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录规则
- 格式:doc
- 大小:45.56 KB
- 文档页数:7
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指在学术研究中对于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保证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可信度,同时也便于读者对文献来源进行查证和追溯。
在不同的学术领域和出版机构中,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遵循着一定的格式和要求。
一般来说,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作者姓名的著录:通常按照“姓,名”或“名,姓”顺序著录,有时还需要注明作者的身份或职称。
2. 文献题名的著录:包括书名、文章题目等,要求准确、完整地著录。
3. 出版物信息的著录:包括出版社、出版地、出版年份等信息,以便读者能够找到原始文献。
4. 页码信息的著录:对于期刊文章或书籍中的特定章节,需要注明具体的页码范围。
5. DOI或URL的著录:对于在线出版的文献,需要注明其DOI 或URL,以便读者能够直接访问原始文献。
在不同的学术领域和出版机构中,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APA、MLA、Chicago等不同的引文风格中,对于作者、出版物信息、页码信息等的著录格式和要求都有所不同。
因此,在撰写学术论文或出版文章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并严格遵循其格式要求。
在学术研究中,正确地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并遵循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可以避免学术不端行为,也有利于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
因此,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熟悉并严格遵循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保证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可信度,也方便了读者对文献来源的查证和追溯。
因此,学术研究者应当充分重视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并严格遵循其要求,以确保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现行标准号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现行标准号是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该标准规定了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求、格式、内容等方面的规定,包括文献类型、著录项目、著录顺序、标点符号、字体、字号、行距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文献类型包括图书、期刊文章、报纸文章、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告、标准、专利、电子文献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相应的著录要求。
著录项目包括作者、篇名、出版物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等,不同类型的文献可能有不同的著录项目。
著录顺序一般为作者、篇名、出版物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等,但也有例外情况,如电子文献的著录顺序可能与传统文献不同。
标点符号、字体、字号、行距等方面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参考文献的格式统一、规范,便于读者查阅、引用。
总之,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目前国内参考文献著录的标准,对于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等文献的著录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随着社会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攀升,科学文献的编写和著录变得越来越重要。
正确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提高科学文献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可传播性和可分析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指未来学界进行编写、著录、校对以及其他形式的文献制作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则和原则,以保证所有共同参与科学文献的作者能够顺利进行学术研究,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到学术社会和学术界中。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的著录规则1、中文文献:《中文文献著录规则》规定,对中文文献著录时,应当按照“作者-题目-出版物-出版社-出版日期”的顺序著录,以规范文献的著录格式。
2、英文文献:《英文文献著录规则》规定,对英文文献著录时,应当按照“Author-Title-Publication-Publisher-Date of Publication”的顺序著录,以规范文献的著录格式。
二、文献的著录格式1、书籍的著录格式:【中文书籍】作者,题目(出版物),出版社,出版日期。
【英文书籍】Author,Title(Publication),Publisher,Date of Publication。
2、期刊文章的著录格式:【中文期刊文章】作者,“题目”,期刊名,出版日期,卷号(期号),页码。
【英文期刊文章】Author,“Title”,Journal Name,Date of Publication,Volume (Number),Page Number。
三、文献的引用规则1、文献的引用通常应该放在文章的正文中,并用括号中的作者和日期来标记。
2、文献的引用格式为:(作者,出版日期)。
例:(张三,2018)3、如果涉及多个作者,将括号中的作者姓名用与号(&)连接,例:(张三&李四,2018)4、对于引用到的文献,应在文章末尾给出完整的文献著录,例如:【张三,2018,《标题》,出版社,出版日期】以上就是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简要介绍,只有恪守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才能保证科学文献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可传播性和可分析性,从而让更多人能够受益。
古籍普查著录规则第一部分、普查著录目的古籍普查著录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古籍的存量和内容,并对其进行系统著录,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便利。
具体目的包括:1. 统计古籍的存量和分布情况。
2. 对古籍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著录,为研究者提供详实的资料。
3. 保护和传承古籍文化遗产,推动古籍的整理、出版和利用。
第二部分、著录范围和内容古籍普查著录的范围包括文献、手抄本、碑文、铭文、古籍文献模型、遗址等。
内容包括古籍的名称、作者、年代、版本、保存地点、内容简介、出版社和出版时间等。
古籍的著录主要分为描述著录和主题著录两部分。
描述著录主要包括对古籍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如书名、卷数、页数、装帧形式等。
主题著录则是对古籍的内容进行著录,包括对古籍的主题、内容、目录等进行著录。
第三部分、著录规则和标准古籍普查著录需要制定一套规范的著录规则和标准,以便为整理和著录工作提供依据。
这些规则和标准主要从古籍的著录原则、著录方法、著录格式、著录标点、著录词条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
古籍的著录原则主要包括全面、准确、规范、分类和便于利用等原则。
全面是指对古籍的所有内容进行著录,包括形态描述和内容描述。
准确是指对古籍的著录内容进行客观描述和真实记录,不得偏颇。
规范是指著录规则和方法需要符合规范化的标准和格式。
分类是指对古籍的内容进行分类著录,便于检索和利用。
便于利用是指著录内容需要为使用者提供便利的检索和利用条件。
古籍的著录方法主要包括文字录入和图片著录两种方式。
文字录入是指将古籍的内容进行文字录入,建立数据库。
图片著录是指将古籍的形态特征进行拍照或扫描,形成影像资料。
古籍的著录格式主要包括著录条目、著录标点、标引页码等。
著录条目主要包括书名、作者、版本、卷数、页数、载体等内容。
著录标点主要用于分隔著录内容,便于识别和检索。
标引页码主要用于便于查找和利用。
古籍的著录标准主要是参照国际上的著录标准和规范,制定符合国情和实际的著录标准。
文献分类标引著录规则
文献分类标引著录规则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收集资料:收集所有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书籍、报告等。
2. 确定分类标准:根据文献的主题和内容,确定合适的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可以是学科领域、主题词、关键词等。
3. 标引文献:根据确定的分类标准,对每篇文献进行标引。
标引的内容包括文献的主题、内容、作者、出版时间等。
标引应该准确、客观、完整。
4. 分类整理:将标引后的文献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整理。
分类整理应该清晰、有条理,便于后续的检索和使用。
5. 著录规则:根据文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著录规则。
著录规则包括文献的题名、作者、出版时间、出版社、页码等信息,应该详细、完整、准确。
6. 建立数据库:将整理好的文献数据录入数据库中,便于后续的检索和使用。
数据库应该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7. 质量控制:对著录的文献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如果发现错误或遗漏,应及时进行修正或补充。
8. 更新维护:定期更新和维护数据库,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同时,根据需要对分类标准和著录规则进行调整和优化。
以上是文献分类标引著录规则的一般步骤,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文献著录规则文献著录规则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著录文献的作者1. 一个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可以用逗号隔开,也可以不用逗号隔开。
例如:王若飞2. 两个作者(1)两个作者的姓在前面,名在后面,姓之间用“、”隔开,最后一个姓和名之间用“、and”隔开。
例如:王若飞、李明and 王峰(2)两个作者的姓在前面,名在后面,用逗号把两个作者隔开,最后一个作者之前用“and”隔开。
例如:王若飞, 李明, and 王峰3. 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1)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的著录方法与两个作者的著录方法类似,只不过把两个作者的著录方法中的“and”换成“et al.”。
例如:王若飞、李明、王峰et al.(2)如果按照一般的规则,将所有作者全部列举出来,则著录表格会非常复杂,难以阅读。
因此,可以只列出前面几个作者,其他作者用“et al.”表示。
做此种减少作者数量的方法,依据不同风格而异。
例如:王若飞、李明、王峰等。
二、著录文献的题名1. 题目中包含的一般词汇,如“the”、“a”等不用大写。
例如:a study of water pollution in Beijing2. 标点符号的使用题目中本身就有标点符号的除外,比如:“?”,“:”等。
在著录文献时,不必用加以重复。
例如:The information age has arrived!应著录为:The Information Age Has Arrived!三、著录文献的出版社名称1. 出版社名称的缩写不同出版社的英文名称较长,为缩短著录信息长度,一般都采用缩写方式。
例如:Sage Publications应著录为:Sage Publ.2. 出版社名称的中英文转换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将出版社名称的英文译成中文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例如:McGraw-Hill应著录为:麦克·格劳希尔四、著录文献的出版日期日期通常按照以下方式著录:出版年份、出版地、出版社。
档案著录规则总结引言档案著录规则是管理和组织档案的重要指南,它确保档案被正确地标识、描述和分类。
本文将总结档案著录规则的基本原则和常见规范,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这些规则。
著录规则原则1. 准确性档案著录规则的首要原则是准确性。
每个著录项都应当真实地反映所描述的档案或文件的实际情况。
对于名称、日期、地点等重要信息,尤其要确保准确性。
2. 完整性档案著录规则要求尽可能提供完整的信息,以充分描述档案或文件的特征和属性。
对于多元素著录项,要注意完整地列出各个要素,并按照一定规定的顺序排列。
3. 一致性为了使档案著录信息具备一致性,应当在整个档案库或组织中遵循相同的规范和标准。
该原则还要求对于同一档案或文件的不同版本或副本,著录信息要保持一致。
4. 可读性档案著录规则强调可读性,即要求著录信息能够被普通用户理解和应用。
避免使用晦涩的缩写词或术语,应当使用简明扼要、容易理解的语言。
常见著录规则1. 档案标识号档案标识号是档案著录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它通常由一系列字符或数字组成,用于唯一地标识一个档案或文件。
档案标识号的形式和规则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制定,以便于检索和管理。
2. 档案标题档案标题用于简要描述档案或文件的内容。
它应当准确地概括档案的主题和关键信息,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词汇。
对于长篇档案或文件,可以使用副标题进行具体细化。
3. 制作日期制作日期是指档案或文件创建、编制或修订的日期。
它对于确定档案的时效性和历史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在著录时,应当提供制作日期的具体年、月、日等信息。
4. 责任者责任者是指与档案或文件相关的主要个人或组织。
著录规则要求提供责任者的姓名、职位、机构等信息,以便于定位和辨认相关的责任和权责。
5. 档案媒介档案媒介是指档案或文件所采用的物理形式,如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等。
著录规则要求明确指出档案媒介,以保证正确的保存和处理方式。
6. 主题词主题词用于描述档案或文件的主题和内容。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 B/T7714-2005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规定“顺序编码制”和“着者-出版年制”两种参考文献的着录方法为我国文后参考文献着录的国家标准;凡是引用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在文中予以标注,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按照新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7714-2005,参考文献标注法中的顺序编码制的主要要求如下:1.参考文献与注释应分别标注1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的信息资源;参考文献采用实引方式,即在文中用上角标序号1、2…标注,并与文末参考文献表列示的参考文献的序号及出处等信息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的,全文中始终标注第一次引用的序号;文中同一处引用多个文献时,将各个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如为连续序号,可用“-”标注起讫序号;示例:张三1指出……李四2,3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11-13……一篇文献如只被引用一次,页码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着录:一篇文献如被多次引用,页码标注在文中上角标“”之外如:132、15256…;2注释是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使用上角标序号①、②…标注,并采用脚注方式;2.参考文献着录项目与着录格式1专着专着的基本着录项目与着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如有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者等需着录的信息,其一般着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示例:1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79-193.2金子宏.日本税法原理M.刘多田,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3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孙章法.理性经济人的制度规制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连续出版物的基本着录项目与着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年,期:页码.如有其他题名信息、出版物卷次等需着录的信息,其一般着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示例:1李柄穆.理想的图书馆员和信息专家的素质与形象J.图书情报工作,2000,2:58.2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3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3电子文献电子文献的基本着录项目与着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如有其他题名信息、出版项、更新或修改日期等需着录的信息,其一般着录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注:纯电子文献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可省略电子文献转载其他非电子文献,应在源文献的着录格式后着录电子文献的引用日期和获取和访问路径,其文献类型标志使用复合标志,即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示例:1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Inc.HistoryofOCLCEB/OL.2000-01-08.http:∥2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creader.3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2000-01-184析出文献从专着、论文集等析出的文献的基本着录项目与着录格式为: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源文献主要责任者.源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如有其他责任者、版本项等需着录的信息,其一般着录格式为: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源文献主要责任者.源文献题名.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示例:1白书农.植物开花研究M∥李承森.植物科学进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6-163.2韩吉人.论职工教育的特点G∥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职工教育研究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90-99.3.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标志如下: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如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中文普通图书编目细则1.前言:1.1规则主要根据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M)和《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并参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和《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华艺出版社2000年)制定。
1.2标准的著录对象是现代汉语图书及现代版古汉语图书。
题名页与正文出现多语种时,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按汉语文图书著录:1.2.1题名页与正文都用两种以上文字对照,其中之一为汉语文;1.2.2题名页有几种文字对照,正文为汉语文;1.2.3正文用汉语文解释其他文字(包括对其它文字的注释);1.2.4学习语言使用的外语教材、语言读物等参考资料,题名页为汉语文。
2.著录信息源:2.1著录信息源是文献本身。
文献本身信息不足,可参考其它信息源。
非文献本身的著录信息置于方括号“[ ]”内。
各著录项目的主要来源如下:2.1.1 题名与责任者项题名页,无题名页为版权页、封面、序言、后记。
2.1.2版本项版权页、题名页、封面、出版说明等处2.1.3出版发行项版权页、题名页、封面、出版说明等处2.1.4载体形态项整部图书及附件2.1.5丛书项整部图书2.1.6附注项任何信息源2.1.7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任何信息源2.2著作为多件或著录根据有两个以上,按如下办法处理:2.2.1依第一卷(册)著录,如第一卷(册)未入藏,需查明其他各卷(册)情况,无法确定时,按根据最充分者著录。
2.2.2著录来源在著作各处出现差异,按主要来源顺序选定,并在附注项说明。
3著录详简级次:采用详细级次。
4著录用文字:a.著录用文字必须规范化。
b.题名与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提要项均用文献本身的文字著录。
c.版次、出版日期或发行日期、卷(册)数、载体形态数量、尺寸或开本、丛书卷次号、价格等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d.著录项中出现的括号全部用半角状态录入,包括全套价格、页码、国别等。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之具体要求如下:
(1)著录格式: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不用加结束符。
在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都采用“半角标点符号+空格”形式。
(2)排列顺序:根据正文中首次引用出现的先后次序递增,或者按第一作者姓的英文字母或拼音字母的英文字母顺序递增,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
(3)作者姓名:只有3位及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国人的名可用第一个字母的大写代替,如:William E.(名) Johns(姓)在参考文献中应写为Johns W.E.;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4)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根据GB3469规定,对各类参考文献应在题名后用方括号加单字母方式加以标识。
国家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国家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指各个国家制定的关于参考文献著录的规定。
不同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规则和标准。
下面是一些常见国家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简要介绍:
1.美国参考文献著录规则(APA):由美国心理学协会制定的
著录规则,主要适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参考文献。
其主要特点是作者-日期制,即引用时将作者姓名和出版日期放在文中或
括号内,同时要求详细记录文献信息。
2.英国参考文献著录规则(Harvard):常用于英国和欧洲一
些国家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类似于美国APA规则,也采用
了作者-日期制,但有一些细节上的区别,比如对于文献引用
方式和编排的要求。
3.国际标准化组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ISO):由国际标准化
组织制定的国际著录规则,用于标准化全球范围内的参考文献著录。
其中ISO 690规则主要适用于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参考文献,ISO 690-2规则适用于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参考文献。
4.德国参考文献著录规则(DIN):德国标准化协会制定的国
家著录规则,重视对参考文献的详细记录,对于出版物的题名、作者、出版日期、发行地和出版社等信息要求非常严格。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国家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不同学科领域、文献类型和学术期刊可能会有不同的著录规定,具体还需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相应规范。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
按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1 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
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
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
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
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
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
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 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
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为了在学术交流中准确地引用和表达参考文献信息而规定的标准。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可以方便地查找到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并且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一、图书1. 英文:作者姓氏, 名字. 书名. 版本号.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若是第一版,版本号可省略)例如:Smith, John. The Theory of Ligh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2. 中文:作者.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例如:张三. 大学英语.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二、期刊文章1. 英文:作者姓名. 文章名. 期刊名, 年份, 卷号(期号),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例如:Wang, Xiaoyan.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vol. 41, no. 1, 2011, pp. 49-63.2. 中文:作者姓名. 文章名. 期刊名, 年份, 卷号(期号),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例如:张三. 论现代汉语情感词语的语义演变.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 (1):57-62.三、网站1. 英文:作者姓名(如果有的话). "网页标题." 网站名称. 发布日期. 访问日期. <URL>.例如:Cooke, Rachel. "10 Simple Ways to Save Money on Travel." Lonely Planet. 12 Jan. 2015. 20 June 2017. < d27725a2>.2. 中文:作者姓名(如果有的话). "网页标题." 网站名称. 发布日期/更新日期. 访问日期. <URL>.例如:流行文化研究所. "黄金时代20年:中国流行文化回顾." 艺恩网. 2017.02.20. 2017.06.17. < e1052831.aspx>.以上就是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相关介绍,不同类型的文献著录方法略有不同,但是总体上都是包括作者、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年份、页码等基本信息。
中文文献CN—MARC著录规则中文图书依据国家标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机读目录格式》进行著录。
一、题名项:1.题名项包括书名,副题名及说明名文字。
2.交替题名依次著录两个,其余著录于附注项内,中间用”:2”连接。
3.合订题名的著录:属于同一类责任的合订题名,有两个题名则依次著录;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取第一个题名,其余在附注项里注明.不属于同一类责任者的合订题名,分别著录,合订中的其他题名则在附注项里加以说明.4.题名有标点符号或空格,一般按书名页的题名著录,如标点符号和标识符号相同,应改换其他符号著录。
5.题名中汉语拼音文字、外文字、阿拉伯数字,按原书著录.6.题名为中外文对照,按中文题名著录.7.说明题名文字的著录与副题名的著录相同。
8.被著录的新版本图书,其题名经过更改时,需将原书著录于附注项内。
9.题名在封面、书背、题名页、版权页有差异或另有别名,依题名著录,其他题名在附注项注明。
10.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复习指导,不论题名与解释题名如何排列均为全题名著录。
二、责任者项:1.责任项包括责任者,责任者的国别,时代及著者方式.2.三个或三个以上责任者,只著录第一责任者,后面加”等”.3.经过注释、改编的著作,先著录原著者,再著录注释者,改编者。
4.一般翻译著作,先著录原著,后著录译者。
无从查考原著者,以译者为第一责任者。
5.凡外国个人责任者,依原题如实著录。
若载明国别,可著录于汉译名前,并用圆括号括起来,若译名不同,则在附注项加以说明.6.外国人姓名表达方式为名在前、姓在后(匈牙利除外),若书名页载有另一种姓名,可著录于汉译姓名后,其前用等号标识;非题名页所载姓名,可著录于汉译姓名后圆括号内.7.丛书或多卷书有整套主编,又有名分卷(册)的责任者,如按丛书(或多卷书)分,则先著录丛书(或多卷)主编,在附注项中再著录该卷(册)的责任者,如不按丛书(或多卷书)分,则只著录该卷(册)的责任者。
国际档案著录规则国际档案著录规则是指用于编制和描述档案的一套规则和标准。
这些规则旨在确保档案能够被正确地描述、组织和访问,从而保护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关于国际档案著录规则的详细说明。
1.档案著录规则的背景和目的国际档案著录规则的诞生和发展源于对档案管理和利用的需求。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需要能够准确地描述和访问各种类型的档案,包括纸质和电子档案。
国际档案著录规则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套通用的规则和标准,以便不同国家和地区能够使用相同的标准来描述和组织档案。
2.档案著录规则的基本原则国际档案著录规则的基本原则包括准确性、一致性、可访问性和可持久性。
准确性指的是对档案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类。
一致性意味着应该使用相同的标准来著录和组织档案,以确保信息的一致性。
可访问性要求档案能够被方便地搜索和检索。
可持久性指的是档案能够长期保存并保持其完整性和可读性。
3.档案著录规则的内容和要求档案著录规则通常包括档案的描述、标识和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档案的描述应包括档案的标题、关键词、作者、日期、起草地等信息。
档案的标识要求给每个档案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号码,以方便检索和管理。
档案的控制要求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目,以确保其有序和易于管理。
4.档案著录规则的应用和实施国际档案著录规则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档案,包括政府档案、机构档案和个人档案等。
为了确保规则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培训和宣传,使档案管理人员和用户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规则和标准。
此外,还需要使用适当的技术和工具来支持档案的著录和访问。
5.档案著录规则的影响和价值国际档案著录规则的实施对档案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使用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可以提高档案的可用性和可管理性,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和效率。
此外,规范的著录也有助于保护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档案的滥用和篡改。
总结起来,国际档案著录规则是一套用于编制和描述档案的规则和标准。
它的目标是确保档案的准确性、一致性、可访问性和可持久性。
明清档案著录规则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档案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档案著录规则档案著录规则是指档案管理活动中一系列的规定,其目的是要求档案的存放、保存、索取等活动的系统性,便于档案的统一管理。
档案著录规则规定了档案的编目管理、存放方式和著录内容等,它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档案著录规则的作用①防止档案资料的丢失。
档案著录规则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著录,把每份档案建立一定的类别进行编目,并在每份档案上标明类别、编号及著录内容,以方便档案的管理统一,防止档案资料的丢失。
②便于档案的查找和鉴定。
档案著录规则要求档案管理者根据具体档案的著录内容,建立相应的著录表,使档案的查找和鉴定更加方便快捷。
③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档案著录规则是对档案管理活动的指导,它系统性地规定了档案的编目管理、存放方式和著录内容,使档案管理工作更有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二、档案著录规则的实施档案著录规则的实施是为了规范档案的存放和管理,使其便于档案的查找和索取,以及鉴定档案的真实性。
档案著录规则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建立档案编号体系。
在建立档案编号体系时要注意及时、严格地编号,编号要层次清楚、符号清晰,以便于了解档案的结构。
②建立档案存放方式。
档案存放方式应按照档案的性质和类别进行划分和存放,以方便档案的查找及快捷的索取。
③建立档案的著录表。
档案的著录表应该包括档案的编目、著录内容及著录日期等,但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④档案著录规则的实施。
在实施档案著录规则时,必须遵守文件的规定,切实做好档案著录工作,保证档案著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档案著录规则的完善针对当前档案著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国家已经对档案著录规则进行了完善。
具体完善档案著录规则的措施有:①健全档案编号系统。
推出一种具有一定规律、分类清晰的编号系统,以方便档案的查找和存放。
②提出档案的标准化存放要求。
制定档案的存放要求,比如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尺寸密封存放,严格按照编号系统存放,并以此要求对档案存放进行监督和检查。
中文普通图书编目细则1.前言:1.1规则主要根据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M)和《文献著录总则》GB3792.1-83、《普通图书著录规则》GB3792.2-85,并参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和《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华艺出版社2000年)制定。
1.2标准的著录对象是现代汉语图书及现代版古汉语图书。
题名页与正文出现多语种时,属于下列情况之一,按汉语文图书著录:1.2.1题名页与正文都用两种以上文字对照,其中之一为汉语文;1.2.2题名页有几种文字对照,正文为汉语文;1.2.3正文用汉语文解释其他文字(包括对其它文字的注释);1.2.4学习语言使用的外语教材、语言读物等参考资料,题名页为汉语文。
2.著录信息源:2.1著录信息源是文献本身。
文献本身信息不足,可参考其它信息源。
非文献本身的著录信息置于方括号“[ ]”内。
各著录项目的主要来源如下:2.1.1 题名与责任者项题名页,无题名页为版权页、封面、序言、后记。
2.1.2版本项版权页、题名页、封面、出版说明等处2.1.3出版发行项版权页、题名页、封面、出版说明等处2.1.4载体形态项整部图书及附件2.1.5丛书项整部图书2.1.6附注项任何信息源2.1.7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任何信息源2.2著作为多件或著录根据有两个以上,按如下办法处理:2.2.1依第一卷(册)著录,如第一卷(册)未入藏,需查明其他各卷(册)情况,无法确定时,按根据最充分者著录。
2.2.2著录来源在著作各处出现差异,按主要来源顺序选定,并在附注项说明。
3著录详简级次:采用详细级次。
4著录用文字:a.著录用文字必须规范化。
b.题名与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提要项均用文献本身的文字著录。
c.版次、出版日期或发行日期、卷(册)数、载体形态数量、尺寸或开本、丛书卷次号、价格等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d.著录项中出现的括号全部用半角状态录入,包括全套价格、页码、国别等。
e.各少数民族文字的文献采用本标准时,需按其文字的书写规则著录。
f.文献本身的文字出现错误,仍需照录,同时将考证所得的正确文字,在其后加“[ ]”校正,或者在附注项说明。
5.各著录项目细则:5.1关于题名的著录5.1.1正书名的著录a.当脱离丛书名后,其各单册图书正题名不具有完整含义,这时选择丛书名做正题名,各单册题名做分卷题名。
b.中小学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复习指导书等,无论原题书名信息如何排列,均统按全书名著录。
c.个人综合集采取集中著录,选取共同题名做正题名。
d. 一次出版的多卷(册)图书,若各册具有相同的国际标准编号、相同的责任者、相同的主题内容、无分卷题名、整体定价,则以整套综合著录为原则。
其它各种多卷(册)图书,包括陆续出版的多卷(册)图书以分散著录为原则。
e. 正题名在图书各处有重要差异或另有别名,依题名页著录,将其他书名在304字段说明。
当这些题名具有独立检索意义时,要在相应的5——字段提供检索点。
f.无题名页图书,依次按版权页、封面所题书名著录。
g.题名或题名不完整,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如下方法著录:1.分析图书的内容性质,自行拟定足以概括其内容范围的书名,并用方括号括起。
2.著作集取其第一篇题名著录,如有必要,将其他题名著录于附注项。
h.正题名所含空格、标点符号、数字、汉语拼音及外文字母,若有语言学意义,应依图书原题著录。
若题名中某些符号、图形无法录入而用其它符号或文字代替时,应将其置于方括号[ ]内,同时在附注项说明。
说明:1.题名中“○”用键盘数字符号中“○”录入。
2.题名中数字具有连续概念时,要在540字段做规范处理。
3.正题名中空格无论存在于何文种中,均空一个字符位。
4.题名中的角标录入后不处理,在附注项予以说明。
i.题名中含有“续”、“补”等字样,要去掉“续”、“补”字样,其余部分记入540字段。
j.题名前冠有“钦定”、“校订”、“袖珍”、“增订”、“新编”、“图解”等字样,在200字段均按原题照录。
k. 机关团体所编本单位的工作报告、工作计划、论文集、职员表、藏书目录等,其题名未载明单位名称,可在题名前冠以单位名称,用方括号括起,并在304字段注明“本书原题XXXXXX”。
l. 题名页上出现的交替题名,常冠的“或”、“又名”、“亦名”、“一名”等词语应如实著录,亦用逗号标识。
交替题名应在517字段作检索点。
m. 合订图书按如下几种情况分别著录:1.合订书的题名页上,只出现一个题名时,依题名页著录,其它题名均在附注字段说明,同时记入517字段,用于检索。
2.属于同一责任说明的无总书名图书的书名(题名页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题名)正题名依次重复著录,并为第二或第三个合订著作分别做分析记录,通过连接项423字段与第一个合订著作记录相连接;超过三个,只著录第一个书名与责任者,其后用省略号表示,未予著录的书名著录于304字段,注明“本书与题名 / 责任者·题名 / 责任者·题名 / 责任者”合订。
“/”前后各空一格。
3.属于不同责任说明的无总书名图书的书名(题名页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题名),首先录入第一个正题名及其责任说明,其次录入第二或第三个题名及其责任说明,并为第二或第三个合订著作分别做分析记录,通过连接项423字段与第一个合订著作记录相连接;超过三个,只著录第一个书名,其后用省略号表示,未予著录的书名著录于附注项。
4. 某些图书以某一内容为主,又附有注明“附录”字样的另一内容的著作,不应著录为附录,而应作为无总题名图书著录。
5.1.2副题名的著录a.规定信息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题名信息时,应根据题名页、版权页等顺序依次著录,重复使用200@e字段。
b.出现在题名信息源上的关于读者对象、图书用途、文献编辑方式、著作性质和发行方式,以及宣传性文字等内容,不做为副题名处理,只在附注项说明。
5.1.3并列题名的著录a.我馆不使用200@d子字段著录并列题名。
b.正题名的其他文字形式,无论其是否出现在题名页,都著录在510字段以生成检索点。
所取的并列题名应在意义上和200字段的中译题名一致。
c.文献中只题有并列副题名,不要著录于510字段。
d.并列题名的著录,一律使用单字节(除俄文外)。
行文时,题名首字母、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的首字母,个人名称的首字母以及专用缩写均大写;题名内的连词、介词和副词小写。
e.并列题名的标点符号一律使用单字节。
f.并列题名中带有区分符号的字母,无法录入的区分符号予以省略。
g.多语种并列题名需重复著录在510字段。
5.2关于责任说明的著录5.2.1责任者的著录a.注释、改编的著作,先著录原著者,后著录注释者、改编者。
但改编后体裁改变的著作应以改编者为第一责任者,原著者著录于附注项。
b.一般翻译著作先著录原著者,后著录翻译者。
原著者无从查考(文献未注明原著者时),以翻译者为第一责任者。
编译或转译本的著作,仅著录原著者和汉语文翻译者,其他文字翻译者可著录于304字段c.歌曲先著录作词者,后著录作曲者。
d.当正题名、附属题名或其它题名中包括个人责任者名称,而信息源只出现其它责任者时,以题名中出现的责任者做主要责任者,著于[ ]中,其它责任者做次要责任者。
e.一至二个著者的汇编本,先著录原著者,再著录汇编者。
三个以上著者的汇编本,以汇编者、选编者为责任者,无汇编者、选编者,著录其中以某一篇名为书名的著作的著者,后加“等”,如书名并非其中任何一篇名,则著录第一篇著作的著者,后加“等”字。
f.一书有主编者,又有编辑者,只著录主编者;有主编者,又有编著者,先著录主编者,后著录编著者,当主编又是编著时,也按此规定著录。
但丛书的单行本采用分散著录时,丛书的主编者不著录。
g.既有整套主编者又有各分卷(册)责任者的多卷书,分卷著录时,先著录主编者,后著录分卷(册)责任者。
h.法律、标准、规章、条例等一般以编写者或制定者、起草者、提出者为著者,其审查者、批准者著录于附注项。
但无编写者或制定者、起草者、提出者时,则以审查者、批准者为责任者。
i.机关团体集体编写的著作,一般以题名页所题机关团体名称为责任者,若信息源一并题有个人责任者,应先著录个人责任者,后著录机关团体责任者。
j.有集体创作者(无论有无具体名称),又有执笔者,依原题如实著录。
k.中国清代及其以前各朝代的个人责任者,其名称前应著录朝代并置于圆括号内;若文献未注明责任者的朝代,就客观照录,不必著录朝代,责任者时代断限一般以卒年为准。
l.外国的个人责任者汉译名称前,应著录国别简称(参照国家和地区名称的简称表)并置于圆括号内;若文献未注明外国责任者的国别,就客观照录,不必著录国别。
若国名更改,依责任者生活时代选取国别。
外国的个人责任者汉译名称后,应著录其原文名称并置于圆括号内;若文献未注明外国责任者的原文名称,就客观照录,不必著录原文名称;若无汉译名称,直接著录原文名称。
m.僧人责任者,依原题法名如实著录。
法名前所冠“释”字,以圆括号括起。
若该僧人系中国清以前的古代僧人或外国僧人,可在“释”字前分别加著朝代或国别简称。
n.责任者名称前后原题出身、籍贯、单位、职位、学位、头衔等,均不予著录。
但省略后不利于确认责任说明含义的字样,应如实著录。
o.没有责任者或责任者名称不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如下著录法:1.题名页责任者名称不全,可从图书的其他部分补充;2.没有责任者,经考证所得,需加“[ ]”,并在304字段注明来源,如无法考证,则予省略;3.原题”本书编写组”、“本书编辑部”、“书名+编写组”时,200@f仍需照录,但不在71×字段设检索点。
4.原题“集体创作”或“佚名”,而无具体责任者名称仍照录;5.一出版社编辑的图书,题为“本社编”时,应以该出版社为责任者。
p.责任者简介著录在314字段,对责任者的介绍要包括责任者姓名(性别,姓名的英文原名,生卒年),其它名字(如字、号、笔名等),民族,出生地,职业,职称,从事专业,单位,学术机构身份(一般要选两个有代表性的)、主要成果和著作(如著者、合著、合编)等情况。
q.著录各种著作方式的著者一般不宜超过四个。
对于图书的校阅者、监修者、收藏者等,可著录于304字段。
同一著作方式的责任者著录两个,如超过两个时,200@f只著录一个,其后加“等”,责任者检索字段7——最多选取3个。
r.著录在7——字段的责任者应选取责任者规范名称。
责任者规范名称见附录,若查不到规范名称,依原题著录。
5.2.2责任方式的著录责任者的责任方式一般依原书著录,若原书未载责任方式,可著录考证所得的责任方式,并用方括号括起。
5.3关于版本问题的著录a.除“初版”(第1版)外的各个版次均如实著录,但应省略“第”字,著录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