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x
- 大小:16.42 KB
- 文档页数:2
林业病虫害防治与森林保护作业指导书第1章林业病虫害概述 (4)1.1 病虫害定义及分类 (4)1.1.1 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藻类、原生动物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疾病。
41.1.2 害虫:主要包括食叶性害虫、蛀干性害虫、刺吸性害虫等,它们以取食、侵害植物的方式造成危害。
(4)1.1.3 害鼠:以森林植物为食的鼠类,如松鼠、红腹锦鸡等,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4)1.2 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5)1.2.1 分布广泛:病虫害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更为严重。
(5)1.2.2 种类繁多:我国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已知的病虫害种类超过一万种。
(5)1.2.3 危害严重:林业病虫害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损失,影响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51.2.4 气候影响:气候变化对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5)1.2.5 人类活动:过度开发、乱砍滥伐、森林经营不当等人类活动加剧了林业病虫害的发生。
(5)1.3 林业病虫害的危害及影响 (5)1.3.1 植物生长受限:病虫害导致森林植物生长缓慢、产量降低,甚至死亡。
(5)1.3.2 生态平衡破坏:病虫害的发生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5)1.3.3 经济损失:林业病虫害造成木材、竹材等林产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5)1.3.4 环境恶化:病虫害导致森林植被减少,土壤侵蚀加剧,水源涵养能力降低,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5)1.3.5 森林景观破坏:病虫害造成森林景观质量下降,影响森林旅游和生态观光产业的发展。
(5)第2章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方法 (5)2.1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 (5)2.1.1 生态平衡原理 (6)2.1.2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理 (6)2.1.3 适时适地防治原理 (6)2.1.4 安全、高效、经济原理 (6)2.2 病虫害防治方法概述 (6)2.2.1 生物防治 (6)2.2.2 化学防治 (6)2.2.3 物理防治 (6)2.3 综合防治策略与措施 (7)第3章林业病虫害监测技术 (7)3.1 病虫害监测的意义与任务 (7)3.1.1 意义 (7)3.1.2 任务 (7)3.2 病虫害监测方法与手段 (7)3.2.2 仪器监测法 (8)3.2.3 实验室检测法 (8)3.2.4 信息化监测方法 (8)3.3 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 (8)3.3.1 预警体系构建 (8)3.3.2 预警指标体系 (8)3.3.3 预警模型 (8)3.3.4 预警信息发布 (8)第4章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8)4.1 化学防治 (8)4.1.1 喷雾防治 (8)4.1.2 注干防治 (9)4.1.3 土壤处理 (9)4.2 生物防治 (9)4.2.1 天敌生物防治 (9)4.2.2 性信息素诱杀 (9)4.2.3 生物农药防治 (9)4.3 物理防治 (9)4.3.1 人工捕杀 (9)4.3.2 隔离措施 (9)4.3.3 诱杀措施 (9)4.4 生态调控 (9)4.4.1 森林结构调整 (9)4.4.2 混交林营造 (10)4.4.3 森林抚育管理 (10)4.4.4 生态恢复 (10)第5章主要森林病害及其防治 (10)5.1 林木真菌病害 (10)5.1.1 真菌病害种类及症状 (10)5.1.2 防治方法 (10)5.2 林木细菌病害 (10)5.2.1 细菌病害种类及症状 (10)5.2.2 防治方法 (10)5.3 林木病毒病害 (11)5.3.1 病毒病害种类及症状 (11)5.3.2 防治方法 (11)5.4 林木生理性病害 (11)5.4.1 生理性病害种类及症状 (11)5.4.2 防治方法 (11)第6章主要森林虫害及其防治 (11)6.1 针叶树害虫 (11)6.1.1 落叶松鞘蛾 (11)6.1.2 油松毛虫 (11)6.2 阔叶树害虫 (12)6.2.1 桉树尺蛾 (12)6.2.2 桃红颈天牛 (12)6.2.3 槐树豆象 (12)6.3 果树害虫 (12)6.3.1 梨小食心虫 (12)6.3.2 苹果蠹蛾 (12)6.3.3 柑橘红蜘蛛 (12)6.4 竹林害虫 (13)6.4.1 竹笋象 (13)6.4.2 竹毒蛾 (13)6.4.3 竹节虫 (13)第7章森林防火与保护 (13)7.1 森林火灾概述 (13)7.1.1 火灾类型及成因 (13)7.1.2 火灾的危害 (13)7.2 森林火灾预防 (13)7.2.1 森林火灾风险排查 (13)7.2.2 森林火灾宣传教育 (13)7.2.3 火源管理 (14)7.2.4 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14)7.3 森林火灾扑救 (14)7.3.1 扑救准备 (14)7.3.2 扑救策略 (14)7.3.3 扑救方法 (14)7.4 森林火灾善后处理 (14)7.4.1 火场清理 (14)7.4.2 灾后调查 (14)7.4.3 恢复与重建 (14)7.4.4 总结经验教训 (14)第8章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14)8.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与任务 (14)8.1.1 意义 (14)8.1.2 任务 (15)8.2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15)8.2.1 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15)8.2.2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15)8.2.3 生态廊道建设 (15)8.2.4 生物多样性友好型森林经营 (15)8.3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15)8.3.1 物种保护 (15)8.3.2 生态系统保护 (15)8.3.3 森林保护与管理 (15)8.3.5 公众参与与宣传教育 (16)第9章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保护 (16)9.1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理念 (16)9.1.1 可持续经营的内涵 (16)9.1.2 可持续经营的目标 (16)9.1.3 可持续经营的原则 (16)9.2 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16)9.2.1 森林资源保护 (16)9.2.2 森林资源合理利用 (17)9.3 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 (17)9.3.1 森林资源监测 (17)9.3.2 森林资源管理 (17)第10章林业病虫害防治与森林保护法律法规 (17)10.1 我国林业法律法规体系 (17)10.1.1 法律层面 (17)10.1.2 行政法规层面 (18)10.1.3 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18)10.2 林业病虫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 (18)10.2.1 病虫害防治基本法律 (18)10.2.2 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与标准 (18)10.2.3 病虫害防治实践案例 (18)10.3 森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与实践 (18)10.3.1 森林保护基本法律 (18)10.3.2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法规 (18)10.3.3 森林保护实践案例 (18)10.3.4 森林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 (18)第1章林业病虫害概述1.1 病虫害定义及分类病虫害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害虫、害鼠等有害生物对森林植物生长造成的危害。
1.病虫害调查1.1病虫害调查取样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以每个花园为单位,根据面积大小,每隔20-30米设一调查点(也可以采用对角线取样法或棋盘取样法)。
每次调查花灌木、乔木应取30株以上,草坪应取50平方米以上。
1.2四种病虫调查法1.2.1地下根、茎病虫危害调查法:用锹在树下挖3040米深的坑,检查病虫危害植物根、地下茎的情况;1.2.2树干木质部、木茎部病虫为害调查法:截断树木分叉枝,检查病虫危害情况或查看树皮表面有无排粪孔以及碎木屑排出。
1.2.3树木枝干表皮病虫危害调查法:调查枝、干表皮有无虫害及病状与症状发生。
1.2.4叶、花、果实病虫为害调查法:检查叶、花、果实有无虫口及病状与症状发生。
1.3植株受害情况表示:根据病虫害调查的记录,计算植株受害情况。
1.3.1被害率(病虫率):表示植株根、茎、花、果实等受害的普遍程度,不考虑每株受害轻重,计算时按株对算。
被害株(根、茎、叶、花、果)被害率(病虫率)=——————————————————X100%调查总株(根、茎、叶、花、果)数1.3.2被害指数(虫指指数或病情指数):表示发病(虫)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数。
∑(病株(叶)数*严重疫代表值)被害指数=――――――――――――――――――*100%总株(叶)数*最高一级严重疫代表值2.0喷施药物2.1在喷施农药前12小时,张贴通知,告知住户(业主),避免对人、畜造成危害。
2.2根据病虫危害的普遍程度和严重程疫及病虫种类和危害方式,选择使用农药的种类、配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由绿化人员实施喷药,并做好浓药使用记录。
2.3喷药时,衫先穿好工作服、戴好草帽、口罩、手套再进行喷药。
2.4根据选用的农药,详细阅读使用说明,再根据要求配制的浓度,计算所使用的喷雾器每次应加入的原药量。
所使用的喷雾器每次应加入的原药量等于喷雾器或副水量除以需变配制药液浓度的倍数。
2.5将原药倒入副水的喷雾器中,用木棒搅拌2-3分钟。
绿植病虫害防治作业指导书1.0目的为提升项目园林苗木养护效果和苗木成活率,加强对各类苗木病虫害防治,特制定本指引。
2.0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管辖的各小区(大厦)的园林苗木养护管理工作。
3.0职责责任人/责任部门工作职责绿化人员绿化人员负责按相关规定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绿化主管绿化班长负责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绿化经理绿化主管负责病虫害防治计划的制定及质量监控。
4.0定义无5.0方法与过程控制5.1病害5.1.1生物性病害:定义:生物性病害是指受到有害生物侵染引起的,又称侵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具有传染性;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类菌、等;病状:变色、坏死、腐烂、畸形、萎蔫等,病原真菌在发病部位会产生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棉丝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等;5.1.2非生物性病害:定义:由不适宜的环境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又称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病原:土壤、水肥、温度、湿度等不适合,机械损伤,缺少微量元素等;病状:如缺素症的各种表现及冻害、干旱、水涝、霜害、风害等自然灾害。
5.2虫害5.2.1害虫分类:5.2.1.1按口器结构分:咀嚼式口器害虫,往往造成植物产生缺刻、蛀孔、枯心、枝茎折断、植物各器官损伤或死亡,常见的有蛾类的幼虫、金龟子成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刺吸植物体内的汁液,受害部位常出现各种斑点或变色、皱缩、卷曲、畸形、虫瘿等症状,常见的有蚜虫、红蜘蛛、介壳虫、蓟马等;5.2.1.2按危害部位分:蛀干害虫,钻蛀花木枝条、茎干,造成孔洞或隧道,如天牛、木蠹蛾、吉丁虫等;食叶害虫,具有咀嚼式口器,主要取食植物叶、花等器官;地下害虫,在土中危害植物根部或近土主茎,常见的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
5.3常见园林植物病害5.3.1真菌性病害5.3.1.1白粉病A.危害植物:草坪、大叶黄杨、十大功劳、刺槐、月季、黄刺玫、忍冬、白蜡、五角枫、黄栌、石楠、卫矛、小叶紫薇、秋海棠、九里香、悬铃木、木槿、木芙蓉、凤仙花、百日草、波斯菊等;B.表现症状: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C.发生时期:一年中可感染多次,以夏初和秋末发病较重,该病受极度干旱胁迫时也容易发病;多在梅雨季节和多雨季节,在潮湿、采光不好的地段较易发生;D.发生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会发生,南方发病更重;E.药剂防治参见《各省份农药肥料使用指导》。
XXXX公司文件名称病虫害防治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版次生效日期页码批准复审审核制作一、目的为规范植物病虫害防治办法,减少植物病虫害感染,使园林植物生长良好而制定。
二、范围公司云南地区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三、工作内容1、工具喷雾器、量筒、天平、车辆等等。
2、苗木病害防治(1)褐斑病、炭疽病、叶斑病等用英纳杀菌剂,先将药物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在加水稀释至400—600倍喷施,在发病前或初期使用,喷全株,以喷施不滴水为度,连喷2—3次,间隔7—10天,花期或高温应降低浓度。
(2)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白鹃病、重茬病等用根灵杀菌剂,在发病前或发病初使用,先用少量水将药物溶化,在兑水稀释至所需浓度,每袋200克兑水120—160千克(稀释600—800倍)叶面喷施,每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3)灰霉病、菌核病等用腐霉利杀菌剂,稀释1000—1500倍叶面喷施,喷1—2次,间隔5—7天,以喷施不滴水为度,不重喷,不漏喷。
(4)白粉病、锈病等用粉必治,在发病前或初期使用,稀释2000—2500倍,不重喷,不漏喷,喷2次,间隔15天。
(5)疫病、霜霉病等用艾德杀菌剂,在发病前或初期使用,稀释500—600倍整株喷施,喷1—2次,间隔7—10天。
对黑胫病、疫病的防治:稀释500—600倍灌根,间隔2—3天后整株喷施,重点喷施茎基部喷1—2次,间隔7—10天。
(6)叶斑病、干腐病、茎腐病等用松尔杀菌剂,在发病前或初期使用,稀释600—1000倍,叶面喷施,喷1—2次,若病情严重,可在喷一次,两次施用间隔应7—10天。
3、苗木虫害防治(1)蚧壳虫用蚧必治,将药品稀释750—1000倍液喷施,主要喷蚧壳虫发生部位,以喷湿不滴水为度,要求不重喷,不漏喷,连续用2次,间隔7—10天,在蚧壳虫孵化期用药效果最佳。
高温、干旱或大棚内应降低浓度,减少药量一半使用,高温季节要在早晚喷施,幼嫩及长势弱的苗木应减少用量。
严禁在植物花期使用。
病虫害防治作业指导书(修改)
病虫害防治作业指导书
一、作业目的:了解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掌握科学防治技能。
二、作业内容:
1.了解主要的病虫害类型:包括植物病害和昆虫害。
2.掌握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
3.了解化学农药的分类和正确使用方法。
4.能够分析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
5.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掌握病虫害的识别与鉴定技巧。
三、作业要求:
1.阅读相关学习资料,了解病虫害的基本知识。
2.完成指定的观察和实验任务,练习病虫害的识别与鉴定技巧。
3.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病虫害防治方案,并写出详细步骤和计划。
4.撰写作业报告,包括所学内容的总结、实验结果的描述和防治方案的详细解释。
四、作业参考资料:
1.《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
2.《农业害虫与草害防治学》
3.《农药使用手册》
五、作业评分标准:
1.完成作业要求的内容:满分10分。
2.报告内容详尽、有条理:满分10分。
3.实验结果准确、合理:满分10分。
4.防治方案合理、可行:满分10分。
总分:40分。
家庭蔬菜病虫害防治作业指导书一、前言蔬菜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其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然而,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防治蔬菜病虫害,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我们特编写了本指导书。
二、蔬菜病虫害防治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要注重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2. 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具有安全、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应优先采用。
3.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在必须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定,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注意安全使用。
4. 加强蔬菜栽培管理。
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提高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1. 病害防治(1)真菌性病害:常见的真菌性病害有霜霉病、疫病、白粉病等。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通风透气、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残体、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化学农药等。
(2)细菌性病害: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软腐病、青枯病等。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避免连作、加强田间管理、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化学农药等。
(3)病毒性病害: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花叶病、蕨叶病等。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防治蚜虫等传播介体、加强田间管理、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化学农药等。
2. 虫害防治(1)地下害虫:常见的地下害虫有蛴螬、地老虎等。
防治方法包括:深翻土地、施用有机肥、使用杀虫剂等。
(2)食叶害虫:常见的食叶害虫有菜青虫、小菜蛾等。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虫品种、设置防虫网、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化学农药等。
(3)刺吸式害虫:常见的刺吸式害虫有蚜虫、白粉虱等。
防治方法包括:设置防虫网、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化学农药等。
四、蔬菜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1. 合理轮作: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2. 适时播种:根据蔬菜的生长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病虫害防治作业指导书目地确保植物病虫害有效防治.范围适用于绿化植物地病虫害防治.职责绿化主管负责病虫害防治计划地制定及质量监控;绿化班长负责病虫害防治工作地组织实施;绿化人员负责按相关规定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工作程序植物病虫害地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病虫害发生时应及时治疗,尽可能防止扩散和蔓延.危害园区植物地害虫:地下害虫:地老虎等;食叶虫害:美国白蛾、尺蠖、黄刺蛾等;吸汁虫害:蚜虫等;蛀干虫害:天牛、木蠹蛾、小蠹等.园区植物地病原菌:真菌性病害:白粉病、锈病等;细菌性病害:清枯病等;园区植物病虫害地防治方法:减少病虫害地来源,常用方法如下:清除残株、病虫枝、杂草,保持绿化带清洁;加强日常地养护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选择化学药剂防治:杀菌剂、杀虫剂;农药地使用农药地操作要领:准备相关地药具;操作人员必须穿长裤,戴口罩、手套,详细阅读标签说明并做到:清楚农药地使用对象;清楚农药地使用剂量;农药地稀释倍数;农药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口;喷完以后,操作人员应洗干净手脸和喷药工具,将剩余农药如数交回库房.使用农药地注意事项:农药均具有毒性应妥善保管;使用农药地浓度要正确,避免产生药害;喷施农药时应多考虑植物地物候期;喷施农药时要均匀以防出现药害;喷施除草剂时应全程压低枪口,以防伤及其他植物;在农药地使用过程中绿化班长必须参与技术指导;在植物喷施农药后要定期观察防治效果;为避免植物产生抗药性,应交叉使用农药.常用农药地使用注意事项农药名称农药地使用注意事项百菌清地百菌清可以防治白粉病、霜霉病、黑斑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其浓度为—倍液喷雾不能和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混用.多菌灵具有保护性和治疗作用,可以防治茎腐病、根腐病、多种叶部病害、白粉病、黑斑病等,其浓度为—倍. 不能和铜制剂、碱性药剂混用.此药易产生抗药性.甲基托布具有保护性和治疗作用,可以防治白粉病、灰霉病、炭病、褐斑病、黑斑病等真菌性病害,其浓度—倍. 不能和铜制剂、碱性药剂混用.此药易产生抗药性.但不能和多菌灵轮换使用.代森锰锌具有保护性地杀菌剂,可以防治锈病、叶斑病、褐斑病等真菌性病害,其浓度为—倍液喷雾. 不能和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混用.粉锈灵内吸性地杀菌剂,具有保护性和治疗作用.可以防治锈病、白粉病、叶斑病等病害,地可湿粉剂其浓度为—倍.严格控制剂量.瑞毒霉具有高效地内吸地杀菌剂,可以防治霜霉病和疫病等.地可湿粉剂地使用浓度为—倍. 此药易产生抗药性,一般使用复合制剂.速扑杀具有触杀、胃杀和渗透作用,主要防治蚧壳虫等.其浓度为—倍. 对核果类植物应错开花期打药.辛硫磷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地杀虫剂;主要对地下害虫地老虎等进行防治.其使用浓度为—倍. 不能和碱性药剂混用,例如石硫合剂.尼索螨醇具有触杀作用;主要防治螨类.使用浓度为倍. 和其他杀螨剂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氧化乐果具有杀虫、杀螨地内吸性地杀虫剂.使用浓度为倍对梅花、桃花等植物易产生药害。
管理处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标准作业指导书管理处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标准作业指导书一、目的规范绿化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确保辖区绿化植物免受病虫害的危害,以达到预期质量管控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永安物业公司所辖各管理处辖区内的绿化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三、管理职责3.1、绿化主管负责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管控、病虫害防治工作计划的制定、技术指导及相关知识培训。
3.2、管理处绿化人员负责病虫害治疗的具体操作。
四、管理程序4.1、辖区绿化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则4.1.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4.1.2、病虫害发生时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尽可能防止扩散与蔓延的原则。
4.2、危害绿化植物的生物种类4.2.1、昆虫类4.2.1.1、食叶类昆虫:金龟子、刺蛾、夜蛾、凤蝶;4.2.1.2、吸汁类昆虫:蚜虫、粉虱、介壳虫、红蜘蛛;4.2.1.3、地下昆虫:蝼蛄、金针虫、小地老虎类;4.2.1.4、蜗牛、鼠害和白蚁等。
4.2.2、危害绿化植物的病原菌4.2.2.1、真菌性病虫害:炭疽病类、斑点病类、白粉病类、锈病类、疫病类、霉霜病类;4.2.2.2、细菌性病害:青枯病、软腐病;4.2.2.3、病毒和类菌质危害;4.2.2.4、线虫性病害;4.2.2.5、生理性病害。
4.3、绿化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4.3.1、减少病虫来源4.3.1.1、执行植物检疫制度,禁止运输带有病菌和害虫的植物进入辖区;4.3.1.2、及时进行场地清洁,清除植物残株、病枝叶、土壤、杂草等,减少病菌和害虫的栖息场所;4.3.1.3、加强日常性养护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控制病虫害滋生和蔓延。
管理处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标准作业指导书4.3.2、选用抗性品种4.3.2.1、选用抵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绿化植物进行栽培和种植;4.3.2.2、对易于感染及招惹病虫及招惹病虫的绿化植物应禁止或尽量减少种植栽培。
4.3.3、选择化学药剂防治4.3.3.1、杀虫药剂:触杀剂、胃毒剂、内吸剂、熏蒸剂;4.3.3.2、杀菌药剂:治疗剂、内吸杀菌剂、杀虫剂。
物业绿化病虫害防治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在物业管理工作中,绿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改善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然而,绿化植物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给物业管理带来一定的困扰。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绿化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档旨在为物业绿化病虫害防治提供一份操作指南。
二、病虫害的分类和特点病虫害是指由病菌和虫害引起的植物疾病和虫害。
根据其性质和危害程度,病虫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真菌病:由真菌引起的疾病,如霜霉病、黑斑病等。
2.细菌病: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如叶斑病、根腐病等。
3.病毒病: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如花叶病毒、花叶病毒等。
4.害虫:包括昆虫、螨虫、蠕虫等,如白粉虱、蚜虫、食叶虫等。
病虫害的特点是传播迅速、危害范围广,而且对植物生长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是保证绿化质量的关键。
三、病虫害防治的原则病虫害防治的过程包括预防、监测、诊断和防治四个环节。
在实施防治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防治:结合多种防治方法,综合施策,提高防治效果。
2.预防为主:加强病虫害防治的前期预防工作,降低危险系数。
3.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点和生活习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生物防治: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经济和实用:在考虑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经济实用的防治方法。
四、病虫害防治的预防措施预防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环节,通过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提高绿化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预防措施如下:1.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在进行植物选择时,应优先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
2.增加植物间距:适当增加植物的间距,有利于增加通风和阳光照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加强植物养护:做好植物的养护工作,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4.清除病虫源:定期清除病虫源,及时处理感染的植物,防止病虫害的传播。
5.保持绿化环境清洁:保持绿化环境的清洁,清除垃圾、杂草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条件。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作业指导书1.0目的确保植物病虫害有效防治2.0适用范围适用于xxxx写字楼、工业园环境作业。
3.0职责权限3.1环境部负责人负责环境部工作的具体安排与指导;3.2环境督导岗负责对现场保洁工作质量进行定时抽查、监督。
3.3保洁员负责现场工作的开展及维护。
4.0流程标准流程图作业标准参考图片候防治原则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病虫害发生时应及时治疗,尽可能防止扩散和蔓延病虫害种类(一)虫害1、食叶昆虫:金龟子、刺蛾、夜蛾、凤蝶2、吸汁类昆虫:蚜虫、粉虱、蚧壳虫、红蜘蛛3、地下昆虫:蝼蛄、金针虫、小弟老虎4、其他:蜗牛等(二)病原菌1、真菌性病害:炭疽病、斑点病、白粉病、锈病类等2、细菌性病害:青枯病、软腐病3、线虫性病害4、生理性病害护性和治疗作用,可以防治锈病,白粉病、叶斑病等,25%的可湿粉剂浓度稀释2000-3000倍6、三锉酮:低毒低残留、持效长、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对锈病、白粉病有预防治疗作用,稀释浓度800倍7、辛硫磷: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的杀虫剂,主要针对地下害虫进行防治,稀释浓度2000-3000倍,不能和碱性药剂混用8、尼索螨醇:具有触杀作用,主要防治螨类,使用浓度为1500倍,可以和其他杀螨剂交替使用9、氧化乐果:具有杀虫、杀螨的内吸性的杀虫剂,稀释浓度1500倍10、毒死蜱:具有胃毒、触杀、熏蒸三重作用,广谱杀虫剂,稀释浓度1000倍11、菊酯类:广谱杀菌剂,具有速效、低毒,对地下害虫及螨类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稀释浓度据具体类别调整作业步骤1、作业准备:合适防护用品,合适打药工具,如手压式喷壶、燃油打药机、背负式喷雾器。
2、配药:按照不同病虫害问题,选择合适种类药品稀释药剂,二次稀释方可倒入打药机内,不可直接将药剂倒入打药工具中。
3、喷洒:(1)喷洒时人员保持上风口,避免阳光直射面部。
(2)草坪打药采用后退方式由远到近喷洒,利用一定的风力作用尽量保持喷雾均匀散开。
三农田病虫害综合防治作业指导书第1章农田病虫害防治概述 (4)1.1 农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4)1.1.1 保障粮食安全 (4)1.1.2 提高农产品质量 (4)1.1.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1.2 农田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 (4)1.2.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4)1.2.2 适时监测,准确预报 (5)1.2.3 科学用药,减少污染 (5)1.2.4 重视生物防治,保护生态环境 (5)1.2.5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5)1.2.6 社会参与,共同防治 (5)第2章农田主要病虫害识别 (5)2.1 农田病害识别 (5)2.1.1 真菌性病害 (5)2.1.2 细菌性病害 (5)2.1.3 病毒性疾病 (5)2.1.4 线虫病害 (5)2.2 农田虫害识别 (6)2.2.1 食叶性害虫 (6)2.2.2 刺吸性害虫 (6)2.2.3 钻蛀性害虫 (6)2.2.4 地下害虫 (6)2.3 农田草害识别 (6)2.3.1 一年生杂草 (6)2.3.2 多年生杂草 (6)2.3.3 藻类和蕨类植物 (6)2.3.4 荒漠杂草 (6)第3章农田病虫害预测预报 (6)3.1 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方法 (6)3.1.1 病虫害监测 (6)3.1.2 数据收集与分析 (7)3.1.3 病虫害预测模型 (7)3.1.4 预报发布 (7)3.2 病虫害预测预报的组织实施 (7)3.2.1 组织架构 (7)3.2.2 工作流程 (7)3.2.3 人员培训 (7)3.2.4 资金设备保障 (7)3.2.5 联防联控 (7)3.2.6 信息共享与交流 (7)第4章农业防治措施 (8)4.1 农业防治技术 (8)4.1.1 合理布局作物 (8)4.1.2 优化栽培管理 (8)4.1.3 调整播种期 (8)4.1.4 改良土壤 (8)4.2 转作与轮作 (8)4.2.1 转作 (8)4.2.2 轮作 (8)4.2.3 轮作周期 (9)4.3 抗病虫害品种的选用 (9)4.3.1 品种筛选 (9)4.3.2 品种布局 (9)4.3.3 品种更新 (9)4.3.4 品种搭配 (9)第5章生物防治技术 (9)5.1 天敌昆虫的应用 (9)5.1.1 选择适宜的天敌昆虫 (9)5.1.2 天敌昆虫的繁殖与饲养 (9)5.1.3 释放技术 (9)5.2 病原微生物的应用 (9)5.2.1 筛选高效病原微生物 (10)5.2.2 病原微生物的生产与制剂制备 (10)5.2.3 使用技术 (10)5.3 植物源农药的应用 (10)5.3.1 植物源农药的筛选与评价 (10)5.3.2 植物源农药的制备与应用 (10)5.3.3 植物源农药的混用与轮用 (10)第6章化学防治技术 (10)6.1 农药的选择与使用 (10)6.1.1 农药种类选择 (10)6.1.2 农药剂型选择 (10)6.1.3 农药使用方法 (10)6.2 喷雾器械的选用与维护 (11)6.2.1 喷雾器械的选择 (11)6.2.2 喷雾器械的维护 (11)6.2.3 喷雾器械的校验 (11)6.3 农药的安全使用与残留控制 (11)6.3.1 农药的安全使用 (11)6.3.2 农药残留控制 (11)6.3.3 农药废弃物处理 (11)第7章物理防治技术 (11)7.1 灯光诱杀 (11)7.1.2 诱虫灯选择 (11)7.1.3 使用方法 (12)7.1.4 注意事项 (12)7.2 色板诱杀 (12)7.2.1 技术原理 (12)7.2.2 色板选择 (12)7.2.3 使用方法 (12)7.2.4 注意事项 (12)7.3 防虫网应用 (12)7.3.1 技术原理 (12)7.3.2 防虫网选择 (12)7.3.3 使用方法 (12)7.3.4 注意事项 (13)第8章综合防治策略 (13)8.1 综合防治方案制定 (13)8.1.1 防治原则 (13)8.1.2 防治目标 (13)8.1.3 防治措施 (13)8.1.4 防治方案制定流程 (13)8.2 综合防治实施与监测 (13)8.2.1 防治措施实施 (13)8.2.2 防治监测 (14)8.3 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14)8.3.1 评价指标 (14)8.3.2 评价方法 (14)8.3.3 评价结果应用 (14)第9章常见病虫害防治实例 (14)9.1 稻瘟病防治 (14)9.1.1 病害特征 (14)9.1.2 防治方法 (14)9.2 小麦锈病防治 (15)9.2.1 病害特征 (15)9.2.2 防治方法 (15)9.3 玉米螟防治 (15)9.3.1 害虫特征 (15)9.3.2 防治方法 (15)9.4 棉花红蜘蛛防治 (15)9.4.1 害虫特征 (15)9.4.2 防治方法 (15)第10章农田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与发展 (16)10.1 生物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6)10.1.1 基因工程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16)10.1.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虫害诊断与监测中的应用 (16)10.2 遥感技术在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 (16)10.2.1 遥感技术简介 (16)10.2.2 遥感技术在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实例 (16)10.3 病虫害防治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展望 (16)10.3.1 信息化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6)10.3.2 智能化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7)10.3.3 病虫害防治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17)第1章农田病虫害防治概述1.1 农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农田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病虫害防治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和指引草坪、乔灌木、花卉绿篱等绿化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作业。
2.适用范围
住宅物业项目草坪、乔灌木、花卉绿篱等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
3.责任归属
3.1绿化主管(负责人)负责监督实施及质量控制。
3.2绿化领班负责本作业指导书实施过程的现场组织作业。
3.3绿化工依照本作业指导书实施草坪养护作业。
4.方法与过程控制
4.1病虫害调查
4.1.1病虫害调查取样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根据面积大小,每隔20-30米设一调查点(也可以采用对角线取样法或棋盘取样法)。
每次调查花灌木、乔木应取30株以上,草坪应取50平方米以上。
4.1.2四种病虫危害调查法
4.1.2.1地下根、茎病虫危害调查法:用锹在树下挖30—40米深的坑,检查病虫危害植物根、地下茎的情况。
4.1.2.2树干木质部、膸部病虫危害调查法:截断树木分叉枝,检查病虫危害情况或查看树皮表面有无排粪孔以及碎木屑排出。
4.1.2.3树木枝干表皮病虫危害调查法:调查枝、干表皮有无虫口及病状与症状发生。
4.1.2.4叶、花、果实病虫危害调查法:检查叶、花、果实有无虫口及病状与症状发生。
4.1.3植株受害情况表示:根据病虫害调查的记录,计算植株受害情况。
4.1.3.1被害率(病虫率):表示植株根、茎、花、果实等受害的普遍程度,不考虑每株受害轻重,计算时按株对待。
被害株(根、茎、叶、花、果)数
被害率(病虫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100%
调查总株(根、茎、叶、花、果)数
4.1.3.2被害指数(虫情指数或病情指数):表示发病(虫)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的综合指数。
刀(病株(叶)数X严重度代表值)
被害指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100%
总株(叶)数X最高一级严重度代表值
4.2喷施药物
4.2.1在喷施农药前3天,张贴通知,告知业户,避免对人、畜造成危害。
4.2.2根据病虫危害的普遍程度和严重程度及病虫种类和危害方式,选择使用农药的种类、配比、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由绿化人员实施喷药,并做好农药使用记录。
4.2.3喷药时,先穿好工作服、戴好草帽、口罩、手套再进行喷药。
4.2.4根据选用的农药,详细阅读使用说明,再根据要求配制的浓度,计算所使用的喷雾器每次应加入的原药量。
所使用的喷雾器每次应加入的原药量等于喷雾器或盛水量除以需要配制药液浓度的倍数。
4.2.5将原药倒入盛水的喷雾器中,用木棒搅拌2-3分钟。
4.2.6喷药务必做到均匀周到,如树上、树下、树里、树外,叶正面、叶背面都要喷到。
4.2.7喷施后,立即清洗喷雾器中剩余药液,将药物和用具放回库房,并清洗全身。
5.相关记录
〖病虫害防治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