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
- 格式:pptx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24
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是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国家、地区、城市等地理国情的全面调查和统计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国土资源有效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分析应用三个方面介绍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一、数据获取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的第一步是数据获取。
测绘技术通过多种手段收集各类地理国情数据,包括地形地质、土地利用、水资源、生物环境、交通交通等。
在地形地质方面,测绘技术通过GPS、遥感等手段获取高程、坡度、地质构造等数据,构建数字地形模型,为地理国情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土地利用方面,通过航摄和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覆盖面积等信息,为土地资源规划和保护提供依据。
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
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中通过水库遥测、水文站监测等手段获取水资源的水文特征、水质状况等数据,为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生物环境方面,测绘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调查中。
采用GPS、遥感等技术获取生态破坏程度、物种分布、生境类型等数据,用以评估生物多样性状况并制定相关保护措施。
交通交通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
测绘技术通过GPS定位、车载传感器等手段获取交通流量、交通网络、交通设施等交通信息,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支持。
二、数据处理获得地理国情数据后,测绘技术通过数据处理实现数据的提炼与整合。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配准、数据融合等过程。
数据清洗是将获取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和异常值,提高数据质量。
在地理国情数据中,由于获取过程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数据可能存在错误和缺失,需要通过数据清洗来排除这些问题。
数据配准是将不同来源、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数据进行匹配和校正的过程。
不同的测绘技术获取的数据可能存在坐标系、投影等方面的差异,通过配准可以使不同数据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便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地理国情普查方案引言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要的统计调查活动,旨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家的地理情况。
通过地理国情普查,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地理数据,为国家的规划、决策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档旨在介绍地理国情普查的方案,包括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1. 调查内容地理国情普查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地理位置收集每个调查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包括经纬度坐标和海拔高度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地理分布特征,如区域地形起伏、海拔梯度、地理纬度特征等。
1.2 地貌与地质调查点的地貌和地质特征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分析地貌和地质数据,可以了解地表地壳的形态与构造,进而推测地质活动和地貌演化的历史。
1.3 气候与气象收集调查点的气候数据,如气温、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这些数据有助于分析气候变化趋势,评估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4 水文与水资源调查点的水文数据包括湖泊、河流、水库、河口等水体的分布和特征。
此外,还需收集水资源数据,如水量、水质、水价等,以评估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情况。
1.5 生态环境收集调查点的生态数据,包括植被类型、动植物种类和分布等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6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点的人口、民族、语言、文化特征等数据都属于人文地理范畴,可为国家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 调查方法地理国情普查采用多种调查方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方法之一。
调查人员将前往各个调查点,收集现场数据。
调查人员要运用地理工具和仪器,如GPS定位仪、水文测流仪、气象观测仪等,以增加数据的准确性。
2.2 数据分析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处理。
调查人员要利用统计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更为准确的地理特征和统计结论。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对普查成果数据的要求(非正式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3年06月目录1. 环境要求 (1)1.1.硬件要求 (1)1.2.软件要求 (1)2. 普查成果数据库要求 (1)3. 普查成果数据质量要求 (3)3.1.拓扑问题 (3)3.1.1. 一个图层自身拓扑 (3)3.1.2. 两个图层之间拓扑 (3)3.1.3. 拓扑问题修复 (3)3.2.要素属性项检查 (3)3.2.1. 填写标准检查 (3)3.2.2. 完整性检查 (4)3.2.3. 填写格式检查 (4)4. 地理实体要求 (4)4.1.实体层内容 (4)4.2.操作 (4)4.2.1. 铁路 (4)4.2.2. 公路 (7)4.2.3. 河流(线实体) (8)4.2.4. 湖泊 (8)5. 交通网络要求 (9)6. 统计单元要求 (19)6.1.统计单元处理 (19)6.2.坡度带处理 (20)6.2.1. 坡度带提取 (20)6.2.2. 坡度带分层 (26)6.2.3. 坡度带融合 (27)7. 临时图层 (30)7.1.图层命名 (30)7.2.手工生成步骤 (32)8. 软件配置 (33)9. 统计策略 (33)10. 常见问题 (34)本文件非正式文件,编写本文件的目的是为了用户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基本统计工作。
本文件所述内容可参照执行,文中所述普查成果数据库格式和地理实体的处理等内容,在相关方案未正式下发前有效,下发后以下发方案为准。
本文件所述坡度带的处理过程为辅助内容,即可用软件提取,也可按照该部分所述步骤进行,其中,坡度带的融合建议在计算之前按照3.2.2将不大于1个像元的图斑融合。
本文件内容将会不定时更新。
1.环境要求1.1.硬件要求硬盘:建议500GB或1TB固态硬盘,1TBSATA硬盘CPU:建议一个及以上CPU,单个CPU8核及以上内存:16GB及以上1.2.软件要求操作系统:建议Win7 64位ArcEngine:10.1版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2.普查成果数据库要求基于行政区划与管理单元、地形单元和规则地理格网单元的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计算要求数据源采用经纬度坐标系,在建库方案未正式下发前,所有数据源要求以File Geodatabase 格式分县存储。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摘要:通过对地理国情的相关调查,可以充分了解我国地理国情,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国家各项发展规划及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使其更好的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同时,能够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主要以地理国情基本要素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流程地理国情指的是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我国基本国情中的一部分。
全面监测、分析地理国情相关的信息,可以为社会经济建设部门的灾害防治、土地利用、城市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进而使得地理空间上的资源配置、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的布局更加合理,能够更加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地理国情普查非常复杂,涉及的范围极其广并且实施的难度也比较大。
一、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对象与普查内容我国进行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对象是国土范围内的人文地理、地表自然等等,在普查过程中,将其在进行具体的分类。
地表自然主要包括面积、位置、范围和类别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各自的空间分布情况。
人文地理要素则包括交通设施、水利设施及地居民地等内容,以及各自的位置、面积、范围等进行相关的勘察和统计[1]。
对于地理国情的普查需要有关部门的配合。
国土部门主要是负责收集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权属数据,这些数据是乡镇级行政单元数据的重要参考值。
水利部门主要是负责收集全国水利普查专题数据基础数据源,比如行、蓄、滞洪区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民政部门辅助收集乡镇合并、地级以上城市的主要街道名称,以及政府驻地位置、行政区划简册等有关资料。
规划部门主要是负责普查国家级主体功能区等资料。
国有农、林、牧场名称等相关资料可以咨询林业等有关部门。
旅游部门需要协调帮助相关部门收集文化遗产、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文化保护区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的相关资料。
地理国情的普查是一项浩大且比较繁琐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辅助,同时精细的数据记录。
论述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根本统计摘要:我们国家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地理国情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我们要得到那些密度,范围,位置等信息,并且要科学对测量的信息进行处理,才能知道国情要素。
只有这样才能知道真正的地理的分布状况。
我们这篇文章就是对地理国情的普查数据的方法和情况进行阐述,希望对以后的地理国情的分析工作有帮助。
关键词:地理国情;根本普查;统计方法我们国家国务院对地理国情的普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文件指出,我们的地理国情检测是为了充分展开检测,并且也是给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的建设打下根底的,各级政府和单位一定要搞好地理国情信息的统计和整理。
国务院下发的文件充分说明了我们地理国情的普查是十分重要的。
这是我们得到地理国情信息的根底。
这项工作对我们研究环境空间分布的一些规律特别有作用,并且还能够帮助我们普及宣传一些调查的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推广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
我们现在的测绘地理信息要想转型和换代,就必须要做好这项工作。
我们地理国情普查统计里面要做好根本数据的统计,这是一项根底环节,很重要的阶段内容。
我们的测试结果要根据普查的标准和研究的成果,要把地理单元的网格规划好,还有一些地形的单元,这是统计大根本单元。
其中,行政区域的划分还有一些单元的管理,这都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然后,我们要利用数理统计的知识和空间统计的知识等对地理地形和地貌,植物的覆盖情况,水域的情况,还有荒漠地表的情况,要特别注意居民用地里面的设施和地理单元的位置,范围等信息,一定要做好登记和统计。
要能够形象地的表达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情况,最终形成报表。
现在,虽然我们国家也很重视,但是毕竟我们起步较晚,一些科学技术也相对落后,所以,这些根本的统计我们现在还在初步地探索,在这个过程里面,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讓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很头疼。
文章就对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和一些软件系统对地理国情普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根本的统计实验。
也对这里面经常处长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探讨。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51·文章编号:2095-6835(2017)02-0051-02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方法探讨侯立媛(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 济南 250013)摘 要:对地理国情现状进行普查,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以及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也是制订与实施全省发展战略规划的先决条件。
通过对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方法的探讨,力图为后续地理国情普查的分析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统计方法;地形地貌;植被覆盖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5913/ki.kjycx.2017.02.051选择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进行计算,是查清我省现阶段国土范围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及空间分布情况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全面实施我省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省地理国情普查基本情况 1.1 普查的时间安排准备阶段:2013-02—2013-06,主要完成我省地理国情普查方案及技术规程的制订,进行资料收集、技术培训,开展试点试验等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普查工作第一阶段:2013-07—2015-06,主要完成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外业调查与核查、标准时点核准等相关工作。
普查工作第二阶段:2015-07—2016-12,主要进行数据处理与汇总、数据库建设、基本统计、综合统计及与相关部门进行数据对接等工作。
1.2 普查内容及对象普查内容及对象为:①对自然地理要素进行普查,掌握它们的面积、范围、位置、高程、数量,以及它们的空间分布情况;②对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信息情况进行普查,比如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调查其现有空间分布情况。
1.3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的重要性通过对普查对象进行空间化和定量化的动态监测,统计分析各个地域的分布特征和差异,发现其变化趋势及频率,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和规划提供相对应的科学依据,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持续的地理国情信息服务。
5.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查技术规定1.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查的目标与原则目标:1、检验判读的正确率,发现判读过程中的误判,指导修正判读数据。
根据各地区自然分异、人类活动的特征以及信息提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修正判读过程中出现的误判,检验遥感解译判读的正确率,并对判读数据进行室内修正。
2、建立代表性地物类型的遥感解译样本,指导自动分类和人工解译。
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物类型,采集实地影像资料,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数据库。
3、为成果应用阶段判断数据质量情况提供客观依据。
外业调绘核查留下的资料和记录,可以为使用成果的用户提供判断数据质量情况的客观依据,并据此合理有效利用数据成果。
此外,获得的地面实景影像资料,可以为相关专题分析、多媒体制作提供素材。
原则:1、外业调绘核查应严格遵守走到、看到、问到的“三到”原则。
2、调绘核查应注意特殊地物,把握一般规律性地物,做到调绘核查结果全面可信。
3、实地覆盖类型与影像上所反映的覆盖相比,发生非季节性根本变化时,参照技术方案,原则上以调绘核查为准。
4、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基础作为野外复核的重要资料,综合考虑自然、经济、人力条件制定可行的调绘核查方案。
2.简述外业调查的基本步骤1、明确外业调绘核查范围2、确定外业调绘核查内容3、选择外业调绘核查方法4、确定外业调绘核查线路5、外业队伍组织与后勤准备6、外业调绘核查实施7、提交外业调绘核查成果3外业调查路线遵循原则1、外业调绘核查应严格遵守走到、看到、问到的“三到”原则。
2、调绘核查应注意特殊地物,把握一般规律性地物,做到调绘核查结果全面可信。
3、实地覆盖类型与影像上所反映的覆盖相比,发生非季节性根本变化时,参照技术方案,原则上以调绘核查为准。
4、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基础作为野外复核的重要资料,综合考虑自然、经济、人力条件制定可行的调绘核查方案。
4地表覆盖分类核查和地理国情要素调绘内容(1)地表覆盖分类核查。
1)对底图标注的地表覆盖类型、覆盖范围进行全面的核实确认,尤其对解译过程中无法确定的需重点调查图斑进行仔细判别、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