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歌唱技巧和发声方法的训练
- 格式:docx
- 大小:23.53 KB
- 文档页数:3
儿童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儿童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发声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声音质量和歌唱技巧的发展。
下面将介绍一些儿童声乐学习中的发声训练方法与技巧。
1. 呼吸练习:良好的呼吸控制是声乐学习的基础。
儿童可以通过练习深呼吸来加强肺部容量并掌握正确的腹式呼吸方式,即用腹部向内收缩呼气,用腹部向外扩张吸气,避免使用胸式呼吸。
可以通过吹气练习(如吹气球、吹蜡烛)来提高呼气的控制与稳定性。
2. 声音放松:在声乐学习中,儿童需要学会放松咽喉和颈部的肌肉,以减少不必要的张力,并能够自如地发声。
可以通过做面部按摩、张嘴、伸舌头的动作来放松肌肉,同时可以进行微笑练习,帮助儿童抬起舌头和喉咙。
3. 音阶训练:对于儿童声乐学习初期,音阶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从简单的五声音阶开始,逐渐扩大范围,让儿童熟悉各个音的位置和音高。
可以结合唱歌与手势动作,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音高。
4. 发声姿势:儿童在发声时,应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站立时,双脚略分开与臀部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让重心均匀分布。
上半身挺直,肩膀放松,头部微微抬起。
这样的姿势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呼吸与发声状态。
5. 声音共鸣:儿童在发声时,应注重声音的共鸣与共鳴腔的运用。
可以通过练习发出“嗯”的声音,感受脸颊、头部和胸腔的共鸣。
可以通过练习唱“鸭子嘎嘎”、“飞机起飞”等含有共鳴腔的词语,帮助儿童感受共鳴腔的作用。
6. 歌曲练习:在发声训练中,歌曲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儿童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年龄和音域范围的歌曲进行练习,通过唱歌锻炼声音的技巧与表达能力。
可以结合发声姿势、呼吸和共鸣训练,将这些技巧应用到歌曲中。
7. 监听与模仿:儿童可以通过听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手的唱片或演唱会,来培养对优秀音乐的感受力和模仿能力。
可以尝试模仿歌手的发声、表达和演唱风格,帮助儿童学习到更多的歌唱技巧与表达方式。
8. 个人练习与集体演唱:儿童在声乐学习中既可以进行个人练习,也可以参加集体演唱。
童声唱歌要注意的技巧一、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为避免喊唱,应该用轻声去歌唱。
“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发声器官协调地发声的基础,这种发声有它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步骤。
“轻声”的合唱训练,有效地克服了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
总结其中的规律,遵循它生成的过程去发展童声合唱,对防止学生的喊唱,形成正确的发声方法是相当重要的。
喊唱的主要原因是喉部的发声状态拘谨,缺少弹性和灵活性。
有时气息浮也会造成胸僵、喉紧的状态。
因此,在合唱训练之前必须要做好放松练习。
如打呵欠,(我每天训练前都要队员做一分钟的口腔打开练习),让喉咙打开,颈部放松,气息流畅自如。
不管是用旋律音程练习,还是用带声部的和弦练习,都不能在音量上过早要求。
直到学生们在歌唱时做到完全打开喉咙,彻底放松下巴,呼吸自如,气息匀畅,这时,再去考虑声音的力度问题。
二、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呼吸在发声、歌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孩子们的嗓音、身体都在发育时期,所以唱起歌来有时感到气力不足,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这样的结果是,出现了气僵、喉紧的弊病,一定要避免这种胸部呼吸的方法。
所以,在歌唱之前做一些呼吸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胸腹式联合呼吸的状态是比较科学的呼吸状态。
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有规律地进行吸气;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而发声,这种发声训练就是气声结合的方法。
这种合唱发声训练所产生的力量是使声音稳定、灵活、有弹并判性、流动。
另外要注意的是,做呼吸练习时,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以免把歌唱的呼吸动作练僵,出现憋气的现象。
三、统一歌唱李扰方法,提高声部歌唱能力我们知道,童声合唱的音响是通过各个声部共同完成的。
要想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要求每个声部都达到整齐。
每个声部就如同弦乐重奏中的一件乐器,有着自己演奏的旋律和技巧,几个声部交织在一起会达到一个理想的整体音响效果。
在童声合唱的训练过程中,要实现理想音响效果的前提,首先是提高声部内个人的演唱水平。
儿童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儿童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是培养儿童音乐才能的重要环节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儿童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儿童发声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发声技巧和音乐感觉。
发声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充分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发声,比如腹部、膈肌、喉咙等。
以下是一些发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1. 呼吸练习:呼吸是声乐发声的基础,良好的呼吸控制可以使音质更加丰富。
可以通过练习腹式呼吸来提高孩子的呼吸能力。
让孩子平躺在地上,将手放在腹部,让他们感受自己的腹部随着呼吸的运动而上下起伏。
然后,请他们尝试用腹部呼吸,练习吸气时腹部向上膨胀,呼气时腹部向下收缩。
2. 声音放松:让孩子坐下来,放松全身,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各个部位。
逐渐放松面部肌肉,特别是喉咙和嘴巴部分。
3. 咬字练习:选择一段简单的歌曲,让孩子用咬字的方式唱出来。
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清晰地发出音节,使歌曲的发音更准确。
4. 腹式呼吸加音量控制:让孩子用腹式呼吸尽量提高自己的音量,然后逐渐减小音量,使音质均匀稳定。
5. 気息控制:让孩子模仿吹气的动作,按照指导逐渐缩小气息的力度,使声音更加稳定。
6. 听音乐:让孩子多听优秀的声乐作品,特别是那些与自己音域相近的作品。
通过聆听他人的演唱可以帮助孩子感受到正确的发声方式和情感表达。
除了上述训练方法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适量训练:儿童的声带和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所以训练时需要注意适量。
不宜长时间连续进行训练,以免对儿童声带造成伤害。
2. 正确指导:儿童声乐学习需要有专业老师的指导,老师应该了解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 温和鼓励:儿童发声训练中,老师应该给予儿童温和的鼓励和肯定。
过度的批评和压力会让儿童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4. 多样化练习:为了培养儿童的音乐感觉和音色表达能力,可以进行一些多样化的声乐练习,比如模仿动物的叫声、用不同的嗓音唱歌等。
儿童声乐学习中的发声训练需要专业的指导和适量的练习,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音乐感觉和音色表达能力。
儿童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儿童声乐学习中的发声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发声习惯,提高嗓音质量,丰富音乐表现力。
在儿童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需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和体魄,因此需要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来进行。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儿童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一、呼吸训练1.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一种有效的呼吸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呼吸,增加气息支持。
教师可以让孩子躺在地上,用手放在腹部,让孩子通过鼻子吸气,感受腹部的起伏,然后通过嘴巴慢慢呼气,让孩子感受腹部的下降。
通过反复练习,孩子可以逐渐习惯腹式呼吸,从而在唱歌时能够更好地控制呼吸。
2. 呼气训练在呼气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吸气后,用“啊”的声音慢慢呼气,同时保持声音的均匀和稳定。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逐渐掌握正确的呼气方式,保持气息的稳定和长久。
二、韵律训练1. 模仿音节通过模仿音节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声音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可以用一些生动活泼的音节进行示范,引导孩子跟随并模仿,让孩子学会通过模仿来感受韵律和节奏。
2. 唱歌练习唱歌是最基本的声乐训练内容,通过唱歌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音准和音色。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唱的儿歌或轻快欢快的歌曲,引导孩子学唱,同时关注音准和音色的训练,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三、音域训练1. 声音放射通过声音放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掘自己的音域,并扩展音域。
教师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呼吸操,同时配合声音放射的动作,让声音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让孩子感受自己的音域,逐渐扩展音域。
2. 音程训练通过音程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音高的准确性,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音阶训练或唱调子的方式来进行,让孩子逐渐掌握不同音程的音高准确性。
四、发声技巧1. 嗓音保护在发声训练中,嗓音的保护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教导孩子正确的发声姿势和方法,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唱歌姿势,避免过度用力的发声方式,保护自己的嗓音。
儿童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儿童声乐培训中发声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声音质量和歌唱能力。
发声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呼吸方式,调整儿童的嗓音,提高儿童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感染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儿童声乐发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一、呼吸训练呼吸是声乐表演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正确的呼吸方式对歌唱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儿童声乐学习中应该注重呼吸训练,培养孩子正确的呼吸方式。
下面是一些呼吸训练的方法与技巧:1.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正确的呼吸方式,通过腹部肌肉的放松和收缩来进行呼吸。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游戏来训练孩子的腹式呼吸,比如让孩子躺在地上,将一本书放在肚子上,让孩子在呼气时让书“下降”,在吸气时让书“上升”,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
2. 气息控制:气息控制是呼吸训练的重要一环,孩子需要学会如何控制呼吸的大小和力度,使得呼吸更加稳定和流畅。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吹气的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气息控制,比如用吸管吹气球、吹口琴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掌握气息控制的技巧。
3. 呼吸操练:在声乐课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专门的呼吸操练来帮助儿童进行呼吸训练,比如练习吐字长音“爸爸爬山”,在练习中要求学生保持稳定的呼吸和气息控制,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呼吸能力。
二、嗓音调整嗓音调整是儿童声乐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调整儿童的嗓音,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嗓音发声方式,提高歌唱的音质和表现力。
下面是一些嗓音调整的方法与技巧:1. 发声练习:发声练习是调整嗓音的有效方法,孩子可以通过一些咿呀呼的练习来调整嗓音,比如练习音阶、唇齿音等。
在练习中,老师可以指导孩子发出清晰、有力的声音,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嗓音发声方式。
2. 声带保护:在儿童声乐学习中,声带的保护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嗓音发声方式,避免对声带造成伤害。
通过正确的发声练习和姿势指导,可以有效帮助孩子保护自己的声带。
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演唱声音小的解决方法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会遇到声音小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解决的。
下面是一些针对小学生的声音小问题的解决方法:1. 学习适当的发声技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正确的发声技巧来增强自己的声音。
教导学生使用腹式呼吸来发声,让他们充分利用腹部肌肉来推动空气,从而产生更强的音量。
2. 呼吸练习:学生可以进行呼吸练习来增强肺容量和呼吸力量。
让学生尝试深呼吸,慢慢地将空气吸入肺部,然后缓慢地呼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增加肺部容量并提高声音的发出能力。
3. 声音放松练习: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声音放松练习来改善声音的质量和音量。
让学生做唇齿操,让嘴唇和舌头进行一系列的松弛和紧张动作,以增强声带的灵活性和敏感度。
4. 身体放松练习:学生可以进行一些身体放松练习来帮助他们在演唱时放松身体。
让学生尝试做一些伸展运动,放松颈部、肩部和腹部的肌肉,这样可以减轻肌肉的紧张度,使声音更加流畅。
5. 演唱训练:学生可以进行一些演唱训练来提高声音的强度和稳定性。
让学生练习唱一些有较大音域的歌曲,让他们逐渐扩大音域的范围,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声音的力度和弹性。
6. 多说多读:学生可以通过多说多读来提高嗓音的音量和清晰度。
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故事,或者参加口语朗读比赛,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声音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7. 合唱练习:学生可以参加合唱团或者合唱课程来增强自己的声音。
在合唱中,学生可以跟随其他声音更大的合唱者一起演唱,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感受并学习如何发出更大的声音。
在解决声音小的问题上,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发出大声音并为此付出努力。
老师和家长也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取得进步。
小学音乐教学学习唱歌和音乐表演技巧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音乐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和音乐表演技巧是非常关键的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音乐教学学习唱歌和音乐表演技巧的方法和技巧。
一、唱歌技巧1. 声音呼吸控制法在唱歌过程中,正确的呼吸控制对于发声和音准的掌握至关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深呼吸练习:学生可以做深呼吸训练,每次深吸一口气,然后缓慢地呼出来。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腹式呼吸的方法。
- 腹式呼吸练习:引导学生用鼻子吸气,使腹部向外膨胀,接着用口唇呼气,使腹部逐渐收缩。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2. 声音发声技巧学生在唱歌时需要注意发声技巧,使声音清晰、准确。
以下是一些发声技巧的训练方法:- 声音放松练习: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声音放松练习,如轻轻摇动头部、转动肩膀等,以缓解身体紧张,使声音更加自然。
- 声音共鸣练习: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共鸣练习,如用“嗡”的音发出持续的声音,并注意感受声音的共鸣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共鸣位置,使声音更加饱满。
二、音乐表演技巧1. 舞台表现力培养音乐表演中,舞台表现力对于吸引观众、传递情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舞台表现力培养的方法:-眼神交流:学生可以训练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学生的真诚和表演的情感。
-身体语言:通过舞台表演时的肢体语言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传递情感。
例如,通过手势、肢体动作来表达歌曲中的情绪。
2. 团队合作意识培养音乐表演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合作,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以下是一些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的方法:- 合唱练习:学生可以通过合唱练习,提高彼此之间的配合能力,使声音更加和谐。
- 分工合作:在音乐表演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进行分工合作,例如,有的同学负责唱歌,有的同学负责舞蹈等,共同创作出精彩的表演。
儿童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
儿童唱歌是一种非常有益于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艺术形式。
但是,唱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唱歌需要很多技巧和发声方法,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下面将介绍一些儿童唱歌的技巧和发声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声音。
1. 声音控制和呼吸技巧
儿童唱歌时需要适当的声音控制和呼吸技巧,以保持声音的稳定和清晰。
这可以通过教授他们如何呼吸和放松身体来实现。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深呼吸,并且在唱歌时,不要让气息耗尽,而是应该让气息控制好,以保持清晰的声音。
2. 声调的掌握和调节
儿童唱歌时应该学会如何掌握和调节声调,以保持平稳和连贯的声音。
在唱歌时,他们需要注意声音的高低和音调,同时还要注意歌曲的意境和情感,以更好地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3. 歌曲的发音和发音方式
在唱歌时,儿童还应该注意歌曲的发音和发音方式。
他们需要学习如
何正确地发音,以使歌曲更加清晰和流畅。
同时,他们还需要了解如何改变声音的发音方式,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歌曲和表达方式。
4. 声音的表达和情感
除了技巧和发声方法之外,儿童唱歌还需要注意声音的表达和情感。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通过声音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传达给听众。
这可以通过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来实现,同时需要在唱歌时注重声音的表达和感情的传达。
总之,儿童唱歌需要很多技巧和发声方法,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理解歌曲和情感,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声音和情感。
通过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可以发掘出自己的潜力,成为优秀的歌手。
儿童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儿童声乐学习发声训练是培养儿童音乐素养和声乐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发声训练,儿童可以学会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声音的稳定性和音准感。
下面将介绍一些儿童声乐发声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1. 声带放松练习声带放松是儿童声乐发声训练的第一步。
儿童可以通过张嘴、闭嘴、吞咽、哈欠等动作来放松声带,使其处于最佳的发声状态。
儿童还可以通过按摩、舌头拉伸、轻轻地唱"Brrr"等方法放松声带,使其更柔软,以便更好地发声。
2. 呼吸练习儿童声乐学习中,恰当的呼吸是发声的基础。
儿童可以通过练习腹式呼吸来提高气息的控制力。
让儿童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腹部,深吸一口气,感受到腹部的膨胀。
然后缓慢地吐气,同时感受到腹部的收缩。
通过反复练习,儿童可以逐渐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3. 声音发源训练声音发源是声乐发声的关键。
儿童可以通过练习鼻腔呼吸来加强声音的发源。
让儿童闭上嘴巴,只通过鼻孔呼吸,感受到气息从鼻腔进入身体。
然后试着用鼻腔发出声音,如"mmmm","nnnn"等。
这样做可以使儿童更好地掌握声音的发源位置,提高声音的质量。
4. 音阶训练音阶训练是儿童声乐发声训练中的重要环节。
儿童可以通过唱各种音阶来提高音准感和音域的扩展。
开始时,可以从简单的五声音阶开始,如"C-D-E-F-G",然后逐渐扩展到更复杂的音阶。
儿童在练习音阶时,要注意保持声音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以便更好地掌握音准感。
5. 歌曲练习通过练习各种歌曲,儿童可以巩固发声训练的效果。
选择一些适合儿童唱的简单歌曲,让他们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演唱。
在练习歌曲时,儿童还可以尝试用不同的发声技巧来诠释歌曲,如演唱时加上适当的颤音、做到发声连贯等。
6. 录音和评估儿童可以利用录音设备来录下自己的声音,并对录音进行评估。
通过听录音,儿童可以更客观地听到自己的声音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改进。
小学生口才练声技巧1、喉头和声带喉头和声带,是歌唱的发声器官,是歌唱的核心部位,是通向整体歌唱的要塞,是打开歌唱艺术宝库的金钥匙。
因此,了解和搞清喉头与声带在歌唱时应处的位置和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来说,歌唱时喉头位置应该比平时说话时偏低一些~~~就像我们深吸气时的喉头感觉,因为吸气时的喉位,比静止时的喉位略低一点~~~有很多人把喉头处于吸气时的位置称为“水平位”。
在歌唱时字与字、句与句的转换中,喉头要始终处于这一位置,而不应做离开水平位的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的移动,当然喉头位置的稳定是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而不是僵死不动的稳定。
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远稳定在水面上的道理一样,若把皮球比做喉头,皮球浮在水面的状态就好像喉头稳定在吸气位的状态一样。
所以歌唱时的喉头位置应始终处于低而自如的稳定位置和喉头壁打开的状态。
2、打开喉咙在歌唱训练中“打开喉咙”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坏。
“打开喉咙”也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后拉,这时候的喉咙是打开的。
那么如何能帮助初学者“打开喉咙”呢?1~~~“打哈欠”的状态“打哈欠”状态可以让口腔打开自然,放松,口盖抬起,口腔内空间增长增大。
所以在唱歌时,咽喉不要闭塞,要使咽喉张开,让气息自如地送出来,“哈欠”状态确实是打开喉咙的好办法,也使歌唱者保证了一个很好的演唱状态。
在平时练习时,还可以用闭嘴的“打哈欠”,闭口打哈欠的时候,里边的状态也是开的、抬的,如果我们在唱歌的时候都能保持这个状态的话,那你的声音就不会是“白”的、“扁”的了,你的声音就会是“竖的”、“圆的”了。
2~~~用“微笑”状态来打开喉咙我们讲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来。
“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开,大牙关打开,面部两边的笑肌~~~颧骨~~~呈微笑状,这样的微笑状态可以使你的喉咙打开,可以使你获得高位置的声音。
小学生歌唱技巧和发声方法的训练
歌唱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唱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但同时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唱歌技能训练应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循序渐近,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一、歌唱的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对于歌唱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就象战士射击、运动员赛跑一样,都需要正确的姿势,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歌唱姿势给予正确的指导。
首先要结合歌唱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能够区分正确和不正确的歌唱姿势。
正确的歌唱姿势,要求是站立垂直,两脚略微分开站稳,头正、目平视、两肩稍向后移、胸自然挺起张开,腹部顺其自然收缩,下颏收回,感觉到仿佛由小腹到两肩之间形成一条直线。
另外精神要饱满,有从容之感。
坐式唱歌,要求上身自然垂直,端正,两腿弯曲分开,两手平放在大腿上,看课本唱歌时,要求两手拿课本视唱,划拍时,左手持书,右手用小动作轻轻划拍。
总之,指导原则是姿势正确自然美观,有利于歌唱和身心正常发育。
同时还应注意,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那些不正确的姿势,其主要毛病是仰头、挺胸过高、腹部过于凹进,肌肉和精神过于紧张,既影响呼吸、发声器官的正常活动和声音的流畅,又不美观,这样就不利于歌唱和学生的正常发育。
二、歌唱的呼吸方法
第一、首先要使学生懂得呼吸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应掌握好:缓吸缓呼、缓吸快呼、快吸缓呼、快吸快呼的基本歌唱呼吸练习法。
第二,教师在教学时用正确的呼吸方法示范,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第三,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当今广为采用流行于世的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时空气由口鼻、气管吸入肺中,胸腔随之自然挺起,有向上伸展的感觉。
这是由于膈肌下降,加压于腹部器官,所以腰腹部也相应地扩张,但不要过于突起腹部,而要自然适当,颈部肌肉要自然放松,不要紧张,也不要抬肩,吸气要根据需要而决定气量大小,从而控制和运用气息。
第四,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训练,例如:教唱内蒙民歌《牧歌》时,教师就应当按歌曲乐句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和掌握比较平稳深沉的缓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
又如教唱《游击队歌》就可以按歌曲的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快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
第五,注意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理特点,对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的少年,不应按成人或专业训练要求进行
训练,要注意教室内的卫生和身体保健教育,保护好少年呼吸系统诸器官。
除上述之外还应注意学生经常发生的毛病,常见有些学生发音时总是唱不够
拍,唱高音时吃力,唱不准,喉头负担也比较重等,都是因为气息不足,缺少气息的支持,不会控制和运用歌唱呼吸方法的缘故,故此,必须掌握好科学的呼吸方法。
三、歌唱的发声方法
歌唱和说话的重要工具是人的发声器官,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发声和掌握歌唱技能与技巧。
首先应了解发声器官的构成、少年的音域声区、变声特点和嗓子保健、发声练习法等。
第一,发声器官简介及其功能
1、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腹肌、横隔膜。
2、发声器官:喉头、声带等。
3、声音调节器官: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鸣腔。
4、咬字、吐字器官:唇、齿、舌、上腭、下腭等。
上述所说的各发声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而且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有机发声器官系统。
在歌唱时,如能正确的控制和运用这些发声器官,声音就会清晰、动听、悦耳。
第二,小学生的音域及声区
小学生能演唱的声音,从最低到最高音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小学生的音域,其总音域一般是从小字1组的a到小字2组的c。
小学生的声区是指他们的总音域按不同共鸣腔发声,音色特点分成高、中低三个声区,中声区也叫混合声区,是小学生原来有的自然基础音。
从小字1组d到小字1组的a,这几个音容易发出比较优美动听的声音,因此也称自然声区。
因为在低高两个音区中间,具有混合音色,故被称为混声区,低声区是从小字组a到小字1组的d,高声区则从小字1组的a到小字2组的c。
在这里应当说明的是我们在选择歌曲时,要尽量适于小学生的音域及声区,发声练习时更应如此,不要过低,过低会使学生的声音容易疲劳,也不应过度,过高易使学生的声音造成沙哑、发炎等病变。
1、发声和歌唱时,要在学生能够自然唱出的实际音域范围之内,最好用轻声进行短时间的练唱。
暂不要求扩展音域和增大音量训练。
不要大喊大叫,乱用噪子。
2、对于声带嘶哑、充血、水肿、发炎甚至失声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并给予关照,指导他们听唱或欣赏,对严重的要请医生及时检查医治。
第四、发声练习的要求和方法
发声练习是获得最佳声音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唱出一些必要的练习曲。
小学发声练习一般都要排在每节课的开头时间,不宜过长,而且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要少而精。
唱得正确、熟练、每支练声曲应注意难易程度,一般应当由浅入深,每支练声曲都有自己的要求,必须按要求去做,同时要纠正学生经常发生的喉音、鼻音、颤抖音、漏气、白声等毛病,不断给予引导及纠正,还要加以说明讲解。
四、歌唱吐字、咬字方法
咬字就是按规范化的发音方法,找准声母的发音部位,吐字就是找准韵母的主要母音,按照“小声”的口形加以延长并注意归韵,总之,要按字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发音方法去咬字、吐字,这样才能把歌词唱得清清楚楚,一点不能含混。
除此之外,要注意那些常有的地方口音,教师应给于纠正,加强标准话的练习及推广。
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个别示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的方法练习。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上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通过自己的能力表现出来,这样才算完成学习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