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泪囊炎手术治疗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道腔和泪囊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泪液排出障碍、泪液滞留和泪囊肿胀等症状,进一步影响视力。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开刀切开引流和鼻内窥镜下鼻泪管扩张等方法。
但长期开刀和伤口愈合的疼痛以及效果不佳的情况,使得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成为眼科医生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始研究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原理是通过鼻子内部的镜头将泪囊和鼻子内部相连,避免了传统手术需要切开面部的创伤,同时可以恢复泪液正常流出的通道。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效果好等。
该方法的介绍,也让慢性泪囊炎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
首先,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由于慢性泪囊炎容易复发,并且患者的病情可能根据进展而变化,所以患者通常需要多个术前和术后随访。
在一个研究中,7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接受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术后效果评估表明,96%的患者恢复了正常的泪液流出,88%的患者没有出现任何疼痛和不适。
研究结论表明,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次,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风险极低。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使用的仪器是高清晰度的镜头和微型仪器,具有更好的精度和控制感。
这使得研究者可以在局部区域内进行更小的操作。
实际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风险非常低,因为该方法减少了手术中可能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失血风险。
另外,术后恢复快以及好处明显。
可以帮助医生更快的找到更适合的治疗方式,同时更加减少了对意外的风险。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效果好等多个优点。
但是该治疗在应用,还是需要医生的帮助,同时需要考虑每一个患者病情的差异性,才可以给患者提供更专业而安全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医疗的发展。
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通过鼻内镜下的手术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进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时,不同的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会对手术的临床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中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一、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症状及原因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鼻泪管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泪囊区域的持续性肿胀、分泌物的堵塞、眼睑的红肿和局部的疼痛等。
慢性泪囊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泪囊及泪道的慢性感染或慢性炎症,导致泪液不能正常排出,从而造成眼部症状的出现。
目前,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而在手术治疗中,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通过恢复泪液的正常排出通道,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二、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技术及其优势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通过鼻内镜进入鼻腔进行操作,无需外部切口。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鼻腔内发现并清除泪囊区域的炎症组织,然后将泪囊与鼻腔相连接,并使用黏膜瓣进行吻合,从而恢复泪液的正常排出通道。
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优势主要包括手术创伤小、恢复期快、术后疼痛轻等,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对于手术中使用的不同的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其对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
三、不同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在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常见的鼻腔黏膜瓣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游离黏膜瓣、泪道黏膜瓣及局部黏膜瓣。
这些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手术的临床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
1. 游离黏膜瓣处理方法游离黏膜瓣处理方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处理方式,其主要优势是操作简便,对手术器械的要求较低。
在手术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鼻腔内取下一小片黏膜组织,并用作手术中的吻合材料。
游离黏膜瓣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局部损伤,可能会造成鼻腔内的黏膜组织缺损,导致术后的愈合不良或者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慢性泪囊炎已经成为一种相对常见的病症。
患者常常表现为泪液过多,并且常伴有结膜炎、泪囊周围红肿等症状。
对于慢性泪囊炎而言,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慢性泪囊炎的概念、病因与诊断,以及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1. 慢性泪囊炎的概念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及其周围组织反复或持续出现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
泪囊炎的发生与泪道系统的通畅性和泪液排出的能力不足有关。
常见的病因包括泪道阻塞、感染等。
慢性泪囊炎的主要症状包括泪液增多、结膜炎、泪囊区域红肿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
2. 慢性泪囊炎的诊断慢性泪囊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结合医生的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泪液分析、泪道冲洗、眼底镜检查等。
此外,鼻内镜下检查也常常用于诊断泪囊炎的原因,帮助医生明确病因和病变部位。
3. 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操作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用于治疗慢性泪囊炎。
手术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确定术前方案,考虑泪道阻塞程度、病变范围等因素。
然后,进入手术室,麻醉患者,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接着,医生通过鼻腔或口腔进行手术,根据病变情况选择不同切口。
最后,进行泪囊吻合术,通常采用自体软骨植入,修复泪囊瘘口,促进泪液正常排出。
4. 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鼻腔泪囊吻合术后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
术后患者需保证休息,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擤鼻子等,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同时,患者需按照医生建议进行饮食调理和药物使用,防止感染和增强恢复能力。
此外,术后定期进行复诊,配合医生的观察和检查,密切关注术后病情变化。
总结起来,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手术前后,患者需要注意术前检查和术后护理等细节,以确保手术效果的最大化和康复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尽早进行治疗,恢复健康的泪液排出通畅,提高生活质量。
泪道探通联合药物灌洗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慢性泪囊炎是一种泪道系统的常见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眼睑肿胀、疼痛、胀痛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口服抗生素、利福平眼药水、热敷等,虽然可以缓解疼痛症状,但长期治疗仍难以彻底控制慢性泪囊炎的症状。
因此,目前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泪道探通联合药物灌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泪囊炎。
一、治疗方法泪道探通是指通过切开泪囊上口,将针挿入泪囊,并通过拔管术或留置管术,使泪液能够顺利排出消除泪液的淤积,达到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目的。
联合药物灌洗是指在泪道探通的基础上,通过引流管或留置管术,将药物注入泪囊并进行灌洗,以加强清洁作用和杀菌效果。
二、疗效分析泪道探通联合药物灌洗是一种微创、经济、易行、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选取6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泪道探通联合药物灌洗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8周治疗,并评估其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仅为56.67%。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疼痛减轻程度、体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一般来说,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三、优点和局限性泪道探通联合药物灌洗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疗效显著:该方法能够切断泪液停留在泪囊中的途径,避免了泪液淤积引起的炎症反复发作,且在治疗的同时清除了炎症灶。
2. 无创伤性:基本没有可能发生传统手术的手术创伤,避免了传统手术所带来的疼痛和创伤。
3. 操作简单:该方法的操作简单,没有所谓严格的把握点和具体破坏所需时间,医生只需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就能进行治疗。
然而,该方法也有其局限性:1. 治愈率不高:该方法虽然能够缓解症状,并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没有办法永久性地治愈该疾病。
2. 疼痛缓解时间较长:与传统治疗相比,该方法的疼痛缓解时间较长。
3. 操作技巧要求高:由于该方法是针对泪道系统,对医生的操作技巧要求较高,缺乏技术经验和掌握不当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及其周围组织长期存在的一种炎症,主要症状为泪囊部位肿胀、疼痛、分泌物增多等。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按摩引流、泪囊冲洗等,但是缺点是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
近年来,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在治疗效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主要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和优势。
一、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操作方法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将泪囊与鼻腔内部直接相连接,使泪液在流入鼻腔前就被引流掉,避免了泪囊炎长期存在。
手术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确定手术范围、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
手术过程中,首先是麻醉及局部加压止血,然后鼻内镜下探查泪囊,手术者用特制手术钩将泪囊顶端取出,用电凝切断鼻泪管与泪囊之间的韧带,并将其扩张开。
接下来,施行骨切术,切下鼻腔的鼻中隔骨部分及鼻泪管入口的骨缘部分,扩大鼻泪管入口,保证术后情况良好。
最后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即将已取出的泪囊通过探头戳入鼻腔中,并用缝合线固定住,将鼻腔与泪囊直接连接起来。
术后要进行适当的抗感染及止血治疗。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创伤小、无皮肤切口,不影响面容美观。
2. 减少了手术过程中麻醉的时间,减少了麻醉的副作用和风险。
3. 通过鼻内镜操作,能够直接看到手术场所,可对操作部位精细处理,操作更加精准。
4. 术后恢复时间短,病人轻松舒适,对于患者来说,手术后无需住院就可以出院。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
一项针对68例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手术疗效满意度达到了89%。
另外一项关于3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也证明了手术的疗效,并且手术后的不良反应非常少,仅有一例发生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达97%。
总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手术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提高了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嚢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泪嚢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泪嚢鼻腔吻合术,观察组采用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
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2年、3年时的泪道阻塞发生率分别为2.0%、6.0%、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16.0%、20.0%(P<0.05)。
结论: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嚢炎的有效方法,其吻合口位置较低、骨窗较大、术后再阻塞的发生率低。
【关键词】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术慢性泪嚢炎泪道阻塞疗效传统的泪嚢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嚢炎较为有效,但不足点是皮肤存在伤口,有碍面部美观,且术后泪嚢阻塞率较高。
近来有部分研究采用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嚢炎,显著降低了术后泪嚢阻塞的发生率[1]。
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改良泪嚢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嚢炎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例慢性泪嚢炎患者,均为单眼患病,术前全身检查无明显异常,均无严重的鼻部疾病而不宜手术者。
全部患眼泪道冲洗不通畅,针尖可以触及骨壁,6号圆头侧孔探针经下泪小点探通鼻泪管,冲洗通畅。
其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年龄17~70岁,平均37.5±4.5岁。
病程10个月~5年,平均2.1±1.5年。
泪嚢指压阳性68例,返流物为脓性者58例,粘液者10例,将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常规冲洗泪道,均行泪道碘油造影,明确泪道、泪嚢情况,患侧鼻腔术前3d滴用1%麻黄素,术前中鼻道填塞1%麻黄素棉片+1%地卡因,常规消毒、铺巾、暴露泪嚢区,2%利多卡因加0.1%肾上腺素少许行眶下神经,滑车上下神经阻滞及局部浸润麻醉。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黏膜长期受到炎症的影响,导致泪液不能及时排出,泪囊积液形成。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泪囊区疼痛、流泪、泪囊区肿胀、泪袋过度积液等。
传统的治
疗方法为开刀切除泪囊,但是该方法创伤大、疼痛严重、恢复时间长且易引发合并症,如
无法复原的泪道梗阻等。
因此,近年来,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也逐渐
受到关注。
本研究招募了2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进行治疗。
术
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鼻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吻合口通畅。
其中16例患者术后无明显不适,泪眼清晰,其余4例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肿胀和持续性流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均
逐渐消失。
术后1周和1个月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其中1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无需进一步治疗。
另外,有2例患者出现了轻微不适,并进行了药物治疗,症状消失。
本研究显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切口小、创伤轻、术后恢复快,而且具有较高
的治疗效果。
术后随访显示,大部分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极少数患者出现了轻微不适,经
过药物治疗也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因此,该方法成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也需要注意,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该手术。
鼻内镜下泪腺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分析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腺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慢性泪囊炎提供一定指导。
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泪腺造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主观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主观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内镜下泪腺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利于面部美观,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慢性泪囊炎是指由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并伴发细菌感染的一种眼部疾病,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容易造成眼部感染,严重者会形成化脓性囊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眼部健康[1]。
慢性泪囊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泪溢、眼部分泌物增多等,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由于对面部造成的损伤较大,使患者难以接受。
随着近年来鼻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鼻内镜下治疗慢性泪囊炎成为主要的手术方式,并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喜爱[2]。
为了探讨鼻内镜下泪腺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本文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09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
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泪腺造口术治疗,男10例,女20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2.5±2.3)岁,病史4个月~12年,平均(5.4±1.3)年。
对照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男12例,女18例,年龄19~68岁,平均(42.1±2.4)岁,病史5个月~13年,平均(6.1±1.2)年。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长期慢性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为泪液流出减少、眼泪往往痛、酸,甚至局部发红、肿胀等。
慢性泪囊炎是泪囊病变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在眼科临床中比较常见,治疗方案也较多种多样。
现如今鼻内镜下治疗慢性泪囊炎已逐渐成为了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本文旨在探索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与可行性。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在鼻内镜下采用自体粘连材料,将泪囊与鼻腔直接连接,使泪液能够直接经过泪囊汇入鼻腔,达到减轻泪囊炎症引起的肿胀与疼痛的效果。
当前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在治疗慢性泪囊炎方面的效果已被广泛证明。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外科手术能够显著的改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症状。
另一项研究针对35例患者开展了长达5年的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其疾病复发率也非常低。
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有以下几个优势:1.手术风险较小,对患者生理创伤较小。
2.术后正常活动受限性较低,仅需要稍加休息便可恢复正常生活。
3.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较短。
4.手术效果稳定并持久,疾病复发率较低。
适用于一下病情:1.慢性泪囊炎的患者;2.传统治疗无法有效缓解症状的患者;3.泪囊炎症较重,已经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一些基础疾病的干扰。
对于手术过程中的操作,需要选择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操作,尽可能的减少手术风险。
由于术后存在口鼻部局部疼痛,需要注意药物的选择。
六、总结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其优越性在现如今的医疗环境下已经被证明。
在针对患者应用该项手术治疗时,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与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以最大程度保证疾病治疗的效果。
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8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最佳手术方法。
方法对8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泪囊鼻腔开放式手术,所有患者都行泪囊染色,泪囊前瓣与泪前脊骨膜吻合,鼻粘膜和泪囊切口涂抹0.4mg/ml丝烈霉素液。
结果全组病例随访3个月至2年,治愈率96.78%。
好转率2.15%。
无效率1.07%。
结论泪囊鼻腔开放术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泪囊炎;泪囊鼻腔开放术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1]。
采用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因手术视野小,缝合困难、出血多等使手术时间延长,难度大。
我们近年来对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良,使手术简单,疗效确切,缩短了手术时间。
作者暂且把此手术法命名为泪囊鼻腔开放术,我们科近三年的时间里共完成了86例93眼,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94眼均为住院手术病人;单眼79例79眼,双眼7例14眼;其中男37例,女49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2岁,平均36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1年。
术后随防最长2年,最短4月。
1.2 治疗方法1.2.1 手术指征患者溢泪,泪道冲洗不通,挤压泪囊部有分泌物自下或上泪小点反流出,且泪点及泪小管正常,上泪小管或下泪小管、泪总管通畅、身体无重大疾病,能承受该手术。
1.2.2 手术具体方法(1)术前准备同常规鼻腔泪囊吻合术,麻醉方法采用鼻腔内用1%地卡因与0.1%肾上腺素混合液浸湿的棉片填入中鼻甲前端造口处,其余麻醉同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
(2)泪囊染色,从上或下泪小管注入少许亚甲蓝注射液,注入后挤压泪囊区,挤出泪囊内多余亚甲蓝液,并将反流到结膜囊内的亚甲蓝液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切口:距内眦角5mm左右平内眦韧带处,沿泪前嵴走向切开皮肤,长约15mm,钝性分离至泪前嵴,切开骨膜,将骨膜连同泪囊一起从泪囊窝分离,术中不切断内眦韧带。
(4)造骨孔:用小蚊式血管钳自泪后嵴鼻侧骨板处向鼻内下方压迫并压破,造成一小骨孔,然后伸入小号枪状咬骨钳,边分离鼻粘膜边将骨孔扩大。
浅谈慢性泪囊炎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本文对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分别施以两种手术方式:即传统鼻外切口及鼻内窥镜手术,进行对比,分析。
临床资料:选择慢性泪囊炎20例,分别于10例采用不同两种术式治疗。
结果两种手术方法疗效无明显差异。
讨论鼻外切口及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后者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手术更简便,并能同时处理鼻腔内引起鼻泪管阻塞的病变,保持术后远期效果。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传统鼻外切口手术治疗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必须施行手术治疗,我院在过去泪囊鼻腔吻合术是眼科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传统手术方式,其手术方法是由鼻外进路,开放泪囊与鼻腔的通道,近年来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已成为眼一鼻相关外科的重要治疗手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随机取20名单眼慢性泪囊炎病例,其中10名做传统鼻外进路泪囊鼻腔吻合术,10名做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
合术,以上病例均有长期反复泪点益泪,益脓,冲洗泪道不通,其中男12例,女8例。
1.2手术方法
1.2.1鼻外切口手术治疗:以2%利多卡因5ml做患眼筛前神经,眶下神经孔及术区浸润麻醉,距内眦角3mm处切开皮肤,切口长约15mm。
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内眦韧带泪前嵴,沿泪前嵴切开骨膜,分离泪囊至泪后嵴前,做一骨孔,上界达内眦韧带,前界在泪前嵴前2mm,后界在泪囊窝中部,下骨达鼻泪管口处做“工”字切开鼻粘膜,“工”字切开泪囊,分别吻合泪囊后瓣与鼻粘膜后瓣,泪囊前瓣与鼻粘膜前瓣,放置引流条,将内眦韧带缝至原附着点,间断缝合皮下及皮肤,单眼包扎,术后抗生素应用,每日泪道冲洗,5天折线,10天取出引流。
1.2.2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鼻内镜下:1%的卡因+0.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粘膜及鼻丘粘膜,并对鼻腔粘膜做表面麻醉和浸润麻醉(1%利多卡因3ml),以平中鼻甲附着处为上界,钩突前缘为后界,切开直径为1.0cm大小的粘膜及骨膜,向后做“C”形粘膜瓣,找到上颌骨额突与泪骨之间骨缝后,使用吸切器的磨骨钻磨开上颌骨额突与泪骨使之形成直径为1.0cm大小的圆骨窗,充分暴露泪囊内壁,在鼻内镜下,纵行剖开泪囊,吸出泪囊内的积脓积液,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冲洗泪囊后,用钛夹使粘膜瓣和泪囊后部吻合,由下泪点导入腰麻管并留置固定于中鼻甲前端三个月,油沙条填塞术腔48小时后取出,术后应用抗生素一周,鼻腔减充血剂
四周,鼻内镜下复查三个月至半年。
2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者为泪道冲洗通畅,溢泪症状消失,好转者为溢泪症状消失,冲洗时通畅;无效者为冲洗完全不通,所有病例随访时间都在一年。
3讨论
3.1慢性泪囊炎,在鼻泪管下端阻塞,泪囊内有分泌物滞留并发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主要症状为泪溢,泪溢使下睑鼻侧皮肤出现慢性湿疹表现。
挤压泪囊区有黏液或黏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鼻侧球结膜充血。
慢性泪囊炎是眼部的感染病灶,角膜存在损伤的情况下,可导致角膜溃疡。
慢性泪囊炎对眼球构成潜在威胁,在施行内眼手术前,必须给予治疗,避免引起眼内化脓性感染。
3.2慢性泪囊炎是一种令人苦恼的疾患,它不仅影响工作和学习,而且在容貌方面给人带来许多不便,甚至造成精神上的折磨,在各种治疗方法中,至今仍以泪囊鼻腔吻合术较为可靠、有效,它的长远效果亦可以肯定,本文收集我院20例手术病例,部分病例随访达15年以上,仍然保持良好结果,本组病例中,一次手术成功率达81%,二次手术成功率则达到90.6%,而且剔除部分不愿接受再次手术。
在实践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对手术方式与器械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手术时间亦由初时的4-5h,缩短到后来的1h左右,熟练者甚至在30min之内亦可完成手术,而且成功率
亦不断提高。
3.3鼻外切口:①传统鼻外切口影响容貌,其操作复杂,视野小。
②术中术后出血量多,是造成手术困难和影响疗效的常见原因,术后血块机化可造成通道堵塞。
③术中造骨孔的大小和位置有关,如骨孔偏上,过小,重力吸引泪液作用减弱,骨孔靠后易损伤泪肌膜和Homer肌,造成泪点外翻,失去泪囊的抽吸作用。
④因生理解剖异常及术中出血量过多,可导致非泪囊和非鼻粘膜吻合。
⑤术后粘膜瘢痕收缩,引起泪囊弹性降低导致溢泪。
⑥术后吻合口处大面积假膜阻塞导致手术失败。
⑦术后无法观察通道增生、粘连情况。
3.4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①患者面部无瘢痕。
②直视下手术,方法简便,损伤小,出血少。
③可以同时处理鼻腔内引起鼻泪管阻塞的病变,如鼻息肉,筛窦炎等。
④术后鼻内镜下复查可及时、准确发现处理并发症,保证泪道通畅,维持远期疗效。
3.5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激光疗法、泪道置管、鼻内镜下泪囊造瘘术等,但从治疗效果看,泪囊鼻腔吻合术仍然是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最有效的手术方法,它是通过重建一条泪囊鼻腔通道代替原已阻塞的鼻泪管引流泪液。
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需要切断内眦韧带、吻合泪囊、鼻黏膜的前、后唇,吻合口内置管引流,手术较为繁琐,手术部位较深,操作费力费时,若遇到小泪囊则效果会受到影响,疗效难以肯定。
本组病例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荣光,许庚,郭宝煌.鼻内窥镜手术图解.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4:15.
[2]李绍珍.眼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03-207.
[3]陈春霞,陈玲.泪囊鼻腔吻合术231例临床分析.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5,27(3):224-225.
[4]雷方.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体会.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7):450-451.
[5]杨钧.现代眼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