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总复习数的运算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27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数的运算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数的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四则混合运算。
3. 能够运用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运算的基本概念: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运算。
2. 数的运算的运算方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法则。
3. 数的运算的应用:运用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长度、面积等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数的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法则。
3. 运用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的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例题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法则。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的练习,检测学生对数的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数的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3. 单元测试:进行数的运算的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该部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六、教学步骤:1. 数的运算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定义及特点,巩固对数的运算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加法与减法:通过实际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进行相关计算。
3. 乘法与除法:讲解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乘法与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长度、面积等问题。
4. 四则混合运算:讲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法则,让学生通过实际例题练习,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
5. 数的运算的应用:布置实际问题题目,让学生运用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的运算是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平方、立方以及混合运算等。
掌握数的运算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都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小学六年级《数的运算》整理与复习的一些建议。
一、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加法运算:整数加整数,同号相加与异号相加,分别从集合和代数两个角度进行理解和演算。
复习建议:学生可以通过多解题、多读题和思考的方式,培养灵活运用整数加法的能力。
2.减法运算:整数减整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培养学生的变换思维和运算技巧。
复习建议:多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游戏等方式激发兴趣,提高整数减法运算能力。
3.乘法运算:正数乘正数为正,正数乘负数为负,负数乘负数为正。
复习建议:通过多使用数轴和区别正数和负数的性质,运用数轴来解决乘法问题。
4.除法运算:带余除法与整除、除不尽的处理。
复习建议:教师可以通过解题示范、口头解释和反复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整数除法运算能力。
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加法运算:当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时,分子相加即可;当分母不同时,先通分再相加。
复习建议:通过具体化和模型法理解分数的加法运算,加强分数的实际应用能力。
2.减法运算:分数的减法运算是分数加上它的相反数,先转化为同分母,再相减。
复习建议:多使用图形模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乘法运算:分数的乘法运算是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复习建议:通过多使用图形模型和实际问题,将乘法的概念理解到位。
4.除法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分数除法是分子相乘、分母相除。
复习建议:通过具体例子和练习加强学生的分数除法运算能力。
三、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加法与减法运算: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与整数运算类似,对齐小数点进行运算。
复习建议:通过多使用实际问题和图形模型,加深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2.乘法运算:小数的乘法运算是分别乘以位数的相乘,再根据位次求和。
复习建议:通过具体例子和图形模型,加强学生对小数乘法运算的理解。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总复习第二章:数的运算2.4、分数的约分和通分(含答案)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总复习第二章:数的运算2.4、分数的约分和通分【知识要点】一、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
二、分数的约分1、约分: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持续去除分子、分母;一般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也就是约到不能约分为止。
此时,最简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是互质数。
注意: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简称“互质”;互质数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
2、约分的意义: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原来分数小的分数,就叫做约分。
2、约分的方法:(1)逐步约分法。
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一直除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为止。
(2)一次约分法。
先找出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然后用这个最大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得出最简分母。
3、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完全约分后的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三、分数的通分1、通分: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的值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叫做通分。
2、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每个分数的分母都需要变成该“最小公倍数”;同时,分子也跟着分母扩大相同的倍数,从而达到通分的目的。
3、通分的依据: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
4、通分的要点是确定几个异分母分数的“最简公分母”。
其方法如下:(1)采用短除法,求出这些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该“最小公倍数”即是这些异分母分数的最简公分母;(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原来分数化为以该“最简公分母”为分母的分数。
优选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分子、分母是不同质数的分数,那么()。
A.一定不是最简分数B.一定是最简分数C.不一定是最简分数2、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2,这样的分数一定有()A.2个B.3个C.4个D.5个3、分子与分母相差1的分数一定是()A.真分数B.假分数C.带分数D.最简分数4、a、b是相邻的两个奇数(a、b均不为0),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A.abB.1C.a+b5、原来两个分数的分母的乘积是通分后的新分母,那么原来的两个分母()。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数的运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的运算的基本法则和运算顺序,能够熟练地进行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运算的基本法则和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练习题、黑板、粉笔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数的运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数的运算的基本法则和运算顺序,教师巡回指导。
3. 课堂讲解:讲解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和顺序,举例说明。
4.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错误。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成绩和课后作业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
八、教学进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进度安排为5课时,每课时40分钟。
九、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数学课本。
2. 网络资源:相关数的运算的PPT、教学视频等。
3. 教辅资料:相关数的运算的练习题、测试题等。
十、教学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数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计算商品总价,找零等,运用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意义整数小数分数加法意义把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与整数加法意义一样与整数加法意义一样减法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和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与整数减法意义一样与整数减法意义一样乘法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除法意义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知识点二、四则运算法则1、加减法的计算法则(1)整数加减时,把相同数位对齐。
(2)小数加减法时,把小数点对齐。
(3)分数加减法时,当分母相同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同时,要先通分,再相加减。
2、乘法的计算法则(1)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整数乘法计算法则一位数乘一位数用乘法口诀多位数乘一位数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多位数乘多位数先用其中一个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多位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要和哪一位对齐。
然后把每次乘得的数相加。
(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算出积,再看两个乘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小数的位数不够,要在前面添“0”补足。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要约分。
3、除法的计算法则(1)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时,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数是小数时,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添0补充)。
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加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知识点三、四则运算的逆运算1、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时乘法的逆运算2、互逆关系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减数=差乘数×乘数=积积÷一个乘数=另一个乘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知识点四、估算的意义和方法1、估算的意义:依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按照取近似值的方法,粗略的口算出结果。
1.四则运算-加法公式:a+b=b+a-减法公式:a-b≠b-a-乘法公式:a×b=b×a-除法公式:a÷b≠b÷a2.计算面积-矩形面积公式: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公式: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底边×高)÷2-梯形面积公式:面积=(上底+下底)×高÷2 3.计算周长-矩形周长公式:周长=2×(长+宽)-正方形周长公式:周长=4×边长-三角形周长公式:周长=边1+边2+边3-圆形周长公式:周长=2×π×半径4.平均数-平均数公式:平均数=总数÷个数5.数字运算规律-10的n次方:10^n表示10与自己相乘n次,如10^3=10×10×10=1000-分式累加:a+1/a的和=(a^2+1)/a-角度转换:360°=2π弧度6.分数运算- 分数加法公式:a/b + c/d = (ad + bc)/(bd)- 分数减法公式:a/b - c/d = (ad - bc)/(bd)- 分数乘法公式:a/b × c/d = ac/bd- 分数除法公式:a/b ÷ c/d = ad/bc7.小数运算-小数加法公式:小数+小数=小数-小数减法公式:小数-小数=小数-小数乘法公式:小数×小数=小数-小数除法公式:小数÷小数=小数8.等式与方程-等式:表示左右两边数量相等的关系,如7+3=10 -解方程:解方程是指找到方程中未知量的值9.三角形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公式:三角形内角和=180°-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a^2+b^2=c^210.百分数-百分数转小数:百分数÷100-小数转百分数:小数×10011.数据统计-平均数:总和÷个数-中位数:将所有数从小到大排列后,居中的数(如果有两个中间数就取平均值)-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12.时、分、秒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钟=3600秒-1分钟=60秒。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数的运算教学目标:1. 掌握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 提高学生对数的运算的技巧和能力,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各种数的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整数的混合运算1. 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2. 括号的运用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小数的混合运算1.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对运算的影响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分数的混合运算1.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 分数与整数、小数的互化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运算定律的应用1. 加法结合律、交换律2. 乘法结合律、交换律3. 分配律的应用五、简便运算方法1. 分解因数法2. 结合律、交换律的应用3. 运算顺序的灵活运用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回顾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
2. 讲解与练习: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各种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3. 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数的运算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数的运算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以及对问题的回答。
3.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课后实践环节,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
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数的运算教学内容:六、整数的混合运算1. 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2. 括号的运用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小数的混合运算1.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对运算的影响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八、分数的混合运算1.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 分数与整数、小数的互化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九、运算定律的应用1. 加法结合律、交换律2. 乘法结合律、交换律3. 分配律的应用十、简便运算方法1. 分解因数法2. 结合律、交换律的应用3. 运算顺序的灵活运用教学步骤:六、整数的混合运算1. 复习导入:回顾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和运算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