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案例及实训》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63
审计综合实训大纲第一篇:审计综合实训大纲审计综合实训大纲一、实训目的审计综合实训是学生上岗前的一次“仿真”演练,是会计、税务专业的综合实践课,既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又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验,亦即学生就业能力扩展训练。
通过本实训,旨在理论联系实际,按照财务会计、企业会计与税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计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本次实训是以自编实训资料及多媒体教学系统资料为素材,主要进行审计业务接受、经济业务循环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审计报告的模拟实训,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审计助理、税务稽查岗位工作方法和程序,加强学生对财务、税务审计工作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审计全过程的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训时间本实训总学时数为48学时(2周)三、实训内容本次综合模拟实训由手工和计算机实训两大部分、三大模块组成。
三大模块包括接受审计委托、业务循环审计(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审计报告撰写等模拟实训。
手工实训部分包括接受审计委托、经济业务业务循环实质性程序、货币资金审计;计算机实训包括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审计报告撰写等。
每个模块实训内容包括有审计工作各阶段可能涉及到的各种不同情况,并对每种情况设置相应的训练题,要求学生能够按照审计工作规范操作流程正确进行操作,收集审计证据,进行分析,最终进行审计报告的撰写。
四、实训形式本实训分小组实训和个人实训。
大纲1 小组实训内容为接受审计委托;库存现金盘点操作规程的角色扮演;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手工操作、风险评估、控制测试、采购与付款、生产与仓储、筹资与投资、审计报告手工实训;个人实训内容为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手工操作、风险评估、控制测试、采购与付款、生产与仓储、筹资与投资、审计报告的计算机实训。
五、实训成果本实训最终成果的表现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小组成果,一种是个人成果。
《审计案例专题》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审计案例专题》是为会计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讲授国内外经典审计案例,针对案例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说明,梳理出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分析理清思路;案例分析部分,结合财务报表课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及审计基本理论知识、审计方法、审计程序,解释案例涉及的焦点问题,以及建议对策和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审计实践能力的课程学习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审计理论、审计方法、审计依据及审计准则,进而提高审计作业的能力。
通过案例讲解和案例总结的方式讲授审计案例,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间接认识审计实践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提高综合判断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审计证据的含义、重要性水平、风险应对概念、审计基本方法、审计程序、审计准则、审计依据等基本知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审计证据的主要类型、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基本理论、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基本理论、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基本理论、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责任的认定、会计估计方法、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等理论和方法。
了解审计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典型事例。
3.基本技能:依据和适用审计准则、根据审计依据分析审计事例、案例的能力,较熟练地综合运用审计方法、审计依据及审计准则的能力等。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教学中要通过案例讲解和案例总结的方式讲授,重点对审计案例依据和适用审计依据、审计准则的情况进行介绍、讲解和总结;尽量采用启发方式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标准联系实务,依据联系定性的实践能力;安排一定的作业训练,以增强学生对案例分析能力和对审计方法、审计依据及审计准则的理解;可以安排适当的课堂讨论,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对对审计方法、审计依据及审计准则的理解,并积累间接经验。
审计案例分析教学大纲-(1)-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会计学本科专业《审计案例分析》教学大纲第一章审计业务承接与规划案例本章讲授会计师事务所如何进行业务承接和审计规划。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审计业务承接过程中如何了解客户,对客户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决定是否承接该业务。
在业务承接过程中如何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对审计项目如何进行规划,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和应采取的审计策略,如何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和恰当的时间安排。
通过相关案例的学习,对整个审计准备阶段的业务内容有完整的印象,并可进行相关的实物操作。
重点是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定和审计计划的制定。
本章安排2个案例。
案例一:审计业务的承接案例1.教学内容(1)业务承接中了解客户。
(2)针对客户所在的行业和客户自身的情况进行审计风险分析,以决定是否承接业务。
(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格式与内容。
(4)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
(5)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
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案例,应了解业务承接的过程及应处理的问题。
案例二:审计业务的规划案例1.教学内容(1)审计组的组成。
(2)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估与重要性水平的初步确定。
(3)审计重点领域和审计策略的确定。
(4)审计时间安排。
(5)审计人员分工。
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案例,应了解业务规划的过程及应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案例本章通过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典型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该循环的主要业务环节,重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控制测试的程序;销售和收款余额的测试重点和关键的审计方法。
本章安排2个案例。
案例一:×××公司销售业务审计案例1.教学内容(1)销售业务的主要业务环节和特点。
(2)销售循环审计目标。
(3)销售环节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及测试的主要程序和方法。
(4)销售额分析性复核程序。
《审计案例》教学大纲(2010年春季)课程:审计案例(Audit Case)课程类别:会计专业选修课程参考资料刘华著,《审计案例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2预备知识本课程为会计学专业的选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预备知识包括中级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教学目的⒈传输基本的审计技巧,从优秀的审计实务中学习经验,从失败的审计实务中总结教训;⒉探索审计案例背后的规律性和基本的理论问题;⒊判断审计质量和界定审计责任,并进一步探讨审计案例与制度建设的互动关系。
知识和技能要求⒈把握审计作为集合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属性;⒉客观认知审计环境;⒊掌握基本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⒋拓展审计案例素材的搜集渠道;⒌充分利用证券市场审计这一研究平台。
《审计案例》教学要点第一章审计案例研究的基础理论⒈认识审计的科学性审计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是一门集合科学。
审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审计人员首先应该精通会计。
但审计其实是以逻辑学为基础和主要根源,同时证据性质和意见形成依赖于认识理论;测试和抽样以概率论和数学为基础;公允表达援用了财务分析和沟通理论;应有的职业关注体现了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审计又是一门应用科学,是一个相当重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研究领域,是能够对社会经济生活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严谨的研究领域。
⒉理解审计本质与假设审计本质的代表性观点为:(1)查账论是社会对审计的一般认识,查账永远是审计最后的落脚点;(2)方法过程论是对如何实施审计的最为经典的描述;(3)经济监督论可用于解释国家审计;(4)经济控制论最能体现权变思想;(5)代理论可用于解释成熟资本市场的审计制度安排;(6)信息论可用于解释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审计机理;(7)保险论可用于解释审计法律责任;(8)行为论用来解释内部审计则是最为恰当的。
八条暂时性的审计假设为:(1)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是可验证的;(2)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管理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利害冲突;(3)送交验证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中不包括串通舞弊或其他舞弊行为;(4)令人满意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存在能排除舞弊行为的或然性;(5)通过一贯地使用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6)缺乏确凿的相反证据时,被审计单位过去被认为是真实的东西将仍然是真实的;(7)为发表一个独立意见而对财务数据进行审查时,审计人员只唯一地充当审计师角色;(8)独立审计师的职业地位赋予其相称的职业责任。
《审计业务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审计业务实训
适用专业:审计
学时:68学时。
其中讲授16,实践48。
学分:4
大纲执笔人:XX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大纲审核人: XX
制定时间: XX年XX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类型: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
内容要点: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审计循环,该课程实际上对所学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检验和应用,对学生所学知识能够起到一个综合检验、升华应用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走出细枝末节,树立全局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一些简单的审计案例分析。
先修课程:《注册会计师审计》、《审计学原理》、《内部控制》
后续课程:《财务共享实训》
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审计业务实训》课程理论部分(16学时)
《审计业务实训》课程实践部分(48学时)
四、课程考核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
其中:
平时成绩(100分)=出勤×10%+课堂参与度×20%﹢课后作业×40%+小组展示×30%。
期末成绩(100分):报告
五、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1]王志亮编,《审计业务实训》(第1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2]陈建松编,《审计实务模拟实训》(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
(二)参考资料:
[1] 《审计业务操作全程实训教程》(第2版),徐申清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审计实训教程》(第2版),田金玉编,立信出版社,2015年。
《审计案例及实训》教学大纲审计案例及实训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审计案例及实训是会计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旨在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和实际操作的实训,让学生深入了解审计理论的应用和实践技巧的运用。
本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基本的审计理论和方法论;2.了解审计案例的分析过程和方法;3.能够独立分析案例,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4.具备实施审计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三、教学内容1.审计理论基础知识讲解:(1)审计的定义、目的和职责;(2)审计的基本原理和假设;(3)审计的基本程序和步骤;(4)审计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规范。
2.审计案例分析方法与实践:(1)审计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2)审计案例分析的主要内容和要点;(3)审计案例分析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4)审计案例分析的实际操作演练。
3.实际审计操作实训:(1)组织实施审计工作的步骤和方法;(2)审计凭证和文书的填制和管理;(3)重点领域的审计技巧和方法;(4)审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
四、教学方法1.教师主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授课方式;2.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3.小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相结合的课堂互动。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主教材:《审计案例与技能》2.辅助教材:《现代审计案例分析》;3.参考书目:《审计实务》、《会计审计》六、考核方式1.期末闭卷考试占60%的总成绩;2.平时学习表现占40%的总成绩,包括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实训操作等综合评价。
七、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审计理论基础知识讲解;2.第二周:审计案例分析方法与实践(1);3.第三周:审计案例分析方法与实践(2);4.第四周:实际审计操作实训(1);5.第五周:实际审计操作实训(2);6.第六周:实际审计操作实训(3);7.第七周:课堂综合讨论与案例分析;8.第八周:复习与总结。
八、教学评估与调整1.每节课后进行小组讨论和答疑,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2.每周进行一次课堂互动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3.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审计学课程实习》课程实践教学大纲Practice Auditing Course课程编号:131505043课程类别: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学时:1周学分:1适用对象:会计学专业先修课程:《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审计学课程实习》是高等学校审计学、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是连接学生所学的《审计学》理论知识与审计实践的一门实践课。
开设《审计学课程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审计实践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审计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实习,学生应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并能掌握一定的审计技术,熟悉审计报告的编写原则和方法。
学生通过分组,然后组内进行分工,采用审阅、核对、验算等所学审计方法,按照《审计准则》要求对模拟企业的会计帐簿、凭证、报表等进行审查,并认真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最后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审计意见,提交审计报告。
三、考核方式及办法实习结束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个人考勤及主动性评定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1)优秀的标准:审计工作程序执行充分,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完整;审计工作底稿及其他提交资料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口头测试回答问题正确、全面;遵守组织纪律,无迟到早退等记录。
(2)良好的标准:审计工作程序执行较充分,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完整;审计工作底稿书及其他提交资料写较规范、字迹工整;口头测试回答问题较正确、全面;遵守组织纪律,无缺席记录。
(3)中等的标准:审计工作程序执行较充分,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完整;口头测试回答问题较正确;遵守组织纪律,无缺席记录。
(4)及格的标准:重要审计工作程序执行到位,重要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完整;口头测试回答问题基本正确;遵守组织纪律,无违纪记录。
(5)不及格的标准:凡不符合上述及格标准中所提到的任何一条要求,均视为不合格。
审计案例教学大纲审计案例教学大纲引言:审计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实际业务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审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份审计案例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审计案例教学。
一、审计案例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审计案例教学能够将学生从理论层面引导到实践层面,帮助他们理解审计工作的实际操作,并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任务。
这种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审计案例通常涉及复杂的财务数据和业务背景,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和综合能力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二、审计案例教学大纲1. 案例选择:选择与学生所学知识相关的真实案例,包括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案例,以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情况下的审计工作。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审计目标、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理解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
教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 案例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的审计工作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审计工作的过程。
教师可以扮演客户或审计师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演练。
5. 反思总结:在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让他们思考自己在案例分析和演练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1. 确保案例的真实性:选择真实的案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需要确保所选案例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使用虚构的案例。
2. 引导学生思考:案例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答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需要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考虑学生的背景:学生的背景和经验各不相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案例教学的设计和调整,以保证教学效果。
《审计案例分析》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性质:《审计案例分析》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研究有代表性的审计案例,介绍被审计单位会计业务中存在的舞弊形态及发现与查证技术,分析审计调整过程,突出审计过程的中心环节。
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发散型、创新性的辩证思维方式,提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以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熟悉审计的执业环境及业务操作流程,学会运用审计的方法与技术,了解大数据环境下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具体目的如下:1、掌握审计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熟悉审计执业工作环境及其要求。
2、了解、熟悉和掌握审计程序和方法实际运用的过程,明确特定审计方法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3、认识审计监督的内容,关注当前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4、具备对较为复杂的、隐蔽性强的财务舞弊行为作出适当的审计判断、侦查、确认和处理等的实战能力。
5、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形成职业道德认知,逐渐形成职业道德修养。
任务:1、通过设计案例分析和行动学习讨论项目,培养学生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改变思维与行动的能力,全面、准确理解审计案例中所涉及的审计基本理论问题。
2、能够掌握案例中运用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理解其内在特点,并能恰当运用到审计工作中。
3、能结合自己的审计理论学习情况,对案例中的启发性分析及问题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三、教学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审计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熟悉审计执业工作环境及其要求。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当了解、熟悉和掌握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实际运用过程,明确特定审计方法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如何针对整个审计过程中的不同情况形成各类工作底稿,针对案例给出个人的解释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4、通过本课程学习,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应具备对复杂的、隐蔽性强的财务舞弊行为作出审计判断的能力并能确认和处理问题。
审计实训案例第一篇:审计实训案例审计实训案例一、审计人员在审查某企业管理费用明细账是发现如下记录:1、企业车间部门固定资产修理费用1200元2、为购货单位垫付运杂费8300元3、支付车船使用税3580元4、支付未完工程借款利息3270元5、购入材料的外地运杂费2560元6、支付短期借款利息4980元要求:提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二、2008年6月15日上午8时,审计人员李某、刘某参加了对大华公司库存现金的清点工作,其结果如下:1、现金盘点实有数1838.15元2、查明现金日记账截止当年6月15日的账面余额为2516.2元3、查出当年6月14日已经办理收款手续尚未入账的收款凭证金额为350元4、查出当年6月14日已经办理付款但付款手续尚未入账的付款凭证金额为212元5、查出当年6月11日出纳员以白条借给某职工250元6、银行核定该公司库存现金限额1000元要求:(1)根据清点结果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2)指出清点现金中所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三、审计人员在2007年3月14日检查了某企业2月份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收支业务并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2月28日银行对账单余额为223546元,银行存款日记账为220000元,核对后有下列不符情况: 1、2月8日银行对账单上收到外地汇款8500元(查系外地某乡镇企业),但日记账上无此记录2、2月22日,对账单上有存款利息460元,日记账上为454元(查系记账错误)3、2月25日,对账单付出8500元(查系转账支票),但日记账无此记录4、2月26日,日记账上付出40元,对账单上无此记录(查系记账错误)5、2月28日,日记账上有存入转账支票4000元,但对账单上无此记录6、2月28日,日记账上付出转账支票2000元,但对账单上无此记录7、对账单上2月28日收到托收款5500元,但日记账上无此记录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2)指出该企业银行存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四、2007年3月11日下午5点30分,审计人员参加对光华工厂库存现金的清查盘点工作.清查结果如下:1、实点库存现金结存数19226.06元2、查明现金日记账截止2007年3月10日的账面余额为21679.24元3、查出已办理收款手续尚未入账的收款凭证4372.31元4、查出已办理付4126.14元款手续尚未入账的付款凭证4126.14元5、发现现金日记账中夹有下列借据,共计2560元:职工刘洪借学费250元,职工王敏借学费110元,张华借药费1000元,王凯借药费1200元。
《审计学(一)实训》教学大纲一、实训教学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审计学(一)实训课程负责人:惠岱课程分类:专业课课程类型:集中性实践教学面向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开课单位:管理工程系(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课程总学时:1周课程总学分:1实训学时: 1周实训学分: 1预修课程:基础会计、会计(一)二、实训教学目标通过审计学(一)实训,使学生掌握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审计的特点、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程序。
通过课程的实训,学生运用所掌握和理解的审计基本理论框架体系与所学的会计知识融会贯通,对各类审计案例能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并得出相应的审计结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实训教学内容: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审计以及货币资金的审计。
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参观实训、案例分析实训五、实训教学条件校内:班级同学按学号分组在实训室进行案例分析。
校外:在某一具体公司,利用该公司的一手财务报表以及财务信息进行实地实训。
学生可按实习内容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每天选择一个内容,各小组交叉进行实习。
六、教材教材:《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 参考书:《审计学》(第四版),耿建新、宋常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七、实训教学成果学生实训结束后,形成实训报告或案例分析说明书。
八、考核办法及成绩评定标准实训结束后通过实训报告或案例分析说明书检验学生的实习和实际能力。
成绩实行五级分制,按照学院规定成绩比例执行。
大纲制定人:惠岱大纲审定人:大纲制定时间:2011年7月。
《审计案例及实训》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一)使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审计案例及实训》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最高层次的专业课,该门课的主要内容是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审计循环。
该课程实际上对所学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化的检验和应用,对学生所学知识能够起到一个综合检验、升华应用的作用,并能够帮助学生走出细枝末节,懂得要从大处做好财务工作。
2.课程目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了基础财务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就所学相关学科的掌握情况通过在审计案例的分析中进行综合检验,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全局意识,为毕业后的实践应用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引导。
3.课程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对审计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一些简单的审计案例的分析,同时树立全局观念,懂得好的财务管理应当走出细枝末节,从大处着手。
(三)相关课程衔接
本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最高层次课程,必须建立学生已经具
备比较丰厚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
即必须已经完成了《统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并考核合格的基础之上。
二、课程目的基本要求
1.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悉审计职业道德和准则要求;
3.能够将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有机结合;
4.能够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组织方式收集审计证据;
5.能够参照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模板结合实际情况起草审计业务约定书;
6.能够根据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
7.掌握审计风险模型,并能够运用审计风险模型恰当地设计审计程序和审计范围;
8.懂得审计抽样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9.能够按照业务循环设计审计程序并进行一些常规审计案例的分析;
10.能够根据收集的审计证据情况结合审计风险的承受能力恰当地出具审计报告。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
1.课程重点:综合所学各学科知识,对审计案例进行分析。
2.课程难点:审计术语的理解。
3.课程关键点:把抽象的术语通俗化,把分散的知识综合化。
四、课程内容及安排
(一)主要内容
1.概论:介绍审计的概念、主体、分类等;
2.审计准则、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介绍审计准则体系、职业道德要求以及应负的法律责任;
3.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介绍管理层认定的内容以及与审计目标的关系;
4.审计方法与审计范围:介绍审计组织方法与程序,以及审计范围的确定基础;
5.审计依据、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介绍审计依据的内容、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
6.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计划:介绍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以及审计计划的内容构成;
7.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介绍审计重要性这一重要术语和审计风险模型;
8.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介绍内控要素以及在审计中如何对内控进行了解和评价,简单了解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的内容;
9. 审计抽样:介绍审计抽样的原理、方法、应用;
10.审计流程:介绍审计流程的三个阶段的主要工作;
11.审计循环:分别从“采购与付款”、“
生产与仓储”、“销售与收款”、“筹资与投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方面结合前面所学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对审计案例进行综合分析;
12.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介绍审计终结阶段的主要工作以及如何结合所收集的审计证据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
(二)实验、实习实训进程
以下实验应在完成了前十章有关审计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综合其他所学相关学科知识进行:
实验一: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实验二: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
实验三: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实验四: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实验五:货币资金审计
实验六:固定资产审计
实验七:审计报告的出具
五、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章节
主要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作业
题量
备注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1-1.2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定义2
2
0.5
1-3.4.5
审计主体、分类、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2 2
0.5
2-1.2
审计职能则、审计职业道德2
2
0.5
2-3
审计法律责任2
2
0.5
3-1.2.3
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2
0.5
4-1.2
审计模式、审计组织方法2
2
0.5
4-3.4
审计程序、范围2
2 0.5
5-1.2
审计依据、证据2
2
0.5
5-3
审计工作底稿2
2
0.5
6-1.2
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计划
2 0.5
7-1.2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2
2
0.5
8-1.2
内控概述及内控了解2
2
0.5
8-3.4
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2 2
0.5
9-1.2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抽样方法2
2
0.5
9-3.4
审计抽样的应用2
2
0.5
10-1.2.3
审计流程2
0.5
11-1
采购与付款循环概述1
1
11-2
内控了解与评价1
1 0.5
11-3
控制测试1
1
11-4
应付账款审计1
1
2
1
11-5
材料采购审计
1
2 1
11-6
相关项目审计1
1
0.5
12-1.2.3
生产与仓储循环概述、内控2
2
0.5
12-4
存货审计
2 2
1
12-5
营业成本审计2
2
1
12-6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1
1 0.5 12-7
相关项目审计1
0.5
13-1.2.3
销售与收款概述、内控2
2
0.5
13-4
营业收入审计
1
1 1
13-5
应收账款审计2
2
1
13-6
相关项目审计1
1
0.5
14-1.2.3
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内控
2 0.5
14-4.5.6.7
相关案例分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