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兽医药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兽医药理学兽医药理学是研究动物体内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兽医学领域中,药物治疗是治疗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而兽医药理学的研究则为合理应用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
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以及药物与生物体内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等。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生物转化过程,最终被转化成更容易排泄的代谢产物。
药物的代谢对药效和毒性都有重要影响,因为药物的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或毒性。
因此,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十分重要。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后会通过血液输送到各个组织器官中,这个过程称为药物的分布。
药物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的结构、脂溶性、离子性等。
了解药物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规律有助于合理调整药物的给药方案。
药物的排泄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后需要被排泄出去,否则药物会在体内积累并产生毒性。
药物的排泄途径有尿液排泄、胆汁排泄、呼吸气体排泄和皮肤排泄等多种方式。
药物的排泄过程不仅受到药物特性的影响,还受到肾功能、肝功能等生理状态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在治疗动物疾病时,常常会使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这就容易出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增强或降低药物的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时,需要充分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后果。
结语兽医药理学是研究动物体内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的学科,它为合理应用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对药物的作用机制、代谢、分布、排泄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动物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随着兽医学的不断发展,兽医药理学能够为动物的健康和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兽医药理学药物作用原理与合理用药药物是兽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合理的用药可以对动物的疾病起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兽医药理学中药物的作用原理和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
一、药物作用原理1. 药物分类根据药物的作用方式和治疗对象,药物可以分为多类,包括抗生素、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抗炎药物等。
不同种类的药物作用原理各不相同。
2. 药效学原理药物在机体内发挥作用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直接作用:药物能够与机体的生物分子发生特定的物理或化学相互作用,改变其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 间接作用:药物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生物转化过程,产生活性物质或改变机体内的代谢过程,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 拮抗作用:药物通过与特定的受体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阻断其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抑制疾病的效果。
- 随时间变化的作用:药物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包括起效、达到峰值、消失等。
二、合理用药原则1. 药物的选择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是根据动物的疾病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不同种类的药物对不同疾病有不同的疗效,因此,需要对动物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并根据临床指南或经验选择适当的药物。
2. 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的选择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
药物剂量过大可能导致药物中毒,剂量过小则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
此外,给药途径的选择也要考虑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因素。
3. 药物的疗程合理用药还需要考虑药物的疗程,即用药的持续时间。
不同疾病的治疗时间各异,需要动物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并在用药期间对动物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测。
4.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所产生的对动物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效应。
在合理用药的过程中,医生需要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并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动物的反应。
此外,药物之间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导致疗效下降或不良反应增加,因此需注意合药与交叉过敏等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的兽医药理学与药物代谢动物医学专业的兽医药理学与药物代谢是研究动物体内的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对动物身体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学科。
兽医药理学与药物代谢的研究对于合理使用药物、确保动物用药安全以及治疗动物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理学概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包括药物的来源、性质、药理学分类、药效学、毒理学、药物剂量等内容。
在动物医学专业中,药理学的研究旨在了解和掌握不同药物对动物身体产生的作用,以及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药物吸收过程1. 直接给药在临床兽医实践中,常采用直接给药的方式将药物输入动物体内,比如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
药物通过不同给药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后,需要通过吸收过程才能起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2. 药物吸收机制药物的吸收主要受到生物利用度、溶解度、药物剂型、药物分子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循环系统,通过通过肠道、胃黏膜、肺黏膜、皮肤等途径被动物体吸收。
三、药物分布过程1. 药物分布特点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不同组织和器官之间的分布情况。
不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常常受到药物的吸收速度、绑定蛋白质、血液灌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药物分布机制药物通过循环系统被输送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药物在体内会与血浆蛋白、细胞膜等结合,从而影响药物在组织或器官的浓度和活性。
四、药物代谢过程1. 药物代谢种类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而发生的变化,包括氧化、还原、水解、酰基转移等反应。
在动物体内,药物主要经由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
2. 药物代谢机制药物代谢主要由酶系统参与,包括细胞色素P450、酯酶、转移酶等。
药物经过代谢后,一部分被转化为有效部分,一部分被转化为代谢产物,然后由排泄机制排出体外。
五、药物排泄过程1. 药物排泄途径药物在动物体内经过代谢后,需要通过不同的排泄途径排出体外,主要包括肾脏排泄、肠道排泄、肺脏排泄和乳汁排泄四种途径。
兽医药理学药物 :指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动物疾病或促进动物生长、生产的各种化学物质。
毒物: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一与药物只是量的差异处方药:凭兽医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兽药。
药物的转运方式: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饮/吞噬作用、离子对转运。
药物体内过程:吸收(进入血液)、分布、生物转化(肝脏)、排泄(肾脏)峰浓度:血管外给药的药时曲线的最高点。
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般所需的时间消除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
生物利用度: 药物以一定的剂型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和抑制药物作用的方式(1)局部作用(local action)与吸收作用(absorptive action)(全身作用)(2)直接作用(dirct action)(原发作用)与间接作用(indirect action)(继发作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机体不利、不符用药目的(1)副反应:在常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量反应。
(2)毒性反应:药物用量过大或过久对机体功能、形态产生损害。
(3)过敏反应:又叫变态反应其本质是免疫反应。
动物机体初次接触这些药物,机体细胞动物机体初次接触这些药物,机体细胞中的蛋白质与这些药物结合成完全抗原。
(4)继发性反应: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为继发性反应。
(5)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或混合使用时,可能出现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结果可能产生浑浊、沉淀、气体或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药物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药物的安全指数:LD50/ED50 ; LD5/ED95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剂量 2.剂型 3.给药途径 4.联合用药与重复用药二、动物方面因素 1.动物的种属差异 2.生理差异 3.个体差异4.病理因素三、饲养管理与环境合理用药:1.正确的诊断和明确的用药指征 2.熟悉药物药动学特征 3.预期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4.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5.合理的联合应用 6.正确处理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的关系 7.避免兽药残留人工合成抗菌药抗菌谱:抗菌范围抗菌活性;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耐药性:是指病原体与化疗药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甚至消失,致使化疗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抗菌药后效应(PAE):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短暂接触后,将药物完全除去,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兽医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兽医药理学是兽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动物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所使用的药物和药物制剂的原理、应用和安全性。
以下是兽医药理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
1. 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是兽医药理学的基础。
了解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可以帮助兽医专业人员更好地判断药物的适用性、剂量和疗程。
2.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代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代谢是兽医药理学中的重要问题。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兽医专业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代谢情况,以便对药物的剂量和疗程进行合理的调整。
3.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是兽医药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药物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皮疹等,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和治疗效果。
因此,兽医专业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4. 药物的免疫学作用和免疫调节:药物的免疫学作用和免疫调节是兽医药理学中的复杂问题。
药物可能会影响动物的免疫系统,从而影响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此外,药物还可以通过免疫调节来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疾病治疗。
5. 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是兽医药理学中的另外两个重要问题。
药物的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疾病的疗效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则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排泄和药物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情况。
绪论1. 药物(drug):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广义:凡能通过化学反应影响生命活动过程(包括器官功能及细胞代谢)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
2. 兽药(animal drug) :以动物为使用对象的药物;包括能促进动物繁殖和提高生产性能的物质。
3. 毒物(poison):对动物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4. 药物剂型(Dosage Form):用原料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适合临床应用的一种药物形式。
Eg. 粉剂、片剂、注射剂等。
5.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具体的某一种剂型则称为制剂。
Eg, 土霉素片,葡萄糖注射液等6.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7.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 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8.生药学(Pharmacognosy):研究各种天然药物的来源、性状、有效成分、作用、应用、加工的学科。
生药:是指动物、植物、矿物经简单加工调制而成的药物。
9.药剂学(Pharmacy):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10.药物化学(Pharmaceutical chemistry):研究药物的制备原理、方法及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药理学(pharmacology):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治疗学(Pharmacotherapeutics):侧重于药物的应用研究,即研究疾病防治中药物的应用问题。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药毒物的毒性、入侵途径、中毒机理、病理过程、避免中毒发生的学科。
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1.突触(synapse):指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连接并完成信息传递的重要结构。
2.拟似药或激动药(agonist):结合后能激动受体,产生与递质相似作用的药物。
动物医学专业的兽医药理学与药物研发动物医学专业的兽医药理学与药物研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动物体内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过程以及药物治疗效果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兽医药理学的概念和作用、兽医药物研发的重要性和挑战、兽医药物研发的工作内容和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兽医药理学的概念和作用兽医药理学是以动物体内药物的作用机制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通过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兽医药理学可以揭示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原理,为药物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兽医药理学对于兽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兽医师合理选择药物、确定剂量,并预测治疗效果,提高兽医临床治疗的水平。
二、兽医药物研发的重要性和挑战兽医药物研发是促进动物健康和兽医医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人们对动物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兽医药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过程与人类存在差异,因此兽医药物的研发存在着许多挑战。
兽医药物的品种复杂,需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从药理学、毒理学到临床试验,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三、兽医药物研发的工作内容和步骤兽医药物的研发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筛选: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从大量的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潜在疗效的候选药物。
2.药物试验: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评估候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毒性和药效等指标,为后续的临床试验进行准备。
3.临床试验:将已通过前期试验的药物进行人工养动物试验,观察其在动物体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药物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4.药物注册:通过研究结果的积累和分析,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评估,将有潜力的药物提交给相关机构进行注册和上市。
在兽医药物研发的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动物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实验和分析,以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准确性。
结语兽医药理学与药物研发是动物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提高兽医临床治疗水平,保护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药学专业的兽医药理学与药物作用机制动物药学是研究动物药物的发展、应用和管理的学科,其中兽医药理学是动物药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兽医药理学研究动物体内药物在生物系统中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物药学专业的兽医药理学及药物作用机制。
一、兽医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兽医药理学是兽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通过学习兽医药理学能够了解动物对药物的反应、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以及动物体内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学。
此外,兽医药理学还包括药物毒理学的内容,即药物对动物体的有害效应和安全性评估。
1. 药物吸收与分布药物的吸收与分布是药物在动物体内起效的前提。
药物可以通过口服、皮肤贴敷、注射等途径被动物吸收和分布到相应组织或器官中。
不同的药物吸收和分布方式会对药物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兽医药理学的学习中需要对不同药物的吸收和分布特点进行深入了解。
2. 药物代谢与排泄药物在动物体内会发生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其中代谢通常是在肝脏中发生。
药物经过代谢后会转化成代谢产物,有些代谢产物具有药理活性,有些则失去了药理活性。
排泄则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肠道、呼吸系统等途径排出体外。
了解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过程,可帮助兽医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指的是药物与生物体内分子或细胞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方式。
兽医药理学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和理解,以便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正确应用药物。
1. 受体介导的作用很多药物的作用是通过与生物体内的特定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受体是位于细胞膜上、细胞内或细胞核内的蛋白质分子,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够激活或抑制受体,从而改变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及生理功能。
例如,β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β受体的激活,从而降低心率和血压。
2. 酶介导的作用一些药物能够与生物体内的特定酶结合,从而干扰酶的正常功能。
酶是调控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分子,药物与酶结合后,可以使酶活性降低或增强,从而影响细胞内的代谢反应。
第一章药物与兽医药理学
重难点:
1.药物的定义及与毒物的区别与关系
2.药物的分类
3.兽医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名词解释:药物、毒物、兽药、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剂型、制剂、处方、OTC、Rx、药典
药物:指用于诊断、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物质。
理论上讲,凡能通过化学反应影响生命活动过程的化学物质均属药物范畴。
兽药还包括促进动物生长繁殖和提高生产性能的物质。
毒物:对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药物超过一定的剂量也能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药物和毒物的区别仅在于剂量的差别。
药物长期使用或剂量过大都有可能成为毒物。
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品、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兽药管理条例定义)。
药物分类:天然药物:植物、动物、矿物或微生物发酵产物合成药物: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抗菌药生物技术药物: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制品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内容:药效学与药动学
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作用、作用机制)(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兽医药理学的任务:指导合理用药【(1)熟悉和掌握各类兽药的基本作用、原理、适用症(indication)和禁忌症。
(2)阐明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
】研发新药【(3)开发新药和新制剂】
药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药理学方法:以健康动物和正常器官、组织、细胞等为实验对象进行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
对分析药物作用、作用机制及药代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治疗学方法:采用药理学研究方法动物病理模型,观察药物治疗作用,筛选药物的药理活性。
临床药理学方法:以健康志愿者或病人为对象,研究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和不良反应,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药理学术语
剂型:药物原料经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兽医临床应用的形式。
(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和气体剂型)
制剂:根据兽药典、兽药规范或处方手册等收载的处方而制成的成品。
如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土霉素片等。
处方:是医疗和药剂配制的一项重要的书面文件,也是兽医师或药剂师为畜禽等动物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需要而开写或设计的药方。
处方可分为法定处方和兽医师处方
法定处方:《兽药典》收载的制剂处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得随意更改。
兽医师处方:由医疗单位或药厂为了医疗需要,由兽医师从控制药物质量出发而制定的制剂处方。
这种处方仅作试用。
处方组成:
1. 处方前记:医院全称、科别、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日期等。
畜禽主人、住址、畜别、姓名、性别、年龄、体重、品种等。
2. 处方头:以“R”或“Rp”开头。
3. 处方正方: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等;
4. 处方后记:包括医生、药剂人员、计价员签名,以示负责。
司药、兽医签名。
处方药(RX):为了保证用药安全,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的,需凭医师或其它有处方权的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出售,并在医师、药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
处方药大多属于:1、刚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或副作用需进一步观察。
2、可产生依赖性的药物,如吗啡类镇痛药、催眠安定药等。
3、药物本身毒性较大,如抗癌药物等。
4、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所需的特殊药品,如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医药报刊进行广告宣传,不准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
传。
非处方药(OTC):柜台发售药品: 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说明书就可自行使用。
OTC大多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
兽用处方药是指凭兽医处方方可购买和使用的兽药。
兽用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兽医处方就可以自行购买并按照说明书使用的兽药。
药典是一个国家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编撰,并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性的约束力。
药典收载功效确切、副作用较小、质量较稳定的常用药物和制剂,并规定其质量标准、制备要求、检验方法、作用与用途、用法和用量等,以作为药品生产、检验和使用的依据。
中国药典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具有国家法律效力的,记载中国药品的标准、规格的法典,是中国药品生产、供应、使用和管理部门检验药品的共同依据。
至今为止,中国药典共出版了9版
七、新药的研制过程: 新药研制:新药临床前研究和新药临床研究。
新药临床前研究:药学研究、药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
新药临床研究:I期、II 期、III期、IV期临床试验。
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主要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性和药动学规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II期临床试验: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主要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并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III期临床试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应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的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进一步考察新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尤其注意罕见的不良反应)。
新兽药:指我国新研制的兽药原料药品及其制剂。
兽药新制剂:指用国家已批准的兽药原料药品新研制、加工出的兽药制剂。
已批
准生产的兽药制剂,凡改变处方、剂型、给药途径和增加新的适应症的亦属兽药新制剂。
新兽药分类:一类:我国创制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包括天然药物中提取的及合成的新发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我国研制的国外未批准生产、仅有文献报道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新发现的中药材或中药材新的药用部位。
二类:我国研制的国外已批准生产,但未列入国家药典、兽药典或国家法定药品标准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三类:我国研制的国外已批准生产,并已列入国家药典、兽药典或国家法定药品标准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天然药物中已知有效单体用合成或半合成方法制取的原料药品及其制剂;西兽药复方制剂(自行创制的处方)及中西兽药复方制剂。
四类改变剂型或改变给药途径的药品;新的中药制剂(包括古方、秘方、验方、改变传统处方组成的);改变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中成药。
五类:增加适应症的西兽药制剂、中兽药制剂(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