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信息组织的原理与方法] 信息组织方法有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9
信息组织方法分类法一、层次分类法层次分类法是将信息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类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信息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原则进行划分,并形成从一般到具体的层级结构。
例如,对于动物的分类,可以从动物界开始,再通过植物界、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等层次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分类结构。
层次分类法具有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查找的优点。
它通过将信息划分成不同的层级,使得信息之间能够建立起明确的关系,方便用户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查找。
此外,层次分类法还可以通过添加或删除特定的层级,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二、主题分类法主题分类法是将信息按照主题进行分类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信息可以按照其所属的主题进行划分,并形成一个主题分类结构。
例如,对于图书馆的图书进行分类,可以按照各种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如文学、历史、科学等。
主题分类法具有针对性强、易于查找和学习的优点。
它将信息按照主题进行分类,使得用户能够更加精确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了信息的利用价值。
此外,主题分类法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分类结构进行多种组合和调整。
三、字母分类法字母分类法是将信息按照字母顺序进行分类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信息可以按照它们的首字母或其他字母进行分类,并形成一个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分类结构。
例如,对于英文字母进行分类,可以按照字母的顺序,从A到Z进行分类。
字母分类法具有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它通过对信息按照字母顺序进行分类,使得用户能够便捷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此外,字母分类法还可以与其他分类方法结合使用,形成更加细致和精确的分类结构。
四、时间分类法时间分类法是将信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类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信息可以按照其发生或记录的时间先后进行划分,并形成一个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分类结构。
例如,对于历史事件进行分类,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分类。
时间分类法具有历史性强、具备时效性的优点。
它通过对信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类,使得用户能够追溯、了解和研究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
信息组织的方法有哪些
在信息组织中,有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分类法:将信息根据某种特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照主题、功能、地域或时间等进行分类。
分类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找到所需的信息。
2. 标签法:使用关键词或标签来描述和标记信息,以便于检索和整理。
标签可以是单词、短语或者代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以便更准确地描述信息。
3. 时间序列法: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信息,将信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和整理。
这种方法常用于历史记录、事件追踪和版本管理等领域。
4. 层次化法:将信息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组织,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地组织信息。
层次化法可以帮助人们理清信息之间的关系和层次结构。
5. 网络化法:将信息以网络的形式进行组织,通过链接和关联将相关的信息连接在一起。
这种方法常用于知识图谱、概念模型和关系图等领域。
6. 故事化法:通过将信息组织成故事或者情节的形式,以更生动和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信息。
故事化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7. 树状结构法:将信息按照树状结构进行组织,通过节点和分支将信息连接在一起。
树状结构法常用于组织和表达层次分明的信息。
8. 索引法:通过建立索引或者目录来组织信息,以便于查找和引用。
索引法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定位和访问所需的信息。
以上方法并不互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结合多种方法进行信息组织。
信息组织的方法信息组织是指通过合理的方法和结构来整理和安排信息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我们需要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大量的信息,以便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并使其易于理解和应用。
有许多方法和技巧可以用于组织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大纲:大纲是一种层次结构化的组织方法,可以将信息按照主题、子主题和细节进行分类。
通过使用标题、副标题和标记符号等,可以清晰地表示信息之间的层次关系,使其易于阅读和理解。
大纲可以用于组织文章、演讲、报告等各种形式的文字内容。
2. 逻辑结构:逻辑结构是根据信息的逻辑关系来组织信息的方法。
它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比较和对比等方式来组织信息。
通过明确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信息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性。
3. 标签和分类:标签和分类是一种将信息进行标记和分类的方法。
通过给信息添加标签或将其分成不同的类别,可以使信息更易于搜索和筛选。
标签和分类可以应用于文件、电子邮件、网页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数字和纸质文档。
4. 图表和图形:图表和图形是一种将信息可视化的方法。
通过使用图表、图形、图像和图表等可视化工具,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和比较信息。
图表和图形可以用于展示统计数据、趋势分析、关系图等。
5. 关键词和索引:关键词和索引是一种将信息进行关键词标记和索引的方法。
通过将关键词与相关信息关联起来,并建立索引,可以更快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关键词和索引可以应用于书籍、数据库、网站和其他信息资源。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信息组织方法,如思维导图、时间轴、文件夹和文件命名规则等。
选择合适的信息组织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情境和需求。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信息组织的目标是使信息更易于访问、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信息组织第一部分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一.熟悉和掌握1.信息组织:信息组织是为了方便人们检索、获取信息而将庞杂、无序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和有序化的过程。
信息组织的内容包括信息收集与选择、信息分析与揭示、信息描述与加工、信息整理与存储。
对信息的描述与揭示以及序化是信息组织的中心内容。
2.信息标引:信息标引就是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并充分而有效地予以揭示。
从学科属性揭示信息内容就是分类标引,从主题特征揭示信息内容就是主题标引。
3.信息组织方法:(1)按组织对象分:文献实体组织与信息内容组织文献实体组织的对象是文献,这里的文献指的是传统的信息资源类型,主要指印刷型的出版物,如图书、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
文献实体组织是把这些文献及其著录和标引记录组织成一个有序的系统,如图书的分类排架系统、分类目录、主题目录等。
信息组织的本质是信息内容的组织。
(2)按信息组织的层次分:语法信息组织、语义信息组织与语用信息组织语法信息组织是以信息的形式特征为依据组织信息的方法,如字顺组织法等。
语义信息组织是以信息内容或本质特征为依据组织信息的方法,分类组织法、主题组织法就属这一层次。
语用信息组织是以信息的效用特征为依据组织信息的方法,如根据信息的权值、概率等组织信息的方法。
对于科学信息来说,最本质的是语义信息组织法。
4.常用信息组织方法*(1)分类组织法:根据某一特定的分类体系和逻辑结构组织信息的方法。
以内部特征为主。
分类组织法建立了信息的层级和关联体系,便于浏览检索。
(2)主题组织法:通过揭示信息主题特征并有序组织的方法。
主题法通过建立主题概念的范畴、族系和关联关系,显示信息的结构体系。
主题组织法根据所使用的主题检索语言又分为标题法、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和自然语言组织法。
本体组织法也是。
(3)集成组织法:每种信息组织方法都有其特有的功用,有些组织方法功能是互补的,如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分类主题一体化的组织方法、规范组织方法与自然语言组织法的结合等。
知识点汇总第一章1、信息组织的定义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依据信息体自身的属性特征,信息工作者或用户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将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成为有序的信息集合的活动和过程.2、信息组织的原理基本原理:如果有若干自然状态的无序信息资料,将这些信息资料按照某种属性特征排列成一个序列,并且需要使用信息资料的用户能将自己的需求转换成相应的信息资料属性特征,并在排列后的信息资料序列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信息组织由信息著录标引(信息描述揭示)和信息序化两个工作环节组成。
3、信息组织的内容一般而言,信息组织包括四项内容。
1。
信息筛选(甄别有用信息,剔除无用信息)2.信息分析(对信息的内外部特征进行细化、挖掘、加工整理并归类)3.信息描述与揭示(对信息资源的部分主题内容、形式特征及物质形态等描述维度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过程)4。
信息整序与存储(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存储在特定的载体中)4、信息组织的类型按信息的认识层次划分,信息组织有三种类型1.语法信息组织(研究语言符号之间的形式范畴的结构规则,如:字顺法、代码法、地序法、时序法)2.语义信息组织(研究信息的内容特征的组织方法,如:分类法、主题法)3。
语用信息组织(研究环境与使用者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信息群,如:权重值信息组织法、概率组织法)5信息组织的作用控制整序提升品质传播利用节约成本第二章1、熵(entropy)最早是热力学上的一个符号,是一种测量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综述。
熵指的是混乱的程度,负熵是物质系统有序化、组织化、复杂化状态的一种量度。
香农第一次将“熵”引入到信息论中,在信息论中,“熵”可以用作某件事不确定度的量度.信息量越大,体系结构越规则,功能越完善,熵就越小.利用熵的概念,可以从理论上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存储等活动。
学术界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信息即负熵”。
2、逻辑学原理在信息组织中的应用概念之间的关系(图略):相容关系同一关系:是指有相同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3章信息组织的原理与方法] 信息组织方法有哪些第3 章信息组织的原理与方法有了正确的理论,才有正确的实践信息组织的原理系统原理信息组织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将无序的零散的信息层次化、结构化,形成一种有序的体系或系统,因此,系统科学是信息组织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信息组织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信息组织系统中,如果将大量的、分散的、杂乱的信息组织成一个系统,建立起内在的关联,那么信息系统的整体功能将大于各个信息单元的功能之总和。
也就是说,这将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不仅如此,在信息组织活动中,类目体系的展开、主题词族的编制、信息的分析等都体现着系统的思想。
基于这一原理,信息组织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方便检索的信息系统。
语言学原理具体而言,信息组织中的语言问题重要性在于:信息组织的对象都是用语言描述的各种各样的具有语义性和准语义性的信息。
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对事物的准确认识。
信息描述和信息揭示中需要运用大量的语言工具。
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某些动物虽然也能说人话,有时似乎也能“理解”人类语言,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它们对人类语言的使用仅仅是动物高级条件反射。
只有人才能准确识别、记忆和领会语言。
人对事物的认识几乎都要转化语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不能为其他人所了解。
在信息组织的现代技术手段的使用上,信息的编码、算法语言、程序语言、机器语言运用和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都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重要作用。
逻辑学原理信息组织是一种智力活动,离不开人的逻辑思维,信息组织本身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概念是思维的元素,逻辑则是思维的规则。
所以信息组织自然包含相应的逻辑学问题。
实践证明,逻辑思维越强的信息组织者其信息组织工作也越好。
事实上,信息组织是对信息对象的各个元素,经过从事物到概念再到语言的层层递进的分析之后,运用科学思维使之序化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1、概念的关系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其内涵是它所指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外贸合同模板中英文答案外贸合同模板中英文答案Contract No. 合同编号: XXXXXThis Contract is entered into by and between Party A: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Seller") and Party B: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Buyer") on 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本合同由甲方(以下称为"卖方")与乙方(以下称为"买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
Article 1 商品描述1.1 Goods: The Seller agrees to sell and the Buyer agrees to purchase the following Goods according to the quantities, specifications, and quality as listed in Annex A.商品:卖方同意销售,买方同意购买以下商品,数量、规格和质量见附件A。
Article 2 价格与付款方式2.1 Price: The unit price of the Goods shall be as listed in Annex A, and the total price for the Goods shall b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quantity purchased.价格:商品的单价见附件A,商品的总价将根据购买数量计算。
2.2 Payment: The Buyer shall make payment to the Seller via the agreed method as stated in Annex B.付款:买方将按照附件B中约定的方式将款项支付给卖方。
信息组织的方法有哪些信息组织是指将大量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结构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于有效地管理和利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组织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信息,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那么,信息组织的方法有哪些呢?首先,最基本的信息组织方法就是分类和标签。
通过将信息按照一定的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然后给每个类别加上相应的标签,可以使得信息更加有序和易于查找。
比如,在电脑上整理文件时,我们可以按照文件类型、创建时间、重要程度等属性进行分类,并给每个文件加上相应的标签,这样就能够轻松地找到所需的文件。
其次,信息组织还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的方法。
将信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可以清晰地展现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轨迹。
比如,在写历史事件的论文时,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将事件进行排列,这样读者就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另外,信息组织还可以采用地域和空间的方法。
将信息按照地域和空间的不同特征进行整理,可以使得信息更加直观和具体。
比如,在地图上标注不同地区的气候、人口分布等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各地的情况。
此外,信息组织还可以采用逻辑和层次的方法。
将信息按照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进行整理,可以使得信息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和有条不紊。
比如,在写论文时,我们可以采用逻辑结构,将论点、论据、结论等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这样可以使得论文的逻辑性更加强大。
最后,信息组织还可以采用图表和图形的方法。
通过图表和图形的形式展现信息,可以使得信息更加生动和直观。
比如,在做数据分析时,我们可以通过柱状图、折线图等形式展现数据,这样可以使得数据更加易于理解和比较。
综上所述,信息组织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便更好地组织和利用信息。
信息组织的目的是为了使得信息更加清晰、有序和易于获取,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一、信息组织含义:马张华(2008):所谓信息组织,也称信息资源组织,是根据使用的需要,以文本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为对象,通过对其内容特征等进行分析、选择、处理、序化,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提供的活动。
信息组织:也称信息序化或信息整序,也就是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与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数据:一般是指经过直接观察获得的事实,它是无生命的、未经过处理的。
确切地说,是“以正式的、适合人类或自动方式交流、转换、处理的对于事实、概念、程序的表达”信息:经过人类处理的数据,是人们通过惯常方式赋予数据意义得到的结果,是接收者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信息与经验(知识准备)的结合。
信息体:可组织的记录信息,并不涵盖所有的信息。
记录信息体包括的不仅仅是文本,还包括视频及声音记录、图像、图形和网页等非文本的记录信息。
信息组织的处理对象:信息体在本课程中与文献或资料的含义接近,通常是指一切以记录形式存在的信息载体,比如各种传统的印刷型信息资源、缩微型、机读型资源以及实体/非实体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等。
信息组织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献资源,它还包括与信息组织相关的一切要素,如信息资源、信息产品、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法规和制度、信息机构等可以被序化和整理的对象。
信息组织的常用方法分类组织法:根据某一特定的分类体系和逻辑结构组织信息的方法;从学科的角度集约信息,便于族性检索主题组织法:一般指直接以表示文献主题的语词做标识,提供字顺检索途径,并主要采用参照系统揭示词间关系的标引和检索文献的方法;从事物角度集约信息,便于特性检索分类主题一体化组织法:将分类法和主题法结合起来使用的方法信息组织的类型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划分(1)文字信息组织广义的文字包括各种语言文字、各种编码,如ASCII码、国际电报与单元代码及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字编码等一些符号的约定这些文字、符号、代码均是信息的表述形式,其内容再现于它们的结构属性中如基本笔画的不同组合、字和字母的不同组合、二进制码“0”和“1”的不同排列等,分别代表不同的信息内容(2)图像信息组织图像(形)是一种视觉信息,它比文本信息更直接,易于理解图像本身有形状、大小、颜色、光亮度、对比度及存储格式通常情况下,我们通过表现图像的各种要素按照视觉的需要来组织图像信息,有时也按照对图像的存储格式的需要来组织例如,目前为了提高网速,Web网页上的图像一般都使用.gif、.jpg等格式(3)音频信息组织声音可以进行编码和压缩,可以通过A/D转换将声音数字化并输入到计算机中处理,再通过D/A转换输出一般按照听觉的需要或声音的记录方式来组织声音信息(4)视频信息组织视频信息可分解为图像信息加声音信息,可以看成是无数张图像帧按照一定的流向(顺序)排列组合,外加音频组配而成对视频信息的组织实际上就是对图像和音频信息的组织按信息的加工程度划分(1)一次信息组织一次信息是人们研究或创造性活动成果的直接记录一般指公开出版的图书、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网上未经过再加工的数字化信息等一次信息组织是指采用一定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规则,将大量零星的信息单元组织成能够反映著者、编者对事物和概念认识的一次信息(如图书、论文)的信息组织方式(2)二次信息组织二次信息是对一次信息加工后产生的有序化、系统化的信息如目录、题录、简介、文摘、索引、书目数据库等二次信息组织是在一次信息的基础上加工整序而成的信息组织方法主要采用选择、提炼、浓缩等方法,编撰和建立各种形式的目录、文摘、索引等检索工具与存取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规范和控制社会信息的流向,组织序化文本与数字化的信息二次信息组织的目的是建立各类信息检索系统,它是通过对一次信息的内容属性和外部特征进行有效揭示、描述、排序和存储来实现的二次信息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报道,更重要的是为查找一次信息提供线索。
信息组织方法是信息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加以分类、编排、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而分类法则是信息组织方法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将信息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并进行编排。
分类法是一种非常系统和科学的知识组织方式,它可以使得信息更加有序和可控。
那么在实际应用中,信息组织方法分类法都有哪些具体的分类呢?
一般来说,信息组织方法分类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主题法:按照信息的主题或者内容进行分类,在实际应用中被广泛应用。
这种分类法
的最大优点在于分类界限比较清晰,也比较
符合一般人的思维方式,从而便于信息的查
找和使用。
2.时间法:根据信息所涉及的时间进行分类。
时间分类法在历史、地理等领域的信息组织
和管理中,被广泛地采用。
这种分类法的最
大优点是可以很好地反映信息发展的历程和
变化,但分类界限比较模糊,不太方便于查
找和管理。
3.地域法:按照地理范围将信息进行分类,
在地理、生态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地
域分类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反映出信息与地
理位置之间的关系,但分类界限不太清晰,
难以有效地进行信息的查找和管理。
4.形式法:根据信息所呈现的形式进行分类,如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形式分类法
在多媒体信息组织和管理中应用广泛。
这种
分类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分类界限清晰,但难
以反映出信息内容之间的关系。
信息组织主要方法信息组织是将零散的信息经过整理、分类、归纳等处理方式,使其具有系统性和可查找性的过程。
信息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和便捷性,使其更易于被理解和利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信息组织方法:1. 分类法:分类法是一种最常见的信息组织方法。
它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进行划分和归类。
常见的分类法包括按主题分类、按地域分类、按时间分类等。
分类法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提高信息的检索效率。
2. 目录法:目录法是一种按照字母顺序或数字顺序编制目录的方法。
通过将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可以方便用户快速地寻找所需的信息。
目录法常用于书籍、期刊、杂志等出版物的目录编制中,也常见于网站的网页或站点地图中。
3. 索引法:索引法是一种将信息按照关键词或主题进行索引的方法。
通过索引,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所需的信息。
索引法常用于书籍、期刊、数据库等大量的信息资源中,可以提高信息的查找效率。
4. 标签法:标签法是一种给信息添加标签或关键词的方法。
通过为信息添加关键词,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地找到相关的信息。
标签法常用于个人信息管理、网页的标签标注等场景中。
5. 时间顺序法:时间顺序法是一种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织信息的方法。
适用于需要记录并追踪历史变化的信息,如历史事件、项目进展等。
6. 层次结构法:层次结构法是一种将信息按照层次结构进行组织的方法。
通过将信息按照从一般到具体、从整体到细节的逻辑结构进行组织,可以使信息更加清晰易懂。
层次结构法常用于知识图谱、组织结构等信息的展示与组织中。
7. 网络结构法:网络结构法是一种将信息按照网络结构进行组织的方法。
通过将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建模并组织,可以使信息之间的关联更为明确,利于信息的跳转和引用。
网络结构法常用于知识图谱、概念图等领域。
8. 树状结构法:树状结构法是一种将信息组织成树状结构的方法。
通过将信息按照父子关系进行层级划分和组织,可以方便用户进行信息的浏览和导航。
[第3章信息组织的原理与方法] 信息组织方法
有哪些
第3 章信息组织的原理与方法
有了正确的理论,才有正确的实践
信息组织的原理
系统原理
信息组织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将无序的零散的信息层次化、结构化,形成一种有序的体系或系统,因此,系统科学是信息组织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信息组织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信息组织系统中,如果将大量的、分散的、杂乱的信息组织成一个系统,建立起内在的关联,那么信息系统的整体功能将大于各个信息单元的功能之总和。
也就是说,这将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不仅如此,在信息组织活动中,类目体系的展开、主题词族的编制、信息的分析等都体现着系统的思想。
基于这一原理,信息组织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方便检索的信息系统。
语言学原理
具体而言,信息组织中的语言问题重要性在于:
信息组织的对象都是用语言描述的各种各样的具有语义性和准语义性的信息。
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对事物的准确认识。
信息描述和信息揭示中需要运用大量的语言工具。
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某些动物虽然也能说人话,有时似乎也能“理解”人类语言,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它们对人类语言的使用仅仅是动物高级条件反射。
只有人才能准确识别、记忆和领会语言。
人对事物的认识几乎都要转化语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不能为其他人所了解。
在信息组织的现代技术手段的使用上,信息的编码、算法语言、程序语言、机器语言运用和自然语言理解和处理都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重要作用。
逻辑学原理
信息组织是一种智力活动,离不开人的逻辑思维,信息组织本身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概念是思维的元素,逻辑则是思维的规则。
所以信息组织自然包含相应的逻辑学问题。
实践证明,逻辑思维越强的信息组织者其信息组织工作也越好。
事实上,信息组织是对信息对象的各个元素,经过从事物到概念再到语言的层层递进的分析之后,运用科学思维使之序化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1、概念的关系
概念是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其内涵是它所指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按照概念之间是否存在共有的外延,概念关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如图2-1所示。
第一、相容关系是指至少有一部分外延系统得概念之间的关系,包括的类型有同一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等。
同一关系,即具有相同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计算机与电脑、土豆和马铃薯、山芋和红薯、西红柿和番茄、鲁迅和周树人等。
其逻辑关系可以表示为。
信息组织的原理
逻辑学原理
包含关系,也称属种关系,指一个概念在另一个概念外延之中,并且是另一个概念的
组成部分。
可以分为不同论域之间的不相容关系和同一论域中的不相容关系。
其逻辑关系可以表示为。
矛盾关系。
指外延之和等于上位概念外延的两个不相容概念之间的关系,其特点是两
反对关系。
并列关系。
概念的划分、分析和综合是信息组织中使用分普遍的方法。
信息组织就是将所组织的信息对象从概念平面转换到语词平面再到转换到标记平面,即用语词标记和符号标记来表达概念。
要正确地表达概念就要利用概念逻辑方法分析和认识各种概念及
其相互关系,建立“一个概念只用一个标识表达,一个标记只表达一个概念”的一一对应关系。
2、概念的划分
概念的外延,反映的是具有某些特有属性的一类事物。
要对概念进行正确的划分,还必须遵守以下划分规则。
①划分必须是相应相称的。
②每次划分必须根据同一个标准。
③划分出来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
知识分类原理
1、科学分类的意义和原则
什么是科学分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作了精辟的阐述。
他说:“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互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正是在这里。
”
科学分类的意义
科学分类是科学研究的先行工作,它对于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揭示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反映了各学科在科学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了一个符合时代的科学发展水平的科学整体结构,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原理提供了科学的论证和说明。
信息组织的原理
知识分类原理
从方法论上,对于指导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通过科学分类,使得每一门科学在科学总体系中都有确定的位置,这样便可以从其相同学科中得到方法上的启迪,从而促进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有助于认识科学发展的规律性,掌握科研的发展方向。
由于科学分类揭示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有助于预见新学科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预见到新学科产生对科学研究和人们的实践会产生如何的影响,有助于掌握科研的发展方向。
为科学规划和组织科学研究机构,拟订教育体系和教学计划,以及图书分类等实践活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1、科学分类的原则
客观原则
发展原则
2、科学分类的发展
古代分类思想
古代西方许多有名的学者都对知识进行过分类,其中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最有影响。
培根的分类思想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首先对近代早期发展的自然科学作了系统的描述。
他把科学分为:
历史:自然史、文明史
诗歌:叙事诗、戏剧诗和寓言诗
哲学:人类哲学、文化哲学、神学
圣西门和黑格尔的分类思想
恩格斯的分类思想
恩格斯把科学分为:数学、力学和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学、生物学、社会科学和关于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
毛泽东的分类思想
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说过:“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3、现代科学的总体结构
①哲学:
②社会科学:
③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处于同一层次。
和哲学相比,它也是一门具有特殊性
科学分类发展趋势
4、科学分类的几种典型体系
文献分类体系
文献分类是知识分类中最重要的应用,因为文献是人类知识最完整、最系统的记录,对它的整序要求也最高。
百科全书知识分类体系
大学学科分类体系
科研项目分类体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类:
G:管理科学部
事物分类原理
组织机构分类法
物品分类法
l 《标准国际贸易分类》:由联合国制定,主要用于国际贸易统计。
SITIC将商品分为10个大类。
l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这是世界海关组织制定的水平分类编码体系,它在各国海关统计、商品统计、进出口管理及国家贸易中使用最为广泛。
HS将商品分为45个大类。
联合国《主要产品分类》:这是国际招标、商品贸易、投资等领域的重要分类法,其大类为10个。
《全国工农业产品分类与代码》:它是我国最权威的产品、物资分类法,把各类产品分为23大类,分类原则是按照工农业产品的属性进行的,适当兼顾部门管理、生产
流通领域的需要。
大体以三次产业的顺序排列。
由于中国“入世”的原因,这个分类体系不能满足对服务贸易的统计要求。
2001年根据《主要产品分类》修订为《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其显著特点是,将商品分为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产品,适应了当前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需要。
信息组织方法
信息组织方法的类型
1、宏观层次方法和微观层次方法
2、形式、内容和效用的方法
形式信息组织
内容信息组织
常用的内容特征组织法有分类法、主题法、元素结构法、逻辑法等
效用信息组织
3、描述、揭示、分析和存贮的方法
4、文献实体组织和信息内容组织方法
5、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
信息组织方法的完整体系
按照上述思想,我们将信息组织方法分为四大类,见图:
第一类方法是思维方法,它是一种普遍方法,不仅信息组织活动受其指导和控制,其它如科学研究活动也受其指导和作用,属哲学层次的信息组织方法。
第二类方法是学科的一般方法,代表性的是“老三论”和“新三论”。
老三论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三论是“耗散结构论”、“协同论”、“超循环论”。
这些方法在信息组织中有相当广泛的应用。
第三类是信息领域的理论方法。
属上述的第三层次的第一类,如布拉德福定律、齐夫定律、罗特卡定律等,是信息科学领域的一般方法。
第四类信息组织的具体方法,是信息组织学科特有的,包括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次的信息组织方法,这类方法是构成信息组织方法的主体,反映了事物的不同特征属性。
这里主题法和分类法是信息组织的两个主要方法,人们对其研究和使用最多,其它方法都是属于从属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