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空间填充曲线的生成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91.00 KB
- 文档页数:3
多维空间填充曲线多维空间填充曲线,也被称为空间填充曲线、群马曲线、希尔伯特曲线、汉明曲线等,是一种将高维空间中的坐标点映射到一条曲线上的方法。
这些曲线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自相似性和紧凑性,在有限空间范围内可以覆盖尽量多的点。
多维空间填充曲线在计算机科学中具有广泛的运用,例如在图像压缩、几何建模、空间索引和布局优化等领域中。
它常常被用于将高维数据转换成低维数据,并保持其原始数据的特征。
因此,多维空间填充曲线在数据可视化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维空间填充曲线最早是由德国数学家David Hilbert在1891年提出的。
他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在数学中的三个问题:可计数性、连续性和维数。
通过构造一条曲线,可以不依赖于维数的限制将高维空间无限逼近,从而解决这些问题。
空间填充曲线的具体构造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希尔伯特曲线。
希尔伯特曲线是一种分形曲线,由一组递归的曲线实现。
其构造方法是先取一个方向,沿着这个方向将空间分成两个均等的部分;然后将该方向垂直的方向也划分成两个均等的部分。
这一过程会一直循环下去,直到达到预设的终止条件。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使用简单的希尔伯特曲线来对二维图像进行压缩。
对于三维空间的数据,我们可以使用三维希尔伯特曲线。
而对于更高维度的数据,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变种的填充曲线来处理。
多维空间填充曲线在空间索引中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
在传统的B树、R树和kd树等索引结构中,每个节点只能存储固定数目的数据项。
而多维空间填充曲线则可以将所有数据项按照它们在曲线上的位置进行排序,从而实现一种基于曲线的分层存储方式。
这种分层存储方式不仅可以加速数据检索,还可以减少索引结构的空间复杂度。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多维空间填充曲线也可以用来生成海绵体等复杂几何体。
通过将空间填充曲线沿着某种方式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各种复杂几何体的纹理。
总之,多维空间填充曲线是一种用于处理高维数据的强大工具,它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希尔伯特曲线transformer
希尔伯特曲线(Hilbert Curve)是一种空间填充曲线,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局部性质。
在Transformer模型中,希尔伯特曲线被用作序列数据的重新排列方法,以改善模型对输入序列的理解。
在Transformer中,序列数据通常以一维形式输入,例如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文本序列。
希尔伯特曲线通过将一维序列映射到二维空间中的曲线路径,然后再将其展平,从而对序列的局部和全局关系进行更好的编码。
以下是使用希尔伯特曲线进行序列数据重排的一般步骤:
1.序列映射到坐标:将一维序列中的每个元素映射到希尔伯特曲
线上的二维坐标。
这通常涉及到计算元素在曲线路径上的位置。
2.坐标排序:对映射到二维坐标上的序列进行排序,以便确保相
邻的元素在曲线上也是相邻的。
3.展平:将排序后的二维坐标重新映射回一维序列。
这样,原始
序列中相邻的元素在展平后仍然保持相邻,但其在希尔伯特曲线上的位
置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这种方式,希尔伯特曲线的使用可以使模型更好地捕捉序列中的局部和全局关系,从而提高其性能。
这种技术在处理长序列数据时尤为有用,因为它有助于减轻模型对长距离依赖性的建模问题。
希尔伯特曲线是一种连续的空间填充曲线,由德国数学家David Hilbert在19世纪90年代提出。
它是一种在二维平面上构造的路径,通常被用于计算机图形学、信号处理和数值分析等领域。
希尔伯特曲线具有以下特点:1.连续性:希尔伯特曲线是连续的,这意味着在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平滑地过渡到其他点。
2.空间填充性:希尔伯特曲线具有空间填充性,即曲线可以填充整个平面或空间,使得相邻曲线之间没有空隙。
3.自相似性:希尔伯特曲线具有自相似性,即曲线的不同部分以相同的方式重复出现。
这意味着希尔伯特曲线可以通过递归地分割和细化来生成更小的曲线段。
4.计算效率:希尔伯特曲线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因为它可以通过递归算法快速生成。
希尔伯特曲线的生成算法通常采用分治策略,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然后递归地生成填充这些正方形的曲线段。
希尔伯特曲线分为三种类型:1阶、2阶和n阶。
1阶希尔伯特曲线是最简单的,它仅包含一个正方形;2阶希尔伯特曲线包含4个正方形,并以“H”形状连接;n阶希尔伯特曲线包含2^n个正方形,并以更复杂的模式连接。
希尔伯特曲线的生成过程可以通过程序实现。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Python代码示例,用于生成2阶希尔伯特曲线:python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import numpy as npdef hilbert_curve(level, x, y, direction):if level == 0:returnelse:x1 = x + 0.5y1 = y + 0.5x2 = x1 - 0.5 * directiony2 = y1 + 0.5 * directionx3 = x - 0.5 * directiony3 = y + 0.5 * directionx4 = x + 0.5 * directiony4 = y3 - 0.5 * directionplt.plot([x, x1, x2, x3, x4, x], [y, y1, y2, y3, y4, y], "b") # "b"代表蓝色plt.pause(0.05)hilbert_curve(level - 1, x1, y1, direction)hilbert_curve(level - 1, x2, y2, direction)hilbert_curve(level - 1, x3, y3, direction)hilbert_curve(level - 1, x4, y4, direction)def draw_hilbert(level):plt.figure(figsize=(5, 5))plt.axis("off") # 不显示坐标轴x = 0.5y = 0.5direction = 1 # 正方向或负方向hilbert_curve(level, x, y, direction) plt.show()。
希伯特曲线1. 了解希伯特曲线希伯特曲线,又称希尔伯特曲线,是一种连续、自避免、无穷曲线,具有一些独特的几何特性。
它最初由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于1891年提出,是众多空间填充曲线中的一种。
2. 希伯特曲线的生成希伯特曲线可以通过递归的方法生成。
首先,以一条线段为起点,根据一定的规则分成四段等长的线段,并使它们组成一个正方形。
接下来,对每个小正方形重复这个过程,将每个小正方形分成四段等长的线段,并使它们组成更小的正方形。
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无穷。
3. 希伯特曲线的性质3.1 空间填充性质希伯特曲线具有空间填充的性质,即曲线能够穿过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的所有点。
这意味着希伯特曲线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覆盖无限数量的点。
3.2 曲线长度希伯特曲线是一种无穷曲线,其长度也是无穷的。
无论在何处对曲线进行测量,其长度都会趋于无穷大。
这个性质使希伯特曲线成为一个有趣的数学现象。
3.3 自相交性质希伯特曲线具有自相交的性质,即曲线在某些点上会与自身交叉。
这种自相交的特性使得希伯特曲线具有很多奇特的形状和结构。
3.4 连续性质希伯特曲线是一种连续的曲线,不含有任何间断点。
无论对于二维还是三维空间,希伯特曲线上的点都是连续的,没有任何断裂。
4. 应用领域4.1 图像处理希伯特曲线在图像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图像按照希伯特曲线进行排序,可以有效地减少图像的存储空间,并加速图像的检索和处理过程。
此外,希伯特曲线还可以用于图像压缩和图像加密等方面。
4.2 数据可视化希伯特曲线可以用于数据的可视化和压缩。
通过将数据点按照希伯特曲线进行排列,可以将数据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可视化。
这种排列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的维度,并展示出数据的内在结构。
4.3 路径规划希伯特曲线也可以应用于路径规划领域。
通过将路径按照希伯特曲线进行编码,可以减少路径的长度和复杂度,从而提高路径规划的效率和准确性。
5. 总结希伯特曲线是一种具有特殊几何性质的连续曲线,可以在有限空间内覆盖无限数量的点。
python 希尔伯特曲线概述希尔伯特曲线(Hilbert curve)是一种特殊的空间填充曲线,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希尔伯特曲线被用于数据压缩、图像处理、空间索引和可视化等众多应用。
希尔伯特曲线的构造方法希尔伯特曲线的构造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局部变换和递归生成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希尔伯特曲线的构造过程。
1. 一阶希尔伯特曲线一阶希尔伯特曲线是最基本的曲线单元,由两条线段组成,形成一个90度角。
下图展示了一阶希尔伯特曲线的构造方式:1.绘制一个向右的线段;2.绘制一个向下的线段;3.绘制一个向左的线段。
这样就完成了一阶希尔伯特曲线的构造。
2. 高阶希尔伯特曲线高阶希尔伯特曲线是通过一阶希尔伯特曲线递归生成的。
具体的构造步骤如下:1.将当前曲线旋转90度,使其与之前的曲线相切;2.在旋转后的曲线上绘制一个相同形状的次级曲线,使用递归的方式构造;3.在剩余的三个角落绘制相同形状的次级曲线。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逐渐构造出高阶希尔伯特曲线。
随着阶数的增加,曲线的填充能力也越来越强。
希尔伯特曲线的性质希尔伯特曲线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这些性质使得它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希尔伯特曲线具有很强的紧凑性,即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覆盖大量的点。
这种紧凑性使得希尔伯特曲线在空间索引和数据压缩等领域非常有用。
2. 连续性希尔伯特曲线是一条连续的曲线,没有断裂的情况出现。
这种连续性使得希尔伯特曲线在可视化和图像处理等应用中能够表达出更多的细节和连续性。
3. 相似性希尔伯特曲线的不同阶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即高阶希尔伯特曲线可以看作是一系列低阶希尔伯特曲线的复制和旋转。
这种相似性使得希尔伯特曲线在分形图形的生成中有重要的应用。
希尔伯特曲线的应用希尔伯特曲线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在多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1. 数据压缩希尔伯特曲线可以通过将二维数据映射到一维曲线上的方式,实现对数据的压缩。
这种压缩方式可以保留数据的局部特征和空间关系,同时减少数据的存储空间。
希尔伯特曲线值与坐标的转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的内容:希尔伯特曲线是一种具有非常有趣数学性质的空间填充曲线。
它由德国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于20世纪初所发现并研究。
希尔伯特曲线具有连续但非常“弯曲”的特征,它能够在单位正方形中填满整个平面。
希尔伯特曲线在计算机图形学、空间分析、数据压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希尔伯特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将一维数据转化为二维或多维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数据。
而将坐标转换为希尔伯特曲线值,可以实现空间坐标的编码与压缩,有效地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
本文的目的旨在介绍希尔伯特曲线值与坐标的转换方法,并探讨其应用前景与意义。
通过对希尔伯特曲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曲线的性质与特点,进一步拓展希尔伯特曲线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
接下来的正文将首先介绍希尔伯特曲线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然后详细讨论希尔伯特曲线值的计算方法,最后探究坐标与希尔伯特曲线值的转换方法。
结论部分将总结希尔伯特曲线值与坐标的转换关系,并探讨其应用前景与意义。
同时,我们还将展望未来进一步研究希尔伯特曲线在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中的可能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希尔伯特曲线及其与坐标的转换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参考。
相信本文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希尔伯特曲线值与坐标的转换为主题,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希尔伯特曲线的背景和应用领域,介绍希尔伯特曲线值与坐标之间的关系,并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希尔伯特曲线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希尔伯特曲线值的计算方法,并探讨坐标与希尔伯特曲线值之间的转换方法。
我们将逐步介绍计算希尔伯特曲线值的算法,以及如何将坐标点映射到希尔伯特曲线上或从希尔伯特曲线值反推回坐标点的过程。
同时,我们将讨论不同级别的希尔伯特曲线对应的坐标范围和分辨率,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坐标与希尔伯特曲线值之间的转换。
23种分型分型是一种用于描述图形或数学对象的分类系统,它们具有类似的形状和性质。
在数学和科学中,有许多不同的分型,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23种常见的分型,并讨论它们在自然界、工程学和艺术领域的应用。
1.科赫曲线:科赫曲线是一条无限长的曲线,由不断迭代的拆分和连接形成。
它展示了无限重复的美妙和无限细节的可能性。
2.曼德勃罗集合:曼德勃罗集合是一个由复数空间中的点组成的集合,通过迭代方程产生。
它展示了对复数的无限迭代可以产生令人惊叹的几何形状。
3.希尔伯特曲线:希尔伯特曲线是一条连续的曲线,以一种非常复杂的方式填充了一个二维空间。
它具有大量的细节和自相似的特征。
4.罗伦茨吸引子:罗伦茨吸引子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轨迹,在三维空间中形成了奇异的图案。
它的形状是由一组微分方程决定的。
5.曼德尔布里特集合:曼德尔布里特集合是一个由复数组成的集合,它以一种迭代方程的方式生成。
它展示了对复数的无限迭代可以产生复杂而美丽的几何形状。
6.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无限序列,其中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
它在自然界中的许多地方都能找到,如植物的分支和海洋生物的螺旋壳。
7.帕斯卡三角:帕斯卡三角是一个由数字组成的三角形,数在每一行由相邻两个数字之和确定。
它展示了一个有趣的组合模式,被广泛用于计算和概率论中。
8.曼德勃罗特分形:曼德勃罗特分形是由复数平面中的点组成的集合,通过迭代方程生成。
它以其非线性特性和美丽的几何形状而闻名。
9.新勃朗斯维克螺旋:新勃朗斯维克螺旋是一种由相同的比例因子和角度迭代构造得到的曲线。
它的形状类似于贝壳的螺旋结构。
10.棉花糖分型:棉花糖分型是一种由一系列圆弧组成的曲线,形状类似于棉花糖。
它的特点是曲线在每个点的切线方向都是相同的。
11.曼德勃罗卡兰根集合:曼德勃罗卡兰根集合是一个由复数组成的集合,通过特定的迭代方程生成。
它展示了对复数的迭代可以产生多样化和复杂的几何形状。
希尔伯特曲线的构造算法
希尔伯特曲线是一种空间填充曲线,可以用来将二维平面上的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使得相邻的点在曲线上也是相邻的。
希尔伯特曲线的构造算法如下:
1.选择一个正整数n,确定曲线的阶数为2^n。
阶数表示曲线
所占用的空间大小,例如n=2时,阶数为4,曲线将以4*4的
方格为基础进行构造。
2.根据阶数,初始化一个二维数组,用于表示空间格点的相对
顺序关系。
数组的大小为2^n * 2^n。
3.递归地进行构造,直到阶数为1时结束。
递归的过程如下:
- 对于当前阶数的曲线,将其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左上、右上、右下、左下。
- 依次遍历四个区域,并按照逆时针的顺序依次连接相应的点,连接方式为水平线、竖直线、曲线,曲线方向为先上半部分再下半部分。
- 对于每个区域,将其内部的阶数减一,然后递归调用构造
算法,构造该区域的曲线。
4.最终得到的曲线就是希尔伯特曲线。
构造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4^n),其中n为阶数的对数。
空间曲线生成方法空间曲线的生成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设计意图选择适当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空间曲线生成方法:1. 参数化方法:通过定义一个或多个参数方程来描述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例如,可以使用三维参数方程来定义曲线上的点,通过改变参数的值来调整曲线的形状。
这种方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中非常常见,可以用来创建复杂的几何形状。
2. 插值方法:给定一系列空间中的点,通过某种数学方法构造一条曲线,使其通过这些点或者在这些点的附近。
常用的插值方法有贝塞尔曲线、B样条曲线等。
这些方法可以生成平滑的曲线,并且可以通过控制点来调整曲线的形状。
3. 逼近方法:与插值不同,逼近是找到一个曲线,使其在一定的意义下最接近给定的一组点,但不一定经过这些点。
例如,最小二乘法可以用来找到一条最佳拟合曲线,使得曲线与给定点集的偏差最小。
4. 隐式方法:通过定义一个隐式方程 (如球面方程、椭球方程等),在满足该方程的所有点构成的集合中选取一部分作为曲线。
隐式曲线通常用于表示复杂或者不规则的形状。
5. 基于物理模型的方法:根据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 (如流体流动、电磁场等)来模拟曲线的形状。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模拟自然界中的现象,或者在动画和视觉效果中创建逼真的运动轨迹。
6. 交互式方法:通过用户与计算机的交互来直接绘制或修改曲线。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艺术设计和游戏开发中,允许用户直观地控制曲线的形状。
7. 随机生成方法:使用随机过程或算法来生成曲线,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创建具有随机性或独特性的曲线形状,常用于纹理生成、地形建模等领域。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曲线生成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格雷空间填充曲线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格雷码(Gray code)是用于二进制数字的编码方案。
它的特点在于只有一个位数发生变化,这使得在数字转换时减少了误差和电路的消耗。
与格雷码相关的格雷空间填充曲线(Gray-space-filling curve)被广泛应用于图形学、数据压缩和信息检索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格雷空间填充曲线的原理、应用和相关算法。
一、格雷空间填充曲线的原理格雷空间填充曲线是一种连续的路径,将高维空间中的点映射到一维线性序列中。
它的名称源于英国数学家弗兰克·格雷(Frank Gray)。
格雷码的特性决定了其生成的填充曲线能够保持局部关联性,即相邻的点在曲线上的距离相对较短,这对于一些计算机应用而言非常重要。
格雷空间填充曲线的生成可通过递归算法来实现。
最简单的情况是将二维平面划分为4个象限,然后逐步填充每个象限的内部。
对于更高维的情况,可以将空间划分为2^d个子空间,再逐步填充。
二、格雷空间填充曲线的应用1. 图形学在图形学中,格雷空间填充曲线可以用于图像压缩和纹理映射。
通过在图像中选择特定的点来构建填充曲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图像的压缩效率。
此外,格雷空间填充曲线还可以用于图像的快速搜索和图像匹配等方面。
2. 数据压缩在数据压缩领域,格雷空间填充曲线可以用于降低多维数据的维度。
通过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一维填充曲线上,可以减少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成本。
这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和进行数据挖掘时非常有用。
3. 信息检索格雷空间填充曲线还可以用于改善信息检索的效率。
传统的索引方法,如B树和哈希表,通常无法很好地处理高维数据。
而使用格雷空间填充曲线可以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一维空间,从而提高检索速度和准确性。
三、格雷空间填充曲线的算法生成格雷空间填充曲线的算法有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Hilbert曲线和Z曲线。
这些算法通常利用递归的思想,将高维空间划分为更小的子空间,并将子空间的填充结果拼接在一起。
origin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摘要:1.填充曲线简介2.填充曲线下的区域概念3.填充曲线下的区域应用实例4.填充曲线下的区域计算方法5.填充曲线下的区域编程实现正文:1.填充曲线简介填充曲线,又称为轮廓线,是一种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常用的表示二维图形的方法。
通过定义一组控制点,可以生成一条平滑的曲线,以描绘出各种形状。
在实际应用中,填充曲线常用于绘制复杂数字形状,以及在图像和视频处理中实现平滑过渡效果。
2.填充曲线下的区域概念填充曲线下的区域,指的是在二维平面上,由填充曲线所包围的那一部分空间。
在数学和计算机图形学中,我们可以用一个二维坐标系来表示这个区域。
通常,填充曲线下的区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图形的形状,或者是一个数值函数的定义域。
3.填充曲线下的区域应用实例在实际应用中,填充曲线下的区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实例:-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填充曲线下的区域常用于绘制二维图形,如游戏角色、场景等。
- 在图像处理中,填充曲线下的区域可以用来表示图像的遮罩区域,实现图像的局部处理。
- 在数值计算中,填充曲线下的区域可以作为数值积分和微分的计算域,用于求解各种数学问题。
4.填充曲线下的区域计算方法计算填充曲线下的区域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求解填充曲线的方程。
可以通过给定控制点,使用贝塞尔曲线或B 样条曲线等方法,求解填充曲线的参数方程。
- 将参数方程映射到二维坐标系。
根据参数方程,可以将曲线上的每个点映射到二维坐标系中,从而得到填充曲线下的区域。
5.填充曲线下的区域编程实现这里以Python 为例,介绍一种简单的填充曲线下的区域编程实现方法:```pythonimport numpy as npdef b_spline(x, t, ctrl_points):"""使用B 样条曲线计算函数值:param x: 输入的x 坐标:param t: 输入的参数值:param ctrl_points: 控制点坐标列表:return: 对应的y 坐标"""# 计算基函数basis_functions = np.zeros((ctrl_points.shape[0], t.shape[0]))for i, row in enumerate(ctrl_points):for j, col in enumerate(t):basis_functions[i, j] = (col - row[0]) * (col - row[1]) * (col - row[2])# 计算样条函数值y = np.dot(basis_functions, t)return y# 定义控制点坐标ctrl_points = np.array([[0, 0], [1, 1], [2, 2]])# 定义参数范围t = np.linspace(0, 1, 1000)# 计算填充曲线下的区域y = b_spline(x, t, ctrl_points)# 绘制填充曲线和区域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plt.figure()plt.plot(x, y, "r")plt.fill(x, y, "red", alpha=0.5)plt.show()```通过以上代码,可以计算并绘制出填充曲线下的区域。
origin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基线
(原创版)
目录
1.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的概念
2.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的应用
3.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的计算方法
正文
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是指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由一条或多条曲线所围成的区域。
这个区域在许多计算机图形处理任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计算机动画、图像处理、建模和模拟等领域。
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计算机动画。
在计算机动画中,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可以用来确定一个物体的形状,以及它的运动轨迹。
通过计算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可以精确地控制物体的形状和运动,从而使得动画更加逼真。
另一个应用是图像处理。
在图像处理中,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可以用来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和异常值。
通过计算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可以得到一个平滑的图像,从而提高图像的质量。
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积分的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参数化的方法。
基于积分的方法是将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看作是一个二维或三维的
积分问题。
通过积分填充曲线下的区域,可以得到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的面积或体积。
基于参数化的方法是将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看作是一个参数化的曲线。
通过参数化填充曲线下的区域,可以得到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的参数方程,从而方便地进行计算和处理。
总的来说,填充曲线之下的区域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它的计算方法也有许多优点。
mortonn摩顿机制
摩顿机制(Morton order),也称为Z-order,是一种空间填充曲线
(space-filling curve),用于将多维空间中的点映射到一维空间。
摩顿机制通过将坐标的各个位上的比特位进行交错排列,从而实现了空间的压缩。
具体来说,对于一个二维的点(x, y),将x 和y 分别转化为二进制表示,然后交错排列它们的比特位,即将x 和y 的最低位相互交错,接着将次低位相互交错,依次类推,直到最高位。
以一个8x8 的二维网格为例,对于每一个格子,可以通过摩顿机制将其对应到一维空间的位置。
下图展示了每个格子的索引和对应的一维位置。
0 1 4 5 16 17 20 21
2 3 6 7 18 19 22 23
8 9 12 13 24 25 28 29
10 11 14 15 26 27 30 31
32 33 36 37 48 49 52 53
34 35 38 39 50 51 54 55
40 41 44 45 56 57 60 61
42 43 46 47 58 59 62 63
摩顿机制的优点是在一维空间中,相邻的点在二维空间中通常也是相邻的。
这种空间填充曲线在计算机图形学、空间索引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加速空间查询、图像压缩等问题。
二维空间填充曲线的生成方法
刘树群;耿德磊
【期刊名称】《甘肃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0(22)3
【摘要】通过利用IFS相关理论和空间填充曲线的性质生成Hilbert曲线,找到生成递归空间填充曲(RSFC)的一般方法,并将生成元图形从2×2网格扩充到3×3网格,在此理论之上生成了几种常见的空间填充曲线.
【总页数】3页(P105-107)
【作者】刘树群;耿德磊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甘肃,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基于空间填充曲线走向的线条图像生成方法研究 [J], 金杨;刘真;李人劼
2.基于适应性空间填充曲线生成刀具路径的技术研究 [J], 黄象珊
3.基于网格曲面上空间填充曲线刀具路径生成算法研究 [J], 淡卜绸;张锋涛;雷改丽
4.基于参数线法的填充曲线刀具路径生成方法研究 [J], 淡卜绸;赵亚宁;鲁开讲
5.Hilbert填充曲线用于刀具路径生成的算法及改进研究 [J], 李德信;焦俊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