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 格式:pdf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1
传播媒介视角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传播媒介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音乐产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电视、广播和录音带成为了主要的音乐传播媒介,对流行音乐的传播和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传播媒介的视角下,探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特点和影响。
一、传播媒介对流行音乐的传播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音乐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流行音乐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录音带进行传播。
电视台和广播台成为了流行音乐的重要宣传平台,通过节目、音乐排行榜和音乐专题等方式,推动了大量流行音乐的传播。
录音带的普及也加速了音乐的传播速度,人们可以通过录音带随时随地地享受到自己喜爱的音乐。
二、传媒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特点1.音乐多元化。
在国家政策的放松下,90年代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摇滚、流行、民谣、电子等不同风格的音乐开始得到发展。
在电视、广播等传媒的宣传下,人们开始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音乐,音乐市场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音乐产业化。
在传媒的推动下,90年代中国大陆的音乐产业开始走向产业化,音乐唱片、音乐节、音乐制作等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这也促进了中国大陆音乐产业体系的完善和规范化,为音乐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3.对外交流。
90年代中国大陆的传媒发展也加速了国际音乐文化的交流,许多国外的音乐作品通过电视、广播进入中国大陆,也有更多中国大陆的音乐人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这种国际音乐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多样性和发展。
传播媒介在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流行音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拓宽音乐市场。
通过电视、广播和录音带等传媒渠道的宣传,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受众人群得到了快速扩大,音乐市场也变得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这为音乐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促进了流行音乐市场的繁荣。
传播媒介视角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传播媒介发展的繁荣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经历了从落后赶上到逐渐走向国际舞台的历程,与此各种传播媒介的兴起和普及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
本文将从传播媒介的视角探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与变迁。
传播媒介在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大陆的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仍然是主流的信息传播渠道。
通过这些传统媒介,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得以传播和推广。
电视台播放音乐节目,广播电台播放流行歌曲,报纸杂志刊登音乐评论和专访,为当时的流行音乐提供了必要的曝光和宣传。
一些音乐杂志如《音乐之声》、《摇滚》等也成为了音乐爱好者获取音乐信息的重要渠道。
也正是由于传统媒介的相对滞后和受限,90年代初的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依然比较落后。
在90年代初,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主要受到欧美流行音乐、港台流行音乐的影响,缺乏自身的独特魅力和创新。
传统媒介虽然能够推动音乐的传播,但在宣传手段、曝光渠道等方面依然存在缺陷,限制了音乐的发展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传播媒介的兴起,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逐渐走向了多样化、国际化和专业化。
1994年中国大陆首家商业电台——广东电台音乐台开播,标志着商业广播的兴起,为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商业电台通过不断扩大播音范围,增加音乐节目时长,加大对流行音乐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得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听众基础。
90年代中期以后,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
互联网为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各种音乐网站、音乐论坛的兴起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更多获取音乐信息、交流音乐见解的平台。
网络音乐平台的兴起也为音乐人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多样性和活力。
传播学视角下流行音乐研究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流行音乐在近些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随着商品属性的不断扩展,其文化影响力也在迅速增强“在此背景下,学界针对流行音乐的产生与传播所展开的学理研究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陆正兰教授所著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由此应运而生。
全书分别从符号的符形学、符义学与符用学三个方面建构了系统而完整的音乐符号传播理论框架,并依次讨论了流行音乐文本的符形构成、流行音乐的符号意义传播以及流行音乐社会影响的符号学机制“《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一书除了具有一般著作所共有的知识性与系统性特点外,还显示出了独特的个性——作者所具备的融会中西的符号学研究理念和贯通古今的文艺评判思维,使得该书对很多学科的前沿问题做出了富有创见的研讨,体现出了相当高的学术水准。
总体而言,该书体现出以下三大特色:其一,前沿性与创新性并存”符号学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外对音乐符号学的研究比国内要早很多。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疫晨,国内学界也越来越重视流行音乐的传播符号学研究。
然而,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当前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基于此,陆正兰教授推出了其专著《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该书以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圆融的学术推理,力求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理论体系。
当前,关于文化符号学的研究实践比较匮乏,普遍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而《流行音乐传播符号学》一书,理论构建系统而全面、完整而深入,适时填补了这一空白。
该书的研究对象涉及整个音乐文化领域,每一个议题的研究和探索都颇具时代性,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可以说,该书是一部具有学科开创意义的学术专著,无论是在结构架构上,还是在思维的缜密性上,都已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其二,面与点结合“在当前的文化符号学传播中,流行音乐算是其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形态”与拥有确定文本形式的诗词、绘画等文化体裁不同,流行音乐常常因为演唱者、场地、配乐、传播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落实在符号文本上时,就有可能出现同一首乐曲很多种文本形态、甚至各个文本形态都不相同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流行音乐的文本形态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不确定和很难把握的特性。
浅谈当代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趋势-音乐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流行音乐论文(推荐8篇)之第八篇摘要:所谓流行歌曲, 简单地说是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演唱当前流行的歌曲, 存在娱乐性的特点, 更多的是表现声音的个性化特征, 也可以称之为流行唱法。
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里, 我国流行唱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尽管与欧美流行音乐还有一段距离, 但是已经迈入了新的台阶。
关键词:流行音乐,流行唱法,趋势如果想要确保我国流行音乐演唱的个性化得以充分呈现, 那么就要求我国歌手在演唱流行歌曲的时候, 把音色、演唱习惯等方面当作着手点, 尽可能凸显出音乐艺术演唱个性化的特点, 对音乐艺术特色加以完善与优化, 为流行歌曲的演唱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提供应有的保障。
一、中国流行音乐演唱呈现多元化特点(一) 1RB风格唱法的盛行节奏布鲁斯RB, 是在充分结合爵士、布鲁斯音乐等相关形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RB音乐的应运而生就20世纪的社会而言, 称不上主流音乐。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 中国港台地区陆续出现了一些从欧美回来的音乐人, 这些音乐人不单单将外国文化引入其中, 还带来了欧美流行音乐[1]。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歌手要数王力宏和李玟了。
那时候的唱片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尤其是针对港台音乐文化来说是属于全盘接受的。
那些港台音乐人将欧美流行音乐文化渗透到中文流行音乐之中, 特别是RB音乐逐渐演变成为当今十分盛行的音乐风格。
RB音乐风格的演唱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国的年轻人觉得很时髦, 随着时间的流逝演变成中国流行音乐的主导, 同时也使得很多实力派歌手陆续研究这种演唱风。
(二) 中国风带来的特殊唱法现阶段, 中国风这一流行歌曲风格的首创究竟是谁一直是社会各界饱受争议的话题。
有人说是费玉清,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的音乐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风元素;有人说是周杰伦, 因为在他的音乐中多次使用了我国民族乐器以及欧美流行音乐风格。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研究摘要:流行音乐属于主流音乐,具备较大的音乐影响力,世界的各个角落均有流行音乐栖息地,流行音乐能够对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以及娱乐方式产生影响,实现文化氛围的营造。
现阶段,我国的流行音乐传播媒介较多,主要通过唱片传播、乐谱传播以及电视、广播等媒体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在近几年已经成为流行音乐的主要传播途径。
通过各类媒介进行流行音乐传播,使社会大众对于流行音乐的认可度及接受度提升,并为流行音乐的创作提供有利条件,使流行音乐的表现方式及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传播引言当代流行音乐传播离不开传播媒介,而流行音乐最依赖的是网络媒介。
互联网对于文化传播而言,是一次新的传播革命。
20世纪,流行音乐的传播是通过收音机、电视等,流行音乐的传播存在局限。
网络时代,科技的进步不仅带来了极佳的创作环境,使创作人在资源的搜集上更为便利,而且创作人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向大众传播自己的音乐作品。
当然,当代流行音乐传播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利用网络技术传播音乐时为取得收益会设置付费收听机制,但是大部分的听众会寻找其他的免费平台收听,这其实不利于原创制作人的发展,打击其原创热情,原创音乐的价值也很难充分发挥。
由于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下载音乐,但是这同样给传统的唱片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现有的唱片店难以运营。
除此之外,当代流行音乐的受众人群十分广泛,人们创作音乐的环境越来越开放、条件越来越方便,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到音乐市场的管理,特别是流行音乐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作为受众,一定要提高辨别能力。
我们应充分肯定当代流行音乐传播带来的积极价值和社会效益,也要抵制其中出现的负面影响,采取积极手段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流行音乐传播特点现代流行音乐传播特点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首先是流行音乐内容大众化。
传播媒介视角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大陆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中国传媒媒介发展的辉煌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传媒媒介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而这些音乐作品又通过传媒媒介的传播,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传播媒介的视角下,探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发展及其传播特点。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音乐市场的崛起离不开传播媒介的助推。
在这个时期,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逐渐向多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为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渠道。
音乐节目在电视台的播出,各种音乐杂志的推送以及电台的音乐点播服务都成为了人们获取音乐信息和欣赏音乐作品的重要途径。
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推进,国外音乐节目和作品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音乐的多样化和国际化打下了基础。
传播媒介的影响也为90年代中国大陆音乐人才的培养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传媒媒介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为音乐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台和宣传渠道,促进了更多优秀音乐人才的涌现。
在90年代,像是张国荣、邓丽君、周华健、王菲等一大批音乐人凭借其出色的音乐才华和传播媒介的支持,成为了当时中国大陆乃至整个华语乐坛的代表性人物。
他们的音乐作品通过电台、电视台的播放以及音乐杂志等传媒媒介的推广,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成为了那个时期流行音乐的代表作。
传播媒介的影响也使得90年代中国大陆音乐产业呈现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传播媒介的发展不仅为音乐市场的扩大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促进了90年代中国大陆音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在这个时期,不少音乐制作公司相继成立,音乐制作技术不断进步,音乐市场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也开始显现。
传媒媒介的帮助下,一些音乐节目、音乐活动开始逐渐兴起,音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逐渐完善。
这一切都为90年代中国大陆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坚实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传播媒介的发展对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问题和挑战。
当代音乐2020年第4期MODERNMUSIC传播学视角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张文博㊀刘青莹[摘㊀要]对于我国如今的流行音乐来说ꎬ其已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与发展ꎬ从而使如今的流行音乐成为最受关注㊁最活跃的一种文化艺术ꎮ基于此ꎬ本文主要对在传播学角度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进行研究ꎬ希望能够为我国流行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关的参考建议ꎮ[关键词]传播学ꎻ中国当代流行音乐ꎻ研究ꎻ网络[中图分类号]J60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0)04-0147-03[收稿日期]2020-01-09[作者简介]张文博(1984 ㊀)ꎬ男ꎬ四川音乐学院教师ꎻ刘青莹(1989 ㊀)ꎬ女ꎬ四川音乐学院教师ꎮ(成都㊀610500)㊀㊀立足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分析ꎬ流行音乐不仅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渠道和途径ꎬ其也是流行音乐进行共享与交流的过程ꎬ而在这一过程中ꎬ流行音乐的传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ꎬ同时ꎬ流行音乐中含有的多个要素之间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ꎬ也需要保证其独立性ꎮ而利用传播学ꎬ借助传播学的视野对我国当代的流行音乐进行分析与研究ꎬ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与掌握流行音乐具有的传播规律与传播特点ꎬ从而为当代流行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动力支持ꎮ一㊁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相关理论研究(一)流行音乐的审美内容逐渐人性化对于如今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来说ꎬ其已经真正从政治服务阶段逐渐朝反映作词者内心情感㊁社会现实以及大众文化娱乐的阶段发展ꎬ这也就说明ꎬ音乐已经逐渐从上层建筑中慢慢走向大众群体[1][2]ꎬ真正深入到了广大的人民群众中ꎬ尤其是当代流行音乐ꎬ更是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青睐与支持ꎬ并广泛流传于广大群众中ꎮ当前流行音乐的题材选择广泛ꎬ如亲情题材㊁友情题材ꎬ以及爱情题材等ꎬ无论选择何种题材ꎬ都能够充分彰显出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ꎮ(二)社会审美形式朝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当代流行音乐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多样性和开发性ꎬ而且类型也特别多ꎬ比如摇滚㊁民谣㊁影视金曲以及R&B等ꎬ同时ꎬ音乐人也可以通过比较㊁融合㊁研究以及借鉴传统音乐和时尚音乐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ꎬ从而制作出更加受人们喜爱的歌曲ꎮ比如ꎬ音乐人在对西北风系列的流行音乐进行创新就是非常经典的例子ꎬ而西北风系列这一作品的形式所获得的成功ꎬ也更加真实反映出现阶段社会朝向多样化审美方向发展的趋势ꎬ同时也更加准确反映出当代流行音乐具有的多样化特点ꎮ[3](三)流行音乐朝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流行音乐能够广泛吸取大众文化的精华ꎬ在经过社会媒体进行传播后ꎬ能够使流行音乐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中ꎬ这样一来也使流行音乐有了更加宽广的传播空间ꎮ比如ꎬ像罗大佑等一些具有强烈批判精神㊁浓郁人文情怀的流行音乐创作者ꎬ在这种环境中ꎬ音乐人可以将现代化音乐元素㊁传统化音乐元素以及东西方的优秀音乐元素等进行融合ꎬ而后对其进行创新ꎬ这样一来就可以使流行音乐与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相符ꎬ并满足于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要求[4][5]ꎬ与此同时ꎬ将世界各个地区的音乐元素进行整合ꎬ能够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陌生感ꎬ正是因为流行音乐文化所具有的多样性ꎬ也使流行音乐的审美对象朝更加大众化的方向发展ꎮ(四)意识形态对流行音乐造成的影响在我国ꎬ所谓的大众媒介意识形态ꎬ可以对人民群众的舆论进行引导ꎬ而且大众媒介自身本来就担负着为人民服务的任务ꎮ对于我国的大众媒介意识来说ꎬ也代表党与人民的利益ꎬ重点强调在感情的角度与人民进行交流和沟通ꎬ以此来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性ꎮ我国就利用广播㊁报纸以及电视等多种媒体对意识形态进行传播与宣传ꎬ运用多种传播与宣传方式ꎬ党的政策㊁方针和路线能够得到有效的宣传和落实ꎬ以此来实现大众传媒与意识形态的有效结合ꎮ二㊁传统流行音乐存储介质的演变历史(一)磁带磁带于1963年由飞利浦公司研发并应用于市场ꎬ初期741磁带的主要功能是对各类信号ꎬ如声音㊁图像㊁数字进行记录ꎬ具有使用范围广ꎬ使用量大的特点ꎬ是一种全新的磁性记录材料ꎮ磁带的种类非常多ꎮ比如ꎬ用于记录音乐的磁带ꎬ也被称作为卡带或者是录音带ꎬ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ꎬ磁带作为一种应用范围最普遍的记录流行音乐的载体ꎬ其售价为5元左右ꎬ虽然这个价格在当时非常昂贵ꎬ但是实际的销量非常高ꎮ后来ꎬ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㊁物价上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6]ꎬ流行音乐磁带的价格已经逐渐上涨至15元左右ꎮ我国在1979年1月在广州成立了太平洋影音公司ꎬ这也是中国第一家采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流行音乐录制与出版的立体声音乐盒式卡带公司ꎬ自此ꎬ在中国也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产业ꎬ仅仅经过几年的时间ꎬ该公司已经制作并发行了上千万盒的磁带ꎮ从磁带时期开始ꎬ因为人们消费观念㊁法律等因素的影响ꎬ导致我国的流行音乐一直受到盗版的困扰ꎬ在盗版现象最为猖獗的时期ꎬ在市场中销售的流行音乐专辑很多都为盗版的磁带ꎬ这样一来就导致我国的流行音乐产业呈现一种病态的形式发展与生存ꎮ因为磁带自身具有的缺点ꎬ如易磨损㊁使用寿命短等缺点ꎬ磁带逐渐被CD等其他音乐存储介质所替代ꎮ(二)CDCD是 CompactDisk 的缩写ꎬ在流行音乐的储存中ꎬ指的就是用于储存音乐信号的一种声频CDꎬ也可以将其叫作音乐光盘㊁激光唱片ꎬ于1989年由日本一家公司研发而成ꎮ相比于磁带ꎬCD具有使用寿命长㊁音质良好以及价格低等优点ꎬ从而取代了磁带的存在ꎬ成为了储存流行音乐的霸主ꎮ分析流行音乐唱片的销售情况ꎬCD唱片达到了90%以上的销售量[7]ꎮ随着可写入CD和计算机刻录功能的衍生ꎬ也使CD避免了与磁带一样的淘汰命运ꎮ(三)MP3MP3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ꎬ第一层指的则是音频的压缩技术ꎬ其采用相关的技术ꎬ将一些人们听觉不会轻易接收到的声音进行过滤ꎬ在尽量不损坏音质的基础上ꎬ将音乐按照1:10左右的比例进行压缩ꎬ使音频文件在压缩后可以形成容量更好的文件ꎬ从而更加方便传播和存储ꎬ正因为该技术的开发和利用ꎬ在如今的互联网中ꎬ仍有大量的MP3格式音频文件ꎮ第二层指的则是播放器[8]ꎬ于1995年ꎬ韩国的一家工作室研发了出了世界第一台名为 MPManF10 的一款MP3播放器ꎬ其主要的优点就是便于携带㊁省电㊁反复收听以及不怕振动和磨损等ꎬ更重要的是ꎬ利用互联网技术ꎬ可以大量获取免费的音频资源ꎬ也正是因为如此ꎬMP3播放器在大众群体中快速取代了CD㊁录音机等播放器ꎬ一度成为了人们青睐的对象ꎮ无论从哪一方面进行分析ꎬMP3技术的开发与利用ꎬ可以说具有跨越时代的意义ꎬ人们将MP3作为共享音乐资源的一种技术革命ꎬ而唱片业或者是创作者则是将其看作洪水猛兽[9]ꎮ经过时间的证明ꎬMP3在为人们带来用之不竭的音乐资源的基础上ꎬ也给予了传统唱片行业猛烈的一击ꎮ在传播学角度的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ꎬ无论是哪一种新出现的传播与存储媒介ꎬ都是对原有媒介缺陷的一种补充ꎮ从某种角度进行分析ꎬ无论是磁带㊁CD还是MP3等音乐播放器ꎬ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提高受众的能动性和创造力ꎮ比如ꎬ如果想重复收听某一首音乐ꎬ在磁带时ꎬ需要使用录音机的快进㊁快退功能寻找音乐的开头处ꎬ但是实际寻找时却往往不够准确ꎬ需多次重复才可以成功ꎮ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ꎬ日本某公司研发了随身听ꎬ其能够直接将音乐快进或者快退到起始处[10]ꎬ并重新播放ꎬ但是它也具有明显的缺点ꎬ如费时㊁影响磁带与随身听的使用寿命ꎮ而CD播放机在操作这一项功能时就简单很多ꎬ只需要点击快进或者快退键就能够快速㊁准确找到想要收听的音乐ꎬ但是这一功能只能播放完整的音乐ꎬ如果只想收听某一音乐片段ꎬ则需要从音乐的起始位置播放到想要听的时段ꎮ而MP3播放器则能够解决这一问题ꎬ使用者能轻松随意地指定任一时段或者是任一音乐ꎬ精确度极高ꎮ三、电视与当代流行音乐(一)MV和MTV对于MV来说ꎬ其是 MusicVideo 的简称ꎬ可以将其直接翻译成为音乐视频㊁可视歌曲ꎬ在早些年ꎬ因为MV的播放载体为电视ꎬ所以ꎬ在当时也被叫作音乐电视ꎬ这一概念也与MTV相似[11]ꎬ其好比20世纪90年代初期香港某卫视的音乐频道广告语 MTV就是音乐电视 ꎮ从严格的意义上进行分析ꎬMTV也指一些电视台的音乐频道ꎬ但是二者的本质意义有所差异ꎮ而对于将电视作为媒介的音乐播放载体的音乐视频ꎬ其主要意义指的就是将画面与音乐进行互相结合的一种音乐播放形式ꎮ通常情况下ꎬ为流行音乐配上画面可以更好地解释流行音乐的内容ꎬ从而使受众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与寓意ꎬ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ꎬMV的产生也激发人们对音乐的无限遐想ꎬ而且其表达过于直观ꎬ也对音乐文本本身的意义形成约束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受众具有的生产力ꎮ(二)后现代主义的音乐电视在如今的城市生活中ꎬ音乐电视能够充分地体现出炫目㊁时尚感ꎬ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消费主义图像元素的相关剧情ꎬ而且这一元素也是游离在音乐电视文本以外的一种永恒主题ꎬ其可以与任何一种文本进行联系ꎬ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文本的需要来诠释文本原有的意义ꎮ目前ꎬ在这个眼花缭乱的时尚㊁快速切换的镜头以及无所不能的拍摄角度所故意营造出来的一个充满快乐的世界中ꎬ图像中所体现出来的词不达意㊁碎片化的实际应用都可以消除音乐电视原本作为电视媒介具备的现实主义特征[12]ꎬ使其能够成为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的代言人ꎮ因为音乐电视能够给予人们充足的身体和表面的快乐感ꎬ其与理性和传统的理解大有不同ꎬ在这其中ꎬ没有任何不合理之处ꎬ一切都可以为其所用ꎮ841当代音乐 2020年第4期四㊁网络媒介与当代流行音乐(一)网络媒介下的流行音乐现如今ꎬ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ꎬ数字化技术也得到了深入而又广泛的发展ꎬ在这种情况下ꎬ网络媒介也迎来了新的流行趋势和发展空间ꎬ使大众媒体领域得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ꎮ对于现阶段的流行音乐领域而言ꎬ网络媒介对其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ꎮ随着网络媒介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使用ꎬ这也使流行音乐的传播与创作更加自由ꎬ从而推动了生活和艺术的结合ꎬ而且也进一步拉近了观众和音乐创作者之间的距离ꎮ在网络媒介的作用下ꎬ音乐制作软件的操作与应用也更加简便化[13]ꎬ大众也可以将自己制作与演唱的歌曲放到网络平台中ꎬ这样一来也就进一步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ꎮ(二)网络媒介的使用现状分析针对我国如今的网络媒介使用现状进行分析ꎬ我国网络用户的数量非常庞大ꎬ这也就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媒介来收听㊁观看与下载各种音乐视频ꎬ以此来丰富日常的生活ꎮ同时ꎬ随着移动网络的应用和开发ꎬ也进一步推动了网络技术的发展ꎬ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上网ꎬ从而在网络媒介的作用下使流行音乐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ꎮ(三)网络音乐的发展现状分析对于我国的网络音乐行业来说ꎬ其大多数的收入都来源于付费手机用户ꎬ而使用互联网的用户ꎬ其比较青睐于收听免费的音乐ꎬ这也就使互联网的经济收入大多数来源于广告的费用ꎬ从而导致很多原创音乐的价值无法真正发挥出价值ꎮ目前ꎬ随着我国网络环境的变化与发展ꎬ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用付费的形式来收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和原创音乐ꎬ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ꎬ使网络音乐的形式㊁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ꎬ同时这也说明在未来的发展中ꎬ网络音乐具有更大的价值和发展空间ꎮ现如今ꎬ由于智能手机用户越来越多ꎬ手机这种媒介成为了信息传递与交往的主流ꎬ而网络音乐也因为手机的应用而有了更好的发展ꎬ这也为手机来电铃声与手机彩铃两种功能的普及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与平台ꎮ与此同时ꎬ手机铃声也广泛应用了流行音乐ꎬ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广泛使用的今天ꎬ也进一步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ꎬ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ꎮ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ꎬ网络流行音乐已经深入到大众群体中ꎬ不仅具有网络试听㊁网络下载等功能ꎬ同时也可以让音乐创作人更加自由地将自己录制㊁创作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中[14]ꎬ这也就说明ꎬ在网络媒介的作用下ꎬ促进了网络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播ꎮ(四)网络流行音乐形成的新文化目前ꎬ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ꎬ我国流行音乐也有了进一步的创新ꎬ但是ꎬ因为互联网平台具有的共享性和丰富性ꎬ一些带有恶搞性质的视频开始得到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ꎬ在互联网上传播速度非常快ꎬ受众广泛ꎬ带恶搞性质的视频也逐步发展成为流行音乐体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ꎬ以网络流行语言为载体得到发展ꎮ这些特殊的视频同样能够充分体现出人们具有的人生观㊁情感观以及价值观等ꎮ在这其中ꎬ恶搞型的流行音乐ꎬ其具有两面性的特征ꎬ一方面为正面积极性的作用ꎬ其能够将民情进行准确的传递ꎬ并表达感情ꎬ而且也能够将社会中的矛盾面和黑暗面进行充分的揭露ꎻ另一方面ꎬ恶搞型视频也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ꎬ会导致一些信息扭曲与失真ꎬ进而发生纠纷㊁矛盾和侵权等情况ꎮ所以ꎬ在顺应网络音乐发展形势的过程中ꎬ必须始终保持理性的头脑ꎬ明辨是非ꎬ有清醒的判断ꎬ以引导网络音乐健康㊁积极地发展ꎮ结㊀语综上所述ꎬ目前ꎬ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ꎬ也进一步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ꎬ而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则使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取得更好的效果ꎬ有效弥补了传统磁带㊁CD㊁MP3等音乐播放器的缺陷ꎬ以此来满足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ꎬ促进我国流行音乐的深入发展ꎮ注释:[1]李梦晴.浅谈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新方向[J/OL].黄河之声ꎬ2019(24):142.[2]王㊀曦.民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互融性研究[J].黄河之声ꎬ2019(20):27.[3]范紫薇.如何运用当代流行音乐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J].黄河之声ꎬ2019(18):80 81.[4]李㊀姗.多媒体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传播力研究ꎬ2019ꎬ03(29):214ꎬ216.[5]黄㊀旭.民族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交流与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ꎬ2019(08):135 136.[6]黄健君.流行化与摇滚风:论传统经典文本的现代音乐改编和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ꎬ2019ꎬ41(08):115 119. [7]杨滢英.引入流行音乐ꎬ催化音乐魅力 浅议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引入[J].中国校外教育ꎬ2019(23):10 11. [8]石㊀莹ꎬ郭㊀鹏.中国流行音乐理论研究暨专业建设高端论坛评述[J].音乐天地ꎬ2019(07):4 7.[9]张㊀燚.中国流行音乐研究四十年的历程与困境[J].音乐研究ꎬ2019(04):74 83.[10]王知正.流行音乐全球化影响下高校流行音乐欣赏课的探讨[J].北方音乐ꎬ2019ꎬ39(10):123 124.[11]李一岚.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J].北方音乐ꎬ2019ꎬ39(09):255 256.[12]吴海龙.浅析蒙古族音乐元素在流行乐中的传承及发展[J].科技风ꎬ2019(13):222.[13]王肖肖.浅谈流行音乐美学价值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作用[J].艺术评鉴ꎬ2019(07):44 45.[14]杨周童.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歌曲创作的融合研究[J].黄河之声ꎬ2018(23):18.(责任编辑:刘露心)941张文博㊀刘青莹:传播学视角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传播效果研究作者:靳琪慧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07期[摘要]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因其结构短小精悍、内容流行、情感真挚等特点而被大众所接受,中国当代流行音乐除了具有音乐性之外,还可以具有一定的娱乐性、高业性等。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当面对众多方面的压力时,很多的人都会选择通过聆听流行音乐来达到压力的释放。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途径,本文就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传播的效果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传播效果[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115-0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54[本刊网址] http://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已然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从对音乐的娱乐与生活方式,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传播的媒介也在影响着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效果,从而使得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
一、有关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一)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流行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而存在,有着非常广泛的受众群体,因此,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也需要符合于受众的传播特点,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受众面积小,而具有广泛性特点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无法满足于需求,因此,要不断地改进传播技术与手段,从而在音乐传播中占据重要地位,当然,最重要的是找到符合于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需求,从而促进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
(二)流行音乐的传播媒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传播方式分为了很多方式,但其中以大众传播为主要的一种传播方式,大众传播主工是以大众的传媒机构为传播载体,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报纸、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等,随着互联网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从报刊、杂志、电台、电影等传统的传播方式扩展到了现如今比较流行的传播媒介,如QQ、微信、微博等。
21音乐探索
引言在现代足够好的物质水平下,流行音乐的发展给与人们更加高端的欣赏力,它能够带给人们更加崇高的艺术境界,带引大众产生浓烈的艺术欣赏性,能够娱乐人们的生活,能够舒缓人们的情绪,所以人们的生活应该与音乐相连,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更加享受生活的律动,在音乐的音符中找到充实的自我。
一、传播学视野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重要性在传播学的视野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具有很大的传播性,因为当代流行音乐显示了中国音乐的一个潮流,给与了人们极强的娱乐性,能够成为人们对音乐的追求,能够真实的反映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中国当代流行音乐能够成为人们对音乐追求的主要对象,因为中国当代音乐展示的是中国的音乐精髓,可以反映音乐的深度和水平,对大众起到深刻的吸引力。
所以作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更加能够走入大众的心中,更加能够在传播学的视野下带给人们与众不同的效果。
中国流行音乐包含了当代音乐人对现代音乐的创意和改造,能够使音乐符合现代人们对音乐的要求,所以当代流行音乐必定会激起大众心中的音乐热情,使大众听到当代流行音乐会产生无比的欢喜。
在传播学视野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更加适合中国大众,更加能够娱乐人们的生活,应该在传播学的视野下得到广泛的传播。
二、传播学视野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所拥有的问题
(一)大众没有足够的流行音乐意识在中国音乐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大众没有足够的音乐意识,所以对于一些群众来讲,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对于他们是没有价值的,大众不会借助音乐来排遣自己的情绪,所以这只能造成当代流行音乐的冷淡,使大众不能很好的欣赏当代流行音乐,所以只有使大众拥有更加浓烈的音乐意识,使他们能够足够的认识到当代流行音乐,相信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当代流行音乐获得大众的喜爱,才可以保障流行音乐在传播学的视野下获得更加广泛的传播度。
(二)大众和当代流行音乐的接触不够深在大众的生活中,他们只会认真的做工作,对于消遣来讲也只是拥有简单的娱乐方式,所以他们对当代流行音乐的接触是不够深刻的,在平常的生活中,人们很少是借助音乐来排解内心的不满情绪的,但是实际上当代流行音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人们的枯燥生活,能够带给人们更加积极活泼的生活节奏,当代流行音乐应该得到大众的广泛使用,使流行音乐能够真正的作用于民众,使民众都能跟随着流行音乐产生更加情绪高涨的情感,进而帮助他们更加快乐的生活。
(三)当代流行音乐没有极强的社会宣传力在当代的流行音乐传播中,只有将流行音乐进行广泛深度的宣传才可以使流行音乐具有更加广泛的传播范围,但是,如今的现状是流行音乐没有足够的社会宣传力,不能影浅谈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大力发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然后艺术也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如今在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就展示了音乐的潮流和前卫,受到了大众的疯狂迷恋,所以只有使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更加贴合于大众的生活,才可以赢得更多的关注。
【关 键 词】传播学;视野;中国;音乐
【作者简介】宋蓓(1984~),女,新乡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
响到更多的劳动人民,当代流行音乐只是在网络和媒体上进行传播和宣传,但是不能走进百姓群中,所以这样的宣传力度是不够的。
当代流行音乐必须要借助广泛的宣传力度才可以走进每个人的心中。
三、传播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应该采取的传播策略(一)加强大众的流行音乐意识大众对于流行音乐应该具备一定的音乐意识,只有如此才可以使民众更加了解流行音乐,才可以更加需要流行音乐,民众强大的音乐意识可以指引民众对音乐的热爱,使音乐更加有效地作用于民众,通过民众对音乐的认识和了解,使民众在音乐的倾听中得到慰藉,使大众在倾听流行音乐中得到更加深厚的生活情操,使他们能够更加热爱生活,使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和乐趣。
(二)加强民众和流行音乐的联系在流行音乐的传播中,务必要加强民众和流行音乐的联系,使民众多多的接触流行音乐,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民众和流行音乐的亲密度,才可以使流行音乐更好的作用于民众,民众也可以在流行音乐的倾听中打开心扉,使心灵怅然,最终缔造一个良好的境遇,这对陶冶大众情操,加深大众的心理感受,排解大众内心的忧愁和寂寞有着更加深刻的作用。
所以我们应该要注重流行音乐和大众之间的联系,使之变得更加紧密贯通。
(三)加强流行音乐的宣传,使之拥有更加广泛的受众面积在传播学视野下,流行音乐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可以使之变得更加深受大众的喜爱,相信只有加深流行音乐的宣传才可以使流行音乐更加具有知名度,使其拥有更广泛的受众范围,这样不仅可以使流行音乐拥有更加多的听众,还可以提升流行音乐的影响力,使流行音乐更加深刻的作用于广大的群众,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流行音乐更好的服务于大众,使流行音乐成为大众疗养心伤的最好解药。
结论在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必须要真正的走入大众心中,只有这样它才能体现更深的作用效果,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对于大众而言是一种很好的精神解药,能够使人精神愉悦,能够带给人们更好的听觉享受,所以应该保障流行音乐在传播学视野下的良好进展,相信这样便可以缔造一个更加深刻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参考文献】[1]徐伟伟.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摇滚乐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4.[2]佘涛.中国当代网络流行音乐的发展及相关理论研究[J].河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