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狸分奶酪
- 格式:pptx
- 大小:920.37 KB
- 文档页数:37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酪、俩”等12个生字,会写“奶、吵、公”。
2.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奶酪、拌嘴、公平”等词语的含义。
3.了解狐狸第一次是怎样分奶酪的,想象情境,练习分角色朗读。
一、趣味导入出示狐狸,学生认读词语:狐狸(轻声)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一位新客人,看看它是谁?谁能读出它的名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分奶酪(PPT)板书课题(齐读)认识生字“酪”解释“奶酪”。
(2)认识偏旁“酉”。
(3)生说“酉”字旁的生字(4)师出示“酉”字旁卡片,生互读(拼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赶快读读课文吧.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补充课文内容。
读了课文,谁能把故事内容补充完成整。
理解“小哥儿俩”说到熊哥哥和熊弟弟,课文中有一个词既有熊哥哥又有熊弟弟,你找到了吗(小哥儿俩)读好儿话音(2)理解“俩”(两个人)(3)扩展练习:(父子俩)(姐妹俩)(师徒俩)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这对小哥儿俩是怎样得到奶酪的?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认识生字“捡”师:这块奶酪是怎么来的?(捡)创设情境(2)字词卡片(贴)师:小哥儿俩捡到一块奶酪,这下它们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了,是什么心情?(高兴极了)谁能带着这份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理解“拌嘴”师:这段话中,还有一个“扌”的字,谁找到了?(拌)(贴卡片)做动作(2)贴“拌起嘴来”难道小哥儿俩的嘴搅拌到一起了吗?那是什么意思?(吵架......)(3)语言训练师:为了争这块奶酪.小哥俩会怎样拌嘴?请同桌两个人试着说一说。
b.同桌试读(其余人旁白) c采访小哥俩:拌嘴的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第一段。
师:刚刚小哥俩还那么高兴,拌起嘴来又那么生气,课文中用一个词语把小哥儿俩这两种不同的心情连起来,谁找到了?(可是)谁能把这两种感情的变化读出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狐狸分奶酪》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狐狸分奶酪》
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大奶酪,他们高兴极了。
可是,怎么分呢?他们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只狐狸看见了,说:“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小熊们说:“我们有块大奶酪,不知道怎么分。
”狐狸说:“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
”
狐狸接过奶酪,一会儿掰成两半,一会儿又掰成四块,一会儿又掰成八块……奶7酪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全都进了狐狸的肚子。
小熊们一看,都愣住了。
赏析:
《狐狸分奶酪》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公平公正,警惕他人的不良企图。
故事中的两只小熊捡到了一块大奶酪,但是他们在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上产生了争执。
这时,狡猾的狐狸出现了,它主动提出帮助小熊们分奶酪。
然而,狐狸并非真心帮助小熊们解决问题,而是利用他们的矛盾,一步步将奶酪据为己有。
这篇课文通过狐狸的行为,揭示了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自私、贪婪和欺诈等。
同时,也教育孩子们在面对利益冲突时,要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能轻易相信他人,更不能被他人的甜言蜜语所迷惑。
此外,课文中的语言简洁明快,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能够吸引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接受教育和启发。
总的来说,《狐狸分奶酪》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课文,既能让孩子们学习到语文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认知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创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创新教案第【1】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字,会写“开始、过来”等5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3.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揣摩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想法,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熊哥哥、熊弟弟、狐狸的头饰,教具“奶酪”和相关课件。
2.搜集有关狐狸的资料和故事《狐狸和乌鸦》。
学生准备:1.自学生字,自主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
2.搜集有关狐狸的资料和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活动1谜语引入,激发兴趣1.出示谜语——“尖尖嘴,细细腿,狡猾多疑拖大尾。
”(打一动物)(根据学生揭示的谜底板书“狐狸”)2.狐狸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狡猾)谁能介绍一下狐狸?(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3.导入:今天,狐狸做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匈牙利的民间故事《狐狸分奶酪》。
(补充课题:分奶酪) 活动2结合,理解奶酪1.教师出示奶酪的,指名说说自己吃过的奶酪的味道,随机介绍:“奶酪”又名干酪,是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营养价值丰富。
2.指导读准“酪”,强调“酪”的读音是lào,不要读成nào。
操作指导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教师可利用孩子喜闻乐见的谜语引入新课,以此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结合课前的准备介绍狐狸,让孩子对狐狸有更宽泛的了解,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活动1读题质疑1.学生齐读课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预设:狐狸给谁分奶酪?他是怎么分的?奶酪分得公平吗?)活动2了解课文大意1.同桌合作,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第【1】篇〗狐狸分奶酪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狐狸分奶酪》是一篇匈牙利民间故事,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他们拌嘴时提议帮他们分奶酪的事。
在分奶酪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均,而小熊哥儿俩都不愿吃亏,让狐狸一次一次地有机会吃奶酪。
最后一块整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两只小熊这才恍然大悟,可狐狸还狡辩说,他分得很公平。
故事中的狐狸非常狡猾,他从一开始就打着如意算盘要吃掉奶酪。
而两只小熊却傻乎乎的,总在奶酪的大小上斤斤计较,看不清狐狸的用意。
因此,应着重引导学生明白面对物资分配的时候,要互相信任、互相谦让的道理。
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反而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课程教材研究所的郑宇,在做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时指出:教学应当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由于课文的情节简单,通俗易懂,通篇以对话为主,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采用多角度、多形式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真切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熊哥哥、熊弟弟、狐狸头饰、相关课件及生字词的卡片。
2.搜集相关民间故事。
学生准备:自学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狐狸的寓言故事,你还记得吗?你还学过哪些关于狐狸的故事?狐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跟狐狸有关的故事,它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
(板书课题:狐狸分奶酪)2.教师出示奶酪图片,介绍“奶酪”是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
3.指导读准“酪”,强调“酪”的读音是lào,不要读成nào。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狐狸分奶酪》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
本单元围绕“相处”这一主题,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
《狐狸分奶酪》是一个民间故事,讲了狐狸帮助小熊们分奶酪,最终狐狸吃完一整块奶酪的故事。
【学情分析】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哪个小组回答对的问题多”。
在教学中借助汉语拼音、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等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本设计充分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
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几种辅助性教学方法入手,把童真童趣融入课堂,转变学习方式,使语文教学富有诱惑力,促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教学方法】根据低年级学生善良、宜动真情被感染的心理特点,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情景,采用练习识字、多种形式读,模拟情景等方法,让孩子们在乐中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会表达,给学生提供展开想象的空间。
教学难点采用:“渗透法”“小组合作法”,启发、点播、鼓励、保护孩子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意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1、会写“奶、始”等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分析狐狸说的话,并表达自我看法。
3、联系生活实际,体悟文章体现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1、通过读好人物的语气,感受人物想法。
2、理解文章体现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本文相关的课件、奶酪卡纸【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点:理解文章大体内容,感悟道理。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黑板出示图片磁铁:同学们,请看黑板,我们有四块奶酪,要分给这两只小熊,哪位同学上台来动手分一分?2、同学们基本上都是分给每只小熊两块奶酪,两只小熊获得的奶酪数量一样。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狸分奶酪》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12个新字,包括捡、酷、俩、始等,写出8个新字,包括奶、吵、急、XXX。
2、理解故事中狐狸的行为。
3、用关键词总结狐狸的品性。
4、分角色表演故事。
重难点:联系实际生活,理解狐狸的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话题,激发兴趣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狐狸的故事?它们都干了些什么?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狡猾)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另一个狐狸的故事(展示故事标题)——《狐狸分奶酪》。
二、理解故事,领悟道理我们先来看看《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1)这个故事讲了狐狸做了什么?2)再次默读故事,思考一下,这只狐狸是什么样的动物?XXX和XXX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但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分配,于是开始争吵。
这时,一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朋友,你们为什么吵架呢?”狐狸问道。
我们有一块奶酪,但不知道该怎样分配。
”熊弟弟告诉狐狸。
这很简单,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着说,把奶酪掰成两半。
你分得不公平!”两只小熊嚷道,“那一半比另一半大。
”狐狸认真看了看分开的奶酪,说道:确实,这一半比另一半大。
别着急,看我的——”说着,他咬了一口大的那一半。
但现在没被咬过的那一半又比之前大了!”两只小熊再次嚷道。
于是,狐狸轮流咬着两半奶酪,一边咬一边让它们变大。
最终,狐狸把整块奶酪都吃光了,一点也没剩下。
你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地说,“你把整块奶酪都吃了!”小朋友,我分得很公平。
”狐狸笑着说,“你们都吃了同样的一口,都没有多吃或少吃。
”狡猾、聪明、奸诈、善辩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孩子们,你们觉得这只狐狸够狡猾吗?它一口一口地吃掉了奶酪。
如果两只小熊能够互相谦让,不给狐狸可趁之机,那么这块美味的奶酪就不会被狐狸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物质分配,我们不能让外人干涉,必须建立团队信任,相信队友。
过于计较会失去更多,我们不应该在内部互相攻击,而应该团结一致,不让敌人钻空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狐狸分奶酪教学设计第【1】篇〗《狐狸分奶酪》文本解读:《狐狸分奶酪》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以“相处”为主题,编排了4篇童话故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对熊哥儿俩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狐狸趁他们拌嘴时提议帮他们分奶酪。
在分奶酪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得不匀,而熊哥儿俩谁都不愿吃亏,让狐狸一次又一次有机会吃奶酪。
最后,奶酪被狐狸吃光了,两只小熊才恍然大悟。
而狐狸却还狡辩说他分得很公平。
故事中的狐狸很狡猾,一开始就打着吃掉奶酪的坏主意,而两只小熊不明就里,总是盯着奶酪的大小斤斤计较,看不清狐狸的真正意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坏人有可乘之机。
教学目标:1.通过加一加,联系上下文、结合字形、联系实际等方法学习生字。
会写“奶、始”等8个生字。
2.抓住动词,了解狐狸是如何分奶酪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读懂故事内容,了解其中的道理,学习与他人相处。
教学重难点:1. 抓住动词,感受人物心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2. 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啊?瞧,狐狸登场了。
看,这是什么?(出示奶酪图片)奶酪可是很美味很有营养的食物。
我们一起来喊喊它的名字吧。
(出示词卡:奶酪)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酪”这个字吗?(加一加,换偏旁等)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和狐狸、奶酪有关,一起来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狐狸为什么分奶酪?它是怎么分奶酪的?结果怎么样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想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认读词语,正音。
图片(1)强调儿化音的朗读,结合课文理解“俩”的意思:指两个人。
拓展积累:姐妹俩、母女俩、父子俩……(2)引导发现两个动作短语,“了”字读得又轻又短。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类文阅读—22 狐狸分奶酪选首领动物乐园一年一度的选举开始了,大家在一起推选首领。
乌鸦小姐想,狐狸经常骗她的肉吃,当了首领也许会变好的。
于是,她提名选狐狸。
大母鸡曾被狐狸咬伤过,她怕不选狐狸会遭到报复,也只好硬着头皮投了狐狸一票。
小黑猪是个糊涂虫,选举时一个劲儿打瞌睡,听见有人提名选狐狸,也就不加思索地投了一票。
结果,狐狸以超过半数的选票当上了首领。
然而狐狸当上了首领,手中有了权,不但没有改掉原来的缺点和错误,反而变本加厉地到处行骗干坏事。
乌鸦、大母鸡……后悔也来不及了。
抬举坏人,是最糟糕的事。
1.找朋友。
写出近义词。
经常——()也许——()2.乌鸦选狐狸是因为;大母鸡选狐狸是因为为。
3.狐狸当上首领后是怎么做的?在短文中找出句子,在下面画上“ ”。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短文中的话回答:选首领1.时常或许(答案不唯一)2.希望狐狸当上首领后变好了担心不选狐狸,狐狸要报复。
打瞌睡随便地投了一票。
3.不但没有改掉原来的缺点和错误,反而变本加厉地到处行骗干坏事。
4.抬举坏人,是最糟糕的事。
狐狸和仙鹤有一天,狐狸邀请仙鹤吃饭,仙鹤高高兴兴地来到狐狸家。
没想到小气的狐狸端出一个平底盘子,里面只盛(chénɡ shènɡ)了一点肉汤,还虚情假意(jiǎ jià)地对仙鹤说:“快吃吧,好朋友。
”可是仙鹤一点儿也吃不到,因为它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巴。
狐狸一眨眼工夫就把盘子里的肉汤喝光了。
聪明的仙鹤一句话也不说,走了。
过了几天,仙鹤也请狐狸吃饭。
到了仙鹤家门口,狐狸就闻到了一股香味,馋得它口水直流。
它迫不(及极)待地坐到饭桌前。
过了一会儿,仙鹤端出了一个长颈瓶,里面装了许多好吃的东西。
仙鹤对狐狸说:“好朋友,今天请你尝尝我烧的好菜吧。
” 狐狸伸长(chánɡ zhǎnɡ)了脖子,把嘴伸进瓶里,可是瓶口很小,狐狸根本吃不到,只好饿着肚子,灰溜溜地回家了。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狐狸分奶酪》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奶nǎi(奶奶、奶粉、奶牛)始shǐ(开始、始终、原始)吵chǎo(争吵、吵闹、吵架)仔zǐ(仔细)急jí(急忙、着急、急切)咬yǎo(咬牙、咬舌、咬字)第dì(第二、及第、次第)公gōng(公正、公平、公牛)二、我会认:酪lào(奶酪、乳酪、酪酥)捡jiǎn(捡到、捡起、捡垃圾)俩liǎ(俩人、兄弟俩、哥俩)拌bàn(搅拌、拌嘴、拌面)帮bāng(帮助、帮忙、帮派)匀yún(匀称、均匀、匀出)嚷rǎng(叫嚷、嚷叫、吵嚷)瞧qiáo(瞧见、瞧病、瞧一瞧)便biàn(方便、便当、顺便)剩shèng(剩下、剩余、剩饭)整zhěng(整齐、整个、整数)三、多音字:兴xīng (兴奋)xìng(高兴)便biàn (方便)pián(便宜)结jié(结束)jiē(结实)分fēn(分开)fèn(过分)四、近义词:开始——开端仔细——认真结局——结果公平——公正生气——发火知道——了解五、反义词:仔细——马虎高兴——难过生气—开心开始——结束公平——偏私六、理解词语:1、奶酪: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半凝固的食品。
2、知道:对于事实或道理有认识,懂得。
3、仔细:细心。
4、结果:连词,用在下半句,表示在某种条件下或情况下产生某种结局。
5、公平: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七、选词填空:突然果然仍然1、曹操命人按照曹冲说的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这一切来的太(突然),狐狸不知该怎么办。
3、他(仍然)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奇异奇怪4、于是,山坡上出现了这样一番(奇异)的景象。
5、这些小鸡很(奇怪),居然把狐狸当成妈妈了。
舒服舒适6、喜鹊住在自己(舒适)的窝里。
7、有了这群鸡,狐狸的心里很(舒服),好像他天生就该养鸡一样。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案模板第【1】篇〗本文是一篇充满趣味性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它们拌嘴时提议帮它们分奶酪。
在分奶酪的过程中,一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
课文中有很多的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小熊哥儿俩的憨厚。
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
课文生动有趣,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时,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开头设置悬念: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将学生带入对课文的研读之中。
此外,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应结合生活实际来教学,这样更有教育意义。
低年级的学生表演欲望强,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表演。
结合对话,将狐狸与小熊哥儿俩当时的想法通过旁白表现出来,使故事情节更为具体生动。
知识与技能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写5个词语。
2、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狐狸的狡猾和小熊哥儿俩的憨厚、无知、轻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一、提问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课文《狐假虎威》吗?你觉得狐狸是什么样的呢?(狐狸十分狡猾,稍不留神,就会被骗。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另一篇与狐狸有关的文章,那这一次狐狸又骗了谁?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圈起来,不理解的句子画上横线,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请写在课文相对应的地方。
2、反馈,检查。
(1)本文讲的是狐狸与谁的故事?(讲的是狐狸和两只小熊的故事。
)(2)多媒体出示词语,通过“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巩固记忆,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大家共同解决。
(3)谁能用其中任意一个词语说一句话?(4)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的?(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点拨)三、再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1、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只狐狸用伎俩骗取小熊哥儿俩捡来的奶酪的故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狐狸分奶酪》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的来源、特点和作用;2.理解故事主旨,把握寓意;3.掌握“胆小怕事,不讲信用”和“勇敢诚实,讲信用”的道德价值观,并为之追求。
能力目标:1.提升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读书、爱学习的兴趣和习惯;2.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内容课文《狐狸分奶酪》。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故事感知道德道理;2.激发学生的良好品德素质。
教学难点:1.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分析寓言的含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猜谜语、分析成语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寓言故事。
练习(10分钟)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铅笔、米饭、文具等奖品,利用寓言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出题,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接触、“发牢骚”等方式,留下“体验成果”和“问道谜底”的欲望。
教学讲解(20分钟)1.底层生物如鼠、兔、蛇等常常在寓言故事中充当家庭中弱势群体,以强化人们对弱者、强者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弱势者不只是势单力薄,还有它们的勇气和智慧。
2.思路:(1)聆听故事,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2)分析故事人物特点及其言行举止,了解故事情节核心。
(3)探讨故事中所寓含的道德寓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道德意义。
(4)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重复,牢记寓意。
练习提高(30分钟)1.给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基于故事的视点,进行分析。
包括故事结尾是什么、狐狸为什么要分奶酪、小鸟身在何方等。
2.在提问之余,鼓励学生从“理解视角”、“分析视角”、“匹配视角”、“拓展视角”4个方面,衍生出问题。
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问题的能力。
反思(5分钟)教学过程中果断影响教学成效的调整和提问,让学生从小的改变和实践中得到体验,重点是后期的巩固和维护。
教学反思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体验,学生既有建构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有交流合作和分享思考的过程,书写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力。
第22课《狐狸分奶酪》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狐狸分奶酪》。
本课讲述了狐狸利用机智和巧妙的办法,成功地为小松鼠们分配奶酪的故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培养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的智慧和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狐狸的分配方法,以及公平的含义。
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培养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奶酪图片,引发学生对奶酪的联想,进而引入本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同时注意纠正发音,理解生字词。
3. 精讲课文:a. 逐段讲解,引导学生关注狐狸分配奶酪的过程和方法。
b.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狐狸的智慧。
c. 通过挂图和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课堂互动:a.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故事情境。
b. 邀请学生上台表演故事情节,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5. 巩固练习:a. 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书写。
b. 进行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第22课《狐狸分奶酪》2. 板书生字词及重点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朗读课文,给家长复述故事情节。
1)狐狸为什么要把奶酪分成三份?2)狐狸是如何成功分配奶酪的?3)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2. 答案:a. 生字词答案略。
b. 故事情节答案略。
c.1)因为狐狸知道只有平均分配,才能让每个小松鼠都满意。
2)狐狸先将奶酪分成三份,然后让每只小松鼠挑选一份,剩下的一份就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