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的形成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际秩序演变第14课一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一、背景(1)19C晚期~20C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
(2)根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列强矛盾激化;(3)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协约国集团(英法俄)VS 同盟国集团(德意奥);(4)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二、过程1、战线:(1)西线【决定性战场】:英法vs德军;(2)东线:俄VS德奥联军;(3)南线:俄、赛VS奥军;2、阶段: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役(标志着德国速决战破产)战争阶段与重大战役第二阶段(1915-1916年)1916年,凡尔登战役(绞肉机,首次使用毒气弹,时间最长,转折点)1916年,索姆河战役(首次使用坦克、规模最大)1916年,日德兰海战(制海权在英国手里)第三阶段(1917-1918年)1917年,美国、中国参战,1918年,俄国退出战争,1918年11月11日,同盟国战败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4、影响:(1)经济: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萌芽;(2)政治: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改变世界格局;A、引发社会主义革命,出现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B、削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改变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①欧洲在国际上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瓦解,英法意等国受到重创。
②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3)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4)科技: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5)思想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和平主义)。
三、战后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定义: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缔结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系列国际条约,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备人:主讲人:授课时间:【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国际关系的变化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提取信息探究讨论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凡尔赛和约》有哪些主要规定?根据和约建立了什么样的国际组织?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分层解疑知识迁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扩大了自己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人文素养从经济和军事实力两个方面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揭示美国在《九国公约》中宣称的“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旗号下向中国扩张的企图【学习重点】《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学习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结果怎样?它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结果是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战败。
2、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德国、奥匈等成为战败国,英法虽为欧洲强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
第一课十月革命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4课经济大危机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第6、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慕尼黑阴谋
2、绥靖政策
3.第二次世界大战
4.二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
第8课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1、冷战政策
2.美苏争霸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2、科索沃战争
第16课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九年级下历史复习资料第一课: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国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德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英国、法国居第三和第四。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英、法、俄),三国协约(德、奥匈、意),巴尔干岛成为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第二课:一战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交战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
战线:西线、东线、南线。
时间:(1914、7-1918、11)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性质: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影响:造成了极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课:自然科学的革命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尔文:《物种起源》,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第四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发对封建专制制度,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卢梭:社会契约论文学作品: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艺术:达·芬奇《最好的晚餐》《梦娜丽莎》,凡·高《向日葵》贝多芬:《英雄》第五课:伟大的十月革命二月革命(1917、3、12):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两个并存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1917、11、7)领导人:列宁。
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为反抗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士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六课:苏联的建设成就和体制弊端1921、3,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材教法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了战后的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压迫众多弱小国家的基础之上,以此来达到自己的野心。
这个体系就是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一个分赃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
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本课分为两目内容。
第一目“战后的‘新秩序’”。
讲述的是凡尔赛会议的基本情况、《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和国际联盟等几个主要问题。
第二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一目,主要包括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会议的影响等几个主要问题。
本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而且很重要。
建议教师利用2课时进行讲解。
二、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体系的确立,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之间经过激烈的外交斗争,终于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凡尔赛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特别是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
而这一重要的国际关系体系正是由《凡尔赛和约》及随后签订的各项条约构成的。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
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特别是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了外交上的极大胜利,这对战后美国在全球势力的迅速膨胀具有重大影响。
本课的难点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概念,但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理解有较大难度。
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这一历史概念,只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初步认识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同时形成掌握重要的抽象历史概念的初步能力。
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基础达标(36分)1.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A.维也纳体系B.华盛顿体系C.凡尔赛体系D.雅尔塔体系解析据材料中所提到的“巴黎”、“即将建立的秩序”,判断“新秩序”应是C项。
答案 C2.下列条约带有对凡尔赛体系调整性质的是()。
A.《凡尔赛和约》B.《圣日尔曼和约》C.《色佛尔条约》D.《洛桑条约》解析战胜的协约国与土耳其前后订立了两大条约:《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其中后者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前者部分规定的前提下,有了重大调整,维护了土耳其的国家独立,故选D。
答案 D3.1919年的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分赃会议,但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其表现有()。
①在20世纪20年代使欧洲基本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②承认了民族自决原则,承认了波兰等民族国家的独立③是建立在欧洲大国势力均衡基础上的④成立了旨在维护国际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影响的理解能力。
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相互妥协达成共识,形成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秩序,也促使一些民族国家独立,但这一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欧洲大国势力均衡基础上的,而成立的国际联盟实质为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答案C4.下列现象或事件对凡尔赛体系形成冲击的有()。
①德国从要求修改到不履行直到撕毁《凡尔赛和约》②新兴国家的新的民族矛盾③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④列强对霸权的争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凡尔赛体系内部存在各种矛盾,所以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冲击与挑战,题目所给四个选项都反映了凡尔赛体系下的矛盾,所以都使凡尔赛体系受到冲击。
答案 D5.英美两国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却转而支持中国的要求,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江阴二中杨晓峰一、本单元、本课内容1、课程标准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2、09高考考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3、教学要求建议(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二、1、本单元总体分析本单元的核心思想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相互联系(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金流动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涵盖全球的经济整体.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世界经济经历了冷战前期的恢复和发展后,逐渐开始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初中历史国际新秩序教案
课题:国际新秩序
教学目标:
1. 了解国际新秩序的概念及背景;
2. 掌握国际新秩序的发展历程;
3. 分析国际新秩序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4. 讨论国际新秩序对我国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国际新秩序的定义、发展历程;
难点:国际新秩序对我国的意义及影响。
教学准备:
教材、电子课件、多媒体设备、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目前世界格局的特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需要建立国际新秩序?
二、讲解
1. 定义国际新秩序:指在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化、多极化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秩序。
2. 发展历程:从联合国的建立、冷战结束到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3. 影响:国际新秩序使世界更加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4. 意义:我国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繁荣,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讨论
分组讨论:国际新秩序对我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四、总结
总结国际新秩序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影响,强调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责任。
五、作业
1. 小组讨论的结论写成文字报告;
2. 回答问题:国际新秩序对我国的意义是什么?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活跃思维,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新秩序的概念及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激发学生对历史和国际事务的兴趣。