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202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主观题简答题0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02简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答:(1 )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03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答:(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宽广道路,为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2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区别于别国经验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国情的一次伟大尝试。
中国共产党人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极探索如何既不教条主义,又不经验主义。
本文从笔者归结的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群众路线、坚持党的领导三方面,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今天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经验的总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标签: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我们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要从实践中来学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归纳分析,得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总结认识。
但是,对革命时期和过渡时期的认识是否可以作为一般经验继续沿用,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根本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于国民党叛变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随后,八七会议总結大革命失败原因,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使得全党充分认识到掌握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这正应验了无产阶级不能放弃暴力革命这一原理指导。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采取了暴力革命的方式,依赖于人民军队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斗争牺牲,成功抵御外敌、打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统治。
今天,人民军队依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人民军队的武装斗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说,又发展了暴力革命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发展了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需经历一个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阶段。
不同于最初设想的暴力夺取资产阶级经济基础,也不同于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时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过渡。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农业上采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手工业上采取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和平赎买方式。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下成立的,至今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
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发展历程,总结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探求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的有机统一,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90年发展历程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以中国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这也就是毛主席当年所说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当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那一刻起,便同时领受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既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熟悉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原则,又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加以灵活把握与运用。
1、毛泽东思想的确立--------第一次飞跃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并没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随着革命斗争实践的深入,面对中国革命复杂形势,许多共产党人纷纷开始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新途径的苦苦探索。
毛泽东对中国的过去及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井冈山的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状况,理性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发现并提出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了它是一支中间力量,可以争取为革命的同盟军;中国革命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广大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首先是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和发展农村根据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途径再思考作者:周连顺来源:《理论探索》2008年第01期〔摘要〕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艰辛探索。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四个基本途径: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员和干部,提高全党理论水平;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答中国社会历史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独特经验,积极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和成熟;四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继承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相结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途径,毛泽东〔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8)01-0038-04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的相结合,一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相结合。
笔者认为,这样的概括是不够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系统分析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探索,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有助于在新的实践中更好地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发展。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员和干部,提高全党理论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推进的,它的进展程度与全党的理论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一直都非常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教育党员和干部,推动全党提高理论水平,这成为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途径。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每到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变时期,毛泽东总是强调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领导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早期,毛泽东就深刻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作者:唐麒昆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18期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另一条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对于认识、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途径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
自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和中华文明积累了几千年的各种问题在西方文明的强势冲击下,瞬间全部爆发出来。
生存和发展成为当时中国人最现实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引进了很多主义、很多理论,这些理论依托各种思潮和政治力量不同程度地在中国社会进行了实践,但都一一失败,只有马克思主义成功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过程,其途径是一个在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其基本途径有两条,即: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一个政治命题,是民族精神空前振奋的背景下,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交互作用下的产物。
关于中国化的问题,人们提出很多,有西学中国化、文艺中国化、科学中国化、哲学中国化、语言中国化、艺术中国化等,但多囿于东西方文化之争,较少涉及国内政治斗争,没有把中国化立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张申府曾经指出,在社会生活泛政治化和政治生活先军事化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率先“重视革命理论的中国化”,使中国化运动超越纯文化之争,鲜明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现代性启蒙、现代军事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融进了中国现代的实际行动,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贡献。
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的第一个结合是与政治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可以叫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时代和社会实践的结合。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形式和实践成就(一)要探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就要知道马克思主义具体是什么。
狭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
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它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马克思主义也是一门科学,它揭示了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与近代以来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密切相关,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正确选择。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实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
对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提出、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
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不能照搬照抄或简单地套用这些原理,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按照中国本民族的形式,来加以科学的运用。
《概论课》复习思考题汇总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选择、简答、辨析)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选择、简答、辨析)主要理论成果: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四个全面”两大成果及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①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2017—2018年度第2学期(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XX论成果成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首先,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最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与其重要意义历史必然性: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理论的内在要求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此在中国,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5.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取收入,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
6.四个全面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7.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名词解释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本类容: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二、理论联系实际三、实事求是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基本类容之间的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2、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实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按照事物本来面目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解放思想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的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是各国经济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动力,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亚非会议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已经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6、中国军队现代化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目标,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符合发展,充分发挥信息能力在战斗;充信息能力生成中的主导作用。
军队现代化建设包括武器装备、军事人才、后勤保障、体制编制和军事理论的现代化等基本内容。
简述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有哪些?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2、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8)、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理论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4、简述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袭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3)、保护民族工商业5、简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以共产党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
1.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是马克思主义和名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名族形式表现出来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名族主义的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论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名宝贵的精神财富
4是创立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政治基础。
5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指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名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种类型?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与分配
2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3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促进国民经济科学发展的措施: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设新型工业化道路。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统筹区域发展
5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友好型国家。
简述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容: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简述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内容: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