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2
《过零丁洋》文天祥翻译、背景【原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作者】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
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
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
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背景】1278年五月,年仅10岁的宋端宗赵昰在溺水后因自幼的娇生惯养和体质虚弱而病死,陆秀夫等再拥立端宗的7岁的弟弟赵昺即位为皇帝,年号祥兴。
朝廷迁至厓山,加封文天祥信国公。
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欲凭山海之险屯粮招兵,寻机再起。
然而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
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辞拒绝。
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厓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
船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中山市南,靠海有个零丁山,山下海面叫零丁洋),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厓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写下此诗以死言志,严正拒绝。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零丁洋:即伶仃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辛苦:辛酸苦难。
遭逢:遭遇朝廷选拔。
起一经:因为精通某一种经书而通过科举考试做了官。
干戈:两种兵器,此处代指战争。
寥(liáo)落:冷清,荒凉。
四周星:四年。
山河:国土,国家。
风飘絮:被风吹散的柳絮。
浮沉:动荡不安。
萍: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的赣江中。
文天祥江西兵败后,经惶恐滩撤退到福建。
零丁:孤苦伶仃。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史册。
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用火烤竹片,竹中水分会像冒汗一样渗出。
【大意】
我遭受苦难正是因为精通经书而获得官职,使我在荒凉冷落的战场上度过
了四年时光。
祖国山河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一样无法挽回,我的一生坎坷动荡,好像被大雨打过的浮萍漂泊不定。
在惶恐滩诉说曾经惶恐的往事,在伶仃洋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能永远不死?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心,永远留在史册中。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意:艰苦的生活经历从读书做官开始,以微薄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沉沉浮浮,如同风雨中的浮萍。
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天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伶仃。
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2.思想感情: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显得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表现了诗人对身世浮沉、山河破碎的哀叹与悲痛,对抗元事业的失败的忧虑不安,以及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3.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
运用比喻,将国家命运比喻为风飘絮,将自己的身世比喻为雨打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大宋江山的破碎以及自己身世的浮沉不定,抒发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哀叹和对国家命运无可挽回的忧虑与悲痛。
_4.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
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惶恐滩”“零丁洋”巧妙地把地名与感情暗合,寓情于景。
写诗人在惶恐滩头被元军击败,心情惶恐不安;被俘后经过零丁洋,感到孤苦伶仃,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抒写诗人抗元失败及被俘后惶恐不安、孤独伶仃的心情。
5.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
采用(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方式,诗人表示人生自古每个人都会死,要留取一颗赤胆忠心永照史册,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6,文天祥在《南安军》中说“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本首诗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试分析这两句诗所表达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都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与民族气节(手法上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诗情方式,《南安军》还运用了典故。
)。
过零丁洋原文及译文过零丁洋古诗原文译文、赏析《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的诗作。
此诗首联二句自叙生平遭际,思今忆昔,感慨万端;以下是我整理的过零丁洋原文及译文,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经度过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无根的浮萍,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旧惶恐,可叹我现在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如果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过零丁洋解释⑴零丁洋:水名,即”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口外。
⑵遭逢:遭受。
起一经: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而入仕途。
一经,古代科举考试,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
经,经籍。
⑶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斗。
寥(liáo)落:荒芜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年。
文天祥从德祐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⑷风飘絮:一作“风抛絮”。
絮,柳絮。
⑸浮沉:一作“飘摇”。
萍:浮萍。
⑹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惶恐滩。
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兵败后,曾从惶恐滩撤退。
惶恐,一作“皇恐”。
⑺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⑻丹心照汗青:忠心永垂史册。
丹心,红心,比方忠心。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这里特指史册。
过零丁洋创作背景这首诗载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宋末帝祥兴二年(1279)正月。
祥兴元年(1278)冬,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服冰片自杀未遂,被解至潮阳。
元军元帅张弘范将文天祥拘于船上,经过零丁洋,挟文天祥围崖山。
当时,宋臣张世杰、陆秀夫等正奉宋帝赵昺徙居在海中的崖山上,崖山成为南宋最终坚守的一个据点。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意思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中的诗句,
意为"越过了零丁孤舟的大洋"。
它是形容主人公彭城的经历,表达了
他卓越的品质、坚韧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过零丁洋"描绘了一个人在漂泊途中面临艰难和孤独的境遇。
"零丁"意为孤独、孤寂,"洋"意为波涛汹涌的海洋,象征着艰险和试炼。
这句诗用生动的形象语言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经历挫折和困难的必然性。
文天祥将主人公置身于艰险陌生的境地是为了彰显其坚守初心、
勇往直前的精神。
他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经历来激励人们应勇敢面对困难,并且在逆境中奋发向前。
这句诗也可引申为人生的历程和境遇。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艰
难和孤独,就像在大洋中一样,经历风浪和挑战。
然而,只有积极乐
观地应对困境和压力,尽力克服障碍,才能越过"零丁洋",走向成功
和幸福。
总而言之,"过零丁洋"是文天祥通过诗歌描绘主人公的孤独和困苦,传达了勇敢面对逆境、坚韧不拔的精神,并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勇于面对挑战,追寻自己的梦想。
【古诗词】过零丁洋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过零丁洋》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
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被押解至崖山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诗的开头,回顾身世。
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自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此诗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
过零丁洋古诗意思《过零丁洋》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是一首以描写海上孤舟为主题的诗。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抒情表达,具有浓郁的古典意味。
下面是一篇关于《过零丁洋》的相关参考内容:杜甫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描写海上孤舟的诗。
整首诗以雄浑有力的词汇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示了海上旅行的艰险和孤寂,以及诗人对逆境的豁达心态。
首先,诗人通过“过零丁洋”的描写,表达了旅行中的困难和艰险。
诗中的“洋”意指大海,而过“零丁洋”则暗示诗人的孤单和无助。
这一描写展示了海洋的危险性和辽阔无边的景象,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大自然的威力。
其次,诗中的“舟”可以理解为描写者自身,也可以视为象征人生旅途中的一艘小船。
诗人用“衰草枯杨”来暗示船上的孤寂,寥落的景象。
高耸的浪花和狂风暴雨的描绘,凸显了船只在海上一波三折的境况。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人类在命运中的颠沛流离和脆弱无助。
此外,在诗中,诗人运用了多种意象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白发生”和“浊酒盈尊”这些形象,暗示了诗人年老和心境的沉郁。
诗人借助这些意象将自己身临其境地描绘在读者眼前,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海上旅行的艰辛和孤独。
然而,尽管诗中描绘的是逆境和困苦,诗人展现出了一种乐观和坚韧的情感态度。
诗中的“醉里卧红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繁杂事务的厌倦,借酒消愁,放自然、放得开。
正是这种宽慰自己心灵的乐观情感,使得诗人在孤寂中找到了些许解脱和宁静。
总之,杜甫的《过零丁洋》在描写海上旅行的困难与浩渺时,通过象征手法展示出旅途中的孤寂和无助。
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运用多种意象,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船在海上颠簸时的艰难和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尽管有逆境,诗人却以乐观和坚韧的情感态度来面对,寄托着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希望。
这首诗展现了杜甫的才华和深刻的思考,也紧密联系着人类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勇敢与智慧。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过零丁洋原文、翻译、赏析过零丁洋原文、翻译、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过零丁洋》全诗解析《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过零丁洋》全诗解析,希望对大家学习这首诗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过零丁洋》全诗解析《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为其代表作之一,约作于祥兴二年(1279)一一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之时。
后来元军元帅张弘范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他出示此诗以明志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作者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从何写起呢?他只抓住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这是关系他个人政治前途的大事;二是“勤王”,是关系宋王朝存亡的大事。
他深感知遇之恩,满怀效国图报之志,以此两端起笔,就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的心境。
四周星,是指德佑元年(1276)正月,文天祥以全部家产充军费,响应朝廷号召“勤王”,至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岭战败被俘,恰是四年时间。
这四年,为了挽救王室,他竭尽全力,折冲樽俎,展转兵间,但仍未能挽回局势。
“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
据《宋史》记载,朝廷征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
因为干戈寥落,孤军奋战,难以御敌,战争打得愈来愈惨,致使宋朝危在旦夕。
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吕师孟、贾余庆、刘启等一伙的谴责!“寥落”,一作“落落”,其意相反,则是指作者自己频繁的战斗生涯,但所揭示的内涵远不及“寥落”广阔。
接着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抒写,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颔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不过写得更为深沉。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它是“干戈寥落”,孤掌难鸣的必然结局。
一个以巩固王室为己任的重臣,眼见山河破碎,端宗在逃难中惊悸病死,八岁的卫王赵(上日下丙)在陆秀夫等拥立下,行朝设在崖山海中,追兵一到,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大宋江山已如风中柳絮,无法挽回,能不痛心泣血?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的意思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一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当时南宋朝廷被元军侵略、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诗中的“过零丁洋”,意指船只在海洋中穿行、漂泊。
这一形象化的表达,寓意着国家的沦丧和人民的流离失所。
诗中写道:“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这些诗句描绘了当时战乱频发、人民饱受苦难的局面。
《过零丁洋》中还表现出文天祥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切和怜悯之情。
他写道:“战火中原吞百川,秦人何惜千万钱。
身当恶名犹可恤,岂是蓬蒿各一篇。
”这些诗句表达了文天祥对于国家利益被忽视、民众生活被摧残的愤懑之情。
他呼吁各方面应该关注国家和民众的疾苦,共同努力挽救国家命运。
诗中还包含了文天祥对于忠诚、正直、坚贞不屈的崇敬和赞美。
他写道:“昔时人已乘黄鹤,咄咄逼人无一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些诗句赞美了那些为国家民族勇往直前、不畏强敌的英雄们,并表达了文天祥对于国家复兴的期盼和对于英烈精神的崇高敬意。
总体来说,《过零丁洋》是文天祥表达忧国忧民的诗篇,通过描绘战乱中国家和民众的苦难、呼吁关注国家利益和民众疾苦、赞美忠诚
正直的精神,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于国家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