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
Si
其中 S i 表示小区域 Si 之面积, 向量 f f1 , f 2 ,..., f I T被称为图像向量。
三、地震走时层析成像算法
3.1离散图像重建
设射线 Li 与小区域 S i 相交部分之长度为 a ji ,根据 Radon变换,函数 f 沿射线 Li 的投影函数为
j f
二、地震层析成像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
2.4地震反演解的可靠性问题 由于震源和检波器位臵分布及连续问题的离散化 , 地震层析成像反演将遇到方程的不适定问题 . 若方 程组是欠定的 , 解可能不存在 , 或者没有唯一解 . 当条件数很大时 , 反演问题将是不稳定的 , 所用算 法也可能不稳定 . 若方程是超定的 , 说明方程组中 的一个或几个方程是其它方程的线性组合 , 或者所 有的方程中某些变量是其它变量的同一线性组合 , 这两种情况都得不出唯一解 ( 杨文采 , 1 997; 刘福 田 , 1989) .
Af τ
三、地震走时层析成像算法
3.2重建算法 方程组( 3 )中的系数矩阵 A 是极其稀疏的,因为它 的每一行有 J 各元素,而每条地震波只通过所有 I 个 像元中的一小部分,因此矩阵A中的大部分元素为零。 根据系数矩阵稀疏的特点,对方程组(3)多采用迭 代方法求解。
一、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发展概况
地震层析成像的研究在 70 年代首先以井间速度结构 调查为研究对象 ( Bois et al.1972 )。 1979 年, Dines 和 Lytle 首先对地震层析成像坐了大量数值模 拟,并公布了利用弯曲的地震射线进行地下地震波 速 度 成 像 的 结 果 , 并 首 先 将 层 析 成 像 ( Computerized Geophysical Tomography )这一名 词用于论文的标题。 1984 年,美国的 Anderson 利用 天然地震数据着手全球构造研究,并公布了全球三 维速度结构。从而使人们对重力场变化、密度结构、 地幔物质流动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