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治
- 格式:docx
- 大小:16.55 KB
- 文档页数:1
防治猪渗出性皮炎•概述•病因与病理•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目录•预防与控制措施•案例分析与应用猪渗出性皮炎是一种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称为猪油皮病。
定义病猪皮肤出现红斑、鳞屑、脓疱,伴有瘙痒和疼痛,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症状定义与症状病菌通过皮肤接触、创伤、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主要感染猪,尤其是1-3周龄的仔猪易感。
易感动物多发于高温、潮湿的季节,如夏季和雨季。
季节性诊断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和病理变化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与其他皮肤病如猪痘、猪丹毒等鉴别,同时注意与全身感染性疾病的区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因分析感染猪渗出性皮炎主要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其中,猪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
该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可通过创伤或咬伤等途径感染猪群。
饲养环境猪舍卫生条件差、拥挤、缺乏消毒等因素均可促进猪渗出性皮炎的发生。
营养不足猪饲料中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可导致猪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010203病理变化过程皮下组织病变皮下组织会变得水肿、出血,并伴有炎症反应。
随着病情发展,皮下组织会逐渐坏死,形成溃疡。
内脏病变在严重病例中,内脏器官如肝、肾、脾等也会受到感染,出现炎症、出血和坏死等症状。
皮肤病变猪渗出性皮炎的皮肤病变通常从局部开始,逐渐扩展至全身。
皮肤表面会出现油腻、湿润的渗出物,呈灰棕色或黑色。
猪渗出性皮炎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炎症反应。
皮肤和皮下组织中会出现白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炎症反应组织病理学特征随着病情发展,皮肤和皮下组织会出现坏死和溃疡。
坏死区会形成黑色痂皮,溃疡底部则呈灰白色。
坏死和溃疡在某些病例中,血管会受到损伤,导致出血和血栓形成。
这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并可能导致猪死亡。
血管损伤观察猪的皮肤是否出现红斑、鳞屑、渗出物等症状,以及这些症状的分布情况。
观察临床症状对皮肤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观察皮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确定是否存在猪渗出性皮炎。
根据仔猪生病症状来诊断渗出性皮炎一、概述渗出性皮炎典型病例表现为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和超急性感染,患猪出现全身性皮炎,并可导致脱水和死亡。
渗出性皮炎的病原是葡萄球菌。
二、临床症状本病一般先发于头部,由鼻端开始,逐渐扩展到耳朵。
发生于哺乳仔猪的渗出性皮炎,在很多时候还是会表现比较高的死亡率,很多是由于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得当,发生败血症和脱水而死亡。
如果发生在寒冷季节,通常死亡率会大一些。
三、治疗关于治疗,通常对葡萄球菌的敏感药物为:长效土霉素、阿莫西林、喹诺酮类(恩诺沙星)以及磺胺类药物等,各个猪场的情况可能有些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因时用药,因为这种表皮葡萄球菌对药物敏感度表现较大差异,且不说他人,在笔者接诊的至少40例以上的渗出性皮炎,有些对传统的青霉素类,土霉素敏感,有的却只对喹诺酮类(恩诺沙星)或者磺胺类敏感。
当然采取结合皮肤用药的方式治疗效果通常会更理想(通常以废机油,碘制剂,植物油混合抗生素为多)。
同时注意猪营养的补充。
还有,对于病程长的猪只要注意及时补液,以防脱水。
(网友一路走来 )有些时候,寄生虫的存在,也是增加治疗难度,导致死亡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需要从母猪上做起,如何减少和避免寄生虫的问题,已经发生的,那只能是对症用药了(包括安全的注射药物和安全的皮肤用药)四、预防1切断(或者降低)母源性感染可以选择对母猪进行产前产后的药物保健(包括对葡萄球菌有效的药物)。
2 避免造成伤口感染这就要求在剪牙,断尾,阉割时把工作做到位。
3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特别是产房和保育舍)。
4 控制好寄生虫的问题临床中渗出性皮炎经常与疥螨混合感染,这也比较值得注意。
5 对于发生或者曾经发生渗出性皮炎的猪场,严格的消毒措施是必须的。
五、与疥螨病临床症状的区别(网友一路走来 )渗出性皮炎又叫脂溢性皮炎,这样的命名是很形象的,其油性的渗出是最典型的症状,当然之后就会形成比较广泛的结痂,这也是临床中发生于仔猪最常见的皮肤病了。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症状仔猪渗出性皮炎的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油皮病,是由葡萄球菌所引起的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基本特征为皮肤脂肪分泌过多,皮肤呈黏湿油脂状,病猪常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和脱水而出现死亡。
该病是现代养猪生产常见病之一。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症状仔猪渗出性皮炎的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哺乳仔猪感染该病主要是由于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节以及连绵阴雨、过于潮湿的条件,有利于病菌以及疥螨大量繁殖,环境卫生较差,饲养管理不合理,容易损伤仔猪皮肤,同时由于仔猪具有较弱的抗病力,使皮肤屏障机能更容易被破坏,从而感染葡萄球菌等病原菌而引起发病。
环境温度过低、湿度过大,尤其是种猪群没有定期进行体外驱虫,导致母猪群感染大量疥螨,并会将疥螨传染给后代仔猪,加之仔猪被毛稀少且皮肤较薄,发生剧痒后往往会造成皮肤损伤,从而容易感染葡萄球菌等细菌,这也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凶。
另外,仔猪剪尾时形成不平整创面或者不彻底,导致其只要发生打架就会严重损伤皮肤,加之其不仅在日常吮乳时会由于争奶而相互打架,在出现舍内空气浑浊、氨气浓度过高或者断奶等环境应激时也会由于烦躁不安而相互打架,从而损伤耳朵、眼圈、面颊等处皮肤,进而容易感染葡萄球菌发病。
此外,仔猪进行断脐、剪牙、打耳号、断尾、阉割时所使用的用具以及创口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也能够感染病菌而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仔猪最小可在2日龄左有感染该病,最晚在7日龄左有发病。
小于3日龄仔猪感染该病后,初期症状通常在皮肤损伤处或者少毛、无毛处(如眼圈、嘴角)发生皮肤炎症,主要是形成红色斑点和丘疹,经过大约1天会发生破溃,接着逐渐蔓延至颊部、耳后,冉经过2~3天就能够扩散至全身。
大于3日龄仔猪感染该病后,通常会从耳后开始出现症状,主要也是形成红色斑点和丘疹,接着逐渐向后、向前扩散,且迅速蔓延至全身。
发生湿润浆液性皮炎,在患处形成鱼鳞状痂皮,用手触摸会感到黏腻,轻轻一拔被毛就会连同皮肤同时拔掉,痂皮脱落后会露出鲜红色的创面,有时会流ILIJ少量血液。
猪渗出性皮炎的症状和治疗?养猪必看!渗出性表皮炎又称仔猪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全身性皮炎,发病与死亡情况差异很大,低时在5%左右,高时可达90%。
本病是由皮炎葡萄球菌皮炎严重感染引起的疾病,病原上啼猪的葡萄球菌病,本病主要感染初生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
渗出性表皮炎又称仔猪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全身性皮炎,发病与死亡情况差异很大,低时在5%左右,高时可达90%。
本病是由皮炎葡萄球菌皮炎严重感染引起的疾病,病原上啼猪的葡萄球菌病,本病主要感染初生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
猪渗出性皮炎流行特点猪渗出性皮炎发生和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在猪群中一般呈散发,病死率低,发病率一般2-5%,环境卫生较差的猪场发病率较高。
该病主要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该病主要感染1-5周龄的仔猪,尤其是刚出生3-5天的仔猪发病率高,传染迅速,死亡率高。
猪渗出性皮炎的症状猪渗出性皮炎的患病对象主要是哺乳期的仔猪,5-10日龄的仔猪患病率尤为高,部分断奶仔猪也有患病情况。
患病初期在患病仔猪的面部、五官、下腹部、背部皮肤以及肛门周围等部分会有轻微红斑的情况出现,逐渐变为大约3毫米左右大小的水泡、呈浅黄色,随后迅速破裂,一段时间后渗出粘液,随后于皮脂、皮屑等分泌物一起混合,在风干后后成型棕褐色的痂皮。
痂皮极厚且坚硬,有横纹龟裂,伴有恶臭,触感同油脂。
将茄皮剥落回有红色创面,创面带有血液的脓性分泌物。
从初发病症开始至全身患病多不超过48小时,患病仔猪多伴有提问增加、食欲下降以为体重降低等现象,会在初发病症4天后逐渐死亡。
猪出性皮炎的治疗对于症治疗由于该疾病在不同的发病阶段有不同的症状,应对症治疗,以达到的治疗效果。
比如说在感染初期,可以对碘伏进行局部消毒,再用75%酒精去碘,然后撒上青链霉素等抗菌药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出现局部感染或者化脓性性病灶时,需要先用无菌棉签清除脓液,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病变部位,然后用双氧水对局部进行消毒杀菌,等气泡产生后再涂上紫药水。
猪渗出性皮炎治疗方法
猪渗出性皮炎是一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治疗方法包括:
1. 清洁和消毒:清洁和消毒猪圈、饮水器、饲料器等设施,以防止细菌感染的传播。
2.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一般使用头孢菌素、青霉素等抗生素,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3. 地塞米松治疗:地塞米松是一种激素类药物,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但是,使用时需谨慎,因为长期使用会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
4. 营养支持:对猪进行营养支持,保持营养充足可以增强其抵抗力,促进愈合。
需要注意的是,猪渗出性皮炎治疗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使用药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并降低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猪进行密切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农家科技50仔猪渗出性皮炎的治疗措施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油皮病,是由葡萄球菌所引起的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基本特征为皮肤油脂分泌过多,皮肤呈黏湿油脂状,病猪常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和脱水而出现死亡。
该病没有季节性差异,常常发生在5~30日龄较小的猪群中,另外卫生消毒不完善、饲养管理较差的猪场极易诱发该病,疾病发生后,猪群的生长速度几乎停滞,并且常常继发绿脓杆菌、链球菌等疾病,给猪群的治疗增加了难度。
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诊治实践经验,将仔猪渗出性皮炎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为养殖户提供借鉴。
一、发病情况2021年10月,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某养猪场,发现产子舍、保育舍的猪群有30%出现渗出性皮炎的临床症状,死亡率15%、淘汰率10%。
笔者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诊治。
经询问,饲养人员介绍,之前就发生了此类情况,几乎每个批次的猪群都有发生,也曾经用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大部分发病猪只有全部淘汰,耐过的一部分猪也不再生长或生长极其缓慢,给养猪场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临床症状病猪初期表现精神沉郁、厌食、消瘦、脱水及战栗,体表发红,随后一段时间开始分泌出油脂样黏液,呈黄脂色或棕红色,尤其以腋下、肋部、脸颊较为严重,多由头部、嘴、耳及眼睛周围开始感染。
3~5天后蔓延到全身的各个部位,体温中度升高,常在40℃左右。
患猪背毛粗乱、精神沉郁、堆压在一起,发病严重或继发某些其他疾病的仔猪,表现出脱水、败血症,常常在短时间内死亡;轻度感染的仔猪,皮肤分泌物与空气的粉尘和表皮脱落的坏死组织形成了黑色的结痂,覆盖在患猪的口、鼻梁、脸颊、腋下、后背、四肢等全身各个部位,个别猪只出现四肢关节肿大、跛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CNS)、空嚼、磨牙、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等症状。
急性病例的皮肤形成水疱及脓疱,破裂后流出渗出液和皮脂,病猪多于3~5天死亡;亚急性病例病程较长,病变部位逐渐发展到全身,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脂性渗出物,触摸其皮肤会感到皮温升高、湿度增大,有油腻感。
仔猪渗出性皮炎怎么防治内容提要: 渗出性皮炎又叫溢脂性皮炎,主要感染仔猪,以前这种病很少发生,人们对它的认知不足,常常以为是缺维生素造成的症状,后来补充维生素没有改... 渗出性皮炎又叫溢脂性皮炎,主要感染仔猪,以前这种病很少发生,人们对它的认知不足,常常以为是缺维生素造成的症状,后来补充维生素没有改善这种症状,人们才重新认识到这种病害是怎么回事,研究治疗方法,积累了更多的治疗经验。
今天也要给大家介绍清楚这种病害的由来,及处理方法。
一、受害表现主要危害仔猪,幼猪,病害无潜伏期,发病突然,先是在眼睛周边出现红色小班,然后变为黑色,接下来局部出现湿滑的溢出性油状物,扩展全身,后来粘液风干变成黑色的结痂物。
病情严重时不吃奶,关节发肿,站立困难。
最后皮肤干燥。
裂开失水,出血衰弱而死。
二、侵染传播病害有皮炎葡萄球菌引起危害,是一种传染性强的细菌病害。
主要感染刚出生的猪,后期稍长的小猪也会被感染。
病菌传播迅速,一只感病,很快一整窝猪仔都感病。
检测发现母猪不受感染,只感染小猪。
病菌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繁殖迅速,夏季产仔感染风险高。
三、防治措施1.消毒消毒是防止病菌传播,最有效的方法,一般要先将病猪隔离起来,然后对病株身体消毒,药浴,喷药,或者注射药剂,之后要把整个猪圈都冲洗干净,喷雾药剂,清洗没感病的猪,喷药剂预防。
2.药剂清洗一般可以使用0.2%的高猛酸钾来浸泡小猪,浸泡大概5分钟左右,看病情决定浸泡时间。
对发病部位还要涂抹高锰酸钾溶液或是龙胆紫,龙胆紫药效明显。
伤口感染的要涂抹碘酒,双氧水消毒。
3.用药对病猪使用青霉素5万单位肌肉注射,早晚一次,注射3天到5天左右能够好转,消灭病菌,不再感染。
或者是用煤酚皂液清洗病部后就撒上土霉素治疗消除症状,治愈病区。
保持猪圈的卫生清洁可以预防病菌生长传播感染,如果感染,初期就要药浴治疗,控制病情。
发病严重需要及时注射药剂治疗,消灭病菌的同时不要忘记伤口病部处理,防止继发感染。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临床症状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与防治-养猪技术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油皮病,是由葡萄球菌所引起的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基本特征为皮肤脂肪分泌过多,皮肤呈黏湿油脂状,病猪常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和脱水而出现死亡。
单纯感染本病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不高,但常导致发病仔猪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消耗增加,且发病仔猪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而发生死亡,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常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仔猪渗出性皮炎的临床症状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与防治。
1、发病特点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空气、污水等自然环境中。
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感染。
本病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特别是10日龄内的仔猪,断奶仔猪和育成猪也时有发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春季、夏季、秋季。
一般呈散发性,感染率约为30%,哺乳仔猪全身性感染时死亡率可达80%以上,大猪感染一般不发生死亡。
2、临床症状本病主要发生于4周龄内的仔猪,哺乳仔猪最常见,最早可见于2日龄,多见于5~7日龄的仔猪。
病猪初期精神沉郁,在眼睛周围、耳部、面颊、鼻、背腹部皮肤以及肛门周围等无被毛处皮肤出现红斑、水疱,水疱破裂后,渗出清亮的浆液或粘液。
渗出物和溃疡与尘埃、皮屑和垢物等粘合后形成龟背样的棕褐、黑褐色坚硬厚痂皮,并发出难闻的气味。
常于24~48小时蔓延至全身。
患病仔猪不吃乳、不食,后期体温升高,脱水、消瘦,常常会扎堆,严重者体重迅速减轻并会在24小时死亡。
大猪发病多呈局限性病灶,常无全身症状。
3、病理变化死亡仔猪尸体消瘦,皮肤增厚,严重脱水,剥除皮肤痂皮可见暗红色创面。
眼睑水肿,淋巴结肿大或水肿。
肾的髓质切面中可见尿酸盐结晶沉积。
输尿管肿大,肾囊肿。
其他内脏多无明显病变。
4、诊断一般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5、预防措施葡萄球菌在动物体常有寄居,部分葡萄球菌有致病性,所以要注重预防。
产房实行全进全出,母猪上产床之前,可用40℃温水冲洗体表,并带猪消毒,然后再赶进产房。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症状及防治技术南方梅雨季节,气候潮湿,给广大的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以下是江西高安一例仔猪渗出性皮炎的案例:哺乳期的小猪慢慢的身上全身出现油性渗出,气味恶臭,之后猪身表现形成黑色的结痂,布满全身像穿上盔甲一般。
随后慢慢的死去,其中也伴有拉稀的现象。
死亡率达60%以上。
一、病因分析猪渗出性皮炎又称溢脂性皮炎或煤烟病,本病是由皮炎葡萄球菌皮炎严重感染引起的疾病,病原上叫猪的葡萄球菌病,本病主要感染初生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
二、临床病学一般仔猪多发,猪只突然发病,先是仔猪吻突及眼脸出现点状红斑,后转为黑色皮肤,接着全身出现油性粘性滑液渗出,气味恶臭,然后粘液与被行一起干燥结块贴于皮肤上形成黑色痂皮,外观象全身涂上一层煤烟,后病情更加严重,有的仔猪不会吮乳,有的出现四肢关节肿大,不能站立,全身震擅,有的出现皮肤增厚、干燥、龟裂、呼吸困难、衰弱、脱水、败血死亡。
三、剖检变化病猪全身粘胶样渗出,恶臭,全身皮肤形成黑色痂皮,肥厚干裂,痂皮剥离后露出桃红色的真皮组织,体表淋巴结肿大,输尿管扩张,肾盂及输尿管积聚粘液样尿液。
四、防治(一)预防1、本病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尤其是刚出生3-5天的仔猪发病率高,传染迅速、死亡率也高,因此对产舍及临床母猪应清洗、消毒;产舍应保持干净、干燥、通风。
刚出生的仔猪应将体表粘液擦干净,放在松软的干草或统糠垫料上。
2、本病传染很快,只要有一头仔猪发病1-2天波及全窝,3-5天扩散到几窝或整座产仔舍。
一发病应及时、严格隔离,病猪由专门饲养员专人饲养,各种用具应与健康猪隔离使用。
病猪栏及走道应彻底消毒。
病猪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减少损失。
(二)、治疗1、对病猪严格隔离,对猪舍彻底消毒,用博克消毒。
2、用0.1%高锰酸钾水浸泡发病仔猪身体1-2分钟,头部用药棉沾高锰酸钾水清洗病灶,然后擦干、凉干涂上龙胆紫。
对初发少数病灶直接涂上龙胆紫,效果很好。
或用利巴韦林+庆大+地塞米松+除癞灵+酸性消毒液将全身进行喷透。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治疗方法哺乳仔猪渗出性皮炎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以哺乳仔猪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仔猪渗出性皮炎的治疗方法。
1、哺乳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药物治疗
可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1支,用生理盐水稀释,每天一次,连用3天。
同时另外注射维生素c1-2ml十维生素b1(1-2ml)十黄芪多糖注射液1ml,混合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三天。
中药治疗:白芨拔毒散:白芨、黄柏、黄芩、黄连,各等份,粉细粉,涂撒在病猪体表每天2次,皮肤结痂后,再用青霉素软膏涂于体表(或者药粉和青霉素软膏调和后同时涂抹也可以)。
2、哺乳仔猪为什么容易得病
母猪的免疫抗体因胚胎结构不能直接转移给胎儿,而使初生仔猪缺乏对病原微生物侵入的抵抗能力,因而疾病往往发生在出生后7~10天。
仔猪易发疫病主要有: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红痢(坏死
性肠炎)、白痢(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仔猪副伤寒等,应注意鉴别与防治。
3、加强对哺乳仔猪喂养的必要性
仔猪出生时消化器官与其他器官比较相对在重量和容积上都小,如胃重仅8克,容奶40~50毫升,而且机能很不完善,缺少游离盐酸,仅有凝乳酶和少量胃蛋白酶,胃底腺不发达,胃蛋白酶无活性,消化能力极弱。
但仔猪初生时肠腺和胰腺比较完善,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因此仔猪只能利用乳中的营养物质,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此外,仔猪的胃液分泌还没有与神经系统建立条件反射,而且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很快。
因此仔猪对饲料的种类、质量、形态、饲喂方式和方法等,都有特殊要求,饲养仔猪应掌握这些特点。
猪渗出性皮炎怎么诊断?猪渗出性皮炎用什么药效果好?猪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葡萄球菌引发的、发生在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和超急性感染病。
主要特征为全身性、急性渗出性皮炎。
猪渗出性皮炎的治疗要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在病变向皮肤深层蔓延的时候及时控制病情。
此外,该病的发病受饲养管理的影响很大,所以对仔猪的饲养环境的卫生、饲养密度以及饲料的卫生和均衡性应得到更加重视。
猪渗出性皮炎怎么诊断?猪渗出性皮炎用什么药效果好?猪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葡萄球菌引发的、发生在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和超急性感染病。
主要特征为全身性、急性渗出性皮炎。
猪渗出性皮炎的治疗要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在病变向皮肤深层蔓延的时候及时控制病情。
此外,该病的发病受饲养管理的影响很大,所以对仔猪的饲养环境的卫生、饲养密度以及饲料的卫生和均衡性应得到更加重视。
猪渗出性皮炎怎么诊断?猪渗出性皮炎用什么药效果好?猪渗出性皮炎的原因1、细菌感染:猪渗出性皮炎主要是由于皮炎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的皮炎。
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病毒引起的,如脂痘,疥癣,增生性皮肤病等。
2、卫生不合格:猪渗出性皮炎可能是卫生不合格引起的。
没有及时打扫猪舍,没有定时的对猪舍进行消毒,消毒不彻底,卫生条件不好从而引发病毒。
猪的免疫力也随之下降,出现渗出性炎症。
3、猪相互斗殴:猪渗出性皮炎可以是由于猪之间相互斗殴。
一旦相互猪相互殴打就会造成皮肤摩擦。
严重的话可能造成皮肤咬伤,从而造成猪渗出性皮炎。
4、环境比较差:猪渗透性皮炎也有可能是环境比较差引起来的。
猪渗出性皮炎症状病猪的嘴巴边上以及整个头部都有像油脂一样东西,有些已经结痂了,严重的身上摸起来就是油油的结痂样,初期发病从嘴角头部开始,有传染性,一般多发哺乳小猪断奶猪,一般是伤口没处理好引起的,有些是剪牙短尾的时候消毒没做好,有些是猪猪打架有伤口没处理感染了葡萄球菌造成的。
猪渗出性皮炎怎么诊断?临床诊断猪渗出性皮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主要由菌株产生毒素的能力、感染的病菌数量、环境温度来决定。
哺乳仔猪渗出性皮炎仔猪渗出性皮炎的治
疗方法
仔猪渗出性皮炎这种病是以l个月以内的哺乳仔猪皮肤脂肪分
泌过多和渗出性坏死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多认为是由于猪体的体表、四肢擦伤或咬伤后与病猪的接触导致。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仔猪渗出性皮炎的治疗方法。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病状
此病的病状按其病程和病变,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3种类型,最急型:猪只感染后3~4日表现精神沉郁,眼睛周围有分泌物,蹄冠,耳后及猪体下部无毛处的皮肤出现水泡和溃疡,并很快波及全身。
有粘性分泌物,表皮湿润,形成黑褐色病变,有恶臭味,一般3~5日死亡。
急性:病程稍长,病猪表现精神不振,战栗,表皮肥厚,龟裂,哺乳困难,消瘦,严重脱水的病猪4~8日死亡。
亚急性:病势缓和,病程较长,病状很像急性,病猪死亡率低,
但猪体发育停滞,最后有的形成僵猪。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治疗方法
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哺乳病仔猪可用人工哺乳,以防扩大传播。
治疗可用磺胺类制剂和氯霉素等某些抗生剂,疗效较为显著,对局部病变,可用福尔马淋药液进行皮肤消毒和涂抹消炎软膏治疗。
猪渗出性皮炎能治好吗?猪渗出性皮炎治疗方案仔猪渗出性皮炎,又叫做仔猪油皮病,是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7~30日龄以内的小猪,造成仔猪面部、颈部、腹部的皮肤坏死。
那么猪渗出性皮炎能治好吗?猪渗出性皮炎治疗方案有哪些?仔猪渗出性皮炎,又叫做仔猪油皮病,是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7~30日龄以内的小猪,造成仔猪面部、颈部、腹部的皮肤坏死。
那么猪渗出性皮炎能治好吗?猪渗出性皮炎治疗方案有哪些?感染途径:病原可存在于老龄猪皮肤、母猪生殖道,公猪包皮憩室中,这些隐形携带者常成为初始群的污染源,哺乳仔猪常因污染栏床感染,有时会在出生的过程中从母猪生殖道感染或分娩时感染。
临床症状:同窝一头或几头仔猪倦怠和皮肤发红,体温发病早期升高随后恢复正常,皮肤增厚,口周、面部、耳朵及周围出现褐色斑,有浆液和脂肪渗出,严重者可见水疱或脓疱,身体被油脂和浆液渗出物覆盖结痂,鼻面和舌有时可见囊包或溃疡,足部亦可见类似状况,有时会伴有消瘦,腹泻,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猪渗出性皮炎治疗方案发病后,及时将病猪隔离治疗,防控效果较好。
如果病情持续时间较长,发生严重的感染后再进行治疗,效果将不理想。
发病仔猪可以肌肉注射阿莫西林和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剂量分别为15毫克/千克和3毫升/头,每天两次,连续注射3-5天。
对于患病的母猪,可以肌肉注射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剂量为3毫升/千克,每天一次,连用3天。
发病猪群中的仔猪,用恩诺沙星连续饮水5天,浓度为50毫克/升。
发病的猪舍,用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
猪渗出性皮炎的预防措施预防大于治疗,在养猪过程当中想要预防体内疾病,那么就应该要注意卫生。
养猪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对于注射一定要干净卫生,如果猪舍脏兮兮的,猪屎也不冲也不洗,苍蝇到处乱飞,蚊虫也有,排水沟也变成了乌黑的水沟,臭烘烘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从而会影响到小猪会出现这种皮炎。
对于养小猪的围栏一定要光滑一些,不要有一些尖的,甚至凸出的部位,因为小猪特别喜欢动,也喜欢去磨蹭一些墙面甚至磨蹭一些比较突出的物体,毕竟痒的时候就喜欢去磨蹭,一旦磨蹭导致皮肤破损,就容易导致感染。
核心提示:
仔猪渗出性皮炎,也叫仔猪葡萄球菌皮炎,是猪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仔猪急性接触性皮炎,以全身油脂样渗出性皮炎为特征。
仔猪渗出性皮炎,也叫仔猪葡萄球菌皮炎,是猪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仔猪急性接触性皮炎,以全身油脂样渗出性皮炎为特征。
细菌侵入途径为皮肤创伤,疾病传播迅速,同一窝的仔猪可在短时间内相继感染发病,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接触感染,母猪的皮肤、耳朵等处藏有的病菌,是主要的传染源。
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控制疫病的发展。
河北省威县章台乡王某养猪场,2006年7月间发生一起仔猪渗出性皮炎,共有发病猪87头,死亡5头,通过诊治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及症状2006年7月20日,威县章台乡王某饲养的150多头猪,其中13头母猪,40多头架子猪,其他均为仔猪,有一窝仔猪发病12头,1周内先后有6窝仔猪全部发病,共53头,死亡4头,后到邢台市兽医院诊治。
此时还剩49头病仔猪。
主要发生在10日龄~25日龄的仔猪。
大部分病猪体质弱,发育不良。
精神沉郁,呈湿疹性病变,初期在嘴部、眼睛、耳朵周围皮肤发红,出现红褐色疹点,后期体温升高,逐渐发展到全身性皮肤发红,出现黄褐色脂性渗出物,表皮增厚,干燥,龟裂,这时病猪呼吸困难,衰弱,出现伴有脱水症状的败血症而死亡。
二、剖检病变剖检3头死猪,皮下有广泛的出血,肝、脾、肾、心脏等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脓性坏死灶,淋巴结肿胀。
三、实验室诊断 1.取死猪的心、血、肝、脾等病变组织分别涂片,做革兰氏染色,镜检,菌体呈球形,有单个、成对或呈葡萄状排列,革兰氏阳性。
将病料用普通琼脂及肉汤培养,24h和48h后,分别取病样镜检,形成圆形不透明,湿润,表面光滑隆起,边缘整齐而呈金黄色的菌落,肉汤浑浊。
取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其细菌形态与病样所见细菌相同,并呈典型的葡萄状排列。
2.查疥螨病原:刮取病患部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的皮屑于载片上,用5%甘油水溶液处理后,置于显微镜下,未发现疥螨虫体。
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验,诊断为仔猪葡萄球菌皮炎。
四、防治 1.发现病猪后,立即隔离或淘汰,然后对病猪污染的圈舍及养猪环境用绿威霸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
2.用新霉素软膏涂擦创面,每日1次。
3.用百乐美、热快克注射液按说明肌肉注射,连用3天~5天即可。
4.中药拌料喂母猪:板蓝根150克,黄芩150克,蒲公英150克,双花100克,甘草50克,共为细末,每次每头母猪30克,每天2次,连用3天~5天。
5.所喂饲料内增加多种维生素,VC、AD3粉、微量元素,对开食仔猪给予全价饲料,增强猪群整体的抗病力。
采取以上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第5天全群仔猪基本上得到治愈。
49头病仔猪,只有症状特别严重的1头死亡,其他全部康复。
(邢兰君)
中国养猪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