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血管
- 格式:ppt
- 大小:823.00 KB
- 文档页数:25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反思七班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反思11、本节的教学设计从同学的实际出发,从培育同学的学习技能入手,让同学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转变原有的教学中的老师过多地参加教学的状况,让同学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一件事情来完成。
2、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在自学中、生生互议中、沟通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关注他人。
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自己去发觉,自己去探求,在主动的求知中有所收获。
3、课堂上给同学的鼓舞性评价,援助同学树立自信心。
4、教学中表达了新课程所提倡的以同学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给同学以时间进行自学、争论、沟通,给同学以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其体验胜利的喜悦。
5、本节课的内容比较集中,很适合同学集中的进行自主学习,而且知识在书本中的交待也较清楚,适合用于培育同学自学技能的训练。
6、观测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淌的学习,本应当是一个用试验来介入的知识,可是由于自身的的技能有限以及一些较详细的教学实际问题等,将其转变成了对知识的应用,这有其不到之处,假如能通过这个试验来介入血管内容的学习或许学习效果会好,但是我确定同学的学习兴致确定会很高。
7、生生互议的环节安排的时间我感觉有些短,假如同学要是真正地沟通的话,这短暂的2分钟的时间是不够的,但基于以往同学合作学习的教训,让同学在短时间内达成全都虽不太可能,但却可以让同学有时间的紧迫感,能抓紧时间来沟通,不到之处将在自学检测中得到补充,这样一来,弥补了沟通的不充分,还节约了一点时间。
8、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的问题就是怎样能让这生生沟通变得有实效,而不仅停留在表面上,这是我的困惑之一,也是我在教学中不能较好地解决的问题。
七班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反思21、设计多个同学喜闻乐见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通过试验,让同学感受到试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同学的思索与沟通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三种血管的结构,让同学体会试验的直观性,并渗透对应思想教育。
4.4.2 血流的管道—血管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哪种血管具有物质交换功能?()A.肺动脉B.肝静脉C.肺泡表面毛细血管D.四肢静脉2.血管分为动脉。
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下列各项中属于静脉特点的是()①管壁厚,弹性大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③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④血流速度较慢⑤四肢的血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A.②④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观察结果如图所示,“→”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为动脉,内流的血液是动脉血B.①为静脉,内流的血液是静脉血C.②为动脉,内流的血液是静脉血D.②为静脉,内流的血液是动脉血4.动脉是指()A.由心脏发出的血管B.运送含丰富氧和养料的血液的血管C.动脉血流经的血管D.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的血管5.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选用尾鳍色素较少的小鱼,以便于我们观察B.用湿棉絮包裹小鱼鳃盖处,以保证小鱼呼吸C.应尽量快速完成观察,以减少对小鱼的伤害D.在视野中看到红细胞单行移动的血管是静脉6.某同学肺部发炎,持“新农合医疗本”在镇医院“打吊瓶”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你知道“打”什么部位吗?()A.皮肤下的静脉B.皮肤下的动脉C.皮肤内的毛细血管D.肌肉内的毛细血管7.如图是小伟同学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请你根据实验方法步骤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保证小鱼正常呼吸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C.根据图中血流方向可以判断A血管是静脉D.辨别毛细血管通常根据“红细胞单行通过”来判断8.如图是人体中三种类型的血管模式图。
请判断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B.静脉管壁薄弹性较小,管内血液流速慢C.毛细血管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没有细胞核D.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只能单行通过9.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的一部分血管的分支情况,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A代表的是小动脉B.图中B代表的是小静脉C.图中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速度依次是A>C>BD.图中C代表的是毛细血管10.如图是小东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时看到的图象,图中的管道是()A.静脉B.毛细血管C.动脉D.输尿管二.解答题(共5小题)11.人体内的血管有三种,请你将这三种血管的名称,大小,血管壁的厚薄以及血流速度进行比较.血管名称血管大小血管壁厚薄血流速度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12.如图动脉和静脉的横切图.(1)动脉是把血液从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2)连通动脉和静脉的血管是.(3)在抽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4)四肢因意外出血,如果是静脉出血,应在端压迫止血.13.请结合你完成的“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应该先用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在观察过程中,为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尽量少受伤害,应该.(2)实验中,一般使用(低倍/高倍)显微镜来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3)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流动情况的一个视野.箭头代表血液在A、B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根据图中所示A血管的管径最(填“大”或“小”),管内的细胞单行通过,可以判断是血管;根据血流方向,可以判断B是血管.14.我们每天吸收营养、运送氧气、排出废物,都要靠血液来工作.请你仔细观察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血液和组织细胞间交换了哪些物质?交换的方向是怎样的?(2)你的身体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种交换,按照你的理解,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这种交换对你的正常生活有什么意义呢?15.如图为小王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根据图填写内容:(1)他在视野中发现了这样一些血管:A段是B段是C段是(2)辨别三种血管的理由是:动脉内血液由较的血管流向较的血管,即从标号[]流向[];而毛细血管内血液中的红细胞一般成通过,血流速度.4.4.2 血流的管道—血管同步卷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哪种血管具有物质交换功能?()A.肺动脉B.肝静脉C.肺泡表面毛细血管D.四肢静脉【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七年级生物血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血管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学生能掌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2. 能力目标:学生能通过观察血管模型和图示,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培养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能理解保护血管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血管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难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功能和特点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血管的相关知识。
利用血管模型、图示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准备准备血管模型、图示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显微镜、血管模型等。
准备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的指导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如“你们知道血管是什么吗?”和“血管在我们的身体中有什么作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血管的重要性,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解:使用血管模型和图示,向学生介绍血管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详细讲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血管的理解和看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4.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血管模型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模型来加深对血管结构的理解。
引导学生观察血管的特点,如管壁的厚度和弹性等,并进行记录和讨论。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提醒学生保护血管的重要性,并鼓励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对血管的理解和记忆。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探索血管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延伸安排学生进行血管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血管模型或海报,加深对血管的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管道血管》教后反思1. 引言本文档是对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管道血管》这一教学内容进行的反思和总结。
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分析,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血管的知识。
2. 教学目标•理解血管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血管的种类和分布;•能够描述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过程。
3. 教学内容分析3.1 血管的组成和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讲解了血液管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通过使用多媒体资料和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血管的结构,以及它们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3.2 血管的种类和分布在介绍血管的种类和分布时,我采用了分类表格的方式展现,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血管在人体中的分布和功能。
同时,通过图片和动画等视觉资料,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效果。
3.3 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过程为了加强学生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过程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些实验和示意图。
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示意图,逐步理解了血液在血管中的循环流动原理,并学会运用流程图的方式描述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
4. 教学反思4.1 教学准备在本次教学中,我感觉教学准备不充分。
虽然我收集了多媒体资料和实物模型等教具,但对于一些细节知识点的准备还不够。
这导致在教学中有时候无法给出准确的解答,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4.2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应增加多样性和互动性。
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演示和示意图等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抽象。
因此,我需要加强通过实验、讨论和游戏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4.3 学生理解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血管的分布和功能理解不够深入。
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理解巩固和检验,例如通过小测验、讨论等方式,及时发现并弥补学生的理解差距。
4.4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本次教学中,我只进行了简单的口头评价,没有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下一次的教学中,我会使用更多的评估方法,例如让学生进行写作或是展示任务,以评估他们对血管知识掌握的情况。
《血流的管道——血管》课题名称《血流的管道——血管》科目生物年级初二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2.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视频,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液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
2.尝试从结构和功能上掌握和区分三种血管的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1.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2.难点: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教学活动11.师生互动,激趣导入1)视频引入(大屏幕):出现血液在血管和心脏中流动的画面。
学生通过视频观察并思考问题: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得出结论: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
2)设置疑问,引发思考:出示验血、输液、献血等照片,让学生说出取血的部位。
学生思考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的原因。
得出结论:取血或输液部位的血管是不同的。
3)引出课题: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
血管分为哪几种?引出本节课题“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活动2 2.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 教师提出问题,讲解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①学生带着思考问题,阅读教材第73、74页,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步骤,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②学生通过观察,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判断血管的种类。
3)师生互动,归纳小结。
①设置疑问:你观察到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的血流速度一样吗?你能区别几种不同的血管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②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判断血管。
教学活动3 3.自学课本P74-75,尝试总结:1)布置学习任务:仔细观察三种血管图,并比较三图的不同之处,填写比较三种血管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