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2014
- 格式:ppt
- 大小:242.00 KB
- 文档页数:31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传播与学前教育思潮(一)福禄贝尔教育思想早在清末年间引入日本幼稚园时就知道了福禄贝尔1912年《教育杂志》刊登了谢天恩撰写的《美国幼稚园略述》文中介绍了其遵循自然的原则,其认为,教育儿童的方法应由内及外,这是一切生物进化所不能违背的原则。
教育儿童就要顺应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发挥儿童内在因素的作用。
1914年《教育杂志》发表无我的《德国柏林斐斯泰洛齐福禄贝尔馆》一文。
这是一篇参观报告,通过这个管,宣传了真正的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1919年4月《新教育》发表了《福禄贝尔传》对福禄贝尔的生平和教育实践作了详细的介绍。
同年,《新教育》刊登了《赫尔伯脱、福禄贝尔与朱子、王阳明教育学说之比较》,文中对幼稚园的恩物和作业作了解说。
指出福禄贝尔的作业,在于使儿童由恩物得来的观念应用于纸工、木工、沙工、泥工等活动中,经过这样的训练,儿童的目力、手力、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1913年开始传入中国。
1913之后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蒙台梭利女史之新教育法》,文章全面介绍了蒙台梭利于1907年创办的“儿童之家”,并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心理学根据。
同年,《教育杂志》发表悫生的文章《蒙台梭利新教育法之设施》,着重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色,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具以及应用新教育法取得的成效等。
1914年出版了但焘翻译日本今西嘉藏着的《蒙台梭利教育法》,较详细地论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原理。
1914年到1915年间,顾树森,王维伊合着《蒙台梭利教育之儿童》,顾树森着《蒙台梭利女史新教育法》。
1914年,江苏省教育会设立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
形成了介绍和传播蒙台梭利思想的热潮。
1923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招新生两班,实验蒙台梭利教育法。
(三)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民国初年蔡元培,陆费逵,黄炎培等都曾着文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并订入教育宗旨。
五四时期,实用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学前教育学(第二版)》电子教案(教科社)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基础•学前教育原理与方法探讨•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家庭教育与家园共育模式探讨•幼儿教师职业素养与专业发展PART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03学前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01学前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探讨0-6岁儿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02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指导学前教育实践,推动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前教育学概述反映当前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增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教材内容更新教材结构优化教材呈现方式改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采用生动的案例、图表等,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030201第二版教材特点与更新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知识目标能够运用学前教育学知识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情感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导论、儿童发展、教育原理、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五个部分。
课程时间本课程共36学时,每周2学时,共18周。
具体上课时间根据学校安排而定。
PART02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基础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等。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的本质01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过程。
认知发展的阶段02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014上《幼儿学前教育学》重要知识点环宇教育第一章1.教育的界定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所以教育必须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两个方面。
2.学前教育: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幼儿3.学前教育的意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智力发展、促进人格健康发育、培育幼儿的美感形式:学前家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胎儿教育、托儿所、幼儿园、托幼园所—体化、幼儿班、儿童福利院、SOS 国际儿童村)家庭教育特点:领先性、广泛性、随机、随意性、终身性社会教育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4.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5.学前教育思想最初出现在哲学家著作中;较集中的出现在教育家著作之中6.学前教育经历的四个阶段是萌芽阶段;初创阶段;独立阶段;理论多样化阶段。
7.教育家、教育著作及其教育思想1)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2)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门教育著作是中国古代的《学记》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本人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代表作有《理想国》、《法律篇》,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重视学前教育,提出儿童出生以后应接受公共教育,强调通过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对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5)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分为三个阶段:胎教、婴幼儿教育、儿童教育6)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7)世界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世界图解》8)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教育家卢俊,著有《爱弥儿》、《教育论》,强调教育要回归自然,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
他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
学前教育学讲义《学前教育学》讲义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一、学前教育的历史演进(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二)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三)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1.初创阶段(18世纪至19世纪末);2.确立阶段(19世纪末至二战前)二、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一)现代社会发展中凸显学前教育的价值1.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幼儿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以满足国家、家庭及幼儿的需求2.脑科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支持并激励幼儿教育发展(二)现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1.学前教育趋于公共化和公益性2.托幼机构功能加强且形式多样化,幼儿入园率迅速提高3.关注学前教育的战略地位和公平性4.重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5.关注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6.突出学前教育的文化性7.全纳教育将成为未来之路(三)现代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国家制定相关政策,重新审视学前教育价值,社会地位大幅提高2.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3.吸收与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学前教育思想,树立全面和谐的幼儿发展观4.创新幼儿教育体制,形成多主体、多形式的办园局面5.学前教育课程逐步走向多元化,“回归生活”理念成为学前教育的主流价值观6.我国学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二节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一、经济与学前教育二、政治与学前教育三、人口与学前教育1.人口数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2. 人口质量对学前教育的影响;3. 人口结构对学前教育的影响;4. 人口生育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四、文化与学前教育五、家庭与学前教育六、妇女与学前教育1.妇女与学前教育的历史渊源:父母在孕期及儿童早期所采取的决定和行动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有力而深远的影响。
自古就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而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一般是潜移默化的教化,其效果取决于母亲在道德、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素质。
可以说,孩子是母亲的作品,是母亲的创造。
2.妇女与幼儿的独特关系:由于女性承担着人口再生产的任务,由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女性生育观、教育观和养育方式,对后代的成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教案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原则和目标。
3. 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种类和内容。
教学内容:1.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原则和目标。
3. 幼儿园课程的种类和内容。
教学活动:1. 讲座:讲解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小组讨论:探讨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原则和目标。
3. 案例分析:分析幼儿园课程的种类和内容。
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设计一份幼儿园课程计划,包括设计原则、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1. 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技巧。
3. 能够设计并实施有趣的幼儿园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1.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技巧。
3. 设计并实施有趣的幼儿园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1. 讲座:讲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小组讨论:探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技巧。
3. 实践环节:设计并实施有趣的幼儿园教学活动。
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2. 设计一份幼儿园教学活动计划,包括实施步骤和技巧。
3. 实施并记录一次有趣的幼儿园教学活动。
第三章:幼儿园教育评价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3. 能够进行幼儿园教育评价并进行反思。
教学内容:1.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3. 进行幼儿园教育评价并进行反思。
教学活动:1. 讲座:讲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小组讨论:探讨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3. 实践环节:进行幼儿园教育评价并进行反思。
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前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学前教育学》的第三章“幼儿发展”和第四章“幼儿园课程”,详细内容包括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 学会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合适的教育活动。
3. 掌握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发展特点的理解和应用,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重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幼儿园课程设计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教学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幼儿活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幼儿发展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理论讲解:讲解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过程细节:结合PPT课件,详细讲解每个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实例分析。
3. 实践应用:根据幼儿发展特点,分组设计教育活动。
过程细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活动,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幼儿园课程设计原则,分析成功案例。
过程细节:结合PPT课件,讲解课程设计原则,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设计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幼儿园课程。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教师进行个别辅导,进行课堂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2. 幼儿园课程设计原则3. 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幼儿园课程。
答案:学生需提交课程设计文档,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
2.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成功的幼儿园课程案例。
答案:学生需提交分析报告,从课程设计原则、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幼儿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关注幼儿园实践中的优秀案例。
2.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参与幼儿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