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经济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30.50 KB
- 文档页数:69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
在本章中,我们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例展开分析(一)公开市场业务对均衡收入的影响初始均衡点为E1,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增加了市场上的名义货币供给量。
在物价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名义货币增加即为真实货币增加。
这使得LM曲线向右移至LM2。
新的均衡在较低的利率和较高的收入上实现(即图中E2)。
均衡收入提高的原因是,央行在公开市场购入债券,降低了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
1.LM曲线斜率与收入变化的关系LM曲线越陡峭,均衡收入的变化幅度越大。
即h越小,均衡收入的变化幅度越大。
2.货币扩张的调整过程央行购买债券增加了真实货币供给增加,从而形成当前利率水平下的过量货币供给;公众对此的反应是,设法通过购买其它资产进行调整,从而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
由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调整十分迅速,经济体的状态立即从E1调整到E′,并使货币市场达到出清。
但在E′Y下,存货被降低到合意的库存水平之下,即商品市点,经济体存在过量的商品需求,在收入水平1场供不应求。
对此,经济体内各厂商的反应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会导致实际的收入水平上升。
实际收入水平上升带动货币需求的增长,利率也将从i'逐渐上升,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变动轨迹大体是沿着LM2曲线。
最终,经济体在E2点实现新的均衡。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对经济体产生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真实余额变化,资产组合失衡;资产组合调整,利率水平变动; 第二阶段:利率水平变动,投资支出调整;需求发生变化,调整产出规模。
上述阶段又可分解成四个步骤: 1.真实货币供给变动;2.资产组合调整,引起资产价格和利率水平的变化; 3.利率水平变化,引起投资支出即总需求的变化; 4.根据新的总需求水平,调整产出规模。
(三)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明,利率水平调整是整个传导机制的核心环节。
经济学中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引言】经济学中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是经济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两项政策。
财政政策指的是国家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预算、税收等手段来调节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货币政策则是指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调控货币市场,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等目标。
【第一节:财政政策的定义与目标】财政政策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财政手段来调节收入与支出,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手段。
其目标主要包括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调节收入分配、改善民生等方面。
【第二节: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措施】财政政策主要包括预算政策和税收政策。
预算政策通过制定国家预算,调配财政资金,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和优化资源配置。
税收政策则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影响个体和企业的收入分配和消费行为。
【第三节:货币政策的定义与目标】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调节货币市场,影响金融机构的行为,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手段。
其主要目标包括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等。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工具与措施】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等。
其中,公开市场操作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存放的存款比率,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存贷款行为;利率政策则是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影响市场利率和借贷行为;汇率政策则是通过调整国家货币汇率,影响国内外贸易和资本流动。
【第五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
财政政策通过预算收支、税收等手段,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货币市场;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影响经济活动,进而影响财政收入与支出。
两者相互协调,协同作用可以更好地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第六节: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运行与调控】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运行与调控需要一定的时机选择和政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