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与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284.20 KB
- 文档页数:3
猪渗出性皮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张梦亭定州市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定州 073000猪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表皮感染葡萄球菌而导致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皮肤病,由于该病症会在养殖场内迅速传播,给生猪正常养殖带来严重影响。
1 猪渗出性皮炎概述在养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猪患各种疾病的危险很高。
如果不及时发现治疗,相关猪病、病情迅速恶化,严重的情况下猪会死亡,会给养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预防猪病很重要。
分析养殖猪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猪渗出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感染皮炎葡萄球菌,其疾病死亡率高,因此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该病在养猪过程中发病率高,全年发生,但夏季发病率水平高于其他季节。
病猪的临床表现:病猪往往有体温升高、精神状态不好、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
皮肤上分布着明显的丘疹,呈斑点和红色状。
丘疹发展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不规则或圆形的紫色红色凸起。
当丘疹继续发展时,它们就会出现。
一些病猪接受了淋巴压迫检查,显示出浅淋巴结,四肢无力,麻痹和肿胀。
病猪的情况不严重的话,通常在大约7 d的治疗中恢复;症状很严重的话,通常在大约3 d或3周内死亡。
分析死猪的实验室病理,可以发现死猪的皮肤和肾脏发生病变。
解剖死猪后出现了明显的淋巴结扩大和肾脏肿胀。
其中肾是贫血,颜色是土黄,肾皮质薄,容易断裂,肾脏难以用膜剥离。
肾脏被膜切开时,发现坏死性病变大小差异,呈灰色。
观察心脏可以发现心包积液,心肌纹理很柔软。
关节腔内发现出血。
肺有很多病变,如大叶性或间质性肺炎。
判断猪渗出性皮炎的标准是猪肾脏的变化。
2 猪渗出性皮炎诊断方法和发病症状猪渗出性皮炎,又名脂溢性皮炎或煤烟病,是葡萄球菌性皮炎引起的严重感染疾病。
牙齿致病源被称为猪葡萄球菌病,主要感染新生儿乳猪和刚断奶的仔猪。
近年来,个别猪场偶尔发生,但发生率低,专业杂志也很少报道。
养猪场常被误诊为疥蛾病维生素A缺乏症,推迟正确的治疗时间,造成严重的损失。
防治猪渗出性皮炎•概述•病因与病理•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目录•预防与控制措施•案例分析与应用猪渗出性皮炎是一种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称为猪油皮病。
定义病猪皮肤出现红斑、鳞屑、脓疱,伴有瘙痒和疼痛,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症状定义与症状病菌通过皮肤接触、创伤、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主要感染猪,尤其是1-3周龄的仔猪易感。
易感动物多发于高温、潮湿的季节,如夏季和雨季。
季节性诊断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和病理变化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与其他皮肤病如猪痘、猪丹毒等鉴别,同时注意与全身感染性疾病的区别。
诊断与鉴别诊断病因分析感染猪渗出性皮炎主要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其中,猪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
该菌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可通过创伤或咬伤等途径感染猪群。
饲养环境猪舍卫生条件差、拥挤、缺乏消毒等因素均可促进猪渗出性皮炎的发生。
营养不足猪饲料中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可导致猪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010203病理变化过程皮下组织病变皮下组织会变得水肿、出血,并伴有炎症反应。
随着病情发展,皮下组织会逐渐坏死,形成溃疡。
内脏病变在严重病例中,内脏器官如肝、肾、脾等也会受到感染,出现炎症、出血和坏死等症状。
皮肤病变猪渗出性皮炎的皮肤病变通常从局部开始,逐渐扩展至全身。
皮肤表面会出现油腻、湿润的渗出物,呈灰棕色或黑色。
猪渗出性皮炎的主要病理特征是炎症反应。
皮肤和皮下组织中会出现白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炎症反应组织病理学特征随着病情发展,皮肤和皮下组织会出现坏死和溃疡。
坏死区会形成黑色痂皮,溃疡底部则呈灰白色。
坏死和溃疡在某些病例中,血管会受到损伤,导致出血和血栓形成。
这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并可能导致猪死亡。
血管损伤观察猪的皮肤是否出现红斑、鳞屑、渗出物等症状,以及这些症状的分布情况。
观察临床症状对皮肤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观察皮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确定是否存在猪渗出性皮炎。
根据仔猪生病症状来诊断渗出性皮炎一、概述渗出性皮炎典型病例表现为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和超急性感染,患猪出现全身性皮炎,并可导致脱水和死亡。
渗出性皮炎的病原是葡萄球菌。
二、临床症状本病一般先发于头部,由鼻端开始,逐渐扩展到耳朵。
发生于哺乳仔猪的渗出性皮炎,在很多时候还是会表现比较高的死亡率,很多是由于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得当,发生败血症和脱水而死亡。
如果发生在寒冷季节,通常死亡率会大一些。
三、治疗关于治疗,通常对葡萄球菌的敏感药物为:长效土霉素、阿莫西林、喹诺酮类(恩诺沙星)以及磺胺类药物等,各个猪场的情况可能有些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因时用药,因为这种表皮葡萄球菌对药物敏感度表现较大差异,且不说他人,在笔者接诊的至少40例以上的渗出性皮炎,有些对传统的青霉素类,土霉素敏感,有的却只对喹诺酮类(恩诺沙星)或者磺胺类敏感。
当然采取结合皮肤用药的方式治疗效果通常会更理想(通常以废机油,碘制剂,植物油混合抗生素为多)。
同时注意猪营养的补充。
还有,对于病程长的猪只要注意及时补液,以防脱水。
(网友一路走来 )有些时候,寄生虫的存在,也是增加治疗难度,导致死亡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需要从母猪上做起,如何减少和避免寄生虫的问题,已经发生的,那只能是对症用药了(包括安全的注射药物和安全的皮肤用药)四、预防1切断(或者降低)母源性感染可以选择对母猪进行产前产后的药物保健(包括对葡萄球菌有效的药物)。
2 避免造成伤口感染这就要求在剪牙,断尾,阉割时把工作做到位。
3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特别是产房和保育舍)。
4 控制好寄生虫的问题临床中渗出性皮炎经常与疥螨混合感染,这也比较值得注意。
5 对于发生或者曾经发生渗出性皮炎的猪场,严格的消毒措施是必须的。
五、与疥螨病临床症状的区别(网友一路走来 )渗出性皮炎又叫脂溢性皮炎,这样的命名是很形象的,其油性的渗出是最典型的症状,当然之后就会形成比较广泛的结痂,这也是临床中发生于仔猪最常见的皮肤病了。
752021年38卷第12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猪场兽医VETERINARY仔猪渗出性皮炎是由致病性葡萄球菌引起的,又可称为猪油皮病。
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仔猪哺乳期和断奶期的急性传染病,10~20日龄的哺乳仔猪最为易感。
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为皮肤破损且伴有大量渗出物渗出、皮肤表面湿润、触摸有黏腻感,故称此种皮肤为“油皮”,病猪常因严重的细菌感染和脱水而死亡。
笔者团队于2021年3月20日剖检了由山东省泰安市银山镇戴庙村牛某某带来的2头病死猪,根据畜主叙述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渗出性皮炎。
根据药敏试验,及时准确地用药治疗,并采取了综合性防控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1 发病情况畜主介绍,该养猪场共饲养母猪130头、育肥猪及仔猪600余头。
自2021年2月15日至3月20日间集中产仔约30窝,共287头。
仔猪5日龄左右时开始发病,每窝仔猪发病数2~6头不等,甚至出现整窝全部发病的情况。
发病率为45.3%(130/287)。
患病仔猪多于发病后10~20 d 内陆续出现死亡,病死率几乎100%。
因发病迅速、病情严重且无法控制,遂来山东农业大学动物保健医院进行诊治。
2 临床症状被感染仔猪耳根处皮肤最先开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与防治张元瑞 1,张春玮 1,李克鑫 2,刘建柱 1*(1.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2.山东德信生物科技集团,山东 惠民 251700)*通信作者 :刘建柱(197303),男,山东临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物临床诊疗的研究始泛红,随后形成水疱或脓疱,破溃后流出多量渗出液,与环境中的污物混合后附着在皮肤表面,表现为溢脂性皮炎,皮肤呈“油皮样”,随着病情加剧,病变范围逐渐扩大至眼睛周围、头部、颈部、背部,最后发展到全身各处(见图1)。
患病猪只的皮肤因反复破溃、化脓、结痂而变得粗糙,触诊皮肤有湿性油腻感且皮温升高。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症状仔猪渗出性皮炎的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油皮病,是由葡萄球菌所引起的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基本特征为皮肤脂肪分泌过多,皮肤呈黏湿油脂状,病猪常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和脱水而出现死亡。
该病是现代养猪生产常见病之一。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症状仔猪渗出性皮炎的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哺乳仔猪感染该病主要是由于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节以及连绵阴雨、过于潮湿的条件,有利于病菌以及疥螨大量繁殖,环境卫生较差,饲养管理不合理,容易损伤仔猪皮肤,同时由于仔猪具有较弱的抗病力,使皮肤屏障机能更容易被破坏,从而感染葡萄球菌等病原菌而引起发病。
环境温度过低、湿度过大,尤其是种猪群没有定期进行体外驱虫,导致母猪群感染大量疥螨,并会将疥螨传染给后代仔猪,加之仔猪被毛稀少且皮肤较薄,发生剧痒后往往会造成皮肤损伤,从而容易感染葡萄球菌等细菌,这也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凶。
另外,仔猪剪尾时形成不平整创面或者不彻底,导致其只要发生打架就会严重损伤皮肤,加之其不仅在日常吮乳时会由于争奶而相互打架,在出现舍内空气浑浊、氨气浓度过高或者断奶等环境应激时也会由于烦躁不安而相互打架,从而损伤耳朵、眼圈、面颊等处皮肤,进而容易感染葡萄球菌发病。
此外,仔猪进行断脐、剪牙、打耳号、断尾、阉割时所使用的用具以及创口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也能够感染病菌而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仔猪最小可在2日龄左有感染该病,最晚在7日龄左有发病。
小于3日龄仔猪感染该病后,初期症状通常在皮肤损伤处或者少毛、无毛处(如眼圈、嘴角)发生皮肤炎症,主要是形成红色斑点和丘疹,经过大约1天会发生破溃,接着逐渐蔓延至颊部、耳后,冉经过2~3天就能够扩散至全身。
大于3日龄仔猪感染该病后,通常会从耳后开始出现症状,主要也是形成红色斑点和丘疹,接着逐渐向后、向前扩散,且迅速蔓延至全身。
发生湿润浆液性皮炎,在患处形成鱼鳞状痂皮,用手触摸会感到黏腻,轻轻一拔被毛就会连同皮肤同时拔掉,痂皮脱落后会露出鲜红色的创面,有时会流ILIJ少量血液。
猪渗出性皮炎的症状和治疗?养猪必看!渗出性表皮炎又称仔猪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全身性皮炎,发病与死亡情况差异很大,低时在5%左右,高时可达90%。
本病是由皮炎葡萄球菌皮炎严重感染引起的疾病,病原上啼猪的葡萄球菌病,本病主要感染初生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
渗出性表皮炎又称仔猪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全身性皮炎,发病与死亡情况差异很大,低时在5%左右,高时可达90%。
本病是由皮炎葡萄球菌皮炎严重感染引起的疾病,病原上啼猪的葡萄球菌病,本病主要感染初生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
猪渗出性皮炎流行特点猪渗出性皮炎发生和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在猪群中一般呈散发,病死率低,发病率一般2-5%,环境卫生较差的猪场发病率较高。
该病主要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该病主要感染1-5周龄的仔猪,尤其是刚出生3-5天的仔猪发病率高,传染迅速,死亡率高。
猪渗出性皮炎的症状猪渗出性皮炎的患病对象主要是哺乳期的仔猪,5-10日龄的仔猪患病率尤为高,部分断奶仔猪也有患病情况。
患病初期在患病仔猪的面部、五官、下腹部、背部皮肤以及肛门周围等部分会有轻微红斑的情况出现,逐渐变为大约3毫米左右大小的水泡、呈浅黄色,随后迅速破裂,一段时间后渗出粘液,随后于皮脂、皮屑等分泌物一起混合,在风干后后成型棕褐色的痂皮。
痂皮极厚且坚硬,有横纹龟裂,伴有恶臭,触感同油脂。
将茄皮剥落回有红色创面,创面带有血液的脓性分泌物。
从初发病症开始至全身患病多不超过48小时,患病仔猪多伴有提问增加、食欲下降以为体重降低等现象,会在初发病症4天后逐渐死亡。
猪出性皮炎的治疗对于症治疗由于该疾病在不同的发病阶段有不同的症状,应对症治疗,以达到的治疗效果。
比如说在感染初期,可以对碘伏进行局部消毒,再用75%酒精去碘,然后撒上青链霉素等抗菌药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出现局部感染或者化脓性性病灶时,需要先用无菌棉签清除脓液,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病变部位,然后用双氧水对局部进行消毒杀菌,等气泡产生后再涂上紫药水。
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不能被彻底消灭从而成为感染源[3]。
硕腾公司的通灭,主要成分就是多拉菌素,加上专利油佐剂,只需1针注射,至少18 d有效,覆盖了疥螨整个生活史,而伊维菌素仅能维持9 d。
根据上述制定的除虫方案,按每33 kg体重肌肉注射1 mL即可。
通灭对配种、妊娠、分娩母猪及种公猪均无不良影响。
按推荐剂量的5倍量连用3 d或10倍量使用均未发现副作用。
2)对环境喷雾杀虫。
为消灭散落在体表、栏舍、地面、用具等处的虫体,减少疥螨在猪群的重复感染,需定期选用敌百虫、双甲脒、螨净、溴氰菊酯等对环境喷雾杀虫。
种猪群,最好在全群注射通灭后3、7、14 d各喷雾1次,防控效果显著。
据蔡葵蒸等(2007) 试验表明:螨净效果最差,有效率为42.7%,治愈率仅为14.3%,这可能与该药长期使用虫体产生耐药性有关[4]。
双甲脒(12.5%双甲脒乳液1∶250稀释喷雾)的效果明显优于螨净,曹国文等用双甲脒对1 132头病猪进行治疗,其治愈率为100%[5]。
喷雾易引起猪只特别是小猪感冒,且呼吸道反应严重,故应选择天气晴朗的中午进行,并开窗30 min左右。
5.3 保持良好的卫生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管理,不但可以减少猪疥螨在猪群的循环感染,还可以减少夏秋季节蚊、蝇的产生。
在我国,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外寄生虫除猪疥螨外,成群结队的蚊、蝇是夏秋季节干扰猪群正常生活规律的主要外寄生虫,造成猪只瘙痒、躁动不安、食欲降低,同样导致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下降。
猪场内粪水横流、周边有死水池,都为蚊、蝇提供了天然的孵化、生存的天堂。
参考文献[1] 斯特劳,等主编, 赵德明,等主译.猪病学[M].9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995-1002.[2] 高玉红,郭照成,刘方悦,等. 多拉菌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4):141-144.[3] Thomas Geurden,等,钟伟译.对猪疥螨病的对策[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4,24(1).[4] 蔡葵蒸,郭文瑞,李龙成,等. 5种杀螨药和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猪疥螨病的比较[J].中国兽医杂志,2007(1):67.[5] 曹国文,向贵友,马宁,等.猪疥螨病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J]. 四川畜牧兽医杂志,1992(4):13-14.(收稿日期:2014-04-16)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与防治王忠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6师五家渠市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 五家渠 831300)猪渗出性皮炎是猪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油脂样渗出”为特征的疾病,又名“仔猪油皮病”,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
2017 年第 12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161科研◎农业机械猪渗出性皮炎及其防治龚魁华猪渗出性皮炎可称为猪油皮病或者油猪病,由猪葡萄球菌所引发的急性渗出性全身性皮炎为综合特征的传染病,有很高的接触传染性。
主要是在哺乳期的幼猪容易引发,也会在断奶之后的仔猪上经常出现,只是偶尔出现在成年猪身上。
在受到全身皮肤感染之后死亡率为80%以上,可以幸存的也发育障碍成为“僵猪”。
这种病在很多猪场发病同时不断扩大,发病率不断增高,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1 病原跟致病性猪渗出性皮炎中的病原菌是猪葡萄球菌,猪的表面皮肤分泌性表皮炎症通常是由脱落毒素所引发的,通常也在成年猪病灶培养物中发现,通常最重要的致病原因是让仔猪群体发病。
shyicus 菌株也可以分为无毒力性跟有毒力性。
两种类型能够同时存在,可以出现在建康猪跟患病猪这两种猪的黏膜以及皮肤这些位置。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SEE 发病的过程中通常还会有其他要素在其中出现。
跟大多数的葡萄球菌一样shyicus 对外界环境拥有很强的抵抗力。
这些年对SEE 病原菌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还有资料显示认为SEE 病原菌是表皮葡萄球菌也有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的1997版中,把葡萄球菌属分为腐生葡萄球菌跟表皮葡萄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随后的版本中多达20多中,在较为常见的致病菌中,中间葡萄球菌跟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亚种以及猪葡萄球菌跟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这四种。
在较近的资料中也把shyicus 视为SEE 的病原菌了,同时也认为这些中的其他别的因素对SEE 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关系。
同时还有的研究认为SEE 是致病菌,主要是因为在发病的猪皮肤中分离到了金黄色的葡萄球菌,但是金皇色葡萄球菌通常只会引起菌血症跟多发性浓肿,不可能形成群发性的病变。
在SEE 的病皮肤中分离的变形杆菌跟绿脓杆菌的临床症状以及致病特点都跟SEE 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分离出的细菌可能因为继发感染造成。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防治措施
仔猪渗出性皮炎,也叫仔猪葡萄球菌皮炎,是猪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仔猪急性接触性皮炎,以全身油脂样渗出性皮炎为特征。
大肠杆菌和疥螨也可引发本病。
一、发病情况及症状
2009年6月25日,广西贺州市贺街镇曾某购回120头瘦肉型仔猪,先是一栏发病,1周后,漫延全部仔猪,从头部漫延至全身。
外观现象:全身似涂上一层煤烟,后病情更严重,手抓脱皮,发热,全身震颤,皮肤增厚、干燥、龟裂,继发大肠杆菌,衰弱死亡。
二、剖检病变
病猪全身油性渗出,皮肤增厚、干燥、龟裂,皮下有广泛出血,体表淋巴肿大。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病状,剖检变化,即可作出诊断。
四、治疗
对病猪隔离,猪舍彻底消毒。
用0.1%~0.2%高锰酸钾水喷洒,1天2次。
用黃芪多糖注射液+青霉素、庆大霉素分别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5天,用量按说明使用。
五、小结
本病主要侵害仔猪,由于是外购,并群互相打架,斗殴,皮肤咬
伤,感染引起。
本病传染很快,只要有1头仔猪发病,1天~3天感染全窝,相隔一周后,扩散至几窝,或全部仔猪。
一旦发现应及时隔离,病猪栏及走道消毒,对病猪采取相应治疗,减少损失。
本病的病原易产生耐药,治疗时剂量要足,并保证药物一定疗程。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临床症状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与防治-养猪技术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油皮病,是由葡萄球菌所引起的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基本特征为皮肤脂肪分泌过多,皮肤呈黏湿油脂状,病猪常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和脱水而出现死亡。
单纯感染本病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不高,但常导致发病仔猪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消耗增加,且发病仔猪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而发生死亡,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常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仔猪渗出性皮炎的临床症状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断与防治。
1、发病特点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空气、污水等自然环境中。
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感染。
本病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特别是10日龄内的仔猪,断奶仔猪和育成猪也时有发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春季、夏季、秋季。
一般呈散发性,感染率约为30%,哺乳仔猪全身性感染时死亡率可达80%以上,大猪感染一般不发生死亡。
2、临床症状本病主要发生于4周龄内的仔猪,哺乳仔猪最常见,最早可见于2日龄,多见于5~7日龄的仔猪。
病猪初期精神沉郁,在眼睛周围、耳部、面颊、鼻、背腹部皮肤以及肛门周围等无被毛处皮肤出现红斑、水疱,水疱破裂后,渗出清亮的浆液或粘液。
渗出物和溃疡与尘埃、皮屑和垢物等粘合后形成龟背样的棕褐、黑褐色坚硬厚痂皮,并发出难闻的气味。
常于24~48小时蔓延至全身。
患病仔猪不吃乳、不食,后期体温升高,脱水、消瘦,常常会扎堆,严重者体重迅速减轻并会在24小时死亡。
大猪发病多呈局限性病灶,常无全身症状。
3、病理变化死亡仔猪尸体消瘦,皮肤增厚,严重脱水,剥除皮肤痂皮可见暗红色创面。
眼睑水肿,淋巴结肿大或水肿。
肾的髓质切面中可见尿酸盐结晶沉积。
输尿管肿大,肾囊肿。
其他内脏多无明显病变。
4、诊断一般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5、预防措施葡萄球菌在动物体常有寄居,部分葡萄球菌有致病性,所以要注重预防。
产房实行全进全出,母猪上产床之前,可用40℃温水冲洗体表,并带猪消毒,然后再赶进产房。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症状及防治技术南方梅雨季节,气候潮湿,给广大的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以下是江西高安一例仔猪渗出性皮炎的案例:哺乳期的小猪慢慢的身上全身出现油性渗出,气味恶臭,之后猪身表现形成黑色的结痂,布满全身像穿上盔甲一般。
随后慢慢的死去,其中也伴有拉稀的现象。
死亡率达60%以上。
一、病因分析猪渗出性皮炎又称溢脂性皮炎或煤烟病,本病是由皮炎葡萄球菌皮炎严重感染引起的疾病,病原上叫猪的葡萄球菌病,本病主要感染初生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
二、临床病学一般仔猪多发,猪只突然发病,先是仔猪吻突及眼脸出现点状红斑,后转为黑色皮肤,接着全身出现油性粘性滑液渗出,气味恶臭,然后粘液与被行一起干燥结块贴于皮肤上形成黑色痂皮,外观象全身涂上一层煤烟,后病情更加严重,有的仔猪不会吮乳,有的出现四肢关节肿大,不能站立,全身震擅,有的出现皮肤增厚、干燥、龟裂、呼吸困难、衰弱、脱水、败血死亡。
三、剖检变化病猪全身粘胶样渗出,恶臭,全身皮肤形成黑色痂皮,肥厚干裂,痂皮剥离后露出桃红色的真皮组织,体表淋巴结肿大,输尿管扩张,肾盂及输尿管积聚粘液样尿液。
四、防治(一)预防1、本病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尤其是刚出生3-5天的仔猪发病率高,传染迅速、死亡率也高,因此对产舍及临床母猪应清洗、消毒;产舍应保持干净、干燥、通风。
刚出生的仔猪应将体表粘液擦干净,放在松软的干草或统糠垫料上。
2、本病传染很快,只要有一头仔猪发病1-2天波及全窝,3-5天扩散到几窝或整座产仔舍。
一发病应及时、严格隔离,病猪由专门饲养员专人饲养,各种用具应与健康猪隔离使用。
病猪栏及走道应彻底消毒。
病猪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减少损失。
(二)、治疗1、对病猪严格隔离,对猪舍彻底消毒,用博克消毒。
2、用0.1%高锰酸钾水浸泡发病仔猪身体1-2分钟,头部用药棉沾高锰酸钾水清洗病灶,然后擦干、凉干涂上龙胆紫。
对初发少数病灶直接涂上龙胆紫,效果很好。
或用利巴韦林+庆大+地塞米松+除癞灵+酸性消毒液将全身进行喷透。
猪渗出性皮炎怎么诊断?猪渗出性皮炎用什么药效果好?猪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葡萄球菌引发的、发生在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和超急性感染病。
主要特征为全身性、急性渗出性皮炎。
猪渗出性皮炎的治疗要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在病变向皮肤深层蔓延的时候及时控制病情。
此外,该病的发病受饲养管理的影响很大,所以对仔猪的饲养环境的卫生、饲养密度以及饲料的卫生和均衡性应得到更加重视。
猪渗出性皮炎怎么诊断?猪渗出性皮炎用什么药效果好?猪渗出性皮炎是由猪葡萄球菌引发的、发生在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和超急性感染病。
主要特征为全身性、急性渗出性皮炎。
猪渗出性皮炎的治疗要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在病变向皮肤深层蔓延的时候及时控制病情。
此外,该病的发病受饲养管理的影响很大,所以对仔猪的饲养环境的卫生、饲养密度以及饲料的卫生和均衡性应得到更加重视。
猪渗出性皮炎怎么诊断?猪渗出性皮炎用什么药效果好?猪渗出性皮炎的原因1、细菌感染:猪渗出性皮炎主要是由于皮炎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的皮炎。
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病毒引起的,如脂痘,疥癣,增生性皮肤病等。
2、卫生不合格:猪渗出性皮炎可能是卫生不合格引起的。
没有及时打扫猪舍,没有定时的对猪舍进行消毒,消毒不彻底,卫生条件不好从而引发病毒。
猪的免疫力也随之下降,出现渗出性炎症。
3、猪相互斗殴:猪渗出性皮炎可以是由于猪之间相互斗殴。
一旦相互猪相互殴打就会造成皮肤摩擦。
严重的话可能造成皮肤咬伤,从而造成猪渗出性皮炎。
4、环境比较差:猪渗透性皮炎也有可能是环境比较差引起来的。
猪渗出性皮炎症状病猪的嘴巴边上以及整个头部都有像油脂一样东西,有些已经结痂了,严重的身上摸起来就是油油的结痂样,初期发病从嘴角头部开始,有传染性,一般多发哺乳小猪断奶猪,一般是伤口没处理好引起的,有些是剪牙短尾的时候消毒没做好,有些是猪猪打架有伤口没处理感染了葡萄球菌造成的。
猪渗出性皮炎怎么诊断?临床诊断猪渗出性皮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主要由菌株产生毒素的能力、感染的病菌数量、环境温度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