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7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设计、工程学和商业运作的理论与实践,旨在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供解决方案。
- 工业设计史是工业设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工业设计发展历程的研究,帮助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起源、演变和现状。
1.2 教学目标- 了解工业设计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设计风格和特点。
- 分析工业设计史对当代工业设计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 掌握工业设计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第二部分:工业设计起源与演变2.1 工业化的兴起与工业设计的起源- 工业化对工业设计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 工业设计概念的提出和早期实践。
- 工业设计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案例。
2.2 工业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和特点- 工艺美术运动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 包豪斯学派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影响。
- 工业设计在20世纪后半叶的演变和创新。
第三部分:工业设计史与当代工业设计3.1 工业设计史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工业设计史对当代设计思维和创新的启发和借鉴。
- 工业设计史对当代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影响。
3.2 当代工业设计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当代工业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
- 革命性技术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第四部分:工业设计史研究方法与实践4.1 工业设计史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文献资料的查找和整理。
- 设计史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4.2 工业设计史案例分析- 分析工业设计史上的典型作品和设计思想。
- 就当代产品进行工业设计史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与考核5.1 学习任务与要求- 学生需参加课堂讨论、小组项目和个人研究报告。
5.2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项目报告的成绩。
第六部分: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和学术期刊。
结语: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工业设计史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工业设计的演变过程和当代发展趋势。
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法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术研究能力。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引言:工业设计是一门涵盖设计、工程和商业的综合学科,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
本文将探讨工业设计的历史演变,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到现代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一、工业革命与工业设计的兴起工业革命的到来对工业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机器的出现,传统的手工艺逐渐被机械化取代,这为产品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19世纪末,工业设计的概念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流行起来,设计师们开始将美学和工程原则应用于产品设计中。
二、包豪斯运动与现代主义设计包豪斯运动是20世纪初德国的一场设计革命,它提倡将艺术与工业相结合,推崇简约、功能主义和实用性。
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对整个工业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强调了产品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并倡导了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设计思想。
三、意大利设计的崛起20世纪中叶,意大利成为了工业设计的重要中心。
意大利设计师们以其独特的审美触觉和创新的设计理念,将意大利设计推向了世界舞台。
他们注重细节和材料的选择,将艺术与工业相结合,创造出一系列经典的设计作品。
四、数字化时代的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设计成为了工业设计的新趋势。
CAD、CAM和3D打印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品设计更加高效和精确。
然而,数字化设计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和软件,以及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保持创新和个性。
五、可持续发展与工业设计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工业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需要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他们需要运用材料的循环利用、能源的节约和产品的寿命周期等概念,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工业设计的历史演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到现代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工业设计一直在不断进化和创新。
通过学习工业设计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设计师们的努力和智慧,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为未来的设计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工业设计史(全套教案)一、工业设计概述1. 工业设计的定义工业设计,是指以工业产品为对象,运用美学、工学、心理学等知识,通过创意构思,对产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外观、使用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的一门学科。
2. 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末):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业,工业设计开始萌芽。
(2)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兴起,强调功能主义,工业设计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专业。
(4)创新阶段(21世纪初至今):互联网、智能化技术融入工业设计,跨界融合成为趋势。
3. 工业设计的重要性(1)提高产品附加值:优秀的工业设计能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提高产品附加值。
(3)推动产业升级:工业设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二、工业设计史上的重要流派与人物1. 现代主义设计(1)代表人物: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米斯·凡德洛、勒·柯布西耶等。
(2)设计理念:强调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随功能”,追求简洁、实用的设计风格。
2. 后现代主义设计(1)代表人物:罗伯特·文丘里、迈克尔·格雷夫斯等。
(2)设计理念:反对现代主义的单一性和排他性,主张多元化、个性化设计。
3. 北欧设计(1)代表国家:瑞典、丹麦、芬兰等。
4. 德国的理性设计(1)代表人物:迪特·拉姆斯等。
(2)设计理念:强调设计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注重功能与美学的统一。
5. 意大利的设计风格(1)代表人物:吉奥·庞蒂、马赛罗·扎努索等。
(2)设计理念:注重创意与时尚,追求优雅、浪漫的设计风格。
三、工业设计史上的经典案例1. 现代主义设计的代表作——米斯·凡德洛的“巴塞罗那椅”2.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典范——罗伯特·文丘里的“母亲之家”3. 北欧设计的代表——阿尔瓦·阿尔托的“阿尔托花瓶”4. 德国的理性设计——布劳恩公司的家用电器5. 意大利设计的典范——阿特米德公司的“水滴椅”四、工业设计的教育与传播1. 工业设计教育的兴起随着工业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各地纷纷成立工业设计专业院校。
工业设计教学大纲〔共3篇〕第1篇:工业设计教学大纲工业设计教学大纲说明1.工业设计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对从事管理工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设计有初步的理解,也对热爱设计并有志于从事设计的学生有更多的帮助3.讲授一学期,总课时68学时4.选用教材:王明旨主编〈工业设计〉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4学时〕第一节关于设计第二节现代设计的由来第二章产品设计方法与程序〔6学时〕第三章设计草图〔8学时〕1、设计草图的概念、位置和作用2、设计草图的种类3、绘制草图的用具、材料和特性4、设计草图的根本方法第四章效果图表现技法〔8学时〕1、设计表达及其在设计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2、设计表达的根底3、表现图的种类和画法第五章三视图与透视图〔6学时〕1、投影原理2、画三视图的其它要素和规定3、三视图图例4、透视图的简单绘制方法第六章产品设计原形的制作〔6学时〕1、平面与立体有着视觉的差距2、设计原形是以立体造型表达设计3、设计原形在古代消费中的应用4、被广泛使用的木制“设计”原形5、塑造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6、设计原形在消费理论中的应用7、设计原形的制作第七章创造与创造〔4学时〕1、中外创造与创造的事例2、创造创造的方法编写人:左晓环第八章设计作品介绍与分析^p 〔2学时〕第九章废弃物再利用〔2学时〕第十一章设计的将来〔2学时〕第2篇:“工业厂房设计”教学大纲“工业厂房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1233B0学时:40 学分:2 适用对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构造力学、建筑材料、土力学与地基根底、水力学考核要求:考察考核学生理解、掌握水电站工业厂房构造的设计原理、方法以及水电站建筑物的根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课程作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才能,为今后从事中小水电站厂房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工作奠定根底。
理解:理解水电站厂房构造设计中的一些根本概念、根本原理和构造布置和选型的原那么。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内容概述(200字)本课程旨在介绍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业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了解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和未来趋势。
本课程以理论讲解和实践案例为主线,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工业设计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200字)1.理解工业设计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2.掌握工业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实际问题中能够进行设计分析和解决;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创造力,能够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多学科专业人员合作开展设计项目。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600字)第一周: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学时)1.工业设计的定义和范畴;第二周: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2学时)1.工业设计的起源和发展背景;2.主要的工业设计流派和代表作品。
第三周:工业设计的基本原理(4学时)1.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关系;2.用户体验和情感设计;3.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考虑。
第四周:工业设计的基本方法(4学时)1.创意生成与融合;2.产品规划和设计构思;3.造型设计和表现手法。
第五周:工业设计案例分析(4学时)1.分析经典工业设计案例;2.探讨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六周:工业设计的实践应用(4学时)1.设计项目的流程和管理;2.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3.原型制作和用户测试。
第七周:工业设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2学时)1.工业设计与工程学的关系;2.工业设计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第八周: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2学时)1.数字化工业设计的趋势;2.工业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200字)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践操作和小组项目等。
在理论讲解中,教师会重点讲解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在案例分析中,学生将通过分析经典案例,了解不同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将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将通过实际的设计操作,熟悉设计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在小组项目中,学生将与同学合作,进行设计项目的实践应用,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一、设计的萌芽阶段1、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工业设计阶段。
2、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之中。
3、生存设计:在危急条件下,由生存的愿望和能力而产生的设计。
二、手工艺设计阶段1、手工艺设计阶段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设计的产品大都是功能较简单的生活用品,其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手工劳动。
二是由于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使设计者与消费者彼此非常了解,在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感,使设计者有一种对产品和使用者负责的责任心,努力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因而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
2、失蜡法是用蜡制成器形,然后用泥填充和加固,待干后再倒入铜液,蜡受热后熔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
3、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商周的青铜器、汉代的漆器,宋代的瓷器、明代的家具。
4、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1)园林建筑兴起。
家具作为园林建筑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需要相应发展,园林荟萃的苏州成为家具制作的中心。
(2)木材丰富。
明代自郑和下南洋后,与出产优质木材的东南亚各国交往更加密切。
因此,热带生长的花梨木、红木、紫檀等材料得到了较充裕的供应。
这些木材具有质地坚硬、色泽和纹理优美的特点,为家具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3)木工工具的发展。
明代手工艺进步,锤锻技术已大为提高,木工工具种类增多,质量较高,使精细的家具加工制作成为可能。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用四字概括——简、厚、精、雅。
"简"是指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落落大方。
"厚"是指形象浑厚,具有庄穆、质朴的效果。
"精"是指做工精细,一线一面,曲直转折,严谨准确,一丝不苟。
"雅"是指风格曲雅,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
工业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其具备独立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掌握设计过程中的灵感激发、构思表达、制图技巧和样品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了解工业设计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势;2.掌握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设计原则、造型语言、人机工程学等;3.具备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设计项目的方案构思和实施;4.掌握工具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如CAD、PS、AI等;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专业人员协作完成设计任务。
三、教学内容1.工业设计基础知识(1)工业设计概念与分类(2)设计原理与规范(3)造型语言与色彩搭配(4)人机工程学原理(5)用户体验设计2.设计软件操作(1)CAD基础操作(2)PS图像处理技巧(3)AI矢量绘图方法(4)其他设计软件的基本应用3.设计实践项目(1)产品设计项目(2)包装设计项目(3)平面设计项目(4)环境设计项目(5)展览设计项目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将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演练、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设计原理和方法,提高其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五、评价标准学生的评价将主要基于设计作品的质量、创新性和完成度等方面。
同时,还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合作精神和专业素养等因素。
最终评价结果将在理论考核和实践实训中综合计算。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设计软件操作指导、设计案例分析、实践材料和设备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相关资源和资讯,便于学习和交流。
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将根据教学计划,每周进行理论授课和实践训练,每学期结束进行综合设计项目的答辩和评审。
学生需要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并参加相关的考核和评价工作。
八、总结与展望工业设计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设计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工业设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英文名称: A history of Industrial Design学分: 2学分学时:32学时理论课时:32学时教学对象: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设计概论教学目的: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正确理解工业设计内在的动力和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的观察、分析、创造能力和研究国内国际工业设计基本动向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工业革命前的设计(2学时)1. 设计的萌芽阶段2.手工业设计阶段基本要求:了解设计概念的产生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重点:掌握中国及国外手工艺设计的主要特色及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难点:手工艺设计向工业革命时期设计的过渡。
第二章设计改革运动(2学时)1.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2.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基本要求:了解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
重点:掌握各国的设计改革运动的状况难点:掌握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第三章新艺术运动(2学时)1.新艺术的背景2.法国的“新艺术”3.比利时的“新艺术”4.西班牙的“新艺术”5.苏格兰的“新艺术”6.奥地利的“分离派”7.德国的“青年风格”基本要求:了解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苏格兰、奥地利、德国的新艺术发展的状况重点:欧洲各国新艺术的背景难点:什么是“新艺术”运动。
第四章现代主义设计(2学时)1.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2.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3.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基本要求:了解现代主义设计的定义、产生背景以及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的基本状况。
重点:掌握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发展的状况。
难点:勒•科布西耶的设计思想、米斯•凡德洛的设计思想、赖特的设计思想第五章包豪斯(4学时)1.包豪斯成立的宗旨2.格罗比乌斯——包豪斯的奠基人3.魏玛时期4.迪索时期5.汉斯•迈耶时期6.米斯时期基本要求:了解包豪斯产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及发展的经过。
《工业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2021023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History of Industrial Design课程性质工业设计史是产品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理论基础课,是产品设计专业专业基础课程。
学分/学时2学分 / 32学时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开课单位设计艺术学院适用专业产品设计先修课程专业导论、设计概论后续课程形态构成、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产品开发设计教材及参考书✧何人可.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6.✧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沈爱凤.中外设计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12.课程简介工业设计史是产品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理论性教学为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设计历史上的代表设计作品和代表设计思想,理解设计与科技、经济、艺术等的相互关系,掌握工业设计的内涵及发展特征,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及其历史事件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拓展学生的设计艺术理论知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具有启示作用。
本课程主要讲解工业设计的发展流程,各时期设计风格特征及其设计理论的发展。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 50%✧期末考试(书面考试) 50%实践教学专业培养能力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养、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2、具有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和相关的自然科学素养;3、掌握设计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造型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4、掌握工业基本造型设计专业方向领域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5、能清晰表达设计思想,具有概念诠释、设计表现、模型制作、设计深化的综合能力;6、熟练掌握多种设计软件,熟悉材料及加工工艺,具CAD/CAE手段设计开发产品的基本能力;7、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8、了解企业、市场的基本运作程序,具有产品的策划、开发、设计和推广初步能力;9、熟悉相关产品设计专业方向领域内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10、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11、了解相关产品设计专业方向领域内产品设计的前景、需求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12、具有团队协同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3、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学习意识和适应发展能力。
《工业设计发展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工业设计是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与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将人的审美情趣和产品的有用性,要求以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表现在产品上,达到充分满足于现代人类需要的最高目的,世界各国在完成工业设计这一发展上走过许多曲折不平的道路,而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了解别国经验,对我们明确认识、缩短差距、迎头赶上都是有益的。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业设计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全面了解工业设计发展的全过程,而且能够结合国情,为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树立信心,在借鉴的同时,少走弯路,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课程的内容(一)、工业设计定义的构成1、工业设计范畴2、工业设计目的性质;3、工业设计由来;4、工业设计与造型艺术和工艺美术(二)、工业设计萌芽前后1、文艺复兴前后状况2、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3、水晶宫效应(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1、莫里斯2、工业艺术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四)、欧洲新艺术运动1、法国、比利时、北欧2、欧洲其它国家(五)、现代主义运动1、现代主义理论2、穆特修斯与工业同盟3、影响现代主义的艺术流派(六)、格罗披乌斯与包豪斯1、格罗披乌斯2、包豪斯(七)、战后工业设计体系1、工业设计体系概论2、工业设计程序(八)、战后的重建与设计1、40年代的设计2、当代主义风格(九)、60年代以来的设计1、60年代的各种流派、70年代的变化2、80年代的趋势(十)、美国的工业设计1、设计特点2、流线运动3、职业化(十一)日本的工业设计1、设计概况2、取得的成果四、课程的重点、难点(一)、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1、莫里斯2、工业艺术运动及其代表人物(二)、欧洲新艺术运动法国、比利时、北欧(三)、现代主义运动1、现代主义理论2、穆特修斯与工业同盟3、影响现代主义的艺术流派(四)、格罗披乌斯与包豪斯1、格罗披乌斯2、包豪斯五、课时分配表序号课程内容总学时讲课实验习题课机动1 工业设计定义的构成 4 4中文美术字发展史2 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2 23 欧洲新艺术运动6 6现代主义运动4 格罗披乌斯与包豪斯 2 25 战后工业设计体系 4 4战后的重建与设计6 60年代以来的设计 2 27 美国的工业设计 4 4日本的工业设计8 复习考试 4 4合计 28六、实验项目表及基本要求每章节讲授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总结一篇。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工业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其历史渊源悠久,涉及的领域广泛。
为了确保学生全面了解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制定一份完善的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
一、制定原则制定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首先,大纲应该根据学科发展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从最早的工业设计实践开始,逐步介绍各个时期的重要设计成果和理论发展。
其次,大纲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仅强调设计成果的介绍,还要分析设计背后的思想和创新理念。
最后,大纲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背景知识。
二、内容安排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应该全面、系统地介绍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内容安排:1. 工业设计的起源和发展初期:介绍工业设计的起源和最早的设计实践,如工艺品设计、机械设计等。
重点介绍19世纪工业革命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2. 工业设计的理论形成和学科建立:介绍20世纪初期的工业设计理论和学科建立的过程。
重点介绍包豪斯学派和德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贡献。
3. 工业设计的国际影响力:介绍20世纪中期以后,工业设计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情况。
重点介绍美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和日本的工业设计经验。
4. 当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介绍当代工业设计的新兴领域和趋势,如可持续设计、智能设计等。
重点介绍数字化设计和人机交互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业设计史的知识,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结合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工业设计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设计成果,使学生了解整个学科的发展历程。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析和评价不同时期的设计成果和理论发展。
3.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设计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实践不同时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适用层次、专业:本科、工业设计
学时:48 学分: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正确理解工业设计内在的动力和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的观察、分析、创造能力和研究国内国际工业设计基本动向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课程讲授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设计的萌芽阶段(总学时:2 ;理论学时:2 ;实验学时:0 )
1. 具体内容:
1.1设计概念的产生
1.2 生存设计
2. 基本要求:
了解设计概念的产生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3. 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难点:早期的人类历史与设计活动之间的关系。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二)手工艺设计阶段(总学时:2 ;理论学时:2 ;实验学时:0 )
1. 具体内容:
2.1中国的手工艺
2.2 国外手工艺
2. 基本要求:
了解国内外的手工艺设计发展状况。
3.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及国外手工艺设计的主要特色及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难点:手工艺设计向工业革命时期设计的过渡。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三)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总学时:4 ;理论学时:4 ;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
3.1市场的发展及其对设计的需要
3.2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
3.3 18世纪的设计风格
3.4切普代尔与18世纪的家具业
3.5魏德伍德与陶瓷工业
3.6保尔顿及其小五金工业
3.7 新条件下的设计
2. 基本要求:
了解18世纪的商业和设计发展的状况。
3. 重点、难点:
重点:18世纪的劳动分工和设计风格。
难点:家具业、陶瓷工业、小五金工业的设计发展概况。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四)机械化与设计(总学时:4 ;理论学时:4 ;实验学时:0 )
1. 具体内容:
4.1英国的纺织工业
4.2技术与设计
4.3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
4.4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
4.5标准化与合理化
2. 基本要求:
了解19世纪的机械化运动与设计的发展概况。
3.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机械化运动的发展状况。
难点:机械化下的设计风格的变化。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五)设计改革(总学时:6 ;理论学时:6 ;实验学时:0 )
1. 具体内容:
5.1 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
5.2“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5.3拉斯金、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
5.4 19世纪的工业设计师-德莱赛
5.5芝加哥学派
5.6新艺术运动
5.7麦金托什与维也纳分离派
5.8 德意志制造联盟
2. 基本要求:
重点:欧洲各国设计理论的发展和工艺美术、新艺术运动的背景。
难点: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六)工业、技术与设计(总学时:4 ;理论学时:4 ;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
6.1 美国的工业设计
6.2 欧洲的工业设计
6.3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手工艺与设计
6.4新材料与现代设计
6.5技术与设计
2. 基本要求: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工业技术与设计发展的背景和概况。
3. 重点、难点:
重点:美国、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工业与设计的发展。
难点:新材料、新技术与现代设计。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七)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总学时:6 ;理论学时:6 ;实验学时:0 )
1. 具体内容:
7.1美术革命
7.2风格派
7.3构成派与俄罗斯先锋艺术
7.4走向现代主义
7.5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
7.6格罗披乌斯与包豪斯
2. 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艺术流派的设计风格。
3. 重点、难点:
重点:包豪斯与现代主义设计。
难点:包豪斯在现代工业设计史上的意义。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八)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总学时:2 ;理论学时:2 ;实验学时:0 )1. 具体内容:
8.1艺术装饰风格
8.2 流线型风格
8.3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2. 基本要求:
了解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与设计发展的概况。
3. 重点、难点:
重点:流线型风格和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
难点:艺术装饰风格的发展背景和概况。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九)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总学时:2 ;理论学时:2 ;实验学时:0 )
1. 具体内容:
9.1 美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
9.2 欧洲工业设计师
2. 基本要求:
了解美国和欧洲工业设计师得职业化发展基本状况。
3. 重点、难点:
重点:美国、欧洲工业设计的职业化和设计师、设计风格。
难点:工业设计职业化的发展背景。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十)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总学时:8 ;理论学时:8 ;实验学时:0 )
1. 具体内容:
10.1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10.2现代主义的发展
10.3美国的商业性设计
10.4意大利的风格与个性
10.5联邦德国的技术与分析
10.6日本的传统文化与高技术
10.7台湾地区及韩国的工业设计
10.8公司识别计划
10.9人机工程学的发展
10.10新技术及新材料与设计
2. 基本要求:
了解战后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韩国、台湾各地的工业设计发展的概况。
3.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日本、意大利、德国和美国的设计风格和经典设计
难点: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和新材料新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十一)走向多元化(总学时:4 ;理论学时:4 ;实验学时:0 )
1. 具体内容:
11.1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
11.2 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11.3 波普风格
11.4后现代主义
11.5解构主义
11.6绿色设计与可持续设计
2. 基本要求:
了解新时期设计的理念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及主要的设计流派和风格。
3.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以及绿色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的发展。
难点:多元化设计理念下对形式和功能的诠释与发展。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十二)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总学时:4 ;理论学时:4 ;实验学时:0 )
1. 具体内容:
12.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
12.2美国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12.3欧洲及日本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2. 基本要求:
了解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发展状况。
3.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美国、欧洲、日本的信息时代工业设计发展情况。
难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4. 说明:理论讲授+多媒体
三、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48学时,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
五、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作业:30%,期末考试:70%
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教材
何人可主编《工业设计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2.参考资料
王受之主编《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