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17.20 MB
- 文档页数:47
脊柱解剖步骤脊柱解剖步骤脊柱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33个椎骨组成,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
在进行脊柱解剖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技巧,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脊柱解剖的详细步骤。
一、准备工作1.检查病人情况:在进行手术前,需要仔细检查病人的身体情况,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选择手术方式:根据病情和手术目的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开放手术或微创手术等。
3.准备器械: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必要的器械和设备,如手术刀、电钻、镊子等。
4.消毒准备: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并穿戴好无菌操作衣物和手套。
二、切开皮肤1.确定切口位置:根据病变部位确定切口位置,并标记好切口线。
2.局部麻醉:在切口处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感。
3.切开皮肤:用手术刀沿着标记好的切口线切开皮肤,注意不要损伤深层组织。
4.撑开皮肤:用镊子或其他器械撑开皮肤,以便于进一步操作。
三、暴露椎间盘1.分离软组织:用手术器械分离软组织,并将其推向两侧,以暴露椎间盘。
2.去除横突:用电钻或其他器械去除相应的横突和棘突,以便于进一步操作。
3.去除关节突起:如果需要进行关节融合手术,则需要去除相应的关节突起。
4.暴露椎间盘:用镊子或其他器械将相邻的两个椎体分离,并暴露出椎间盘。
四、取出椎间盘1.打开骨质环:用电钻或其他器械打开上下两个椎体之间的骨质环,并将其取出。
2.取出椎间盘:用镊子或其他器械取出椎间盘,并清除相应的软组织和骨质碎片。
3.清理手术区域: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域,并清理干净。
五、填充植骨1.选择植骨物: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植骨物,如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骨等。
2.填充植骨:将选好的植骨物填充到椎间盘空腔中,并确保其牢固稳定。
3.关闭手术口:用缝合线将切口处进行缝合,以便于伤口愈合。
4.观察病人情况: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对病人进行密切观察,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总结:脊柱解剖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手术,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脊柱的损伤及病变在骨科中属于很常见的问题,熟悉脊柱的解剖是每个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在了解解剖的基础上,才能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今天重点给大家介绍脊柱的相关解剖知识,值得学习借鉴!应用解剖(一)基本概述1.综述:人类幼年时椎骨共有33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
随年龄增长5块骶椎合成一块骶骨, 4块尾椎合成一块尾骨。
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
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2.功能支持人体传导负荷运动维持稳定保护脊髓的功能六个自由度的灵活运动3.解剖位置冠状面 (额状面) –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分-正中矢状面–将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横断面 (水平面或轴面) –将身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渐加宽,第2骶椎最宽侧面观:可见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
后面观: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
胸椎棘突细长,斜后下方。
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
(二)椎骨的基本形态及结构生理弯曲:颈椎前凸20°- 40°胸椎后凸20°- 40°腰椎前凸30°- 50°骶骨后凸倾斜骨组织类型:A.皮质骨:坚硬,主要位于骨的表面提供骨的强度,良好的固定点哈佛氏系统B.松质骨:较软,大部分位于骨的内部提供强度和细胞储存的场所骨小梁,海绵状或蜂窝状脊椎结构关节突脊椎峡部间盘终板软骨终板骨性终板骨突环椎弓根切迹椎间孔,神经根出口(三)各段椎骨的特征1.颈椎根据解剖形态的差异,颈椎被分为上颈椎 (C1~2) 下颈椎 (C3~7)椎体小、有横突孔、棘突分叉、上下关节突近似水平位、椎孔较大且多呈卵圆形A.上颈椎:颈枕关节——无间盘寰椎 (C1)——与颅骨 (C0) 和枢椎 (C2)形成关节寰枢关节——无间盘枢椎 (C2)——与C1和C3形成关节寰椎:呈环状,无椎体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寰枢关节:在寰枕连接部,大部分运动功能为前屈—后伸和侧屈在寰枢关节,近50%的头部旋转运动发生于此寰枢关节稳固性的结构:关节囊、寰枢前膜、寰枢后膜、覆膜、寰椎十字韧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