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四节 粘土矿物自生与转化
- 格式:ppt
- 大小:18.39 MB
- 文档页数:50
粘土矿物演化过程咱们来唠唠粘土矿物的演化过程,这就像是一场超级有趣的变身之旅呢。
粘土矿物一开始可不是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它们起源于岩石,就像孩子出生于家庭一样。
岩石在风吹日晒、水流冲刷这些大自然的魔法之下,开始慢慢分解。
这时候的岩石就像一个被逐渐拆碎的大房子,一块一块的材料被剥落下来。
这些剥落的小碎片就是粘土矿物的前身,不过这个时候它们还很粗糙,就像刚刚从树上摘下来的带着刺儿的野果,还不能直接吃,得经过一番打磨才行。
那这些粗糙的小碎片是怎么变成细腻的粘土矿物的呢?这中间有好多神奇的变化呢。
水就像一个勤劳的搬运工,把那些分解后的小颗粒带到各个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小颗粒们就像是一群在旅途上的小探险家,不断地和周围的环境发生反应。
它们可能会和水里的各种化学物质交朋友,比如说溶解在水里的二氧化碳,这就像在一场聚会上结识新朋友一样。
小颗粒和二氧化碳一结合,就开始慢慢改变自己的结构,变得越来越细腻,越来越像我们认识的粘土矿物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粘土矿物的演化还在继续。
就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新技能一样,粘土矿物也在不断吸收和转化周围的物质。
有些粘土矿物会和土壤里的微生物产生互动,这微生物啊,就像一个个小小的魔法师,它们在粘土矿物的身边施展魔法。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各种营养物质,就像魔法的元素一样,被粘土矿物吸收进来,让粘土矿物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这时候的粘土矿物就像是一个装满了宝藏的小盒子,里面不仅有来自岩石的原始成分,还有从外界吸收来的各种好东西。
而且啊,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也对粘土矿物的演化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把粘土矿物比作一个正在睡觉的小动物,温度和湿度就像是它的被子和枕头。
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会让这个小动物睡得很舒服,然后健康地成长。
要是温度太高或者太低,湿度太大或者太小,就像给这个小动物盖了一床不合适的被子,它可能就会生病,粘土矿物的演化也就会受到阻碍。
比如说在干旱的地区,水分很少,粘土矿物可能就没办法很好地进行那些需要水参与的化学反应,就像一个厨师没有足够的水来煮饭一样,做出来的饭肯定不好吃,粘土矿物的发育也就不完全。
作为岩石组分的粘土矿物其含量、种类及其分布、产状等对地层伤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由于粘土矿物颗粒细小(<0.01mm),比表面极大,并具有特殊的结构组成,因此它们对外来作业流体如注入水、压裂液、酸化液、压井液等的侵入极为敏感。
当与外来流体接触时,粘土矿物往往会发生膨胀、微粒运移、生成某种沉淀等从而堵塞储层油气流动的孔隙通道,造成储层渗流能力的下降,损害油气层。
因此了解粘土矿物的性质对油田开发十分重要。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确定岩石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分布及产状等。
选取了西泉5井的部分岩石样品进行了上述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西泉5井区三叠系储层粘土矿物含量统计表根据X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韭菜园子组砂层以蒙皂石(包括蒙脱石和皂石两个亚族)为主,63%~98%,平均87.8%;其次为伊/蒙混层(20%~99%,平均72.76%),绿泥石(1%~55%,平均9.33%),另有高岭石(1%~12%,平均5.74%)和伊利石(2%~16%,平均6.24%)(见表1)。
对韭菜园子组敏感性的简单分析:(供参考)韭菜园子组伊/蒙混层和绿/蒙混层含量较多,伊/蒙混层和绿/蒙混层是遇水易膨胀的矿物,易发生粘土膨胀和分散造成地层伤害。
韭菜园子组绿泥石含量相对较高(平均9.33%),绿泥石是酸敏性矿物,酸化时易造成氢氧化铁胶体沉淀(酸敏)。
另外伊利石和高岭石是速敏性矿物,易造成颗粒运移堵塞地层。
粘土矿物分析在储层潜在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一、粘土矿物类型粘土矿物(clay minerals)是粘土和粘土岩中晶体一般小于2微米,主要是含水的铝、铁和镁的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有的在其成分中还有某些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存在。
粘土矿物包括高岭石族矿物、蒙皂石、蛭石、粘土级云母、伊利石、海绿石、绿泥石和膨胀绿泥石以及有关的混层结构矿物,此外还包括具过渡性的层链状结构的坡缕石(凹凸棒石)和海泡石以及非晶质的水铝英石。
平均厚度35km,大洋下平均厚5km。
青藏高原最厚。
分沉积层、花岗质壳层(硅铝层)、玄武质壳层(硅镁层)。
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的刚性盖层。
第一节地壳的组成物质(二)矿物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矿物的形态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汞大部分矿物呈固态矿物形成的方式:液体或熔融体直接结晶、气体升华、胶体凝固、固体再结晶气态变为固态:火山喷出硫蒸汽或H2S气体,前者因温度骤降直接升华成自然硫,H2S气体与大气中的O2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自然硫。
液态变为固态:是矿物形成的主要方式,可分为两种形式。
1)从溶液中蒸发结晶。
如盐类。
2)从溶液中降温结晶。
岩浆冷凝。
固态变为固态:主要是由非晶质体变成晶质体。
矿物的鉴别:根据形态、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晶质矿物:内部质点作规则的排列,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这种有规律的排列使晶体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构造和几何外形。
非晶质矿物:内部质点呈无规律的排列,杂乱无章,故没有一定的几何外形。
造岩矿物绝大多数是晶质矿物。
矿物的形态单体形态:一向延伸型:柱状、针状、纤维状二向延伸型:板状、片状、鳞片状三向延伸型:粒状集合体形态:纤维状、鳞片状、粒状、土状、致密块状、放射状、鲕状、豆状、钟乳状、葡萄状、肾状、结核状等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对光线的吸收、反射、折射等时呈现的外观特征。
包括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
矿物的颜色由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内部结构决定,分自色、他色、假色。
自色由矿物的固有成分决定,他色是矿物杂质的颜色,假色是光线作用造成的。
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作用是增强自色、减弱他色、消除假色光泽指矿物的反光能力。
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等等。
透明度指矿物的透光能力。
矿物的力学性质•包括硬度、解理、断口、弹性等。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
•摩氏硬度计:1822年,Friedrich mohs提出用10种矿物来衡量世界上最硬的和最软的物体,这是所谓的摩氏硬度计。
黏土矿物的成因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黏土矿物是一种重要的地表及地下矿物,其成因与地球化学特征一直是地质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角度,探讨黏土矿物的形成机制和其在地壳演化中的作用。
一、黏土矿物的形成机制黏土矿物主要来源于母岩的风化和改造作用。
母岩经历了长时间的风化和化学反应,天然的矿物质逐渐转化为黏土矿物。
其中,重要的形成机制包括矿物溶解和再沉淀、离子交换、氧化还原反应等。
首先,当母岩中的矿物质溶解于孔隙水中时,当孔隙水中的溶解度达到饱和点时,矿物质会从溶液中再沉淀下来,形成黏土矿物。
例如,长石的长时间溶解沉淀过程就是黏土矿物形成的主要渠道之一。
其次,离子交换是黏土矿物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当母岩中的矿物质发生溶解时,周围的溶液中会存在与矿物中相似的离子,这些离子会和溶液中原有的离子进行交换。
这种交换作用将原有的矿物质转化为黏土矿物,并使母岩中的黏土矿物含量增加。
最后,氧化还原反应也在黏土矿物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例如,铁氧化物(如赤铁矿)在还原性环境下,会被还原成含铁的黏土矿物(如蒙脱石)。
这种还原反应不仅改变了岩石的矿物学特征,还对地球化学循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黏土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黏土矿物具有一些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这些性质在地壳演化和环境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黏土矿物是一种很好的记录环境变化的指示剂。
由于其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黏土矿物可以记录古气候、古土壤和古海洋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研究黏土矿物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各个地区过去的环境演化过程。
其次,黏土矿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由于其特殊的层状结构,黏土矿物可以吸附和存储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黏土矿物在环境修复和资源回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最后,黏土矿物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多孔结构,黏土矿物可以作为重要的储层和封盖层。
通过研究黏土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预测地下储层中的油气分布和运移规律,为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粘土矿物促使土壤中多环芳烃非生物转化过程及机理研究
近年来,研究表明粘土矿物对土壤中多环芳烃非生物转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然而,关于该过程及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开展研究非常必要。
首先,研究发现,粘土矿物拥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吸附了土壤中营养物质。
在这种条件下,原有微生物群落能够增殖和生长,以促进多环芳烃的非生物转化过程。
此外,粘土矿物中的介孔结构为微生物和多环芳烃的接触提供便利,促进了微
生物的增殖、生长和多环芳烃的非生物转化。
研究还表明,粘土矿物中的酸碱度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环境,而且可以促进多环芳烃的活化细化。
此外,粘土矿物也具有减缓水的渗透性的作用,可以降低多环芳烃的活性,防
止水溶性污染物的迁移和扩散,进一步促进非生物性代谢的发生。
综上可以看得出,粘土矿物的存在促进了多环芳烃的非生物转化过程,即通过
增殖原有微生物群落,增强接触和活化细化,以及减缓活性水的渗透等方法,实现了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非生物转化。
因此,深入开展粘土矿物促使土壤中多环芳烃非生物转化过程及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意义。
粘土矿物的转化及对页岩储层的影响仙永凯(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9)摘要:在页岩储层中粘土矿物是其重要的矿物成分,所以对粘土矿物的研究也是页岩储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全岩X衍射、粘土X衍射对泥页岩中的矿物组分定量分析有清楚的认识,通过氮气吸附实验确定了页岩的比表面积大小,通过普通扫描电镜和氫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到粘土矿物转化形成的孔隙。
在前人对粘土矿物转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总结了页岩储层中高岭石、长石、蒙脱石向伊利石以及绿泥石转化的过程。
在粘土转化的基础上,又重点突出在粘土矿物对页岩中吸附能力的大小的研究,以及粘土矿物对孔隙度的影响。
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粘土矿物转化后形成的微孔和纳米孔可以分为四种,即:中间层,间粒,粘土和与有机物接触的裂缝,微裂纹。
再者虽然粘土矿物对于孔隙度的改善作用非常有限,但是粘土矿物能够提供较多的比表面积。
关键词:储层;粘土矿物;页岩;比表面积中图分类号:P618,1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995(2019)02-0244-04DOI:10.3969/j.issn.l006-0995.2019.02.013目前页岩气在美国和中国都得到成功开发,2009年美国页岩气产量接近1000xio8m3,超过我国常规天然气的年产量%2013年,美国页岩气产量达3100xio'n?,致使美国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政策发生重大的变化叫在五峰组-龙马溪组目前开采的优质页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多达35%~55%。
粘土矿物是沉积盆地中广泛存在的颗粒直径小于0.01mm,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的总称冈。
粘土矿物转化是泥页岩中重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是粘土矿物本身性质和成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彭水地区优质页岩储层中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伊/蒙混层和绿泥石为主。
通过对文献的调研可知,在泥页岩成岩的过程中,粘土矿物会发生相互的转化,主要以粘土矿物向伊利石转化和绿泥石转化为主。
粘土矿物的制备与应用粘土是一种常见的可塑性矿物,由于其吸水性、塑性、粘性等特性,在建筑、冶金、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粘土的制备和应用两个方面,探讨粘土在不同领域的独特性能和作用。
一、粘土的制备粘土的形成是因为地壳内的岩石在经历长时间、高温、高压、水分充足、微生物作用等因素的作用下,其中的铝、镁、铁等元素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一种层状结构的矿物质。
根据其成分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伊利石、蒙脱石、滑石、膨润土等几种类型。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粘土的制备更多依靠于挖掘自然矿藏或回收经过处理后的粘土资源。
比如,膨润土就是一种高岭土经过加热和干燥后,在水分作用下膨胀而成的矿物。
制备膨润土的过程中需要对原矿进行粉碎、洗涤、分级等工艺,然后进行加热、干燥和膨胀处理。
这样得到的膨润土具有较好的吸附、离子交换等功能,可广泛用于油田开发、土壤修复、废水处理、纸张、涂料等行业。
另一种常见的粘土——伊利石,则具有较好的吸附和催化性能。
制备伊利石的过程中,需要将原矿进行过滤、粉碎、洗涤、干燥等处理,然后进行酸处理或碱处理,以破坏其层状结构。
处理后的伊利石可以应用于吸附、催化、制备纳米材料、制备复合材料等方面。
二、粘土的应用1.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粘土材料在建筑领域被广泛应用。
比如,在建筑保温和防水方面,膨润土可以作为防水材料和保温材料的成分,用于涂料、沥青等的制备。
伊利石还可以制备具有高吸附性能的复合材料,用于室内空气净化和除臭。
2.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由于粘土材料吸附性能好、能够吸附和去除有害物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修复领域。
可通过添加膨润土或伊利石等材料,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吸附和净化,改善土壤环境,达到除污治理目的。
3.化工材料中的应用粘土材料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和层状结构,在某些化学工艺中具有特殊的应用。
比如,伊利石由于其层状结构,可以制备纳米层状材料,可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
此外,粘土材料还可以用于制备涂料、胶黏剂、接枝共聚物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