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
答: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是执行程序的过程,也就是CPU 自动从程序存放的第 1 个存储单元起,逐步取出指令、分析指令,并根据指令规定的操作类型和操作对象,执行指令规定的相关操作。
如此重复,周而复始,直至执行完程序的所有指令,从而实现程序的基本功能。
5.试说明微处理器字长的意义。
答:微型机的字长是指由微处理器内部一次可以并行处理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它决定着计算机内部寄存器、 ALU 和数据总线的位数,反映了一台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直接影响着机器的硬件规模和造价。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引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深入理解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实验中所学到的内容和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和掌握微机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加深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理解,并能够熟练操作相应的实验设备和软件。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微机系统的组成与原理: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并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2. 微机系统的调试与测试:学习使用调试工具和测试设备来验证微机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通过调试和测试来发现和排除系统中的问题。
3. 接口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了解各种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等,学会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接口电路。
4. 接口电路的设计与调试:通过实际设计和调试接口电路,加深对接口技术原理的理解,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微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微机系统。
通过调试和测试,我们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接着,我们学习了各种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以并行接口为例,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并行接口电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串行接口和USB接口的原理,并了解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接口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接口电路的兼容性等。
通过分析和调试,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调试,我们不仅掌握了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还学会了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接口电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内部结构,而接口技术则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与通信。
本文将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探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意义与作用。
微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内部结构,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方面,微机原理主要涉及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部分。
而软件方面,则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编程语言以及应用软件等。
通过这些硬件和软件组成,微机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便利和效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机原理得到了不断的突破与创新。
例如,CPU的性能不断提高,存储器的容量不断增加,同时操作系统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强大。
这些创新使得微机越来越强大,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而接口技术则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与通信。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接口技术的发展使得不同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资源。
常见的接口技术包括串口、并口、USB等。
通过这些接口,用户可以将设备连接到微型计算机上,并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同时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设备之间的通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在教育领域,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实验和模拟,提高学习效果。
在医疗领域,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疗设备更加智能化,提高了医疗效率和质量。
在工业领域,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提高了产品质量。
同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商业机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一、微机原理1、微机简介微机是一种集成电路技术,它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其他功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以极小的空间和低功耗实现计算机的功能。
微机的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可以实现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力量。
2、微机的组成微机的组成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其他功能部件。
(1)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CPU)是微机的核心,它负责控制和协调微机的各个部件,完成计算机的基本功能。
它由控制器、运算器、寄存器等组成,它们之间可以相互通信,以实现计算机的功能。
(2)存储器存储器是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是实现计算机的功能的基础。
常见的存储器有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是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微机处理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并将处理结果输出到外部设备。
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有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
(4)其他功能部件除了上述组成部分外,微机还有一些其他功能部件,如定时器、中断控制器、DMA控制器等。
它们可以提高微机的性能,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二、接口技术接口技术是指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技术,它可以使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更加高效、灵活和稳定。
接口技术在微机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它可以帮助微机实现与外部设备的通信,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1、接口技术的分类接口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并行接口技术和串行接口技术。
(1)并行接口技术并行接口技术是指在两个设备之间使用多条线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它可以实现高速、高容量的数据传输。
常见的并行接口技术有IEEE-1284、SCSI等。
(2)串行接口技术串行接口技术是指在两个设备之间使用单条线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它可以实现低成本、低功耗的数据传输。
常见的串行接口技术有RS-232、USB等。
2、接口技术的应用接口技术在微机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帮助微机实现与外部设备的通信,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习题与思考题66.1 参考答案:按总线功能或信号类型来分,有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按总线的层次结构分来为,有:CPU总线:微机系统中速度最快的总线,主要在CPU内部,连接CPU内部部件,在CPU周围的小范围内也分布该总线,提供系统原始的控制和命令。
局部总线:在系统总线和CPU总线之间的一级总线,提供CPU和主板器件之间以及CPU到高速外设之间的快速信息通道。
系统总线:也称为I/O总线,是传统的通过总线扩展卡连接外部设备的总线。
由于速度慢,其功能已经被局部总线替代。
通信总线:也称为外部总线,是微机与微机,微机与外设之间进行通信的总线。
常用的系统总线有:ISA总线、PCI总线、AGP总线、PCI-Express总线常用的外总线有:USB总线、IEEE 1394总线6.2 参考答案:(1)可以简化系统结构,便于系统设计制造。
(2)大大减少连线数目,便于布线,减小体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便于接口设计,所有与总线连接的设备均可采用类似的接口。
(4)便于系统的扩充、更新与灵活配置,易于实现系统模块化。
(5)便于设备的软件设计和故障的诊断、维修等。
6.3参考答案:使用标准总线,不仅可以简化设计,有利于组织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缩短研制周期,同时也为灵活配置系统以及系统的升级、改造和维护带来了方便。
总线标准的一般特性规范包含:(1)物理特性定义总线物理形态和结构布局,规定总线的形式(电缆、印制线或接插件)及具体位置等。
(2)机械特性定义总线机械连接特性,其性能包括接插件的类型、形状、尺寸、牢靠等级、数量和次序等。
(3)功能特性定义总线各信号线功能,不同信号实现不同功能。
(4)电气特性定义信号的传递方向、工作电平、负载能力的最大额定值等。
6.4总线位宽:是指总线上能同时传送的数据位数,用bit(位)表示。
总线带宽(总线最大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总线上可传送的数据量,可用字节数/秒(B/s)或比特数/秒(b/s)表示总线工作频率:是指用于控制总线操作周期的时钟信号频率,所以也叫总线时钟频率,通常以MHz 为单位。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们小组在该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方法。
具体实验目标如下:1. 熟悉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学习并掌握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3. 能够使用接口技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拆解和组装计算机主机,了解主板、CPU、内存、硬盘等硬件组件的作用和相互连接方式,以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学习串口、并口、USB等接口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了解不同接口的特点和使用方式。
3. 使用接口技术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通过编写程序和使用相应的接口设备,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如串口通信、并口通信等。
四、实验过程与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计算机硬件的拆解和组装实验,通过拆解主机并观察各个硬件组件,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然后,我们学习了串口和并口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了串口和并口通信的实验。
最后,我们使用USB接口实现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通过串口实现了计算机与打印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实现了打印机的控制和数据输出。
同时,我们还通过并口实现了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成功地控制了外部设备的运行和数据输入。
此外,我们还成功地使用USB接口实现了计算机与移动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实现了文件的读写和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