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毕业论文-—多元回归分析中变量的选择spss的应用

大学毕业论文-—多元回归分析中变量的选择spss的应用

大学毕业论文-—多元回归分析中变量的选择spss的应用
大学毕业论文-—多元回归分析中变量的选择spss的应用

毕业论文

题目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变量选取

——SPSS的应用

院(系)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年级 2010级统计学

学生姓名殷婷学号2010101217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日期 2014-4-22

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变量选取——SPSS的应用

殷婷

摘要

本文不仅对于复杂的统计计算通过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SPSS来实现,同时通过对两组数据的实证分析,来研究统计学中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变量选取,让大家对统计中的多元回归数据的选取和操作方法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一组数据是对于淘宝交易额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一组数据时对于我国财政收入的研究。本文通过两个实证从不同程度上对数据选取的研究运用通俗的语言和浅显的描述将SPSS在多元回归分析中的统计分析方法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对多元回归分析以及SPSS软件都可以有更深一步的了解。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进行总结,找出SPSS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优缺点,最后得在对变量的选取和软件的操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统计学 SPSS 变量的选取多元回归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not only for complex statistical calculations done by the commonly used computer application software of SPSS,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two groups of data at the same time, to study the statistics of the variables in th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let everybody to select multiple regression in statistical data and operation methods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Is a set of data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aobao transactions of research, a set of data for the research of our country's financial incom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wo empirical to select data from different extent research using a common language and plain the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i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resent in front of everyone, let everyone to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PSS softwar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 SPSS software to analyze data, and summarizes method of data processing, fin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PSS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finally had to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election of variables and software.

Keywords: Statistical SPSS The selection of variable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目录

摘要 (1)

英文摘要 (1)

引言 (3)

第一章回归分析 (3)

1.1自变量的选择 (4)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5)

第二章案例分析一:淘宝交易额的研究 (6)

2.1数据的来源及变量的选取 (6)

2.2相关分析 (7)

2.2.1散点图 (7)

2.2.2计算相关系数 (8)

2.3回归分析 (11)

2.4小结 (13)

第三章案例分析二:财政收入的研究 (14)

3.1数据的来源及变量的选取 (14)

3.2相关分析 (15)

3.2.1散点图 (15)

3.2.2计算相关系数 (17)

3.3回归分析 (19)

3.4逐步回归 (21)

3.5小结 (24)

第四章总结及建议 (25)

参考文献 (26)

引 言

统计学是一门提供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归纳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统计学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不管是在经济管理领域,或是在军事、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对于数量分析与统计分析都需要更高的要求,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较多,应用方面的灵活性也较强,计算量大且复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不管是在宏观经济的经济调控领域还是在微观的企业管理领域中,人们必须准确及时的获得经济运行中的各类信息才能得到高效的监控和科学的管理。然而科学研究的深入,研究的对象也日益变得复杂,复杂系统的研究问题更是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为了更好的描述一个复杂的现象,就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何高效、准确地利用已知的信息便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通过总结和吸取其他国内外学者对统计学研究的,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了案例一对于网络购物这块的的研究,通过对2005年到2012年的居民消费水平,以及我国网络普及度,我国人人均纯收入以及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对淘宝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定量数据的研究以及案例二对于我国财政收入的研究,通过对2000年到2012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活动人口,全社会固定投资,进出口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对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进行定量数据的研究。通过对数据的选取,以及软件的操作方法来告知读者如何在SPSS 的操作中变量选取的原则、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自变量的选择

1.1自变量的选择

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自变量的选择实质上就是模型的选择。现设一切可供选择的变量是t 个 ,它们组成的回归模型称为全模型(记:1+=t m ),在获得n 组观测数据后,我们有模型

???+=),0(~2

n n I N X Y σεε

β

其中:Y 是1?n 的观测值,β是1?m 未知参数向量,X 是m n ?结构矩阵,并假定X 的秩为m 。

现从t x x x ,,,21 这t 个变量中选t '变量,不妨设t x x x ',,,21 ,那么对全模型中的参数β和结构矩阵X 可作如下的分块(记:1+'=t p ):

()'=q p βββ,, ()q p X X X =

我们称下面的回归模型为选模型:

?

??+=),0(~2

n p p I N X Y σεε

β 其中:Y 是1?n 的观测值,p β是1?p 未知参数向量, p X 是p n ?结构矩阵,并假定p X 的秩为p 。

自变量的选择可以看成是这样的两个问题,一是究竟是用全模型还是用选模型,二是若用选模型,则究竟应包含多少变量最适合。如果全模型为真,而我们用了选模型,这就表示在方程中丢掉了部分有用变量,相反,如果选模型为真,而我们选用了全模型,这就表示在方程中引入了一些无用变量,下面从参数估计和预测两个角度来看一看由于模型选择不当带来的后果。

为了讨论方便起见,先引入几个记号: 全模型中参数2,σβ的估计:

1?()'X X X Y β-'=

211

?[()]()Y I X X X X Y

n R X σ

-'''=--

其中:)(X R 为矩阵X 的秩。 在点)(1'=t x x x 点上的预测值为p p p x y β=

在选模型中参数2

,σβ的估计:

1

21()1

[()]()

p p p p p p p p p p X X X Y

Y I X X X X Y

n R X βσ--''=''=

--

在()'''='''=+),(),()(11t p p q p x x x x x x x 上的预测值为p p p x y β~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统计学广泛吸收和融合相关学科的新理论,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深化和丰富了统计学传统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并拓展了新的领域。今天的统计学已展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实践发展的需要对统计学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长和不断完善,统计学的潜在功能将得到更充分更完满的开掘。在应用回归分析去处理

实际问题时,回归自变量选择是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常,在做回归分析时,人们根

据所研究问题的目的,结合经济理论罗列出对因变量可能有影响的的一些因素作为自变量引进回归模型,其结果是把一些对因变量影响很小的,有些甚至没有影响的自变量也选入了回归模型中,这样一来,不但计算量变大,而且估计和预测的精度也会下降。此外,如果遗漏了某些重要变量,回归方程的效果肯定不好。在一些情况下,某些自变量的观测数据的获得代价昂贵,如果这些自变量本身对因变量的影响很小或根本没有影响,我们不加选择的引进回归模型,势必造成观测数据收集和模型应用的费用不必要的加大。因此,在应用回归分析中,对进入模型的自变量作精心的选择是十分必要的。

SPSS软件作为当今国际上运用广泛的统计分析软件,因其具有自动统计绘图、数据的深入分析、易学易用、功能齐全等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迅速普及,并成为各行业管理组织提高管理水平、形成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对该软件的理解和运用还处于早期应用阶段,对其功能的研究开发与实际生活当中的运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甚远。特别是在管理决策方面,管理者对客观现实的准确把握对于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收集统计数据,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深度分析而浪费,或者仅仅利用SPSS软件进行简单分析而未进行深度开发,致使所得信息有限、各信息间的关系不明确,最终导致管理者的判断出现偏差。

第二章案例分析一:淘宝交易额的研究

2.1 数据的来源及变量的解释

为研究淘宝网未来发展趋势,从新浪官方微博淘宝数据魔方中获得淘宝2009年聚划算中购物群众的年龄比例作为定性数据,进行研究年龄对淘宝购物的影响。并在新浪财经网上获得淘宝网自2005年到2012年的淘宝交易额以及淘宝注册人数的数据。在中商情报局里获得我国近网络普及度等数据并从国家统计年鉴中选取统计指标居民消费水平。

淘宝注册人数(

x)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网络购物的群众的人数,反应了当今社会

1

网络购物的普遍性。同时淘宝的注册人数也展现了人们对网络购物的认可度,换言之也就是说接受了网络购物并会在网上进行消费,是对网络购物很大程度上的支持。

我国网络普及度(

x)是指我国近几年网络在我国普及的范围,这一块更好的反映

2

了网络对居民网络消费的影响,因为网络是网络消费的必要条件。我国网络普及度反映的是在我国日趋发展的经济下,网络也得到了普遍的广泛,人们对网络的接受程度,信任程度也是直接影响到淘宝的网络购物。

x)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居民消费水平(

3

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它主要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来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能很好的展现在网络消费上作出的贡献。

通过对以上这三个定量数据的研究来其与淘宝交易额的关系,从而研究淘宝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优劣态。

原始数据如下:

由于数据之间单位的不同,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把数据标准化进行处理,得到如下标准化的数据(所有取值保留了两位小数):

2.2相关分析

2.2.1散点图

对y与各个变量作出散点图

(1)淘宝注册人数

x与y的相关性散点图:

1

(2)网络普及度与淘宝网交易总额的相关性检验:

(3)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淘宝交易的相关性检验:

由以上三个散点图可知,其所有的点均落在了左上至右下的一条直线上,表明了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所以我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得到确切的答案。

2.2.2计算相关系数

(1)复相关系数r 是用来衡量回归直线对于观察值配合的密切程度,即用来衡量因变量y 与自变量1x ,2x ,3x 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以下是用SPSS 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如下的相关系数图

解析:图中有带“**”号的结果表明有关的两变量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相关,由上图可知,y 与1x 的相关系数为0.992>0,表示呈一定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检验对应的概率P 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淘宝交易额与淘宝注册人数之间相关性显著。y 与2x 的相关系数为0.901>0,表示呈一定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检验对应的概率P 值为0.002,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淘宝交易额与我国网络普及度之间相关性显著。y 与3x 的相关系数为0.965>0,表示呈一定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检验对应的概率P 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淘宝交易额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相关性显著。

综上所述通过SPSS 得出的相关系数的矩阵得到为:

1yx r 0.992

2

yx r =0.901

3

yx r =0.965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各列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淘宝网注册人数1x 、我国网络普及度2x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3x 与淘宝交易总额y 存在正相关关系。

(2)计算偏相关系数:在多变量的情况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相当复杂的。任意两个变量之间都有可能存在着相关关系,因此,只知道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总的相关程度是不够的。如果需要了解某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就应在消除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来计算他们的相关系数,这就是偏相关系数。下面是用SPSS 作出的偏相关系数: ①消除我国网络普及度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后,计算淘宝注册人数与淘宝交易额的偏相关系数为:

解析:由上可知,淘宝注册人数与淘宝交易额的偏相关系数为0.894。 ②消除淘宝交易额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后,我国网络普及度和淘宝交易额的偏相关系数为:

解析:由上可知我国网络普及度与淘宝交易额的偏相关系数为-0.806。

③消除淘宝注册人数和我国网络普及度的影响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淘宝交易额的偏相关系数:

解析:由上可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淘宝交易额的偏相关系数为0.810 。

④消除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淘宝交易额的影响后,淘宝注册人数和我国网络普及度的偏相关系数:

解析:由上可知,淘宝注册人数和我国网络普及度的偏相关系数为0.584。

⑤消除淘宝注册人数和淘宝交易额的影响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我国网络普及度的偏相关系数:

解析:由上可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我国网络普及度的偏相关系数为0.963 。

⑥消除我国网络普及度和淘宝交易额的影响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淘宝注册人数的偏相关系数:

解析:由上可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淘宝注册人数的偏相关系数为-0.505 。

综上:从以上的偏相关系数来看,如果我国网络普及度和居民消费水平保持不变,淘宝注册人数与淘宝交易额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当淘宝交易额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保持不变时,我国网络普及度和淘宝交易额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当淘宝注册人数和我国网络普及度的保持不变时,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淘宝交易额的也存在显著相关,当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淘宝交易额保持不变时,淘宝注册人数和我国网络普及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当我国网络普及度和淘宝交易额保持不变时,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淘宝注册人数存在显著负相关。但是其关系强度较前者略低,所以经过以上系数得到的偏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其相关程度较原关系的强度低,应采用原数据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即所采用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保持不变。

2.3回归分析

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解析:复相关系数为0.997,判定系数为0.995,调整系数为0.990,估计值的标准误差为4.157 。

解析:由上面结果的看其显著性检验结果为,回归平方和为12661.224,残差平方和69.123,总平方和12730.647, F 统计量的值为244.231,对应的概率P 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即:淘宝交易总额y 与淘宝网注册人数1x 、我国网络普及度2x 和我国居民消费水平3x 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所以可认为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有效。

解析:由上图可知,因变量y 与常数项和自变量1x ,2x ,3x 的回归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59.709,2.529,-15.985,70.139。3个回归系数B 的显著性水平1x 小于0.05,这里可以认为自变量1x ,2x ,3x 对因变量y 有显著性影响。于是得到回归方程为: 321139.70985.15529.259.709x x x y +-+-=

由上图可知对数据进行t 值检验,在给定的05.0=α,自由度n=8-2=6的临界值时,查表得=6025.0t 2.447

因为1x ,2x ,3x 的参数对应的t 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2.447,这说明5%的显著性水平下,斜率系数均显著不为0,表明淘宝网注册人数1x ,我国网络普及度2x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3x 等变量联合起来对该商品的消费支出有显著的影响。

P 检验:由上表可以看出各自变量以及常数项的P 值分别为:0.05,0.016,0.043及0.031,可以看出其P 值均小于0.05,均通过检验

综上所述,三个自变量对因变量都有显著性影响,并都通过了检验可以得到最优方程式为:

321139.70985.15529.259.709x x x y +-+-=

2.4小结

通过SPSS 操作最后得到的淘宝交易额的预测方程式:

321139.70985.15529.259.709x x x y +-+-=

再加上最后对数据的检验可以得出淘宝网注册人数1x ,我国网络普及度2x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3x 等变量联合起来对淘宝交易总额y 有显著的影响。影响公式可以近似为:

321139.70985.15529.259.709x x x y +-+-=

即:淘宝注册人数增加就可使得淘宝网的交易额增加。众所周知我国网络普及度是在逐年增加的,这里表现出的网络普及度为负指标,并不代表网络普及度要递减才可以使得淘宝交易额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更是越来越迅速,网络普及度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地方有网络,更多的人了解网络才能使得我国淘宝注册人数的增加。这两个自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对严密的关系。人均收入的增加固使得人们的消费指数上升,那么人们在网络购物和日常消费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比例是在增加的,那么淘宝交易额增加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章案例分析二:我国财政收入的研究

3.1 数据的来源及变量的解释

为研究我国财政收入情况,为研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活动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通过中国国家统计局下载2000年到2012年的数据进行研究。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x是指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值与该年平均人口的比值,是衡量一

1

个国家或地区每个居民对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贡献或创造价值的指标。

经济活动人口

x是指在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

2

人口。包括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x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

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其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的同时,也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

我国的进出口总额

x是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其用以观察一个国家在

4

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

财政收入y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财政收入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划分为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本级收入。

原数据如下:

多元线性回归SPSS实验报告

回归分析基本分析: 将毕业生人数移入因变量,其他解释变量移入自变量。在统计量中选择估计和模型拟合度,得到如图 注解: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第二列:两变量(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复相关系数R=0.999。 第三列:被解释向量(毕业人数)和解释向量的判定系数R2=0.998。 第四列:被解释向量(毕业人数)和解释向量的调整判定系数R2=0.971。在多个解释变量的时候,需要参考调整的判定系数,越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的拟合优度越高,被解释向量可以被模型解释的部分越多。 第五列:回归方程的估计标准误差=9.822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回归分析的方差分析表 F检验统计量的值=776.216,对应的概率p值=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原假设(回归系数与0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认为:回归系数不为0,被解释变量(毕业生人数)和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显著,可以建立线性模型。 注解: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以及回归方程的偏回归系数和常数项的估计值第二列:常数项估计值=-544.366;其余是偏回归系数估计值。

第三列:偏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差。 第四列:标准化偏回归系数。 第五列:偏回归系数T检验的t统计量。 第六列:t统计量对应的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接原假设(回归系数与0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认为回归系数部位0,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接受原假设(回归系数与0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认为回归系数为0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不显著的。 于是,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544.366+0.032x1+0.009x2+0.001x3-0.1x5+3.046x6 回归分析的进一步分析: 1.多重共线性检验 从容差和方差膨胀因子来看,在校学生数和教职工总数与其他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很严重。在重新建模中可以考虑剔除该变量

spss多元回归分析报告案例

企业管理 对居民消费率影响因素的探究 ---以湖北省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三十多年间综合国力得到显著增强,但我国居民消费率一直偏低,甚至一直有下降的趋势。居民消费率的偏低必然会导致我国内需的不足,进而会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本模型以湖北省1995年-2010年数据为例,探究各因素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及多元关系。(注:计算我国居民的消费率,用居民的人均消费除以人均GDP,得到居民的消费率)。通常来说,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居民总 收入,人均GDP,人口结构状况1(儿童抚养系数,老年抚养系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等因素。 1.人口年龄结构一种比较精准的描述是:儿童抚养系数(0-14岁人口与 15-64岁人口的比值)、老年抚养系数(65岁及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值〉或总抚养系数(儿童和老年抚养系数之和)。0-14岁人口比例与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可由《湖北省统计年鉴》查得。

一、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一)、数据搜集 根据以上分析,本模型在影响居民消费率因素中引入6个解释变量。X1:居民总收入(亿元),X2:人口增长率(‰),X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X4:少儿抚养系数,X5:老年抚养系数,X6:居民消费占收入比重(%)。 Y:消费率(%)X1:总收入 (亿元) X2:人口增 长率(‰) X3:居民消 费价格指 数增长率 X4:少儿抚 养系数 X5:老年抚 养系数 X6:居民消 费比重(%) 1995 1997 200039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多元回归分析SPSS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Multi factor line regression method,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编辑]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法概述 在市场的经济活动中,经常会遇到某一市场现象的发展和变化取决于几个影响因素的情况,也就是一个因变量和几个自变量有依存关系的情况。而且有时几个影响因素主次难以区分,或者有的因素虽属次要,但也不能略去其作用。例如,某一商品的销售量既与人口的增长变化有关,也与商品价格变化有关。这时采用一元回归分析预测法进行预测是难以奏效的,需要采用多元回归分析预测法。 多元回归分析预测法,是指通过对两上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的相关分析,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当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时,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编辑] 多元线性回归的计算模型[1] 一元线性回归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来解释因变量的变化,在现实问题研究中,因变量的变化往往受几个重要因素的影响,此时就需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来解释因变量的变化,这就是多元回归亦称多重回归。当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时,所进行的回归分析就是多元性回归。

设y为因变量,为自变量,并且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为线性关系时,则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其中,b 0为常数项,为回归系数,b1为固定时,x1每增加一 个单位对y的效应,即x 1对y的偏回归系数;同理b2为固定时,x2每增加一 个单位对y的效应,即,x 2对y的偏回归系数,等等。如果两个自变量x1,x2同一个因变量y呈线相关时,可用二元线性回归模型描述为: 其中,b 0为常数项,为回归系数,b1为固定时,x2每增加 一个单位对y的效应,即x 2对y的偏回归系数,等等。如果两个自变量x1,x2同一个因变量y呈线相关时,可用二元线性回归模型描述为: y = b 0 + b1x1 + b2x2 + e 建立多元性回归模型时,为了保证回归模型具有优良的解释能力和预测效果,应首先注意自变量的选择,其准则是: (1)自变量对因变量必须有显著的影响,并呈密切的线性相关; (2)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形式上的; (3)自变量之彰应具有一定的互斥性,即自变量之彰的相关程度不应高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因的相关程度; (4)自变量应具有完整的统计数据,其预测值容易确定。 多元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一样,也是在要求误差平方和()为最小的前提下,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以二线性回归模型为例,求解回归参数的标准方程组为 解此方程可求得b 0,b1,b2的数值。亦可用下列矩阵法求得 即 [编辑]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1] 多元性回归模型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一样,在得到参数的最小二乘法的估计值之后,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检验与评价,以决定模型是否可以应用。

SPSS线性回归分析案例

回归分析 实验内容:基于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简单线性回归分析 【研究目的】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社会保障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去研究。 【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现选用城镇居民消费进行比较。模型中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从理论和经验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故可以选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选取2010年截面数据。 1、实验数据 表1: 2010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2、实验过程 作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Y)和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X)的散点图,如图1:

表2 模型汇总b 表3 相关性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Y)和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X)大体呈现为线性关系,所以建立如下线性模型:Y=a+bX

表4 系数a 3、结果分析 表2模型汇总:相关系数为0.965,判定系数为0.932,调整判定系数为0.930,估计值的标准误877.29128 表3是相关分析结果。消费性支出Y与可支配收入X相关系数为0.965,相关性很高。 表4是回归分析中的系数:常数项b=704.824,可支配收入X的回归系数a=0.668。a的标准误差为0.034,回归系数t的检验值为19.921,P值为0,满足95%的置信区间,可认为回归系数有显著意义。得线性回归方程Y=0.668X+704.824. 【实验结论】 (1)结果显示,变量之间具有如下关系式:Y=0.668X+704.824.也就是说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这与凯尔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刚好吻合。但为了研究方便,这里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由公式知X每增长1个单位,Y增加0.668个单位。

spss中多元回归分析实例

SPSS中多元回归分析实例在大多数的实际问题中,影响因变量的因素不是一个而是多个,我们称这类回问题为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建立因变量y与各自变量xj(j=1,2,3,…,n)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b+bx+bx+...+bx+e k210k12其中:b0是回归常数;bk(k=1,2,3,…,n)是回归参数;e是随机误差。 多元回归在病虫预报中的应用实例: 某地区病虫测报站用相关系数法选取了以下4个预报因子;x1为最多连续10天诱蛾量(头);x2为4月上、中旬百束小谷草把累计落卵量(块);x3为4月中旬降水量(毫米),x4为4月中旬雨日(天);预报一代粘虫幼虫发生量y(头/m2)。分级别数值列成表2-1。 预报量y:每平方米幼虫0~10头为1级,11~20头为2级,21~40头为3级,40头以上为4级。预报因子:x1诱蛾量0~300头为l级,301~600头为2级,601~1000头为3级,1000头以上为4级;x2卵量0~150块为1级,15l~300块为2级,301~550块为3级,550块以上为4级;x3降水量0~10.0毫米为1级,10.1~13.2毫米为2级,13.3~17.0毫米为3级,17.0毫米以上为4级; x4雨日0~2天为1级,3~4天为2级,5天为3级,6天或6天以上为4级。

数据保存在“DATA6-5.SA V”文件中。 1)准备分析数据 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创建“年份”、“蛾量”、“卵量”、“降水量”、“雨日”和“幼虫密度”变量,并输入数据。再创建蛾量、卵量、降水量、雨日和幼虫密度的分级变量“x1”、“x2”、“x3”、“x4”和“y”,它们对应的分级数值可以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通过计算产生。编辑后的数据显示如图2-1。

SPS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例操作步骤

SPSS 统计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操作与分析 实验目的: 引入1998~2008年上海市城市人口密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以上平均年贷款利率和房屋空置率作为变量,来研究上海房价的变动因素。 实验变量: 以年份、商品房平均售价(元/平方米)、上海市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五年以上平均年贷款利率(%)和房屋空置率(%)作为变量。 实验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软件:spss19.0 操作过程: 第一步:导入Excel数据文件 1.open data document——open data——open; 2. Opening excel data source——OK.

第二步: 1.在最上面菜单里面选中Analyze——Regression——Linear ,Dependent(因变量)选择商品房平均售价,Independents(自变量)选择城市人口密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以上平均年贷款利率、房屋空置率;Method 选择Stepwise. 进入如下界面: 2.点击右侧Statistics,勾选Regression Coefficients(回归系数)选项组中的Estimates;勾选Residuals(残差)选项组中的Durbin-Watson、Casewise diagnostics默认;接着选择Model fit、Collinearity diagnotics;点击Continue.

3.点击右侧Plots,选择*ZPRED(标准化预测值)作为纵轴变量,选择DEPENDNT(因变量)作为横轴变量;勾选选项组中的Standardized Residual Plots(标准化残差图)中的Histogram、Normal probability plot;点击Continue. 4.点击右侧Save,勾选Predicted Vaniues(预测值)和Residuals(残差)选项组中的Unstandardized;点击Continue.

SPSS多元回归分析报告实例

多元回归分析 在大多数的实际问题中,影响因变量的因素不是一个而是多个,我们称这类回问题为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建立因变量y与各自变量x j(j=1,2,3,…,n)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b0是回归常数;b k(k=1,2,3,…,n)是回归参数;e是随机误差。 多元回归在病虫预报中的应用实例: 某地区病虫测报站用相关系数法选取了以下4个预报因子;x1为最多连续10天诱蛾量(头);x2为4月上、中旬百束小谷草把累计落卵量(块);x3为4月中旬降水量(毫米),x4为4月中旬雨日(天);预报一代粘虫幼虫发生量y(头/m2)。分级别数值列成表2-1。 预报量y:每平方米幼虫0~10头为1级,11~20头为2级,21~40头为3级,40头以上为4级。 预报因子:x1诱蛾量0~300头为l级,301~600头为2级,601~1000头为3级,1000头以上为4级;x2卵量0~150块为1级,15l~300块为2级,301~550块为3级,550块以上为4级;x3降水量0~10.0毫米为1级,10.1~13.2毫米为2级,13.3~17.0毫米为3级,17.0毫米以上为4级;x4雨日0~2天为1级,3~4天为2级,5天为3级,6天或6天以上为4级。 表2-1 x1 x2 x3 x4 y 年蛾量级别卵量级别降水量级别雨日级别幼虫密 度 级别 1960 1022 4 112 1 4.3 1 2 1 10 1 1961 300 1 440 3 0.1 1 1 1 4 1 1962 699 3 67 1 7.5 1 1 1 9 1 1963 1876 4 675 4 17.1 4 7 4 55 4 1965 43 1 80 1 1.9 1 2 1 1 1 1966 422 2 20 1 0 1 0 1 3 1 1967 806 3 510 3 11.8 2 3 2 28 3

多元线性回归实例分析

SPSS--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案例解析!(一) 多元线性回归,主要是研究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跟一元回归原理差不多,区别在于影响因素(自变量)更多些而已,例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毫无疑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应该为: 上图中的x1, x2, xp分别代表“自变量”Xp截止,代表有P个自变量,如果有“N组样本,那么这个多元线性回归,将会组成一个矩阵,如下图所示: 那么,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矩阵形式为: 其中:代表随机误差,其中随机误差分为:可解释的误差和不可解释的误差,随机误差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多元线性方程才有意义(一元线性方程也一样) 1:服成正太分布,即指:随机误差必须是服成正太分别的随机变量。 2:无偏性假设,即指:期望值为0 3:同共方差性假设,即指,所有的随机误差变量方差都相等 4:独立性假设,即指:所有的随机误差变量都相互独立,可以用协方差解释。 今天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SPSS---多元线性回归的具体操作过程,下面以教程教程数据为例,分析汽车特征与汽车销售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汽车特征跟汽车销售量的关系,建立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数据如下图所示:

点击“分析”——回归——线性——进入如下图所示的界面:

将“销售量”作为“因变量”拖入因变量框内,将“车长,车宽,耗油率,车净重等10个自变量拖入自变量框内,如上图所示,在“方法”旁边,选择“逐步”,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其它的方式,如果你选择“进入”默认的方式,在分析结果中,将会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所有的自变量,都会强行进入) 如果你选择“逐步”这个方法,将会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将会根据预先设定的“F统计量的概率值进行筛选,最先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应该是跟“因变量”关系最为密切,贡献最大的,如下图可以看出,车的价格和车轴跟因变量关系最为密切,符合判断条件的概率值必须小于0.05,当概率值大于等于0.1时将会被剔除)

多元线性回归实例分析报告

SPSS--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案例解析!(一) 多元线性回归,主要就是研究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跟一元回归原理差不多,区别在于影响因素(自变量)更多些而已,例如: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为: 毫无疑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应该 为: 上图中的 x1, x2, xp分别代表“自变量”Xp截止,代表有P个自变量,如果有“N组样本,那么这个多元线性回归,将会组成一个矩阵,如下图所示: 那么,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矩阵形式为: 其中:代表随机误差, 其中随机误差分为:可解释的误差与不可解释的误差,随机误差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多元线性方程才有意义(一元线性方程也一样) 1:服成正太分布,即指:随机误差必须就是服成正太分别的随机变量。 2:无偏性假设,即指:期望值为0 3:同共方差性假设,即指,所有的随机误差变量方差都相等 4:独立性假设,即指:所有的随机误差变量都相互独立,可以用协方差解释。 今天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SPSS---多元线性回归的具体操作过程,下面以教程教程数据为例,分析汽车特征与汽车销售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汽车特征跟汽车销售量的关系,建立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数据如下图所示:

点击“分析”——回归——线性——进入如下图所示的界面:

将“销售量”作为“因变量”拖入因变量框内, 将“车长,车宽,耗油率,车净重等10个自变量拖入自变量框内,如上图所示,在“方法”旁边,选择“逐步”,当然,您也可以选择其它的方式,如果您选择“进入”默认的方式,在分析结果中,将会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所有的自变量,都会强行进入) 如果您选择“逐步”这个方法,将会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将会根据预先设定的“F统计量的概率值进行筛选,最先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应该就是跟“因变量”关系最为密切,

SPSS—非线性回归(模型表达式)案例解析

SPSS—非线性回归(模型表达式)案例解析 2011-11-16 10:56 由简单到复杂,人生有下坡就必有上坡,有低潮就必有高潮的迭起,随着SPSS 的深入学习,已经逐渐开始走向复杂,今天跟大家交流一下,SPSS非线性回归,希望大家能够指点一二! 非线性回归过程是用来建立因变量与一组自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它不像线性模型那样有众多的假设条件,可以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建立任何形式的模型非线性,能够通过变量转换成为线性模型——称之为本质线性模型,转换后的模型,用线性回归的方式处理转换后的模型,有的非线性模型并不能够通过变量转换为线性模型,我们称之为:本质非线性模型 还是以“销售量”和“广告费用”这个样本为例,进行研究,前面已经研究得出:“二次曲线模型”比“线性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销售量随着广告费用的增加而呈现的趋势变化”,那么“二次曲线”会不会是最佳模型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非线性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销售量随着广告费用的增加而呈现的变化趋势” 下面我们开始研究: 第一步:非线性模型那么多,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模型呢?” 1:绘制图形,根据图形的变化趋势结合自己的经验判断,选择合适的模型 点击“图形”—图表构建程序—进入如下所示界面:

点击确定按钮,得到如下结果:

放眼望去, 图形的变化趋势,其实是一条曲线,这条曲线更倾向于"S" 型曲线,我们来验证一下,看“二次曲线”和“S曲线”相比,两者哪一个的拟合度更高! 点击“分析—回归—曲线估计——进入如下界面

在“模型”选项中,勾选”二次项“和”S"两个模型,点击确定,得到如下结果:

如何用spss17.0进行二元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如何用spss17.0 进行二元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一、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的前提为因变量是可以转化为0、1 的二分变量,如:死亡或者生存,男性或者女性,有或无,Yes 或No,是或否的情况。 下面以医学中不同类型脑梗塞与年龄和性别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一)数据准备和SPSS 选项设置 第一步,原始数据的转化:如图1-1 所示,其中脑梗塞可以分为ICAS、ECAS 和NCAS 三种,但现在我们仅考虑性别和年龄与ICAS 的关系,因此将分组数据ICAS、ECAS 和NCAS 转化为1、0 分类,是ICAS 赋值为1,否赋值为0。年龄为数值变量,可直接输入到spss中,而性别需要转化为(1、0)分类变量输入到spss当中,假设男性为1,女性为0,但在后续分析中系统会将1,0 置换(下面还会介绍),因此为方便期间我们这里先将男女赋值置换,即男性为“0”,女性为“1”。 图1-1 第二步:打开“二值Logistic 回归分析”对话框:沿着主菜单的“分析(Analyze)→回归(Regression)→二元logistic(Binary Logistic)” 的路径(图1-2)打开二值Logistic 回归分析选项框(图1-3)。 如图1-3左侧对话框中有许多变量,但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与ICAS显著相关的为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等(P<0.05),因此我们这里选择以性别和年龄为例进行分析。

图1-2 图1-3 在图1-3中,因为我们要分析性别和年龄与ICAS的相关程度,因此将ICAS选入因变量(Dependent)中,而将性别和年龄选入协变量(Covariates)框中,在协变量下方的“方法(Method)”一栏中,共有七个选项。采用第一种方法,即系统默认的强迫回归方法(进入“Enter”)。 接下来我们将对分类(Categorical),保存(Save),选项(Options)按照如图1-4、1-5、1-6中所示进行设置。在“分类”对话框中,因为性别为二分类变量,因此将其选入分类协变量中,参考类别为在分析中是以最小数值“0(第一个)”作为参考,还是将最大数值“1(最后一个)”作为参考,这里我们选择第一个“0”作为参考。在“存放”选项框中是指将不将数据输出到编辑显示区中。在“选项”对话框中要勾选如图几项,其中“exp(B)的CI(X)”一定要勾选,这个就是输出的OR和CI值,后面的95%为系统默认,不需要更改。

多元回归分析SPSS案例

多元回归分析 在大多数得实际问题中,影响因变量得因素不就就是一个而就就是多个,我们称这类回问题为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建立因变量y与各自变量x j(j=1,2,3,…,n)之间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b0就就是回归常数;b k(k=1,2,3,…,n)就就是回归参数;e就就是随机误差。 多元回归在病虫预报中得应用实例: 某地区病虫测报站用相关系数法选取了以下4个预报因子;x1为最多连续10天诱蛾量(头);x2为4月上、中旬百束小谷草把累计落卵量(块);x3为4月中旬降水量(毫米),x4为4月中旬雨日(天);预报一代粘虫幼虫发生量y(头/m2)。分级别数值列成表2-1。 预报量y:每平方米幼虫0~10头为1级,11~20头为2级,21~40头为3级,40头以上为4级。 预报因子:x1诱蛾量0~300头为l级,301~600头为2级,601~1000头为3级,1000头以上为4级;x2卵量0~150块为1级,15l~300块为2级,301~550块为3级,550块以上为4级;x3降水量0~10、0毫米为1级,10、1~13、2毫米为2级,13、3~17、0毫米为3级,17、0毫米以上为4级;x4雨日0~2天为1级,3~4天为2级,5天为3级,6天或6天以上为4级。 表2-1

数据保存在“DATA6-5、SAV”文件中。 1)准备分析数据 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创建“年份”、“蛾量”、“卵量”、“降水量”、“雨日”与“幼虫密度”变量,并输入数据。再创建蛾量、卵量、降水量、雨日与幼虫密度得分级变量“x1”、“x2”、“x3”、“x4”与“y”,它们对应得分级数值可以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通过计算产生。编辑后得数据显示如图2-1。 图2-1 或者打开已存在得数据文件“DATA6-5、SAV”。 2)启动线性回归过程 单击SPSS主菜单得“Analyze”下得“Regression”中“Linear”项,将打开如图2-2所示得线性回归过程窗口。

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SPSS报告

用下面的数据做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选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和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做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相关分析 1.作散点图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和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的相关图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和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的相关性很大。 2.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和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的相关系数 把要求的两个相关变量移至变量中,因为都是定距数据,选择相关系数中的Pearson,点击确定,可以得到下面的结果: Correlations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万人) 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篇)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万人) Pearson Correlation 1 .998** Sig. (2-tailed) .000 N 14 14 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篇) Pearson Correlation .998** 1 Sig. (2-tailed) .000 N 14 14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两相关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0.0998,表示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检验对应的概率P 值=0.000,小于显着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两变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即毕业生人数好发表科技论文数之间的相关性显着。 3.求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选择相关系数中的全部,点击确定:

Correlations (万人) (篇) Kendall's tau_b (万人)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1.000** Sig. (2-tailed) . . N 14 14 (篇)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1.000 Sig. (2-tailed) . . N 14 14 Spearman's rho (万人)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1.000** Sig. (2-tailed) . . N 14 14 (篇)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1.000 Sig. (2-tailed) . . N 14 14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注解:两相关变量(毕业生数和发表论文数)的Kendall相关系数=1.000,呈正相关;无相关系数检验对应的概率P值,应接受原假设(两变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即毕业生数与发表论文数之间相关性不显着。 两相关变量(毕业生数和发表论文数)的Spearman相关系数=1.000,呈正相关;无相关系数检验对应的概率P值,应接受原假设(两变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即毕业生数与发表论文数之间相关性不显着。 4.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和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的相关系数 将所求变量移至变量,将控制变量移至控制中,选中显示实际显着性水平,点击确定: Correlations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万人) 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篇)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万人) Pearson Correlation 1 .998** Sig. (2-tailed) .000 N 14 14 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Pearson Correlation .998** 1

(推荐下载)SPSS线性回归分析案例

(完整word版)SPSS线性回归分析案例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SPSS线性回归分析案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SPSS线性回归分析案例的全部内容。

回归分析 实验内容:基于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简单线性回归 分析 【研究目的】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社会保障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去研究。 【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现选用城镇居民消费进行比较。模型中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从理论和经验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故可以选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选取2010年截面数据。 1、实验数据 表1:

2、实验过程 作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Y)和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X)的散点图,如图1:

实验的四用SPS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报告报告材料

实验四用SPS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某农场通过试验取得早稻收获量与春季降雨和春季温度的数据如下表,计算回归参数和检验统计量。 表1 春季降雨和春季温度的数据 1.数据录入。将收获量作为因变量,降雨量和温度作为自变量分别输入数据区域,格式如下图。 图1 数据输入界面 2.统计分析。逐一选取“Analyze”、“Regression”、“Linear”展开对话框如下图所示。将X选入independent(自变量框),将Y选入dependent(因变量框)。

图2 选择分析工具

图3 选择变量进入右侧的分析列表 然后点击Statistics 按钮,出现一个有关各种统计选项的对话框。点击Plot 按钮可绘制残差分布图、直方图、极端值图或正态概率图。Options 按钮可改变进行逐步回归时的内部数值的设定以及对缺失值的处理方式。Method 框中可选取不同的筛选自变量的回归方法。默认项为强制进入法Enter。本次检验使用默认选项Estimates 和Model fit,单击OK 键进行统计分析。 图4 回归选项设置 表2 选入或删除的变量 表3 模型总结 模型汇总 模型R R 方调整 R 方标准估计的误 差 1 .996a.991 .987 174.28736

a. 预测变量: (常量), x2, x1。 表4 方程配合适度检验结果 表5 回归结果 第一个表格显示了选入或删除的变量,本试验有两个自变量,x1,x2被选入方程,无删除的变量。 第二个表格为模型总结。给出了复相关系数R ,复相关系数平方R Square,调整复相关系数平方Adjusted R Square,估计值的标准误Std. Error of the Estimate。 第三个表格为方程配合适度检验结果,F=228.444,P(Sig.)=0.0005,说明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有回归关系存在。 第四个表格给出了直线回归方程系数的值及偏回归系数的检验结果。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B 为偏回归系数系数,Std Error 为偏回归系数系数标准误差,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 Beta 为标准化偏回归系数。

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SPSS报告

用下面的数据做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选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和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做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相关分析 1.作散点图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和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的相关图 从散点图可以看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和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的相关性很大。 2.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和高等学校发表科技论文数量的相关系 数

把要求的两个相关变量移至变量中,因为都是定距数据,选择相关系数中的Pearson,点击确定,可以得到下面的结果:

两相关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0.0998,表示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检验对应的概率P值=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两变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即毕业生人数好发表科技论文数之间的相关性显著。 3.求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选择相关系数中的全部,点击确定: Correlations (万人) (篇) Kendall's tau_b (万人)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1.000** Sig. (2-tailed) . . N 14 14 (篇)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1.000 Sig. (2-tailed) . . N 14 14 Spearman's rho (万人)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1.000** Sig. (2-tailed) . . N 14 14 (篇)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1.000 Sig. (2-tailed) . . N 14 14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spss实验报告线性回归曲线估计

《数据分析实务与案例实验报告》 曲线估计 学号:204 班级:2013 应用统计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 0 1 4 - 12 - 7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一、实验目的

1.准确理解曲线回归分析的方法原理。 2.了解如何将本质线性关系模型转化为线性关系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3.熟练掌握曲线估计的SPSS操作。 4.掌握建立合适曲线模型的判断依据。 5.掌握如何利用曲线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6.培养运用多曲线估计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准备知识 1.非线性模型的基本内容 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可以划分为本质线性关系和本质非线性关系。所谓本质线性关系是指变量关系形式上虽然呈非线性关系,但可以通过变量转化为线性关系,并可最终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线性模型。本质非线性关系是指变量之间不仅形式上呈现非线性关系,而且也无法通过变量转化为线性关系,最终无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线性模型。本实验针对本质线性模型进行。下面介绍本次实验涉及到的可线性化的非线性模型,所用的变换既有自变量的变换,也有因变量的变换。 乘法模型: y x1 x2 x3 其中,,,都是未知参数,是乘积随机误差。对上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 ln y ln ln x1 ln x 2 ln x3 ln 上式具有一般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因而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来处理。然而,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在求置信区间和做有关试验时,必须是 ln : N(0, 2I n) ,而不是 : N(0,2I n), 因此检验之前,要先检验ln 是否满足这个假设。 三、实验内容 已有很多学者验证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证明了能源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也有众多学者利用C-D生产函数验证了劳动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所有这些研究都极少将劳动、资本、和能源建立在一个模型中来研究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大小。

SPSS回归分析实验报告.doc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应用统计学实验名称:回归分析 班级:学号: 姓名:实验日期: 2012.05.23 实验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一元线性回归简单地说是涉及一个自变量的回归分析,主要功能是处理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线性数学模型并进行评价预测。本实验要求掌握一元线性回归的求解和多元线性回归理论与方法。 二.实验环境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机房310 三.实验步骤与内容 1打开应用统计学实验指导书,新建excel表 地区供水管 道长度 (公里)全年供水总量(万平方米) 北京15896 128823 天津6822 64537 河北10771.2 160132 山西5669.3 77525 内蒙古5635.5 59276 辽宁21999 280510 吉林6384.9 159570 黑龙江9065.9 153387 上海22098.8 308309 江苏36632.4 380395 浙江24126.9 235535 安徽7389.4 204128 福建6270.4 118512 江西5094.7 143240 山东26073.9 259782 河南11405.6 185092 湖北15668.6 257787 湖南9341.8 262691 广东35728.8 568949 广西6923.1 134412 海南1726.7 20241 重庆6082.7 71077 四川12251.3 165632 贵州3275.3 45198 云南5208.5 52742 西藏364.9 5363

陕西4270 73580 甘肃5010 62127 青海893 14390 宁夏1538.2 22921 新疆3670.2 76685 2.打开SPSS,将数据导入 3.打开分析,选择回归分析再选择线性 因变量选全年供水总量,自变量选供水管道长度统计里回归系数选估计,再选择模型拟合

SPSS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影响因变量的因素不是一个而是多个,我们称这类回问题为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建立因变量y与各自变量 x j(j=1,2,3,…,n)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b0是回归常数;b k(k=1,2,3,…,n)是回归参数;e是随机误差。 多元回归在病虫预报中的应用实例: 某地区病虫测报站用相关系数法选取了以下4个预报因子;x1为最多连续10天诱蛾量(头);x2为4月上、中旬百束小谷草把累计落卵量(块);x3为4月中旬降水量(毫米),x4为4月中旬雨日(天);预报一代粘虫幼虫发生量y (头/m2)。分级别数值列成表2-1。 预报量y:每平方米幼虫0~10头为1级,11~20头为2级,21~40头为3级,40头以上为4级。 预报因子:x1诱蛾量0~300头为l级,301~600头为2级,601~1000头为3级,1000头以上为4级;x2卵量0~150块为1级,15l~300块为2级,301~550块为3级,550块以上为4级;x3降水量0~10.0毫米为1级,10.1~13.2毫米为2级,13.3~17.0毫米为3级,17.0毫米以上为4级;x4雨日0~2天为1级,3~4天为2级,5天为3级,6天或6天以上为4级。 表2-1

数据保存在“DATA6-5.SAV”文件中。 1)准备分析数据 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创建“年份”、“蛾量”、“卵量”、“降水量”、“雨日”和“幼虫密度”变量,并输入数据。再创建蛾量、卵量、降水量、雨日和幼虫密度的分级变量“x1”、“x2”、“x3”、“x4”和“y”,它们对应的分级数值可以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通过计算产生。编辑后的数据显示如图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案例

SPSS19.0实战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011-12-09 12:19:11) 转载▼ 分类:软件介绍 标签: 文化 线性回归数据(全国各地区能源消耗量与产量)来源,可点击协会博客数据挖掘栏: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的经济研究数据库。 1.1 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数据清理和描述性数据汇总,数据集成和变换,数据归约,数据离散化等。本次实习主要涉及的数据预处理只包括数据清理和描述性数据汇总。一般意义的数据预处理包括缺失值填写和噪声数据的处理。于此我们只对数据做缺失值填充,但是依然将其统称数据清理。 1.1.1 数据导入与定义 单击“打开数据文档”,将xls格式的全国各地区能源消耗量与产量的数据导入SPSS中,如图1-1所示。 图1-1 导入数据 导入过程中,各个字段的值都被转化为字符串型(String),我们需要手动将相应的字段转回数值型。单击菜单栏的“ ”-->“ ”将所选的变量改为数值型。如图1-2所示:

图1-2 定义变量数据类型 1.1.2 数据清理 数据清理包括缺失值的填写和还需要使用SPSS分析工具来检查各个变量的数据完整性。单击“ ”-->“ ”,将检查所输入的数据的缺失值个数以及百分比等。如图1-3所示: 图1-3缺失值分析

表1-1 能源消耗量与产量数据缺失值分析 SPSS提供了填充缺失值的工具,点击菜单栏“ ”-->“ ”,即可以使用软件提供的几种填充缺失值工具,包括序列均值,临近点中值,临近点中位数等。结合本次实习数据的具体情况,我们不使用SPSS软件提供的替换缺失值工具,主要是手动将缺失值用零值来代替。 1.1.3 描述性数据汇总 描述性数据汇总技术用来获得数据的典型性质,我们关心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中趋势,根据这些统计值,可以初步得到数据的噪声和离群点。中心趋势的量度值包括:均值(mean),中位数(median),众数(mode)等。离中趋势量度包括四分位数(quartiles),方差(variance)等。 SPSS提供了详尽的数据描述工具,单击菜单栏的“ ”-->“ ”-->“ ”,将弹出如图2-4所示的对话框,我们将所有变量都选取到,然后在选项中勾选上所希望描述的数据特征,包括均值,标准差,方差,最大最小值等。由于本次数据的单位不尽相同,我们需要将数据标准化,同时勾选上“将标准化得分另存为变量”。

基于SPS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案例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9.5 % ,但二元经济结构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农村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70 %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不发达,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势必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障碍。正确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其中,农民收入增长是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力图应用适当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有关农民收入的历史数据和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其根源,探讨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回归模型的建立 (1)数据的收集 根据实际的调查分析,我们在影响农民收入因素中引入3个解释变量。即:X2-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的比重, X3-乡村从业人员占农村人口的比重, X4-农作物播种面积

(1)回归模型的构建 Y i=1+2X2+3X3+4X4+u i 二、回归模型的分析 (1)多重共线性检验 (2)模型异方差的检验 异方差产生的原因有:数据质量原因、模型设定原因。由异方差引起的后果一般会导致回归系数估计结果误差较大、有关统计检验失去意义、模型的预测失效等危害,所以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必须要检验模型之间是否存在异方差。若存在异方差解决办法——加权最小二乘法。

从上表散点图判断模型的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异方差,但从上表可以看到散点图之间的特征不是特别明显。不易于做出结论,故采用|e|与X的等级相关系数进行判定。 表2 从表2可知,在95%的置信水平下,检验统计量与为标准化残差的绝对值(|e|)之间的显著性水平P值均大于0.05,则接受原假设,检验统计量与|e|之间是独立的,不存在相关关系。说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3)模型序列相关的检验 序列相关是指各随机误差项之间不独立,则称其存在自相关或序列相关性。 自相关产生的原因有:经济变量的惯性、省略解释变量的影响、错误的函数形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